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2 14:3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8年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8年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范文模版)》。

第一篇:2008年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范文模版)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四川电子信息产业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坚持自主创新,克服“5.12”汶川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巨大困难和影响,通过全行业的努力,实现灾后快速恢复、产业平稳较快发展。

全年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224.4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79.4亿元,比上年增长22%;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5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3%。

电子信息产业出口增长较快。2008年,四川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额30.4亿美元,占四川省外贸出口总额的23.2%,较上年同期增长64.3%,对全省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4%。

电子信息产业就业扩大。2008年,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就业人数20万人,比2000年新增就业约10万人,劳动生产率提高到23.5万元/人。

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增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低能耗、少污染、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产业,2008年四川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157吨,比2007年下降了26%。

注: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审定数据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数据为准。

第二篇:2008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

部运行监测协调局

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波动、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不利局面,我国电子信息全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克服多重困难与挑战,化解各种问题与矛盾,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产业结构调整更加深入,在推动两化融合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基本情况

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全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5.1万亿元,增长12.8%;软件业7573亿元,增长29.8%。实现增加值

1.49万亿元,增长14.6%。

经济效益平稳增长。2008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利润1559亿元,同比增长

4.1%;税金528亿元,增长19.8%;企业应收账款净额8254亿元,下降0.2%。计算机、家用视听、电子元件行业利润出现负增长,三资企业利润也下降了2%。

外贸出口进一步攀升。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8854亿美元,占全国外贸总额的35%。其中,出口52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6%,占全国出口的36.5%;进口3637亿美元,增长 5.4%,占全国进口的32.1%。通信、计算机、家用视听产品仍是出口主要力量,比重接近75%;加工贸易比重超过80%,但增速同比出现下降。

产品产销衔接良好。从部监测的重点产品看,产品产销率均达98%以上。手机产量达到

5.6亿部,同比增长2%;彩电9033万台,增长6.5%;微型计算机1.37亿部,增长13.2%;数码相机8188万台,增长9.3%;集成电路417亿块,增长1.3%。

软件产业保持快速增长。软件产品收入3166亿元,同比增长32%。软件技术服务收入1455亿元,同比增长39.9%,其中软件外包服务收入203亿元,增速达100%以上。嵌入式软件收入1118亿元,同比增长25.5%。系统集成收入1616亿元,同比增长25.2%。IC设计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16%。软件出口142亿美元,同比增长39%,其中软件外包服务出口15.9亿美元,同比增长54%。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行业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527.8亿元,同比增长33.3%;新增固定资产1942.5亿元,增长31.5%;新开工项目3143个,增长13%;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2254亿元,下降2.1%。电子元器件仍是产业投资的重点领域,所占比重超过50%。

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国电话用户9.82亿户,互联网网民2.98亿人,网络与用户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手机普及率达48.5%,城镇居民彩电和计算机拥有率分别达150%和60%。企业信息化应用不断深入,行业应用软件收入增速超过30%。

科技创新成果明显。新产品产值占全行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20%。国内专利申请数量中,四成来自信息技术类。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2008年华为申请专利1737项,成为全球第一大专利申请企业。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对全国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新增从业人员占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的比重接近5%。主要特点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逐步深化,并呈现出从出口向内需、从沿海向内地、从整机向元器件、从外资企业向内资企业、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扩散和蔓延的态势,从而导致产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产业增速呈现前高后低态势。从收入看,2008年上半年产业增速一直保持20%以上的水平,下半年起开始逐月回落,11月、12月规模以上制造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0.1%、2.1%。从效益看,1-5月规模以上制造业利润增长20%以上,6-8月增速回落到4.1%,9-11月出现负增长(-23.9%)。从出口看,上半年出口增速达到23.6%,至9月底降至20.5%,全年增速仅为13.6%,比上半年下降10个百分点。

行业结构调整日趋深入。一方面,软件、元件、器件等基础行业继续成为产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收入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产业高15、2.1、7.2个百分点,通信、计算机、视听产品增速则分别比行业平均水平低8.2、7.5、5.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高端产品保持快速增长,液晶、等离子电视产量增速均达50%以上,平板电视产量占彩电比重超过30%;笔记本电脑增长25.2%,占微机比重达到79%;大规模集成电路增长23.3%,占集成电路比重接近40%。

区域发展出现不同格局。一方面,东部地区收入增长慢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年增长11.8%,分别低于中部(28.6%)和西部地区(31.6%)16.8和19.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增速下滑快于中西部地区,相比上半年,东部地区收入增速下降了7.8个百分点,但中、西部地区分别下降2、1.2个百分点。北京、天津受北京奥运会等多重因素影响,收入分别下降9.4%和10.5%;四川地震灾区生产恢复迅速,收入增速高达35%。内外资企业呈现不同发展态势。一方面,外资企业发展速度明显慢于内资企业,从规模以上制造业看,三资企业收入增长9.6%,利润下降2%,出口增长12%,分别比内资企业增速低15.7、22.8、9.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外资企业收入增速下滑快于内资企业。相比上半年,三资企业收入增速下降了8.9个百分点,但内资企业仅下降3.8个百分点。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效应逐步显现,当前行业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企业亏损面加大,规模以上制造业亏损面达到25%,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二是部分基础行业困难加大,集成电路、印制电路行业利润分别下降43.5%和10.8%,光电器件行业利润增速同比下降了54个百分点;三是大企业兼并重组明显增多,特别在软件服务和半导体领域表现突出;四是美国、德国、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纷纷对集成电路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对信息产业核心制高点的争夺日趋激烈。

2009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机遇同样巨大。全球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出口增速可能继续下滑;国内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内需拉动效应将逐步显现;电信企业重组完成后积极推进3G投资,将带来产业链和市场格局的调整变化。面对复杂形势,需要加强运行监测和宏观指导,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行业调整振兴规划,推进关键领域的结构调整和企业整合,才能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确保经济运行平稳发展。预计2009年全球IT支出将在3%以下,计算机出货量增长4%,手机、彩电、集成电路将下降2%-10%;国内电子信息产业收入增长12%左右,其中制造业约10%,软件业22%-25%,第一季度全行业发展速度将大幅放缓。

责任处室:信电局综合处

第三篇: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2011工作计划

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2011工作计划

根据《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结合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目标

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 2600亿元,同比增长 30% ;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8%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继续保持中西部第一。

二、重点任务

(一)做强做大 7大产业集群。

紧紧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示范、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等应用带来的广阔市场空间,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具有优势特色的主导产品。做大做强我省已确立的软件与信息服务、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外设、宽带通信与网络产品、信息技术装备类及应用电子、电子元器件及材料等7大产业集群。重点壮大液晶显示(TFT-LCD)面板、等离子体显示(PDP)面板、有机发光二级管显示(AMOLED)面板、液晶(TFT-LCD)电视机、等离子(PDP)电视机、3D 电视机、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智能手机、CPU 芯片、连接器件、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备、雷达设备、二极管、光传输设备、光缆(光纤)等超过10亿元的产品16个。

(二)攻关35项关键技术。

重点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强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制造工艺技术的攻关,大力支持关键产品,重点培育优势和特色产品。主要完成35项技术:一是基于闪联标准的网络电视信息终端服务系统总体架构,基于闪联标准的互联协议,浏览器、JVM、FLASH 三大引擎的支持,视频通讯功能的支持等技术;二是基于 IPV6的高端路由器可靠性技术,高速背板技术及预留系统升级,分布式报文处理技术,背板负载均衡技术,“0丢包”数据转发技术,IPV6报文转发处理优化技术,NP多核分布式微码开发

技术,低功耗设计、分区供电技术;三是有机发光二级(AMOLED)显示的TFT基板的a-siTFT技术,P-siTFT技术,TFT设备技术,透明电成膜技术,OLED 的有机材料研发技术,OLED 器件结构优化技术,有机材料蒸馍技术,大面积蒸镀技术,薄膜封装技术,蒸镀 MASK 设计及使用技术,OLED 设备技术;四是高发光效率、低功耗 PDP模组量产的前基板的新型高γ 介质保护膜材料的量产工艺技术,低介电前板介质的量产工艺技术,二氧化镁的量产工艺技术,PDP显示屏的封排及老炼量产工艺技术,应用低功耗的驱动波形的 PDP驱动电路的量产工艺技术等;五是基于云计算运营模式的融合虚拟化、SOA、高速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六是基于高性能网络信息安全综合防御系统的一体化安全引擎技术,网络边界安全防护模型技术,宽带网络安全设备通用平台技术,多级安全标签技术、网络异常检测和过滤技术,自主的安全方案和密码算法技术等。重点促进基于动态信息的智能交通系统的精确识别交通数据实时采集技术,监测识别准确性保障技术,多源交通信息融合技术,海量数据实时处理技术,短时交通预测技术,多渠道信息发布和交互技术,动态导航应用技术,智能信号灯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以国家重大专项为支撑点,围绕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两化融合等应用,积极推动四川大学、电子科大、九洲电器开展 11项课题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

(三)扶持壮大40户重点企业。

着力支持长虹、京东方、虹视、虹欧、九洲、迈普、卫士通、川大智胜、和芯、富士康、仁宝、纬创、联想、戴尔、飞阳、国腾国星、索贝数码等 40户重点企业,围绕重点项目、重点产品和主要技术,带动我省电子信息产业2011年实现跳跃式发展目标。

(四)重点推进 46个项目。

以重点产品、产业化为依托,组织实施国产大尺寸平板显示驱动芯片开发与产业化、数字电视一体机研发及产业化、USB3.0接口芯片产业化、AMOLED 量产、基于IPV6的高端路由器产业化、高发光效率低功耗PDP模组驱动线路的开发及产业化、LED 大功率封装及半导体照明产业化、数字电视嵌入式软件平台及产业化、基于动态信息的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示范、高性能宽带网络信息安全综合防御系统产业化、NDIR 气体传感器产业化、互联网电视终端产品量产、宽带接入设备量产、射频识别(RFID)应用、笔记本和台式计算机整机量产、智能终端(平板计算机、手机)量产等共 46个重点项目(见附件),尽快形成规模化能力。

(五)着力打造 9个特色基地(园区)。

集聚集约发展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特色基地(园区)。大力推进成都计算机产业基地建设,巩固国家(成都)软件产业基地,做强国家(绵阳科技城)数字视听产业园、国家(成都)电子元器件产业园,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园(成都)、国家级信息安全产业园(成都)、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园(绵阳)、九洲成都物联网产业园、信息化与重大装备制造业融合示范园(德阳)等特色基地(园区)。

三、推进措施

(一)推进创新能力建设。

加大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推动多元化技术创新投入体系建设,发挥财政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有条件的科研院所、企业开展战略性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的研究开发,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财政科技投入资金重点支持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大技术标准研究,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指导和帮助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抓好各项标准的贯彻实施,不断提升企业的标准化水平;坚持“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及时将创新成果以标准形式固定下来,并力争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围绕“国家电子发展基金”、“核高基”和“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专项,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特色品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推动特色产业集中发展。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场地,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开发经营实体,为中小电子信息企业的创业发展提供集聚空间。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内外企业和个人在配套条件较好的区域内建立电子信息产业生产研发基地(园区)。以基地和园区为载体,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完善产业配套,引导要素向企业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软件与信息服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计算机及外设、电子元器件、军工电子、数字视听、新型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信息技术装备及应用电子等优势产业的集聚集中发展。

(三)加强对外开放与合作。

积极开展产业集群项目联合招商方式,鼓励外商和省外资金投资产业关联配套能力强的重点产业集群项目。加强对重大引进项目的跟踪协调和服务,促进项目尽快投产。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瞄准软件开发、电子商务应用、集成电路设计,积极引进国内外投资,争取引进和承接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高世代TFT-LCD 液晶显示面板、品牌计算机及代工等项目落户四川。打造一批具有产业特色、技术优势、规模和品牌效应的骨干企业。

(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和争取力度。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商务和现代物流、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二是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积极支持将省内企业的相关产品按照规定纳入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以应用市场带动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三是积极落实国家重大专项的省内配套资金;四是积极争取国家电子发展基金、产业化专项、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等,重点支持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重大电子信息技术课题研究、产品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五是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做好卫星广播电视等设备生产监管等;六是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协会)在规划编制、政策研究、市场规范、信

息统计、科技咨询等方面的作用,促进企业和科研单位合作、企业间的合作和联盟以及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等,帮助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使之成为政府与企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第四篇: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

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回升调整的重要一年,受扩内需政策成效显现和外需市场逐步回暖的共同作用,行业出现恢复性增长,总体呈现前高后稳态势。软件产业和对外贸易出现新突破,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投资持续高位增长,产品结构调整深入,产业链向上延伸的趋势更加明显,企业、市场和区位布局出现新趋向,行业为推动信息化发展和促进两化融合发挥积极作用,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全球产业布局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

一、基本情况

(一)各项指标完成较好,发展态势前高后稳

1、产业规模稳步增长。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规模

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5%,其中软件产业收入1.3万亿元,增长31.3%。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6.9%,比上年加快11.6个百分点,高出工业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63395亿元,同比增长25.5%。

图1 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全国工业增加值月增速对比

2、经济效益持续提高。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645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利润2825亿元,同比增长57.7%。全行业销售利润率从一季度的2.7%提高到4.4%,高出上年(3.5%)近1个百分点。全行业亏损企业3940个,同比下降19.1%;企业亏损面(18.8%)比上年同期(26.1%)减少7.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42.5%。

图2 2010年各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利润完成情况对比

3、对外贸易发展良好。2010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额达101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2%,占全国外贸总额34.1%;其中出口5912亿美元,同比增长29.3%,占全国出口37.5%;进口4216亿美元,同比增长34.0%,占全国进口30.2%。

图3 2010年电子信息产品月度出口额情况

4、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2010年,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93亿元,同比增长44.5%,比上年高27个百分点,比工业投资增速高21.7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四季度投资增速分别为28.8%、48%、44.3%和49%。新开工项目4548个,同比增长2.4%,比上年低39个百分点。

图4 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5、科研开发成效明显。至2010年底,全国信息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10万件,比上年增长10%以上,华为、大唐、恒生、中控等多家企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服务器、通信设备、软件等多个领域取得新突破。新产品开发步伐加快,全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4210亿元,同比增长27.4%,超过产值增速1.9个百分点,占销售产值的比重(22.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二)对国民经济贡献日趋突出,全球产业地位更加稳固

1、在工业中保持领先地位。201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利润、投资增速分别高于工业平均水平1.2、4.3、2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从业人员占全国工业比重达9.1%、9.7%,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达37.5%,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地位日趋突出。

2、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加大。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员880万人,比上年新增102万人,占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的1/10。上缴税金950亿元,同比增长43.1%,高出全国工业税金增速4个百分点。产品价格水平不断下降,彩电、手机、计算机平均价格同比均下降10%以上,为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发挥积极作用。

3、有力支撑信息化发展。截至2010年底,我国手机普及率达到64.4%,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居民彩电、计算机拥有比率均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金融、电力、交通行业应用软件收入增速均超过25%,信息技术在智能交通、电网改造、无线城市中的渗透作用更加突出,手机阅读、移动支付、网络电视等新业务不断拓展。

4、全球制造大国地位更加凸显。2010年,我国生产彩电1.18亿台,手机

9.98亿部,微型计算机2.46亿台,数码相机9千万台,均名列全球第一。

二、运行特点

(一)扩内需成效继续显现,外销呈现恢复性增长

在国家扩内需政策持续作用下,电子信息产业内销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内销产值26733亿元,同比增长24.7%,连续11个月保持20%以上增速。家电下乡政策大大激发三四级市场的发展潜力,产品销售再创新高,2010年全国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7718万台,实现销售额17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7倍。以旧换新推动城市家电产品更新,市场销售取得新突破,2010年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量和回收量均超过3000万台,比上年增长2倍以上。

随着外需逐步回暖,出口出现恢复性增长。2010年,出口交货值增长26.2%,扭转上年下滑(-5.6%)局面,行业出口依存度(57.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二)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产业链向上延伸趋势明显

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2010年,电子元器件行业销售产值分别增长29.4%和39%,出口交货值增长26.2%和41.7%,利润增长61%和207.4%,成为拉动全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软件产业保持31%的速度增长,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达到18%。产业链不断向上延伸,多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建成投产,与发达国家差距逐步缩小;多条液晶面板生产线已投产,弥补了高世代生产线的空白。

整机产品升级加快,平板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明显。液晶电视占彩电比重达75.5%,其中LED电视超过20%,3D电视成为市场热点。笔记本电脑占微机比重达75.6%,平板电脑、台式一体机销售量增速超过30%。3G手机增长60%,智能手机比重超过20%。

(三)企业转型趋势突出,内外资企业出现新的走向

内资企业比重提高,调整步伐加快。2010年,内资企业收入、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33.0%和31.2%,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4.5和5个百分点,占行业比重(27.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大企业加快营销战略调整:一是加快向上游产品延伸,彩电企业涉入液晶模组和面板领域,计算机企业积极拓展网络服务市场。二是积极实施兼并重组,如大唐与中芯国际、华虹与宏立、亚信和联创、长城与冠捷、方正和宏基等并购。三是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的战略转型,联想、海尔、华为等均提出新的战略方向,重点转向移动互联、服务化、云计算等新领域。外商规模增速有所降低。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投资分别增长22.7%、24.5%、11.3%,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2.8、1.7、33.2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比重(50.3%、63.5%、17.9%)比上年下降1.1、0.9、5.4个百分点。

港澳台企业指标回升加快。2010年,港澳台投资企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利润增长27.5%、28.4%和60.9%,分别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2、2.2和7.2个百分点,扭转上年负增长局面。

(四)区域转移步伐加快,沿海周边和川渝地区成为新的增长极

中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快于东部地区。2010年,中部地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42.5%和80.4%,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14和26.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收入、利润分别增长46.6%和55.8%;东部地区收入、利润分别增长27.3%和51.8%,扭转上年下滑(-2.3%、-5.4%)态势。从投资看,中部地区完成1645亿元,同比增长49.5%,高于上年2.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完成643亿元,同比增长14.6%,低于上年57.7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完成3705亿元,同比增长49.1%,高于上年47.7个百分点。

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快:一是沿海地区的周边省份增长加快,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广西等地区销售产值增速均超过35%。二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和川渝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四川、重庆加大招商引资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力度,销售产值分别增长49.6%、74.4%。

三、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多种因素叠加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压力加大

2010年以来,原材料、劳动力等要素价格全面上涨,人民币升值加快,企业经营压力加大。2010年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28%。其中珠江三角洲劳动力成本平均上涨20%以上。

(二)彩电企业绩效下滑折射产业基础薄弱弊端

2010年以来,国内多家骨干彩电企业效益出现下滑,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企业对2010年市场预期过于乐观,过量采购CCFL液晶面板,致使库存积压;另一方面,外资品牌调整经营策略,挤压内资企业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三是行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

四、2011年展望

从国际上看,全球IT市场总体看好,各国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市场的加快回升将拉动全球IT市场稳步增长。但2011年,全球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贸易保护日益突出,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动加剧,对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将带来一定影响。

从国内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前景看好。一是政策趋向总体有利于产业增长,国家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国内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发展,3G商用、数字城市建设及交通、电力网络改造升级等,为国内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空间。三是投资增长为产业带来新的后劲。各

地把发展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进一步拉动产业投资增长。

但随着国内外宏观环境变化,一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行业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依然突出。2011年产业发展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预计全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约15%,软件业收入增长约25%。

第五篇: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

【概况】

2009年,重庆市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实现增加值40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7%,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06亿元,增长23.4 %,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63亿元,增长29.8 %,比全国平均增幅高29个百分点,比全市工业平均增幅高11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销售额的10.5%。惠普、富士康、广达、英业达、思科、新加坡(密胜)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北部新区、港城工业园、茶园新区、万州光电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和区县的电子制造业、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

【发展简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以北部新区和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为核心,周边若干个特色园区为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一圈带动两翼”,核心园区和区县特色园区共同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沙坪坝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北部新区、南岸区、渝北区、江北区、万州区、长寿区、永川区等区县。北部新区以智能化仪器仪表、应用电子、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通信业为主体;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以笔记本电脑产业、集成电路产业、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为主体;茶园新区发展消费类电子产品,空港工业园发展汽车电子,港城工业园发展信息家电,万州光电产业园发

展电子材料及电子代工。

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引进项目和企业超过100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超过50亿美元,实到外资3亿美元以上。2009年8月4日,惠普(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和富士康(重庆)产业基地重大项目签约;9月11日,思科(重庆)通信产品制造基地签约;12月26日,英业达中国第二生产基地重大项目签约。惠普、富士康、思科、英业达的制造基地位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全球五大笔记本电脑代工厂之一富士康、广达、英业达为主的台湾代工企业承接惠普订单,生产面向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的笔记本电脑。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日本读片业务量最大的DOCTOR NET公司、世界500强日本凸版集团公司、新加坡海皇集团全球服务外包中心、上海微创公司、好音达BPO中心、上海华腾软件重庆分公司等一批重点项目也相继落户重庆。

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共获国家工信部等批准立项11个项目,资助项目资金18850万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资助项目5项500万元,“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项10600万元;“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项7750万元,带动项目总投资99246万元;下达市级信息产业发展资金4100万元,增长10%,第一批1800万元资助惠普电脑基地等11个项目,第二批2300万元资助思科、广达、合智思创等19个项目,带动企业投资近18亿元;做好各类项目实施的管理、验收,全年共验收到期项目92个,合同资金3510万元。

【行业地位和产品优势】

2009年,全市电子制造业销售收入603亿,增长29%,占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的69.9%,比全国平均增幅高29个百分点,比全市工业平均增幅高10个百分点;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260亿元,增长30.3%,占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的30.1%,比全国平均增幅高5个百分点,比全市工业平均增幅高11个百分点。

2009年,全市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中,软件及信息服务业260亿元,同比增长30.3%,占行业比重25.8%;信息家电115.1亿元,同比增长29%,占行业比重11.4%;应用电子136.9 亿元,同比增长22.2%,占行业比重13.6%;通信产品103.3亿元,同比增长18.0%,占行业比重10.3%;电子元器件186.1亿元,同比增长12.4%,占行业比重18.5%;电子材料61.6亿元,同比增长 76.9%,占行业比重6.1%。

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137家,其中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63家,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13家。

随着惠普、富士康、广达、英业达、思科等项目入渝后,加上其他即将入渝的项目,未来4年,重庆将重点发展笔记本电脑及关联设备加工,形成年产8000万台笔记本电脑,超7000亿元的庞大产业链集群,为30万人带来就业机会。预计到2012年,以电脑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重庆第一支柱产业,这是重庆经济发展上的一个历史性突破,

下载2008年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8年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07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篇)

    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四川省委、省政府动员和组织全省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电子信息产业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分析报告产业分类电子信息产业包括雷达工业行业、通信设备工业行业、广播电视设备工业行业、电子计算机工业行业、软件产业、家用视听设备工业行业、电子测量仪......

    电子信息产业(合集5篇)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

    电子信息产业概况大全

    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概况 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6年经国务院核批的省级重点经济开发区,是四川省“1525”工程重点培育的500亿特色产业......

    2007阿城统计公报

    哈尔滨市阿城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全区人民同心协力、拼搏进取,以党的“十七大”为指针,紧紧围绕区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抢抓新机遇,开创新局面,建设新阿......

    花都区2009统计公报

    广州市花都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2010-12-27 20:58来源:广州市花都区统计局 2009年,全区在发展进程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

    2011太仓统计公报

    2011年统计公报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7.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85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485.75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

    德阳市2008统计公报

    德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2月 2008年是德阳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德阳市遭遇“5.12”特大地震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