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访事项办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信访事项办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罗芙蓉
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实施以来,信访工作进一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尤其是对信访事项的办理、复查、复核“三级终结”方面,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对推动“事要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信访事项实行办理、复查、复核“三级终结”,是《信访条例》规范信访工作行动,维护信访秩序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本人深感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办理程序看,办理机关层级过高。根据《信访条例》规定,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多数能由直接有权处理的一级机关办理,但也有不少的信访事项初次办理的层级过高,如信访人直接向上级机关提出诉求,或上级机关领导批示的信访事项,往往由直接有权处理机关的上一级甚至上二级机关办理,既不利于信访问题的及时、就地解决,也给信访事项的复查复核工作增加了困难。2、从办理质量看,有待进一步提高。从我市市级受理的答复、查核信访事项看,部分信访事项办理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事实认定不清,有的回避问题,有的避重就轻,有的对组织应当承担的责任一推了之;二是处理的政策依据不明确,常用“不符合相关政策”等言辞敷衍了事;三是答复问题答非所问,对信访人提出的问题不正面回答,使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造成越级重复上访。、从答复材料看,行文不规范。不少信访事项答复材料,或是没有信访人基本情况和反映主要问题的表述,或是对事实的调查没有说明,或是没有讲清处理问题的政策依据,没有告知信访人可以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查、复核的渠道,极少数甚至只有一个结论,或是将主送上级机关的办理情况报告直接代替答复意见,缺乏严肃性,加大了复查、复核机关重新调查取证的工作量和难度。4、从办理时效看,工作效率有待提高。《信访条例》对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复查、查核等各个工作环节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要求,但在信访事项的实际办理工作中,仍有少数事项久拖不决,尤其是在信访事项的复查和复核阶段,由于受理、呈报、转送等环节占用了大量时间,多数信访事项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办结,信访人不满意。、从三级终结效果看,对信访老户强制手段缺失。应当说,凡已三级答复终结的信访事项,均能够做到依据事实,对照政策办理,按照《信访条例》规定,此类信访事项已属各级行政机关和信访机构不再受理范围,但仍有极少数信访人,坚持过高和无理要求,缠访闹访,有的甚至采取过激行为,越级赴省进京上访,出现“事已决、访不息”的现象。从现行政策和法规看,对此类信访人员缺乏有效的处置手段,基层在处理时,感到十分棘手,工作难度大。
二、对策与措施
上述问题的存在带有普遍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以下几个方面:从主观上看,一是对新颁布的《信访条例》学习、宣传、培训力度不够,部分具体承办人员依法办信访意识不强,缺乏时效观念,不能按照《信访条例》的相关规定办理信访事项;二是信访机构对基层指导、督促,尤其是对信访事项的审理工作力度不够;三是少数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群众观念淡漠,不能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不予认真解决;四是在办理信访事项时存在“三怕”,一怕得罪人,纠正了以前的做法,得罪领导和同事;二怕连锁反应,引发新的矛盾;三怕累,给自己增加麻烦。从客观上看,信访法规和其它法规不配套,给无理纠缠的老上访户创造了生存的空间。
妥善处理上述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三条,一是要在解决认识问题上下功夫。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才能保证措施落实。因此,各级领导和广大信访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责任感,从认真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二是要在《信访条例》学习、宣传、培训、贯彻工作上下功夫,增强各级领导依法高效处理信访事项的意识,提高基层依据《信访条例》要求办理信访事项的能力。三是要在制度落实尤其是在落实责任追究制上下功夫,规范信访工作行为。
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加强基层信访业务培训和指导。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信访事项受理程序及相关要求、信访事项办理应着重解决的问题及法律政策依据、答复材料的规范要求等等,努力提高初信初访的一次性办结率;指导工作要有实效性,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信访部门工作的同志“腿勤、手勤、嘴勤”,不仅要经常动口、动手,还要深入办案第一线,帮助解决基层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更多的信访事项得以首办终结,从源头上减少复查复核的信访量。、科学确定首办单位,降低办理层级。按照多数信访事项在本地终结的工作目标和“属人”、“属事”两个原则,确定办理单位和复查、复核机关。政府工作部门可以参与信访事项的调查处理,但原则上不应作为首办单位答复信访人,由下一级出具答复意见,使三级终结层级更加合理清晰。
对少数跨部门、跨地区的信访事项实行联合办访,一次终结。有的信访事项,其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有的跨部门、跨地区,有的涉及上下级政府,既有执行上政策问题,也有解决实际困难的问题,在信访事项办理工作中,靠单一的承办部门难以解决。诸如此类,可以采取协调会、联合调查等多种形式联合办理。对联合办理的信访事项,由于其办理、复查、复核的部门均参与处理,其结果应视同具有“三级终结”的法定效力,不再进入复查、复核程序,实行一次性终结。3、加强对信访事项办理的督办和审理工作。对超时办理、久拖不决的事项,要加大督办力度,力争在《信访条例》规定时限内办结;对已经办理或已复查答复信访人,申请复查复核的信访事项,按照信访事项办理工作要求,从“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适用政策法规是否准确”等方面,认真审理,对明显存在问题的办理、复查意见,责令办理、复查机关重新调查处理,确保办理和复查工作的质量。、完善政策法规,努力解决“事已决,访不息”问题。
“事已决,访不息”,是普遍存在和十分棘手的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有以下三种情形:有的是信访人无理缠访,有的是有政策但现实无渠道解决(如企业困难),有的信访事项符合情理,但无政策依据。
解决上述问题,要区别情况,分类处置。对无理缠访的,建议制定与《信访条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为强制处置提供法律依据。在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的情况下,各级信访部门要加强与各级人大机关的联系,呼吁和敦促各级人大常委会尽快出台该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对因受条件限制政策难以执行的问题,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创造条件,尽最大努力解决;对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在不引发新的矛盾的前提下,应予解决,对涉及面广,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各级信访机构要充分发挥协调和参谋助手作用,要注意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为各级行政机关适时调整和完善政策提供依据,力争早日妥善解决。
作者单位:铜陵市信访局
第二篇:浅析信访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信访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当前,我国信访稳定工作问题主要存在信访工作理念存在偏差、信访诉求处理难度大、信访部门权责不相衡、相关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我们应紧跟时代,转变思路,从建立正确的信访工作观念、强化责任机制、掌握正确的工作方式方法、建立稳定预警机制等方面着手,提高我国信访稳定工作水平。
关键词:信访稳定工作;稳定机制;问题及对策
信访制度是基于我国国情建立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意表达制度,是党密切与群众联系、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渠道。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加速发展,新的社会矛盾不断涌现,信访稳定工作也呈现新特征和新问题。如何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是仍然是未来政府工作的重要课题。当前信访稳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信访稳定工作问题主要表现在信访工作理念存在偏差、信访诉求处理难度大、信访机制不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等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信访工作理念存在偏差
信访工作观念不到位是信访稳定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很多信部门工作人员并没有正确认识信访工作的性质和意义,也没有充分认识到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中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甚至把信访工作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还有些工作人员官僚主义严重,不积极掌握与上访群众正确的沟通方式,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麻木不仁,该作为的不作为,不该作为的瞎作为,以至小事变大事,大事酿大祸。
(二)信访诉求内容复杂,处理难度大
随着民众法制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增强,上访群众的身份变得日趋复杂,反映的诉求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1]。往往?@些诉求大多与上访者个人的切身利益相关,涉及的领域方方面面,从拆迁补偿、子女就业、劳务报酬甚至到电信诈骗,几乎无所不包,涉及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处理起来难度极大。
(三)信访机制仍然有待完善
信访部门管理事项广泛,但解决问题的实际权利有限,造成责任与权利的不平衡。而民众往往认为信访是最便捷的权利维护渠道,因而热衷于通过上访来解决问题,容易造成一些不合理的信访活动,甚至很多民众认为只要通过信访,自己所反映的问题就应该获得解决,因而导致越级上访、“闹”访、缠访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也加深了部分民众对信访工作的不信任。
(四)新的社会矛盾不断出现,相关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十八大以来,我国政治经济不断深化改革,在新形势下,信访稳定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例如金融电信诈骗、土地征用等危及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时有发生,造成新的社会矛盾,引发上访案件。然而相关的法律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信访政策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得到有效落实,造成历史矛盾没解决,又积累了新的矛盾。解决信访稳定工作中问题的对策
信访稳定工作事关我国社会稳定,事关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进行,事关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必须将解决信访稳定工作的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笔者认为可以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不断提高我国信访稳定工作水平:
(一)加强信访宣传工作,树立正确的信访工作观念
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关键。信访工作部门应加大相关法律政策的教育,让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信访工作理念,明确职责范围,依法使用手中权力。同时加大社会宣传力度:一方面,采取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信访宣传工作走进社区,贴近百姓,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予以回应,防治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和其他新媒体,深入宣传我国信访制度,普及相关知识。
(二)以解决问题为工作导向,强化责任机制
强化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责任机制是转变信访工作观念的关键,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是信访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2]。在进行信访稳定工作的过程中,要强化领导责任机制,加强各级部门间的沟通协调,通力写作,形成合力。同时要落实好岗位责任,使得事有专人、人有专责,消除官僚主义和敷衍不作为的现象。另外将信访稳定工作纳入考核,落实问责、追责制度。
(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掌握正确的工作方式方法
信访问题的复杂程度决定了不可能采取“一刀切“的工作方式,因此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应该具有方式上的多样性和手段上的灵活性。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就马上解决;需要缓一缓的问题,就先冷处理,待时机成熟再解决;需要与其他部门或上访者沟通的就要及时沟通,不能敷衍应付,更不能各部门间互相“踢皮球”。
对于上访人员,要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进行地疏通引导,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由于客观因素的差异以及上访的诉求不同,上访者对信访部门的心理期待差别较大。所以工作人员应多与上访者沟通,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和根本问题所在,然后积极引导,让问题回归到理性层面进行解决。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信访部门应善于总结经验,针对不同上访者类型,建立有效的处置方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四)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建立稳定预警机制
信访稳定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所以需要全方位、多角度采取措施,而不能只及一点,不及其余。对于信访稳定工作来说,最理想的状态是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既避免了当事人后续因信访造成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的投入,也避免了社会矛盾的发酵,节约了公共资源。而要矛盾早发现、早解决,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完善稳定预警机制[3]。一是要畅通信访渠道,理顺关系,建立健全的信息报告制度,及时掌握信访稳定工作动态;二是要要有回访制度,对已经解决的信访问题要及时回访,了解上访者的想法和意见,建立信访工作档案。总结
信访稳定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问题的解决也绝非一朝一夕。在形势下,我们应紧跟时代,转变思路,建立正确的信访工作观念、强化责任机制、掌握正确的工作方式方法、建立稳定预警机制,结合实践经验,不断探索建立高效的信访稳定工作模式,促进我国信访稳定工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宣芬,吴晓明,周明.建立长效信访稳定工作机制的实践与认识[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0,23(3):17
[2]马卢华.关于建立长效信访稳定工作机制实践的分析[J].《科技风》,2016(16):152
[3]夏秀华.浅析信访稳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3(6X):83
第三篇:浅析涉检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析涉检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刘桂琴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9期
【摘要】随着涉检信访案件的不断发生,目前,在涉检信访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作为检察机关,如何立足本职化解社会矛盾,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新挑战。
【关键词】涉检;信访;问题;对策
近年来,涉检信访案件不断发生,在涉检信访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作为检察机关,如何立足本职化解社会矛盾,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新挑战。笔者结合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从涉检信访的特点,引发涉检信访的原因以及解决对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所谓涉检信访,是指依照检察机关案件管辖范围,检察机关依法应当处理的信访,涉检信访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涉检信访是指对检察机关应该处理的事项和有关处理决定不服的信访,广义的信访是指除上述信访外,信访人对其他执法机关应该处理的事项和有关处理决定不服而要求检察机关依法实施法律监督的信访。
一、目前涉检信访的主要特点
(一)广义上的涉检信访数量增长较快
但同时这类信访多是一些积案,信访人重访、缠访、闹访现象突出,反映的问题大都于法无据,已成为困扰基层检察院的主要问题。
(二)对检察机关处理决定不服的申诉增加,特别是对一些旧案的收缴决定,赃款处理决定等方面不服,要求检察机关给予答复解决。
二、涉检信访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涉检信访问题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有信访人自身的原因,有办案质量的原因,有处访机制存在缺陷等。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过去,群众对司法机关存在惧怕心理,对司法机关办理的案件,大都不敢申诉。现在,随着普法的深入,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敢于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只要对案件处理不服,就敢于控告、申诉、举报。
(二)信访人对法律认识的错误
由于信访人的法律知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片面性,往往出现对反映的问题先入为主,以自己的利益、价值观为主导,对反映的问题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罪轻与罪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把检察机关严格依法办案看作是偏袒一方,从而导致其不断向检察机关反映诉求。另外,现在比较突出的是,一些信访当事人认为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把本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案件控告、申诉到检察院,特别是一些多年在公安、法院系统上访的没有达到目的,继而转向检察机关,以控告公安、法院徇私枉法为名进行缠访、闹访,如果检察机关处理不好,即以越级上访相要挟。
(三)司法机关的执法活动、办案质量方面存在瑕疵
首先表现为司法机关执法活动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司法不公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司法人员不能秉公办案,比如本该立案的刑事案件由于种种原因干扰而不予立案侦查,该批捕的不批捕,该起诉的不起诉等等;其次表现为司法机关信访接待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案件承办人、接待人员的责任心和法律政策水平不高,对一些来访者不能依照法律、政策作出正确的解答和圆满处理,而是简单说教,甚至推诿扯皮,致使矛盾激化。
(四)申诉机制运作问题
目前的申诉机制在启动上没有时间限制,一些信访人反映的多是历史遗留问题,使复查案件失去良机。由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政策不同,执法部门的办案水平也受到历史局限,并且由于办案人员更迭,原案材料不完整,而又时过境迁,取证十分困难,只能普遍采取阅卷定案。这样一方面很难改变原处理决定,造成申诉难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助长一部分人随意申诉,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
三、化解涉检信访的对策
涉检信访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解决、化解信访案件,要根据不同个案,采取不同的措施,选择不同的路径加以解决。
(一)强化自身建设,提高干警素质
做好涉检信访工作,首先领导要高度重视,要把涉检信访工作放到重要议事日程;其次,提高干警自身素质也至关重要。为此,一是要加强学习,学习新时期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处理涉检信访的内功。二是要强化公仆意识,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耐心听取群众诉求,深入调查问题,公正处理问题,快速高效地做好处理涉检信访工作。
(二)坚持关口前移,强化源头治理
涉检信访的源头主要是业务部门,如果源头治理不到位,就会陷入“边处理、边发生”的恶性循环。因此,办案部门要从各办案环节抓起,不断强化办案质量。在检察机关,要实行案件
风险评估制度,对容易引起涉检的不捕不诉案件,要从预防涉检信访出发,把不捕不诉案件的着力点用在推动当事人双方矛盾融化上,即通过征求多方意见,弄清矛盾症结所在,寻找实现矛盾拐点的途径,推动双方对话,促成书面和解意见,最终达到矛盾化解目标。
(三)建立矛盾预警对接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1.加强内部联系
妥善处理好每起涉检上访案件,不能仅仅依靠控申部门单打独斗,必须要树立全院“一盘棋”的“大信访”观念,每个业务科室在办理案件中都要有风险意识,对所办案件要进行涉检风险评估。同时,控申部门要作为预防涉检信访的中心点,负责涉检信访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形成预防涉检信访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快速反应,确保群众的诉求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置,矛盾在第一时间得到疏导。
2.加强横向联系
首先要与各政法部门形成对接,对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涉法诉求,及时与政法各部门形成司法调解对接,使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对矛盾进行调控。其次,要依托辖区各乡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资源平台,设立信访联络员,与全辖区信访网络联动,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沟通、联合,对一些矛盾激化的态势进行预警对接,使相关部门早准备、早预案、早疏导,形成良性互动,达到左右协调的社会化处置上访的工作格局,逐步完善涉检信访联合调处机制。
(四)建立涉检信访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涉检信访责任追究制度,才能提高干警的责任意识,执法为民的理念和涉检信访风险意识。干警在具体执法办案中,每做一个决定都会考虑程序是否合法,实体是否公正、适用法律是否正确,有关法律政策精神是否得以体现,激烈的矛盾是否化解,会不会引起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涉检上访等等,把预防涉检上访的这根弦贯穿于执法办案的每个环节,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涉检上访的诱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信访条例[Z].[2]人民检察院信访工作规定[Z].[3]法学教育[Z].
第四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澄迈大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消防安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消防工作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火灾发生起到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为贯彻总队《海南省公安消防总队“条令条例学习月”活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县消防大队开展了“条令条例学习月”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规范了干部、官兵的言行举止,强化了干部、官兵的法纪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大队战斗力的进一步提高。如何应对、解决消防大队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关系到消防大队的社会形象和地位,关系到消防大队内部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
一、鉴于当前条令条例学习存在的问题,应着重抓好以下四点
一是要使条令条例教育走上规范化教育。如何改变条令条例教育落实不到位的状况,将条令条例教育纳入训练计划,建立计划、备课、测试、检查、讲评等制度,并在时间和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使条令条例教育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条令条例学习。组织大队全体干部、官兵学习条令条例,真正掌握条令条例的基本内容。可结合大队实际,围绕干部职责、行为规范、日常制度、遵纪守法、防火等内容,组织系统专题讲座,深化条令条例的学习。
三是要知条令、懂条令、用条令。提倡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紧密结合,防止和克服知条令、懂条令而不用条令的不正常现象。大队每名官兵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学习、消化和理解,全面掌握条令条例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吸收其精髓,提高对学习条令条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认清贯彻条令条例的重要意义,把学习、熟悉条令条例作为思想教育的必修课,真正做到牢记于心,惯之于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按条令条例办事的良好习惯。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日常工作,狠抓日常养成,确保条令条例贯穿于工作、学习、训练、执勤中,自觉、刻苦地学习本职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二、针对问题,落实措施
一是抓好学习,切实增强大队全体干部依据条令条例进行正规化管理的观念。条令条例学习方法单
一、时间不落实,是导致大队不少干部条令意识不强,对条令条例掌握得不深不透的主要原因。比如,有的干部不熟悉条令条例的基本内容,不会用其规范大队的各项工作;有的干部片面理解条令条例的内容,降低落实条令条例的标准。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条令条例的落实。因此,加强大队正规化管理,首先要抓好条令条例教育,增强干部依据条令条例进行正规化管理的理念。二是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积极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合力推进条令条例深入落实。为积极营造浓厚学用条令条例的氛围,使全体官兵充分认识到开展条令条例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活动期间,大队通过宣传板报、学习园地、条令条例抽考、宣传横幅,队列训练,集中组织学习等形式,让官兵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把条令条例学习同官兵的工作、学习、生活有机结合,促使官兵们自觉保持严整的警容警姿,努力形成“人人学条例、个个懂条例、事事依条例”的良好氛围。
三是抓好履职,确保条令条例在落实过程中不走样,见实效。当前,条令条例不能真正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干部对抓条令条例和内务规定落实的职责不清。有的抓落实随意性很大,想怎么抓就怎么抓;有的抓落实没有统一计划和重点,要么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么只抓一点不顾其它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依据条令条例中各自的职责,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使各干部按职尽责。大队领导对落实条令条例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要及时拿出正确决策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实施强有力的领导。干部要识大体、顾大局,强化全局意识,克服本位主义,自觉摆正自己在抓条令条例落实中的位置,积极围绕正规化管理的总目标。
第五篇: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工程招投标是一种竞争性的工程发包方式,也是工程建设领域依据相关法律进行的一种市场交易活动。近年来,全国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治理工程建设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工程建设市场不断完善,监管体制日趋健全,但是在工程建设领域之中围标串标问题仍然突出,在招投标过程中,仍然屡禁不止,目前,工程招投标衍生了一批职业的“围标人”“串标人”、卖标人,也就是“职业投标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监管部门对于围标串标行为的查处往往会陷入发现难、查证难、处理难、处罚力度过轻等困境。使得职业投标人的行为越来越成为招投标过程中的毒瘤。
存在的现象
围标。围标是在某项建设工程的招标过程中,同一投标人挂靠几个施工企业或多个施工企业约定轮流“坐庄”,并做出多份不同或雷同的投标文件,以各施工企业的名义进行投标,达到承揽工程项目的。
串标。串标是投标人通过“相互串通投标报价”,彼此之间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就投标报价相互通气,达到避免相互竞争,共同损害国家或招标人利益的行为。
挂靠。挂靠是企业和个人上交管理费的到有资质的企业,由有资质的企业提供资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而使企业和个人达到承接经营业务的目的。
职业投标人。职业投标人通过围标、串标、挂靠获得中标资格后,将中标项目转卖给其他公司或个人,严重拖延了工程建设时间,致使工程无法按时实施,同时,买标人因资质和经验不足,导致工程在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上存在较大隐患。由于对此类行为查处难、处罚力度过轻,严重扰乱了招投标市场和建筑市场,滋生出一系列当前招投标非常棘手的问题。
带来的问题
通过围标、串标、挂靠和卖标,投标人可以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取得中标资格;二是提高中标价格;三是买标、卖标、恶意中标。但在职业投标人中标后,会产生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一是质量上得不到保证。建设单位在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为节约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刻意偷工减料、敷衍了事,在原材料“量”上的不到保证,在建设“质”上更不能保证。同时,挂靠方大多数都属于建设外行人员,无建筑技术和经验,使得工程建设后出现“豆腐渣”工程、“形式”工程。
二是时间上严重滞后。挂靠方基本上为皮包公司,责任心不强,时间观念不足,加之目前法律法规对其处罚难度加大、处罚力度不够,中标后迟迟不主动与招标方联系,迟迟不签订合同,迟迟不交纳履约保证金,导致工程推进非常缓慢。
三是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违法招投标不但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而且投标方通过围标、串标,排挤其他竞争者,恶意提高中标价格,获取高额利润,直接造成了国家资产流失。同时,由于工程推进缓慢,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产生的原因
施工企业的投机行为。部分施工企业投机心理严重,不是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来增强竞争力,通过公平竞争达到中标的目的,而是注重短期行为,通过串标获得一点眼前利益或谋取中标。在加上围标串标处理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难度,这对于围标串标的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竞争力不强或亏损的施工企业无路可走,通过参与招投标,充当陪标的角色已经成为部分企业的重要“经营收入”。由于不正当竞争导致的恶性循环,陪标的潜在市场也会日益扩大。
分包转包的客观存在。施工企业内部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失控或越轨后导致以包代管,或允许企业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承包经营,从而多家挂靠行为成为可能。目前,在建筑市场中,大部分围标串标中标的企业都不是实际中标单位建设。大量的工程往往通过围标串标中标后,买标、卖标、层层转包、分包。中标企业或个人往往不实际参与工程的经营或管理,只是通过非法手段承包工程,从而获取非法承包工程的高额“垄断利润”。
中介机构违规操作。目前,招标代理机构过多过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而招标代理市场则完全是买方市场,招标人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因此,招标代理机构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承揽到代理项目,往往会主动或被动采取违法违规的手段,如答应代理中保证某人中标,共谋串通损害国家利益或其他投标人利益,掩盖招标人的一些违法行为,无原则地迁就招标人等。这些违法违规行为,与国家引进招标代理制度规范招投标活动的政策目的背道而驰,增大了行政主管部门的查处难度。
监管很难、处罚过轻。虽然我国工程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已日益完善,对围标串标等行为的处置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很多围标串标的工程,往往是由组织围标串标的投标人给予了其他投标人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所以其他投标企业往往不会举报或投诉围标串标的行为。部门往往无法获取相关的线索,同时给予调查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难度。同时,《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对围标串标行为的责任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的罚金数额较小,其违规违法的成本远小于违规所得。即使扣除围标串标的成本及罚金,也与串标所得的巨大利润相比绝对堪称“一本万利”,这就难免有投标人“前仆后继”去铤而走险了。另外,对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处罚政出多门,有关部门都有权力监管招投标行为,但一旦出现问题,常常出现互相推诿、办事拖沓行为,导致出现查处难、处罚轻,处罚慢等的现象。
建议与对策
针对当前“职业投标”严重扰乱招投标市场和建筑市场行为的问题,必须加大打击力度,增添新措施,遏制“职业投标人”的违法行为,从而净化市场竞争环境,保护合法企业的正当权益。为此,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措施。
建立健全配套制度。一是制定明确的“围标串标”界定范围,专门出台针对围标、串标、买标、买标等违法行为的处罚细则、处罚程序和处罚力度。二是对违规招投标行为的处罚,要有效整合监管部门的力量,明确各个监管部门的责任,确定处罚牵头单位,坚决杜绝出现遇事推诿、办事不积极等行为。三是地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出台针对性强且供操作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与整治,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真正落到实处,有效打击招投标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公平。
实行准入清出制度。一是在对投标单位资格审查中,要重点对项目经理和项目班子进行考察,建立信用档案,对在招投标活动中存在不良行为的企业和人员列入“黑名单”,凡出现在黑名单达到三次,一律吊销企业建筑资质和个人任职资质、清出建筑市场,以加大违法违规的成本。二是建立市场清出制度,通过加强企业资质核查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注册等管理手段,对达不到规定要求以及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坚决依法予以降级、不予资质核查或清出建筑市场。
限制各种投标条件。项目开标时,拟任项目经理与投标人的委托代理人必须同时到场,现场提供授权委托书、身份证、与投标人的合同及投标人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相关证明,经现场核查不符的可作为废标处理,有效防范虚假招标行为的发生。
加大对围标串标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围标串标的招标人给予征收招标保证金、罚款等行政处罚;对投标人除采取取消投标或中标资格、罚款等处罚外,还要记入企业信用档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布,停止其招投标资格;对参与围标串标活动的建造师、委托代理人等直接责任人员要依法取消其个人执业资格,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送有关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
加大对工程招投标市场“职业投标人”的打击力度,是规范建筑市场的“牛鼻子”,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抓住要害,强化举措,就能为招投标市场和建筑市场创造公平、有序、平等的竞争市场环境,从而有力推动社会经济事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