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企业民间借贷调查
中小企业民间借贷分析
摘 要:近年来媒体上不乏中小企业主因为欠债而跑路跳楼的现象,其中温州地区更为典型。据报道,曾有温州市最大的眼镜企业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负债20亿出逃事件,这一事件给温州企业界造成了巨大冲击,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下我国中小企业的悲惨现状。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胡福林债务关系涉及近万人、几十家企业,包括信泰上下游企业和债主,这一事件还在发酵,影响会进一步扩大。就在胡福林出逃几天之后,温州正得利鞋业的老板也因债务问题从温州市区顺锦大厦跳楼身亡,更加凸显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造成企业主跑路跳楼的原因有很多,主要问题就在于民间借贷。温州市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民间借贷成为了这些企业及企业主走投无路的最后一根稻草。关键词:中小企业;民间借贷;信用;风险
前言
改革开放这些年,特别是近十年来,各级政府都加快了地方经济建设步伐,农村经济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个体、民营等不同经济形式蓬勃兴起,民营及私营企业主市场意识不断提高,都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之相反,国有商业银行在基层却在不断地收缩网点、缩小规模、紧缩信贷资金投放,加之金融机构严格的信贷政策,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间借贷的,灵活、多样、快捷的民间融资因此得到了很大发展,个人找个人、企业找个人借贷非常普遍。据报道,福建省中小企业约有52%无力从银行获得货款,致使很多中小企业不得不从民间来寻求资金。
一、民间借贷概述
(一)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的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见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
(二)民间借贷分为民间个人借贷和公民与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民间个人借贷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遵循自愿互助、诚实信用原则。民间借贷是一种直接的、灵活的融资形式。它作为一种自发的融资方式,其产生与发展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是借贷主体自身的内在要求,也是外在供给不足情况下的另一种选择。
(三)民间借贷产生的主要原因
1、存款利率较低。存款人把钱存入银行几乎得不到什么收益,如果再考虑到当下的通货膨胀率,则老百姓则是长期生活在负利率时代,因此主观上都不愿把钱存入银行。
2、正处在快速发展期的广大个体户、民营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相当大。由于向银行贷款手续比较繁杂、严密,特别是大额资金的借贷必须要有合规、足值的抵(质)押,而民间借贷手续简便,资金额度可大可小,运用时间长,倍受青眯。加上民间借贷的收益普遍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使得老百姓愿意把钱投入民间借贷市场。
3、鉴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信用状况、财产抵押物等各方面的不足,与大企业相比,银行给予的待遇不一样,从银行系统贷款就变得十分困难。
二、民间借贷的现状
(一)民间借贷广泛发展的基础
民间借贷为个人和企业生产经营性资金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促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处于升级态势,农村经济对资金需求也呈现出迅速扩张态势。民间借贷的发展也因此成为新时期农村个体工商户和个体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民间借贷主体呈现多元化特点
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是民间借贷市场的主要借款者。放贷者由传统经商人员为主,现主要发展为三大类:一是以获利为目的人;二是借款人的亲朋好友;三是资金宽松的私营业主。求贷者由原来的农户为主,发展到以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为主。放贷者的资金是收入增加后的富余资金,用途主要是生产经营性的流动资金需要,期限较长,弥补了银行、信用社贷款以短期为主的缺陷。当前民间借贷的期限多为一年或一年以上,以往三个月、六个月短期约定已不多见。
(三)民间借贷的信用状况
民间借贷最早出现在沿海发达地区,随着民间资本越来越大,中小企业业主贷款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个别开放城市尝试让这部分“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对接,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现在,全国许多经济开放城市中,民间借贷已经由“地下”走到“地上”,老百姓也转变了陈旧的认识,民间借贷为政府解决中小企业
贷款难、活跃地方经济,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小额担保公司的出现就是个明证。民间借贷对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弥补农村资金供求缺口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社会金融秩序,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民间借贷引发的主要问题
(一)加重了企业负担,容易造成资金使用的恶性循环。中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市场高息负债后,会进一步增大财务支出,使本来效益不好的企业更会雪上加霜。民间借贷只是解了燃眉之急,但受企业所吸收的高息负债带来的有限效益制约,往往得不偿失。借贷资金在退出生产经营过程后,增值有限,企业难以支付到期债务,往往通过吸收新的高息本金来偿还到期的高息负债,拆东墙补西墙,企业资产被挖空并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企业今后的健康发展。
(二)民间借贷容易发生债务纠纷,不利于社会安定。一是民间借贷手续简单、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法律法规支持,具有盲目性、不规范性、不稳定性,容易引起借贷双方的纠纷;二是民间借贷金额小,涉及人员广泛,且多发生于社会基层,一旦发生纠纷,将对社会安定产生负面影响;三是民间借贷一旦发生欠债不还,部分通过暴力收回借款,借贷双方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民间也因此出现一些带有黑社会性质的追债公司。
(三)社会信用难以控制,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国家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来,各金融机构限制了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及效益不好企业的信贷支持。这些企业在得不到银行信贷支持后,利用支付高额利息直接从社会上融资,诱导民间闲散资金投入,使社会资金从非正常渠道流入到本应该淘汰的企业中进行无效流动。
四、民间借贷问题的解决之道
(一)政府相关部门应将民间借贷纳入立法和监管范畴,尽快制定出关于民间借贷业务的相关法律和管理规定,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同时要监控民间借贷市场利率,使其在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由市场自行调节,促进民间借贷市场有序、规范发展,对一些乘人之危而攫取高额暴利的高利贷者则坚决予以打击、取缔,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金融部门应积极筹措资金,平衡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在保证大企业资
金需求的同时,应当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对中小企业在资金上给予更多的扶持,还要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工作效率,为借贷人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三)民众应该加强对民间借贷的认识,要相信天上没有掉下的馅饼,遇到问题时要寻求法律的保护,提醒身边的人不要上当,要依据正当的手段挣钱。高利息肯定会伴随着高的风险,因此我们必须清楚认识民间借贷带来的后果,正确对待民间借贷的问题。
(四)加强金融和法律知识宣传,引导民间借贷活动健康运行。法院应该积极正确行使审判职能,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控,防范非法集资引发的风险,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行为,使民间借贷资金用于经济发展上,防止用于非正常消费,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二篇:中小企业贷款与民间借贷
浅谈中小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与民间借贷
【摘要】中小企业贷款问题,一直是许多地方银行与中小企业都要同时面对的难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问题在许多银行的实际业务运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这种形式下,中小企业融资或短期借款越来越倾向于中小金融机构,主要是中小银行和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及其他民间借贷机构。随着国家金融业市场的对内放开,民间借贷规范化、阳光化进入金融市场。民间借贷与银行贷款都即将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两者之间既互相竞争又互为补充,共同促进着国家经济的繁荣,本文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分析了两者之间优劣势,并列出了一些建议来促进两者更好的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关键词】中小企业贷款 民间借贷
一、背景
1,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现状
进几年来,中小企业银行贷款趋于稳健的增长态势,这一方面取决于中国银行业对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的重视,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小企业这一中国社会飞速发展的中坚力量正逐步成为金融业服务的主体。
从2012年已公布的银行年报来看,各家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均有较快增加,截至2011年末,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增速比大型企业贷款高7.1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0.8万亿元,同比增长25.8%,增速分别高于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14.2和12.5个百分点。而小微企业贷款发展更为迅速。
据中国银监会统计,2008年以来,金融机构的小微型企业贷款均满足“两个不低于”——增量不低于上年贷款的平均增量,增速不低于上年贷款的平均增速。2008年末,银行业小企业贷款余额4.4万亿,2009年末5.82万亿,2010年末7.55万亿,2011年末10.8万亿元。
尽管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处在逐年增加的态势,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工信部的数字显示,截止到2011年,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都是中小企,而且基本都是民营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GDP的60%。2011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企业过去三年实施的重大融资方式中,73.5%的企业选择了“长期银行贷款”,55.3%的企业选择了“民间借贷”,而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在过去三年中更有近62.3%通过民间借贷的形式进行融资。由此可见,以现在中国现有的金融机构贷款去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是远远不够的。
2,民间借贷现状
民间借贷在中国自古就有。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时期虽建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银行信用,但个人之间仍存在着互助型临时小额资金借贷。20世纪80年代中期,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私人钱庄、合会、标会、摇会、抬会等民间融资形式。特别是浙江温州等地,在
个人投资经营贷款金额的增长幅度比一般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增长要快,这也是对银行住房按揭贷款业务的重要补充。再次,小企业是大中型企业的重要成长来源,在企业发展的前期不介入,等到企业规模扩大后就更难介入成为主办银行了。第四,中小企业通常对银行业务的议价能力弱,银行可以从中获得较高的收益,而且贷款利率也可以较大幅度地上浮,其利差收益远高于对大型企业贷款的收益。第五,中小企业通常是大型企业产业链上的附属企业,对中小企业资金的支持,这也是大型企业主办银行的责任。第六,在大型企业因采用直接融资方式而大幅减少银行商业贷款这种间接融资手段和资金需求后,这时突显出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对银行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第七,中小企业在符合授信条件的前提下容易通过各级风险管理部门的审批,直接受到银行授信政策偏好的影响较少。最后,就整体状况而言,中小企业贷款对银行的资产风险分散程度较高,对各行不良贷款率的有效控制有利。
利益的驱使让银行虽然惧怕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但是仍加大力度发展其中小企业贷款,这就给原本占据中小企业贷款市场并且市场单一的民间借贷及其背后的民间借贷资本造成了冲击,随着2005年国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2010年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民间借贷将日益活跃于中小企业贷款舞台,这种竞争必将愈演愈烈。
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微企业以及急待扩张的中型企业来说,选择哪一种融资方式有其自身的期望值,银行与民间借贷两种途径哪一种能够达到或接近企业预期,他们就会选择哪一种途径来融资,选择的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两种融资方式之间的竞争,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必然会导致银行利率的市场化。
三、中小企业贷款与民间借贷关系成因 1,中小企业信用的缺失
对我国企业融资来说,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信息不透明程度高,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的,在信用缺失条件下,银行通过一般的渠道很难获得中小企业的信息,对中小企业贷款与大企业相比成本要高的多。同时,中小企业在无序的恶性竞争中产生的失信,令银行不敢对其提供资金支持,虽然中小企业中也有不乏信誉卓越的,但是在信用缺失的条件下,银行很难将其与其它企业甄别出来,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向国有银行融资困难。这可以从近年中央银行连续八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多次下调准备金存款利率,而商业银行“惜贷或惧贷”、“缴存和转存”准备金等行为上反映出来。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使银行在选择贷款企业时,很难获取该企业的信用状况记录和相应的信用担保,为了避免信用风险,银行就谨慎贷款。
信用缺失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银行不能给予中小企业贷款,但对于民间借贷来说,贷款者就不会考虑这些问题,他可能最关心的就是借款者的偿债能力,借款者能不能按时偿还债务以及自己的贷款利息收益是多少。只要是让贷款者有利可图的中小企业,民间贷款者都会给予贷款,民间借贷也理所应当的成为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必要补充,有时也与其并存于中小企业的融资与日常经营活动中。当然民间借贷这种不考虑信用缺失的贷款形式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2,信贷配给
所谓的信贷配给(creditrationing)是指在信贷市场上信贷资金的调配和收益受利率和贷
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特征、金融机构在抵押物上的偏好,以及政府行为的不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
(1)、从金融机构对抵押物的偏好看,虽然《担保法》并没有规定流动资产不可用作抵押,但金融机构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愿接受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而要求企业用固定资产来抵押,尤其偏好房地产。究其原因,主要是流动资产价值起伏较大,特别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物理形态容易发生变化,金融机构不易监控,监督成本也较高。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则因为专用性强,变现困难,银行也不愿意接受。
(2)、从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看,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尚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经济实力较弱,资本金不足,资产负债率较高,固定资产占比小于大企业,难以提供满足金融机构要求的有效抵押品。彼此之间,则因为风险问题,也不愿意互相提供担保。
(3)、从政府行为方面考虑,主要有两方面不协调:
一是在企业办理资产评估、抵押登记的过程中,程序复杂,收费过高,有时甚至高于银行利息收入,不仅加重了企业负担,给银行发放新的贷款和完善贷款手续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加之一些部门违规执法,乱收费,给企业获得贷款又增添了不小的难度。企业在办理资产抵押登记手续之前,需要先进行资产评估,评估时评估部门按估价金额的高低收取手续费用,估价越高,收费越多,有时借款人为多取得贷款,也希望多评估。这样,对于银行来讲,就形成了抵押资产“高进低出”的怪现象,极大地损害了金融企业的利益。
二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关于追偿期限的规定,束缚了自身业务的开展。
民间借贷在担保落实方面比银行业要更灵活一些,银行业不接受的一些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机械设备等,对民间借贷者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抵押品,有时甚至出现纯粹的信用贷款。这就使不具备银行抵押条件的中小企业向民间借贷倾斜,同时也增加了民间借贷的风险。
除了这三个原因外,造成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与民间借贷的关系的原因还有很多,如历史的原因,国家政策的原因,企业自身内部的原因,亲缘、地缘人际交往的原因等等,就不一一赘述。
四、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与民间借贷优劣势比较
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相对民间借贷而言有款流程严格,受法律保护,贷款利率低等优势,但是贷款规模小,贷款形式单一,准入门槛高又是它的劣势。民间借贷相对于正规中小企业贷款具有灵活性、简便性、快速性,覆盖面广等优势。简单的说,民间借款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协议借款,没有一些银行内部条条框框的限制,只要双方认可就可以,流程简便,手续办理也比较简单,这就是民间借款最大的魅力所在。此外,民间借贷的利率市场化程度较高,能够更好地引导资金流向,满足借贷双方的需求。但也存在着风险大,障碍多等劣势。民间借贷的障碍有下列几点:
首先是法律性障碍,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没有在法律上明确民间借贷在金融体系中应有的地位;二是缺乏相关法律约束和规范民间借贷;三是缺乏相关法律保护民间借贷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其次是监管性障碍,主要体现在对民间借贷监管的相关制度和法规的缺乏,监管技术不够先进和监管态度的非理性严格。再次是经营性障碍,提供民间借贷服务的个人中介和机构中介在经营和服务上具有分散性的一面,基本都是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组织结构也很不完善。最后是信用体制障碍,目前企业信用缺失已成为我国社会信用中最严重、最突出的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规模小、竞争能力相对较弱、自有资金不足等先天缺陷,使得信用缺失行为更为严重。
作为中小企业,一定要认识到民间借贷资金的特点和本质。任何资本都是逐利的,民间
管理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帮助;发展社区银行专门为当地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提供金融服务;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风险分担引导和激励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正常商业贷款与政府担保贷款相结合,多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加强监管,通过社区回馈计划满足社区信贷需求进行强制约束等。
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最后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能根据不同企业的风险状况有区别地决定利率水平。同时,也让企业对银行有选择,减少财务成本。这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市场利率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利率弹性作用下,商业银行可以实行区别性价格对待不同品质的企业,既不会因利率因素将品质好的企业挤出信贷市场,又可以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并使商业银行取得较好的收益补偿。
2、民间借贷规范化与管控
1、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 建立《民间借贷机构法》,允许民间资本创建民间借贷机构,明确民间借贷机构应当是与现有正规金融机构共存的,具有相同主体资格的合法金融机构;明确其职能是专门从事合法的民间借贷工作,服务于民营经济单位。这样,将民间借贷的定位用法律予以明确,指明民间借贷的活动内容是与中小企业隐含贷款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实现民间借贷和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良性共存。
在立法上,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立法经验,在民法中增设民间借贷部分,同时,在金融法律制度中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现有民间借贷组织及其行为规范化。一方面,要在法律上明确区分现有民间借贷的合法成分与非法成分,对其分别准确定义,明确合法民间借贷的活动内容和范围。另一方面,对民间借贷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交易方式、合同要件、借贷最高额、利率水平、违约责任和权益保障等方面,也都要以法律形式加以明确,从而使民间借贷活动和形式都具有法律效力。
2、建构民间借贷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 开放对民间借贷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允许组建以民间资本发起设立的民间借贷机构具有现实的重要性,但如果操之过急,规范不力,也会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的巨大的冲击和不良影响。在积极推进金融市场的对内开放,组建和发展民间借贷机构的过程中,在立法现行的原则下,应当始终坚持和遵循合理定位原则和审慎推进原则。
3、建构风险预警和转移制度
对民间借贷监管必须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可设立由金融专家组成的危机评估机构,与监管责任部门配合,监测区域内外各种风险,并进行追踪分析、预测,建立警报发布机制,对各类较大的金融风险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并提出应对措施。
4、严格控制民间贷款占公司总负债、总资产的比例 适度负债是企业成长发展进程中应使用的重要方法。合理负债,既把负债比例控制在总资产的一定范围之内如50%,是安全的。过度负债,对企业具有潜在的巨大风险。同样,因为民间借贷的利率高期限短,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要求很高,所以,更应该控制民间借贷额在总负债总资产中的比例。
5、高度重视民间贷款利率
民间借贷利率是民间借贷活动的核心,借贷双方务必高度重视。国家政策也要予以规范。首先,要弄明白民间借贷计息方式的含义。民间借贷对利率的计算方式很多,有按年息的,更多的是按月的,也有按日计息的。通常按月计息,即几分利息,所谓一个几分利息,是讲的月息百分之几。
其次,企业要把握自己对利率的承受能力,不要“见钱眼开”,不要什么资金都敢要。
第三篇:台湾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借鉴
郑航滨:台湾民间金融发展状况与启示
一、台湾民间金融发展状况
台湾地区金融体系呈现典型的双元结构特征,即除公开合法的金融组织外,尚有大量未被纳入正式金融监管的民间金融中介。这些民间金融中介主要包括:分期付款公司、信用借贷、质押借贷、远期支票贴现、地下钱庄、存放厂商、民间互助会(合会)、租赁公司、分期付款公司和地下投资公司等。
(一)台湾民间资金市场活动盛行
台湾的民间和黑市资金市场、地下钱庄从事投机、高利贷活动始终比较盛行。据台湾当局调查统计,1949年4月台湾地下钱庄有近500家之多,占“央行”旧台币发行量的62.5%。当时地下钱庄的最高利息每百元达日息2元,即日息2%。1952年5月台湾“行政院”公布《取缔地下钱庄办法》之后,黑市借贷交易遂转入地下暗中进行,一直到现在台湾黑市资金市场仍然十分活跃。
台北市的黑市资金市场表面上属于非法而禁止存在的资金市场,而实际上在暗中交易且具有相当规模。据1979年台湾当局破获的四家地下钱庄所公布的资料来看,被查获的往来支票总数达新台币千万元以上,其主要交易是使用远期支票调换即期支票。据台湾“中央银行”调查报告,黑市交易中,民营企业民间借贷占其借款总额的比例由1967年的34.5%上升到1979年的36.5%。另据资金流量统计,1980年台湾民营企业向家庭(包括个人)、部门等借款额为2400亿新台币,若连民间企业彼此之间的融通一并计算在内则金额达3500亿元,而向正式金融机构的借款总额亦不过3800亿元,可见民间金融在信用市场所占比例之大。
台湾财金主管1990年12月对台湾民间融资规模不完全统计,其数额约占GNP的30%以上。台湾民间金融的存在,与其大量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和民间地下经济活动有密切关系。台湾约占企业总数1%的大企业为官僚资本经营,而占企业总数98%的70多万个中小企业中,绝大部分为民间经营。在台湾地区生产总值和出口总值中,民间企业分别占80%和65%左右。民间企业资本少,向银行借款手续繁杂,只好转而求助于民间融资。
(二)台湾民间金融交易方式
l、信用借贷和信用拆借。资金需求者以口头保证或立字据的方式向亲友或其他资金贷放者告贷。形式相当于民间自由借贷。信用拆借,即通过地下金融以高利借人资金,或工商企业同业间互相调剂资金。
2、小额质押借贷。由借款者提供不动产、汽车、机车、电冰箱、电视机、黄金等作为担保,向资金贷放者(地下钱庄或财务公司)借款。
3、远期支票调现交易。指厂商签发远期支票借以筹措资金,由资金需求者以其收受的远期汇票或自己开立的远期支票与他人调换即期支票或现金,利息预先扣除,类似银行贴现。这种交易多属非自偿性贷款,风险很大,资金贷放者要冒血本无归之险以赚取高利贷之利。这种民间交易,手续简便,且十分活跃,但利率很高,风险颇大,由于缺乏自偿性,以致欺诈、倒闭、银行拒绝往来的案件层出不穷。据台湾有关资料,1979年台北市民间和地下金融案件占全市经济犯罪案件的70.9%。
4、非法经营存放款。从事生产或流通的工商企业,向外借用周转资金用于其所经营范围以外,又通过转存、转贷以图利者。地下钱庄的主要贷放对象包括中小企业、一般社会消费大众与资金紧急需要者。贷款方式除少数信用放款外,大部分采用远期支票调现、房地产抵押及汽车抵押等。
5、存放厂商及股东往来。指公司员工及股东为了解决自己公司资金的不足,以资金借与公司而收取一定的利息,即企业以借款方式吸收职工甚至非职工存款,这是台湾很流行的一种融资方式。某些企业吸收民间存款高达150亿元台币,利率也较官办银行高得多。
6、合会组织形式。指家庭之间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属于消费信用的一种,其种类名目很多,如标会、轮会、摇会、稻谷会、兄弟会等。“合会”是长期流传于两岸农村的民间金融习惯和传统互助组织,并兼有储蓄与融资的功能。合会简称“会”,又有“义会”、“标会”、“摇会”、“抬会”、“互助会”等不同的形式和称法。
台湾民间合会有标会、摇会、具有团体性质的合会及父母会四种。目前最盛行的是标会。根据台湾“法务部”1985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台湾人参加民间合会的普及率达85%,而目前正在跟会或起会的仍有59.8%。合会的参与人中,有36.7%的人曾被倒会,5%自己倒会,1.5%的既被倒会,自己也倒会。另据台“主计处”的研究报告指出,1981年台湾民间合会的利息所得超过110亿元,占其GNP的0.65%。在调查样本35(10户中,有43%的家庭参加标会的目的是储蓄,有1.88%是为借款,剩下的,54.65%兼有储蓄和借款两个目的。
7、分期付款公司。公司的业务主要为消费性贷款,融通大众购买耐久性消费品或汽车等资金需求。其经营形态具有公司性质,但未被纳入台湾地区“财政部”的金融管理。
8、民间和地下投资公司。于1982年下半年出现,发展迅速以致泛滥成灾。其仿效日本的“老鼠会”的经营手法,以每月4分甚至10分的高利率吸收民间资金,然后进行风险很高的投机活动,炒买炒卖房地产、股票,甚至将资金转移到海外从事金融交易,牟取暴利。构成黑市利率高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机会成本;二是通货贬值贴水;三是倒账与违法风险贴水。其中通货贬值影响民间黑市利率水准尤为显著。
(三)台湾民间金融主要特征
l、民间金融规模庞大。台湾民营企业(其数量占台湾企业总数的98%以上)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有组织的金融机构和无组织的民间借贷。1964-1986年台湾民营企业的民间借贷金额从75.24亿新台币上升到6287.74亿新台币,增长82.6倍,而从民间借贷在台湾民营企业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重来看,最高年份(1964年)高达48.11%,最低年份(1974年)也达到了30.09%,平均比重为36.62%。上世纪90年代台湾民间金融资金量约6000亿元新台币(约200亿美元),规模及占GNP比重均为世界第一,民营企业很大部分资金来自民间金融借款,占总借款比重的33%。这项统计数据表明,在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中,民间金融所占比重在最高年份只是稍逊于正式金融机构,在最低的年份也达到了正式金融机构的一半。这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台湾地区的民间金融规模相当庞大。
2、民间金融具有广泛基础。台湾民众对于民间金融的参与具有很高的热情。以标会为例,1984年台湾有50%以上的人口参与民间金融活动,而且都市群众的参与程度略高于农村;从家庭所得划分来看,家庭所得越高,其参与程度也越高,年收入在6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阶层入会比例高达70%。根据另一项调查表明,台湾民众参与标会的普及率高达85%,标会所占信用资金一年为1140亿元,占调查当年(1978年)GNP的21,92%。
3、台湾民间金融形式多样。上世纪60-70年代台湾主要形式是传统的民间金融形式,如当铺、民间互助会(合会、标会)和地下钱庄。到70年代逐渐兴起抵押借贷、远期支票贴现、租赁公司、分期付款公司和企业职工集资。到80年代则产生地下投资公司,并成为当时地下金融的龙头。至于近年来新生的地下期货公司有后来居上之势。此外还有像地下股市、两种经纪人等形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民间互助会(俗称标会)和地下钱庄,以及80年代初的地下投资公司。
(四)台湾民间资金市场经久不衰主要原因
1、当局的金融压抑政策。台湾长期以来对利率进行管制,每年都规定存放款利率的最高限额。尽管后来允许利率有一定的上下浮动空间,但浮动范围极小,金融管制仍然十分严重。储蓄者在高度金融压抑下为了避免损失,不得不进行自我投资或求助于民间金融。中小企业一般都缺乏资金,向金融机构行库取得融资不易,即使取得有限资金,亦不足其运转,为了生存不得不向民间金融求援。因为自我投资的利润率或民间金融的利率(市场利率)远远高于官方的利率。1961-1981年期间台湾民间借贷利率与银行利率之差最高的时候为16.2百分点(1979年),最低的时候为7.68百分点(1970年),平均为12.2百分点。
2、台湾金融自由化进程缓慢。具体表现为限制民营银行的设立,公营银行垄断的局面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利率长期受到严格管制,公营银行难以摆脱行政干预。80年代末90年代初,台湾开始实行金融自由化,放松了对金融机构设立和利率的限制,其民间金融活动才有所收敛。在台湾经济起步时期,合会对台湾经济起飞发挥了重要作用。早在日本占据台湾时期,台湾就出现了私营的“互助会”组织,并且开始企业化,设立“台湾合会储蓄股份有限公司”。合会为台湾中小企业的起步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因为当时银行服务奇缺,投资者不得不救助于各种民间借贷,包括合会。但是,即使进入21世纪金融机构大量在全岛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也未能使合会就此消失。根据2000年6月的MoneyGuide理财杂志对全岛民众所做的一份理财投资工具调查报告显示,全台湾地区仍然有高达65%的民众会选择以合会为理财投资的工具。
3、民间借贷利率与银行利率之间的较大差距。对于民间金融的产生影响一是较高的民间借贷利率必然导致一部分储蓄从正式的金融体系中分流出来,而转向民间互助会等无组织的民间金融部门(即民间借贷市场)。二是低于市场均衡利率的银行利率导致银行信贷资金供不应求。这时银行信贷资金就只能根据企业或个人的信用程度来获得。由于大企业或公营企业具有较高的信誉,因此导致金融机构中的资金几乎都流向这些大企业或公营企业。而广大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由于信用较差主要是由于缺乏担保品、无担保人、获利能力差、财务资料不全或不可信等,很难从金融机构中获取资金。据统计,1965—1983年期间台湾公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于金融机构的比重平均约占84.5l%,而民营中小企业平均仅占54.57%,二者相差近30个百分点。这些民营中小企业在不能从正式金融机构获取资金的情况下,只能求助于民间金融。1965—1983年期间民营中小企业来自于民间借贷的比重平均高达30.8%。
4、金融中介服务滞后。台湾金融中介机构数量相对缺乏是金融中介服务滞后的一大障碍。台湾地区的资金需求者很多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落后,财务结构不健全,担保品不足,又缺少与正规金融部门打交道的信用记录,无法在正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只好求助于民间金融。
5、企业向金融行库申请融资手续十分烦琐。要经过征信程序,提供各种财务报表,要有会计师签证,还要提供一定的担保品,时滞较长,而向民间金融借贷,手续十分方便。许多金融机构行库都是面对大型企业,不把中小企业看在眼里,作风“衙门化”,盛气凌人,使许多中小企业不敢向金融机构行库借款,只好求之于黑市,地下金融自然有其市场。
6、传统的民间借贷习俗根深蒂固。金融压抑和金融中介的滞后固然能解释台湾民间金融的存在和发展原因,但却不能说明台湾民间金融为什么能够普遍存在。以标会为例,在台湾地区每年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参加(最高的时候达到85%)。调查这些群众参与标会的原因,只有19.58%的人是为了获取较高的利息,而有37.13%的人是认为金钱运用比较方便,有33.92%的人是为了朋友间互助活动,有7.28%的人是为了经商周转方便。可见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民间金融的高利息并不是吸引他们参加的主要原因,实质是传统互助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延伸。
(五)台湾民间资金市场存在的基础
1、逃漏可观的税捐。台湾民间金融较其他地下经济的影响为深,因为民间金融活动往往可以控制金融的流向,直接影响工商资金与金融(资本)市场的运转,并逃漏可观的税捐,致使财金主管机关特别重视。
2、地下经济与金融相傍而生。台湾地下经济的存在其严重性可能更大于地下金融。估计1982年地下经济总额占国民生产毛额的比率约为31.3%,其中地下金融只占6.5%——这是估计民间企业向地下金融所借款项,1982年约为4019亿元,按黑市利率的年利率29.3%计算,利息为1179亿余元,占当年生产毛额的6.5%,也就是说,实物面地下经济所占生产毛额的比率为24.8%。并认为地下经济严重危害地上经济正当业者的利益。
3、金融双元化促使民间借贷活跃。台湾地区民营企业所需资金约有40%来自民间借贷,显示台湾金融机构在质与量的方面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只有通过金融机构的扩充及金融媒介管道多样化,建立有系统的授信制度,才可使生产事业随时能够取得有效的资金。
4、非银行融资业务有法不依。“银行法”明确非银行而自行吸收存款属于犯罪行为。既然非银行自行吸收存款是犯罪的行为,但台“财政部”不但未依法取缔,反而公开表示公司行号吸收存款不算地下金融活动。
5、套利资本促生黑市交易。黑市资金市场和台湾金银外汇黑市买卖市场,台湾当局明定不允许而实际存在的市场。黑市买卖外汇黄金,外汇买卖主要是美元,包括美元现钞和美元支票。美元是台湾货物走私的主要外汇支付工具。台湾黄金的供需情况不平衡,自产黄金很少,靠进口或走私进口补充,台湾的金价比国际金价一般要高10—20%。黄金美钞的黑市买卖主要由银楼业操作,其公开买卖饰金而暗中买卖黄金美钞的行业。台湾地区有银楼业约2500家,其中台北市有460多家。黄金美钞黑市交易确切数字无法统计。根据台湾统计学会“地下经济与国民所得统计”研究报告,计算台北市、高雄市、基隆市、台中市四个地区参与黑市美金交易的银楼、旅行社及观光饭店估计为340家,每家每月进出交易额约有2500美元,全年总交易额则为新台币108亿元。
6、两岸民间和地下通汇方式。一是最原始的方式就是直接带外币闯关。携带超标未申报外币进入大陆是犯法行为。二是“地下钱庄”通汇形式的出现。钱庄经营者在大陆和台湾都开有账户,若台商想把赚到的人民币汇出,只需把人民币存入“钱庄”在大陆的账户,钱庄经营者随即以电话指示台湾方面放出台币;反之,若遇台商急需人民币,也可以把台币存入钱庄在台湾的账户,钱庄再在大陆放人民币给台商。地下钱庄的经营效率高而风险小,在大陆台商密集的城市较为盛行。地下钱庄的汇率是按照大陆的人民银行和台北的台湾银行当天对美元的汇率为交易依据,兑换服务手续费月利8%左右。在官价与黑市之间差价高时,还可获取接近20%的价差利润,使地下钱庄成为暴利行业。三是台湾的旅行社。旅行社发团向大陆时,不以结汇的方式支付当地旅行社费用,而由当地台商支付人民币,旅行社再付台币给台商。同时在台湾旅客返台时,也可以把外币分摊给旅客带回台湾。由于台湾当局对资金流出管制严格,大陆在资本项目方面也实行管理。在大陆投资的台商遇到给大陆工厂的工人用人民币发工资和利润汇回台湾,不走合法渠道试图通过民间和地下通汇套利和避税。
7、台湾民间投资增长带动民间金融的活跃。近年来台湾外需增长强劲,特别是两岸贸易和投资依存度提高,外贸出口呈现两位数增长,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相对岛内需求,除民间投资呈现较快增长外,民间消费增长乏力,官方投资不足,台湾产业结构继续向服务业集中,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首次接近70%。外贸持续顺差及资本账与金融账资金的流入,台湾外汇储备持续大幅上升到2004年9月底达到2330亿美元。
(六)台湾民间金融对经济金融的影响
大规模的民间金融虽有利于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但也对台湾经济造成较明显的负面影响,一是降低宏观调控力度,在经济过热,台“央行”调高利率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民间金融的活跃会提高货币流通速度,而台“央行”在市场出现不景气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会由于民间金融的存在使有限度的放松变成超限度的扩张,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也加剧了经济运行的波动,从而削弱了台“央行”的金融调控力度。二是助长泡沫经济泛滥,台湾民间金融注重的是投资高回报率而非产出效率,使得台湾民间金融将台湾股市、房地产市场等高风险高回报投资领域作为资金投放的首选目标,成为支撑台湾泡沫经济的主要力量。三是影响社会安定,台湾民间金融活动大部分在法律规定之外进行,因而其权利和义务关系很难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并由于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如中小企业的民间借贷利率较高,这无疑会加大它们的经营成本,为获取较高的利润,它们往往将资金投入到风险较大的行业中去,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民间借贷的风险。此外,至于高利贷、地下投资公司、地下钱庄等总是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极为恶劣。四是腐蚀税基减少税收。台湾民间金融活动的交易往往不通过正式的金融机构,而是采取现金结算以逃避监管当局的检查和监督,从而使台“财政部”对金融机构征收的税收收入减少。此外台湾民间金融还存在组织结构松散、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所以台湾民间金融具有很强的投机倾向。
(七)台湾对民间金融限制和疏导措施
1、健全金融体制。
(1)建立金融法规。台湾金融当局1989年大幅修改“银行法”。新法进一步明确地下金融活动中,“收受存款”的定义和范围,并加重处罚,上限由原来的5年有期徒刑和25万元新台币升至7年有期徒刑和300万元新台币。2000年再次修改“银行法”,放宽银行经营业务范围,提高经营效率。出台“信托业法”,促进金融业务多元化。2001年颁布“票券金融管理法”,以促进货币市场健全发展。2002年通过的“金融资产证券化条例”,为金融机构筹资与投资人投资提供多样化渠道,使民间金融活动日益没有市场。
(2)增加金融机构种类及数量。1990年台“财政部”开始接受开设银行的申请,3年内批准了16家新银行,使岛内民营银行的数量迅速超过公营银行,其它金融机构数量也有不同程度增加。截至2004年9月,总计岛内金融机构总机构431家,分机构5918家。同时给予租赁公司、分期付款公司等金融周边机构法律地位,授权主管单位依法制定管理办法,予以有效管理监督。准许民间或金融机构投资设立财务公司,让其向银行借款或发行商业本票、公司债等取得资金,然后对中小企业及个人办理贷款。大幅放宽对各类金融分支机构所设立的限制。
(3)放宽利率管制。1985年废止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利率管理条例”,各银行可在 “中央银行”核定的上下限内自行制定利率。1989年颁布新的“银行法”,废除由“中央银行”核定上下限的规定,银行利率完全自由化。利率放开使正规金融机构可以运用利率杠杆与地下金融中介竞争,逐步取代原有官市和黑市的利率双轨制。
(4)放宽外汇管制。1989年取消“中心汇率”,汇率制度由原来的“机动汇率制”向完全浮动更近一步。1990年12月台当局取消“小额议定汇率”,交易汇率完全由各银行自行决定,但规定差额不得超过新台币0.1元。1991年3月将民间汇出汇入款上限均改为300万美元,1992年10月又大幅提高至500万美元。1994年1月将公司企业每年汇出汇入款限额提高~1000万美元。1996年6月再次大幅放宽外汇管制,由各银行自行订定外汇部位限额,代替以往由“中央银行”单方面核定限额的管理措施。
2、提高金融机构效率。对公营银行民营化改造,提高其竞争能力。放宽对外商银行的业务限制,准其设立分支机构,以增加对本地银行的竞争压力,共同提高经营效率。对中小企业银行恢复标会业务,标会利率高于银行放款利率,使标会纳入正轨。对信托投资公司解除设立分公司的限制,将信托投资公司改制为信托银行。对信用合作社解除分社设立限制,由各信用合作社依其能力自行决定。存款利率较一般银行高,取消非社员存款限额的规定。对邮政储金准其设置资金运用部门,办理放款与投资业务,合理运用资金。对证券市场修改上市股票定价办法,降低上市标准,鼓励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上市。对货币市场放宽票券金融公司的设立标准,促进竞争。增加发行量及种类,鼓励小额投资的社会购买,增加货币市场的交易筹码。对当铺业放宽当铺数量,允许当铺增加分铺数,扩大服务范围,增加资金来源,提高每人借款限额,放宽典当品种限制。
3、转型地下金融。一是准许金钱借贷者设立登记,但规定其利率上限。不准公开吸收存款,不准暴力讨债。1999年4月2日,台湾“立法院”通过的“民法债编”首次以法律形式对于台湾民间盛行的合会(标会)活动做出了详细规范。二是准许各大企业成立信用互助会,制定管理办法,对组织、利率、额度、财会、人事、罚则等问题作一般性规范,使企业内员工存款及标会纳入管理。三是准许台湾岛内黄金自由买卖,条块仍不准出口,避免资金外流。金条可作银行借款,以加强对当铺业竞争的压力,促使当铺业贷款利率接近银行业贷款利率。
4、建立信用体系。包括加强追究会计师对公司财务报表不实签证的责任;建立签证会计师许可制度,提高公司财务报表公信力;授权会计师监督公司业务及财务状况,借助会计师完善财务管理;建立公司资料公示制度,任何个人、企业均可通过电脑取得公司资料;逐步全面实施公司财务报表须经会计师签证等完善台湾的信用组织体系。
二、两岸民间金融发展的启示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测算,目前大陆民间金融规模大约在7000亿至9500亿元。两岸民间货币流通量人民币大约40亿至60亿元,新台币流通大约在在10亿元至100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抽样调查显示,浙江、福建、河北民间融资规模分别为550亿、450亿和350亿2元,相当于各省贷款总量的15%-25%。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报告统计,2005年大陆在金融管制体外的民间融资测算为9500亿元,占GDP6.96%左右,占本外币贷款的5.92%左右。根据中国农业部农村定点观察站的数据显示,2003年大陆地区农户户均借款来源中,来自银行及信用社的贷款只占26%,而来自私人的贷款则占71%。从地区结构看,东部地区农户资金来源中有81%来自民间金融,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这一比例则分别为76%和160%。
民间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不仅能优化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为中小民营企业、县域经济融资另辟蹊径,还可以减轻中小民营企业对银行的信贷压力,转移与分散银行的信贷风险。积极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可从两岸民间金融发展得到启示:
一是立法保障和制度安排。建议出台《民间借贷管理条例》,将民间借贷纳入法制化轨道,纳入金融监管范围,为规范民间借贷构筑合法的交易平台。
二是实行民间金融自主定价,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自主定价权,提高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和信贷风险的补偿能力,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试点范围。
三是鼓励民间金融创新融资方式和机构类型。可先试先行,引导民间金融浮出水面,让其阳光化,逐步向正规金融组织演化。组织民间小额贷款机构,通过信托方式将民间资金委托农村信用社点名放贷。鼓励成立各种形式的合作金融。
四是改造并且优先重组民间金融存量。对一些确已具备一定的注册资本金、能够依法经营、履约率较高的私人钱庄等“非法”金融机构,应允许其在一定期限内转为合法民间金融机构,对其加强管理和监督。引导民间金融转变为民营金融。借助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逐步开展个人委托贷款业务。
五是发展增量构建全新民营金融机构。让民间投资人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加入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成立地方性股份合作银行。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造,使民间资金持有者成为农村信用社的合法股东;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成立农村合作银行或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合作金融组织。推广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会,会员间互相担保和以民营经济为核心内部融资的做法。通过吸引民间资本实现民营化产权改造,或以自然人、企业为发起人,通过定向募集民间资金新建民营银行。
六是培育多层次的民间金融直接融资市场。通过扩大企业债券发行、中小企业上市、开展股权交易等各种方式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把更多的中小企业引入合法融资渠道。让民间资金通过购买投资基金、信托基金及更多的融资方式,实现市场运作,投入到经济建设。
七是引导民间金融向正规金融组织发展实行试点。成立小额信贷组织,特别是当前正在试点的由工商部门注册、只贷不存的商业性小额信贷试点要明确政策,如只贷不存、民间资本投资注册的基本条件、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商业性运营模式、利率的把握和明确的正向激励机制。
八是加强民间金融信用建设。改善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条件,改善民间金融的生存土壤。加快征信体系建设以降低道德风险和违约成本。建立由中央银行牵头、由各金融机构参与、并联合工商管理、消费者协会、税务、保险、不动产管理等部门组成的征信体系,建立包括企业法人、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合伙制企业、自然人在内的信用数据库。建立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
九是建立民间金融风险控制制度。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贷款担保制度、破产清算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对民间金融的监管水平和风险动态监测管理。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主心支行)
民间融资阳光化 立法护航应先行
2012-04-18 10:31 来源:东方网 编辑:范乐
日前,在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座谈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发表讲话称,在温州推进金融综合改革,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畅通民间投资渠道,改善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维护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一面是企业对资金的“饥饿”,一面是民间游资过剩,全国不少地方遭遇了中国式的不对称“钱荒”:中小企业融资难呼声迭起,民间借贷火热异常。民间金融到底是暗流汹涌、危机四伏的“魔鬼”,还是有效补充了正规金融、缓解中小企业和百姓融资难的“天使”呢?温州老板沈某从某大厦纵身一跃,用生命在民间借贷资金断裂案宗上再加一个印记。“几乎在一夜间倒退回15年前,毫无技术含量的金融骗局在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重新上演,银行在高息揽储,民间在炒资金”。广东金融学院副院长陆磊如是说。而随着跑路、自杀事件频现,民间借贷引起的社会深层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高利贷的本质是资金供求失衡,解决的途径就在于民间借贷阳光化,让市场来调节资金供求。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曾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座谈会上强调,“要十分关注民间借贷市场的状况,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加快转变金融业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加强对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一夜之间,专家学者皆曰:“民间借贷阳光化是解决目前问题的关键之所在。”
“疏为上、堵为下。”打击与取缔并非是对待民间金融良方,民间金融的合法化、阳光化才是上策。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原始的金融管制下,民间金融阳光化未必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市场准入,即国家在急需大量资金投入的时候会放宽政策吸引民资进入,而一旦环境好转,民资则面临着被迫退出的尴尬局面。所以,民间金融合法化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首先,从政策上应为民间金融正名,从法律上应认可民间借贷合法的社会地位。应当针对民间金融的特点,通过制定《民间融资法》、《放贷人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调整相关政策赋予民间融资行为主体及其行为以应有的法律地位,明确其应该承担的权利与义务,使民间金融机构公开化和合法化。
其次,把民间金融纳入到银行、小贷公司、融资担保机构同等的金融体制内,建立规范的民间金融活动秩序框架,制定专门的法律对民间金融进行规制是制度性选择。将民间金融一味地褒扬和“一棍子打死”都不可取,民间金融合法化,并不是说政府可以放弃监管。笔者以为,合法化意味着监管强化,对该堵的坚决堵上,比如说洗钱。对该疏则应该疏导。只有这样,才能明确民间金融合法化的界限与标准,不至于使民间金融活动只能游走在法律边缘。
第三,将地下金融机构转变为合法民间金融机构的前提是打破金融垄断。中国实行政府主导的集中型金融制度,在各个金融领域是政府大一统格局。故此,民间金融要想实现战略层次跃升,当下改革的重心要逐步转移到打破金融垄断,放松金融管制,培育那些能够提供基础服务、能够满足普遍性需求的金融机构及市场上来。否则,光靠一些空洞笼统而又缺乏可操作性的口号是不行的,搞不好,民间金融又将面临着被迫退出的尴尬局面。
合会:我国台湾地区的经验
我国台湾地区民间金融的经验更可以成为大陆民间金融未来的走向提供借鉴。与大陆近二十年的发展类似,台湾早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建立在不完善的正规金融部门的基础之上的。但是,从整个金融体系来看,没有一个具有足够弹性的、能够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信贷需要的金融部门,台湾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是很难想像的。现有研究发现,正是台湾的民间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担当了为整个经济中饱受信贷配给(即信贷约束)之苦的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有弹性的信贷供给的任务,如贸易信用和合会等民间借贷形式。根据1985年的调查,台湾大约有68%的成年人是合会的成员。在韩国经济快速成长时期,也有类似的经验。一方面,正规金融部门发育不完善,另一方面,非正规金融却相当发达。
有关台湾合会的进一步研究表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台湾的合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收入越高的家庭参加合会的可能性越大。根据家计调查,收入最低的5%的家庭的合会参与率只有13%左右,而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的合会参与率却高达45%。这表明,与大陆目前存在的以帮助资金困难的家庭而建立的互助会不同,台湾当时的合会成员之间存在着一个自选择的过程,即收入较高或有偿还能力的家庭共组合会。第二,相对而言,工作较为稳定的家庭,参与合会的可能性较大,特别是,会员中较多的是有成员在公共部门工作的家庭。第三,参与合会对家庭耐用消费品有消费有正的影响。与非合会会员相比,参与合会可以让会员较早购买耐用消费品,同时,还可以提高会员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
从台湾的经验可以看出,即使在经济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合会仍然是正规金融之外家庭和个人获得消费信贷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合会会员的组织,特别是合会融通资金的目的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有所不同。尽管仍然缺少详细的实证研究,现有的观察表明,在目前大陆不少的合会中,不少合会具有助贫的互助功能,缺钱的家庭往往作为会首发起一个合会,通过承担监督会员缴纳会金等服务免息使用首期会金;合会较多地出现在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更为困难的农村地区;组织合会的目的中,生产和商业活动仍然有较大的比例。
第四篇:民间借贷讲稿
讲课稿
大家好,很荣幸公司能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和大家一起交流和学习民间借贷法律知识的机会。在我看来民间借贷并没有太多的法律规定可以讲,下面我就本人在代理案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以便我们今后更好的开展业务。
一、出借前审查借款人的资产状况、信誉程度。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出借前审查。如何能做到我们借出去的钱能按时收回来,我想这并不是法律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这主要是借款人的诚信问题,谁也不敢保证我们借出去的钱能按时收回来。所以我们在出借前要尽可能的审查了解借款人的资产状况,信誉程度,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我们的损失。了解借款人的资产状况,比较有利的一点还在于,一旦我们起诉了,进入执行阶段,我们可以及时的向法院执行人员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
二、借条或者借款合同书写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让别人写借据,要用自己的笔和纸。
这是上周我遇到的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个人过来咨询,拿着一张空白的纸,说这个借条有效吗。当时有点愣,在灯光下才看见纸上有写过字的痕迹。也就是借条是用某种特殊的笔写的,写完后自动消失了。这种情况能鉴定的可能性不大。
2、署名要正确。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借款人在借条上写的名字是张三,但实际身份证上的名字不是张三。我们拿着借条来起诉张三,到法院后张三拿出自己的身份证说你起诉错了,你起诉的是张三而不是我。这样从程序上讲,我们只有撤诉再重新起诉。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
3、除了借款人签名要正确,我们要尽可能掌握借款人的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详细信息,并尽量的落实在书面上。这样确保了借条合法有效的同时,也为以后一旦起诉或者申请执行提供方便。
4、建议借款人夫妻双方都作为借款人签字。这样做可以避免借款人用假离婚的方式转移财产来规避执行。
5、落款时间要明确。有这样一个案例,甲乙两个人之间有长期的业务往来,2014年5月1日经结算乙共欠甲10万元,于是甲要求乙当天(2014、5、1)给甲书写一份欠条,乙欣然同意,但是在写完欠条落款的时间并不是2014年5月1日,而是2013年12月1日,甲当时没在意,但是到后来钱要不来起诉的时候,乙在庭审中拿出来许多2013年12月1日之后的银行打款凭证或者收到条,来证明这笔钱已经还完了。其实乙就是打了一个时间差,我们之间存在多次业务往来,我这里有你的好多收到条或者银行的打款回执。有人就说了,本来是2014年5月1日写的欠条,落款落的是2013年12月1日,这种可以做鉴定的。实际上做鉴定是非常非常麻烦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在全国范围内也只有几家能够做这样的鉴定的单位。这个案子到现在都没有处理完。
5、要不要在借据中约定还款时间。
有些严格的借款合同,约定借款期限是自某年某月某日至某年某月某日,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在借款到期后才能向借款人催要或者起诉,而且只能在借款到期日之后的两年内起诉,否则会超出诉讼时效。所以明确约定借款期限的坏处在于,第一,我们只能在借款到期后才能起诉,有些情况我们眼睁睁的看着对方在转移财产,但是因还款的时间还不到而没法采取措施。第二,约定了还款期限,就意味着诉讼时效在还款期限那一天开始算,但现实中有很多人都因为不懂或者因为平时忙而超了诉讼时效,带来不利后果。有些借条写的很简单,“今借某某某多少钱”,没有约定什么时候还款。反而这种不用担心上述两个问题,因为法律规定像这种没有约定还款时间的,债权人随时可以要,随时可以去法院起诉。我们就不用担心还款时间没到,我们不能起诉的问题。
所以约定和不约定还款时间都是可以的,两种情况下需要注意的事项不一样。
三、借条与欠条是有区别的
应该说借款肯定属于欠款,但欠款不一定是借款。借条是基于借贷关系而形成的债权凭证,关键在于一个借字。而欠条是基于某种原因形成的债权凭证,比如因为别人借我钱,所以才欠我钱,比如别人买我东西所以才欠我钱。所以在书写借据或者借款合同时,要注意借和欠的区别。如果是欠条,一旦打起官司,我们不仅要拿出欠条,还得向法官解释清楚,到底是因为什么欠的,是因为买卖,还是因为出借等等,这就增加了我们的举证责任。
最终要的一点,借条和欠条的诉讼时效是不一样的。根据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计算。对借条而言,债权人的权利只有在其要求债务人偿还而被债务人拒绝时才被侵害,所以诉讼时效期间应从债务人拒绝偿还之次日起开始计算。对欠条而言,在债务人出具欠条时,债权人就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已经受到了侵害,因此,权利人应当在欠条出具之日起两年内向人民法院主张权利,也就是说,没有履行期限的欠条从出具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
四、诉讼时效问题。
诉讼时效就是说,权利受到侵害,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诉讼。民间借贷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是两年,自从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开始计算。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再借条上约定,借款人必须于某年某月某日还清借款,到了这一天后借款人没还,我们就知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了,我们必须在这天起两年内起诉。
如果自应当还款的日期已经马上满两年我们又不想起诉,我们只能要求借款人重新出具借条。
另外,法律虽然规定了两年的诉讼时效期间,但是并不是绝对的。法律同时规定了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情形。例如我们有证据证明在这两年内我们向借款人催要过,诉讼时效就从我们向借款人催要的那一天重新计算两年。例如我们有证据证明借款人在这两年期间向我们承诺过还款,诉讼时效就从借款人向我们承诺的那一天重新计算两年。但是这都要求我们在催要过程中保留相关证据,比如我们催要借款人
没钱还,那也可以,给我们签个字,证明我们来要过。
如果借条没写还款时间,我们就不知道我们的权利何时收到侵害,诉讼时效从何时开始计算?像这种情况一般都适用最长诉讼时效,也就是20年。从借款之日起,不管你知道还是不知道你的权利受到了侵害,过了20年后就不再受法律保护。
五、利息问题。
1、如果借条中有约定的利率,就按照约定计算利息,但是利息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高利率。如果借条中没约定利率,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
法律保护的最高利率:9月1日之前,法律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超过的部分法律不予支持和保护。2015年9月1日最高院出台司法解释明确了利率不得超过年利率24%。也就是年息24%以下是受法律保护的。
2、利息的起算时间:
如果借条中对利息的起算时间有约定,就按照约定的时间起算。如果借条中没有约定利息,那么利息自起诉之日起计算。所以现实中很多人来咨询,说借款人没有还款能力,我是不是没有起诉的必要了。其实不然,起诉一方面会给借款人施加压力督促他尽快还款,另一方面我们进入了司法程序,不用担心诉讼时效的问题,法院执行的力度远比我们的力度大,再一方面就是即便没有约定利息,起诉后便开始有利息了,而且判决生效后还开始计算迟延履行金。
3、利息、违约金、滞纳金是否可以同时主张。
本人认为,违约金和滞纳金的性质应该是一样的,都是因对方违约或者逾期还款而对对方进行的惩罚。但是利息不一样,利息是法律规定的和保护的,基于本金产生的孳息。所以我认为利息和违约金是可以同时支持的。
但是现实中,利息和违约金往往都不能一并得到支持。往往利息和违约金的总和不能超过法律保护的最高利息。
六、担保的问题:
现在民间借贷纠纷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执行难。第一是被执行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第二即便有可供执行的财
产,要通过评估、拍卖等等一系列司法程序,时间和经济成本都非常高。担保分为人保和物保。
人保:担保人,我们要求的担保人最好是具有稳定工资收入的企事业工作人员,否则担保人担保的意义不大。
担保人的担保期限:如果没有约定担保人的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是借款到期日后的6个月。举个例子,如果还款时间是2015年1月1日,如果没有约定担保期限,2015年7月1日之后担保人就不再承担担保责任了。
物保:现在最常见的物保就是房屋和汽车。但是这两种担保也并不好执行。首先,在用房屋和汽车作为担保时,一定要去房管局或者车管所办理抵押登记。虽然借条上可能写的很明白,该笔借款以某某房屋作为抵押,但是如果不办抵押登记,是不能对抗第三人的,完全不影响房子或车子的其他抵押、转让等行为。其次,对房子而言,虽然是个不动产,但是执行过程中往往也存在许多麻烦。例如我也有这么一个案子,被告借了我们原告20余万,到现在加上利息、迟延履行金已经到了三十多万。中间我们查封了被告的一位房子,后来经过评估、一次拍卖、二次拍卖、三次拍卖最后流拍了,按照法律规定流拍后只能以物抵债,也就是流拍后房子给原告,但是房子不止30多万,原告还得补齐差额。被告一共欠原告30来万,最好原告还得再掏30来万来买一个自己并不想买的房子。光走程序就接近两年的时间。所以房子执行起来也很困难。
车就能难执行了,因为现在如果我们申请法院查封车辆,法院只给封户但不给扣车。导致在执行中找不到车,无法执行。
不管是我们查封担保人的工资账户,还是查封房子、车辆,都要记住查封是有有效期的,查封房子的有效期是两年,银行账户和车辆的有效期是一年。在到期之前我们必须都要提前申请续封。
第五篇:民间借贷合同
民间借贷合同
贷款人:借款人:保证人:
借款人因其生意上需要资金周转,向贷款人提出借款要求,现经各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协商一致,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贷款人提供人民币_________万元整(小写:______元)的借款给借款人
用于做生意。借款期限为_____月(年),自___年_____月____日起至______年____月______日止。利息按月息_______分计算(即月利息为_______元),利息每个月结一次,在每个月的_____日付清,以贷款人收据为凭。本金在贷款期限届满时归还。
第二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归还本金。若借款人不按约定还款的,贷款人
有权要求借款人立即偿还借款本金,不受借款期限的约束。若逾期还款的,逾期期间的利息按约定的借款期限的利率计算,直至还清为止;贷款人并有权根据逾期时间以______元/日的标准向贷款人计收违约金。
第三条 贷款人在订立本合同时即将借款人所借款项以现金方式一次性支付给借
款人。
第四条 贷款人不按约定偿还本金或利息的,贷款人为上实现债权而支出的费用,包括公证费、鉴定费、登记费、诉讼费以及贷款人聘请律师处理诉讼事务而支出的律师服务费用等在内的实现债权的费用,均由借款人来承担。
第五条 保证人为了借款人的贷款提供连责任的担保,保证期限为借款到期后二
年内履行清借款人的责任,保证担保的范围是:主债权(本金)和利息、违约金,以及贷款人为了实现债权而支出的费用,包括公证费、鉴定费、登记费、诉讼费以及贷款人聘请律师处理诉讼事务而支出的律师服务费用等在内的实现债权的费用。
第六条 本合同一式三份,贷款人、借款人、保证人各执一份,自各方签字之日
起生效。
借款人:贷款人
住址:住址:
身份证:身份证:
电话:电话:
收条
保证人:本人已收到贷款方交来现金___________元整
(小写元整)。此条。住址:
收款人签名:
身份证:
电话:201年月日订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