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理念教育专题执法为民/依法治国自测题

时间:2019-05-12 14:0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治理念教育专题执法为民/依法治国自测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治理念教育专题执法为民/依法治国自测题》。

第一篇:法治理念教育专题执法为民/依法治国自测题

法治理念教育专题执法为民/依法治国自测题

一、填空

1、(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2、执法为民理念的根本意义,就是它科学而明确地界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本质、和目的,即(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执法为民是党和人民对政法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政法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4、执法为民理念的提出,直接而响亮地回答了政法工作(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以及(为谁执法、靠谁执法、怎样执法)的根本问题。

5、(文明执法)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进步的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表现,是政法机关(执法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外在表现。

二、简答

1、什么是执法为民?

答: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

2、执法为民理念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执法为民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第二,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要求和体现。第三,是政法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

3、简述执法为民的深刻内涵。

答:一切为了人民;走群众路线;尊重和保障人权。

4、怎样践行执法为民理念?

答:一要实事求是;二要甘当公仆;三要文明执法;四要清正廉洁。

5、怎样才能做到文明执法?

答:文明执法就要做到:(1)服务热情;(2)举止文明,尊重当事人的人格尊严;(3)注意执法者的警容风纪。

法治理念教育专题依法治国自测题

一、填空

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

3、(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4、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树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

二、简答

1、简述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

答: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意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法高于人、权大于法的观念。

2、简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

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是,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3、简述严格依法办事的含义。

答:严格依法办事的含义是,职权由法定、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4、怎样维护法律的权威?

答:必须首先维护宪法的权威,必须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和尊严,必须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5、怎样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答:需要从二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方面,要有效克服我国社会公众中普遍存在的“法不责众”“只要有理怎么闹都行”等不讲法治的传统观念,从严执法,对一切违法行为,包括自认为“有理”的违法行为严肃处理,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树立执法者的权威。另一方面,执法者要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让执法司法行为令人信服,用公正赢得权威。

6、简述实践依法治国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

答:一要提高法律素养,二要坚持严格执法,三要模范遵守法律,四要自觉接受监督。

第二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辅导——依法治国专题

共讲三个大问题:

第一个大问题:依法治国的提出、历史意义及基本含义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所谓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各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大会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的其本方略;在1999年3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又以修正案的形式,将其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即宪法之中。依法治国方略的最终确立,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进步,它为改变中国社会几千年人治思想所厚积出来的专制习性奠定了坚实基础,揭开了中国迈向法治国家的宏伟序幕,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应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一是必须依照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来管理国家,国家有关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主要应当依靠法律来进行调整;二是在治理国家的各种手段和措施中,法律具有重要的地位;三是全国公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的活动,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准则和依据,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涉、阻碍和破坏。

这就要求:(1)在法律制度层面,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民主和专政的各个环节,都要有科学完善、合理的法律规定,有法可依。(2)在法律观念层面,普遍守法的观念要深入人心,依法办事要成为不可动摇的原则。(3)在法律秩序层面,要正确运用政治、经济和法律等手段,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

2、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在当代中国,这个主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即最高层次是人民;第二层次是由人民选出,受人民监督的国家权力机关,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层次是经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或任命的国家行政机关、军事机关、检查机关、审判机关等国家机构。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进行依法治国主要表现在:

第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决定全国一切重大问题的权力,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决定本地区重大问题的权力。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处于核心地位,行政、司法机关都是在它的基础上产生的,他们之间是领导被领导、决策被决策、监督被监督的关系。

第二,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统一领导下,各国家机关分工负责,协调一致地工作。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职责权限的规定,要体现各国家机关之间分工负责的精神,严格按照责任分工,有效地运行,人民意志才能得到实现。

3、依法治国的实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国家机器和国家权力。依法治国的“国”首先是国家机器意义上的“国”,其次是国度意义上的“国”。根据马列主义的观点,国家是代表统治阶级管理社会的公共权力,是统治阶级的工具。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权、治吏。在古往今来的一切国家中,对法治的威胁和危害主要不是来自公民个人,而是来自公共权力和官员。依法治权的重点是依法制约和治理行政权力。其二,是指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依法治国就是依法管理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依法治国的精髓是治权而不是治民。依法治国所依照的“法”主要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宪法和基本法律,由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由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不是法的文件、指示、领导人讲话、一些地方土政策不是“法”。

第二个大问题:准确的把握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刻内涵

依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具体讲,需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是我国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

这个原则有三方面的含义:

1、公民的法地位一律平等,不分高低贵贱、贫富、性别、职业、信仰等,都平等享有宪法规定权利,同时履行义务。

2,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二、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因为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根基。这是因为:

1、任何社会和国家都必须也必然树立某种至上的、排他的权威,以便实现和保持社会的秩序状态。在现代社会,确立这种权威的进程主要体现为法律与政府权力的矛盾,当两者发生冲突时,谁服从于谁,是关系到法治是否实现的最关健最突出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处于从属地位,没有权威,我敢说,这个国家一定要履灭,然而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这个国家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因此,法律至上理念或者说法律权威的存在,是奠定法治社会的基础。

2、依法治国最显著的标志是法律具有巨大的权威。这种权威应当而且必须牢牢扎根于人们的意识之内,明显体现于人们的行为之中,深刻印证于社会的政治运行中。其主要标志:一是,法律在整个社会调整机制与全部社会规范体系中属于主导地位,不得以政策、道德、习俗等调整手段或其他社会规范冲击或代替法律。二是,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的一切权力均来源并受制于法律。因此,他们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不得违反法律、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更不得以言代法。三是,一切政党、社会力量都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不可逾越的界限。四是,社会成员自觉认同与信奉法律权威,自觉以法律为行为指南与平价标准。

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是由社会民主政治的本质决定的。这是因为:一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度,依法治国即依人民的意志治理国家事务,法律至上即人民至上。二是,法律具有规范性和确定性,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废止。三是,法律具有普遍性,它在其有效时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四是,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任何个人或组织违反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特性,决定了我国法律具有崇高的权威性,从而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4、树立法律的权威,还要切实有效地实施法律。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执法,难点和重点也是执法。执法的难点是对权力的制约。因此,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制约权力的有效方式就是尊重法律、落实法律,树立起法律在国家和生活中至上的权威性。当法律规定和国家权力在法律执行问题上产生矛盾时,必须是法律的效力高于权力的效力,此乃依法治国的真谛。

三、维护法律权威性的具体要求:

1、必须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点。在一个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社会规范,包括法律、道德、政策、习惯、宗教等等,它们都是调整人们行为和关系的社会行为准则,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但是必须明确,在一个实行法制的社会中法律是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着最基本的并且是最有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整个社会和全体公民都必须树立法律意识,言必称法律,行必称法律,才能培养尊重法律崇尚法律的法治情感。

2、必须首先维护宪法权威。因为宪法在法律体系中是母法,是基本法,是总章程,是制定其它法律的依据。

3、必须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4、必须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法律的权威与执法部门的公信力是密切相关的。执法部门不能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再好的法律也难以障显权威性,更难以起到规范人们行为,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表明,“身正则令自行”凡执法机关及工作人员能够做到执法如山,法制的权威与尊严就能得到较好的维护,就能建立公众对法治的信赖,进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事实,在资本主义国家,司法者或执法者有着严格的执法美誉。国民对司法或执法结果非常尊重,从内心深处崇尚法治。因此,切实解决司法不公的问题,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是维护法律权威的一项治本措施。

5、必须严格依法办事。法律的价值与宗旨,归根到底要靠法律的有效实施和执行实现。“有法不依与无法无异”。一部法律,即使立法意图再美好,法律结构再严谨,法律规定再具体,法律条文再完善,但如果在现实中得不到切实执行,就等于一纸空文,法律的作用势必丧失殆尽。因此,严格依法办事,是保证宪法和法律得到严格执行和尊守的关键环节,也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更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严格依法办事,就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具体包含以下四点含义:一是职权由法定。职权法定是法治的主要原则,也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这就是讲不要发生越权行为。如果没有罚款权却实施罚款行为,没有收费权却乱收费等都属于越权办事,也就是违法行为,违背了依法办事的要求。二是有权必有责。这是宪法关于权力和义务相一致原则在规范国家权力行使方面的具体体现,是对滥用权力的一种法律制约手段。在执法过程中,行使权力与承担责任是相对应的。我们的干警行使法定权力,就必须对行使权力的过程与结果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坚决克服那种权力在我手,想用就用,想不用就不用,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错误观念,防止违法或失职渎职行为的出现。三是用权受监督。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是一切法律社会所共同遵守的法制原则,也是落实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之宪法原则的必然要求。四是违法受追究。执法者的违法行为对社会主义的法治危害更加严重。英国哲学家培根对此作了形象的比喻,他指出,如果普通人违法犯罪是污染了水流的话,那么执法者违法犯罪就污染了水源。因此,只有对执法者的违法犯罪毫不例外地依法受到追究和惩罚,才能昭示严格依法办事的真正含义并给整个社会为树立起依法办事的良好风范。

第三个大问题:实践依法治国理念对检察工作的基本要求

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实际行动的深刻革命,也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历史过程。检察机关作为履行执法职能实施法律监督的国家专门机关,肩负着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重要使命。全体干警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自觉用这一理念指导执法行为。具体有以下四点基本要求:

一、要努力提高法律素养,这是践行依法治国理念的前提

良好的法律素养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关键因素。依法治国需要一个与之相称的发达的法律文化氛围,而决定法律文化是否先进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其主体的法律素养的高低。所谓素养,是指人们在经常修习和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知识的内化和融合,它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具备一定的知识并不等于具有相应的素养。只有通过内化和融合,并真正对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处事原则、行为习惯等产生影响,才能上升为某种素养。法律素养就是人们对所获取的法律知识的内化和融合。公民特别是行使国家公权力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素养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只有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深刻理解法律,尊重法律,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正确认识和诠释法治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意义,从而实现依法治国。

要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其前提就是要培育人们一系列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时代精神的进步的民主法治观念,如人民主权观念、公民意识、法治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等,它们构成了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人民主权观念,是指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和国家权力的拥有者,人民选举代表组成治理国家的各级国家机关,各级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应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监督。公民意识,即人们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政治权利义务的主体,在法律上与其他人处于平等地位,要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法治观念,即认识到法律的重要地位和意义,积极肯定与主张在国家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实行法治,自觉认同和尊重法律的权威。权利义务观念,即认识到既要积极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又要积极依法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绝不能做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的特权者,也不能做只承担义务不享受权利的臣民。因此,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法律素养决定依法治国的成败,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形成是造就良好法律素养的先决条件。

检察机关是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确保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重要力量。检察干警的法律素养如何,关系到整体执法监督能力的高低,关系到法律能否得到有效而公正的实施,它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我国的法制建设和依法治国进程,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这就决定了检察干警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提高法律素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法律知识。

从近年来的执法情况看,提高法律素养就要使每一位干警做到公正执法,不但要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和职业操守,而且要求他们全面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成为具有深厚的法律功底、灵活的思维方式、丰富的执法经验的法律执行者和捍卫者。

当前,广大干警学习法律的风气很浓,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应当看到,一部分干警法律知识匮乏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习惯于凭经验办事,认为掌握不掌握法律知识无关紧要;有的把学习法律知识与工作对立起来,借口任务重、工作忙,而不愿花时间学习;有的对自己工作领域所涉及的法律知识知之不多。因此,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夯实法律基本功,应当是每个检察干警的日常功课。(一是要挤时间自学,掌握基本法律知识,如宪法、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等;二是要积极参加法律和业务培训学习,扩大法律视野,提高解释法律、运用法律的水平;三是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增强执法办案能力。

2.检察干警必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

这是严格执法、正确履行职责的思想基础。一个执法者只有发自内心的尊重法律,自觉遵守和服从法律,才能真正做到严格执行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广大干警一定要充分认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尊重和信仰法律的法治意识,做到不仅带头学法、懂法,而且要自觉依法办事。为此,我们应当进一步实现以下观念的转变:一是从“人治”观念转为“法治”观念,确立宪法和法律的至高权威,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并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是从主要靠政策、行政手段治国理政的观念转变为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观念;三是从“依法治民”的观念转变为“依法治权”、“依法治官”的观念,慎权自律,严格按法定程序办案,不滥用手中权力;四是从强调公民义务的观念转变为尊重和保障人权以及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保障人权,尤其是要维护当事人的各项诉讼权利,防止或杜绝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发生。

3、检察干警必须养成法律思维习惯。

所谓法律思维,是一种从法律的角度、用法律的眼光来看问题、想事情的思维方式,也就是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用法律来衡量、依法律来处理。法律思维的养成,是一个累积和渐进的过程,其中法律知识是客观基础,法制观念是主观要素。不尊重、不信奉法律的人就不可能用法律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广大干警应当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需要,养成用法律思考的习惯,培养用法律方法判断、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成为依法处理各种复杂社会事务的专家。

二、要坚持严格执法,这是法治的基本内涵

1.严格执法是依法办事观念对检察工作的必然要求。具体到检察机关而言,依法办事原则的体现就是严格执法。它包括两重含义:一方面,严格依法办事,要求我们要自觉和主动地根据法律的规定和程序办事,依法行使职权,依法维护权利,依法履行义务。另一方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还依法负有督促、强制其他国家机关、单位或团体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不依法办事的单位和个人,检察机关应当根据法律赋予的职权,依照法定程序,提出纠正意见,或者依法予以查处。因此,严格执法是维护法律的统一实施和法律的至上权威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涵或基本要求。

2.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核心环节,而严格执法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础。在法治国家中,司法是维系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公正的最后手段,也是最有力的公力救济措施。司法能否公正,是评价这个国家政治是否民主文明的基本标志之一。所谓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严格执法,秉公办案,实现法律所追求的社会正义。应该说,司法公正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解决纠纷的一种法律理想和信仰,也是法治社会的崇高目标。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表明,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执行,只有司法公正,才能树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确保国家的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如果司法丧失公正,这个国家或者社会就不会是一个法治国家或者法治社会。因此,公正是司法的最高价值,司法公正是实现法治的保证。而司法公正的基础就是严格执法。倘若执法不严,法律就会受到践踏,并动摇民众对法律的信心,司法公正就无从谈起,成为梦想。

检察机关严格执法,具体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

这是依法办事原则对执法行为合法性的要求。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又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个方面,是两者的统一体。检察干警应当切实树立实体合法与程序合法并重的执法理念。所谓实体合法,就是在法律明确授权的前提下,执法机关对执法对象或当事人作出的处理决定要符合法律的具体规定。所谓程序合法,就是执法行为应当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特别是要注意在办案过程中依法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如告知权利、接受和审查申诉、不越权管辖(办理)案件、不违法扣押(冻结)和处理财物等。法定程序既是严格执法的重要依据,也是严格执法的重要保障,同时还是遏制执法过程中滥用职权等腐败现象的重要武器。

2、所有执法结果都必须符合立法目的。

这是依法办事原则对执法结果合理性的要求,也是司法公正的一个主要内容。具体到执行某一部法律,检验我们执法行为是否合法、正当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是执法的结果是否符合这部法律的立法宗旨,是否体现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例如,在执行刑法的过程中,检察人员就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做到不实行类推定性,不出入人罪;)坚持罪刑相适应原则,做到同罪同罚,不重罪轻处,也不轻罪重处;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做到不屈从于权势,不办人情案、关系案,不搞性别、民族歧视,一视同仁。

强调执法结果符合立法目的,就要强调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作为检察机关及其全体干警要克服当前执法环节中(存在的部门保护、地方保护现象以及只重视单位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倾向。)应当强化法制统一的司法理念,敢于同违反法制精神的现象作斗争,(并彻底摒弃本位主义思想。)要以立法法为武器,纠正地方或部门立法、执法中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或者冲突的行为,捍卫法制尊严。要在执法过程中自觉抵制和杜绝以执法办案谋取钱财等利益驱动行为,如争办“油水”案、人情案,违法缴脏,违法收取保证金等。要加强对执法机关违法以权创收行为的监督,维护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

三、要模范遵守法律,这是检察干警的应尽责任

模范遵守法律,是检察干警的应尽责任。它是由检察机关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是确保法律统一实施的核心力量。其主要职责就是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单位或人民团体和个人严格遵守法律,切实依法办事。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检察长唯一的叭ǎ褪羌喽椒稍诠埠凸耐骋徽肥凳<蜓灾觳旎厥呛次婪勺鹧虾腿ㄍ氖拐摺<觳烊嗽笔谴砑觳旎匾婪ㄐ惺辜觳烊ǖ闹捶ㄖ魈澹湟谎砸恍卸脊叵档郊觳旎氐氖胤ㄐ蜗蟆<觳烊嗽庇Φ币阅7蹲袷胤晌伲圆蛔袷胤珊椭捶ǚ阜ㄎ堋R虼四7蹲袷胤珊鸵婪ò焓拢羌觳烊嗽钡奶熘昂妥罨镜囊螅鞘凳┓杉喽降那疤崽跫?nbsp;

检察干警模范守法,对于培养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观念具有至关重要的示范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普通社会公众眼里,检察干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社会主义法律地位、权威和形象,他们就是法律的化身。如果我们干警能够自觉尊重法律,模范遵守法律,时时处处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就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从而提高社会和广大人民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积极性,提升他们依法治国的热情。因此,每个干警都应当保持清醒的守法者的角色意识,始终牢记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克服特权思想,从我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自觉遵守法律,努力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以模范守法的实际行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尊严和对执法者的信任,从而使依法办事的观念深入人心,有力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

四、要自觉接受监督,这是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内涵

行使权利必须受到监督,是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内涵,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原则。不论资本主义法制,还是社会主义法制,权力制衡与监督都是其法治赖于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掌握权力者应当接受人民以各种形式实施的监督。就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而言,自觉接受监督,就是在行使监督权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要依法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制约,并把监督、制约作为推动和改进工作的动力,保证和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化监督意识和机制建设:

1、要提高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任何公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或制约,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就人的本性而言,滥用权力是多数人的自然天性,这种天性只有在外部力量的有效抑制下,才会被迫维持于正常的权力运行轨道。对于人民民主而言,只要还有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存在,就会有超越法律的权力,这种权力将为所欲为,侵蚀和破坏民主,最终可能导致国家的解体和人民民主权利的丧失.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全国人大成立50周年大会上明确指出:“权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拥有较大的法定权力,理当接受各方面的监督.监督的主要目的是克服权力腐败,防止权力滥用,权力腐败与滥用是各种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也是其他腐败现象的重要根源.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应当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接受监督既是宪法和法律的明确要求,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保证,是防止和纠正执法不公、执法犯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检察工作和检察干警的帮助、支持和关爱。检察干警绝不能认为,,接受监督是对自己不信任、”找碴子”。因此每个检察干警,都要自觉地而不是消极地、真诚地而不是应付地、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把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执法办案的全部活动置于各方面的监督之下。

2、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和接受监督的关系.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宪法和法律有明确规定。但是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并不意味着不受监督,更不能以此为借口排斥监督,任何权力都必须受到监督,检察权力的行使也不例外。因此要认识到,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和接受监督是有机统一的,其共同目标就在于保证正确行使权力实现司法公正.。

3、要把各方面的监督、制约作为推动和改进检察工作的动力.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特色检察工作监督制约机制,主要八种形式:(1)、党的监督,是确保执法权朝着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方向运行的指导力量。检察干警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与依法办案有机结合。(2)、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代表人民意志的最高形式的监督,具有宪法和法律效力,执法机关必须树立人民主权的观念,认真向权力机关汇报工作,听取意见,接受检查或视察。(3)、人民群众和民主党派的监督,是一种社会力量的监督,能够反映社会和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有利于查照执法中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行为和效果方面存在的问题,检察干警应当虚心接受他们的监督,提升执法工作质量和社会效果。(4)、在检察机关内部,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起着重要作用,是查处干警滥用权力和违法渎职行为的主力军。纪检、监察人员要切实加大对执法工作的监督力度,要敢于碰硬、敢于得罪人,养成”挥泪斩马谡”的胸襟和气魄,以正干警的视听和价值取向。(5)、诉讼参与人和当事人的监督,具有特殊重要的监督作用,他们是各种诉讼中的主体,有的甚至还是干警滥用职权的受害者,最了解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情况,最清楚在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是监督执法权行使的有效力量,对于保证和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和维护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干警务必认真接待他们的控告、申诉,听取他们的意见、要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6)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监督的重要形式和渠道,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保证权力正当行使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正确对待,自觉接受舆论监督配合、支持和引导舆论对执法权的行使进行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7)、在刑事诉讼中,政法部门之间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重要原则,也是保证刑事司法公正的监督形式,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要忠实贯彻这一重要原则,特别是要注意克服和纠正实践中重配合、轻制约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坚持以事实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加强监督,共同致力于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8)、人民监督员的监督。

上述各种监督形式都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面上对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起着十分重要的监督作用,有利于执法权的正确行使,有利于检察干警执法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在检察机关的有效的实施。

第三篇:201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最全自测题

一、判断题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为指导,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践过程

中,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西方法治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科学、先进的理念。(ⅹ)原因:„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西方法治文明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也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ⅹ)原因:依法治国,„。

3、我们党领导人民通过长期反复的实践、探索与比较,从正反两个方面选出结论:还是要搞德治,实行以德

治国,才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ⅹ)

原因:„法治,实行依法治国,„。

4、严格执法的要求: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所有执法结果都必须符合立法目的。(√)

5、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是统一的。打击犯罪的目的是保障人权。要牢固树立人权保障观念,保障人权重于打

击犯罪。(ⅹ)

原因:„坚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

6、公安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切不可忽视执法的社会效果,要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特别是在处理

复杂和有重大影响案件、事件时,更要注重其社会影响和社会评价。只有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正确处理

好执法和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和

正义。(√)

7、法律程序是人们从事法律行为必须遵循的步骤和必须经历的过程。(√)

8、执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价值追求,程序公正是实

体公正的保障。(√)

9、公安工作以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为根本目标,同时也必须追求及时高效,以最低的成本在最大程度上实现

公正。(√)

10、公安机关应当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各类执法公开规定,要通过便捷的、最容易为社会公众所知晓的方式和 途径,将公开的内容公之于众;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通过公开改进工作。(√)

11、服务大局,对于部门、单位和个人来讲,就体现为具体的职能任务和岗位职责。只有把本职工作做好,把

各自职责履行好,把职能作用发挥好,才能真正为大局服好务。(√)

12、坚持党的领导理念就是政法机关及全体政法干警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的思想观念和意识。(√)

1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能够自发产生和形成,不必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

14、法治理念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法律意识为确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奠定基础。(√)

15、法律意识是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高层次的法律意识。(×)

16、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17、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18、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

19、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2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1、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新时期新形式下党中央对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提出的新要求。(√)

2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把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根本衡量标准。(√)

23、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重在学习法律知识,不需要参与执法实践。(×)

2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的原则,只有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

实现。(√)

25、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确保公安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客观需要。(√)

26、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属于思想政治建设范畴。(√)

27、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28、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29、某政法机关对一些企业实行挂牌保护。(×)

30、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是由法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31、公安机关实施行政管理一律公开。(×)

32、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也就是必须树立执法和司法权威。(√)

33、公安机关的权力必须严格依照法定权限、选择有利的法定程序,整个行使过程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和制约

。(×)

34、严格执法是法治的基本内涵,是依法办事观念对公安工作的必然要求。(√)

35、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要在党委、政府、人大的统一领导下,及时控制现场,切实防止事态扩大

。(×)

36、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

37、发生突发事件时,有关领导要靠前指挥,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

38、党领导公安工作,首先要抓好公安队伍建设。(√)

39、公安机关执法权威是党和国家的权威,是巩固国家法律和规范性文件正确实施的必要条件。(×)

40、各级公安机关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以执法公信赢得执法权威。(√)

41、坚持党的领导是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

42、没有党的统一而坚强的领导,公安机关单靠自身是无法完成法律所赋予的重大历史责任和使命的。(√)

43、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44、执法为民是政法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

45、政法机关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正确处理好的关系。(√)

46、人权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社会、不同阶级有相似的人权观。(×)

47、严格依法办事就是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8、执法为民是政法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49、执法为民最基本的要求是公安民警立足本职,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50、公正执法要求公安民警必须以公平公正的原则行使裁量权、行政管理权。(√)(51、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52、及时性是对公安民警调查取证工作的根本要求。(×)

53、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重要保障,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价值追求。(×)

54、只有执法为民,公安民警才能在执法中做到平等对待。(×)

55、公正与效率都是法治社会所追求的重要价值。(√)

56、效率是实现法律公正的重要条件,公正是评价法律效率的基本尺度。(√)

57、执法公开是保障公民对公安工作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措施。(√)

58、法律规定的时限,不是简单的纯粹的技术规范,而是包含着深刻的价值取向,既包括效率的要求,也包括

对人权保障的要求。(√)

59、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观需要,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60、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为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的价值取向。(√)

61、把政法干警能不能坚持执法为民作为衡量干警政治上是不是合格的基本标准。(√)62、司法机关只有增加人民编制和技术装备,才能解决破案难、取证难、追逃难、执行难等问题。(×)6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64、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65、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66、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67、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68、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69、严格依法办事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70、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71、依法治国,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7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上、适用法律上的平等。(X)73、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74、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75、服从宪法和法律,就是服从于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利益。(√)76、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77、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78、法律具有规范性和确定性,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废止。(√)79、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是法律权威的重要标志。(X)80、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81、执法为民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8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83、执法为民是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X)84、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8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86、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努力为人民服务”。(√)87、执法为民是政法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88、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是执法为民的核心。(√)89、走群众路线,是做好政法工作、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途径和保证。(√)90、“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一项重要原则。(√)91、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生存权、发展权以及选举权、劳动权、受教育权和其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

权利。(√)92、在执法过程中对当事人的人权保障程度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和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93、执法为民是党和人民对政法工作的根本要求,是政法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94、乱作为和不作为是执法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95、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96、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97、公平正义,是衡量法治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98、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政法机关的神圣职责。(√)99、执法者可以行使自由裁量权。(X)100、平等对待,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价值追求。(X)101、公平正义的传统含义包括效率。(X)102、程序正义的一个突出功能就是对权力可能被滥用有较强的预防和制约作用。(X)103、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价值追求,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重要保障。(√)104、执法过程中对事实的认定必须以证据为基础,离开证据就没有所谓“事实”。(√)105、法律是政法机关行使职权的依据,也是作出判断的准则。(√)106、真正的程序公正,要求政法机关在认真、严格地履行所有法定程序之后,才能作出最终决定。(√)107、公正与效率都是法治社会所追求的重要价值,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统一体。(√)108、效率是实现法律公正的重要条件,公正是评价法律效率的基本尺度。(√)109、现代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应当是公正与效率的均衡。(√)

52、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就是保障和服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根本目标。(√)

110、政法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就是侏障和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1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 一个必经阶段。(√)112、服务大局是政法机关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113、服务大局是解决政法工作中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114、服务大局就是要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11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民主政治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X)116、政法机关和广大干警,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17、保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政法工作服务大局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118、法律本身就是追求社会和谐的产物,法治的功能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一致性。(√)119、树立和坚持服务大局的理念,胸怀大局是前提,立足本职是基础,正确履职是关键。(√)120、政法机关和干警作为执法者,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就是在为大局服务。(√)121、在执法活动中应当强调法律效果优于社会效果。(X)122、在具体执法活动,法律效果是最基本的标准,坚决不能做执法违法的事。(√)123、任何只求某种单一的执法效果而忽视甚至牺牲其他效果的观念和行为都是错误的。(√)124、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125、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是我国司法体制的政治优势和重要特征。(√)126、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不断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12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途径。(X)128、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129、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130、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131、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就在于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132、政策,是一定社会集团为实现一定利益或完成一定任务而确定的原则和行为准则。(V)133、任何执政党,都要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利用法律手段贯彻自己的政策。(√)134、任何一项法律的确定都具有一定政策背景,都要受到执政党政策的影响。(√)135、党的政策是法律的核心内容。(√)136、党通过政策的法律化来实现自己的政治领导。(√)137、法律是党通过国家政权贯彻党的政策的基本手段。(√)138、贯彻党的政策能够促进法律更好地得到实施,树立法治的权威。(√)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D)。A、党的领导

B、公平正义 C、执法为民

D、依法治国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B)。A、本质要求B、价值追求 C、根本保证D、重要使命

3、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A)。A、本质要求B、根本保证 C、重要使命D、价值追求

4、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D)。A、价值追求B、本质要求 C、重要使命D、根本保证

5、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C)。A、根本保证B、价值追求 C、重要使命D、本质要求

6、服务大局的基础是(B)。A、促进和谐B、立足本职 C、维护稳定D、社会建设

7、服务大局的关键是(C)。A、正确处理好利益分配 B、坚持党的领导

C、全面正确履行职责

D、促进经济社会关系调节

8、政法干警必须遵守的根本政治原则(B)。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党的领导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9、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C)。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C、严格依法办事

D、以上都不是

10、(B)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 理念的本质特征。

A公平正义

B、执法为民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11、(A)决定着法治行为及法治效果。

A 法治理念 B 法律意识 C理想信念

D法律观念

12、(A)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一种高层次的法律意识。A 法治理念

B 法治观念

C 法治看法

D法治现象

13、(C)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A执法为民

B公平主义

C 依法治国

D服务大局

14、(B)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追求。A依法治国

B 公平正义

C 执法为民

D宪法

15、实行依法治国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D)。A 法治原则

B党的领导

C法律意识

D宪法

16、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A)、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A党的领导

B司法独立

C依法治国 D国家利益

17、应对新挑战,适应新要求,必须用科学、先进、正确的法治理念武装政法干警的头脑,保证政法干警的(B)指导思想和观念始终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A立法

B执法

C守法

D法律监督

18、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了以(C)为统领。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荣辱观

19、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倡(A)、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A国家利益

B社会利益

C个人利益

D集体利益 20、公安民警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需学习必要的(B)A理论知识

B法律知识

C业务知识

D科学知识

21、公安民警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积极参与(A)。A执法实践

B工作实践

C科学实践

D业务实践

22、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目的在于统一执法思想,推动(D),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决

策的贯彻落实,把政法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A执法活动

B 执法办案

C执法指导

D执法实践

23、在1999年3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写入

了(B)。(中政委法理教育辅导P9)

A宪法 B宪法修正案 C刑法 D民法通则

24、我们党领导人民通过长期反复的实践、探索与比较,从正反两个方面得出结论:还是要搞(D),实行依

法治国,才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

A政治 B法律 C无产阶级专政 D法治

25、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是依据(B)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A政策 B法律 C法规 D规章 26、1989年4月4日,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制定的(D),这部法律第一次从法律上确认了人民政府也不是“一贯

正确”,也有可能犯错误,而公民在法律上享有与政府平等的地位。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27、2000制定的(B)对各类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以及不同位阶的立法之间的效力等级都作了明确规定。

A《宪法》 B《立法法》 C《行政处罚法》 D《行政许可法》

28、维护法律权威,必须树立执法部门的(D)A权威 B尊严 C形象 D公信力

29、(A)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

A职权由法定B有权必有责C用权受监督D违法受监督 30、依法办事的基础是(A)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31、努力提高(C),是政法干警实践依法治国理念的前提和基础。A业务能力 B道德素养 C法律素养 D服务水平

32、法制观念是人们尊重并自觉服从(B)的思想意识。A纪律 B法律 C政策 D命令

33、所谓(B)就是在法律明确授权的前提下,执法机关对执法当事人作出的处理决定要严格符合法律的具体

规定。

A有法可依 B实体合法 C程序合法 D权责统一

34、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

A社会主义法律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意志的体现B法律具有普遍性 C法律具有规范性和不确定性D法律具

有国家强制性

35、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

A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但可以选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B一般情况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C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 D法律只管民,不管官

36、(B)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A公平正义B执法为民C党的领导D服务大局

37、执法为民是(A)的宪法原则在公安工作的要求和体现。

A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B一切为了人民 C一切依靠人民 D一切保护人民

38、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就是要坚持(B)、树立人权保护意识。A法治原则B以人为本 C法治意识D严格执法

39、(B)是做好政法工作、实现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途径和保证。A一切为了人民B走群众路线 C甘当公仆D尊重和保障人权。40、执法为民是我们党(B)、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对公安工作的必然要求。

A秉公执法 B立党为公 C程序公正 D执法公开

41、(A)是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基本期待,是检验公安工作是否执法为民的重要标准。

A公正执法 B公开执法 C公平正义 D服务群众

42、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就要坚持(A),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宗旨。

A一切为了人民B走群众路线 C甘当公仆D尊重和保障人权。

43、(A)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的基本要求。

A文明执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执法

D公开执法

44、(C)的集中体现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A一切为了人民

B一切依靠人民

C一切保护人民

D一切尊重人民

45、一切依靠人民,集中在搞好公安工作必须(B)。

A一切为了人民B走群众路线 C甘当公仆D尊重和保障人权

46、执法为民理念是(D)指导下,政法工作理论认识的新发展、新概括。A以人为本B和谐理念C马克思主义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7、(B)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A一切为了人民B群众路线 C甘当公仆D尊重和保障人权

48、在刑事诉讼中,对被害人人权的保护主要属于(C)的目的内容,它依赖于刑事诉讼实体结果的实现。

A保护群众B维护治安C惩罚犯罪D打击犯罪

49、政法机关担负着反腐倡廉,维护公平正义的重大职责,是(B)的最后防线。

A维护治安B公平正义C打击犯罪D保护人民

50、公安机关手中的执法权力是(B),来源于人民的权利,并以保障人民的权利为根本目的。A私权B公共权力C部门权力D特权

51、(A)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A公平正义 B执法为民 C党的领导 D服务大局

5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B)。

A重要方针 B重要目标 C重要精神 D重要基础

53、(C)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刑事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体现。A坚持秉公执法

B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C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D坚持以公开促公正

54、口供具有(D),影响到刑事诉讼的效率。

A客观性

B逻辑性

C真实性

D反复性

55、公正与效率是法治社会的重要(B),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矛盾统一体。(公安部法理一

百问P85)

A基本尺度

B价值目标

C条件

D基础

56、(B)是防止执法腐败、促进执法公正的一剂良方。

A秉公执法

B执法公开

C一切依靠人民

D程序公正

57、公安民警在调查取证时,应当坚持工作的(A),避免主观臆断。A客观性

B及时性

C全面性

D合法性

58、(D)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者是辨证统一的。A秉公执法

B执法公开

C一切依靠人民

D执法公正

59、(A)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和不懈的追求,是各个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A公平正义

B执法为民

C党的领导

D服务大局

60、(C)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具体要求。A自由裁量

B尊重和保障人权 C平等对待

D执法公正

61、自由裁量权是指法律赋予执法者按照规定的原则、(D),根据执法实践中情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所 采取的措施或作出的决定有一定的斟酌决定权。

A程序 B手段 C步骤 D条件和范围

62、行政处罚畸轻畸重就违反了(B)原则。A合法 B 公平合理C公正步骤 D公开

63、真正的程序公正,要求政法机关在认真、严格地履行所有(D)之后,才能作出最终决定。

A办案程序B办案手续C法律手续D法定程序

64、(C)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公安机关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A执法为民

B公平正义

C服务大局

D党的领导 65、立足本职是服务大局的(B)。A前提

B基础

C关键

D职责

66、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具有内在(A)。A一致性

B对立性

C不可调和性

D协调性 67、服务大局的前提是(A)。

A胸怀大局 B立足本职 C全面正确履行职责 D执法为民 68、大局是指全局的(A)和关键

A中枢

B主要部份

C大势

D战略利益 69、“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A)。A社会建设

B现代化建设

C文明建设

D科学建设

70、政法工作保障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就必须要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基本(B)依法保障人民的民主政治权利,推进社会法治国家进程,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A经济制度

B政治制度

C法律制度

D文化制度

71、法体现国家意志,国家的目标任务必然通过(B)法律来确认和规定。A.党章B法律C政策D文件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法治理念与法律意识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A法治理念与法律意识是相互包容、相互影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法治理念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高层次的法律意识。

C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律及其现象的各种认识、看法、观点的总称,也是人们对于法治及其现象的认识的总

括。法治理念不是人们直觉的产物,是人们理性认知的结果。D法治理念对法律意识的培养、树立和提高具有指导意义。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征有(ABCD)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把是

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根本衡量标准。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的原则,只有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实

现。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特别是体现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体现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和价值观的要求,提倡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

利益的有机结合。

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有(ABCDE)A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B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

C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有关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论述。

D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明确把“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E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要充分发

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等的论述。

4、确立依法治国方略的意义是(ABCD)A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B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途径。

C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D依法治国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具体内容是(ABC)A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B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C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

D任何组织和个人犯有同样的违法行为都应当受到同样的追究。

6、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的主要措施是(ABCD)A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B维护宪法权威。

C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D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7、公安机关树立执法为民理念的基本要求是(ABC)A一切为了人民。B一切依靠人民。C一切保护人民。

D一切交给人民。

8、我国宪法规定的人身权利包括(ABCD)A人身自由。B人格权。

C住宅权。D通讯自由。

9、当前公安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要注意的问题有(ABC)A处置群体性事件时要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人权。

B要严密防范、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

C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和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违法犯罪嫌疑人、服刑人员、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和其他合法权利。

D要牢固树立人权至上的观念。

10、公安民警坚持执法为民必须坚决抛弃的错误执法观念有(ABCD)A“特权”思想。B“重打击、轻保护”。C“重实体、轻程序”。D“重管理、轻服务”。

11、公安民警坚持执法为民必须树立的正确执法观念有(ABCD)A“正确的权力观”。B“尊重和保障人权”。C“程序公正”。D“热情服务”。

12、公安民警在执法中做到合法的要求是(ABC)

A公安民警的一切执法行为要符合法律规定,既要遵守实体法,又要遵守程序法; B既要了解法律条款的字面含义,又要把握法律条款的立法本意和精神实质; C既要了解法律原则的内容,又要准确把握法律的原则规定及其价值取向。D要杜绝行使自由裁量权。

13、公安民警在执法中做到合理的要求是(ABCD)

A在法律设定的自由裁量的范围内,公安民警在执法活动中所采取的措施、作出的决定符合人的理性要求,符

合社会公共利益和善良风俗的要求,符合公平原则和刑事政策的要求。B做到权力的行使符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 C案件情况与处理结果轻重幅度相当; D同样情形同样处理。

14、怎样理解公平正义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ABCD)A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

B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C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D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公安机关的神圣职责。

15、为什么说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ABC)A公平正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探索和谐社会建设道路过程中始终考虑的重要因素。B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C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

D公平正义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16、公安民警如何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ABC)A权力的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B案件具体情况与处理结果轻重幅度相当。C同样情形同样处理。

D将自由裁量权交由一人行使。

17、及时高效原则的具体内容是(ABC)A提高时间效率,减少工作拖延。

B提高物质效率,降低经济消耗。

C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减少不合理制度的负面作用。D提高人员效率,加大裁员力度。

18、程序公正的含义是(ABC)A程序公正以实现实体公正为目标。B程序公正必须充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C程序公正必须克服执法者的随意性。

D程序优先。

19、罪刑法定原则对公安工作的要求是(ABC)A要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B客观、全面收集证据。C禁止刑讯逼供。

D禁止自由裁量。

20、刑讯逼供的危害主要有(ABCD)

A违反宪法规定,侵犯公民的尊严和人权。B违反法律规定,直接破坏法律的权威和尊严。C容易导致无辜者受害,造成错案、冤案。

D严重降低执法效率,浪费有限的执法、司法资源。

21、为什么要重证据,不轻信口供(ABCD)A口供有很大的虚假可能性,影响案件的真实性。B口供具有反复性,影响刑事诉讼效率。C轻信口供容易导致刑讯逼供。

D轻信口供往往给案件侦破带来困难。

22、怎样认识党的领导地位的合法性(ABD)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具有历史上的合法性。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具有政治上的合法性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具有军事上的合法性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具有法理上的合法性

23、以下关于党的方针政策与国家法律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BDE)A党的政策是法律的核心内容。

B法律是党通过国家政权贯彻党的政策的基本手段,是党的政策的定型化和集中体现。C执行法律应当主要通过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来实现。

D贯彻党的政策能够促进法律更好地得到实施。

E在具体的执法活动中,要把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执行国家法律有机统一起来,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的有机统一。

24、以下关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BC)A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D三者三位一体。

25、为什么说坚持党的领导是公安民警必须遵守的政治原则(ABD)A我国公安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是我国公安工作政治优势和重要

特征。

B坚持党的领导是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C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

D坚持党的领导是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

26、以下关于坚持党的领导和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ABC)A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是总揽全局,不是包办具体事务。B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严格公正执法,本身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最好体现。

C要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坚决维护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确保公

安机关严格公正执法。

D在处理具体事务时,公安机关应该及时向党委请示汇报。

27、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D)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使命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保证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思想的统一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的、先进的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

29、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刻内涵是(AB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切实依法行政

严格依法办事

30、严格依法办事意味着(ABCD)职权由法定 有权必有责

违法受追究 用权受监督

31、政法机关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具体应当做到(BCD)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尊重和保障人权

32、公平正义理念的内涵是(ABCD)合法合理平等对待 及时高效 程序公正

33、公平正义之所以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因为(ABCD)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

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类愿望 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政法机关的神圣职责

34、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ABC)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 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国是政法工作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

35、在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中,要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的理念,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ABC)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执行国家法律的关系

坚持党的领导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关系

坚持党的领导和落实党的政策的关系

36、政法干警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在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BCD)A、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 B、正确处理好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 C、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

D、正确处理执法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

37、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因(ABD)A、是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B、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 C、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D、是政法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

38、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是要把(ACD)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党的领导 执法为民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

39、正确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要认识到(ABC)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40、对于维护法律权威理解正确的是(ABCD)。

A、要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

B、要特别注重维护宪法权威,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C、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D、要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41、下列关于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ABCD)。A、党的政策与法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B、党的政策是法律的核心内容

C、法律是党通过国家政权贯彻党的政策的基本手段

D、贯彻党的政策能够促进法律更好地得到实施,树立法治的权威

4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ABCD)和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A立法

B执法

C司法

D守法

4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ABC)思想的统一体,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法律知识

4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ABCDE)。

A依法治国的理念

B执法为民的理念

C公平正义的理念

D服务大局的理念

E党的领导的理念

45、法治理念与法律意识是(ABC)的关系。

A相互包容

B相互影响

C部分与整体

D相互制约

46、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ABCD)的总称。A思想

B观点

C知识

D心理

47、法治理念对法律意识的(ABC)具有指导意义。

A培养

B树立

C提高

D完善

48、要坚持(ABC)等的论述,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来源。A民主执政 B科学执政 C依法执政

D国家执政

49、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干部队伍建设的(ABC)。A正规化

B规范化

C科学化

D制度化

50、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ABC)。A相互补充

B相互支持

C协调一致

D相互影响

5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AB)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A人民民主

B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C群众心愿

D无产阶级

5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是(ABCD)

A马克思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

B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 C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有关

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论述

D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E以胡

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论述

53、依法治国的核心是确立和实现以(AB)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A宪法

B法律

C法规

D规章

54、严格依法办事的含义有(ABCD)。

A职权由法定B有权必有责C用权受监督D违法受追究

55、依法行政的含义有(ABCD)

A职权法定B行政活动实体合法C行政活动程序合法D行政活动应受到监督、违法行政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56、下列哪些是依法行政对公安机关的基本要求?(BCD)A热情服务B高效便民C诚实守信D权责统一

57、实践依法治国理念对公安工作有什么要求?(ABCD)

A提高公安民警的法律素养 B坚持严格执法 C模范遵守法律 D自觉接受监督

58、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是什么?(ABD)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树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 C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D严格依法办事

59、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具体内容有哪些?(ABC)

A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B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C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

必须受到追究

D严格依法办事

60、严格执法的要求是什么?(AB)

A一切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

B所有执法结果都必须符合立法目的C严格依法办事 D任何公民享有宪

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61、如何树立和维护法律的权威?(ABC)

A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B维护宪法权威C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D树立执法部门 的权威

6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为什么具有权威性?(ABCD)

A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B法律具有规范性和确定性,非经法

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废止C法律具有普遍性D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 63、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AC)。A制度化 B规范化 C法律化 D正规化

64、(ABC)在宪法的统率之下,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A法律B法规C规章D规范性文件

65、严格依法办事,就是要做到(BCD)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66、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容的思想主要表现形式有:(ABCD)。

A.改革创新意识不强

B.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

C.特权思想严重

D.群众观念和人权意识淡漠

67、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质要求之一,必须反映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其具体表现为:

(ABD)

A.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B.坚持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平等、自由、正义、效率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价值追求 68、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从根本上要解决的重大思想问题是:(ABCD)。A.权为何来 B.为谁掌权 C.为谁执法

D.如何执法

6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AB)。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C.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0、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内涵是:(ABC)。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C.严格依法办事 D.公正执法

7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是:(ABC)。

A.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B.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C.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D.任何个人或者组织违反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2、维护法律权威,必须做到:(ABC)。

A.维护宪法权威

B.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C.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

D.树立政府的公信力

73、严格依法办事,就是要做到:(BCD)。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74、严格依法办事的含义:(ABCD)。

A.职权由法定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D.违法受追究

75、我国已经建成了以宪法为核心,(ABCD)为骨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A.民商法

B.刑事法

C.行政法

D.诉讼法

76、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BCD)。

A.无法可依

B.有法不依

C.执法不严

D.违法不究

77、政法机关严格执法具体要做到:(AB)。

A.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

B.所有执法结果都必须符合立法目的 C.模范遵守法律

D.自觉接受监督

78、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自觉接受监督,应做到:(ABC)。

A.提高接受监督的自觉性

B.正确认识和处理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和接受监督的关系

C.把各方面的监督制约作为推动和改进政法工作的动力

D.保证和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79、依法独立行使司法职权的机关,包括:(AB)。

A.审判机关

B.检察机关

C.公安机关

D.安全机关

80、政法各部门共同致力于公平正义目标的实现,应贯彻的刑事基本原则有:(ABCD)。

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B.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依法行使职权

8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CD)。

A.以人为本

B.执法公正

C.立党为公

D.执政为民

82、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ABC)。

A.人民当家作主

B.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C.人民是一切国家权力的来源

D.政权组织形式

83、执法为民理念的提出,直接回答了政法工作“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以及(ABC)的根本问题。

A.为谁执法

D.靠谁执法

C.怎样执法

D.完成执法

84、注重从专群结合中找出路可以解决一些地方(ABCD)问题。

A.破案难

B.取证难

C.追逃难

D.执行难

85、政法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权,也包括要尊重和保护(ABCD)。

A.行政管理相对人

B.犯罪嫌疑人

C.违法行为人

D.被告人

86、文明执法,就是要做到:(ABC)。

A.服务热情

B.举止文明,态度公允

C.仪容整洁

D.清正廉洁

87法治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公平正义的精神和价值在(ABCD)中得到体现和实现。

A.法律条文

B.制度规定

C.工作机制

D.执法实践

88、有效遏制了涉法上访的措施:(ABCDE)。

A.认真接待来访

B.切实解决问题

C.严格依法办事

D.坚持公平公正

E.提高办案质量

89、执法者行使自由裁量权,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是:(ABC)。

A.权力行使应当符合法律赋予该项权力的目的 B.案件与处理结果轻重幅度相当

C.同样情形同样处理

D.同样情形允许有不同处理结果 90、平等对待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B)。

A.反对特权

B.禁止歧视

C.同情弱者

D.打击强者

91、及时高效原则具体有几方面内容:(ABC)。

A.提高时间效率,减少工作拖延

B.提高物质效率,降低经济消耗

C.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减少不合理制度的负面作用

D.提高程序的合理性,缩短办案时间 92、程序公正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ABC)。

A.以实现实体公正为目标。B.充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C.克服执法者的随意性 D.确保执法者的威严

93、政法干警充分尊重当事人、行政相对人应有的(ABCD)等程序性权利。

A.知情权

B.控辩权

C.陈述权

D.公开审判权

94、政法干警必须以(ABC)为至高利益。

A.人民利益

B.国家利益

C.社会利益

D.局部利益 95、“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ABC)。

A.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刑事司法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B.我国宪法规定的重要司法原则

C.刑事司法活动中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D.解决民事纠纷的基本原则

96、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需要做到:(AB)。

A.严把证据关 B.严把法律关

C.严把口供关

D.严把程序关

97、执法公正包括:(AB)

A.实体公正

B.程序公正

C.事实公正

D.法律公正

98、政法部门根据公开的原则,权衡(ABC)等方面的价值,确定公开的范围和程度。

A.公共利益

B.个人权利

C.人民群众监督

D.国家利益

99、服务大局要求各级政法部门和广大政法干警,必须(ABD)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确保国家长

治久安。A.胸怀大局

B.立足本职

C.立足本单位

D.全面正确履行职责

100、实践证明,坚持服务大局,政法工作就能取得良好的成效:(ABCD)。

A.使党委满意

B.使政府满意

C.使人民群众满意

D.使政法工作自身不断发展创新

101、服务大局是:(ABCD)。

A.政法机关有效履行职责的必然要求

B.政法工作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C.政法工作长期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

D.我国政法工作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

102、有的党政领导和政法机关不能全面把握大局,片面认为大局就是经济建设,只讲服务经济建设,忽

视或不讲服务(BCD)。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和谐社会建设

10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服务大局的目标任务是:(ABCD)。

A.保障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B.保障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C.全面正确履行职能

D.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104、政法工作为大局服务,必须保障和服务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决维护(ABCD)。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5、政法工作为大局服务,依法保障人民行使(ABCD)的权利,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巩固和

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106、要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执行(ABCDE)等规定。

A.从轻

B.减轻

C.不起诉

D.缓刑

E.社区矫正

107、政法机关的职能是:(ABCD)。

A.维护国家安全

B.打击预防犯罪

C.维护公平正义

D.服务改革发展

108、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是要把(ABC)有机统一起来。

A.坚持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社会主义制度

109、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ABCD)。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110、党的领导要体现在依法治国的全部过程中,即(ABC)

A.立法

B.执法

C.司法

D.守法

111、在我国,党的政策与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又有所区别,表现在(ABCD)。

A.产生渠道不同

B.表现形式不同

C.作用不同

D.效力不同

112、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主要是:(ABD)。

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行为领导

D.组织领导

113、增强党的观念,对广大政法干警最根本的要求是:(AB)。

A.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B.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C.树立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

D.自觉遵守党的纪律,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114、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政法工作的指导地位,最根本的就是要:(ABCD)。

A.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B.坚持邓小平理论

C.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坚持科学发展观

115、增强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断提高党员(ABCD)的本领。

A.组织群众

B.宣传群众

C.教育群众

D.服务群众

例题1: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的表述,正确的有()A.在法治建设过程中,法治理念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 B.法治理念实现了讲法治与讲政治的统一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将党的领导作为重要使命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党的领导 答案:AB 例题2.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涵的表述,正确的有()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B.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C.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目标 D.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答案:C。

例题3: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有()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

B.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之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

C.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念

D.坚持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基础 答案:ABC.例题4,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错误的认识有: A马克思和恩克斯在其著作中没有使用过“法治”这一用语。B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毛泽东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C依法治国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D西方资本主义法律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答案:AC 例题5:关于依法治国,正确的有: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依法治国的主要组织保障。

B,法治完备是我国依法治国的根本目标。

C,权力的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D,权力制约是法治国家的首要环节。答案:A、c 例题6:下列做法符合执法为民的要求的有()

A.某省法院通过决议,可以采用电话、网络等方式预约立案,可以为行动不便的伤病患者、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上门立案等便民服务,方便当事人诉讼。

B.某法院着力解决解决群众告状难问题,努力使上访老户和重信重访人员息诉罢访

C.某省高院通过决议,人民法庭对于边远地区或者纠纷集中地区,应当定期不定期进行巡回办案,就地立案,就地审判,当即调解,当即结案,就地执行。

d.某省高院通过决议,人民法院应当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庭审。答案:ABCD 例题7: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政法工作必须严格贯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秉公执法是最基本的要求

B.“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要求政法工作必须探求绝对事实 C.坚持程序优先原则

D.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的原则 答案:A、C 例题8.服务大局要求正确处理好“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这是“三个至上”的要求 B.法律效果是首要标准

C.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是根本标准

D.当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冲突时,应当优先追求社会效果 答案:A、B、C 例题9.服务大局是指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经济建设。下列做法符合“经济建设”要求的有()

A.某法院通过决议,对于企业初创时期的犯罪行为,可以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B.某法院组织法官们主动到企业走访,了解企业的司法需要

C.某法院依法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全力支持企业发展

D.某法院通过决议,在财产保全方面,尽可能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尽量减少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答案:BCD 例题10.《学习科学发展观读本》指出,“一切立法建议、司法解释、执法规范、改革措施,都要着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这是服务大局的要求B.经济对法律起决定作用C.法律对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D.司法应为经济保驾护航 答案:ACD 例题11.下列关于党的领导的内涵,表述正确的有()A.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唯一的指导思想

B.党的政治领导的核心是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国家法律是两种最重要的社会控制手段,在本质上是高度统一的 D.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主要通过干部任免实现 答案:BC 例题12.党的领导的要求的有()

A.某省高院要求,各级法院要积极与当地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代表联系,以征求意见、邀请人大代表参加庭审

B.某法院积极办理人大交办、督办案件 C.某法院邀请数十名人大代表参与执行

D.某法院邀请当地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对一起案件进行调解。答案:BCD 例题13.关于依法行政说法正确的有:

A,合法行政是依法行政的重要要求。

B,合理行政是社会主义对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更高的要求; C,高效便民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D,公务人员的行政能力,决定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答案AB

简答或论述预测1 :材料一:因不服当地政府对本村175亩土地的征地审批,宁海县胜利村村民向浙江省政府提出行政复议。在未得到及时受理的情况下,他们又将浙江省政府推上了被告席。最终杭州市中院认定浙江省政府构成不履行行政复议的法定职责,判定村民胜诉。

材料二:法官甲在办理案件的时候,因为拿了当事人的好处,替当事人在定罪量刑的时候,故意开脱罪名。案发后,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法官甲说这是因为考虑社会效果的结果。材料

三、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有些司法人员对于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认识存在分歧,有的人认为用法律效果来统一社会效果就足够了,没有必要特别强调社会效果,因为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就充分考虑了社会效果,不能说立法机关在立法时无视社会效果。司法的时候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办就同时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还有的法官在司法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社会效果,而且要把社会效果作为主要追求的基本价值或者说重要价值,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社会价值、社会效果比法律效果更为重要。

请从“三个至上”的角度来谈一谈你对司法实践中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关系的认识。答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

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是高度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党的事业归根到底,也是为了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利益,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法治保障。党的事业是关键、人民利益是根本、宪法法律是保障。因此,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实质上是一致的。党和国家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来行使权力,并尽可能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来实现和维护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三者的统一,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主要体现为,如何在具体的案件的裁判中正确地处理好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之间的关系。

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具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如何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具体执法活动,法律效果是首要的基本标准。从逻辑上说,社会效果既可以通过法律获得,也可以在法律之外获得,但在司法中寻求社会效果应当主要通过法律或法律之内实现。材料一中的杭州中院不仅严格依法办事,维护了法律效果,而且获得民众的认可和赞同,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社会效果。不仅正确处理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而且真正地领会到了“三个统一”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点题)在法律之内寻求社会效果的正当性,对任何纠纷的裁判都要经过事实判断和逻辑判断,而不容许任意进行情感判断和主观价值判断。材材料二中法官甲知道司法的社会效果,但其将社会效果庸俗化。

社会效果在所有的国家,都是司法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对所有司法机关来说都是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要素。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转型国家,在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司法的公信力还不够高的情况下,更应该强调社会效果。但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得社会效果是司法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办案过程中值得探讨的。从理性的角度来看的话,在司法过程中寻求社会效果应该主要通过法律来实现,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规则和程序的导向下才可以变通适用法律。材料三则或片面强调法律效果或片面强调社会效果,没有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

最后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上说,按照法律办事实质上就是按照人民的意志办事;有助于平等地保护人民的利益,有助于推进党的事业,有助于树立宪法法律的权威。(回应主题)

第四篇: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努力实践依法治国理念

学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努力实践依法治国理念

按照上级院部署组织开阿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要求,积极认真参加院里组织学习胡锦涛、罗干、***等中央领导和高检院、省政法委领导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批示和中央政法委编写印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通过学习、深刻领会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对

检察机关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检察机关作为国家专门的执法司法力量,肩负着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重要使命。作为检察干警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自觉用这一理念指导执法司法行为。

(一)认真学法,提高法律素养

努力提高法律素养,是检察干警实践依法治国理念的前提和基础。检察机关是专门的执法机关,几乎每天都在与法律打交道。检察工作这种专业性很强的特点,决定了检察干警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

第一,检察干警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学法、知法、懂法,是对每一个政法干警的基本要求。对于检察干警来说,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具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对国家的重要法律法规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二是对与自己履行职责有关的法律法规要熟练掌握、熟练运用。当前,从总体上来说,广大政法干警学习法律的风气很浓,政法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应当看到,一部分政法干警包括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匮乏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习惯于凭经验办事,有的把学习法律知识与工作对立起来,有的对自己工作领域所涉及的法律知识还不如当事人懂得多、掌握得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难以胜任工作。这里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现在仍然有许多在政法机关工作的人员没有获得法律所要求的相应资格。这表明,我们政法队伍学习法律的任务还很重。因此,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打牢法律基本功,提高政法队伍的法律素养,是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基本任务。

第二,检察干警必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法制观念是人们尊重并自觉服从法律的思想意识。这是严格执法、正确履行职责的思想基础。一个执法者只有发自内心地尊重法律,自觉遵守和服从法律,才能真正做到严格执行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反之,执法者如果法制观念不强,对法律持一种可有可无甚至轻视的态度,即使法律知识再丰富,也不可能做到严格执法,因为他内心并没有把法律当一回事。经过二十多年的法制宣传教育,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以往那种公然蔑视法律的现象已经比较少见。但在现实当中,少数政法干警法制观念不强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甚至缺乏对法律最起码的尊重。广大干警一定要充分认识增强法制观念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尊重和信仰法律的思想意识,做到不仅学法、懂法,而且要自觉依法办事。需要指出的是,增强法制观念的基本途径仍然是学习法律知识,法律知识学得越多、越扎实、越深入,就越有利于法制观念的养成。

(二)要严格执法

严格执法是法治的基本内涵,是依法办事观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一部法律,即使立法意图再美好、法律结构再严谨、法律规定再具体、法律条文再完善,但如果执法不严,在现实中得不到切实执行,等于一纸空文。不仅如此,如果执法不严成为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就会使社会公众普遍产生对法律的轻视和忽略心理,从而对法律的权威和尊严造成严重损害,依法治国也就无从谈起。政法机关严格执法具体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这是依法办事原则对执法行为合法性的要求。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又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个方面。所谓实体合法,就是在法律明确授权的前提下,执法机关对执法当事人作出的处理决定要严格符合法律的具体规定,而不能没有法律依据,也不能任意适用法律。现实当中,一些执法人员把自己和法律划等号,认为“我自己就是法律”,执法的随意性很大,如交警执法中的“开口罚”,有的审批部门“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等等,这些都是执法理念不端正导致的违法行为,应当按照严格执法的要求认真加以整改。所谓程序合法,就是执法行为应当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法定程序既是严格执法的重要依据,也是严格执法的重要保障,同时还是遏制执法过程滥用职权和腐败现象的重要武器。在现实当中,由于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缺乏程序意识,不重视、不严格遵守执法程序,应当履行通知的手续而不通知,应当告知相对人的权利而不告知,应当举行听证的而不举行,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也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造成执法不公、引起执法相对人不满的重要原因。因此,执法人员应当切实增强程序意识,自觉做到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手续执法。

第二,所有执法结果都必须符合立法目的。这是依法办事原则对执法结果合理性的要求。法律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意志的体现,严格执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体到执行某一部法律,检验我们执法行为合法、正当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是执法的结果是否符合这部法律的立法宗旨。强调执法结果符合立法目的,就要强调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尤其要克服当前执法环节中存在的部门保护、地方保护、只重视单位利益和个人主义的倾向。比如,罚款作为一项行政处罚,其目的本

来是维护某一方面或者领域的社会管理秩序,但是有的地方和部门却将罚款作为创收谋利的手段,甚至强行制定并分配罚款指标,这就背离了法律设定罚款处罚的初衷。类似这种目的不正当的执法行为,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切实加以克服和纠正。

(三)要模范守法

模范遵守法律,是政法干警的应尽责任。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是模范守法的模范。政法干警模范守法对于培养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观念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普通社会公众眼里,执法者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法律的地位、权威和形象,执法者就是法律的化身。如果执法者能够自觉尊重法律,模范遵守法律,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就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从而给社会和广大公民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带来积极影响。反之,如果执法者不尊重、不遵守法律,甚至执法犯法,带头破坏和践踏法律,那么,也同样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恶劣的典型,普通群众也会不尊重、不遵守法律,并进而产生对法律尊严的轻视和对法律权威的怀疑。同时,政法干警模范遵守法律也是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尊重,是对自己的尊重。因为我们是执法者,法律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如果我们自己不带头遵守法律,不去维护法律的权威,导致整个社会轻视法律,到最后,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职业也就不会被社会所尊重,也就丧失了价值和尊严。因此,每个政法干警都应当保持清醒的角色意识,始终牢记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克服特权思想,从我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时时自觉遵守法律,努力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以模范守法的实际行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尊重和对执法者的信任,从而使依法办事的观念深入人心,有力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

(四)要自觉接受监督

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自觉接受监督,就是在行使执法司法权力的各个环节都要依法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制约,并把监督制约作为推动和改进工作的动力,保证和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第一,必须提高接受监督的自觉性。绝不能认为监督是不信任、“找碴子”.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应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接受监督既是宪法和法律的明确要求,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保证,是防止和纠正执法不公、执法违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政法工作和政法干警的帮助、支持和关爱。一些干警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条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监督,结果是既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给自己及其家庭造成了追悔莫及的损失。因此,每个政法部门,每个政法干警,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监督就是爱护”、“严是爱、宽是害”道理,真诚欢迎监督,主动接受监督,自觉把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执法办案的全部活动置于各方面的监督之下。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和接受监督的关系。审判、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是宪法和法律的明确规定。但是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并不意味着不要监督,更不能以此为借口排斥监督,任何权力都必须受到监督,司法权力也不例外.实际上,政法各部门对建立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高度重视,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很强,比如,有的政法机关就曾作出过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的规定,有的政法机关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各级部门和工作人员要强化接受监督的意识。

与此同时,我们所主张和实行的监督,是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监督,这种监督是支持而不是干预,是督促而不是越俎代庖,是对办案过程中违法行为的监督、纠正而不是代替司法机关具体处理案件。因此,监督者也要掌握合法、正当监督与不正当、非法干预之间的界限,严格依法监督。总之,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和接受监督是有机统一的,共同目标是正确行使权力,保证执法公正。

第三,必须把各方面的监督制约作为推动和改进政法工作的动力。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特色政法工作监督制约机制,主要包括党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诉讼参与人和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舆论监督等。上述各种监督形式都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面上对政法机关起着十分重要的监督作用。在政法组织体系内部,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它对司法工作、诉讼活动的监督有

明确的法律依据、严格的程序保障并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这种监督对于保证和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维护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在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中,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监督的重要形式和渠道,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保证权力正当行使的重要途径。政法机关及其广大干警都必须正确对待、自觉接受舆论监督,配合、支持和引导舆论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刑事诉讼中政法部门之间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重要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刑事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实践表明,一些刑事冤假错案之所以发生,重要原因就在于办案部门片面强调相互配合,忽视了相互制约,该审查的没有认真审查,该把关的没有严格把关,使案件的种种错漏轻而易举地通过了法律所设置的一个又一个审查程序和环节,最终酿成错案,这样的教训十分深刻。政法各部门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要忠实贯彻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重要原则,特别是要注意克服和纠正实践中重配合、轻制约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加强监督,共同致力于公平正义目标的实现。

第五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依法治国学习心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依法治国学习心得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正是以这三大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导,立足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实际,对zd工作的经验和规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出的全面、准确的科学概括。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提高司法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教育和引导广大司法人员深刻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增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践行“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司法工作主题和“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总体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查找和清理当前司法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统一执法思想,强化法律监督意识,提高法律监督能力,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我们要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同推进司法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学习教育,着眼于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入思考,进一步统一执法思想,更新执法观念,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zd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着眼于解决法律监督不到位,执法不规范、不文明,执法能力和办案质量不高等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相应的突出问题;着眼于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践“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主题,扎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扫黑除恶、查办职务犯罪以及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等各项工作,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下载法治理念教育专题执法为民/依法治国自测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治理念教育专题执法为民/依法治国自测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依法治国学习心得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正是以这三大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导......

    法治理念教育专题

     一、填空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

    法治理念教育专题

     一、填空1、(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2、执法为民理念的根本意义,就是它科学而明确地界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本质、和目的,即(一切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执......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践行执法为民思想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践行执法为民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为当前和今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南;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

    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试题 答案

    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 A )。 2、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 B )。 3、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 C )。4......

    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自测题5篇

    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下列说法正确的......

    法治理念教育试题

    法治理念教育试卷(三)公平正义部分姓名:职务:得分:一、填空题(3分*10=30分)1、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追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2、公平......

    法治理念教育试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考试卷一单位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职务________分数________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_____________,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