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信息化工作要统筹规划系统设计整体推进
2011年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信息化工作要统筹规划系统设计整体推进
日期:2011.03.01【字体:大 中 小 】
2月28日至3月1日,2011年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为会议作重要批示,国家局副局长张保振出席会议并讲话。
姜成康在批示中充分肯定了“十一五”时期行业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他强调,“十二五”时期是行业发展至为关键的时期,全面实现“卷烟上水平”目标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全行业从事信息化工作的同志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按照“统筹规划、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的要求,更加注重规划工作,提高信息化工作的系统性;更加注重资源整合,提高信息化工作的应用性;更加重视项目带动,提高信息化工作的创新性,为保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努力和贡献。
张保振在讲话中简要回顾了“十一五”时期行业信息化工作。他指出,“十一五”时期,行业信息化与烟草产业相融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一是坚持战略主导、统一规划,信息化建设上水平;二是坚持项目推进、集成整合,信息化应用上水平;三是坚持统一标准、夯实基础,信息化管理上水平。张保振强调,行业信息化已经进入了全面提升水平,建设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的一体化“数字烟草”,用信息化支撑“卷烟上水平”的新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要更新发展观念,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路径。“十二五”时期行业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度融合为主题,以支撑“卷烟上水平”为主要任务,以建设一体化“数字烟草”为目标,统筹规划、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全面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张保振对“十二五”时期行业信息化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更加注重统筹规划。规划关键在于确定目标和任务,制定实施策略。二要更加注重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关键在于用系统的观点,加快实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切实统一网络、统一平台、统一数据。三要更加注重整体推进。要坚持行业自上而下与企业自下而上相协调的建设模式,着力协调好满足生产经营、管理决策需要与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两个目标的统一,着力从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信息资源方面确定重大工程,实现整体推进。
会上,国家局烟草经济信息中心主任胡新华作工作报告。报告对2010年行业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行业信息化上水平的目标任务和有效方法,要坚持规划引领,明确集成整合共享的方向;坚持标准推进,夯实集成整合共享的基础;坚持应用推进,突出集成整合共享的重点;坚持技术推进,提供集成整合共享的保障。当前信息化与烟草产业深度融合的重点是提高集成整合共享的水平,2011年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入研究分析,做好规划方案。二是推进集成整合,做实应用平台。三是实现数据共享,做强数据中心。四是注重协调配合,加快重点建设。五是完善制度规范,加大管理力度。六是抓好学习培训,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会议期间,四川、甘肃、云南、重庆、湖北省(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福建中烟工业公司等六家单位有关领导作了大会经验交流发言。与会人员围绕姜成康局长的重要批示、张保振副局长的重要讲话及胡新华主任的工作报告,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提高集成整合共享水平,“推进”和“落实”信息化工作任务的具体措施等进行了分组讨论。
国家局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行业各直属单位分管信息化工作的负责人及信息化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第二篇:在2010年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全面支撑
整体推进 努力构建一体化“数字烟草”
——在2010年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10年3月28日)
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经济信息中心主任
胡新华
同志们:
这次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烟草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9年行业信息化工作,认真分析行业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部署201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信息化工作。前不久,国家局召开了行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姜成康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行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深刻阐述了信息化工作对“卷烟上水平”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了当前行业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刚才,张保振副局长的重要讲话对下一步工作又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姜成康局长和张保振副局长的重要讲话精神。
根据会议安排,我向大会做工作报告。
一、2009年行业信息化工作主要情况
一年来,行业各单位信息化部门紧紧围绕“烟叶防过热、卷烟上水平、税利保增长”的主要任务,按照“四要”作风建设的要求,用“系统的思想、建设的方法、积极的状态”扎实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2009年,以摸清理清说清为目标,国家局信息中心组织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行业信息化综合调研。调研从分析发展阶段入手,全面总结了十年来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和经验;从查找突出问题入手,系统分析了影响和制约行业信息化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从研究现状、问题和国家局要求入手,明确提出了行业信息化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在上海召开的信息化工作会上部署了以集成整合为重点,全面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应用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工作任务。12月,在深圳举办的信息中心主任培训班上进一步细化了具体任务。此次会前,行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听取了工作汇报,对行业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肯定,为今后一个时期行业信息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行业各单位结合自身发展战略,全面落实行业信息化工作的总体部署,在深化应用、集成整合、提升水平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应用系统建设扎实推进
信息化建设应用推进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信息化与行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融合不断深化。
一是行业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今年1月,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打码到条及订单采集项目通过验收,标志着决策管理系统打码到件和打码到条两期建设基本结束。在国家局党组高度重视、项目办精心组织和行业工商企业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建设达到了预期目标,规范了卷烟生产经营业务,提高了国家局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受到了张德江副总理和工信部领导的肯定。卷烟物流数据统计应用项目,已经完成立项和招标工作,并通过了国家统计局的审核,即将开始实施。宏观调控信息支持系统项目,目前已经进入软件开发阶段。行业数据中心建设确定了项目推进的建设思路。行业统一会计核算软件已基本完成在商业企业的推广应用,正在工业企业进行推广;资金监管系统在山东、四川、甘肃省局和山东中烟进行新一轮试点;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和在线审计开始启动或进行需求调研。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安全生产要素的痕迹化管理和主要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并在国家局集中部署和多级用户统一管理等技术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行业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一期目标已基本实现,省级公司人力资源信息系
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此外,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了行业投资管理、信访管理、外事管理等项目的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
二是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商业企业信息化以支撑卷烟营销网络建设为主线,在领导要求明确、业务模式清晰、流程规范配套的基础上发展比较均衡,目前正朝着支撑工商一体、批零互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的现代营销模式发展。江苏徐州、重庆等单位对网上订货进行了积极探索。大连市局正按照国家局领导的要求,进行网上订货业务流程的梳理和统一软件的开发,为下一步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一些单位在专业化管理与信息化有机融合方面进行了探索,如浙江省局建立了管理体系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化全员覆盖、全程支撑、数字到岗、协同运行。
三是卷烟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继续有序推进。2009年,国家局先后印发了《卷烟工业企业生产执行系统(MES)建设规范》和《卷烟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在进行修改完善。广东、浙江、江苏中烟等单位积极开展ERP系统建设和应用,业务流程得到优化,生产组织管控能力得到加强,“四大中心”的协作更加顺畅,业务运作效率显著提高。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积极参与MES标准的研讨,及时对已有建设方案进行完善,并在系统建设中加以实施。
在烟叶信息化方面,配合有关部门对23个烟叶产区所有基层站点的电力、网络等基础条件进行了调查,摸清了情况,为下一步开展基地单元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烟叶种植收购电子化合同的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试点单位近48万户烟农实现了种植收购合同的电子化。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以云南禄丰为代表的烟叶产区所进行的信息化方面的探索已成为亮点。
(二)集成整合工作取得进展
2009年,行业一些单位以集成整合为重点,结合各自实际,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国家局集成整合工作有所进展。
2009年,国家局确定了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依托,从数据、应用、门户三个层面逐步推进集成整合的工作思路。为稳妥推进卷烟物流数据统计应用项目建设,进行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卷烟产销及统计业务流程梳理、方案制定和论证工作,卷烟主要生产经营指标正在抓紧制定。宏观调控信息支持系统项目已选定了国家局应用集成平台的核心产品,工商协同、价格锁定、定向加工、计划管理、零售户终端及市场需求采集等应用基本完成开发,有的已经开始试点。行业投资管理、外事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系统的设计开发都在不同层面实现了与已有系统的集成整合。
完善了信息化规划审批和信息化项目技术审核的原则、依据和流程设计。在调研、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行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的初步方案,已进入立项程序。从行业看,各单位以“三项检查”为契机,梳理完善了信息化相关制度,对照检查了制度执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了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江西省局以投资管理为主线,完善了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广东中烟以“目标引导,痕迹管理、过程监控”为原则,规范了信息化重点环节的工作。
规划标准制定取得进展。
2009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起草了《行业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意见》、《卷烟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等专项规划并向行业征求意见,着手研究《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对烟叶信息化框架也进行了研究。先后审批了河北中烟、北京市局、陕西中烟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广东中烟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规划。听取了四川省局和湖南中烟等5家单位信息化规划的汇报,参与了河南省局以数据中心建设为主线进行信息化总体规划和陕西中烟按照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三层体系架构进行信息化规划的研讨。
在标准建设方面,进行了分标委的换届工作,全面分析了标准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行业信息化标准体
中心的经营信息平台进行分析决策、指挥调度,数据中心应用又上新水平。
安全保障工作逐步强化。
2009年,制定了《行业网络信息安全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和《行业信息系统安全检查暂行办法》,组织开展了信息系统备份和信息安全全面检查。各单位认真开展自查和整改,进一步落实安全责任制,促进了技术保障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信息安全保障任务。继续推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更加注重应用安全,网上交易和专卖证件系统身份认证已纳入行业CA体系,23个单位建成省级CA并在统一门户、财务和销售等系统中应用,30个单位实现计算机联网准入管理。湖北中烟建设了安全运维管理平台,促进了安全技术和管理的结合,提高了运维安全性。陕西省局进一步完善了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实现了全省网络安全设备集中管理。总公司信息系统上海容灾中心已完成立项进入建设阶段。行业视频会议系统稳定运行,2009年全行业共召开700余次电视会议,还拓展了智能监控、远程培训等多媒体应用。
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2009年,国家局先后举办了信息中心主任、分标委委员、0111213
“数字烟草”的建设要从解决集成性入手,达到共享性,实现整体性。现今亟待解决的是集成性问题,就是要把集成整合工作放到首位,通过建设并完善行业数据中心、建立并完善行业应用集成平台、建好并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和运维体系来解决信息共享的问题。共享性,首先是解决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而解决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用好信息资源,体现信息化价值。整体性,就是要通过规划和标准的制定以及重点工程建设,着力解决行业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问题和建设不统一问题,努力做到行业信息化协调、有序、科学发展。
应用服务上水平(一体化应用)
就是要在一体化应用的方向上,研究探索新技术在行业生产经营、指挥调度、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深度应用,提升信息化应用效果,深化数据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有效服务管理决策,满足行业生产经营管理一体化应用的需要。各级信息化部门要加强对信息化前沿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当前要特别关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物联网、云计算、“智慧地球”等新技术和新理念,做到超前谋划,抢抓机遇。要在决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加快推进行业数据中心建设,深入挖掘利用信息资源,服务管理决策的需要。要以加强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为重点扎实推进行业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对行业管控类的应用
三、2010年和下一步行业信息化工作主要任务
201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行业信息化工作要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的一体化“数字烟草”为目标,在集成整合、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和完善提高上下功夫,全面建设、整体推进行业信息化。当前,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即做好规划制定、抓好集成整合、建好数据中心、管好安全运维、搞好行业管理。
(一)以一体化“数字烟草”为目标,做好规划标准制定 要实现一体化“数字烟草”的目标,推动信息化工作上水平,必须首先在规划标准上下功夫。
加强行业信息化规划工作
不断完善行业信息化规划体系。主要做好三项工作:第一,修订完善《数字烟草发展纲要》。此次修订主要是完善和细化三大应用体系的内容。其中,电子政务体系要建立有网上协同、有网上审批、有网上服务、有网上监管的新“四有”体系;电子商务体系主要是根据新要求、新方式和新技术的提出,完善“两级平台、一个中心”的内容设计;管理决策体系要按照国办57号文件的要求,做重点调整。当前,要按照国家局制定“卷烟上水平”规划的要求,重点做好信息化如何支撑市场营销上水平和基础管理
强规划和标准制定工作的同时,要更加关注规划落地和标准实施工作,切实增强按规划办事和贯标的自觉性。
(二)以重点工程为抓手,抓好集成整合
要以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为重点,推进行业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特别要在集成整合上求突破。
扎实推进卷烟物流数据统计应用项目建设,实施数据集成 拟在上半年完成系统开发、测试和行业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下半年进行试点,力争在年底具备全线试运行的条件。各省级局、工业公司要组织所属企业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决策管理系统在本企业的平稳运行;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以便在项目实施时制定完整的解决方案;要按照决策管理系统操作流程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完善本单位决策管理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要梳理现有的业务流程和岗位职责,使之与决策管理系统的要求相适应,为项目进场实施奠定基础。相关的具体工作和要求,国家局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布置。
扎实推进宏观调控信息支持系统项目建设,探索应用集成 该项目主要包括工商协同、准运证集成、计划管理、定向加工、价格锁定、零售户终端及市场需求采集等应用,通过应用集成平台建设进行准运证系统、交易系统和涉及工商企业之间的相
金监管系统推广应用的步伐。要推进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和在线审计的方案制定、软件开发和试点应用等工作。
扎实推进烟叶信息化建设,推动“两烟”信息化平衡发展 国家局领导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两次办公会议研究烟叶信息化工作。烟叶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全过程管控和全覆盖服务为建设目标,围绕数量和质量管理两个核心要素,建设生产(含基本烟田)、收购、加工流通三个数据库,形成具有决策管理和业务应用功能的烟叶管理信息平台。下一步拟结合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以基地单元(烟站)信息化为切入点,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为配合基地单元信息化建设,正在按照国家局领导要求制定《加强烟叶基地单元信息化建设基本要求》,从信息化设备配置、网络联通、电力供应、人员保障等方面提出要求。烟叶产区的信息化部门要切实把基地单元的信息化建设摆到烟叶信息化的重要位置,抓好落实。
扎实推进网上订货系统建设,探索批零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 网上订货不仅是业务方式的变化,而且是卷烟营销网络提升水平、增强能力的重要手段,将会对卷烟营销产生深远影响,信息化部门的同志对此要有深刻地认识。行业统一的网上订货软件在大连开发试点的基础上将扩大到甘肃、湖南和北京进行试点,1222324252627-
第三篇:张保振副局长在2011年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统筹规划 深度融合
努力开创“十二五”行业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张保振副局长在2011年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2月28日)张保振 同志们:
这次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会议,是在“十一五”计划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烟草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十一五”时期行业信息化工作,分析“十二五”时期行业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安排布置2011年工作任务。
国家局党组对这次会议很重视。会前,姜成康局长就行业信息化工作做了重要讲话,并对此次会议做了重要批示,各单位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行业信息化工作的简要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烟草行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也是行业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时期之一。全行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顺利完成了《数字烟草发展纲要》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信息化与烟草产业相融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信息化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坚持战略主导、统一规划,信息化建设上水平。
“十一五”期间,伴随着行业的改革与发展,行业信息化建设始终坚持与行业/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要求、业务需求相一致,信息化已经成为实现“三个转变”建设现代化烟草的有力支撑,成为建设“严格规范、富有效率、充满活力”中国烟草的有效手段,成为实现“卷烟上水平”的坚实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标志性成果:
一是以《数字烟草发展纲要》为指导,坚持规划引路。行业各单位高度重视,加强了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通过规划,明确了思路,确定了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保障了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发展。
二是商业企业卷烟营销网络建设的价值日益显现,信息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两年,信息化与“网上订货、网上配货、网上结算”和现代物流新业务模式创新相融合,为实现现代流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工厂、信息化企业”建设,信息化在支撑集团化管理、提高企业资源管控能力,提升卷烟厂订单响应、质量稳定、成本控制能力,提升卷烟厂的制造力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大部分工业企业信息化已达到国内大型企业的先进水平。
此外,企业信息化还形成了一些亮点,如湖南省局、山东中烟等单位共申请获得了信息化方面实用新型专利9项。
(二)坚持项目推进、集成整合,信息化应用上水平。
行业信息化应用走出一条以重点工程项目为突破口,以集成整合为着力点的应用推进道路。主要有五个方面标志性成果:
一是以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为标志,搭建起了行业卷烟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平台,实现了与专卖证件管理的集成,使卷烟计划管理和生产进度调控有了有效手段,促进了卷烟生产经营和专卖证件的规范管理,为全面推进卷烟物联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以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标志,搭建了行业公文远程传输和公文流转的基础平台,使得办文、办事的电子化、痕迹化以及信息公开有了支撑手段,提高了办公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了政务职能转变和政务公开,为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以行业统一会计核算软件为标志,搭建了行业财务核算管理的基础平台,用信息化固化了行业财务制度和基础标准规范,提高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可比性,为全面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以卷烟生产经营数据统计应用为标志,在数据利用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变传统的事后统计为实时统计,更加有效地服务于行业经济运行的分析决策,提升了行业管理水平,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有效挖掘也上了水平,为全面推进行业数据中心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是以烟站(单元)管理信息系统为标志,开展了149家基地单元的推广应用工作,搭建了行业烟叶生产、收购管理的工作平台,规范了业务、强化了管控、加强了监督,促进了烟叶基层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全面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坚持统一标准、夯实基础,信息化管理上水平。
行业统一领导、垂直管理的体制特点,为加强行业信息化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标志性成果:
一是进一步加强了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化工作得到广泛重视,标准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日益显现。“十一五”期间,共发布了包括信息化标准体系在内的行业标准29项,还有一批标准在编制中,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二是进一步加强了信息安全和运维保障体系建设。安全认识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坚持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不断加强安全体系建设,建立了信息安全检查长效机制,提高了信息安全水平。运维管理工作得到重视,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目标,推动了可视、可管、可控的一体化安全运维平台建设工作,保障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三是进一步加强了考评体系建设。按照行业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的要求,2007年对行业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检查考核和表彰;2007年起将信息化纳入省级商业企业领导业绩考核;2010年开展了行业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建设,正在形成以考核为中心,以专项检查为补充,以评价为支撑的信息化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工作将实现用数字说话。
回顾总结“十一五”行业信息化工作,我们坚持战略主导,将信息化融入到行业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统一规划,持续推进。我们坚持需求驱动,将信息化作为解决行业现实问题的重要支撑,重点突破,持续改进。我们坚持应用推进,将重点工程项目作为推进行业信息化工作的突破口,走出了一条具有行业特色的信息化发展道路,行业信息化迈上了新台阶。可以说,行业信息化已经步入了科学、持续、有序发展的“快车道”,为“十二五”时期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志们,“十一五”时期,行业信息化工作成效是显著的。这是国家局党组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行业各级领导和从事信息化工作的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行业干部职工积极实践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国家局党组向为行业信息化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十二五”时期行业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当今世界,信息化是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既定的国策,是全局性的战略举措。“两化”融合是工业化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结果,而深度融合既是工业化的高级阶段,又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深度融合就是由过去“两化”的局部性、关键环节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发展到两化全过程覆盖、全流程集成、全方位协同、全过程控制的新阶段;发展到运用信息化推动管理创新,实现规范管理、精细管理、科学管理的新阶段;发展到运用信息技术引领发展方式转变、推动自主创新的新阶段。简单讲就是通过一系列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提升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发展方式创新和转变。
深度融合落实到烟草行业,就是推进信息化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与烟草产业相融合,使信息化成为支撑“卷烟上水平”战略任务和基本方针的内在动力;成为全面实现“
532、461”品牌发展目标、全面建设现代烟草、全面提高中国烟草整体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行业信息化已经进入了全面提升水平,建设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的一体化“数字烟草”,切实用信息化支撑“卷烟上水平”的新阶段。姜成康局长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提出“生产过程智能化、物品流通数字化、经营管理网络化”,这三化是新阶段的新要求,是信息化与烟草产业深度融合的具体体现。生产过程智能化就是生产过程由智能化系统来完成,增强生产过程管控一体化的能力;物品流通数字化就是按照全面感知、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全面提升的要求,努力打造统一完整、先进实用、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中国烟草物联网,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汇通”; 经营管理网络化就是要将信息化渗透到行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生产与供销、管理与控制、业务与财务全流程的互联互通、深度衔接、协同集成。
在新的发展阶段,按照新的发展要求,在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推进信息化工作要有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
一是要更新发展观念。深度融合赋予信息化新的涵义,信息(IT)治理结构的引入也应运而生,为我们从机制上保障深度融合提供了先进的理念。从信息化管理到IT治理,其本质就是要在新形势下,正确定位信息化,使得信息化对发展战略的支持度更高,使得信息资源的利用更有效,使得信息化管理更有序,使得信息化风险更可控,真正体现信息化的价值,从体制机制上确保深度融合的落实、落地。
二是要破解发展难题。信息技术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丰富了行业加速破解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难题的可行性路径。泛在获取、海量存储、高速传输、无线技术、智能处理、数据挖掘等技术不断取得进展,软件技术向网络化、平台化、服务化、智能化演进的趋势更为明显,其核心就是实现信息资源动态分配、按需服务。新技术发展为我们破解集成整合、协同共享的难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从技术手段上确保深度融合的落实、落地。
三是创新发展路径。国家加大了鼓励自主创新、提升对未来信息技术的主导性和可控性要求的力度,丰富了行业信息化建设路径。随着宽带的全面提速和普及,随着网络就是计算、网络就是存储的发展和实现,随着基于开源平台应用开发方式的多样化,信息技术产业将发生重大的变革,给行业提供了更多建设路径的选择,也对于我们的人才培养机制创造了新的条件,从建设方式上确保深度融合的落实、落地。
面对新形势,“十二五”时期,行业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度融合为主题,以支撑“卷烟上水平”为主要任务,以建设一体化“数字烟草”为目标,统筹规划、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全面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
可以说,“十二五”时期行业信息化大有可为。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准确把握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抓住机遇,抢占制高点,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行业信息化“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的全面提升。
三、“十二五”时期行业信息化推动深度融合的新要求
国家局党组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春节前,姜成康局长到国家局信息中心视察,充分肯定了行业信息化工作的成效,提出行业信息化要统筹规划、系统设计、整体推进,既要加强集中统一,又要调动基层企业的积极性;要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切实做好运维管理工作,推进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要加强集成、整合、共享,做好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会前,姜局长又专门对此次会议做出批示,姜局长重要批示和讲话对今后一个时期行业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会儿新华同志将就落实姜局长讲话精神做工作报告,详细阐述和具体部署今年的行业信息化工作,请大家贯彻落实好。根据姜局长的讲话精神,我讲三点要求。
(一)要更加注重统筹规划。
规划关键在于确定目标和任务,制定实施策略。一方面,规划要基于“十一五”奠定的基础,处理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要注重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查找问题和差距,强调前瞻性、保持延续性;规划要面向行业、企业两个层面,处理好行业与企业的关系,强调整体性、保障可行性。另一方面,要建立起与深度融合相配套的规划工作方法,建立起动态、多维度、立体的规划管理机制,把对信息化推进进程的优化和信息化推进效果的管控作为重中之重。特别是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制定并量化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工业和商业两类主体的深度融合阶段性目标,量化深度融合效果的达成度、对于业务的渗透度等关键指标。同时,由于规划是要通过具体项目来落地的,因此规划机制的建立要与项目管理机制、与考核评价机制、与人才培养机制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水平,保障深度融合目标的落实。
(二)要更加注重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关键在于用系统的观点,加快实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切实统一网络、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网络,就是要基于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拓宽行业网络信息通道,提高接入速度,扩大覆盖范围,提升安全可靠水平,构建与推进深度融合相适应的行业信息化“高速路”。统一平台,就是基于软件技术的演进,采用先进成熟的主流技术,打造虚拟化、透明化、弹性化、动态化、绿色节能的统一平台,强化服务。统一平台设计的构想要大,技术架构要科学合理,但推进的步子要稳,要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当前,还是要在门户集成、数据集成、应用集成、流程集成四个层面下功夫,重点在流程集成上求突破。按照流程化的设计思想,凡是跨业务、跨层级的业务应用,都要全过程梳理流程,整体设计,再确定集成整合的方案;凡是管控、监督类的应用,都要将流程、控制节点、指标、数据梳理出来,顶层设计,将相对稳定、带有共性的部分抽取出来形成系统或平台,易变的部分能够按需定制。统一数据,还是要把数字资源这个“库”建好、用好,真正做到“一数一源”、“数入一库”、“数出一门”,授权访问,各取所需。要切实把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有效挖掘信息资源价值,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
(三)更加注重整体推进。
整体推进,既是加快行业信息化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建设不统一等主要问题的有效途径,又是行业信息化充分发挥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手段。整体推进,要继续坚持行业自上而下与企业自下而上相协调的建设模式,着力处理好行业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既要加强行业集中统一,又要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激发企业创新信息化发展的活力,发挥示范效应;既要坚持共性,又要尊重个性,实现行业信息化共同发展。整体推进,要着力协调好满足生产经营、管理决策需要与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两个目标的统一,既要满足业务需求,又要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实现整体推进,需要通过行业信息化重大工程切实突破,才能攻坚克难,突破制约瓶颈,加快推进步伐,凸显效果。行业要着力从基础设施、应用系统、信息资源三个方面确定重大工程。
一是智能化基础设施工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基于宽带、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发展应用来部署;信息技术支撑环境建设要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智能处理、协同工作等方面进行完善提升;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要保持与信息化建设同步发展,全面融入信息化建设,建立监测、预警和处置机制,形成与信息化建设相匹配的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二是电子政务工程。要紧紧围绕电子政务对于规范行政管理、提升行政效能、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三个方面的作用力,深化办公自动化建设,实现网上审批、在线办理;加大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协同力度,实现办事公开、民主管理;拓展电子政务服务功能,实现信息公开、按需服务。
三是电子商务工程。要在行业现有的交易平台、工商协同、卷烟营销网络和物流配送等系统的基础上,打造新一代的电子商务平台工程,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汇通”,创新品牌培育、现代营销、工商联动、批零互动的发展方式和低碳、绿色的流通方式,支持烟草工业智能制造。这个工程的建设,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行业流通领域,提升营销的精准度、提高物流的效率和降低能耗,增加管理透明度和降低成本费用等。
四是物联网应用工程。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的成功推广,使得行业已经走在了国内物联网应用的前沿。要在现有基础上,积极推进物联网相关标准建设,推动建立现代烟草物流体系。要有计划地在烟叶生产、生产制造、物品流通、环境保护、安全应急处置和消费者利益保护等多个方面,开展物联网试点和应用示范项目,统筹部署网络设备、智能终端、传感器和核心应用系统,稳步推进中国烟草物联网建设。
五是下一代数据中心工程。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是衡量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行业“十一五”时期确定的数据中心建设方向是正确的,建设成果已经显现。下一步,关键是结合行业实际,在新技术应用上取得突破,加快推进集成整合、协同共享,建设绿色数据中心。
按照系统集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建设要求,采用统筹规划、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的建设方法,建设一体化数字烟草,推进信息化与烟草产业深度融合,需要更加良好的信息化工作氛围。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要按照深度融合要求,在更高水平上践行“一把手工程”、“班子工程”。深度融合目标的落实必须要由决策层面主导和驱动。要建立落实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通过制度安排,明确决策层对流程梳理再造、管控体系建立承担的责任,统筹协调技术与业务、管理、决策的互动关系,以提高信息化决策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保障融合战略目标实施的持续性和有效性。要进一步明确主要领导、领导班子、信息化分管领导、信息化工作部门、业务部门承担的责任,明确分工,协调配合。
二是要加强管理指导。要完善标准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关键性作用,抓住有利时机,加大标准制修订、贯标对标工作力度。要完善安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安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保障性作用,将网络与信息安全放在与安全生产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强管理、监督和考核。要完善运维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运维在信息化应用中的保障性作用,统筹行业运维资源,建立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流程规范、强化考核的运维管理体系。
三是要加强人才培养。要完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构建以培训为基础,学习与实践相互结合,技术与业务相互渗透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专业型人才的引进通道,建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道,拓宽技术型人才的成长通道,适应和满足新形势对信息化人才的新需求。要关注国资委在一些央企开展的首席信息官(CIO)建制的创新试点,在有条件的企业先行开展试点。
四是要加强合作交流。要完善信息化发展的合作渠道,逐步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产学研用良性互动机制。积极探索与电信运营商、信息技术提供商、信息化服务商以及科研院所等的全方位、多角度合作模式,努力营造互利双赢的生态环境。要积极参与国家核心基础软件重大项目等申报工作,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专利权的申请工作。
同志们,信息化工作在“十二五”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担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我们要牢记使命、不忘责任、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全面推进信息化与烟草产业深度融合,开创“十二五”时期行业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努力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优先发展 整体推进 全面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 何杏仁 在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优先发展 整体推进 全面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
------在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 何杏仁
2011年3月30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时点特殊,意义重大。一是自2001年召开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已经事隔十年,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发展机遇,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全面分析,深入探讨;二是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先后颁布,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对教育信息化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也赋予了新的目标和使命。应该说,2010年,是教育工作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教育信息化工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2011年,是我们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关键之年。三是今年2月,《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颁布,全面部署了今后五年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建设原则、发展目标、建设任务和重点工程,认真学习贯彻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以规划精神为指导,实施好各项建设任务和重点工程,是我省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中心任务。在这个时候,我们召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很及时,也很必要。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浙江省教育规划纲要都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浙江省教育规划纲要则提出要在加快实现浙江省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全面构建教育技术支撑基础,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因此,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浙江省教育规划纲要和《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全面总结“十一五”工作,认真谋划“十二五”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是一个标志,它预示着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必将对今后我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十年跨越,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成绩显著
教育信息化是21世纪教育的制高点。国家启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特别是其中2000年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对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2001年,浙江省教育厅组织召开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浙江省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2001-2005)》,提出:要像抓“两基”那样抓好教育信息化,5年内在全省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好省教育网站,实现“校校通”。
10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根据“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总战略和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总思路,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局,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信息资源建设为中心,以信息技术培训为保障,以应用促建设促提高,抓住了机遇,抓住了重点,抓好了落实,取得了明显进步,有力促进了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基本建成
创建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包含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开发及应用和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近年来,我省相继启动和实施了“校校通”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书香校园工程、通用技术教室建设、高中新课程配套实验室建设、探究性实验室建设、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目前,全省101个市、县(市、区)已全部建成教育城域网,中小学校园网从2001年的600个增加到了5230所学校,占中小学总数的86.5%,“校校通”目标基本实现。截至2010年底,全省中小学和高校生机比分别达6.4:1和2.1:1,多媒体进教室比例分别达70%和65.2%,所有高校都拥有自己的主页。省教育厅和教育部之间,省教育厅与各市、县(市、区)和高校的视频会议系统,省教育厅到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和省属高校的协同办公系统相继建成;省级教育网站支撑平台初步建成,为省教育厅门户网站等4个独立网站和8个子站提供良好的支持与服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为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的建设还表现为全省初具规模的数字化教育资源。10年来,全省以丰富资源内容、加强资源共建共享为主要目标,以“引进国家资源、共享合作资源、购买急需资源、开发特色资源”为基本思路,努力加强资源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建立了浙江省新课程多媒体素材资源库,完成资源建设条目70000余条。制定并实施了《浙江省基础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规划(2008-2010年)》,开通浙江教育资源网,为全省中小学校师生提供各类优质资源。经过二期改版,网站目前共已开设30个特级教师工作室、100个农村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20个学科协作组,资源总容量达到461GB,深受广大师生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欢迎和好评。建立了长三角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开通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联盟网站,积极开展长三角中小学校的网络结对活动,在资源共建共享上迈出了新步伐,走出了新模式。全省高校资源共享取得明显进展,18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995门省级精品课程均已通过网络在校际共享;1053.1万份电子期刊和3044.6万册电子图书通过高校数字图书馆实现充分共享。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和逐步共享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基本具备
教育信息化的成效或者说最终目标,应该体现在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上。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升首先应表现为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变革,其次表现为信息技术对于学校乃至学区的教育组织与管理的创新与变革。多年来,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面普及、各种形式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深入推进,全省各地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上涌现了许多特色和亮点。如宁波市在数字校园建设、电子书包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海盐县在借助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温州市在强化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学校教育信息化评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统计,全省乡中心以上学校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98.3%的教师会运用网络检索教学资源,96.6%的教师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已在我省中小学校普遍开展。网络教研、教师博客、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袋、电子书包、家校通等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在高校中尤为普遍,多媒体教学成为当前各高校日常教学的主要方式,课程比例已经超过70%;84%的本科院校、53%的高职高专院校建立了统一的网络教学或辅助教学平台。全省有3所高校获准开办现代远程教育(含电大的开放教育试点),已有69所高校在我省开设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中心,经过备案的高等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有664个,在校生达30万人。依托高教园区的高校间资源共享、课程交换、学分互认工作在高校广泛开展,扩大了优质资源的覆盖面,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益条件。电子政务和电子校务是教育信息化在教育管理中的体现。目前,电子化办公已经在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中普遍应用。信息发布、视频会议系统、协同办公系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阳光高考平台、就业指导等各类应用系统功能完善,为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教育行政效率、强化公共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教育信息化重点工程效益明显
自“十五”期间“校校通”工程顺利实施后,“十一五”以来,我省重点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标准化实验室建设、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其中“农远工程”是省政府为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推进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所采取的重大举措。2004-2007年,省政府每年投入1000万元,面向全省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县农村中小学校组织实施了第一轮“农远工程”,为项目实施地区所有农村小学及教学点每校配备了1套光盘放像设备,为农村乡中心小学和农村初中配备了综合多媒体教室设备和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2009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第二轮“农远工程”,由省政府于2009年-2011年每年投入专项经费5000万元,面向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室设备配置、计算机教室配置、教育教学资源开发、远程教师培训和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等。“农远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省最贫困地区学校教学资源匮乏、教师专业素养不高的状况,对这些地区的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有力地推进了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标准化实验室建设主要包含为全省31个欠发达和海岛县装备111个通用技术专用教室、资助31个经济欠发达县和海岛县建成100个高中新课改配套实验室和200个中小学新课程探究性实验室,在全省创建了78个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十五”以来,我省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成效明显,工程充分利用高校名师资源开发精品课程,并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目前,全省共建成1200余门精品课程。2008年,全省立项启动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2010年底,高校数字图书馆正式开通运行,以1个省中心和5个分中心的架构,基本形成覆盖浙江全省高校的分布式数字资源网,对高校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虽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我省经济发展和提前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相比,与教育信息化发达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教育信息化仍然是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之一。主要表现为:
1.教育信息化观念不强,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地方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未将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缺乏与经济发展、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和有效措施。教育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体系不健全。教育网络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各级教育网站未能实现高速互联。缺乏全省统一的教育基础数据库,教育信息集散功能不强,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有待建立,教育信息化为广大社区、农村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不足。
2.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管理与运行机制不健全。区域、城乡、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全省缺乏统一的教育信息化统筹协调与管理体制,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条块分割,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网络运行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形成,全省只有62.2%的高校有网络实时监测系统,34.8%的高校建有入侵检测系统,10.2%的高校有风险评估体系,4.76%的高校通过信息安全认证,信息网络安全隐患比较大。资金投入尚未形成长效机制,基础设施、资源建设、信息系统、重大工程的日常运行维护、人才培训、可持续发展还缺乏足够的经费保证。
3.教育信息化人才缺乏,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中、高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欠缺。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还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能力亟待提高。信息技术培训的数量和质量同信息化发展需求不相称。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应用研究比较薄弱,对信息化标准与规范体系建设重视不够。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程度低,教育信息资源应用研究的水平亟待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二、强化责任,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当前,世界正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教育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抓住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从国家层面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并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教育信息化。1982年,教育部决定在5所大学的附属中学(高中)进行中学计算机教育实验工作;1994年,国家启动建设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1999年,教育部首次在文件中提出要大力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新世纪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中小学“校校通”计划、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建设、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建设、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2010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更是从“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整合、管理信息化、支撑学习型社会”等方面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将“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10大重大项目之一。
昨天,就在这里,教育部召开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杜占元副部长、教育部科技司司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介绍了国家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交流了各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经验,研究讨论了今后一段时期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思路。未来10年,国家将建设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教育网络资源及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和教育信息化支撑保障体系。今年,教育部将编制并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启动实施“学校信息化能力达标建设试点”等一批重大项目。国家的这些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与我省的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是完全一致的。这也说明我们的工作方向是正确的,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步伐的信心将进一步增强。
我省将于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站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高屋建瓴,深刻认识信息技术的伟大力量,认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由之路
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教育设施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在教育现代化的诸多要素中,哪一种都离不开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理念、技术和应用的培育、发展,在教育全领域、全方位的深度扩散,可以不断改造传统的教育理念、结构、模式和方法,从而使信息化和现代化彼此交融、相互促进。教育信息化一方面通过信息呈现方式的变革、信息管理的革命和信息的高速流动与高效应用,促进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促进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和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方法、途径和前提。另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会极大地丰富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同时对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管理等诸多方面所产生的深刻变革,将成为教育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也将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由之路。
(二)教育信息化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教育信息化以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基本特征。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多媒体、超文本、远程信息传递、虚拟现实等手段能够提供信息时代的基本教育环境,实现教育资源的跨时空传输,为师资力量薄弱的地区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与课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消除“信息贫困”。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学习,学习可以贯穿人的整个生命;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学习,只要可以接入Internet;任何人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学习,为实现教育公平、推进教育均衡提供有力保证。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度和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改变了信息的表征形式、人们的认知和感官方式以及师生关系,从而推动教育内容、方法、手段、观念的全面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人的学习与发展潜能,优化教育的决策与管理、组织与运行,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与教育决策的科学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我省教育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教育事业实现了两大历史性跨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正从大众化向普及化阶段迈进。但全省教育发展距离现代化的目标、距离人民群众“读好书”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还比较落后,教育发展还不平衡;教育质量、软件建设距离现代化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我们必须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管理体制、教育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而这些改革的动力之一,来源就是教育信息化。通过加快发展教育信息化,能为我们提供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充分共享,提供新型的育人模式和教育管理模式。
(三)教育信息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其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信息化借助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条件,引起教学手段的深刻变革,改变了传统教育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模式,构建起个别化教学、小组协作学习、远程实时交互的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在线讨论等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便捷的交互功能以及对教学情境的模拟和创设功能,使得因材施教、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成为可能,学生能够根据个性差异进行主动学习、差异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成为教育变革的强大动力。同时,信息素养是21世纪人才的必需技能,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抓住机遇,全面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五年,也是落实浙江省教育规划纲要,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努力建设教育强省的关键五年。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紧紧围绕《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抓住机遇、优先发展、整体部署、全面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
(一)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在优先发展上下功夫
国家和全省的教育规划纲要都对教育信息化赋予了重任,寄予了厚望。可以说,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大机遇。能不能抓住机遇促发展,是对我们工作者一次考验。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要从国际国内大背景和我省现代化建设的大形势去考虑、研究教育信息化问题,搞清楚规划纲要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到底给了我们什么任务,我们今后要实现什么目标,抓手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机制来抓。要广泛宣传,在全省教育系统内形成统一认识,使全体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意义,提高主动参与、深化建设和应用的积极性。要增强机遇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刻认识到肩负重任之光荣与艰巨,树立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理念,树立在教育事业中优先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理念,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切实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创设良好环境。
(二)要在全省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整体推进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
未来10年,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将按照“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实现协调、增强活力、强化服务”的基本要求,稳步向“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提供更全面的优质教育、形成更广泛的公平教育、构建更有效的教育技术支撑基础”的教育现代化目标迈进。其中,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今后一段时期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在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全省将启动实施10个重大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努力实现新突破、新进展,把各项改革和发展任务落到实处。其中,教育信息化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我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举措和保障。各地各校必须紧紧抓住全省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机遇,以项目引领、以点带面的方式,认真抓好重点工程和项目的实施,促进教育信息化快速进步。一是要抓好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到2015年,全省实现省、市、县、校四级网络高速互联互通,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在学校的建设和应用。二是要抓好教育信息资源和平台建设,建成浙江省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为一体的内容丰富、多层次、智能化、开放式的浙江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建成以政务与校务管理平台、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支撑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大型信息化专业服务平台,促进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和服务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全面提高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三是要抓好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通过建立培养培训体系、探索信息化教育新模式、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以应用为导向,以促进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内容和方法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科研和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到2015年,完成对教师、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校长和教育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的全员培训,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90%以上的学校全面实现管理信息化;95%以上的普通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教师在浙江教育资源网上实名注册,能够通过网络获取各种资源并有效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形成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和信息化教育教学新模式。四是要抓好教育信息化标准与规范体系建设。建立与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相衔接、符合我省实际的教育信息化规范体系和数据体系、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浙江省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五是要抓好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省、市、县、校四级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技术保障与支持服务。
2011年,我省将全面启动实施“四项工程”,推进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制定浙江教育计算机网的技术标准和实施方案,启动骨干网的建设;推进第二轮“农远工程”,在全省中小学校增配1万套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全省中小学校班级多媒体班套比达到1.1:1,争取到2012年底基本普及班级多媒体;启动第二轮书香校园工程,投入省级专项经费1709万元,在配置纸质图书的同时,启动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断丰富读书活动形式和载体;加强资源建设和共享,制定《浙江省信息化教育资源开发计划(2011-2015)》,深化优质网络资源建设;发布《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和《浙江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启动首批30所省级数字化示范校园建设。
(三)要全面落实《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各项任务,切实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前后历时近两年,全面描绘了未来5年全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蓝图。总体上,“规划”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突出应用导向。这也是“十二五”期间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较之于“十一五”期间的最大不同。过去的十年,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们更多地是关注基础设施的建设。未来5年,我们将更多地关注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关注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关注信息化教育新模式的构建,关注师生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这些都是我省教育信息化进入以应用为中心的深化建设阶段的标志。二是突出顶层设计。“规划”从计算机到多媒体,从网络建设到资源建设和能力提升,从组织机构健全到经费保障,系统性地勾勒了未来5年全省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路线图,从省级层面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措施。三是体现前瞻性。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变化因素,是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对此,“规划”既注重近期的计算机配备、实验室建设,又着眼当前技术进步的新特点,把移动学习、虚拟现实、电子书包、打造终身学习体系等列入“规划”之中。四是注重操作性。“规划”明确了四大工程、六大保障,目标明确,措施可行,可操作性突显。
根据“规划”精神,2011-2015年,全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将以“基本建成网络全覆盖、资源全覆盖和服务全覆盖的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为总方向,沿着“应用信息技术重构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模式、依托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新模式和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三条基本路径,以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数字化校园提升工程和书香校园工程四项重点工程为抓手,全面实施以“一网二库三平台四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五大建设任务,努力建成高速安全的浙江教育计算机网,建立浙江省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浙江省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建立教育管理与政务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和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建立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培训体系、教育信息化标准与规范体系和教育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为加快实现我省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这些任务和重点工程的提出,都建立在对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全面调研和对“十二五”期间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省、市、县、校四级互联互通计算机网络的建立,教育基础数据库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都是加快我省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各校必须紧紧围绕“规划”提出的要求和工作部署,积极行动,周密部署。要结合各地和各校的实际,在全省“规划”的基础上,制订本地和本校的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和措施。要健全组织机构,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已经成立,各地各校要根据实际,建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狠抓落实,并明确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配备信息化专职人员,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认真实施省里部署的各项工程和工作,做到胸有全局、通盘考虑,既体现省里的统一部署,又突出各地各校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要切实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各地要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应用和维护资金及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级各类学校应确保有足够的公用经费用于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要加强队伍建设,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完成对教师、校长、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培养一批专业骨干,全面提升全省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锐意改革,勇于探索,积极寻求教育信息化新的发展点和突破点,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数字示范学校的建设,特别注重探索教育信息化如何在变革教与学的模式方面发挥作用,培育一批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典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同志们,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全体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一项历史使命,也是我省教育赶超先进地区、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让我们紧抓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机遇,积极行动,开拓创新,开创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高强部长在2007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要“大力加强中医药工作”
高强部长在2007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讲话中提出:要“大力加强中医药工作”
2007年卫生工作讲话
高强部长指出,要大力加强中医药工作。
充分认识中医药在我国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中大力推广采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在医
治艾滋病等传染病、慢性病和疑难病症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度,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建设国家中医科学院,好范文,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成立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组织协调小组,探索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将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增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能力。积极研究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好范文,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促进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扩大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