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队建设与我(推荐)
团队建设伴我成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很高兴、同时也很荣幸能和各位老师(同仁)相聚一堂,参加我们连城镇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建设的会议。说到团队建设,下面我想谈一下我的两点感受:
一、团队建设使我喜欢上了阅读。
我们团队阅读的第一本书是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这本书中使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教师阅读的重要性,书中提到“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最优秀的民族都是与他们的阅读紧密联系的,犹太人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民族,平均每人每年读64本书,当然犹太人也有很多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马克思等,从1905年-1995年有120位犹太人获得了诺贝尔奖。美国人说:全世界的钱在我们美国人的口袋里,而我们美国人的钱却装在犹太人的脑袋里。”从中使我感受到读书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只有我们教师热爱读书、在读书中获取知识和营养,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教育学生。这本书读完后也使我原有的教育理念受到了一些冲击。之后我们又进行了《师德修养》与《有效评课》等专业的阅读。这些阅读提升了我的专业知识,而读后写心得、感受和读书笔记,又使我学会思考。思考我的教学理念、思考我的教学方法、思考我的教学评价方式等是否符合新的教育思想,使我慢慢学会每天反思我的课堂教学,以及如何把新的教育方法运用到我的课堂中。在专业阅读外我又读了一些书:《哈佛规则》、《如何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教师的成长》,还有就是每期的《小学数学教育》。在阅读中我切实的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读书使我成长!我想这也是很多老师的感受。
二、专业团队使我成长。
教师的成长途径有很多。
1、教师的自我反思。这一条显然不适合我,因为我学东西比较慢,接受能力比较差,属于天资比较愚钝的那一种。
2、专家引领。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想听一节名师的课都比较难,更何况得到专家的指导。
3、同伴互助。青年骨干团队的建设使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与合作,相互间提供专业支持,共同分享教育教学经验与成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在团队中我们不但进行阅读和写作,而且我们通过阅读其他老师的日志还可以进行讨论和交流。在团队的磨课活动中,使我从许多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在议课环节中又使我感受到每位老师的不同见解。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们的《青年教师骨干团队》给我提供学习和成长的环境。感谢领导以及很多老师在我的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给予的指导和帮助。没有你们的指导和帮助就没有我的成长。
总之、团队建设使我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使我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更使我在团队活动中取得了成长。我相信我们的团队明天会更好,会更有利于我们教师
第二篇:团队与我
《团队与我,赢在责任》培训心得体会
01月20日参加了《团队与我,赢在责任》的培训,让自己学会了很多,让我更进一步感受到我等于团队、承诺、责任、共赢、爱。
感想一:放开
我们都习惯的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做事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顾虑,和别人不能进行有效地沟通,这个培训让我们听到最真实的声音。
感想二:负责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的习惯把解决不了得问题直接抛给领导,其实,领导真的应该帮我们去做吗?责任,我们抛开法律、道德问题,主要还是一个人的心态问题,每个人都得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对工作负责,每个人的结果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上,从这一刻开始,我们都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及身边的事情负100%的责任。这样才能不断挖掘出自身潜力,不断提升自己能力,有这样一句话,很好地诠释了责任的含义:“责任就是担当。”感想三:共赢
我们要战胜人性的弱点,比如过度膨胀的欲望,短期利益的诱惑,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实践合则两利、分则俱损的双赢理念。
感想四:沟通
在人际沟通中,并不只是把自己的意见、想法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也要用心听对方所传达的信息,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双向沟通的目的。认真倾听他人言语,代表你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你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懂得倾听,才能让你更深刻的了解他人,也了解了你自己,客观辨证的看待自己,你才能取他人之长,去自己之短!这天的培训,当的所有培训课程即将结束时,感觉时间过得如此飞快,就像老师说的 “你和你的企业就好比船和船员,船在人在船毁人亡”。与其说这是一次团队的凝聚力的培训还不如说这是一次情感凝结的培训,是因为这样的培训,留给了我太多的思考和感动。
第三篇:学风建设与我 (本站推荐)
学风建设与我各位老师,各位学生:
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代表英语111班参加这次演讲比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风建设与我。在大学生活开始的第一个学期中,我深刻的认识到一个具有良好的学风,班风和班貌的集体一定具有凝聚力,吸引力,一定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择善而从。我们班一直以来,在学风建设上都不断地追求,提升。在我们表现得好的方面,都求努力保持先进,在表现欠缺的方面,就像兄弟班级看齐,争取得以提升。无形之中,也给我们班树立了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让我们班从此有了动力,有了凝聚力!期间,离不开我们这个集体的共同努力,无形之中在班上建立起了良好的学风和班风,那也是我们持之以恒,不断追求的。
有怎样的世界观,方法论就会有与之一致的行为和活动,所以学风建设落到实处,得从同学们的思想建设做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知识对于实践的重要性,胸中若无竹,怎能识得挥墨纸上。然而,古人又云,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个用功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的过程,照壁偷光,韦编三绝永远值得我们坚守,值得我们去看齐。我们应当早点对未来有个计划,给自己定下一个奋斗的目标,把自己培养成这个为能力强、技术高的人才。若每个人都意识,当今就业竞争大,生存空间有限的今天,认识到知识贮备与经验积累对于我们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就会有动力和目标,从而自主学习,去汲取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开始,而良好的学风班风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所以我们做为班级的一份子,一定要为班级做到自己应该做到的!养成良好的习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具体到课前预习,课间听讲,课后复习,来巩固良好习惯,不光在学习上应养成好的习惯,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有的规律科学的作息,简朴实在的生活理念,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之类的好习惯,这样我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才能得到及时提醒,使之形成行为的迁移,养成良好习惯,人人都有良好的习惯,学风和班风自然得到了发展。
此外,提出加强和优化我院学风和班风建设,既是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是一个集体,学风就是影响我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的环境因素。让我们不断鞭策自己去学习,紧紧把握住它,对学校求生存、创品牌、提高整体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学风问题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而且还是社会大环境、学校教育管理的问题,是教风潜移默化作用的问题;加强学风建设也是我院常抓不懈的重要为加强我院学风建设,动员大家积极学习,把加强学风建设与自己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大学生走在社会发展的前沿,也正是意气风发、敢拼敢闯敢于创新的阶段,我们应积极引导转变成勇于拼搏勇于创新的实际中,愿我们与学院共同奋进!
第四篇:学风建设与我同行
学风建设与我同行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学风建设与我同行。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为此我们需要良好的学习风气。然而大家都在说学风问题。那么究竟何为学风呢?就此我个人认为:学风是学生思想、态度、行为、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
良好的学风是学习的原动力,促使我们刻苦学习积极进取;良好的学风是凝聚力,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团结精神;良好的学风是一个学校培养学生最好的实力。
学风的主流是勤奋上进、刻苦认真的。但是,学风不正的问题仍然存在:在学习上,少数同学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复习功课,也不参加第二课堂课外活动;在生活和思想上沉迷于电脑,追求享乐和攀比,这样的行为和思想。严重影响了学风建设。
在这一年的学习期间,我深刻的认识到一个学校良好的学风不仅具有一定凝聚力,吸引力,而且会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一个学校良好的学风,犹如一个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观念,是揠苗助长还是因材施教;我们每个人对待这一问题又是一个怎么样的态度呢。如果一个学校校园里的人随处都讲脏话,随处吐痰,上课抽烟,那么这样的学校这样的学风,教学质量也就课想而知了。一个学校不仅仅是把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大家就可以了,同时还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大家的社会礼仪,人际交往,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每个人都知道良好的学风是多么的重要。
上面说到每个人对待这一问题又是一个怎么样的态度呢?在学风建设上我们个人又该怎么做呢?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养成自律的品性和好的生活方式。自律就是自己规范自己。在这里面我们大学生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我们加以改正。因此我们应该严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把我们身边的陋习统统的丢掉,一切从我做起。如果每个人能够在举手投足间多想想别人的感受。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会变的更加和谐与美好。
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带动其他习惯的养成,就此我们个人在学习上也应该养成好的习惯,一般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但还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巩固。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某种角度看,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会产生遗忘,因此需要反复的巩固良好习惯。这样我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才能得到及时提醒,使之形成良好习惯。
同学们,一个良好的学风不只是我们一时兴起而形成的,而是需要我们长久不断地努力维护它,发展它。一花独侠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最后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从实际做起,让我们为创造优良学风的校园而努力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梁东林
2012年3月9日
第五篇: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教学质量
一、概述
当今社会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几乎所有事业都依赖于团队的努力,依靠个人力量很难取得什么成就。拥有具备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拥有了一批彼此互相鼓励、支持、学习和合作的教学团队成员,才能使专业和学科不断发展壮大。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的远景目标,为完成某个教学目标而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承担责任的少数知识技能互补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1],教学团队建设目标定位是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推进教学改革的任务功能相吻合,与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的,团队成员间相互合作、责任共担、利益共享,自身特质鲜明[2]。
二、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2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首次招生,我校该专业建设时间相对较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相对薄弱。为了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以电气工程系为主体成员,以专业建设为平台,启动了“电气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一)电气工程教学团队年轻教师多、绝大部分本科毕业后就从事教学工作。团队中教师学历偏低、职称偏低,团队的职称结构亦不合理,尤其青年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教学经验和科研经验;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开办之初,存在实验室不健全、实验仪器、设备不足和实验室管理不科学等问题;
(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涉及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和计算机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所学各门课程知识较为分散,不成体系,难于理解和掌握。
以上问题严重的制约了电气工程专业和学科发展,制约了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也制约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电气工程教学团队的建设,可以较快、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三、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
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着眼于学校和学院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一)研究如何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来增强电气工程专业的办学实力,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加强教研活动,达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提高、探讨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之间的内容有机衔接;
(二)是提高学科专业教师的职称,改进团队职称结构。激励教师在上好课的同时,多从事科研活动,撰写学术论文,提高专业学术水平;
(三)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进实验室带学生的实验课,同时加强与供电系统的联系与合作,探索合作点,将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制定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既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又可解决由于扩招学生人数剧增给毕业设计造成的巨大压力的实际问题;
(四)以电气工程专业教学为主线,整合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设备与资源,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五是加强教学研究,通过加强教研活动这一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教学管理和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研究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之间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最后也希望通过教学团队建设来增强教学团队中教师和学生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创造性。
四、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一)组建合理的教师团队
电气工程教学团队是以电气工程系为主体成员,以电气工程专业建设为平台,教师规模(13人左右)适当而相对稳定。团队成员既要有擅长做科研的教师,也要有擅长教学的教师;既要有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要有年富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既要有科研整体实力强的学术带头人、教学整体实力强的教学“领军人物”,还要有教学、科研骨干成员,筛选团队成员既要看是否具有教学、科研才能,更要看思想品德好坏和是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既要看目前的教学、科研能力,又有看今后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这样才能取长补短,相互提高。
(二)教学团队的文化构建
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文化,没有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归属感,团队运作就很难成功。首先,共同建立工程服务农业生产的目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由小到大逐步作强电气工程学科。教师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老中青教师的密切结合,使个人价值与团队目标实现紧密融合。其次,共同营造互信、合作、和谐的团队文化。老教师能够积极地引导中青年教师,中青年教师积极配合,青年教师虚心学习,通过互动合作,教师之间能够在知识和信息上充分交流,在思想、信念、态度等方面相互影响和促进;通过互动合作,团队成员之间既尊重、包容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又能相互信任和依赖,在团队总目标的指引下,将个人力量凝聚成团队的力量,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融洽的发展氛围,在合作中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三)团队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每学期都进行集体备课,并认真检查新学期教师必备的教学资料。通过团队集体讨论帮助年轻执教者备课和修改教案,设计科学、新颖的课堂教学思路、多媒体课件等,探索学术难题,做好技术支持,使团队教师提高了教学责任感和教学能力。
2、针对团队年轻教师多、上课经验少的特点,为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及安排青年教师听课等活动,通过有经验的老教师传、帮、带,丰富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理清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思路,在师德方面及教学各环节为青年教师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很大的提高。
3、围绕学生的课堂教学,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如结合学校“如何上好一堂课” 活动,组织青年教师进行50分钟的课堂教学比赛、中青年教师上好示范课等系列竞赛活动,团队2名教师在学校讲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名教师获得二等奖,获奖率100%。参加学校的课件制作比赛的团对成员也获的了一等奖。这些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全系教师理论教学能力的提升,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4、每学期在学期初、期中和期末都会组织有关教学质量、培养方案等方面的教学活动,团队教师都参与讨论,从而掌握整个专业的教学情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参与性。
5、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建构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老中青教师共同参与学校的一类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较好的教学梯队,共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
(四)团队共同整合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共同建设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以任课老师牵头做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老师具体实施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共同探讨,经过几年的发展,建成了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下设7个专业实验室),满足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课程和毕业设计的需要,同时对学院其它专业和科研形成了有力的支撑。形成强弱电结合、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专业课程实验逐步形成了“基础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和参观实习”的实践教学主线,各门主干课程之间的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2、要求每一位青年教师除担任理论课程外,必须参与该课程实验课的教学指导工作,以增强青年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同时完成课后答疑、作业批阅、以便不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
3、每次电气专业学生的参观实习都要求教师参加,以提高教师对实践知识的认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4、充分利用社会教学资源,将各教学环节落到实处,开拓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团队建设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1、把相关教师组织起来,建立教师团队,可以提高教学、科研工作效率,有效解决教学、科研经常面临的时间矛盾。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能要求每位老师同时把教学与科研搞得一样好,而要提倡互相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擅长“讲”的多上课,把团队中好的研究成果、好的教学内容等及时传播给广大学生;擅长“研究”的多搞科研,多为讲课者提供丰富、高质量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互相合作,才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与科研质量。承认能力差异,不作硬性和统一要求,有利于教师各尽所长,各得其所,共同提高。
2、团队促进教学内容和科研内容交融互补、教学科研同步交流、科研和教改项目互促。建立工程技术服务农业生产的目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从中寻找科研课题,由小到大逐步作强电气工程学科。促进强弱电的结合,积极寻找交叉点,扩充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互补性。由有科研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带队,积极申请科研项目,联系横向课题,激发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其科研能力,最终提高其教学联系科研和实践的能力。
五、教学团队建设多方面提升了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
电气工程教学团队能够提供一种民主、平等、沟通、协作、共同进步的和谐发展环境,这种环境能提供心理支持和技术支持,使教师觉得可以表达他们积极或消极的情感,即使是在教学中遇到了挫折,也能坦陈失败与弱点,通过寻求团队其他成员的支持与协助,进而获得能力与经验上的提升。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都能够自觉努力的提高自身的学历和职称。硕士以上学历由12%升至30%以上,在职称方面有3人晋升为副教授,6名青年教师晋升讲师,以较快速度提升了团队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极大改善了职称结构,也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
团队建设有利于实现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团队成员在团队带头人的领导和辐射作用下,取长补短,分工协作,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综合实力。而当每个教师个体不断提升时,整个团队就会汇聚出共同的方向,形成合力,实现教师群体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整个专业的发展。专业发展了,专业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有了较好的专业基础、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学生的就业一年一个台阶,就业形势喜人,其中2006届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70%、2007届初次就业率达到80%,特别是2008年学生只要拿到毕业证,都有几个单位待签。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初次就业率见表1。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是最能反映专业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指标,其可信度也最高。而且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大部分都是各地区、县的电力公司和供电局,学生分配后工作稳定、收入和工作待遇都很好,学生对工作单位也较满意,工作积极性高,在工作中能尽职尽责。多年的高就业率说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符合社会经济的需要。
实践证明,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与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各环节建设,把教学管理工作与教学各环节建设作为教学团队建设内容,促进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等。将有效克服不足、加速提升电气工程教学团队(本系)、本专业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院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