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2 14:3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教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教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第一篇:信息技术教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性、探究性的学习式,进行有效教学。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是一门有别其它学科的课程,缺少现成的教学方法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技术,因此树立科学发展的教学观念,不断 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以及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能力的学生,已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在我校大力提倡校本教研,不断地走出去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及理念的今天,我们信息技术老师也在不懈地努力探索着,创造着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一直以来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审美情趣及情感的体验;并学会自己动手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教学科研领域中一个新的课题,提倡互助学习,相互讨论,自已动手收集资料素材,分析归纳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注重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的开放性,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作为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相互补充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目标的具体设计,同样可以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标的特征作为参照物,甚至直接将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批评意见作为设计研究性学习目标的依据,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难以达到的范畴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据此可以推断,研究性学习目标的设计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互补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视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则不以系统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传授为追求,它是以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欠缺和研究性学习自身所长为主要追求。

其次,是学习目标自身的根本性。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思路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十分相似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时选择的内容是以知识的基础性为生根标准的,愈是能够成为今后学习基础的,就愈有选择的价值;同样,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也是愈具有根本性、一般性,就愈具有广泛迁移的价值。所以,在确定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时,除了上面所说补充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不足外,在不足之中更要突出这种根本性,即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所必需的因素。

2.学习内容的设计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它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区别,即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以间接经验——系统化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为基础的,而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则是以直接经验——通过实践获得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为基础的。因此,同样是学习信息技术学科范围里的内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注重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原理和技能,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却注重使学生应用这些原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坚持这一根本区别的前提下,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内容便可以在相当宽泛、相当灵活的范围之内加以选择。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具体选择和设计,主要是体现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原则,没有一定要达到的绝对标准和程度,而是视学生和学校的具体条件灵活处置把握。例如同样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内容,擅长编程的学生可以选择缩写程序去查询实际的数据库信息,擅长网络知识的确学生可以选择网络并行数据处理、网络防火墙等内容进行研究,这些选择都是合理的,都能够有效地体现和达到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没有高低之分。

3.学习策略的设计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是沟通学校与社会、书本与实际、人与自然的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它与通过间接的传授途径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是通过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完成的、是对于现实的感受和认知。同时,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一方面需要学生情绪、情感的参与,另一方面又是学生的情感发展和新的情感获得的过程。情绪和情感的获得会对学生的认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信息技术书本学习所不能比拟的。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浩劫主要包括:自主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分工、活动方式和方法选择观察或调查对象,进行查询资料、操作与制作等活动,汇集、交流学习成果等。实现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的自主性,不仅要求教师要从思路、活动空间和时间上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以实现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安排、自己组织学习活动的目的,同时还要求教师不必拘泥于课堂教学或其它程序规则的限制,自主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4.学习评价的设计

评价是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指,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信息,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对学习中所引起的学生认知行为上的变化,在定性、定量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为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总是呈现出种种阶段性结果,它们既是总结果的分支,同时又是学生在学习中预测总结果的反馈体。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就非常重视阶段性结果评价,即在研究性学习的各个阶段,设定考查学生的不同能力:

(1)在课题设定阶段,考查学生设定课题的能力;

(2)在收集相关资料、调整研究方案阶段,考查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

(3)在开展课题研究阶段,考查学生的课题探究能力;

(4)在自我评价阶段,考查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5)总结、汇报、交流阶段,考查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等等。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例

信息技术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开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最好是由学生自己选题,教师也可以推荐,凡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原理等有关的项目都可以。根据课题的特点,可以在实验室内做实验,可以到社会上做调查,到科技馆去参观,也可以上网检索资料,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倡学以致用的精神,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本文以“校园网站的设计”为例,对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作一简要叙述。

1.研究课题的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让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懂得校园网站的设计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要想作好就必须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知识、新技术。只有将教育同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校园网站建设的发展之路。

2.研究课题的内容

校园网站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定位校园网站的主题和名称:设计一个校园网站,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定位校园网站的主题和名称。(2)确定校园网站的栏目和版块:网站的主题确定后,就要考虑栏目的设置问题,可以把主题按一定的方法分类并将它们作为网站的主栏目,主题栏目个数在总栏目中要占绝对优势。(3)校园网站的整体风格和创意设计:风格是指校园网站整体形象给浏览者的综合感受,网络是独特的,是校园网站不同于其它网站的地方。创意是校园网站生存的关键,这里所说的创意是指校园网站的整体创意,因为这个创意而产生这个网站。(4)校园网站的链接结构:校园网站的外国链接结构是指页面之间相互链接的拓扑结构,它建立在目录结构的基础之上,但可以跨越目录。(5)校园网站的页面设计:包含网页色彩的搭配、网页字体的设计、网页中表格的运用等。(6)校园网站的首页设计:校园网站的首页,就是

用户进入校园网站看到的第一个网页,首页是网站的门面,首页的设计对一个校园网站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用户对校园网站的整体印象,甚至可以决定校园网站的成败。

3.研究课题的实施

该课题的实施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阶段Ⅰ:准备和指导。安排一节课,介绍开展该课题研究的意义、大致课程和注意事项,然后将课题布置给学生,同时展示校园网站设计的实例。

阶段Ⅱ:设计方案,开展研究。让学生上网收集资料,观察各个学校的现有网站,进行创新设计,然后动手进行上机实验,开展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在研究的基础上,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研究报告。

阶段Ⅲ:评价、交流。在教师阅读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4.研究课题的评价

在对该课题研究报告的评价中,可以采用定性的评语式评价与定量的记分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语式评价主要指出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特点和有创意的地方,记分式评价则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查研究成果报告的质量:

Ⅰ内容:包括设计的全面性和分析的正确性;

Ⅱ方法:包括方法的科学性和资料的多源性;

Ⅲ书写:包括结构的规范性和语句的通畅性。

其中Ⅰ、Ⅱ两点重结果,而Ⅱ点主要考查研究过程,为了突出研究过程的独创性,还可以设计附加分,与以上三点不挂钩,重在考查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是否有独特的观察视角、选用知识是否超前,所用方法是否独特,能否有合理的奇思妙想。

作者简介:

姓名:吴凤伟,性别:男,出生年月:19730207,职称:中教一级,任信息技术课,学校:河南省濮阳市第一中学(建设路9号)办公电话:0393-8975194 信箱:py_welcomeyou@126.com

参考文献

[1]安桂清《研究型课程控微》《课程•教材•教法》2000.3

[2]钟文芳《研究型课程的定位、特点及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00.12

[3]丁玉祥《物理教学中研究性主题活动设计》《课程•教材•教法》2000.12

[4]霍益萍《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课程•教材•教法》2000.11

[5]李臣《活动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6]宓子宏《物理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9月版

[7]程志荣《研究性学习探索与思考》《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1.4

[8]高峡 等《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版

[9]刘冰《教育网站设计》《中国电化教育》2001.1

[10]朱成骥《“菜刀上的力学知识”研究的开展和对课题研究的思考》《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1.6

第二篇: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浅 谈 探 究 性 教 学 的 应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班级:2009级英教1班 姓名:尹洪江 学号:200903024118 学校:重庆三峡学院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姓名:尹洪江 班级:2009级英教1班 学号:200903024118 摘 要 :研究性学习始于美国。由英语“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也是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一种适应了社会发展新的教育理念。其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英语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此方法,有助于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 探究性学习

高中英语教学 创新能力

一、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与理解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1)探究性学习的目的的认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科技、社会、经济和生活中的问题,开阔视野。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在参与真实世界的某种任务中获得体验,不但能使学生很自然地就把学校学得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且有助于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化,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还能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动机和挑战欲,以及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愿望和方法。换掉陈旧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不仅是“传授”或“教导”,最重要的是“指导”或“帮助”,因而,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获得知识的渠道,为学生营造开放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综合运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策略。

(2)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意识、人文精神、自主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包括收集信息、自主决策、自主探究能力、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总的来说探究性学习有别于传统的学习方法,其主要有三个目标:第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才及知识的专业化不断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对于实现共同的目标变得尤为重要。青少年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合作与讨论,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的最大作用就在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类比、横向、逆向、联想等多种思维,使学生能够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3)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就是将“如何教” 和“教什么”转变为“如何学”,将“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其主要特点有:①主动性,这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②开放性,这是探究性学习的保证,即目标开放、过程开放、评价开放;③问题性,这是探究性学习的主线,即让学生产生意识和进行学习的源头;④过程性,这是探究性学习的重点,即在探究中暴露问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对象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所受的是单一的接受性学习。人们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的天职。“接受”、“应试”是传统学习中的两个核心要素。教师不断地给学生讲授“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做中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培养。所以我认为“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而“教”。

2.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阅读教学中,预习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预习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预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探究和讨论。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出问题,并把这些问题作为小课题,让他们自行选题,查寻资料,充分酝酿,写出研究报告,从而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应用类型:

1、知识探究型。学生学到英语中某一方面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拓宽学习范围、获得学习经验,甚至形成学习报告,这种探究型的学习研究,能有效地独立解决“是什么”的知识探究型问题。

2、主题研究型。是指让学生通过对带有研究性主题活动的课题实践提出问题、收集材料、查阅资料,从而对主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解决问题。

3、焦点辩论型。辩论是源于讨论而又高于讨论的一种形式,它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知识视野有更高的要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组织一些辩论赛,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探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1)激发探究兴趣。高中英语教材主要是以话题为中心展开的,所设计的问题、所采用的方法都必须围绕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展开。教师设计的问题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2)指导学生,参与探究。在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予以正确、及时的引导,指导目的是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以便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促进学生口语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3)归纳、交流、分享成果。在小组发言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及时给学生提供在班内交流的平台,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交流,并及时分享成果。通过将成果在学生间进行展示和交流,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而且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互助,促进了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策略。

(四)应用方式

第一类,获取式。此类探究性学习方式,主要是英语教师先利用电教媒体、网络技术等教学手段,将新知识、新体系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设置一些问题后,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学习资源来进行探究、摸索,进而通过自己对问题的分析、判断解决来将新知识予以掌握。获取式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可体现在英语语法虚拟语气的教学中。

第二类,活动式。即教师在通过各类途径、各种手段创造情境的同时借机提出问题,或由学生提出,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或自愿组合的方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齐心协力地寻找出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而获取新的知识和体验。此方式更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例如:通过分组讨论来开阔学生写作思路,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类,自主式。这类探究方式是指学生对某英语课程的学习,无论是选择课题,还是方案制定,甚至具体实施,都是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的,教师只是在事前讲清学习内容以及注意事项,事中鼓励、关注即可。自主选择式探究性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其亲自实践来主动构建知识体系。例如:班上或学校可适当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唱比赛等活动,教师可提供一些类似“My Favorite Sport”等演讲题目,而其他演讲的程序、比赛的规则、方案的实施,评委等事项都由学生自主组织完成。

三、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首先,管理要适度。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性学习必须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即要注意在时间上的合理分配,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时间。

其次,准确度的把握。探究性学习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学生又是在不同的层次,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其年龄特点、个性特征、认知水平等都各自不同。在运用此教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因材施教,不能违背英语学科的教育规律,也不能背离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实质。

四、结束语: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理念,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而,作为英语教师在运用探究方法进行教学的时,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科技、社会、经济和生活中的问题,开阔视野。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创新性地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动机和挑战欲,以及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愿望和方法。

第三篇:“探究性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探究性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代写论文提供 写手上传

摘要:目前我国义务阶段的教学方式,还是以传统的被动接受为主。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就要实现由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探究性学习”已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进行创新与实践,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将“探究性学习”运用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已成为现代教学的趋势,本文将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关键字:探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学

应用

探究性学习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支配下的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及日常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既可以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以是一种学科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小学信息技术的探究性学习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主探索的方式去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探索的激情,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聪明才智就能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具体的学习生活实际,教材的安排等设疑激趣,将学习任务展示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引入到相关的问题情境中,驱使学生进入思维状态,让学生通过任务明确探究目标,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注意为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层次的任务,让学习水平高低不等的学生都有自己可以选择的内容来进行探究学习,也可以激励学生像上楼梯一样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学《插入图片》一课时,我设计了三个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选择或依次完成:(1)、插入四张你喜欢的图片;(2)、有目的地插入一组能表达自己思想的人物图、风景图等;(3)、精心地设计和挑选,插入的一组或多组图片有一定的主题,美观、艺术。

2、激趣诱导法。“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设计的一些引人入胜的实用课件创设情景、设置疑问,或通过玩游戏、找方法、找规律、做比较等,让学生开展比赛或上台表演,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如练习打字时,让学生通过打字游戏提高打字速度;学习复制,让学生探求多种复制方法进行比赛;在《金山画王》中试着找规律;简单的、与前面知识有联系的学习内容,激励学生自己探究,尝试操作,并演示给大家看。

3、“空白”发现法。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重在实践操作,掌握一些基本技能。计算机的功能又十分强大,一种操作往往有多种方法,各种软件还自带帮助。根据教材要求和教学实际,给学生留一些知识“空白”,让学生自由探究未知领域,完成课堂的扩展内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钻研奥秘,获得意外收获,享受一种探索的乐趣,培养探索的精神。如学习“microsoft word”时让学生自己根据帮助或鼠标提示自由学习老师介绍之外的其他的更多的工具按钮,自学“自选图形”部分的内容。

4、解决实际问题法。信息技术课,要求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搜索、整理信息,以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解决一些与学习生活相关联的问题,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激发其浓厚的探究兴趣。如教三年级学生在电脑上写日记;四年级用电脑创作艺术画,学习《图形的缩放》一课,给妈妈设计一条围巾或一张桌布;五六年级学习网上搜索,让他们搜索一些写作文、解应用题的技巧和方法,借助网络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给自己录制歌曲,查找学习资料,查看天气预报,看新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等等。

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教材中包含的未知因素,通过“学、思、疑、问、探 ”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既获得新知,又增长能力。教师则进行引导和帮助学生认真思考,多方联系,大胆询问,勇敢尝试,最终自己解决问题,实现探究目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

1、兴趣、自学探究。学生有了浓厚的探究兴趣,指导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质疑,课中探讨解疑,课后延伸复习。学会查阅资料, 寻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多思考,多实践,对未知、未见、未懂的知识进行自学探究。

2、小组分工探究。一个比较大的探究内容,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组完成一部分,或者小组内几个人,一个人探究一个问题,最后进行组合、集中、共商、确定。这比如组织同学办电子板报,制作校园网页等。

3、解疑合作探究。就是把大家的力量聚集起来,“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合伙攻克难关,集思广益,思维互补,各抒己见,分析透彻,达成共识。课堂上,鼓励邻座同学多商量、多讨论、互帮互学;课外,让学生自由组织互助组,促使彼此间的交往、沟通和合作,大家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商讨,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4、交流、集体探究。即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设想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互相学习或指出不足;选出全班最优秀的在教师机上给大家演示、交流、欣赏、展评,进行集体探究学习,激发全班同学积极上进、互相帮助、努力探究的热潮。

5、激励引申探究。在学生取得一点成绩,得到某些经验或收获时,及时给一些鼓励,恰切地进行评价,让学生多总结,多思索,琢磨反馈,举一返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促进学生再接再厉,拓宽知识面,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再深入的探究学习,追求知识的更高境界,获得更多、更大的收获。

学生的探究还可以对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探究;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探究;在质疑问难处探究;还可以在事物的求新、求异、求变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多方探究,养成习惯,提高能力。老师可以引导如下:

1、养成习惯,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同学们有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就时刻培养他们自觉探究、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学习一个知识,遇到一个问题,便立即开动脑筋:思索——质疑——探询——研究。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自由创造、积极创新,学会、会学,最终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人。

2、扩展思维,多方探究,力求创新。引导学生探究要开阔视野,扩展思维,放开手脚,给学生自由空间、充足时间,让学生“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例如,在学习“绘制标准图形”时,我只教给学生绘制的一点方法,让学生欣赏一些网上的作品,便放手让学生自由创作,可以创作实际生活中和自己所能想象到的一切物品,力求独特、新颖、别致。

3、联系实际,进行整合,提高能力。就是尽量的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把信息技术与各科学习整合,把各科相关知识贯穿到信息技术学习之中。如讲录音机和插入声音时,让学生把音乐课中的好歌曲录下来;在讲《绘画》时,让学生画最喜欢的动、植物、花卉,用美术的思维完成这节课;四年级文字输入时,让学生写作文、输古诗等。

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用性强,发展迅速的课程,也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第一目标。我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竭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和“运用者”。[参考文献]

1、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2期。

2、《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何可抗

3、《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陆宏

4、《对现代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思考》武健

5、《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现代化》总第72期

(《教育

第四篇:探究性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性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2009-04-16 23:11:33)转载

标签:语文教学 探究性学习论文 教育 分类:论文

探究性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宁津县宁津镇第一中学 王忠利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这种概念的提出,促使语文教学真正从以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从“以教师为本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如果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和训练,一旦形成了这种思考、质疑的思维品质,那么,学生的主动学习就不再是一句空话,其学习效果也必将有质的飞跃。对此,笔者在对新课标版的语文教材文言文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大胆进行了探究性学习的尝试,感受颇深,愿写出来与各位同仁交流。

人教版新课标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分别是《陈涉世家》、《隆中对》、《出师表》,应该说这几篇文章都是经典篇章,但由于施教坏境、施教对象的变化,在备课与课堂教学阶段,我做了以下改进:

一、变“老师串讲,学生‘听’、‘记’”为“互动交流”。

原来一提到文言文学习,无非就是老师逐字逐词逐句翻译,学生的笔不停地周旋于课本、笔记之间,老师累得口干舌燥,学生累得手腕酸疼。这样“累”了半天,过后检查往往却有80%以上的人对老师曾“反复强凋”的知识点记忆不深。经过反思,我发现了自己的致命弱点:从未考虑过学生怎么学才能有好效果,只注重了自己的教。说得不客气一点,只顾表现自己,而不顾台下“观众”的反应。于是在接手这届学生后,我开始着手“放权”,让学生“动”起来。具体分这样几步:首先自己先上一堂示范课,让学生注意老师是如何讲的,知识点应如何把握。然后,一些自读文言文要求学生来讲,其他同学注意评价。接下来,从学生中选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将一篇文章分成几部分,明确各自负责的段落,要求他们课下借助手头资料,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相关文言现象。最后,就是让学生逐个串讲,其他同学纠正、补充,教师适时点拨。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不仅把老师从纷繁复杂的串讲中解脱出来,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主动钻研的能力。例如,我示教了《陈涉世家》后,就放手让学生去讲《隆中对》、《出师表》。应该说,这两篇文章比较难,但经过这些同学的精心准备,他们对知识点的把握有些比老师还要准确、细致,而其他同学在听讲、评价、纠错的过程中,增长了求异的思维品质,加深了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二、变“唯课本、教参是瞻”为“敢于质疑,挑战权威”。

《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以”的解释历来各执一词,有的资料译为“因为”,有的则译为“认为”,教参上借用后一种用法。此前,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们往往让学生两种译法都记住,可大部分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忘之脑后。于是,在课常上我将两种译法都提出来,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并说明理由。这样一来,大家对这个看似细微的问题顿时来了兴致,纷纷发表意见。坚持译成“因为”的王婷同学首先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之所以译成“因为”原因有三:第一,从上、下文来看,前面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一句说明作者的身份是平民,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如果译成“认为”,则否定了作者身份低微的事实;第二,只有译成“因为”,才能体现出先帝在那样一个看重名望的社会中,不看身份,唯才是举,求贤若渴的态度;第三,同时也能看出作者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一番话条分缕析,头头是道,我不禁为之折服。她的话刚落,朱连富同学当即亮出了反对票:我坚持译成“认为”,因为只有这样才更能突出先帝作为一代仁主的英明和知人善任,也更能表现作者的自谦态度。我心中暗喜,思想的火花发生了碰撞,这可是以前课堂所不曾有的现象啊!为了不影响教学继续,我投了王婷一票,暂时平息了这场“唇枪舌战”。没成想,在几天后的周记中,周勇超同学专门为此写了一篇短文再次向我“发难”。好家伙!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其影响真是不可低估!这正应验了一句话:“学习中探究的过程之乐要远远大于仅仅得到结果的乐趣。”

又如,在教授《陈涉世家》这篇文言文时,有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句子翻译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论。文中结尾段中有一句“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当翻译到这句话时,负责翻译该句的同学将其译作:“不能战胜,守丞战死了,起义军才进入并占领了陈县”。当即就有人提出疑义,说这个句子的主语应该是谁。这一问激起了大家的思维浪花:有人认为主语应该是“守丞”,理由是后一分句紧接着就说到了守丞战死了,译为“守丞弗胜”从侧面衬托了起义军的所向无敌,战斗力强,这是传统的观点;持反对意见的一方则认为主语应该是“义军”,理由是,虽然前文说到了起义军队伍的发展之迅速,声威之浩荡,但是古代信息再不发达,等义军攻至陈县之时,恐怕其当政者早已闻风而动,做好了御敌的准备(文中“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一句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虽然郡守、县令都不在城中,但是城内并没有因为群龙无“守”陷入混乱或举手投降)。正因为陈县做好了御敌准备,所以义军才一时攻城不下。后来守丞之所以死了,根据上文起义之前陈胜对形势的分析“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推测,城中肯定有响应起义队伍的人将守丞杀死,这样不更能说明陈胜领导的起义军深得民心吗?虽然学生的观点尚待推敲与论证,虽然这是一个十分不起眼的小问题,一番争论更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学生的思维方式没有了以往教学中的唯师命是从,唯教材、参考是瞻的痼疾,他们拥有了最宝贵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三、变“死抠课本,咬文嚼字”为“利用资源,拓展激趣”。

在教授《出师表》和《隆中对》这两篇课文时,我从网上下载了《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部分内容,并结合自读课本中《刘玄德三顾茅庐》的阅读,让学生感受与辨别正史、文学作品与影视剧中表现人物形象的方式有何不同。同时,我让学生观看自己下载的《易中天品三国》中的《隆中对策》、《三顾茅庐》两集,易中天教授渊博的学识、风趣幽默的语言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学生说,这样一来,既了解了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最新观点,也在学习态度与方法上又有了新的转变,那就是:学无止境。只有善于学习,敢于质疑的人才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最后,我结合课后习题“千秋诸葛我评说”,让大家回家搜集相关资料。对历史人物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然后下笔成文,谈谈自己对诸葛亮的认识。经过上面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同学们笔下的历史人物不仅有血有肉,而且评价有观点,语言不单薄。在讲《隆中对》一课时,由于全文以对话为主,尤其是诸葛亮的那段“天才预见”,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分析透辟,堪称文言文语言的典范。我布置了自选角色排演课本剧的作业,在几位活跃分子的带动下,学生们大胆登台,一展才干。虽然他们的表演还很稚嫩,但经过这么一“折腾”,本来不要求背诵的该文精华部分却在这样一种愉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被同学们轻松“搞定”了。

杜威将传统学习方式称为“静听”课程。在以前的教育中,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的“静听”状态,他们几乎没有活动的余地和自己的经验,事实上成为课程和教材的奴隶。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更是“静”的可怕:老师在教学中往往把很多功夫花在深究细抠散落在文言作品中的一个个语法知识,以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认同并记住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则动用大量脑细胞对老师嚼得稀烂的文言现象进行再咀嚼,尽管毫无滋味可言。以致于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畏惧,从而导致文言教学一直存在用时多、进度慢、成绩差的尴尬局面。通过几篇文言文的教学中自己的尝试和学习中学生的出色表现,我对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实践者,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地充当抄写机器,变得兴趣提高了,思维开拓了,动手能力强了,知识面也拓宽了。学生在全面参与的过程中,在积极主动的互动交流中去体验,去感悟,去思考,其所得是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难以望其项背的。效果胜于雄辩,既然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那我们还何必紧紧抱着传统的“衣钵”不放呢?

教学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做个有心人,始终拥有自己的思想,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解难,引领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培养兴趣,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之路就会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中越走越宽!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第五篇: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的应用.

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的应用 ——都匀市甘塘邦水中心校参赛论文

李永芝

探究性学习,就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以类似研究的手段去实验,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经整理分析后解决问题,借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初步的科学精神、态度和价值观。那么,具有人文性质的语文作为以培养语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设置问题的提出目标。新课标提出:要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就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改革,提出了一个十分明确而重要的命题。

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依然突出,似乎仍然没有摆脱所谓“教学教学,教师教,学生学”这样一种学生被动受动的局面。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告诉学生,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受动的状态,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教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试卷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认真听讲,听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把变被动为主动作为学生学习行使的自由权利。这一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学生的主流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中我们把问题设置的主动利释放给学生。给予他们一双双展翅高飞的翅膀,让他们在自己巧设的问题中遨游飞翔。

二、根据内容设置教法

在知识骤增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基础学生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改革实验的重要。

首先,我认为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所以,我在讲述《麦哨》》这篇课文时,抓住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来作为突破点,让学生找到探索知识的话题。加上这一是篇文质优美的课文。一是意境之美:文章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儿童在田园无忧无虑玩耍的欢快场面,让我们感受到田园风光的动人,田园生活的惬意。其二是语言之美美:文中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许多语句都值得学生去品味积累;首尾呼应,两段表达相近意思却用了不同的措辞。能够使学生在体会语言美的基础上感受到田园生活的美,激发了他们向往大自然的情感。所以本文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语感,丰富他们语言积累的好文章。因此授课时,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境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这一思想就是我的设计意图。

其次,发掘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寻找刺激的新异与变化。“教学过程中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即教学过程引用有趣的例子、图片、丰富的幻灯,可以称作教学上情感刺激方法之其中涵盖的道理,就是告诫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研究所教内容,力求找出某些关键点,从那里揭示出某种新的意外的、超出学生主观预期的东西。在教学中,教师尤其要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上去似乎是“枯燥乏味”、“简单易懂”的内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灵活、开放的呈现方式,给学生以出乎意料的新颖感受;或设置思维荒漠,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巧妙处理好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中防止学生松驰、疲沓、厌学,引发学生兴趣情绪的关键。

四、考虑学情 我校教师都知道,我班学生相对我校学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我班语言相对比较贫乏,阅读理解能力相对与同年龄的来说差距比较大。再加上本文描写的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的田园生活,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距离比较远,因而体会其中的情趣也比较难的。在教学中,要从弥补缺陷出发,从发展学生语言的角度去考虑。设计内容和巧设问题时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其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悟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让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生活向往的情感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采用回顾倒推法作为辅助教学,让学生感悟在麦地里看到的情形,就是体现贴近农村孩子生活这一教学思想,为了突出设计意图我还补充了一些美丽的乡村图片和美丽的幻灯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乡村的美。为课堂注入新的血液,为学生搭建一个个探索新知的教学平台。

五、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学习语文的基本动力之一。设想:在语文课中教师干巴巴地说教,学生听课垂头丧气。极具情趣、表现自由的语文教学变成了一次次老八股式的重复。这样的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而且只能使学生更加厌学。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采取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法。生活是语文课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教师可创设各种条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情景,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积累生动的表象,领悟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表现生活美和美化生活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动机。例如:首先,巧设问题“让我们在这麦哨声中,走进文本,去听听这是怎样的声音?”“在这哨声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其次,理清文章条理也是他们探究新知的话题。在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几次写到了麦哨声。然后朗读比较,体会省略号的含义和两段文字不同的措辞。让学生感悟运用比喻、拟人优美之处,让他们感受如诗如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紧接着我让学生说说“欢快”“柔美”的词义,然后自由轻声朗读3—6小节,去乡村的湖畔、田野、湖边走一走,找一找哪里还能读到欢快、柔美的感觉。在交流学习课文内容时,我引导学生抓住“白、彩、红”以及“鹅黄嫩绿、金黄、黑白相间”等一些表示色彩的词,来感受乡村孩子的闲暇、欢快,即将丰收的欢快以及田园的景色的柔美。同时补充一些田野风光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加深印象,感悟意境之美。这种借助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深入浅出地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缩短学生认识过程。

六、充分利用情感体验,激活学生主体意识。

情感的特质往往能在个体或整体行为和态度中显露出来,经常发生而被镶嵌在个性之中,产生某种行为。语文教育的特点正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它是靠真情来打开审美者的心灵大门,牵引着人们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回到原本的心灵感觉,去体悟我们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发展审美能力。在教学中以情施教,有利于运用情感手段来发掘教学中的美的因素,寓美于情,以情育美,从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关注人类,关注自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如何表达作家对善与恶、美与丑的体验。如:上《麦哨》时,由于学生没有见过麦哨,而且对于现在的学生的来说,很少参加田间劳动,直观形象的实物虽然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加深印象。但是恰恰这是他们的弱项,所以我在直接明确题目,让学生用“麦”和“哨”分别组词后,出示一些麦杆,让学生知道麦哨就用麦杆做的哨子。同时渗透热爱劳动是中华传统的美德做人的道理,以达到学习主体的情感和审美的和谐统一。

七、关注学习过程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的关键。探究性学习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在有效的活动设计中,作为组织、参考、指导和伙伴关系的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关注学生语文学习探究过程。

1、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个体创造潜能的发挥,首先依赖于个体主体性的充分体现。在小学,新课程推行语文“学案导学”学习方式的整体研究,旨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即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把学生推向探究知识的前台。在语文课堂上,从探究问题的提出、学习伙伴的选择,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对于能力重于知识的现代社会来说,意义是深远的。

2、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平台。在课堂上,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使语文课教学有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在整个学习探究过程中,时时、人人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提供最适宜的创造活动环境,让学生自由奔放和新颖地想像,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由地呼吸,引发学生学习灵感,我安排了细读品味的环节。让学生再来读一读,并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一读。想想这个句子的意思,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主要从“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汉,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捧捧的种子。”“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这些句子中,学习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品味语言的美。为了让学生在富有情趣、表现活动自由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逐步体会语文学习的特征和技术方法,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我又指导学生学会“和”“应”两个多音字的词义及运用。课前我只设计两个多音字,但是学生在探究中自主找出了好几个,这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深刻含义。

3、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对学生提问或回答持有正确的态度,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才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并能引出另一些问题。实际上,真正的学生探究活动整个地就是由问题引导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始终,自然地进行。它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灵活地设计和取舍,使探究性学习获得实效。为了让学生对文中的语句有更深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语感,最后学习7、8两个小节,让学生说说“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为什么这哨声是如此的欢快、柔美?让学生总结出:是这闲暇的生活、即将丰收而美丽的田野让这哨声如此的欢快、柔美。然后再让学生来学一学“呜卟、呜卟„„”的麦哨声,一同来寻找出首尾相呼应的写作方法。

八、把握发展性评价

语文探究性学习并非要求学生作家那样,必须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了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由此,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追求的结果。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讨论得最多的是设计的思路、获取材料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所以,语文探究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的评价一一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历程: 指对学生在动态教学讨程中的执行情况、效果及时反馈,及时调节,以达到预期目的。它突破了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良现象,促使语文教师全面的、多层次的看待学生,积极采用多维、多级的评价方式,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并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手段,从正面加以引导,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总之,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是很关键的,有时候我们教师语气的失望、颓丧能够把孩子的表达热情冷却。孩子们在津津有味的读,我满意的看着进入状态的孩子,心里非常的愉悦,我记得有人说:“学生的头脑是等待点燃的火把,而不是容器。”教师首先自己首先要发现课文的美,挖掘文本的魅力,才会把孩子的激情点燃,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

都匀市甘塘先锋小学

李永芝 2011-7-8

下载信息技术教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教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选择应用(5篇材料)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选择应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传统意义上的“学历人才”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的标准是更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

    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1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谈谈学习《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体会。一......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 遂平县 和兴后楼小学 刘晓晓 通过这次学习,明确教师应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技术,指导学生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并在学习过程......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摘要 新时代的教师应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应用,提高教学效率,了解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教师科学而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时代以迈进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每个成员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把教育信息化列为国家“十五......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不......

    探讨网络信息技术在档案馆中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代信息传输的基础,它的发展和网络化系统的开发,代表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促进了信息化的进程。本文将通过**市档案馆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的规划与应用,探......

    浅析信息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浅析信息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电子信息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且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传统的一些工业领域。污水处理对保护水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