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信息技术作业
01作业
·个人简介
姓名:
性别:
年龄:
毕业学校:延庆四中
爱好:打羽毛球、玩电脑、听音乐、唱歌、管闲事、读小说(恐怖,悬疑…)
·对信息概念的理解
我认为信息无处不在,它就像氧气一样,无色无味但万物却都离不开它。它在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的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发生在身边的,或者距离我们很远的信息,这些信息是由这世上万物创造并传播的,它和我们形影不离。
·我最喜欢的信息的特征
我最喜欢的信息的特征就是信息的真伪性。信息可以是真可以是假,这完全取决于发布者和传播者的意图,无论这些信息是真是假,我们都不要去盲目的相信,我们要锻炼自己用自己的理解和感知去看待事物,不要随波逐流,听风就是风听雨就是雨。我喜欢信息的真伪性,因为它教会了我许多。
·我对一中的印象
一中,在我心里是最棒的,我也相信是延庆县所有人的心中最棒的学校,当我跨进一中大门时,心情无比激动,我怀着憧憬,怀着忐忑…军训十天,我感受到一中的规矩是多么的严格,但是我也知道,这些条条框框都是为了我们好,为了培养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我感谢一中,它会让我走向我要的未来。当然它更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对信息课的希望
我喜欢电脑,不是因为能够游戏娱乐,而是因为它太奇妙了。编程,软件,病毒,还有系统。这些统统让我感到好奇,我最希望的,就是学会自己做一个软件,自己能够编程序,自己会处理电脑上的小毛病,了解系统的神奇奥妙。我对信息课的希望呢,就是多教我们一些电脑技术,让我们的电脑变得更加安全。
第二篇:高一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一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学习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为必修模块。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必修模块有4个主题“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技术与社会”,该教材把“信息技术与社会”进行分解,融入以“信息处理与交流”的主线中,“信息资源管理”也渗透到“信息获取”章节内容当中。全书共分为七章,各章内容前后呼应,对教与学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三、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身心渐趋成熟,逻辑思维趋于严密,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只是对所学内容尚欠系统的提炼、重组和内化。而由于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分化很快,况且起点水平参差不齐,同时高中信息技术课本身也不是考试学科,因此很多学生也不重视,只想上网玩,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许多不便。教师要在教学中掌握好难易度和松紧度,既要照顾到水平较低的学生,使他们学有所得,又要照顾到水平较高的学生,使他们能再上一个台阶。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四、教学目标及要求
1、引导学生归纳和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通过探究活动来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及了解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含义,通过交流与合作探究活动,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情况,及其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学习生活方面的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影响,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活动习惯。
3、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4、引导学生探索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5、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依据自身的经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鉴别和判断。
6、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7、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8、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逐渐提升为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操作能力、知识能力,自我研究能力,以便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机这一工具;
2、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激发他们对计算机技术这一新兴科学的学习兴趣,让其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拓宽其在计算机世界和互联网时代的视野,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3、要改变老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的局面,考试学科都要求学生多练,注重实践,计算机的学习更是如此,要多练,多用,多操作才能提高。对于目前课时较少(每星期只有一课时)的实际情况,要留出时间来让学生自己探索研究,所以每堂课基本的组织形式是:提出研究课题——讲解简单思路——学生实践——知识总结,每次总结可以放在课前,总结上一次课的知识,每次讲课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留出20分钟让学生上机实践,充分保证学生的动手时间;
4、对于教材上的内容,如果完全按照其进程来实施教学,在课时这一客观条件上就不满足,所以要对其有一定的筛选,选择实际应用比较多的知识作为重点来教,比如:网络的基础知识、网页制作、电子邮件、计算机故障的排除等等,而对于数据库、程序设计可以讲一些基本的原理,让其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让其知道怎样去学习,比如说程序设计,要告诉他程序设计其实就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有语法、有名词,而其又和数学有联系,要通过各种逻辑思维找出最简单的方法来达到编程的目的,而不是让其现在花时间去研究,“术业有专攻”,等其考上大学,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决定是否深入学习。
5、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实际,把各种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带给学生,让学生坐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列车,而不至于闭门造车,总是学习那些已经过时的知识。
在努力抓好本学科学生教育的同时,继续努力提高自身多媒体教学应用水平,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计算机技术支持。
六、教学进度和课时分配
第1周 信息及其特征 第2周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第3周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第4周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 第5周 国庆放假 第6周 文件的下载
第7周 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
第8周 信息加工概述
第9周 信息的编程加工 第10周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第11周 期中复习第12周 期中考试
第13周 文本信息的加工(1)第14周 文本信息的加工(2)第15周 表格信息的加工(1)第16周 表格信息的加工(2)第17周 音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第18周 第19周 第20周 第21周 视频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第三篇:高一信息技术练习题
1.1《信息及其特征》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请同学们将下列信息归类。
A.书本 B.电脑游戏 C.路标 D.照片 E.电视节目 F.通电话 G.收音机的广播节目 H.鸡叫 I.Flash 音乐 J.国画 K.音乐 L.霓虹灯 M.报纸
请将以上的信息归类:
文字类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类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画类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视频类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某医院的多名医生和护士,在为一名垂危病人做手术时,通过一些医疗监视设备时了解病人的心电图、血压等情况,从而采用不同的救治措施,最后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我们知道,信息的特征有: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在这个事例中,体现了信息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下面对信息的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
A.“增兵减灶”引出信息有传递性和可伪性特征 B.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C.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3.人们对“红灯停,绿灯行”的理解,主要突出反映了信息的()。
A.传递性
B.时效性
C.真伪性
D.价值相对性
4.“ 信息技术”的英文简称是()。
A.eC
B.IT
C.DB
D.GUI 5.以下()不是信息。
A.通知:今天下午高一年级与高二年级举行篮球赛 B.全班期中考试成绩表
C.2004 年 12 月 23 日的“广州日报”报纸
D.教育部公布“ 2005 年全国高考改革方案”
6.“红灯停,绿灯行”反映的是信息的()。
A.传递性
B.时效性
C.真伪性
D.价值相对性
7.对于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是可以处理的B.信息是可以传递的
C.信息是可以共享的D.信息可以不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8.“我有一种思想,你也有一种思想,大家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两种思想甚至更多”这体现了什么?()
A.物物交换
B.信息的时效性
C.信息的价值性
D.信息的共享性
9.案例:张三拿了一张 1998 年广州市的旧地图去找广州的某个地方,结果费了很多时间还是没有找到。这个案例说明了信息的()。
A.传递性
B.时效性
C.价值相对性
D.真伪性
10.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是()。
A.有载体依附性
B.不可利用、不能增值
C.可传递、共享
D.可增值、具有时效性
1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称为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
A.信息、物质、知识
B.信息、能量、知识 C.物质、能量、知识
D.信息、物质、能量
高一信息技术练习题
2015.12.
第四篇:高一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高一信息技术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本学期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计划针对全体学生,新生刚入学,基础层次差异较大,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练习巩固的机会较少,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全书一共有6章,分别是: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安全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初步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图象、声音、视频的技能。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3、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4、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5、能够做一个多媒体作品出来
五、教学措施
本期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适当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第五篇: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设计方案
一、概述
本章我们将了解到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本章内容简短精炼,需要我们结合实践活动区用心体验和领会。自从有了人类,信息技术便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和重要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和因特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所以学习和使用好信息技术,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现在与未来的社会。
这节内容更深层次的去理解信息是什么,为后面内容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能够将信息与生活学习联系在一起,感受到信息的丰富多彩性。(2)真正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方法目标:
(1)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学习中发现及归纳新知识。提高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掌握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
(2)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自主地,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体现;(2)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好奇及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特点
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基本的操作技术,但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不一,对信息的认识较为表面,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
2.学习习惯
高一学生知识面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3.学习交往
高一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交往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教学重难点
1.难点:对信息特征的认识。2.重点:信息的含义及特征。
五、教学策略选择
支架式教学策略、引导式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
1.教学环境:能上Internet的多媒体网络教室。2.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资源》,专题学习网站、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程。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讨论法)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信息,那大家知道什么是信息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老师先给出一些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结合实际去理解什么是信息。
比如:
观看运动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员及赛事状况的信息。看到红绿灯变换,行人或者司机知道该走还是该停 看到花都开了,小草也变绿了,我们知道春天到了 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感知我们身体内部的变化。
2.【新课教学】:(讲授法及讨论法)
①通过举例,我们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这时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图片,文字,播放一段音乐或者视频,进一步表明: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同时也通过视频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小组合作,分析书上的图片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进行小组竞赛。③进入下一个知识点:了解的信息的定义,那它具有什么特性呢?(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同一个信息可依附于不同的媒体;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比如说,我们之间交流可以通过说话或者发送qq消息,我们听的音乐是下载在内存里的。那同学们还可以举出什么例子吗?(运动会开幕式通过视频来传播,我们学的知识印刷在书本上)。
(2)价值性。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比如我们看视频,看新闻,丰富业余生活。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利用GPS获取准确的方位信息实现导弹的精确制导。并且信息可以增值:
比如我们对咱班的每次考试成绩进行整理分析,就可以更好的了解咱班同学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3)时效性。先举例,让学生总结:我想去看运动会开幕式,学校通知八点开始,我十点才看到消息,因为错过了消息发布的时间导致我没看到开幕式,这体现了信息的什么性质呢?对,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往往反映的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比如交通信息,股份信息,天气预报,会议通知,求职报名,放一些相应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共享性。学校通知八点开始运动会开幕式,这是同学们都可以收到的,所以说,信息是具有共享性的。
④.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信息的含义,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还知道了信息的四个特性: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希望同学们结合生活,深刻理解这些概念。
⑤.课后作业
下去之后,希望同学们结合这节课的知识,想一想现在的信息技术是怎样的,经历了哪些变化呢?
八.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遵循了中学教育的理念,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变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难点。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是比较好奇的,于是,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地提出讨论的问题,并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寻找并理解知识点。这样,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进行主动学习和自主建构知识,又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学过程流程图
开始举例引导,提问,引入课题网络浏览相关的图片视频,讨论自主思考或者小组讨论,举例什么是信息总结信息含义网络分组协作讨论引发与启发总结信息特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课堂小结是否掌握N补充说明Y课后作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