第一篇:乡镇财政运行状况调查(范文模版)
最近,根据省、市企调队的要求,我们对全县乡镇财政运行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总体情况是:乡镇财政运行比较困难。收入渠道不多,总量不大,赤字负债沉重,一时难以消化,必须加大财源建设,努力增收节支,逐步摆脱财政困境。
一、乡镇财政基本情况
1、现行县乡财政体制。2001年以来,县乡财政实行“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短收自负,收支挂钩,自求
平衡”的管理体制。县财政核定乡镇上缴县财政的收入基数,超过上缴部分,实行此例分成;支出由县财政按统一规定的负担范围和标准核定下拨。具体情况是:收入方面,农业税作为县财政的固定收入,全额上解县财政;农业特产税实行基数上解,超收分成;契税、耕地占用税、其它收入作为乡级财政收入,收入上解,全额返回。乡镇的国税、地税收入作为县级收入,未纳入乡财政管理。在这种收入管理体制条件下,超收困难,时时有短收的危险。支出方面,全县乡镇干部职工715人,其中全额拨款人员570人,差额拨款人员145人。政府机关行政人员、广播员、财政所人员由县财政实行全额拨款管理,经管员、农技员、水管员、文化辅导员等由县财政实行差额拨款管理、公用经费只拨全额拨款管理人员,差额人员不拨公用经费,支出上乡镇政府有较大缺口。
2、乡镇财政状况:全县累计赤字负债4734万元。用途情况:①兴办企业投资负债210万元;②普九教育和兴建公共实施负债1980万元;③农业开发投资负债1600万元;④弥补日常开支负债520万元。⑤其他负债424万元,赤字负债资金来源4734万元。①工资及运转经费挂帐326万元;②教育和公共建设挂帐1336万元。③借款3072万元。其中:向银行借款本金1336万元;向部门或单位借款1355万元;向个人或其他借款381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财政财力总量上有所下降,可用财力有所好转,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收不抵支,负债运行的问题和困难。
1、财源建设长期滞后,收入总量严重不足。从调查情况来看,收入总量一个乡几十万元,有的乡十几万元,这是财源建设长期滞后的结果,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的发展。
2、收支缺口大,运转困难。2003年财政收入2543万元全额上缴,其中农业税收入752万元,其他收入18万元,县财政补助收入2257万元,其中:包干经费614万元,税费改革转移支付1472万元。减去乡级预算支出2641万元,收支两抵,当年预算赤字98万元,加上预算外支出(如差额人员工资、接待费等)300万元。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乡镇为了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只能举债运转,“寅吃卯年”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较为普遍。
3、财政负债多,包袱沉重。截止2003年底,乡镇财政累计赤字负债达4734万元。巨额赤字负债给乡镇的各项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一是干部职工的垫款一时无法兑现,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二是乡镇领导经常被债权人纠缠讨债,无法正常工作;三是学校欠款难以支付,常有基建老板上门追讨,有的学校甚至连学校都被强行封锁,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四是经费紧缺引发了各类社会矛盾,社会公益事业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
4、税收征管难,短收严重。由于纳税人纳税意识差,难管村、“钉子户”等多种因素,征收难度加大,成本增高。据调查,乡镇每年有30—40的农业税和统筹无法正常征收,全县累计有几千万元,该收的收不上,该上缴或列支的又不能少,出现垫税和拖欠、借款办事业的情况,乡镇财政陷入困境。
5、有偿资金回收困难,加重了财政负担。截止2003年底,乡镇财政借出有偿资金1200多万元未记入乡镇政府债务内,这些资金都是向上级财政部门借入的,由乡财政承借承还的,目前这些资金均已到期或逾期,但回收困难。2002年收回的有偿资金70万元,2003年收回的不足50万元,时间越往后移,回收难度更大。初步测算,有近400万元是无法收回的呆帐、坏帐。这无疑是乡镇财政的一大隐患,最终债权变成了债务,成为了乡镇财政的又一隐性负债。
三、对策措施及建议
乡镇财政是最基层的一级财政,乡镇财政的问题,是关系到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关系到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的困难已迫在眉睫。
1、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壮大乡镇财政经济实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财源建设是乡镇财政摆脱困境的根本途径。培植财源要把财税增长与农民增收相结合。一是要切实加强财源建设的领导,要研究制定财源建设发展规划,狠抓落实。二是要大力发展科技兴烟,把烤烟产业做大做强。烤烟是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主导方向,是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我县种植烤烟,迄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行科技兴烟,
第二篇:乡镇财政运行状况调查
乡镇财政运行状况调查
“>乡镇财政运行状况调查2007-02-02 21:56:50
最近,根据省、市企调队的要求,我们对全县乡镇财政运行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总体情况是:乡镇财政运行比较困难。收入渠道不多,总量不大,赤字负债沉重,一时难以消化,必须加大财源建设,努力增收节支,逐步摆脱财政困境。
一、乡镇财政基本情况
⒈现行县乡财政体制。年以来,县乡财政实行“核定基数,超收分成,短收自负,收支挂钩,自求平衡”的管理体制。县财政核定乡镇上缴县财政的收入基数,超过上缴部分,实行此例分成;支出由县财政按统一规定的负担范围和标准核定下拨。具体情况是:收入方面,农业税作为县财政的固定收入,全额上解县财政;农业特产税实行基数上解,超收分成;契税、耕地占用税、其它收入作为乡级财政收入,收入上解,全额返回。乡镇的国税、地税收入作为县级收入,未纳入乡财政管理。在这种收入管理体制条件下,超收困难,时时有短收的危险。支出方面,全县乡镇干部职工人,其中全额拨款人员人,差额拨款人员人。政府机关行政人员、广播员、财政所人员由县财政实行全额拨款管理,经管员、农技员、水管员、文化辅导员等由县财政实行差额拨款管理、公用经费只拨全额拨款管理人员,差额人员不拨公用经费,支出上乡镇政府有较大缺口。
⒉乡镇财政状况:全县累计赤字负债万元。用途情况:①兴办企业投资负债万元;②普九教育和兴建公共实施负债万元;③农业开发投资负债万元;④弥补日常开支负债万元。⑤其他负债万元,赤字负债资金来源万元。①工资及
运转经费挂帐万元;②教育和公共建设挂帐万元。③借款万元。其中:向银行借款本金万元;向部门或单位借款万元;向个人或其他借款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财政财力总量上有所下降,可用财力有所好转,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收不抵支,负债运行的问题和困难。
⒈财源建设长期滞后,收入总量严重不足。从调查情况来看,收入总量一个乡几十万元,有的乡十几万元,这是财源建设长期滞后的结果,严重制约了乡镇财政的发展。
⒉收支缺口大,运转困难。××××年财政收入万元全额上缴,其中农业税收入万元,其他收入万元,县财政补助收入万元,其中:包干经费万元,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万元。减去乡级预算支出万元,收支两抵,当年预算赤字万元,加上预算外支出(如差额人员工资、接待费等)万元。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乡
镇为了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只能举债运转,“寅吃卯年”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较为普遍。
⒊财政负债多,包袱沉重。截止××××年底,乡镇财政累计赤字负债达万元。巨额赤字负债给乡镇的各项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一是干部职工的垫款一时无法兑现,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二是乡镇领导经常被债权人纠缠讨债,无法正常工作;三是学校欠款难以支付,常有基建老板上门追讨,有的学校甚至连学校都被强行封锁,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四是经费紧缺引发了各类社会矛盾,社会公益事业投入严重不足,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
⒋税收征管难,短收严重。由于纳税人纳税意识差,难管村、“钉子户”等多种因素,征收难度加大,成本增高。据调查,乡镇每年有—的农业税和统筹无法正常征收,全县累计有几千万元,该收的收不上,该上缴或列支的又不能少,出现垫税和拖欠、借款办事业的情
况,乡镇财政陷入困境。
⒌有偿资金回收困难,加重了财政负担。截止××××年底,乡镇财政借出有偿资金多万元未记入乡镇政府债务内,这些资金都是向上级财政部门借入的,由乡财政承借承还的,目前这些资金均已到期或逾期,但回收困难。××××年收回的有偿资金万元,××××年收回的不足万元,时间越往后移,回收难度更大。初步测算,有近万元是无法收回的呆帐、坏帐。这无疑是乡镇财政的一大隐患,最终债权变成了债务,成为了乡镇财政的又一隐性负债。
三、对策措施及建议
乡镇财政是最基层的一级财政,乡镇财政的问题,是关系到党的基层政权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关系到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大问题。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乡镇财政的困难已迫在眉睫。
⒈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壮大乡镇财政经济实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财源建设是乡镇财政摆脱困境的根本途径。培植财源要把财税增长与农民增收相结合。一是要切实加强财源建设的领导,要研究制定财源建设发展规划,狠抓落实。二是要大力发展科技兴烟,把烤烟产业做大做强。烤烟是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主导方向,是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我县种植烤烟,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行科技兴烟,为烤烟产业的提质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加之与将军集团等大烟厂建立了比较稳定的产销关系,具有了较好的外销市场环境。三是要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及其升级,通过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⒉加大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的扶持力度,增强乡财政的活力。
农村税费改革后,收入的范围缩小
了,加大对乡镇财政的扶持力度十分重要。一是在财源建设上要加大投入。紧紧抓住进入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把扶贫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重点扶持烤烟、主要产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加大农村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加快致富步伐。二是在财力上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乡镇的分成比例,增加预算安排,保障乡镇政常运转。同时,争取上级对乡镇承借承还的周转金中经审核确定无法收回的呆帐、坏帐予以豁免,化解乡镇财政风险,避免新的赤字债务的发生。
⒊加强税收征管,力求做到应收尽收。
一是加大财税宣传力度,坚持日常与集中相结合,大力宣传财税法规、政策的宣传,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营造宽松的纳税氛围。
二是要做到依法征税,巩固农村税
费改革成果。我县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是比较轻的,要利用费改税后的政策做好难管村、钉子户的工作,尽量减少税源流失,杜绝税费改革后出现新的尾欠。
三是要搞好协税护税工作。建立财政所征税、乡村干部协税、政法部门护税的征管网络,县、乡联动,部门配合,切实改革乡镇财政收入征管力量不足的问题。
⒋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严格控制支出。
一是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推进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分流人员,事业单位与政府脱钩,推向市场,减轻财政负担。二是要进一步完善财务规章制度。会议、学习、差旅、接待、通讯、下乡补助、加班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不允许“集体研究”代替制度,征收搞提成,从严控制非生产性支出。
三是要严格控制计划外支出。各级
各部门的升级达标必须经严格的审批,方能实施。报刊订阅要明确哪些必须订和哪些不必订。严格控制外出参观、考察。债务重的要禁止购买小车和金额较大的办公用具,机关内部建设一律停止,特殊的乡镇必须经县政府批准。
四是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坚持离任审计制度。在审计结论没有出来时,乡镇领导不能提拔、调动;纪检、监督、审计等监督部门检查出的违纪违规,不能以罚代法、以罚代纪,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严格执行不提拔、不调动、不评先评优、一票否决的规定。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
⒌要建立消赤减债责任制。要建立乡镇消赤减债资金,采取多种措施,广泛筹集资金,甩掉历史包袱。同时,要坚决堵绝新的赤字债务的发生。
第三篇:关于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运行状况的调查
关于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运行状况的调查
昌图县人大常务委员会李志刚
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的一项重要决策,对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2003年以来按照省、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部署,我县全面推进了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明显减轻,进一步规范了农村税费制度,但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乡镇财政收支矛盾,入不敷出的问题很严重,影响了地方财政的正常运转和多项事业的发展。
一、税费改革前,乡镇财政运行状况
税费改革前,各乡镇财政主要由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和自筹资金三部分组成,三大块资金的收支情况:
1、预算内资金。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行政事业部门的工资及公用经费等。但目前的支出大部分集中在行政、事业部门(主要是中小学)的工资和公用经费。即典型的“吃饭财政”。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及工商类税收等税收收入。
2、预算外资金。支出主要用于维持政府部门的日常运转,即政府部门的办公用品、交通费用、招待费等。收入来源主要是收费。
3、自筹资金。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公共建设、公共服务、教育支出及农村集体福利等。收入来源主要有乡镇内企业上交利润和管理费、乡统筹、各种集资收入及各种罚没款收入等。经调查我县33个乡镇税改前,收支情况都有少量缺口,缺口在10万元以下的有7个乡镇,10万元—50万元的有16个乡镇,50万元-100万元的有8个乡镇,100万元以上的有2个乡镇。现看一下税改前我县某乡镇的收支情况。财政收入总计:321万元。①上级补助收入170万元元(其中:税收返还49万元、体制定补47万元、追加专项74万元);②本级收入121万元(其中:国税收入21万元、地税收入81万元、罚没收入19万元);③集资收入约30万元。
2、财政支出总计为375万元,其中①政府机关支出182万元(人员工资60万元、公用经费122万元);②所属部门事业费支出43万元;③镇级五项统筹支出150万元。
由此可以看出:农村税费改革前,虽然乡镇财政资金有缺口,但由于可以暗中自由调剂“乡统筹”资金,而资金缺口又可以变相转嫁到农民身上,乡镇财政依然能基本维持日常运转,问题还不至于“显性化”。
二、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运行状况
税费改革后,中央明确规定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收费和政府性资金集资,取消现行的按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按一定比例征收的乡统筹费,“村提留”中的公积金被剔除出去,由村民按“一事一议”的办法筹资。这样,在分税制改革税收收入被大大缩减和农村税费改革后,连乡镇向农民收费集资的口子也扎紧了,有效地堵住了“三乱”,乡镇财政预算外收入及自筹资金大幅度地减少,上级财政下拨的转移支付资金,属于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在三大块资金收入同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大部分乡镇财政难以为继。同一个乡镇税改后的财政收支情况。镇本级收入134万元(其中:地税、农业税收入101万元、罚没收入3.6万元、农业税附加收入26.4万元、行政事业费收入3万元。财政支出为349万元,其中①政府机关支出235万元(人员工资100万元元;公用经费135万元);②所属部门事业费支出41万元;③镇级税改资金专项支出103万元。
由此可以看出,农村税费改革后,有效地遏制了“三乱”之风的蔓延,乡镇财政预算外资金及自筹资金大幅减少,原来弥补财政收支缺口的维持机制被打破,乡镇债务偿还失去依靠,积累已久的乡镇财政问题最终完全凸显。
三、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各乡镇财源基础薄弱,新的财源增长点少,财政收入增加缓慢。财政普遍存在收入的增加跟不上刚性支出增加的需要。我县2004年乡镇完成财政收入总计5443万元,其中:国税完成1981万元、地税完成3141万元、罚没及行政性收费等其它收入321万元。同年我县乡镇一般支出总计21198万元,比上年增长51.3%,普遍乡镇收入的增幅低于支出的增幅,总收支差额在15755万元,其中500万元以上的12个乡镇,400万元以上的8个乡镇,400万元以下的13个乡镇,收支差额呈增加的趋势,收支矛盾尖锐。
2、乡镇债务包袱沉重。据调查乡镇负债非常普遍,至2004年未,各乡镇欠世行贷款1387万元,欠农民基金会贷款4544万元,欠财政周转金3280万元,就这三项合计高达9212万元,超过500万元以上的7个乡镇,100万元以上的18个乡镇,100万元以下的8个乡镇,远远超出了乡镇的承受能力,比如我县通江口乡欠财政周转金254万元,欠世行贷款189万元,欠中央债贷款171万元,三项总计高达600多万元。各乡镇债务形成的原因既有多年财力不足积累的因素,也有其他政府行为失当转化的因素。乡镇难以还上欠款,上级财政只得采用扣款的办法,使本来困难的乡镇财政“雪上加霜”。
3、财政支持公共事业发展的能力严重不足,多数乡镇财力不宽裕,用于支持发展的财力捉襟见肘。乡镇成为名副其实的“吃饭财政”,乡镇财政仅仅成了发工资的“大出纳”,没有能力支持公共事业建设,影响了乡镇的发展。
4、乡镇机构臃肿,供养人员过多。我县共有33个乡镇、429个乡镇事业单位机构纳入改革范围,重新核定事业编制1579个,目前我县实有在职人员2362人,截止到目前我县33个乡镇全部完成事业单位改革分流任务,聘任1579人,未聘任783人,办理提前退休313人。各乡镇事业编制人员虽然进行了精简分流,但由于政策不完善,改革成本过大,难以将改革落实到位,这次事业编制改革资金缺口非常大,对自愿辞去公职的170人需发放辞职金246万元,对末聘人员783人,需资金730万元,拖欠乡镇所有在职事业人员工资1.3亿元,提前办理退休的需资金390万元,改革前已退休的需资金765万元,改革后重新竞聘上岗的需资金1555万元,总计需投入资金1.7亿元,精简下来的人员并没有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退休人员领取不到养老金,上岗人员不能正常发放工资,乡镇财政经济也没有因此而缓解,上访问题比较严重。
5、各乡镇招商引资形成规模的工业企业很少,有些企业都是涉农企业,税收含量少,对财政贡献极小,仅交纳一些所得税和其它小额税种,增值税为零,缺少高税收的工业企业、龙头企业,靠招商引资增加税收短期内无法摆脱财政困境。
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缺口较大。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乡镇村道路建设费,集资和村提留,乡镇村道路的建设要求列入乡镇财政预算,村乡道路的修建,则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方式加以解决,但村民的觉悟并不是很高。有些问题通过“一事一议”很难解决。全县乡级道路支出缺口大约在219万元。同样用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土地治理等方面的支出,税改后同样捉襟见肘,中央、省等上级财政虽然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这块转移支付大都是有条件的,即需要乡镇财政一定的比例配套,大部分乡镇无力解决配套资金,配套资金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乡镇根本拿不出这笔资金。
7、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受到了较大冲击。文化、卫生等其他农村公益事业支出无保障。税改后对大部分乡镇而言,若上级政府转移支付资金不到位,不要说建立完善的保障支出体系,就连现有的军烈属、优抚对象、五保户供养等支出都出现了严重资金缺口。优抚支出资金缺口31万元,五保户资金缺口1327万元,计划生育专职干部工资缺口46万元,乡镇敬老院工服人员工资、房屋维修等费用资金缺口66万元,原村干部退休人员、公伤人员费用缺口366万元,农村殡葬补助资金缺口184万元,村部的房屋维修,按每村每年1万元的标准测算,资金缺口429万元,农村中小学险房改造资金缺口3669万元,以上资金总的缺口为6118万元。这些资金税改前绝大部分来源于“三提五统”,税改后却没有着落。
四、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的对策、建议
1、切实转变观念,提高对乡镇财政工作的认识。乡镇财政是乡镇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做好乡镇财政工作,事关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必须提高对财政工作的认识,正确看待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收这两个重点,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发展思路,选准发展方向和财源增长点。靠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源,通过财政促进经济发展。
2、围绕农业产业化和资源开发,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有税源的企业。根据市场要求,想方设法搞好资源开发,把资源转变为财源,通过招商重点扶持好民营企业、龙头企业、加工型企业,增加劳动力、提高社会化服务、增加税收,从而提高乡镇财政收入。
3、强化税收征管,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合理收税、合法收税。乡镇要经常开展本地区税源普查,重新核定税基,要分行业、分税种,全方位挖掘税源潜力,坚决堵住偷、漏税行为。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
4、完善地方税收体系建设,提高乡镇财政收入。一是要合理设置地方税种,保证地方政府拥有相对稳定的税收来源。二是合理划分共享税的分成比例,在各级财政分成比例中,要把财力适当地向基层政权倾斜。
5、合理划分职能,理顺各级政府间的财权、事权关系。一是合理界定各级政府之间的支出责任。除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外,对教育、公共医疗、基础设施等项目的支出责任应进行明确界定。使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适应。本着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在机构改革的基础上合理划分政府部门的事权,明确各部门支出的责任。同时,按照收支脱钩的原则,对有收费职能部门要加强管理。
6、精简机构,继续削减人员。减轻乡镇财政负担,进一步精简机构,压缩乡镇财政供养人员,是乡镇财政摆脱困难的有效方法之一。当前要抓住政府机构改革的机遇,真正把人员减下去,把职能交叉的机构压缩掉,对那些不该由财政负担的事业单位尽快“断奶”,引导鼓励走服务创收的路子,要进一步清理、清退乡镇超编和临时人员,切实减轻财政负担。
7、要妥善处理好乡镇财政债务问题,努力化解乡村债务,防范财政风险。一是针对乡村债务构成情况,认真清理锁定、分门别类进行化解,重点将违反国家政策的高息部分从债务中坚决剥离出来。二是要建立乡镇偿债基金。根据乡镇规模,每年从乡镇新增财政收入中按比例提取乡镇偿债基金,有计划地化解乡镇债务。三是严格控制乡镇及村级发生新的举债行为,加强对乡镇及村级财务的监督检查,规范支出行为,坚决杜绝新债务的发生。
8、优化支出结构,规范乡镇财政管理。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则,加强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一是严格界定财政支出范围,下决心把该剔除的剔除出去,以增强保重点,保关键的能力,应该承担的支出也要进一步界定范围,明确标准,严格控制,节约使用。二是要严格预算编制,认真贯彻《预算法》,严格把好预算编制关。这是规范乡镇财政支出的重要手段。编制预算方案时,要坚持“三压三保”的政策,即压行政性经费支出,保工资发放;压缩会议、招待支出,保乡镇政府机关正常运转;压其他预算支出,尽力保法律规定的教育、农业等重点支出。
9、上级部门应加大对乡镇的转移支付的力度。我县是农业大县,80%的乡镇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税改前乡镇政府部分支出靠“三提五统”维持,税费改革后取消“三提五统”,而政府的可支配财力也大大减少,在资源开发、引进外资和建设加工项目等方面,上级部门应当给予政策、财力倾斜。
总之,税费改革后,普遍乡镇面临着财政经济困难,想使乡镇财政困境有所改变,财政状况尽快得以改善,达到富民强乡(镇)的目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奋斗的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相信,在中央、省、市、县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上下各级的共同努力,艰苦创业,乡镇财政一定会有所改变,走上正轨。
第四篇:淮北市财政支农资金运行状况调查
淮北市财政支农资金运行状况调查
马 跃
一、当前财政支农资金运行的新特点
一是资金总量在明显加大。淮北市财政支农方面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中央和省级,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市、县、区、乡镇财政。近年来,中央、省、市、县等各级财政投入规模不断加大,从2005年到2007年,中央财政从2614亿元增长到3917亿元,省财政从158亿元增长到365亿元,市财政(支农和农业开发合计)从1亿元增长到1.5亿元。
二是项目多,涉及单位多,资金分散。资金是随着项目运行的,近年来,支农项目呈不断增加态势。2006年,党国英在《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保障》中列出一个清单,共95项,涉及中央一级28个单位,加上我们搜集的部分,不完全统计为130多个项目,涉及30多个单位。所有项目都由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监管,但资金控制权、分配权和使用权还是在部门手中。通过项目的方式,资金从上级部门流动到下级对口部门。
三是运行方式多种多样。不同项目有不同的运行方式。根据最终产品的形式,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这样几类:
(1)直接面向农民的补贴和补助。直接发放到户的涉农补贴或补助将近20项。2005年起,市财政局按照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和省财政厅的具体部署,把财政补贴农民的所有资金集中整合,按照“统一渠道,统一方式,统一时间和公开补贴项目、补贴数额及政策依据”的总体要求,在金融单位为每个农户建立了个人账户,制作分户存折,对补贴资金集中统一打卡发放。
(2)工程建设类项目,如公路村村通工程、农村饮水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节水灌溉、病险水库桥涵维修加固、中小学危房改造、敬老院基本建设、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基层文化站建设、乡镇医院基本建设等。农民见到和使用的是这些支农资金的实物形态。项目施工一般由政府主管部门发
包,由国有或私有企业承包。投资总额达到50万元以上的项目,要求公开招标和投标。对这类项目,财政部门管资金,主管部门管项目的发包、协调、监督和验收。因为主管部门权力过大,濉溪县从2007年开始,继续由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工程验收,由发展改革委员会负责招标,形成多头制约的格局。
(3)无偿获取或者差价可以购买的物品,如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等。在这类资金运行过程中,农民得到的是良种、农业机械这些可移动的实物,提供这些实物的公司获得可观的收益。
(4)文化、技术和信息,如农家书屋、电影放映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金农工程、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等等。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民看到或者学到文化、信息和实用技术,政府把资金拨付给培训、下乡、测土、放映、入户的单位。
(5)领袖、龙头和组织,如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三支一扶、机关干部下乡挂职、农业产业化扶助、农村专业合作社补助等。项目实施过程中,农民看到政府为他们培养的村民领袖,看到政府培植的带领他们致富的龙头企业和新型合作组织。财政资金最终流向培训机构、下乡干部、龙头企业和新型合作组织。
二、财政支农资金运行产生的问题
党的十六大以来,通过财政支农资金的运行,党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农民收入持续上升,各项公共事业健康发展,广大农民正享受着财政阳光的普照。但不少被调查对象认为,支农资金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集中表现在投入、程序、监管和其他方面。
一是投入问题。近年来,中央和省支农资金递增幅度很大。淮北市财政投入(支农和农业开发合计),2005年为1亿元,2006年为1.6亿元,2007年为1.5亿元。与2006年相比,2007年的投入有所下降。各小组报告中,普遍感到投入压力很大,尤其感到地方政府投资不足。
在五保户供养方面,2008年,按照省里的要求,不准采取实物折款的方法,必须用现金的形式足额发放。这样一来,即使按照分散供养的标准,每人每年要增加450元,全市要增加400多万。2010年,要实现30%的五保户集中供养的目标,需筹集上千万元资金,对市、县、区和乡镇来说,投入压力非常大。
二是程序问题。一卡通发放过程中,存在项目零碎、程序复杂、运行缓慢的问题,该合并的没有合并,该分开的没有分开。民政部门反映,救灾款、优抚款等都不能按时发放,甚至两三个月不能打到农户卡上,影响了救助对象的生活。另外,群众对发放款项不太明白,项目太多,群众手中卡也多,不知道领的是什么钱。
三是监管问题。在问卷调查中,55%的村干部认为,近年来财政支农资金大部分流入各级政府部门或者负责生产和流通的企业的口袋。有村干部反映:“农民实际得到的很少,人均耕地1.3亩,粮食补贴加综合补贴只有30多元。”
工程建设类项目招标中的问题令人担忧。有领导干部说:“招标工程比不经过招标的工程价格还高。竞标人不是竞争,而是合谋,携起手来共同把价格抬高,一家中标,所有竞标人共同分肥。另外,在招标过程中,看起来大家都有资质,实际上有的资质证书是借人家的,中标后,这个人根本没有本事做,就转手倒卖工程。”
有些支农项目资金并没有投放到农村。调查得知,2007年我市有两家企业拿到省新网工程项目资金共3万元。其中濉溪县瑞红烟花爆竹有限公司2万元,用于为配送中心制作霓虹灯和广告门头、安装防护大铁门,花去1.3万元,为30个农村乡镇经营网点定制统一标志的经营店牌,制作悬挂上墙的警示标志安全操作规程、安全制度等,花费7000元。市金信农资商贸连锁有限公司的1万
元用于制作标识门头2900元,为26家农资加盟店统一制作门头标识、统一制作店内规章制度1.04万元。
四是其他问题。因为物价上涨,农村沼气补助标准显得太低,农民做一个沼气池,上面补助300元现金和500元实物。做成一个沼气池,不包括上级补助的实物,需要2000元。这样,农民要自己拿出1700元,负担过大。
淮北市节水灌溉做了好几个点,都不成功,不仅利用率不高,而且保存率很低。一家一户体制的农业经营模式,使得水利工程很难维护,使用起来也很麻烦。
农村饮水工程存在许多问题。中央要求用四五年时间解决农村饮水问题,解决自来水问题,上面给了大量资金。但由于自来水使用费用相对较高等原因,农民使用的积极性不高,自来水的用量很少。而用量越少,使用成本越高;使用成本越高,价格越贵,用量就更小。
五是规划问题。除上述问题外,最严重的还是规划问题。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特别是农民小康。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在地方文件中,我们看到“十一五”发展规划,包括五年内的农业发展规划,但没有看到中长期发展规划;我们看到对小康目标和农业现代化的大体描述,但有关业务部门没有制定农民小康标准和农业现代化的定量体系,缺少大致准确的预测,缺乏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的农业发展规划,缺乏整体的策划、决策、推进机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资重点、项目安排、建设时序、资金平衡缺乏综合分析和判断。
最近,重庆市编制出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发展战略,计划在12年内将1000万农民转变为市民,核心措施是政府在县城以上的城市以每平方米350元的价格提供人均25平方米的成本房来换取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促进土地的大规模流转,建设规模化的家庭农场,为现代农业创造前提条件。这个发展战略包括1个总规划和7个子规划,并且已经进入实施阶段。这样一来,重庆市必将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要在预期的时间内实现小康、实现农业现代化,应组织专门班子,集中精力做好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提出农民小康和农业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
(作者系安徽省淮北市委党校副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第12期湖南人民出版
第五篇:乡镇财政
乡镇财政财政体系的组成,政权的最基层,是乡镇,社会政是农治经济职能的财力基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改革的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职能关注。
了。新时期,乡镇财政何去何从?已引起了人们的一、新时期乡镇财政职能的定位
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主要由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和发展经济三大职能构成。就,乡镇财政而言,一,农村税费改革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弱化,而另一,原农业两税征收和教师、的加大,农村社会干部职工工资发放等职能将对“三农”投入保障体系的,直接面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资金及财政补贴的和管理责任就理所当然地落到了乡镇财政的肩上,如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粮食直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农村低保等。这就要求对乡镇财政职能点:
财力的职能。乡镇政权
在农村一级的基层政权组织,承担着繁荣经济,社会公共服务和
辖区社会治安等多
重新定位。就笔者理解,乡镇财政的职能有
几发展农村文教卫生、水利、道路、通讯等社会公共事业,的责任。乡镇财政乡镇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方发放等基础工作。
乡镇财力分配的职能,就要的财力保障,到
面,去组织收入、监管支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干部职工工资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能。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乡镇财政的职能作用将更为。()从生产上讲,乡镇财政除了要管好用好、支持、农村产业结构
安排的支农资金外,还要运用财政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于农民增收和财
农民收入分,实施农村经济均衡、政增收。()从分配上讲,要在配的调节工作,市场流通上讲,要上讲,要
减轻农民负担大政方针的基础上,健全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监督制约机制,保护农民的利益,和
农产品市场,稳定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农民增收。()从
农业基础地位。()从消费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设。()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上讲,要各个,党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征集、管理和发放社会保障资金。都要求乡镇财政行使职能,在培育和健全农村市场经济体系,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 财政资金管理的职能。
作用。,乡镇财政
直接组织的收入规模,但需要管理的支出规模在增大,如财政支农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工赈资金、救灾资金、农村社保资金、预算内外奖金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农村集体资金等都需要乡镇财政务在加大。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才能
实施管理。,资金管理的任
资金使用的应有作用。
二、新时期强化乡镇财政职能的措施
新时期强化乡镇财政职能,应乡镇财权,建设,调动乡镇
科学的发展观,从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划分乡镇事权入手,理顺县乡财政体制,性和
性;
农村财源农村经济增长转变;健全乡镇财政职能,规范农村分配秩序,理顺农村分配关系,乡镇财政工作稳步化的一级财政。
⒈。努力把乡镇财政真正建设成机构健全、制度配套、管理科学、体制规范、职能强思想认识。,社会各对乡镇财政职能的认识是不尽的,在财政系统内部认识也不完全。人乡镇财政现在直接征收的农业特产税
职能,在取消,农业税降低税率很快也将取消,乡镇财政无事可干,乡镇机构改革中应压缩精减财政编制和人员,甚至带来撤销乡镇财政所。的负面,有些地方,要
认识上盲点和误区,对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工作了管理松散,人心不稳,工作消极,等待观望等,弱化了乡镇财政职能。乡镇财政的地位,强化乡镇财政的职能,新时期乡镇财政工作,就解决认识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职能的转变,从
简单地理解为收收支支的财务活、企业、个人之间的动,要从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从与市场的关系,从等来理解和认识乡镇财政的职能。要加大财政宣传,使各级财政和社会各对新下乡镇财政的地位、职位和作用能够有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从而为乡镇财政职能强化和工作
⒉工作任务。转变观念,的发展,乡镇财政被赋予了新的任务。要善于把握财政工作的工作任务,工作重心转移。要跳出财政的重大政治经济作用,新特点和新任务,工作思路,看财政,把视野放眼于日常收支活动之外,看到乡镇财政在日常收支的背后所在任务是:展;有职能转变中,基层政权组织的好财政的职能作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前,乡镇财政的主要
运转;强化区域公共事业发展;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和公益事业发、有选择地扶持农村产业化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⒊夯实工作职责。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镇财政并任务繁重。其主要工作职责:
工作可做,相反,需要做的工作,发展农村经济,建设乡镇财源,培植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支持公共设施建设,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受税务委托,乡镇辖区地方工商税的代征工作;四是乡镇财权、事权范围内的财政支出的管理工作,实施乡镇会计核算、收支两条线和财政财务基础管理工作等;五是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养老、医改、低保等)的筹集与管理;六是工作及向农民发放粮食直补、退耕还林钱粮补贴和管护费等;七是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八是
农村集体资金的“村财乡管”
扶贫、救灾、天然乡村资产管理和协的财政
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益的和
;九是主管林保护、退耕还林、以工代赈、支农等资金专款专用及应助县级采购工作;十是
同级
交办的其它事务,如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和清理历年税费尾欠,任务。
⒋队伍建设。乡镇财政机构队伍的健全稳定是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和配套改革等工作
乡镇财政地位,行使乡镇财政职能的载体和先决条件。当前,干部认识上的偏差所要乡镇财政(农税)机构和干部队伍的稳定。的工作消极、思想动荡等。
消除财政系统内部
新时期财政工
和教育乡镇财政干部作的任务,安心岗位,踏实工作,争作。,要新下财政工作的发展要求,干部的财政管理乡镇财政干部培训,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服务型、型”的干部队伍,和工作。,要乡镇财政干部管理,的人事管理和工作考核制度。制止随(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意工作运转职能的完整。
三、新时期乡镇财政管理工作
财政人员及其工作岗位,乡镇财政队伍应力量和乡镇财政管理是搞好乡镇财政工作的基础,强化乡镇财政职能的内在要求。在乡镇财政面临诸多
财政管理体制,和矛盾面前,管理尤为乡镇财政体制。
规范化管理和让利于乡镇的原则,和
县对乡镇的乡镇财政困境,调动乡镇理财和发展经济的性。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机构上划,预算代理,账户统设,资金统调,规章制度,严明财经纪律,规范财政 收支管理。要。
收付”的管理。健全“乡财县管乡用”的强化征管手段、措施、征管、堵塞漏洞,减免政策,打击偷逃欠税,与地税应收尽收。在政策的前提下,调动各抓收入的性,的工作关系,抓好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使地方财力在经济发展中增长。要规范乡镇支出管理和民主理财,保乡镇支出范围、收支标准、支出顺序和财务审批程序。
控制“人、车、会、招待、通讯”等弹性支出,制止
优化支出结构,的财力用在“两个
“保工资、保运转、铺张浪费”、“两个,”、”的原则拨付支出,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低保”、再就业等关系展上。
乡镇“五清”工作。在乡镇
生活的支出需求。把
乡村组织运转及经济社会发
清理银行帐户、票据、财政供养人员、资产和债权债
管理,坚决制止使用自制票据;超编人员要务工作。不符合规定的银行帐户要坚决取销;收费票据要分流和清退,财政乡镇债权债务,四是
供给经费;清理乡镇资产,登记造册,防止乡镇资产流失;清理核实
。对乡镇党政
考核监督机制,把控制供养控制新债,化解旧债,加大清欠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业绩指标体系;要制度建设。要人口和化解乡镇债务纳入乡镇党政乡镇财政的自身监督和审计监督,自觉人大监督和社会监督。要任追究制度和
健全乡镇财政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体系,的干部经济责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作者系市财政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