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产状况调查报告
××公司
财产状况调查报告
××公司破产管理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有关规定,接受××人民法院的指定,担任××公司破产管理人。经过破产管理人小组成员仔细、审慎的调查,对债务人的财产状况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就初步调查的结果向人民法院和各位债权人汇报如下:
(一)破产管理人调查过程及依据
破产管理人依据各自分工,密切合作,对债务人的房屋、土地、车辆及其他相关财产作了详细的调查,主要涉及房产局、国土资源局、车辆管理所、工商行政管理局和某会计师事务所及某商业银行,破产管理人在调查过程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调查过程真实可靠。
(二)有关股东出资问题
经过查询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档案,破产管理人发现:债务人有股东×位,均为法人单位。其中甲公司出资300万元,乙公司出资1000万元,丙公司……丁公司……以土地使用权作价1500万元出资,共同成立注册资金2900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经查证,均已出资到位。
(三)关于债务人高级管理人员的收入状况调查
依据法律规定,破产管理人调查债务人高级管理人员的收入仅限于是否与公司的财产有关,对其他收入是否合法不作调查。调查中发现:债务人……
(四)关于债务人的不动产状况
债务人占有的土地××××平方米,位于××市××区×××××,东至××街,西至××街,南至××街,北至××街。目前土地使用权性质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已经足额缴纳土地出让金……
(五)关于债务人的车辆状况
经破产管理人调查:债务人现有车辆18台,其中9台为轿车,均为公司管理人员办公用车……
(六)债务人职工工资情况
债务人现有职工300人、高级管理人员9人,共欠职工工资190万元,欠缴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费用共350万元,详细情况请各位债权人参考破产管理人编制的债务人职工工资及其他费用欠缴情况一览表。
(七)其他财产状况
债务人还有库存物品、原材料、办公用品若干,详细请各位债权人参考清单。
(八)处理意见和方式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破产管理人认为:债务人的财产没有任何担保,其中,土地和房屋都是重要的财产变现物质;车辆折旧后可以变现,但是,价值将急剧降低,其他财产的状况也不容易变现,或者变现实现的价值很少。破产管理人认为:债权人应该特别关注丁公司的土地过户问题,过户后,如果有公司对债权人的财产感兴趣,可以通过收购、兼并、出售等形式重组,实现债权人的利益和保护职工的利益。
破产管理人声明:破产管理人上述调查结果是在债务人和破产管理人对有关各方调查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有挂债权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足够的证据,推翻上述事实,应以最终事实为准。
××公司破产管理人
××××年××月××日
第二篇:如何调查夫妻财产状况
如何调查夫妻财产状况
一、银行存款、信用卡查询取证
离婚财产分割中涉及的银行存款问题,应注意两个问题:
(1)法院判决分割的是现有的银行存款余额;
(2)在诉讼过程中或起诉以前对方转移的存款应为赔偿之诉。为此,在调取对方的银行存款情况时,要调查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存款余额及一定期限内的存取款明细。
一般情况下,对方的银行存款情况当事人或律师均无法直接到银行申请查询,只能由律师向法院申请调查令或直接申请法院至银行调取。而法院接受申请的前提是,必须提供对方的具体开户银行名称及银行账号。为此,当事人及律师要做的是,查询到对方的银行账号。在实践中有以下几种收集途径:
(1)对方留在家中的存折及银行卡,对这些材料进行复印或抄录即可;
(2)对方留在家中的银行卡刷卡消费凭证;
(3)对方的银行存、取款凭证;
(4)对方记录在笔记本上的备忘银行账号。
有的时候,可能只知道银行账号,但是不知道在哪个银行及具体的储蓄所开立的。此时,可根据银行账号向各银行的客服咨询热线查询。有聪明的人,还能猜到对方的银行密码,那么在电话中就能查询到对方的银行存款余额。可根据这些信息,决定是否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及明确要保全的金额。
二、工资报酬查询取证
在离婚财产分割中,一方的工资报酬并不能直接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依据,最主要的原因是,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是以现有财产为基础。因此,查询对方的工资报酬往往是作为对方应承担的抚养费的一个衡量标准。
在查询对方的工资收入信息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现在大多数的单位都以银行转账的方式支付工资,而银行工资账户内的资金往往会比单位对外出具的工资证明要多。因而,除了要求对方单位出具工资收人证明外,还应要求提供发放工资的银行账号;
(2)对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获得的住房公积金及住房补贴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在查询工资收人时,可一并要求提供住房公积金及住房补贴的发放情况;
(3)对方的辞职经济补偿金(买断工龄),与一般意义上的工资所得不同,与身份具有严格、密切的关系,属子一方的个人财产,不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
在正常情况下,可以请律师去调查,律师开具律师事务所的调查介绍信至单位查询时,能够得到对方的工资收人证明,但对于银行工资账号、住房公积金及住房补贴的发放情况则会要求法院调取。所以,在查询对方的工资收人情况时,不如直接向法院申请开具调查令或申请法院直接调取。有的时候,对方可能在短时间内变换了几个不同的单位,则需要到这些单位一一调取。
三、股票交易及资金账户信息查询取证
一般来说,股票账户内的资金由两部分构成:
(1)股票的当前市场价值。
(2)股票资金账户内的余额。
实践中常出现争议的是,由于股票的市场价值波动性较大,既可能增值,也可能出现贬损的情况,此时该以何种价格标准进行分割就需要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若协商不成,法院会取一个时间点(一定期限内的平均值)确定股票的价格,判由持有股票的一方支付一半的对价给另一方。
对于股票交易信息的查询,若能举出具体的证券开户公司最好,法院可依申请直接到该证券公司调取对方的开户信息。若不能给出具体的证券开户公司,则必须凭对方的身份证号至中国证券上海结算公司或中国证券深圳结算公司调查,但手续上会烦琐得多。
由于股票交易的特殊性,现如今的股票交易都会委托第三方银行进行资金托管,即股票的资金均由第三方银行转入或转出。为此,申请法院调查的内容亦有两部分,一为股票交易对账单;一为账户资金对账单。
四、公司股权信息查询
夫妻在公司中的股权情况,相较以上各类财产的查询更为简便一些,但在价值的评估上却是最为困难的一类。在财务在处理上,守法经营、客观作账的公司实在少之又少。而经济交往的便捷,仍有大量的“皮包公司”存在,这些公司每年的营业额大得惊人,利润也是不菲,而每年的财务报表上则可能是亏损。而公司价值的模糊,以及《公司法》对股东权益的特殊保护(股东的股权转让只需经过股东会通过即可),给非公司股东一方的配偶维权带来极大的困难。实践中,建议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对对方的股权进行保全,以防止对方进行貌似合法的股权转让。
公司股权信息的查询,也可请专业的律师,律师凭执业证、律师事务所介绍信及当事人的委托代理合同可直接到工商部门查询,查询的内容涉及开业申请、公司章程、年检报告,有法院的立案通知书,还可以查询到企业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
五、房产信息查询
房产情况是如今离婚争议中最主要的财产分割内容。配偶在多数情况下知道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购买有多少套住房,但仍有不少粗心的妻子,若家庭中购买有多套住房的时候,只知道小区名称,具体在哪单元几层几号就不知道了,有的甚至只知道大致的方位。使得调查起来增添不少的麻烦。当然,也不排除有的配偶故意隐瞒房产的购置情况。
实务中常遇到的问题,知道在具体的小区内,不知道具体的房间号,遇到这种情况建议请专业的律师帮忙调查,因为律师一般可凭律师调查介绍信根据对方当事人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找物业公司查询。物业公司常会配合。查询到具体的位置后,再向当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查询房屋产权登记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房屋的所在地址并不一定是房屋产权登记证上的地址名称,有的房地产管理部门发现名称不符,便不会提供查询,即便产权人的名称是一致的。为此,一定要向物业公司询问清楚,产权登记证上的地址描述是怎样的。遇有物业公司不予配合的,律师可向法院申请出具调查令或由法院直接调查对方在该小区购买房屋的具体地址。
一般情况下,律师可凭调查介绍信向房屋管理部门提供了详细的地址及产权人的名称,能够获得产权登记查询证明,依此就可主张房屋产权分割。如果是个人自己去调查,除非有关系,一般是不会查到的。
六、保险信息查询
随着经济的发展,保险日益走人人们的生活。家庭中的保险一般涉及两类,一为财产保险,一为人寿保险。此两类保险,基于保险公司的不同,又有多种保险品种。
在离婚争议中,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的,在财产保险种类下,已交纳的保险费及已获得的保险金都是夫妻共同财产;在人寿保险种类下,只有已交纳的保险费可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而保险金,则因具有特定的人身关系,应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对于对方保险信息的查询,可根据保险费收据、保险合同、保单凭证、保险公司的家访信息等获知。一般来说,到具体的保险公司,凭当事人的具体身份信息可以查询投保情况。而通常情况下,当事人及律师均无法直接到保险公司查询,需要凭人民法院的调查令或人民法院直接至保险公司调查。保险公司会以复函或提供保险合同、缴费凭证的复印件等形式答复。
第三篇:财产保险公司调查报告
财产保险公司调查报告
年以来我财产保险公司开创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功能作用不断增强;市场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改革创新取得了新的突破;发展环境有了新的改善,保险监管不断完善和加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同发达地区相比,我财产保险公司发展仍然存在困难和不足。因此,研究我财产保险业运行情况,深入分析财产保险运行特点和趋势,准确反映财产保险市场发展导向,制定我财产保险公司运行发展的战略,成为公司运行发展的共同需求。
(一)基本情况
过去三年是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三年,虽遇到较大的困难,但取得较好的成绩。财产保险公司干部职工在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公司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1.保费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全年保费收入累计达到**亿元,完成董事会下达保费计划的%;15家省级分公司全部超额达成保费计划,全年实收保费累计达到亿元,应收保费控制率达到%,低于董事会下达计划个百分点,领先于行业水平。公司市场份额占到%,排名市场第8位,15家省级分公司全部进入当地市场前6位,市场话语权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2.投资收益保持良好水平
去年,面临资本市场低迷的不利形势,公司及时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加大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和杠杆操作力度,同时采取有力手段,积极应对利率和汇率变动风险,投资收益保持了较好的水平,成为全面达成经营计划的重要一环。全年累计资金运用余额达到亿元,实现投资收益亿元,账面浮盈亿元,投资收益率为%,高于董事会下达计划个百分点,其中:委托投资实现收益亿元,委托投资收益率为%;三年期圆丰产品投资收益率达到%,五年期圆丰产品投资收益率达到%,高于各自保本收益率(三年期%、五年期%)。
3.综合管控取得良好成效
在推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公司更加注重综合成本管控,积极创新管控机制,不断加大管控力度,在综合经营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年综合成本率控制在149%,低于董事会下达计划15个百分点。山西省分公司综合成本率(自留口径)控制在100%以内,6家省分公司综合成本率控制在115%以内,在业务发展的同时较好地兼顾了效益,为今后经营的盈亏平衡期目标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司全年净利润指标控制在董事会下达的计划范围内。
(二)主要做法
三年来工作成绩的取得,主要是我们全公司各级领导和
全体干部职工思想到位、目标到位、方法到位、措施到位、苦干实干的精神到位。三年的工作成绩,最根本的是做到了“四个坚持”,具体是:
1.坚持用“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统揽全局
面对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严峻考验,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公司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实“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精神,用发展的思路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统一思想,坚定三年持续健康发展的信心。在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调整结构为重点,以增实力、增效益、增实惠为目的,提高员工素质,强化客户服务,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股份制改革的需要,适应提高队伍素质、提高公司实力、不断开拓市场,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方针,贯彻发展以市场占有率为核心、按照“抓队伍、强服务、调结构、控成本、防风险、促发展、求效益”的总体思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狠抓自身能力提升,促进公司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2.坚持实事求是的方针,与时俱进地安排和调整经营目标
年以来,我们按照总公司的统一部署和全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每年科学的定制业务发展计划和各项经营指标,并和各基层公司签定经营目标责任状,以此落实
全年的经营目标。制度发展计划与经营目标时,通过认真分析业务发展的形势以及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统一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明确了各年发展经营目标,并落实强有力的措施。这些目标既有市场目标要求,又有经济效益要求;既有保费规模要求,又有险种结构要求;既有公司增实力的要求,又有员工增实惠的要求,目标到位,切合实际,鼓舞人心,促进了发展。
3.坚持科学的业务发展计划,统一筹划好各项重点工作。三年来全公司突出发展主题,围绕中心工作,从工作方法上确保目标实现
一是组织渠道专业销售
总、分公司从竞赛推动、业务督导、管理制度、销售培训、队伍管理等方面,全面加大销售渠道的专业化建设力度,稳步推进电子营销新渠道建设,特别是研究制定并推行了渠道销售人员管理基本办法,对销售人员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以专业渠道为基础的财险销售模式逐步形成。
二是推进产品立体研发
制定产品研发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健全产品研发基本管理制度,产品研发工作机制和流程逐步完善。立足于市场客户、分支机构、销售渠道进行多维度地产品研发,基本满足了业务发展需求。
三是实施业务集中管理
公司从制度规程、两核政策、指标监控、督导检查、人员管理等方面,尤其是车险、非车险两大业务管理部门成立以来,不断强化业务集中管理力度;对业务管理相关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和新功能开发,较好地满足风险集中管控的需要;对业务集中管理模式下一步的优化进行实施准备;积极为各地业务发展提供再保合同和临时分保支持,保障公司稳定经营。
四是落实客户服务先行
各级机构深入贯彻客户服务先行理念,加大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投入。95519与400互为补充的电话基础服务平台逐步完善,服务电话接通率稳步提高到95%,各地理赔服务网络进一步扩展,客户服务质量监控不断加强,开展“绿色保险、快捷理赔”等特色服务活动,专业服务形象逐步树立,满足业务快速发展的服务需求,比如:有的分公司在同业车险理赔服务承诺检查中获得评比第一名;有的省分公司对结案率加大考核,通过主动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
4.坚持有针对性地出台各项政策措施,确保任务目标的实现
一是政策和激励措施支持
首先是强化激励措施,我公司为促进和推动业务的发展,用于奖励的力度较大,业务发展越好得到的实惠就越多。其次大胆培养使用干部。我公司按照党中央党政干部管理条
例要求,结合我系统干部队伍实际,结合德、能、勤、绩的实际,加大对基层公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力度,提拔使用了一批助理以上的年轻干部,充实了基层班子的力量。并坚持从优秀的营销员队伍中选拔领导干部,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二是强化各项管理措施
在财务管理上,完善和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办法,将收入和公司经营绩效密切挂钩;在费用使用上,向业务一线倾斜,支持业务发展;加大财务分析力度,结合各单位的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业务发展进度、经营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专题分析,当好参谋助手;在资金管理上,相关部门着手进行“零现金”管理制度的调研和方案的制定。针对费用紧张状况,认真执行预算制管理,坚持量入为出,深入开展增收节支活动,确保收支平衡,取得很好的效果,支援业务一线,保证良好运行。
在业务管理上,以防范风险为重点,开展整规建制教育活动,制定加强内部管理预防重大案件发生的实施方案,并对重点单位进行检查;在日常业务处理上,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为重点,加大承保核赔管理,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并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及时出单。在服务管理上,以提供优质服务和风险管理为客户服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由操作型逐步向操作管理型转变,保单保全工作全面实行了标准化操作;
强化理赔服务,严把理赔质量,提高结案率,在冰冻和地震特殊时期,向广大客户开辟“绿色通道”理赔服务;着力提升客服专线和咨询投诉服务的水平;做好老业务的清理工作,为实现老业务的规范化管理打下基础。
在信息技术管理上,加大了信息技术资金的投入,在全力以赴确保各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开发新的运用系统,满足业务发展和管理的需要。
在人事管理上,制定领导干部选拔、聘任工作规定,员工非领导职务晋升规定等一系列干部管理规定和制度;实施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出台有关各级各类人员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办法。
在监察稽核管理方面,制定我公司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签订了责任书,明确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以预防职务犯罪为重点,加强与有关省、市、县检察院的联系,建立有效的预防工作机制;配合市审计局,在自查的基础上,进行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的审计;按照总公司的要求,积极做好重要业务单证管理的专项稽核审计工作;出台基层公司系统大宗物品实施集中采购管理的实施方案。
在回顾和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和认识到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在(一)公司战略推进没有完全到位
公司战略已经明确,但缺少落实公司战略的职能规划与系统的机制设计,在实际运行中还有一些方面“形”似而“神”不似,没有科学地加以固化,在经营管理上形成了比较大的调整压力,制约了公司战略的有效推进。
(二)在实际工作中业务发展不平衡
经营管理的技术手段和能力还比较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与客户满意服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员工的素质还不适应建设国际一流寿险公司的需要。
(三)经营成本处在高位运行
尽管公司在资源共享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没有形成明显的成本优势,对公司低成本运作的战略性支撑还没有充分显现。有些基层机构的业绩观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到科学发展上来,经营比较粗放,在扩张业务规模的同时没有很好地兼顾质量效益。有些分公司的综合成本率(自留口径)偏高,超过了125%。公司业务结构还比较单一,车险业务占比超过了80%,总体赔付水平与市场相比还有差距。
(四)公司财务管理不完善
1.会计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今年的多次财务检查中,发现和暴露出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有待各级财务部门进一步提高意识、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和检查。
2.政策的执行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个别分公司落实财务管控政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公司下发的各项财务制度还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贯彻执行。总公司发现并要求改进的问题,落实效果不明显。有个别分公司对总公司财务管控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一定的不理解和抵触情绪。
3.风险防范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
一些分公司对风险管控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从防范风险、依法合规的角度,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财务政策,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识别和管控。
4.财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目前系统财务人员数量总体偏少的情况下,一些公司缺少具备足够行业背景、从业经验和专业技能的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意识较为淡薄,财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在抓班子、抓队伍建设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个别公司的班子和队伍的思想、观念、作风和能力还不能适应竞争形势和公司发展的需要。高素质人才储备不足,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各类人才能力建设和教育培训体系还没有完善到位,人才队伍现状与公司发展不相匹配;系统管控能力还比较薄弱,缺乏有效的管控技术手段,有些分支机构的发展超出自身能力范围,违规经营问题较为突出,受到了当地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规模比较小,保险覆盖面和保险水平较低,保险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社会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我们全公司干部职工要按照制公司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总公司加快发展、提高效益的精神,与党中央、国务院、保监委、总公司保持高度一致,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发展为主题,以效益为中心,开拓创新,加快步伐,做大做强。
(一)六种意识,树立发展理念
1.树立发展意识
不管我们公司的所有制性质如何改变,加快发展永远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一定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增强发展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优势变为胜势,使业务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树立政治意识
我们公司近年来加大了改革步伐,但我们也必须明确,加快发展,提高效益就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最大的政治。全公司每一个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强化政治意识,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贯彻落实好总公司的要求,落实好各项发展任务。
3.树立责任意识
经过多年来大家的不懈努力,特别是改制上市后,无论是对国家、对投资者还是对股东来说,都要求我们保持业务
的持续增长,形成良好的盈利能力和极具吸引力的股东回报
4.树立效益意识
做大做强,要求创造良好的经营效益,是公司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是在发展上,坚持业务快速发展,形成规模效益。二是在结构上,要求在保持业务总规模快速增长的前提下,保持增长速度快于总规模的增长速度。三是在管理上,坚持在展业的成本控制,承保的风险控制,理赔的准确结案上加强管理,确保效益提升。四是在增收节支上,公司的运营是需要一定的成本来维持的,坚持能节俭的尽量节俭,以节约创造效益。
5.树立大局意识
要与党中央、国务院、保监委和总公司保持高度一致。现在,在公司内个别的班子中,特别是极个别的领导中,存在不讲大局的现象和自由主义的倾向,坚持纠正不良倾向,形成上下统一,步调一致,令行禁止的局面。
6.树立风险意识
全公司要更加牢固地树立风险意识,充分认识依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性,狠抓风险点的排查和防范,不断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遵守经营管理的有关制度、规定,加大执行、检查和监控的力度,坚决依法合规经营,努力提高管控和防范经营风险的能力。
(二)七个加强,落实工作重点
1.加强发展个险业务
一是精心策划,分段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做好业务销售推动工作
大力推进效益险种和风险型业务的发展。根据其险种特点,研究卖点,并推出统一的展业话术,营造良好的品牌效应和产品销售氛围。要加强营销服务部的建设,规范管理,增强市场开拓和销售竞争力。进一步加强营销精英俱乐部的建设,大力培育精英意识,充分发挥精英的骨干作用,激发干劲,增强队伍的凝聚力。
二是加强管理,完善制度,规范流程,严格考核,促进代理人队伍的健康发展
完善代理人管理办法,继续加大力度,以规范化的管理调动代理人的积极性,切实保护代理人的合法权益,确保队伍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建立和实施统一的代理人管理工作流程,制定各管理环节的相关规定,加强对代理人的各项考核,形成有效的代理人管理机制,切实落实好代理人管理制度。
三是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注重实效,进一步完善教育训练体系,充分发挥培训的功能和作用。
加强培训课程的开发力度,有步骤、分层次地组织安排好重点培训项目,切实抓住管理人员、主管及组训、晋升与衔接教育、业务精英、新人与资格证考试等重点项目,开发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课程。加强培训的追踪评估工作,建立参训人员培训档案,定期反馈信息,有效检验培训效果,适时调整培训内容,增强培训实效。
四是加强监督,规范经营,预防为主,严格管控,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
建立高素质的督察队伍,设立专门部门,加大工作力度。根据现行业务流程,针对风险易发部位,制定督察条例和相关制约措施,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适时进行客户回访,及时处理客户投诉,有针对性地解决代理人员的不良行为。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重点查处截留、挪用和侵占保费行为,误导欺诈客户行为和单证管理混乱行为,有效地预防案件的发生。
2.加强发展团险业务
一是探索新的团险销售模式
从改革创新入手,积极探索并推广“现场销售”、“交叉销售”等团险销售模式,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促进团险业务的发展。探讨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员工福利解决方案,以企业年金为主导,实现灵活的产品组合模式,并不断向团险产品的“超市”化销售方式过渡。加强团险客户资源的开发力度,对大客户的管理,必须建立客户业务档案,配合创新销售模式的推广,努力促进团险业务向深层次发展。同时在管理手段上要开发团险客户管理系统,并逐步与业务综合处理系统对接,强化信息管理功能,为销售人员提
供有力的支持。
二是优化短期业务险种结构
短期险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为降低短期险赔付率,提高公司的利润水平,必须调整和优化险种结构。发挥各种销售渠道的优势,大力发展卡、折式等个人交费业务,推出短期险与其它产品的组合销售方案。下大力量巩固家财险、货运险、责任险、意外险等效益型业务的市场优势地位,确保阵地不丢。进一步拓宽短险的代理渠道,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三是加强团险销售队伍的建设
修订团险销售人员管理办法,完善管理制度,形成统一的销售人员管理体系。加强团险业务培训,提高团险销售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团险销售人员行之有效的激励体系,充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
四是建立信息渠道,加强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继续做好团险信息的收集和交流工作,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及时通报业务信息,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完善大单业务管理办法,明确上下两级在大单业务公关、展业中的职责,完善大单业务信息申报制度,疏通大客户信息渠道,拓展大单业务资源,促进团险业务的发展。加强业务指导,公司职能部门要直接参与大单业务的展业活动,发挥整体优势,积极协调关系,强化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把问题迅速解决在
一线。
3.加强发展中介业务
一是在代理销售的管理布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有效地发挥财务保险公司的整体优势和基层的区域优势。二是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代理网点,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三是加强中介代理的组织领导,市分公司成立中介部,各区县支公司都要成立中介科,增加人员配备,加强力量。四是进一步明确统一的支持政策,形成全市统一的销售策略和方式。五是进一步加大公关力度,与各银行及邮政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4.加强业务管理和客户服务工作
一是完善扁平化的集中管理模式
重点解决管理层次多、管理空白点,执行管理命令衰减、管理效能低下的问题。扁平化的集中管理模式是现代管理的一个方向,我们必须着手考虑,业务管理和客户服务等相关部门要进行探索,研究和借鉴先进做法,拿出可行的方案,逐步建立符合财务保险实际的扁平化集中管理模式。
二是积极探索零现金管理办法
在分散展业、集中管理的条件下,现金是风险之源,零现金管理是控制风险之基。组织相关人员到兄弟省市分公司进行了学习,客户服务、业务管理、财务和信息技术部门要抽出专门人员进行技术论证和方案制定,要选择一到两个基
层公司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力争在全系统全面实施零现金管理。
三是加强基础建设,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
总体上要从风险点的排查与控制入手,总结经验教训,建立业务发展与管理各环节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数据集中管理,加快影像系统的开发建设。加强重要空白单证管理。加强业务档案管理。进一步加强核保、核赔制度的建设,逐步按照“严进宽出”的经营原则,在承保时严把承保质量关,防止病从口入,严格控制承保风险;在理赔时要从维护公司的信誉和被保险人的利益出发,在严格执行条款和有关规定的前提下,该赔的不惜赔,不该赔的坚决不赔,努力确保效益目标的实现。
5.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预算管理工作
以财务预算进行政策引导,为业务发展服务。本着做大做强的原则,以效益为中心,力求在发展中注重效益,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规模与效益并重,做到财务收支量入为出,要突出效益,追求效益最大化。要求各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发展与效益,结构与效益的统一,立足长远,考虑当前,促进发展。
二是加大财务管理力度
引导各基层进一步树立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充分认清财
务管理的重要性,发挥财务的监督职能,加强管理,提高水平,加快保费资金的集中速度,充分利用实时划汇等手段降低结算时间,努力实现网上清算及零现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要加强财务管控,严禁设立“小金库”和帐外帐,一经发现,要严肃追究领导与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对营销员保证金的管理,摆脱手工记账的落后管理方式,将全系统营销员的保证金实现电子化管理。
三是加大财务培训力度
针对相关财务会计制度的变化,要根据总公司的政策、规定等完善系统的绩效考核政策,并通过加强培训,贯彻好总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相关发展政策,提高政策水平和执行政策的能力。
6.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用人机制
努力实现人本管理,树立人才观念,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高人才资源产能,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薪酬激励人才,用机制留住人才。
二是实行岗位管理,完善竞争机制
以岗位管理为基础,全面推行聘用制度,严格各岗位的任职资格和条件,通过实行岗位管理制度,实现员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同时完善员工劳动合同管理,规范用工关系。
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创建学习型企业
要加大培训力度,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地开展全员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公司要从学习、工作、政策、环境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创建学习型企业。
四是完善绩效考核标准,强化绩效考核机制
根据总公司的要求,明确各岗位职责,制定明确、具体、可量化的关键业绩指标,完善考核内容和办法,建立责权利明确的科学考核体系,实行持续、动态的绩效管理,科学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
7.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
一是切实加强党的领导
要按照总公司的统一要求,积极研究、探索加强、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方式和途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各级党委、纪委制定的有关制度、规定,逐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管并重的预防腐败体系。
第四篇:的查明浅谈被执行人财产状况
浅谈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查明
牛春辉
人民法院的业务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是司法审判、一是强制执行。强制执行工作是法院业务工作中的难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司法环境、执行观念、执行人员及当事人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多年来执行积案过多,结案周期过长,问题比较突出。其中被执行人及被执行财产难以查找,是导致这些问题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执行案件根据执行内容的不同,可分为金钱债权的执行、物的交付的执行以及行为的请求权的执行三大类,其中金钱债权的执行案件,是执行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对于金钱债权的执行,如何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是涉及到有关案件能否得以顺利执行的关键环节。由于现行法律对于被执行人财产的查明问题没有具体规定,法院在传统的职权主义的支配下,便把这个沉重的负担全部背了起来。但是由于客观上法院不堪重负,而总体效果难以令人满意,使被执行财产难找成了执行难问题中的一个顽症。鉴于此,本文拟对执行金钱权案件中被执行人财产的查明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产生抛砖引玉的功效。
一、理论上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责任负担。
执行金钱债权,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是基础。我国目前没有强制执行法,关于执行程序的法律规定,主要是民事诉讼法的部分内容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这些法律依据中只有最高人民法院1 9 9 8 年制订实行的《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执行规定》)中明确提出了“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查明”这一专题。《执行规定》对于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责任负担作了如下分配:“申请执行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供其所了解的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或线索。被执行人必须如实向人民法院报告其财产状况。人民法院在执行中有权向被执行人、有关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公民个人,调查了解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
由此可以看出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在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活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申请执行人是有条件地承担责任,被执行人是无条件地承担责任,人民法院则享有调查权。尽管这项规定在当时是填补了法律上的漏洞,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但现在看来就显得不够完善了。我国的《民事强制执行法》正在制订当中,其中该法草案的第一稿、第二稿均辟专章或专节对此问题进行规定,想必将来的民事强制执行法会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为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传统的执行观念强调法院负责,执行改革的观念中强调申请执行人的举证责任。对此,笔者认为,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及有关案外人来共同承担责任,且承担责任的基本顺序应当是被执行人、申请执行人、人民法院、有关案外人。、被执行人的责任。
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责任,首先应当由被执行人负担,这是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延伸。
从法理上讲,一份生效的法律文书确定了被执行人具有一定的义务,被执行人就应自觉地在指定期间内全面履行。若其不能按期全面履行相关义务,则应主动向人民法院说明情况,并应提供证据,证明其不能履行义务的客观事实。这是维护生效法律文书权威性、严肃性的要求,也是民事诉讼法的内在要求。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秩序,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实践中由于债务人没有履行其必须履行的义务,而导致对方提起了执行程序。因此,在执行程序伊始,被执行人若非立即履行义务,就应负担申报其财产状况的责任。即在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的义务主要表现为:要么 主动履行义务,要么提供一定的财产保证执行,要么提供一定的证据证明自己确无履行能力,没有财产可供执行。
要求被执行人提供自己的财产状况,可以减少法院调查工作的负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能给被执行人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促使其履行义务。
然而,现实当中被执行人往往是既不履行偿债义务,也不提供其财产状况,甚至躲藏起来逃避执行。在这种情况下,申请执行人举证对于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甚至包括查找被执行人就是很必要的了。、申请执行人的责任。
民事强制执行案件也是民事案件,民事案件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实行当事人主义,“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在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也是当然适用的。最高人民法院沈德咏副院长讲:“强制执行程序是依当事人的申请发动的,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除了要有已生效的法律文书即提供执行依据以外,同时还必须提供明确的被执行人,以及明确的执行标的。”
一般情况下,对于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问题,在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之间应当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即由被执行人负责证明其财产状况。如前文所述,这是其诉讼义务的延续。
申请执行人在执行程序中的举证义务主要表现为:被执行人有隐匿财产(包括申报财产时的隐匿及不申报财产)情形时举证证明被执行人有何财产可供执行,实践中还常需要提供被执行人的人身所在。
被执行人隐匿财产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不履行提供其财产状况的义务被推定为隐匿财产,二是提供财产但不全面、不真实。尽管被执行人可能隐匿财产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提供财产状况的义务,但这只能导致其受到法律制裁如被拘留、罚款、警告等,却并不当然导致其债务被执行。因此当被执行人未履行偿债义务又未提供可供执行的财产时,申请执行人若能主张对被执行人强制执行,则其必须举证证明被执行人有何财产可供执行,否则人民法院可推定被执行人没有财产可供执行而拒绝采取执行措施。
虽然申请执行人对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应负举证责任,却不应将其责任无限扩大化。目前的执行改革中有学者提出要严格立案标准,要求申请执行人在申请立案时即提供出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的详细情况,否则就不予立案受理,本人以为这是不妥的。因为这种要求将实体权利与程序权利相混同,类似于混淆了起诉权与胜诉权。债权人的债权经生效法律文书确认之后债务人不清偿债务,债权人即享有申请执行权,这是民事诉讼法赋予他的诉讼权利。如果债务人未清偿债务,债权人也提供不出可供执行的财产,只
能导致他的债权不能客观地实现,而不能产生债权人申请执行权丧失的后果。否则,在很多情况下就会导致由于进入不了执行程序,而免除了被执行人提供财产状况的义务,甚至免除了其偿还债务的实体义务,这对于债权人显然是极不公平的。
要求申请执行人为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负担举证责任,会产生积极的执行效果,既可以提高执行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执行难的问题,也可以防止部分申请执行人无理缠诉。
但要求申请执行人举证还有一个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即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要求申请执行人举证证明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就应赋予其一定的调查权。而按现行法律规定,申请执行人调查取证的手段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起草中的民事强制执行法提出了申请执行有先行扣留权及持法院为其下达的协助调查令进行调查的权利。
当申请执行人提供不出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具体财产但可提供一定的财产线索时,则可申请人民法院依其提供的线索调查查明。、人民法院的责任。
应当说,一般情况下,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状况享有调查权,而非负有调查义务。但当申请执行人提供了一定的财产线索并由于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查明具体财产情况时,即可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查明,人民法院因此而负有相应的调查责任。其道理与诉讼中人民法院的调查取证相同。
当然,由于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处于支配、指挥、主导的地位,因而应当组织安排被执行人申报财产,申请执行人举证以及案外人提供以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必要的时候可以主动采取一些查明措施如搜查等。、案外人的责任。
案外人对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的责任主要是不得拒绝人民法院调查取证及不得向人民法院提供虚假的事实情况。
一般情况下,案外人是在人民法院向其调查有关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时,应积极配合、如实反映其所了解的情况。现在由于悬赏执行等执行手段的采取,使案外人有了更多参与执行的可能。
二、实践中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具体操作。
人民法院作为执行进程的指挥者,应综合安排被执行人、申请执行人及案外人提供相关信息及材料,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为案件的最终执行打下基础。尽管理论上排列了被执行人、申请执行人、人民法院、案外人的举证、查证顺序,但在实践中,为高效执行案件可不受此顺序的限制。尤其是对被执行人、申请执行人应当在受案之初即通知其提供、证明被执行人财产的状况。、要求被执行人申报财产。
要求被执行人申报财产,主要的做法有传唤被执行人到庭进行询问由其口头申报,或通知被执行人书面报告。这里重点谈一下通知被执行人的书面报告。
要求被执行人书面申报告财产状况的通知宜在送达执行通知书的同时一并送达,并限定申报的期限。通知应包括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在财产内容上,要求被执行人从金钱、动产、不动产、权利等几个方面报告。例如报告银行存款,应报明开户银行、户名、帐号及截止申报时的存款余额;报告车辆,应报明车辆型号、牌号、颜色、购车时间及价格、已行驶里程、目前所在地等。报告房地产,则应报明房地产的位置、面积、使用情况等。同时应一并提交相关的权利证书等材料。另外,对于被执行人设立的分支机构的财产情况,也应要求其一并报告。
二是要求被执行人在指定期限内书面报告其全部财产。被执行人是自然人的,应当由本人在报告上签名确认,被执行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当由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报告应注明日期。
三是要求被执行人注明所申报的财产中有无抵押、质押及被查封扣押的情况,若有,还应提交相关文书材料。
四是可以要求被执行人指定可执行财产。
由于被执行人的全部财产中部分属于不可执行的豁免财产,如应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的生活必需品,故应确定被执行人的某一部分财产为可供执行的责任财产。今后随着执行工作的逐步规范,有关的执行顺序也会明确规定。如执行人有多项财产可供执行时,应当首先由被执行人指定执行财产,被执行人在人民法院指定期间内不予指定,或指定不当,如指定财产上已设有担保权或优先权且无剩余可能时,则由人民法院参考申请执行人的意见选定执行财产。选定财产按金钱及存款、动产、不动产、权利的先后顺序进行。
最后是告知被执行人逾期不申报,或不如实申报,不全面申报财产将承担的法律责任,如可能受到罚款、拘留等制裁。、要求申请执行人举证。
实践中,被执行人常不申报或不如实申报财产,执行工作仍然难以进行,因此不完全依靠被执行人申报,而应当在立案之时就应向申请人发出举证通知。举证通知可包括如内容:
一是提供被执行人的存款、动产、不动产、权利等尽可能详细的情况及线索。
二是告知其若要求法院对特定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时应予证明该项财产的产权属被执行人所有,必要时可要求其提供相应的担保。
三是告知申请执行人举证不能的后果。即申请执行人若不能证明被执行人有财产可供执行,人民法院将推定被执行人没有财产可供执行。
四是告知申请执行人可以申请悬赏执行。即若因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被执行人财产查找不到而使案件不能得以执行时,申请执行人可申请悬赏执行。同时应明确告知申请执行人若申请悬赏执行必须提出书面申请,讲明奖赏方法及金额,并交纳公告费。
对于申请执行人,除了明确其义务外,还应赋予其一定的权利,以实现达到权利义务的一致性。例如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
一是人民法院签发协助调查令。
在申请执行人自行直接取证困难时,可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由人民法院为其或其律师发出协助调查令,就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状况进行调查。当事人或其律师持协助调查令进行调查的,视同执行员进行调查。这样既克服了申请执行人举证无力的现实问题,又能缓解人民法院执行力量不足的问题。这种措施已有上海等地法院率先采用,强制执行法草案中也已提出,尽管现行法律中尚无规定,但按沈副院长所讲的“只要不是法律禁止的,我们就可以在改革中进行探索”,我们可以在实践中摸索试用,为制定相关的法律打下实务基础。
二是赋予申请执行人先行扣留权。即在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发现了被执行人的财产,且情况紧急不立即采取措施将造成该财产转移时,可以先自行扣留该财产,并报告法院处理,法院则应当立即办理查封手续。未能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告的,不得继续扣留该财产。
目前执行工作形势严峻,查找被执行人财产困难重重,为了实现申请执行人的私权利,就应尽量的发挥申请执行人的积极作用,而避免无谓地耗费属于公共资源的执行精力,是符合法理要求的。事实上,实践中常有原告或申请执行人先扣下对方的财产,然后再报告法院处理的情况发生,不少时候法院还是很快采取了查扣措施的。与其这样显得是非不明,还不如就明确规定,申请执行人享有此项权利。、人民法院直接查明。
人民法院对于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享有调查权,是强制执行权的一部分内容,而强制执行的权力不应演变异化为义务。但强制执行权除了具有司法权的性质外,还具有行政权的性质,行政权就具有主动性。因此,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主动采取措施以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人民法院常采取的措施有:
一是传唤询问被执行人,必要时可以拘传。
二是搜查。搜查包括对被执行人的人身、住所或财产隐匿地的搜查。其实施条件是认为被执行人不履行偿债义务并隐匿财产。与要求被执行人申报财产相结合,若被执行人不按通知申报财产的,可推定被执行人隐匿财产,即可采取搜查措施。
由于拘传与搜查往往具有即时性,而目前搜查措施与拘传措施一样,都要求院长签发文书,在实践中就使执行措施的适用受到一定的制约。如被执行人经传唤拒绝到庭的,若非马上拘传而是等找院长签过拘传票再行拘传时,则可能错过时机,而难以找到被执行人。又如被执行人到庭后声称无钱,却可能身上就带着钱,执行员若要对其人身搜查,即应找院长签发搜查令,实践中基本没有这样做的,但直接进行人身搜查还可能因为未下达搜查令而搜查为非法搜身。因此强制执行法草案中已提出由执行法官决定拘传或搜查。目前可由院长授权执行法官决定拘传、搜查,并可口头宣布拘传、搜查令。
三是强制开启。在人民法院依法搜查或查封财产时,对被执行人可能存放隐匿的财物及证据材料的封闭处所、箱柜等,被执行人经责令开启而拒不配合的,可以强制打开封闭的箱柜及门锁。实践中强制开启往往是搜查或查封、扣押的一个步骤。
四是向了解案情或掌握有关证据材料的有关公民或单位进行调查。但法院的这种调查应当逐渐减少,而尽可能多地转变为由申请执行人进行调查。只有申请执行人确实无法查证而又提出了足够的财产线索,并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的,人民法院才进行调查。、注意案外人提供线索。
悬赏执行中案外人报告,就是最典型的案外人提供有关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情形。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生效法律文书的权威,任何了解被执行人财产情况的人都应向法院提供有关线索。我们的社会也应鼓励知情者,通过更多的渠道而支持、配合法院的工作。除悬赏执行外,限制高消费、曝光执行、公告执行等一些措施中,也具有案外人参与的因素。当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了执行工作时,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就会变得容易了。
5、严格追究妨害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行为的责任。
目前的执行案件中,妨害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现象较多,对此应予高度重视。应充分适用民诉法及执行规定的有关制裁措施。尤其是对执行规定第100条规定的各种情形予以注意,不要简单地只考虑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三、执行实务中查找被执行人财产的边缘性问题。
在执行实务中,有一些边缘性问题若能给予更多注意,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执行效果。例如变更、追加被执行人就与查找被执行的财产有关。
当一个被执行人要求推迟还款或作出还款决定时,可以要求其提供担保人或担保财产。其逾期不履行时便可对担保财产或担保人采取执行措施。
一个被执行企业没有财产可供执行时,就可以查询其工商档案,看有无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资金以及有关部门不当收费等情况。因为不到位的投资、不当收取的费用,都应视为被执行人的财产,而应予以追回用来清偿其债务。
另外,被执行人与他人共有的财产,以及已设置了担保或其他优先权的财产,往往容易排除在可执行财产之外,都是不恰当的。
总之,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被执行财产,对一个案件实行“综合治理”,是提高执行工作效率、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必要方法。
第五篇: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环境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民的关注。环境问题也随着恶化。美好的环境有助于我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我们身体健康也有着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才选了调查环境这个问题来研究,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对环境状况有一些帮助,也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要保护环境。希望尽我们所能的提出几条建议,改善环境,尽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一、调查目的当今境污染时人类面临的一大严重问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排放的固体废弃物超过30亿吨,废水6000—7000亿吨,排放废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近4亿吨。因环境污染造成上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成千上万的疾病和死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每年废水排放量360亿吨,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严重污染。据调查523条河流中有436条受到污染;在47个有地下水的城市中受到不同层次污染的有43个;在2亿城市居民中仅有1/2能获得安全的饮水,而农村中仅有1/7人口能得到安全饮水。我国每年排入大气的粉尘约2000万吨,二氧化碳1500万吨,氮氧化物400多万吨,大气中有害物质含量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此外我国每年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高达7亿吨,占用了大片土地,造成污染。此次调查,通过分析环境污染的现状,找出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几点对策,撰写此篇调查报告。
二、调查途径
(一)公众方面的调查
公众对于环境保护态度总体上是积极负责的。如;90%的公众对于“迅速增加的汽车所排放出的烟尘与其所带来的迅速、快捷相比微不足道”持反对意见,62%的公众认为“农业烧荒”会引起大气污染。当时当环境保护与公众的切身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公众的分歧就显示的比较明显了。如塑料会产生白色污染的问题,人们在认识上是十分深刻的。82%的公众认为:塑料袋对环境造成污染,应该回收,但在使用上却只有4.2%的人选择“坚决不用”,应为这样污染的是环境,方便的是自己。此外据观察和调查,我们发现:公众对于环境保护个人的参与行为还比较积极,但对于制止他人的环境污染问题上,表现出的积极却并不多。如看到他人浪费水时不到5%的公众会加以制止,而对于乱扔垃圾一事加以制止的人就更加的少还只有2.5%。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公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又一次体现出来了。
(二)企业方面的调查
说起污染,我国的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性污染,即企业。因此我们认为企
业方面的调查时十分必要的,他不仅对于环保政策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决
定环境和经济发展能不能齐头并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份面向211个企业发放的2000份,回收率高达86.7%的问卷中我们也许能对此有一个比较初步的了解。
在样本中,囊括了轻纺、冶金、橡胶石化、能源、建材、机电及其它汗液分别占
25。1%、7.1%、12.3%、4.7%、9.0%、26.5%和15.2%。按区域划分,商业、住宅
区占22.2%。工业区占56.6%,农业区占14.4%。重点体现在老厂较多,污染大户
多;城区企业多,国营企业多。此外据了解大多数企业都存在污染,其中冶金、能源、轻纺、建材是污染大户。
此外据了解自2007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1.7%,比2001年提高了6.5
个百分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86.3%,提高了25.0个百分点;工业粉尘
排放达标率为88.1%,提高了37.9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2.1%,提高了10.0个百分点;“三废”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三废”综
合利用产品产值达到1351.3亿元,提高近3倍。这应该算得上是一个飞跃吧。
企业的环保状况还体现在各企业环保人员的状况,据我们调查表明211个企
业中,有121个企业拥有专职环保人员131人,平均每个企业一人。此外我们还
对环保装置的运行进行了调查表明:“基本正常,无障碍”的占71.0%(全国平
均数为50%);“有时出故障”为24.1%;“经常出故障”的为4.3%,而环保装置
主要出现的问题为费用不足,专业人员少,故障率高以及其他问题。
(三)政府方面的调查
1979年9月,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和颁布了建国以来第一部
综合性的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把我国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方针、任务和政策,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标志着我国环
境保护事业逐步走上法制轨道,也标志着我国的环境法制体系开始建立。之后,国家陆续颁布了许多重要的环境保护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
部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制定和颁布了一批环境保护条例。把环境保护建
立在法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环境法律体系,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保
证环境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二十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环境立法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90年代,全
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的成立,加快了资源环境立法的进度。到目前为止,制定了8部环境保护法律、15部自然资源法律,制定颁布了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50余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近200件,军队环保法规和规章10余件,国家
环境标准800多项,批准和签署多边国际环境条约51项,各地方人大和政府制
定的地方性环境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共1600余项。国家颁布了《放射性污染防
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为消除放射性废物、医疗废物环境安全隐患奠定
了法律基础。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系的环境法律和标准体系,这些法律法
规,对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的逐步完善,限制破坏资源环境的活动,加快治理
污染的进程,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此外我国政府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国家积极开展环境执法大检查,执法
力度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国的环境执法工作正在逐步形成以集中式执法检查活
动为推动,以日常监督执法为基础,以环境监察执法稽查为保证,以公众和舆论
监督为支持的现场监督执法工作体系。国家对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
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等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推动重点地区的污染治
理。实施关停“十五小”企业,检查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流域限
批,提高执法效果。总体来说,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环境执法工作不
断得到加强。截止到目前,我国已建立起国家、省、地、县四级环境执法体系,拥有环境监察机构2954个,环境监察人员5.7万人。通过标准化建设,环境执
法能力和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三、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一)规划不当,矛盾较多
规划不合理导致区域功能混乱,是许多环境污染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我县的武溪、浦市两镇较为突出,白沙镇部分区域也有存在。常见规划不当的现象
有:城镇小型加工厂与居住区之间没有缓冲区,小型的加工厂安插在居民楼,居
住区中开办有污染的饮食娱乐服务企业,这样往往易造成企业虽经规划部门批准
且达标排放,但周边群众环境质量却无法得到保障。
(二)老污染治理欠帐多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环境污染整治得到了很大改善,但
离我们经济社会日益发展,老百姓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还相差很远,老污
染纠纷的处理还存在较多的遗留问题,并且深层原因涉及到移民、国企改制等问
题,情况较为复杂,这也是污染纠纷的一个特点。
(三)以邻为壑,地方保护
一些地方在规划中,仅仅考虑了如何避免功能布局对本地居民的污染影响,而无视对相邻区域可能造成的危害。受害地政府对排污单位鞭长莫及,排污地政
府受利益驱动对污染问题是能拖则拖或仅做出象征性的处理,而上一级环保部门
在协调处理时往往难以决断,导致不少跨界污染纠纷的出现。比如我县的饮用水
源保护区受到辰溪钒厂直排废水的严重威胁问题,峒河水质污染问题等等。
(四)环保法律法规不完备,界定困难
首先,污染纠纷的内容呈现复杂化的趋势,而法律规定不全面,如在居住区
内禁止建设饮食娱乐服务项目的规定,在商住楼是否适用?建筑噪声和夜间施工
管理在乡镇和农村无法可依等;其次,标准空白现象较多,如光污染等;再次,环境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如对环境污染损害缺乏经济赔偿的处理程序和计
算标准等。同时,环保部门还缺乏必要的强制执行手段。
四、环境保护的发展对策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我县的经济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施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改进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把社
会稳定、环境质量等纳入考核内容;要逐步树立环境质量也是政绩的观念,不单
纯以GDP论发展。
(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以满足居民不断提高的对生活环境的需要为出发点,科学制订城市总体规
划,逐步推进城市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做到新区开发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功
能布局统筹兼顾;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保障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协调推进。
(三)建设集中工业区,集中污染,综合治理,并适度对区内群众进行迁移
可以有效地整合污染治理、生活后勤服务等资源,以较底的成本化解矛盾纠纷,我县大力兴建的武溪工业园区则是解决矛盾的最好实践。
最后,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也无论是家庭,国家,还是世界,环境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善待朋友,就是善待我们自己。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了很多环境问题,也希望我们的调查能给环保局敲一个警钟。也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保护我们的环境,善待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