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现状调查报告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现状调查报告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现状调查报告
调研形式:
通过听课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交流沟通、与任课教师交流沟通、与学校领导沟通、了解学校计算机房及网络配置情况。
调研人员: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员;
电化教学教研员;
全天候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指导教师的高级教师;
参与吉林省会考题库的命题工作的高级讲师。
调研对象:
本地区与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相关的人员(教师、学生及领导等),教材、机房、网络的软硬件设施等。
前言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逐步展开,信息技术学科也将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而将与时俱进,尤其,在抢占教育制高点的过程中,这个学科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对这一学科的重视程度,某种意义上反映出学校总体的综合素质,尤其体现全员(全体教职工和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
然而,忽视信息技术学科或者对该学科的地位、性质及在素质教育中所起到作用远远适应不了新课程的要求,有的学校甚至严重滞后于课程改革的进程。所以,通过本次调研,力求发现或者寻求一个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研究部门及教育行政部门都能认同的通道,使信息技术在高中教育教学改革中最大化地发挥作用,让学校在重视信息技术学科中受益,并且达到抢占教育教学制高点的目的。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对信息技术学科认识不足或不正确的问题是较为突出的,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就认识模糊,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直接影响着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一、教师队伍
1、承担常规的教学任务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任课教师在上课之前,首先要面对的教材。由于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教材中大部分内容,学生在小学、初中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而且水平严重参差不齐。因此,调整教材就成为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往往就在此环节出现问题。关于这一点后面还要详细讲到,在此不赘述。
2、制作课件
所有信息技术教师均不同程度地承担着分内、分外的课件制作任务,大量的工作甚至延续到课堂以外,直至业余时间。其实,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早就参与到学科整合的工作中来了,只不过承担了大量的幕后工作,在轰轰烈烈的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中,信息技术扮演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角色。
3、机房维修
计算机房可谓学校学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自然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但由于诸多方面的限制,使得人员配置及相应的素质要求不匹配,这时信息技术教师又理所当然地承担了部分或全部工作,这方要因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教师所承担部分而不同,尤其老三室的人员素质严重不适应新三室的需要,造成了局部人员短缺。
4、网络维护
网络维护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硬件系统的维护;二是系统软件的应用和基本维护。大的环节由电脑公司等专业人士完成了,其中大量的日常维护工作全部由信息技术教师承担或部分承担,其中有条件的学校配备了专职教师,大多数学校都由信息技术教师兼任。
5、生成相应的教学资源
随着教育改革的需要,所有学科资源严重不足,已经制约相关学科的发展,为此,各学科教师都结合实际开发了自主设计生成的素材包,信息技术教师又成为该项工作的重要生力军,承担了大量繁重、复杂的基础工作,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平台,使各学科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素材包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概念生动形象;枯燥的事物或过程描述通过计算机模拟展示,让教学极富情趣;危险的、不可模拟的实验,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体会到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各学科对信息技术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提高全员(学生、教职工)的信息素养,关系到课程改革所涉及的诸多问题,所以,进一步普及信息技术和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就是极待解决的问题,因为现阶段绝大部分任课教师仍然依赖于信息技术教师,否则课件和相应的素材包难以自主完成。
6、不同程度地参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目前,所有参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是被动参与,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并且,由于课程整合设计是以各学科教师的理念为主,没有真正体现信息资源的充分整合及效益的最大化,使得整合的效果以牵强,生硬的感觉。
为此,我们提出让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主动参与学科整合,变被动为主动,把单纯的技术支撑,变成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教学信息渗透,真正做到教学资源整合的最大效益,使教师、学生和学校都受益,使课堂教学在传统的基础上创出新模式。
7、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
(1)教师队伍严重不稳定,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教师自身的因素,更多的是来自学校的内部人才缺口。随着计算机全方位的渗透到学校的各个领域,全员的信息素养就成了极待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师就成了各部门争抢的快餐人才,这也就极大地影响着信息技术学科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连续性,特别是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所以培养稳定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形成年龄梯次,势必成为学校的人才储备库,不会出现短缺或临时乱抓人来用,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因为现在的信息技术学科,远不止是技术型课程,而是以培养信息素养为主的综合性学科。
(2)年轻教师大多数为非师范类毕业生,教学上随意性大,缺乏规范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尤其是自身素养极待提高,无论是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解,以及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挖掘,尤其是将其真正渗透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二、教学资源
能够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的学校还属少数,并且已开发的资源库大都较为单一,特别是基本处于教育科研阶段,并未在教学一线广为利用,也就是普遍反映的形式主义。
三、教学硬件配置
计算机室的建设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资金、技术、校舍以及技术的更新速度、软件对硬件的配置要求等等。
也就是说,机房的建设永远也难于适应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
目前,只有少数学校有部分条件开展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还不能面向所有学科。但是,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和所有学科,基于网络的学科整合是大势所趋,因而满足最基本的网上教学的需要是个基层学校的本分之一。否则,学校将很难适应马上到来的高中课程改革的需要和进程。
四、教学对象
学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主体,一切都应以学生为中心,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使高中生掌握比较全面的收集、整理、加工、展示多种信息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基本的虚拟领域的道德行为规范等,同时让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学习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的思想(学习策略方面),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实的情况是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学生来源的不同掌握信息技术的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1)五成以上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基本掌握了现行高中课程的基本技术;
(2)两成以上的学生根本没学过信息技术课程的,比如来自县、区的学生;
(3)还有一成左右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经历了多种竞赛,成绩突出,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远不适应他们的需要。
五、存在的问题
1、教材: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存在着诸如:缺乏系统性,整体设计不充分,造成相当一部分内容重复讲授,使教学中出现学生厌学,教师不愿意教的局面。
2、课堂教学:大部分同学对教学内容本身不感兴趣,而听不懂的同学则放弃学习,课堂上(尤其是网上教学)任课教师就很难驾御课堂教学。
3、教师培训:
1)认识问题: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对本学科的模糊认识就严重制约了学科的发展。比如:认为只教会学生操作技术就可以了,其余的事情与我们没有关系。并没有把技术引申到革命性的变革中,也就是说,在认知领域可能引发的革命。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实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的迫切问题。也就是说,首先把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才能真正解决教学中极待解决的突出矛盾。
2)信息素养:培养任课教师的信息素养问题,今年来已经受到各方面的广泛重视,并且逐步开始进行在教师的培训中的落实。但是,一个人信息素养的提高决非一两次培训所能解决的了的,这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统合过程是需要亲身体验并还原的反复实践的具体落实中完成的。
3)整合意识: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必将使得界限越来越不明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将普遍存在。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其成为与所有学科融合的重要特征之一,任何一个学科如果没有很好地运用信息技术,那在当今社会是不可想象的。值得一提的是,整合意识的强弱与教师的信息素养关系极为紧密,因此,信息素养是基础的基础。
六、改进建议
1、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进行分层次教学,使得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取与之相匹配的知识容量,真正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基本工具,信息素养成为学生受益终生的基本素质之一;
2、教材的选择上,应更加灵活、多样,更具人性化的特点,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作为知识扩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3、把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突破口,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使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现代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为规范等基本素质,此时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也就是说,学生从模仿教师到自我约束,再到自我控制的良性自控与自我调节之中。所以,建议业务部门应加大课堂教学的基础研究工作,在条件还不充分的情况下,使课堂教学成为实现、体现信息素养较为充分的渠道,使学生得到最大化的教育实惠。
4、教育的各级领导部门都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从资金、技术、软件、硬件的支持,尤其是人员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保证的基本和重要的前提。
5、建议将网络作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渠道,使学生更早地适应其中的多种规则及行为规范,教师尽可能地基于网络的开展教育教学。当然,此项工作受多方面的制约,真正实施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可以在有条件的学校实验研究,然后逐步扩展。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
微课研究
盖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孙英筠
0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研究
盖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孙英筠
电话:***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改变,尤其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给课堂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随着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各种培训,各校一线教师都接触到了“微课”,也许你会问:什么是微课呢?我要告诉大家,所谓的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精美的视频配上悦耳的音乐,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并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其形式是自主学习,通过内容的可视化及精美的制作,达到最佳效果目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极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关键词】
高中 信息技术 微课研究
一、信息技术课堂引入微课
(1)信息技术课相比于较其他学科来说,学生在上课时间可以很轻松地使用到计算机和网络,老师讲解的知识点没有弄楚的话,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达到知识点在课堂上全部掌握。因而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研究
(2)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在制作微课件时具有技术优势,软件操作及视频剪辑等方面比其他科目教师更容易。
(3)信息技术学科部分操作适合采用微课的形式呈现,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边操作边观看,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4)把微课引入课堂,更能符合我们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学习,更有效地翻转了课堂教学。
二、微课的制作过程
1、选好题
微课视频长度一般不超过5分钟,加之片头和片尾,共计不超过10分钟。因此要做到短而精,选题则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同时要注重典型性和针对性,同组教师之间可采用分工合作,从而确保微课堂内容丰富多彩。
2、微课设计至关重要
(1)微课是我们面向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视频学习资源,所以必需考虑到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及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围绕学生困惑的地方精心设计,提高微课高效性。
(2)微课的设计要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课堂不同于以往教学课堂的思想,将原有的一堂课分为若干个知识点来讲解,从而编制成微课视频。在满足了大多学生的要求前提下,水平高点的学生可以对课程内容做适当的延展学习,扩大知识面,其他同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自主学习。
(3)信息技术微课设计要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设计,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研究
能利用视频多媒体的特性,综合运用图像、声音、动画的效果等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能够逐步解决各种问题与方法。
3、充分准备教学资源
根据微课课型的不同,资源准备也不同,比如:
(1)新授课讲解型和探究活动型微课需要准备的教学资源较多,可以是图片、文字、动画、声音等,教师结合幻灯片进行讲解,并适当添加一些字幕。
(2)上机操作演示型微课较为简单,只需要制作者利用录屏软件,结合软件操作和个人讲解,在适当位置添加标记和字幕即可。
4、微课制作的软件
微课制作的软件主要包含录屏软件和影视编辑软件。
(1)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
目前教师在进行微课录制的最主要软件是Camtasia Studio,由Tech Smith公司研制开发的,可进行屏幕高清录制、视频播放、视频编辑,具备强大的后期处理能力,在录制屏幕结束后,基于时间轴对视频和音频进行各类剪辑处理,最后输出成相应的视频。
(2)格式工厂
格式工厂是一款多功能的多媒体格式转换软件,可以实现大多数音频、视频以及图像不同格式之间的相互转换。格式工厂支持60多国语言,软件启动后是中文且完全免非常好用,可以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剪辑、合并。是教师制作课件中用视频的常用工具。
5、信息技术微课的制作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研究
(1)充分准备录制工作。包括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课件的制作,字幕板书的编制),相关操作软件的安装,视频拍摄器材的准备,麦克风耳机的调试,录屏软件的安装等。录制地点选择安静的室内,保证录制效果良好。
(2)正式录制。利用Camtasia Studio或其他录屏软件,结合教师的讲解,要求语音干净明亮,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流畅完整。包括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展示,情境导入,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课后小结反思等主要环节组成。
(3)视频编辑。利用Camtasia Studio完成录制后,利用快捷键F10退出录制,选择保存视频或直接进入编辑模式,可利用软件自带功能进行视频的编辑,添加注释字幕,进行音频的简单处理。再加上片头、片尾,同时可以使用Premiere、Sony Vegas等专业视频处理软件进行视频的专业处理。
(4)视频输出。对视频进行预览后,选择合适的视频音频参数输出所需的视频文件。还可以利用格式工厂软件进行格式的转换。
6、信息技术微课录制注意事项
(1)精心准备教学资源,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来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2)教学设计合理,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有效解决所讲知识点。
(3)教师讲解语言简洁,讲究方法,善于引导,并控制好时间。
(4)视频需要加入提示性信息(如板书、提示性文字、图形标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研究
注等)。利用在微课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提示文字把握微课的节奏。
(5)将微课纳入课堂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与整节课相匹配。
(6)作品制作应符合规范,结构完整,画面声音清晰,符合视频音频主流技术参数,有推广价值。
三、信息技术典型微课示例
1、新课讲授型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的基础》中“计算机与网络基础”一节有关计算机的硬件内容,由于课堂条件有限无法让学生实际接触硬件以及网络硬件组成,因此,教师可利用摄影机拍摄学校网络中心机房,为学生详细介绍主要硬件,教师在后期加入配音。通过视频剪辑,合成,配上适当的字幕得到微课视频。又比如网线的制作,教师可以利用摄像机将网线的整个制作过程录制下来,在后期配上注释字幕,学生在课上直接观看,进行自主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操作演示型
所有高中学生,每当自已上到高二上学期时,都必须参加省里的学业水平测试,而测试中也有部分操作题,由于学校机房条件及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为学生演示所有的操作要点。而采用微课教学后,学生在操作训练中遇到困难,可以有针对地观看教师预先做好的操作讲解视频,通过反复观看,自己操作,迅速高效地解决自己的困难。通过此类视频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3、探究活动型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研究
《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第二节“信息作品的制作”,以往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而采用微课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吸烟到底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害处创设探究情境。通过视频动画和课件结合教师的讲解,从而对网页制作进一步完成探究任务。
4、高中信息技术微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由于个体差异,部分学生缺乏约束能力,导致微课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更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一方面需要精心制作微课,另一方面必须加强课堂管理,保持学生们的稳定注意力和兴趣。
(2)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些学生已习惯了以往边讲边练的课堂教学,存在对微课教学的不适应。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微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优势,让学生逐步适应微课教学的课堂节奏,转变原有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差异和准备情况不同,部分教师的微课质量不高。导致学生体验不佳,学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不断提高微课的质量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4)微课的配套资源及网络支持跟不上,导致微课教学的拓展性不佳,资源无法得到充分的共享。这就要求微课的配套资源要跟上,不仅包括演示课件、操作素材,还包括课堂学案、学生练习及素材等。同时还要有网络平台的支持,可以让学习者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利用微课开展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让学生们的学习更加灵活与便利。
微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和高效的学习资源已经在越来越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微课研究
多的课堂中使用,微课的出现不但让信息技术课堂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有效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而针对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研究只有不断实践和探索,才能使其更加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让课堂更加美好!
第三篇:中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中学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2009-03-02 15:13作为一名基层语文教师,进行中学语文教学已整整五年了。在这五年里,笔者对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对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与统计,现将有关发现与感受总结如下:
一、学生对语文课的感受与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式,对我所执教学校及周边兄弟学校的学生进行了解,发现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没有明显的提高,语文学科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也没有随之提高。无论是过去的“3+2”,现在的“3+x”,还是将来的“3+大综合+x”;无论是高中文科班,还是理科班的学生,对语文课的态度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对于理科班的学生来说,数理化和英语是他们心目中的主课和得分的重要保障。学生在这几门学科上花费的时间和投入的精力至少是语文课的几倍。而文科班的学生则苦攻他们“又恨又爱”的数学、英语,狠背能让他们得高分的政、史、地。谁都忘记了语文这门课的存在。不管语文教师对学生费多少口舌,讲多少道理,也无法改变他们的选择。因为班主任、课任教师和家长和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文科生能否考上大学关键在于数学和英语两门课,谁能把这两门课的成绩考上去,谁就是高考的赢家。在教育部门的课程标准中,语文始终是排在“大三门”之首的主课,可在学生自己的课程表上,却无情地把它排在了所有高考学科之尾。在平常的学习中,语文课既不属于学生爱上爱学的“小四门”──音、体、美、计算机,又无法和“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数理化以及最热门的英语相提并论,他们怎么会有热情去学习它呢?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语文课下多大的工夫也不见能得高分,少花点精力也未必吃多大亏;多学少学、学好学坏、学与不学都一样。用学生的话说就是“学了90(分),不学也90(分)”。在学生的心目中,语文连“鸡肋”都不是,哪能算得上主课呢?
不可否认,在学生中不乏真正爱好语文的学生,但在高考的重压下,在现实利益的驱使下,他们都不得不忍痛割爱了。在这样一个功利主义盛行的年代,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无可指责的。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新大纲的颁布和新教材的投入使用,大多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没有多大的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也没有根本的改观。如果说,学生对数理化的态度是“又恨又爱”的话,那么,对语文课就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了”。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对数理化老师的课“盯得很紧”,如果对这些老师的教学态度、水平和方法感到不满意的话,他们马上就会做出一定的甚至是强烈的反应;而对于语文课,相当一部分学生完全抱着一种无所谓的甚至是冷漠的态度,觉得语文老师教得好坏都无所谓,甚至不屑于评价语文课。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语文课可听可不听,可学可不学,学好学坏无所谓。作为我们的母语课,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工具课,作为一门最具人性、最具感染力和亲和力的人文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竟然处于这样的位置,落到了这样尴尬的境地,每个有责任感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都深感失落和忧虑。
二、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的感受与评价
作为战斗在教育一线的一名普通语文教师,笔者经常能听到这样的问题:语文课,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我们究竟应该建构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呢?毋庸置疑,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随着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一线语文教师在逐渐理解、消化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过,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也普遍地存在着“对着新标准,苦想教什么;捧着新教材,不知教什么;举着新理念,还教老一套;搬着新教法,自己也搞不懂在教什么”的现象。
三、社会对中学语文课的评价近年文化界对语文教学的批评日渐激烈:有批评灌输式教学法泯灭学生情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有指责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令人厌倦、不讲人道的,有抨击语文教材的解释体系味同嚼蜡、刻板无趣的,甚至竟有人咄咄逼人地宣称“中学语文坑死人”,声称语文教师为“迂腐的老朽”。
与此遥相呼应,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批评也此伏彼起,纷至沓来:有批评初中毕业生不
会写书信、启事的,有责怪中学生下笔就写错别字且龙飞凤舞不好辨认的,有感叹高考作文中学生因有个人见解和批评意见而得低分的,有指责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脸红、张口结舌的。某位大学教授忧叹当今大学生人文底蕴太薄,修养太差,不堪造就。总之一句话,经过中小学十几年三千多个课时的语文教学,学生的语文能力、素质并未过关。
四、语文课改革现状的调查分析
近三年来,我一共听了335节语文课,现将每年听课等级情况列表如下:
年份 总课时 等级和比例
A % B % C % D %
2003年 115 10 8.6.52 45 35 30 18 16
2004年 118 16 13.5 58 49 28 23 16 14.42005年 102 15 14.7 56 54.8 16 15 8 7.8
(注:A为优秀、B为良好、C为合格、D为不及格)
从上表可以看出,三年来我县A级课的比例上升了6.1个百分点,B级课的比例上升了
9.8个百分点,C级课下降了15个百分点,D级课下降了8.2个百分点。总的说来,我市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课堂教学效率还不能令人满意,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归纳起来主要有“十重十轻”。一是“重教 轻学”,即重教法研究轻学法指导,许多老师在备课和上课时,只求“学会”,不求“会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得到保证。
二是“重讲轻练”,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由于缺乏训练,学生读写听说能力无法提高。
三是“重知轻能”。语文教学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四是“重读轻写”。据调查了解,有的班级作文训练不系统,无计划的多达95%,教师作文不备课的有80%,不能及时评讲的占60%左右。
五是“重文轻道”。“因文悟道,因道品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规律。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而且还有道德危机的挑战,我们更应自觉地遵循“文道统一”的规律。
六是“重‘智’轻‘非’”。即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
七是“重‘立标’轻‘达标’”。近年来,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了“目标教学”的意识。但是,对于如何“立标”的思考得多,如何“达标”考虑得不充分。
八是“重形式轻效果”。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有些课花架子不少,实际内容和效果并不理想的如银样蜡枪头——管看不管用。
九是“重‘传统媒体’轻‘现代媒体’”。传统的教学媒体是教科书、粉笔、挂图、黑板。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电子技术媒体(即现代教学媒体)已悄然步入课堂。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无疑有益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课堂教学现状来看,两者结合得好的约占20%左右,主宰课堂的基本是传统媒体。
十是“重‘课本’轻‘生活’”,教师就课文教课文的现象相当普遍,很少有人注意将奔流不息的生活之泉引进课堂,课堂是一潭死水,缺乏应有的勃勃生机。
由此,我查阅各类资料,请教有关专家,反复思考,总结问题的症结如下:
一是教学思想观念陈旧。主要表现如下:不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片面地将教师的任务理解为“传道、授业、解惑”,把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将“五大块”那一套作为唯一的千古不变的教学模式,如此等等。
二是理论认识有偏差。特别是对语文教学的性质、目的、任务是什么、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什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等问题、理论学习不够、认识模糊。
三是“应试教育”影响严重。为了使学生“考”出好成绩,不少老师是“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对于考试篇目,精讲细磨;而对于非考试篇目,往往是一带而过,另外,学生一学期只学十多篇基本课文,写六次作文,阅读面太窄,写作量太少,如此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在太难。
四是部分教师素质不高。这里主要是指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教师自己“昏昏”,岂能使人“昭昭”?
五、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见:
第一:增强素质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
1、加强学习,进一步理解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人的素质结构中最基本的要素。因此,我们必须以语言教育为核心,抓位培养语文能力和思想文化陶冶这两个基本点,促使学生的智力和个性都得到发展,把语文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进一步转变教学思想。转变教学思想,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因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决不是单纯靠教师的灌输和讲解所能完成的,必须通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所谓“学习活动”,就是学生手、脑、口并用的智能活动以及情感、意志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效率的高低与学生智力活动的时间的多少、情感、意志活动的情况有着密切关系。
第二:强化教学目标意识,克服教学的随意性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带来了语文教学的随意性、无序性。目标教学的特点是追求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过程系列化、教学方法模式化与教学评估的标准化;能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克服教学的随意性,使语文教学由无序向有序方面转化。
第三:落实教学常规,打好语文基础。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近年来,许多地区就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关如何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以及学生如何预习、上课、作业、复习等问题拟定了常规要求。对此,我们要狠抓不放,一抓到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开发非智力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活动,是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统一。相比较而言,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效果如何,非智力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开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情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样才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五: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五大块”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基本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考虑和体现教学过程和教师上课程式的,忽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我市初中语文学法指导研究课题小组,对大单元课堂教学模式作了研究探索。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进行学法训练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开放型的单元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智力,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全面提高语文素质,主要有“授法课”、“习法课”、“用法课”、“验法课”等课型。这种教学模式已在我市实验校实验,引起许多同仁的兴趣。我们想将这种模式的实验坚持下去,以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第六:加强学法指导、更新教学手段。
《学记》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善学”的重要。就目前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中“善学者”为数不多,而“不善学者”则比比皆是。据某区调查400名初中生:完全懂得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思想方法的73人,只占18.25%;会科学合理地安排自习和晚上学习时间的有88人,占22%;阅读课外书籍,会做读书笔记有58人,占14.5%,可能坚持课前预习有112人,占28%。教师中重教轻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只求学生“学会”,不求“会学”的现象相当普遍。教师劳而少获,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因此,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真正成为“善学者”,是当前和今后中学语文教改的一个着力点。
实践证明,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科技的高速发展、面对新知识的激增,把学生的大脑仅仅当作储存知识的容器的传统教育观、教学法已经被堵在“此路不通”的死胡同里。“学习如何学习”已成为世界性教改的热点。忽视学法指导,必将落伍。
第七:加大中考语文改革力度,用好教学“指挥棒”。
无庸讳言,高考、中考对教学起着指挥的作用。课堂教学中种种问题有不少与升学考试有关。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语文教改大讨论,对升学考试的试题进行了猛烈地抨击,有些意见虽然失之偏激,但其中不无道理。
第八: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师素质。
语文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文化、业务等素质。语文教师必须爱岗敬业、爱生乐教,有较强的教改意识,要善于思考和研究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要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要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文化素养;还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江苏省南通会议指出,语文教师必须做到四个“一”:会说一口普通话,做到正确、流畅;能写一手好字,做到规范、美观;会写一般文体的文章,做到内容实在、文字通顺;能背诵一定数量名篇佳作。这四个“一”,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做到,特别是青年教师。
第四篇:英语学科复习课现状调查报告
英语学科复习课现状调查报告 2010年5月中下旬,我们英语学科复习课调查小组对全校部分班级的英语复习课现状进行了一次问卷。
一、数据汇总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2份,回收有效问卷62份,经统计,情况如下:
1、复习课有无制定学习计划:
(1)有制定学习计划的有20人,占40.32%
(2)无制定学习计划的有10人,占16.12%
(3)有时有制定学习计划的有42人,占67.74%
2、认为“复习课”对自己英语学习有帮助的有50人,占80.65%
3、在复习课中有厌学情绪的有40人,占64.52%
4、复习课相对新授课:
(1)认为更枯燥的有39人,占62.9%
(2)认为差不多的有18人,占29.03%
(3)认为更有趣的只有5人,占8%
二、初步分析
从以上统计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复习课都制定了学习计划,只有少数人没有制定。认为复习课有帮助的学生占了大半以上,这就说明学生也知道复习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英语课中有厌学情绪。同时与新授课作比较,同样是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复习课更枯燥,说明教师在复习课的设计上缺少精心的设计,没有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所以让学生对复习课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导致复习课效率低下,没有达到真正的复习巩固作用。
三、解困建议
(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2)把握好教材,科学设计复习内容,突出重难点,设计练习要少而精,要有针对性。
(3)在课堂上要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摆脱教师独“唱独角戏”。
(4)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教授学习内容,例如:游戏、表演、歌曲、比赛、猜谜等。在教学中可适当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复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就会事倍功半。培养学生善于背诵的习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等。
第五篇:高中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高中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高中体育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0-04-22 10:50:46 阅读168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目前,高中学校体育界对教学模式改革有诸多思路,有人曾竭力主张废除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代之以快乐体育或终身体育教学模
式,把教学模式作为改革的关键。改进体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素质教育对体育教育所提出的更高要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当前体育教学中广泛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课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面对充满个性的学生,如何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上好体育课,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必须经过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从发展的角度看,现代体育教学向着是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不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终极”模式,它还会并且应该随着我们对素质教育改革理解的深人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应有一个长远的,整体的大教育观,不能只注重眼前的近期“效益”,应把对学生进行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建立高中体育立体化教学模式,把体育教育延伸到课外、毕业后;充分挖掘体育的内涵与外延,正确对待身体素质差异,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通过调查求得第一手原始资料,再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提出
工作建议,为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为此,本课题组据此目的对高中体育教学现状设计并组织了此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邯郸市的峰峰春晖中学、春光中学、邯郸市十五中学抽取了30名教师,270名学生,共发
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8份,回收率为99.3%,其中省级示范性高中200份;非省示范性高中100份。被调查的学生为三所学校的高
一、高二随机抽样的部分学生。被调查的教师中,参加工作1-5年的教师为2人,占6.7%;参加工作6-10.年的教师为5人,占16.7%;参加工作11-15年的教师为10人,占33.3%;参加工作16以上的教师为13人,占43.3%;教师群体类别比达到科学调
查要求的基本规范,样本信度比较可靠。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采用封闭式和开放式题目相结合的问卷形式,封闭式部分采用选择式的回答方式。问卷题项除充分考虑其合理的内涵和
外延外,主要根据一般经验和预测来设计所选问题及数量。题项语句的设计尽量简单明确、具体实在,避免含混不清或隐含某种诱导。行文尽可能.注意语气委婉,避免引发反感而影响调查的客观性。问卷的题目设置包含限制性和开放性两个方面。限制性题目共设置十六个,每个题目四个选项,要求做选择。开放性题目只设置三个,要求被调查者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认识提出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方面的希
望和建议。
三、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结果如下:
(表一)
高中体育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现状的调查研究(数据统计)题
号2 3 4
A 人数167 192 164 108
比重 56.04% 64.43% 51.09% 31.49%
B 人数116 95 39 23
比重 38.93% 31.88% 12.15% 6.71%
C 人数14 8 66 21
比重 4.70% 2.68% 20.56% 6.12%
D 人数1 3 52 191
比重 0.34% 1.01% 16.20% 55.69%
人数 总计 298 298 321 343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161 125 44 62 187 83 32 8 55 42 56
6.38% 54.39% 42.23% 15.07% 21.23% 63.82% 28.33% 10.96% 2.70% 19.43% 14.14% 18.98%
91 83 190 183 169 137 180 112
28.19% 37.50% 38.85% 49.32% 31.16% 28.33% 64.85% 62.67% 57.09% 48.41% 60.61% 37.97%
14 37 55 121 21 18 73 100 25 62 114
35.91% 4.73% 12.50% 18.84% 41.44% 7.17% 6.14% 25.00% 33.78% 8.83% 20.88% 38.64%
10 19 49 18 2 2 4 19 66 13 13
29.53% 3.38% 6.42% 16.78% 6.16% 0.68% 0.68% 1.37% 6.42% 23.32% 4.38% 4.41%
298 296 296 292 292 293 293 292 296 283 297 295
(表二)
四、结论与分析
(1)此次调查发现,在被调查者中有96.31%的人喜欢体育而94.97%的人喜欢上体育课。6.38%的人赞成按部就班的教学形式,28.19%的人喜欢教学比赛形式,35.91%的人喜欢选修的教学形式,另有29.53%的人喜欢放羊式的教学形式。78.76%的人认为现有的教学内容不够而92.15%的人认为应该加入时尚的社会体育项目。89%以上的人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不满意;只有2.7%的人喜欢传统的教学模式,而90.87%的人认为需要改革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且喜欢有选修、教学比赛、师生共同参与、按层次教学、能促进学生终身体育
能力的形成的体育教学模式。
(2)以上数据表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不能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相适应,长期以来过分强调课堂结构,不能摆脱传统体育教学单向、狭义、平面化、格式化的教学模式,致使教学方式单
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只注重课堂教学,忽略课外的延伸(形式、内容等)教学;注重学生教学达标和技能教学,忽略体育兴趣、习惯的培养;注重短期行为,忽略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以致出现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缺乏有机的整合和时代感;对体育的内涵和外延
挖掘不深;忽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等等。这都成为体育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面对充满个性的学生,如何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上好体育课,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必须经过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从发展的角度看,现代体育教学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不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终极”模式,它还会并且应该随着我们对素质教育改革理解的深人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应有一个长远的,整体的大教育观,不能只注重眼前的近期“效益”,应把对学生进行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建立高中体育立体化教学模式,把体育教育延伸到课外、毕业后;充分挖掘体育的内涵与外延,正确对待身体素质差异,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已成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五、建议
1.尽快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更新教育理念。
高中体育教师队伍是我国学校体育培养体育人才和提高全民健身水平的主体,其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的整体素质。
本课题组认为,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体育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从而尽快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只有教师具备了一定的理
论水平和新的教育观念,才能保证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
2、加大教改的力度,进一步探讨建构渗透终身体育思想的体育立体化教学模式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
活力的渗透终身体育思想的体育立体化教学模式。
从发展的角度看,现代体育教学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不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终极”模式,它还会并且应
该随着我们对素质教育改革理解的深人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应有一个长远的,整体的大教育观,不能只注重眼前的近期“效益”,应把对学生进行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培养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材和学生对体育教学模式进一步探讨,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建立高中体育立体化教学模式,把体育教育延伸到课外、毕业后;充分挖掘体育的内涵与外延,正确对待身体素质差异,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从而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具有活力的渗透终身体育思想的高中体育立体化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