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莞理工学院移动通信概述总结的专业名词
长波通信long-wave communication
短波通信short-wave communication
微波通信microwave communication
公众陆地移动网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
改进型移动电话系统IMTS(Improved Mobile Telephone System)
移动电话系统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体系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2000)
蜂窝系统AMTS(Advanced Mobile Phone Services)系统
全入网通信系统技术 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系统
集群移动通信系统PMRN(Private Mobile Radio Network)多址接入方式(Multiple Access)
频分多址接入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接入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接入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时分双工(TDD)
频分双工(FDD)
切换(handover or handoff)
硬切换(hard handover)
软切换(soft handover)
接力切换(Baton handover)
水平切换(Horizontal handover)
垂直切换(Vertical handover)
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保护间隔GI(Guarding Interval)
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
符号间干扰ISI(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载波间的干扰ICI(Inter-Channel Interference)
区群(motif)
基站收发器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安全间隔值ACS(Adjacent Channel Suppression)
数字通信系统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空中接口(Air Interface)
巡游管理(Itineracy Management)
移动台MS(Mobile Station)
唯一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
SIM(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卡
基站子系统BSS(Base Station Subsystem)
移动服务交换中心MSC(Mobile-services Switching Center)基站控制器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
无线资源管理RR(Radio Resource)
移动性管理MM(Mobility Management)
连接管理CM(Connection Management)
呼叫控制CC(Call Control)
短消息服务SMS(Short Message Service)
补充业务SS(Supplementary Services)
网络子系统NSS(Network Subsystem)
操作子系统OSS(Operation Subsystem)
设备身份寄存器EIR
用户身份代码TMSI(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移动国家代码MCC(Mobile Country Code)
移动网络代码MNC(Mobile Network Code)
移动用户识别码MSIN(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国家代码CC(Country Code)
国内用户号NMN(National Mobile Number)
国内目的地代码NDC(National Destination Code)
用户号码SN(Subscriber Number)
位置区标识LAILocation Area Identification
广播控制信道BCCH(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
接入(IMSI Attach)退出(IMSI Detach)
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PSTN)系统信息的广播(BCH)
复帧(Multiframe)
超帧(Superframe)
超超帧(Hyperframe)
帧号FN(Frame Number)
专用信道(Dedicated Channel)
非专用信道(Common Channel)
专用模式(Dedicated Mode)
空闲模式(Idle Mode)
话务信道TCH(Traffic Channel)
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Stand-alone Dedicated Channel)慢速辅助控制信道SACCH(Slow Associated Control Channel)快速辅助控制信道FACCH(Fast Associated Control Channel)信标信道beacon channel
频率校正信道FCCH(Frequency Correction Channel)
同步信道SCH(Synchronization Channel)
基站本地身份代码(又叫色码)BSIC
随机接入信道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
扩展尾比特(extended tail bits)
准许接入信道AGCH(Access Grant Channel)寻呼信道PCH(Paging Channel)
小区广播信道CBCH(Cell Broadcast Channel)蜂窝小区(suitable cell)
蜂窝小区间的切换(inter-cell handover)
蜂窝小区内的切换(intra-cell handover)
第二篇:移动通信3G技术概述
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在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领域从原先的话音业务发展到增值业务。伴随着移动增值业务的不断发展,迈向3G(3rd 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则是两大移动运营商的必然选择。与前两代系统相比,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可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其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环境中支持144kb/s,步行慢速移动环境中支持384kb/s,静止状态下支持2Mb/s。其设计目标是为了提供比第二代系统更大的系统容量、更好的通信质量,而且要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及为用户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及多媒体等在内的多种业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
目前国际电联接受的3G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WCDMA、CDMA2000与TD-SCDMA。CDMA是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的缩写,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基础。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的模拟调制方式,这种系统的主要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信令干扰话音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时分多址(TDMA)的数字调制方式,提高了系统容量,并采用独立信道传送信令,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但TDMA的系统容量仍然有限,越区切换性能仍不完善。CDMA系统以其频率规划简单、系统容量大、频率复用系数高、抗多径能力强、通信质量好、软容量、软切换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1、WCDMA
全称为Wideband CDMA,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该标准提出了GSM(2G)—GPRS—EDGE—WCDMA(3G)的演进策略。GPRS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的简称,EDGE是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 Evolution(增强数据速率的GSM演进)的简称,这两种技术被称为2.5代移动通信技术。目前中国移动正在采用这一方案向3G过渡,并已将原有的GSM网络升级为GPRS网络。
2、CDMA2000
CDMA2000是由窄带CDMA(CDMA IS95)技术发展而来的宽带CDMA技术,由美国主推,该标准提出了从CDMA IS95(2G)—CDMA20001x—CDMA20003x(3G)的演进策略。CDMA20001x被称为2.5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20003x与CDMA20001x的主要区别在于应用了多路载波技术,通过采用三载波使带宽提高。目前中国联通正在采用这一方案向3G过渡,并已建成了CDMA IS95网络。
3、TD-SCDMA
全称为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DMA(时分同步CDMA),是由我国大唐电信公司提出的3G标准,该标准提出不经过2.5代的中间环节,直接向3G过渡,非常适用于GSM系统向3G升级。但目前大唐电信公司还没有基于这一标准的可供商用的产品推出。
三个技术标准的比较
WCDMA、CDMA2000与TD—SCDMA都属于宽带CDMA技术。宽带CDMA进一步拓展了标准的CDMA概念,在一个相对更宽的频带上扩展信号,从而减少由多径和衰减带来的传播问题,具有更大的容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使用不同的带宽,具有较强的抗衰落能力与抗干扰能力,支持多路同步通话或数据传输,且兼容现有设备。WCDMA、CDMA2000与TD-SCDMA都能在静止状态下提供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但三者的一些关键技术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性能上也有所不同。
1、双工模式
WCDMA与CDMA2000都是采用FDD(频分数字双工)模式,TD-SCDMA采用TDD(时分数字双工)模式。FDD是将上行(发送)和下行(接收)的传输使用分离的两个对称频带的双工模式,需要成对的频率,通过频率来区分上、下行,对于对称业务(如语音)能充分利用上下行的频谱,但对于非对称的分组交换数据业务(如互联网)时,由于上行负载低,频谱利用率则大大降低。TDD是将上行和下行的传输使用同一频带的双工模式,根据时间来区分上、下行并进行切换,物理层的时隙被分为上、下行两部分,不需要成对的频率,上下行链路业务共享同一信道,可以不平均分配,特别适用于非对称的分组交换数据业务(如互联网)。TDD的频谱利用率高,而且成本低廉,但由于采用多时隙的不连续传输方式,基站发射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的比值较高,造成基站功耗较大,基站覆盖半径较小,同时也造成抗衰落和抗多普勒频移的性能较差,当手机处于高速移动的状态下时通信能力较差。WCDMA与CDMA2000能够支持移动终端在时速500公里左右时的正常通信,而TD-SCDMA只能支持移动终端在时速120公里左右时的正常通信。TD-SCDMA在高速公路及铁路等高速移动的环境中处于劣势。
2、码片速率与载波带宽
WCDMA(FDD-DS)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方式,其码片速率为3.84Mchip/s。CDMA20001x与CDMA20003x的区别在于载波数量不同,CDMA20001x为单载波,码片速率为1.2288Mchip/s,CDMA20003x为三载波,其码片速率为1.2288×3=3.6864Mchip/s。TD-SCDMA的码片速率为1.28Mchip/s。码片速率高能有效地利用频率选择性分集以及空间的接收和发射分集,可以有效地解决多径问题和衰落问题,WCDMA在这方面最具优势。
载波带宽方面,WCDMA采用了直接序列扩谱技术,具有5MHz的载波带宽。CDMA20001x采用了1.25MHz的载波带宽,CDMA20003x利用三个1.25MHz载波的合并形成3.75MHz的载波带宽。TD-SCDMA采用三载波设计,每载波具有1.6M的带宽。载波带宽越高,支持的用户数就越多,在通信时发生网塞的可能性就越小。在这方面WCDMA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TD-SCDMA系统仅采用1.28Mchip/s的码片速率,采用TDD双工模式,因此只需占用单一的1.6M带宽,就可传送2Mbit/s的数据业务。而WCDMA与CDMA2000要传送2Mbit/s的数据业务,均需要两个对称的带宽,分别作为上、下行频段,因而TD-SCDMA对频率资源的利用率是最高的。
3、智能天线技术
智能天线技术是TD-SCDMA采用的关键技术,已由大唐电信申请了专利,目前WCDMA与CDMA2000都还没有采用这项技术。智能天线是一种安装在基站现场的双向天线,通过一组带有可编程电子相位关系的固定天线单元获取方向性,并可以同时获取基站和移动台之间各个链路的方向特性。TD-SCDMA智能天线的高效率是基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无线路径的对称性(无线环境和传输条件相同)而获得的。智能天线还可以减少小区间及小区内的干扰。智能天线的这些特性可显著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
4、越区切换技术
WCDMA与CDMA2000都采用了越区“软切换”技术,即当手机发生移动或是目前与手机通信的基站话务繁忙使手机需要与一个新的基站通信时,并不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而是先与新的基站连接后,再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这是经典的CDMA技术。“软切换”是相对于“硬切换”而言的。FDMA和TDMA系统都采用“硬切换”技术,先中断与原基站的联系,再与新的基站进行连接,因而容易产生掉话。由于软切换在瞬间同时连接两个基站,对信道资源占用较大。而TD-SCDMA则是采用了越区“接力切换”技术,智能天线可大致定位用户的方位和距离,基站和基站控制器可根据用户的方位和距离信息,判断用户是否移动到应切换给另一基站的临近区域,如果进入切换区,便由基站控制器通知另一基站做好切换准备,达到接力切换目的。接力切换是一种改进的硬切换技术,可提高切换成功率,与软切换相比可以减少切换时对邻近基站信道资源的占用时间。
在切换的过程中,需要两个基站间的协调操作。WCDMA无需基站间的同步,通过两个基站间的定时差别报告来完成软切换。CDMA2000与TD-SCDMA都需要基站间的严格同步,因而必须借助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等设备来确定手机的位置并计算出到达两个基站的距离。由于GPS依赖于卫星,CDMA2000与TD-SCDMA的网络布署将会受到一些限制,而WCDMA的网络在许多环境下更易于部署,即使在地铁等GPS信号无法到达的地方也能安装基站,实现真正的无缝覆盖。而且GPS是美国的系统,若将移动通信系统建立在GPS可靠工作的基础上,将会受制于美国的GPS政策,有一定的风险。
5、与第二代系统的兼容性
WCDMA由GSM网络过渡而来,虽然可以保留GSM核心网络,但必须重新建立WCDMA的接入网,并且不可能重用GSM基站。CDMA20003x从CDMA IS95、CDMA20001x过渡而来,可以保留原有的CDMA IS95设备。TD-SCDMA系统的的建设只需在已有的GSM网络上增加TD-SCDMA设备即可。三种技术标准中,WCDMA在升级的过程中耗资最大。
移动运营商的3G策略
目前全球已经颁发了73个WCDMA运营牌照,13个CDMA2000运营牌照。我国的3G牌照尚未发放,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将采用何种技术标准目前仍未确定。不久前信息产业部已经对WCDMA、CDMA2000、TD-SCDMA的使用频率进行了规划,预示着这三种标准在我国都将被采用。
在2G与3G之间衍生出了2.5G技术。2.5G技术突破了2G电路交换技术对数据传输速率的制约,引入了分组交换技术,从而使数据传输速率有了质的突破,是一种介于2G与3G之间的过渡技术。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建成了2.5代的GPRS网络,正朝着WCDMA的方向发展。中国联通在发展了GSM网络后突然转向发展CDMA IS95网络,正朝着CDMA2000的方向发展。虽然CDMA2000在升级的过程中节省投资,但由于中国联通是由GSM网络改而发展CDMA IS95网络,其网络成本投入也相当大。由于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建成2.5代的CDMA20001x网络,在与中国移动的2.5代业务竞争上处于劣势。今年10月1日,中国移动正式推出了基于2.5代网络的彩信业务(MMS,多媒体信息服务),该业务能在手机短信中加载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利用GPRS网络能达到约40Kbit/s的传送速度,揭开了移动多媒体时代的序幕,具有彩屏和弦内置数码相机等新功能的手机立刻走俏市场。为应对中国移动的彩信业务,广东联通不久前推出了彩e业务,但中国联通的CDMA IS95网络只能基于电路交换方式提供14.4Kbit/s的传送速度,对多媒体信息的发送形成瓶颈。迅速发展2.5代的CDMA20001x网络已经成为中国联通的当务之急。
我国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TD-SCDMA能否在3G技术标准争霸中抢占一席之地倍受关注。TD-SCDMA能有效地节约频谱资源,能够实现从GSM系统的廉价升级,但其通信质量较WCDMA及CDMA2000差。毕竟能否节约频谱资源与投资成本只是政府与运营商们关心的事,作为用户永远是将通信质量作为首选。在我国移动通信市场激烈竞争的格局下,满足用户的需求始终是运营商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将来TD-SCDMA可能会在低端3G市场得到应用。目前TD-SCDMA技术尚未被国外的运营商所采纳,如果今后只有我国采用这一标准将对国际漫游提出新的难题。大唐电信至今还没有基于TD-SCDMA技术的成熟产品推出,其研发进度落后于WCDMA与CDMA2000。但不久前我们高兴地看到“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大唐电信、南方高科、华立、华为、联想、中兴、中国电子、中国普天等8家企业组成了联盟的第一核心,使该技术迈向商用有了强大的技术力量支持。TD-SCDMA是中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第一个标准,它的出现是中国百年电信史上零的突破。我们乐见TD-SCDMA能够走向成熟。
目前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无论是GSM或是CDMA IS95都已经能提供令人基本满意的话音质量与通信稳定性,但其数据传输速率低下,因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吸引人的地方并不在于话音质量与通信稳定性的提高,而是数据传输速率的大幅提升,这将大大促进移动多媒体业务的发展。然而手机的主要用途毕竟是通话,而不是其它的增值业务。3G的巨大投资能否创造出效益,目前还是个未知数。目前2.5代的业务发展状况可以为我们的3G策略提供一定的帮助。
中国移动的GPRS推出至今,较为成功MMS业务是基于GPRS带宽的多媒体业务,而直接利用GPRS手机与电脑连接上网的用户数始终不多,毕竟具有移动上网需求的人还只是少数。目前2.5代的GPRS或CDMA20001x已经可以提供40Kbit/s左右的数据传输速率,能基本满足声音、图像、简短的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传输的带宽要求。移动上网的主要用途是对时间要求非常紧迫的收发E-Mail等公务,而不是下载视频等的娱乐活动,目前的带宽也可以基本满足。GPRS或CDMA20001x的理论传输速率都在150kbit/s左右,今后随着2.5G网络的不断升级,其实际传输速率将逐步接近这一数值,可对移动多媒体及移动上网业务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而3G网络在手机静止状态下能够具有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就多媒体业务而言,3G较2.5G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视频信息;就移动上网而言,能够使手机上网速度基本达到目前有线宽带网的水平。但大幅提高的带宽能否增加足够多的业务量以使3G达到赢利呢?在多媒体应用方面,可以采用手机进行数码录像后迅速将视频发往其它手机,这可以应用于记者采访和婚宴等重要聚会。这是3G的一个赢利点,但用户数毕竟很少。在移动上网方面,可以采用手机上网下载视频或收看在线电影、在线电视直播等。但由于有线宽带网的迅速普及,这类用户廖廖无几。况且移动通信的成本大大高于有线通信,其资费自然不低,价格也将成为制约3G业务发展的不利因素。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考虑,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发展3G的市场条件。而世界其他国家对发展3G也都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作为WCDMA发展较快的日本已经推迟了3G的发展计划。英国沃达丰集团宣布原计划今天秋季在德国推出的3G服务将推迟约6个月,同时终止了正在英国和欧洲其它地区进行的3G网络基础建设。法国电信旗下的Orange公司正在与瑞典官方进行谈判,要求推迟在瑞典的3G服务。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和芬兰Sonera电信公司宣布暂停向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瑞士提供3G服务。德国的6家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的供应商均已被迫推迟3G商业化运营的时间。而在我国香港,原先预计在今明两年全面发展3G的运营商也把时间推迟到2005年或2006年。
目前移动运营商们需要重点考虑的应是如何建设并进一步优化2.5G网络,对移动多媒体及移动上网业务提供更好的支持,这毕竟是投入少而效益大赢利项目。发展3G是大势所趋,但应以潜在市场的成熟作为启动的依据,切不可陷入国与国或运营商与运营商的盲目攀比之中。
第三篇:移动通信系统概述教案
移动通信系统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移动通信的涵义及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2、理解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教学方法:讲授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重点:
1、移动通信系统组成2、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教学难点:
1、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教具准备:微机、投影仪、手机
教学内容:
1、移动通信的涵义
2、移动通信系统组成3、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
4、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教学过程:
Ⅰ、组织上课
Ⅱ、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什么是通信?并举例说明
2、什么是通信系统?
3、按收信者是否移动,通信系统分为几类? Ⅲ、讲授新课:
一、移动通信
1、定义:通信的双方或一方处于移动中的通信称为移动通信。
2、内涵:
1)移动通信是移动体与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是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
2)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3)移动体之间的通信只能依靠无线电传输。
3、解决的基本问题:动中通
二、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1、组成: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移动台(MS)、基站(BS)、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传输线等组成。
1)移动台(MS)
分类:便携式、手提式、车载式 2)基站(BS)有收发信道盘等组成
无线小区:每一个基站都有一个可靠的通信服务范围,称为无线小区。无线小区的大小,主要由基站天线高度和发射功率决定。
3)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具有一般市话交换机的功能,还有移动业务所需处理的越区切换、漫游等功能。
4)传输线
连接各设备的中继线。MSC到BS之间的传输主要采用微波或光缆等方式。
2、工作方式:
按通话状态和频率的使用方法(工作方式)分类:
1、单工
2、双工
3、半双工
1)单工:收、发交替
同频单工:收发用一个频率 异频单工:收发各用一个频率
2)半双工:一方双工,另一方单工
3)双工:收发同时工作。(最复杂)移动通信用
时分双工:在通信中在不同时刻进行上下行数据传送模式。发送的时候不接收,接收的时候不发送。上下传送数据的时间不一样,但使用的频率是一样的。
频分双工:上下行在不同的频率上发送和接收。
三、移动通信系统是发展历程
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1st Generation)出现时间:1980s 系统类型:FDMA(频分多址),模拟话音通信系统 代表性系统
i.美国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也称为IS-54): ii.英国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我国邮电部于1987年确定以TACS制式作为我国模拟制式蜂窝移动电话的标准。2001年关闭模拟网。
讨论:为什么要淘汰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
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2st Generation)出现时间:1990s 系统类型:TDMA(时分多址)或窄带CDMA(码分多址),传递话音和低速数据的窄带数字通信系统
代表性系统
i.欧洲的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ii.北美的D-AMPS(Digital AMPS,也称为IS-136): iii.北美的CDMA(IS-95,Interim Standard 95)
iv.日本的PDC(Personal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3、第2.5代移动通信系统(2.5G,2.5st Generation)出现时间:1996 系统类型
i.TDMA、CDMA(码分多址),中速数据传递的数字通信系统 代表性系统
ii.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速率144kbit/s)GSM向WCDMA的演进策略 iii.IS-95B(速率115.2kbit/s)
IS-95向cdma2000的演进策略
4、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3rd Generation)出现时间:2000s 系统类型:FDMA、TDMA和宽带CDMA,传递多媒体业务的宽带数字通信系统
代表性系统
i.欧洲的WCDMA((Wideband CDMA,宽带码分多址))ii.北美的cdma2000 iii.中国的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
四、对两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五、布置作业
第四篇:移动通信概述考试总结
一.课后作业
1发送站和接收站的距离为50km,发信功率PT=5W,工作频率f=1.8GHz,天线增益为GT=GR=39dB,馈线和分路系统损耗LT=LR=3dB,求自由空间传播条件下的收信电平及功率? 答: Lfs32.4420lgd20lgf131.64dB 发射功率10lg(51000)36.99dBm
PR=PT+GT+GR-LT-LR-Lfs
36.99393933131.6422.65dBm
接收功率mW=1022.65/100.0054
– 利用公式计算出来的PR单位应该是dBm,GHz=210MHz
W=lgPR/10
2什么是相干时间?相干带宽?它们和衰落有什么联系?
答:相干时间:相干时间在时域描述信道的频率色散的时变特性。如果基带信号的符号周期大于信道的相干时间,则在基带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信道可能会发生改变,导致接收信号发生失真,产生时间选择性衰落,也称快衰落;如果基带信号的符号周期小于信道的相干时间,则在基带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信道不会发生改变,也不会产生时间选择性衰落,也称慢衰落。相干带宽:是用来描述时延扩展,相干带宽是表征多径信道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是指某一特定的频率范围,在该频率范围内的任意两个频率分量都具有很强的幅度相关性,即在相干带宽范围内,多径信道具有恒定的增益和线性相位。通常,相干带宽近似等于最大多径时延的倒数。从频域看,如果发送信道的带宽大于相干带宽,则该信道特性会导致接收信号波形产生频率选择性衰落,即某些频率成分信号的幅值可以增强,而另外一些频率成分信号的幅值会被削弱;相反,产生的衰落可被视为慢衰落。
3.总带宽为33MHz,分配给一个FDD的蜂窝系统,该系统使用两条25KHz单工通信信道来提供语音和控制信道的双工通信,请计算以下采用不同区群值N时每个小区的可用信道数量。(1)N=4;(2)N=7;(3)N=12 答:总带宽W=33MHz,每条信道带宽W0=25 KHz*2=50 KHz/duplex channel 系统中可使用的信道Num=33 MHz/50 KHz=660 channels(1)N=4: Num0=660/4=165 channels/cell(2)N=7: Num0=660/7=94 channels/cell(3)N=12: Num0=660/12=55 channels/cell 4.请解释GSM网络中基于位置区变化时的位置更新流程。答:位置区改变时更新 由移动台发起的;
基站定期在信标信道(GSM中的BCCH信道)上广播位置区号,移动台定期地接收该信息并将它储存;
在发现位置区域和自己所储存的不同时,就向网络发出自己的最新位置。
5.GSM网络中,采用了何种技术使得正常突发末的保护时间能够降低到30.46s?该技术和保护时间的应用避免了什么现象的发生?
答:在GSM网络中,为了避免在基站接收机处使用两个连续时隙的信息发生重叠,GSM采用了在正常突发末增加保护时间和时间提前量(Timing advanced, TA)技术。如果仅仅采用在正常突发末增加保护时间的话,需要设置200 s的保护时间,结合使用TA后,将保护时间降低到30 s左右。6.呼叫进入时,GSM空中接口上哪些逻辑信道与此行为相关? 答:PCH:用于寻呼
RACH:移动台通过一个随机接入过程对寻呼进行应答 AGCH:为移动台分配资源(一条SDCCH)SDCCH:信令和移动台的鉴权 TCH:话务
7.请指出正常突发中2个偷换标记的具体位置,并详细解释其作用?
答:正常突发中的2个偷换标记指出了TCH信道上的正常突发中是否含有FACCH信道的信令消息。
正常突发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当前1个偷换标记为0时,„„ 8.请简单介绍GSM网络中FCCH信道的作用和FCCH突发的特点。
答:FCCH信道使得移动台可以将工作频率锁定到基站的工作频率,在频率上与网络同步 FCCH突发具有以下特点 发送在51个帧的复帧上 由约50 ms发射一次
突发由148 bits 的“0”组成 仅仅出现在信标信道0时隙上
二.知识点:
1.时分双工TDD:允许上下行业务可以工作在相同的频率上的技术。
频分双工FDD:保证接收和发送可以同时进行的技术。2.GSM网络中多址接入方式特点:
频分多址接入:总带宽为25 MHz,每条子频带为200 KHz,频域共有125条物理信道,只有124条可用。
时分多址接入:时间被分割成周期性的TDMA帧,每一TDMA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TS(Time Slot),使得多个用户可以在同一频率进行通信。GSM网络中,每个时隙约为577us,一个TDMA帧由8个时隙构成,约为4.62ms。
3.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是区别移动用户的标志.TMSI:临时识别码(TMSI-----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MSISDN:用户的电话号码Mobile Subscriber International ISDN/PSTN number MSRN:移动台漫游号Mobile Station Roaming Number IMEI:移动设备国际身份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4.GSM中移动性管理的特点: 结合了周期性更新和位置区更新 位置区的更新
允许网络将用户的所有特征参数从原来的VLR转移到当前的VLR 是移动台发起的
当移动台不处于专用模式时,它不断地扫描当前LA的LAI,有必要时,马上启动更新 移动用户将LAI是储存在它的SIM卡中 周期性位置区更新
空闲模式下,移动台定期和网络联系 网络决定周期的长短
网络将这个值在广播控制信道BCCH(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上广播,该值介于6分钟到24小时; 网络也可能用一个无穷大的值来取消这个操作
这种更新一般用来校正网络实体间的地理位置信息传输的不连贯性,如HLR、VLR或者链路的损坏等。
5.信标信道:beacon channel允许移动台总是和最合适的基站连接在一起的信道。
使得移动台可以 检测到网络,获得必要的无线信道参数,接入到系统
逻辑信道:被映射到物理信道上,被用来在BTS和MS之间传递不同类型的信息,不同的信道传递不同类型的信息。
GSM中的信标信道
功能:无线资源、同步的检测,“系统”参数的广播
特征:一个载波(在每个蜂窝小区内),它实现了“灯塔”的功能(“信标频率”=“BCCH频率”)通常,该载波的一个物理信道(在n°0时隙上),支持包括BCCH在内的不同逻辑信道有时为了在别的时隙上实现信标信道,别的物理信道也可以被使用。各逻辑信道的作用:
专用信道:提供给移动用户独占的传输能力,可以承载信令(SDCCH信道)也可以承载用户信息(TCH信道);在需要信令的紧急情况下,还允许借用TCH信道的资源给FACCH信道;为了对链路进行实时控制,每条专用信道都有一条慢辅助信道(SACCH信道)配合使用。
广播信道:FCCH信道用于校正移动台频率;SCH信道用于同步;BCCH信道用于广播系统信息。
公共控制信道:RACH信道用于移动台的接入;AGCH信道用于分配一条专用信道给移动台并且负责信道切换;PCH信道用来广播呼叫一个移动台。6.三大效应及其应用:
阴影效应:由大型建筑物和其他物体的阻挡而形成在传播接收区域上的半盲区。阴影效应是慢衰落的主因。远近效应:各移动用户发射信号功率一样,由于路径损耗,离基站近的用户到达基站的信号强,离基站远的用户信号弱。这样的话,近的用户的信号就会淹没远的用户,产生远近效应。多普勒效应:由于接收用户处于高速移动中比如车载通信时传播频率的扩散而引起的,其扩散程度与用户运动速度成正比。7.硬切换(hard handover):当移动台从一个小区或切换到另一个小区时,先中断与原基站的通信,然后再改变载波频率与新的基站建立通信。软切换(soft handover):同频率不同基站间的切换,移动台先建立与新基站的信令和业务
连接之后,再断开与旧基站的信令和业务连接,即移动台在某一时刻与2个基站同时保持联系。8.选择蜂窝小区的过程(1)建立信标信道列表
移动台在GSM网络或者DCS网络的所有频率中进行选择。移动台监听所有的载波(GSM系统有124对,DCS系统有374对),通过多次测量,计算收到的平均场强。
在GSM900系统中,移动台建立一个有30个最合适的载波列表; 在DCS1800系统中,移动台建立一个有40个最合适的载波列表。这时,可以建立一个候选的信标信道列表。
(2)移动台在SIM卡中储存的信标信道(比如:BCCH载波)列表中选择 9.越切换:
(1)蜂窝小区间的切换(inter-cell handover)当网络测量到来自相邻蜂窝小区的信号强度和/或信号质量比当前蜂窝小区的信号强度更高和/或更好
如果一个蜂窝小区中已经有大量的呼叫时,为了平衡负荷,也可以将一些呼叫转发给相邻的蜂窝小区
通常,这种情况是发生在呼叫建立阶段,从当前蜂窝小区的一条信令信道直接转到另一个蜂窝小区的话务信道
(2)蜂窝小区内的切换(intra-cell handover)测量结果显示接收到的信号质量很差,但功率很强
10.重选指标:
衰减指标C1 为了确保移动台和网络之间有很好的通话质量,移动台要同时测量来自当前蜂窝小区和相邻蜂窝小区的广播信道信号电平
RXLEV_ACCESS_MIN:小区中移动台接收到的信号最低电平,介于-110dBm~-48dBm之间
MS_TXPWR_MAX_CCH:在接入网络时,网络允许移动台最大发射功率(只可能出现在刚开机接入网络时),介于13dBm~43dBm之间
第五篇:东莞理工学院就业推荐
广东省东莞市理工学院
就
业
推
荐
表
姓名:xxxxxx
个 人 简 历
基本资料:
姓名:xxxxxx性别:xxxx年龄:xxxx 身高:1.58CM学历:函授大专政治面貌:团员 籍贯:广东(东莞)婚姻状况:已婚身体状况:良好 联系地址:东莞市xxxx镇沿河西路64-2号
联系电话:137xxxxxxxxx6
教育经历:
1996年9月—1999年7月东莞市大朗镇大朗一中就读 1999年9月—2002年7月东莞市东城职业高级中学就读 2002年9月—2005年7月东莞市理工学院就读
工作经历:
2004年4月—2005年6月东莞市光大证券经纪人
自我介绍:
本人是广东省东莞市理工学院函授大专毕业生,在校期间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遵纪守法、爱护公物、对人有礼、认真听从老师指导,为人友善,诚恳、责任心强。工作认真
负责,热爱公益,团结同学,与人相处融洽,热爱集体和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修养。
在学习和工作上,能努力学好会计专业知识,热衷于本专业,上课认真听讲,做到不懂就问,常与同学讨论学习上的种种问题,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断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在光大证券公司实习其间,从中吸取丰富工作经验并充实自己,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面临即将步入社会工作,迈入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本人有信心,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和从社会实践中学习的技能发挥出来,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
若能为贵单位(公司)效力,本人定必尽心尽力,刻苦耐劳、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