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诉信访案件分析思路5篇

时间:2019-05-12 14:4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涉诉信访案件分析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涉诉信访案件分析思路》。

第一篇:涉诉信访案件分析思路

从近年来各地法院面临的信访实际及党委、人大、政府等部门的关注程度来看,涉诉信访已成为法院面临的主要工作,且已处于与法院的审判、执行同等重要的地位。涉诉信访案件处理的好坏与否,也成了影响社会稳定、司法和谐和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当前,法院的大部精力被拖在了涉诉信访案件的处理上。特别是在重大活动等敏感时期,以稳控、协调、补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偿等为主要内容的涉诉信访就更成了法院的重头工作。长期以来,无理访、重复访、越级访、缠访、闹访等问题,成了法院疲于应付的难题,不仅严重损害了法院形象和法律权威,也给法院正常的审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从“关注信访,解决民生”发展到今天的“信访难”,涉诉信访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其设立之初的目的和初衷何以逐渐演变为今天的难以破解的局面?本文以此对涉诉信访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反思,以尝试对影响涉诉信访的相关因素做以分析,并对建立涉诉信访案件审理机制的必要性做一思考。

一、影响涉诉信访的因素分析

都说“法院信访工作是密切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手段,是维护法律尊严和树立司法权威的重要渠道。”但从近年来人民法院审理涉诉信访案件的情况来看,虽然各级法院都付出了极大的人力和财力,但越是起劲的审理,涉诉信访越是“火爆”,倒成了人民法院一个难以解脱的“包袱”。涉诉信访处理过程中的弊端也由此显现:

1、程序提起的随意性。

没有比涉诉信访案件更容易进入程序的了。复查多次的案件,仍然能轻易地通过各种途径再次进入复查程序。一般的诉讼案件要进入程序,法律都规定了严格的起诉条件和审查程序,以及相应的监督程序。而涉诉信访则不然。以申诉再审为例,新的“民事诉讼法”规定了较为明确的提起申诉的条件和审查期限,人民法院也为了增强公开性而创新了申诉听证等审查形式,使其渐趋严格和规范。但在上访人转而向领导机关上访,甚至缠访、闹访,越级上访,亦或扬言进京上访时,各级领导机关随手的签批、转办,即可轻易使案件进入再审程序。由此导致了个别诉讼案件当事人对于几年前、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法院裁判仍然申诉不止,企图通过这种渠道引发再审。还有的案件则更是反复再审仍不能息诉。

目前多数人都将案件的质量做为涉诉信访案件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认为是案件审理不公,才致使当事人不能服判息诉,多方寻求救济。但从申诉案件的实际审查情况来看,真正进入再审程序并被改判的也只占整个申诉案件的3‰左右。从全国法院的涉诉信访案件来看,2003年至2007年通过申诉信访使生效案件被改判、发回重审或驳回起诉的比例也仅为2.51%,申诉信访所涉及的案件存在实体处理和程序违法等问题极少[1]。另外,对信访本身的调查显示,实际上通过上访解决的问题也只有2‰,有90.5%的是为了“让中央知道情况”,88.5%是为了“给地方政府施加压力” [2]。

尽管如此,企图通过申诉使案件得以再审的上访人依然在执着地上访,究其原因应当是,涉诉信访向当事人提供了一种在法律程序之外解决纠纷的途径。更为严重的是,这种途径的随意性和便捷性,使得申诉信访案件的处理,以及整个诉讼程序,都陷入了一种极为无序的状态。法院在这里面所扮演的实际上就是“消防队员”的角色,哪里着了火就按照指示去哪里灭火。

2、处理结果的非正当性。

由于信访案件的处理没有可以遵守的规范,具体的处理结果取决于上访人与处理单位的协商和讨价还价,因而决定了信访案件从受理到解决的整个过程的极大任意性。涉诉信访的这种非规范性,使得此类案件的处理结果失去了应有的正当性。一件正规的诉讼案件,无论是一审、二审,都是经过严格的诉讼程序,依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去审理的。而当案件经过申诉上访,特别是越级上访或进京上访之后,则往往不强调程序,只强调使当事人满意,不再越级访、进京访就行,必然地导致了上访人在诉讼阶段可能依法不能获得利益,通过上访而获得了。甚至在工作无效的情况下,法院或政府自己拿钱支付给上访人,满足上访人的额外要求,谋求上访人的服判息诉。其示范效应不仅导致了更多的当事人效仿,引发更多的信访案件的产生,而且也损害了法律原有的既判力。

信访制度本身的这种局限性就决定了,使其不可能以严格规范的程序公正的处理纷争,因为“信访官员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息讼而不是公正合理的解决纠纷” [3]。信访的这种特有的价值追求直接导致了其处理结果的非正当性。

3、案件处理的反复性

在当前这种信访案件的处理模式下,涉诉信访案件的最大的弊端在于其处理的反复性,多头审查,反复审查,难以终结。程序启动的随意性决定了案件处理的反复性。实践当中对于十几年、几十年的案件,经过几次、几十次的复查处理,还批转由法院复查、再审的事例,可以说不胜枚举

美女学院的禁书 异体——我的绯色天空 理工大风流往事 我的老婆是杀手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因此,“信访难”,难就难在难以终结。只要当事人愿意,他随时会再次缠访、闹访、越级上访,而使得已处理的结果被反复地推翻。“重复复查,多头复查,没有终结和终局性,没有级别规定,只要就个案判决不服上访,不论一审生效的,还是二审终审了的,还是再审甚至再次审又进行了上诉审的,法律设置的救济渠道都走到了,上访县级、市里、省级、中央级等领导机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关都可以批示复查,进入再审,浪费审判资源不说,法律裁判的终极性严重破坏,法律权威严重受损,社会纠纷的解决,法律都不能做出了结,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解决平息纠纷。这是现行信访解决机制设置上最大的隐患,法制环境的破坏,意味着国家管理会走向无规范状态。”[4]

而且,从法治的意义上来说,“任何一个法治国家都绝对禁止法官如同烙烧饼似的将案件随意翻来翻去的审理。”[5]

4、信访责任的行政性

如今各地都将信访案件的数量,及是否出现上访,做为一项硬性的考核指标进行规定。如出现上访案件,特别是敏感时期出现上访、进京访,则实行“人要回去,事要解决”,否则要进行责任追究,或“一票否决”等。

这种严厉而苛刻的责任和压力,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法院的工作主题成了“息讼”,而不再是“公正与效率”。在案件审理更多的考虑是“案结事了”,而不是“公平与正义”。当前调解成为了法院的时代潮流,即是法院面对信访压力而做出的首要选择,实践中出现的“强压硬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因为调解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法院和法官的政治风险。如不能调解或调解不成,“息讼”就成了法官最主要的目标。宁可做出不公正的处理结果,也不能因为公正审理而引发上访。实际上,“法院已经陷入了一个减少信访的外部压力→审判目的扭曲→更少的公正→社会信任的流失→更多的上访→更大的信访压力……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之中。”[6]

形成以上弊端,缘于对涉诉信访的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将信访做为社会纠纷解决机制中的一个渠道,削弱了司法权威。由于信访案件的提起及处理上,具有非程序性和非规范性的特征,其与社会纠纷解决机制的特有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其中,程序性的要求又是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特征:第一,高度的程序性使双方的诉求得以表达,便于最大限度地发现真实,使解决纠纷的决定尽可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第二,高度的程序性使解决纠纷的过程得以展示,有利于遏制纠纷解决者高下其手,从中渔利;第三,高度的程序性便于取得当事人对结果的认同;第四,严格的程序也有“切断纠纷”的意义,它使解决的结果成为“最终的”。[7]

正因为如此,中国农民问题实证研究学者于建嵘认为,现行信访制度最大的问题是功能错位。“信访制度本质应该是收集和传达老百姓民意的一种制度设计,相当于一个秘书的角色。但现在却成了老百姓最后一种救济方式,而且被视为优于其他行政救济甚至国家司法救济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8]“这种试图用行政救济替代司法救济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在客观上会消解国家司法机关的权威这一现代社会治理的基础。”[9]

二是没有把握涉诉信访所特有的与一般信访的不同的要求。忽略了涉诉信访的诉讼性的基本特征,将其混同于一般的“信访事件”来对待和处理。

三是实际工作中的做法使信访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正如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应星撰文所言,“信访制度是一个充满了悖论和矛盾的现实。一方面,国家一直强调要打破官僚主义的阻碍,不能对正常的上访群众搞拦堵;另一方面,国家又一再要求把各种问题解决在基层,要尽量减少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和重复上访。”[10]

而且,坚持以现有状态开展涉诉信访工作,必然地导致了诸如信访案件急剧上升、人民法院不堪重负、司法公信力受到损害、司法权威面临严重挑战、公平正义原则受到质疑等等后果。更为严重的是诉讼不再被作为解决纠纷的最终方式,而代之以信访,群众不再信仰法律而追求法律之外的上访。这显然是与建立法治国家,追求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

因此,实有必要对涉诉信访的基本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实现其定位的回归。

二、对涉诉信访的定位分析

从信访的发展历史来看,信访的最初的定位应当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种方式。新中国信访制度的确立,最早可以上溯到建国初,政务院1951年6月7日颁布的《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来访工作的决定》一般被视为信访制度正式确立的起点。对该制度的演变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应星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51年6月至1979年1月的大众动员型信访。1951年5月16日,毛主席作了《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的批示,指出:“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态度……” 从领导人的意见中,我们可以看到,制度化的信访,一开始就被当成了“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这是信访制度的首要功能。同时它对各级党员干部进行监督,防止党的腐败堕落,以及解决社会存在的矛盾、贯彻党的政策、实现社会动员等曾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二是1979年1月至1982年2月的拨乱反正型信访。在这一时期,信访迅速从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边缘位置走到了中心位置,信访的人数之多,解决问题之多,都是史无前例的,主要内容是要求解决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平反冤假错案。三是1982年2月至今的安定团结型信访。信访制度最主要的功能转变为化解纠纷、实现救济。至此,信访制度更多的被作为一种正常司法救济程序的补充程序,通过行政方式来解决纠纷和实现公民的权利救济,而且很多群众已将信访看成了优于其他行政救济甚至国家司法救济的一种方式。[11]

涉诉信访也适应了这种形势的要求,作为司法救济程序的一种补充程序应运而生,并逐步成为了信访案件中的重点,占据了绝对的比重。涉诉信访的范围和种类也被无限扩大,思想认识和处理方式也极不统一。

涉诉信访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是2004年4月26日最高法院召开的全国法院涉诉信访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这次会议将“涉诉信访”定义为:与某一具体诉讼案件相联系,要求人民法院完成某种诉讼行为的来信来访,主要包括告诉、申诉、申请再审。当事人对法院判决、裁定执行案件的上访、缠访、闹访、聚众访等都包括在这一概念之下。

对涉诉信访的这一定位应当是准确而精当的。因此,应当在这种定位下来明确涉诉信访的范围和种类:

1、涉诉信访,必须是与某一具体诉讼案件相联系的来信来访。

既然是涉诉信访,就必须与某一具体诉讼案件相联系。或者是认为法院判决不公,或者是有枉法裁判的问题等,要求法院解决。

2、涉诉信访,必须是要求法院完成某种诉讼行为的来信来访。

即涉诉信访案件能够被纳入到诉讼程序之中,法院可以按照诉讼程序做出相应的处理结果,而不是要求法院完成某种非诉讼行为,也不是要求法院离开诉讼程序,随意地去处理。而且,涉诉信访案件本身也应当具有程序性要求,其提起、审理、终结都应具有诉讼程序的特点。在司法程序终结之后,再就案件进行的信访,要求解决实际困难,或者给予经济上的救济等等需要行政解决的事宜,就不应当再纳入到涉诉信访的范围之内。

3、涉诉信访的主要类型应当是告诉、申诉和申请再审。

从大的方面看,主要包括申诉类信访、催促类信访和咨询类信访。其中,申诉类信访是涉诉信访案件的重要内容,即申诉人以原生效判决、裁定错误、程序违法、审判作风等为由,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的规定,向法院申诉,申请再审的案件。这类信访案件是人民法院涉诉信访案件的核心内容。而且新的“民事诉讼法”也主要是解决了申诉条件、期限等问题,为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提供了明确的程序依据。

在诉讼及案件执行过程中,当事人为催促审理、催促执行的,以及反映法院干警违法行为的,也是涉诉信访的一项内容。至于到法院咨询法律问题的,严格来说不能当做涉诉信访案件来对待。除此之外的其他问题,都不应当纳入到法院涉诉信访案件的范围。

从这个意义上说,法院的涉诉信访的内容主要是处理申诉类的信访。即审查是否具有法律规定的再审条件。符合的进入再审程序审理,不符合的予以驳回。

4、涉诉信访做为法院审判工作的一部分,仍然要坚持“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坚持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以牺牲“公正”来追求“息讼”,不是涉诉信访的审理方式和价值追求。

三、解决涉诉信访应当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涉诉信访审理机制

在当前,解决涉诉信访难题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

一种模式是建立三审终审制度,逐步取消涉诉信访。笔者也倾向于这种模式,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的认识:

1、信访的本质决定了,它不能够成为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信访也不能够替代诉讼而成为解决纠纷的最终方式。解决纠纷的最终方式只能是诉讼。

2、以规范的三审终审替代不规范的申诉再审,有助于树立法律的权威,促进司法公正。

申诉再审制度,最终是以牺牲司法的权威为代价的一种制度设计,也是以追求个案的公正牺牲法制制度的一种制度设计。我国诉讼制度实行的是两审终审,即一件案件经过两审之后即为终审,立即生效。但是由于申诉再审制度的存在,两审之后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终审。相反,在两审之中不能得到的利益,还能在两审之外通过申诉来实现。司法的即判力和权威受到了申诉再审的严重挑战。一项生效判决,如果面临随时都能被通过其他方式予以变更或撤销,已经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随时都可能被颠覆,那么司法的公信力将在公众的心目中荡然无存。而申诉再审则恰恰是为随时变更或撤销生效判决而设立的。这项制度在破坏司法即判力和权威的同时,也造成案件反复再审,难以终结,使争讼的权利义务持续处于不稳定状态。

申诉再审的多渠道,也为干预司法审判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除了法律规定的当事人申请再审、本院发现再审、上级法院指令再审或提审、检察机关抗诉再审等等之外,党委、人大等等权力机构的批示,媒体的炒作,群体的上访或个人的越级上访、进京上访,甚至政府信访部门的批转,都将引发再审。试想,一份生效裁判作出后,其效力面临着怎样的考验!

3、实行三审终审,必须取消申诉再审制度。否则,将与二审终审制度一样,终审不终,流于形式。

既要坚持司法裁决的应有权威和既判力,又要保证合法权益的救济渠道,以规范的三审终审替代不规范的申诉再审,无疑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第二种模式是建立与信访相适应的涉诉信访案件审理机制。

在当前还不能马上取消信访制度的情况下,做为一种过渡性的处理方式,就是坚持以“程序化”为原则,以彻底解决纠纷为目的,建立与信访相适应的涉诉信访案件审理机制,以设定法定的涉诉信访审理程序来规范申诉信访案件的“无序化”状态。

1、严格涉诉信访案件的范围,克服涉诉信访的随意性。

涉诉信访案件是在司法程序中或司法程序终结后的一种救济手段,但不是保护当事人权益的决定性手段。一般而言,通过严格而公开的两审诉讼程序,已足以公正地审理案件,申诉信访和再审程序只是一种补救手段。因此法院审判工作的重点在于正常的一、二审程序,并不在于处理信访的这种补救手段上。但实践中,却相反的基于对原一、二审的完全不信任而高度重视了申诉和再审。这种高度的重视背后,却不是严谨而规范的程序和严格的执行法律,而是以“息事宁人”、“花钱买平安”或“跟踪堵截”等方式为主的“无序化”状态。因此,要重视信访案件的处理,必须遵循严格的审查程序。

涉诉信访的随意性,体现在进入程序随意和处理结果随意。新的“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的申诉再审规定了较为明确而严格的十三项条件,当前,应当严格执行这项规定,对不属于法院审理及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依法驳回。同时,对各级机关要求转办的信访件,亦应按此规定进行审查。不能硬性要求法院必须进入再审程序,也不能硬性要求对不属于法院审理的案件也由法院审查。

2、建立涉诉信访案件审理机制,必须坚持程序性原则,克服涉诉信访的不规范性。

涉诉信访作为权利救济渠道,必须走向程序化、法制化。正如罗素所说,一个现代社会,对于法律和秩序的需要是基本的,只有依靠法治和秩序才是通向稳定、自由、和谐以及真正长治久安的根本。坚持程序是审理案件的基本要求。涉诉信访案件的不规范,体现在审理无程序,处理不正当。建立涉诉信访案件审理机制,主要内容也在于要使涉诉信访案件的审理要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处理结果亦应当公正。

首先,应规范申诉复查的相关程序。申诉复查程序的不规范,特别是在申诉听证的范围、程序等方面的不规范,造成各地、各级法院在处理申诉问题上的不统一,也是申诉人不服驳回申诉的一个主要原因。建议最高法院能够规定一个明确的“关于申诉复查程序”的统一规定。

其次,对进入再审程序的,在审理中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审理程序,坚持公开审理,以防止处理结果上的随意性。

第三,对于在信访工作中形成的一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非程序性的制度和措施,如全员信访、院长接待、联席会议等,在实际操作中也应力争使之程序化。

3、严格执行诉讼法关于申诉再审的规定,克服涉诉信访的行政性。

特别是当前有的地方党委、政府将上访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进行规定并考核的做法,是与涉诉信访案件的涉法性不相符合的,也与法律的规定不相符合的。涉诉信访,其基本的体现就是与法院审理的案件相关联,就应该遵循审理案件的要求和程序,以应有的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实现来化解信访问题。

而且,上访又是当事人的权利,无正当理由不能剥夺。法院审理案件,又很难做到使各方都满意。上访应当是审理案件的一种正常现象。只要法院还审理案件,无论怎样去做,都不能避免当事人的上访。

另外,当事人也掌握到法院的这种困境,动辄以上访、曝光相要挟,干扰和动摇法院公正司法、公正审案的信念和决心,以达到其不正当利益的实现。

4、建立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制度,克服涉诉信访案件的反复性。

涉诉信访案件在程序上能够被终结,是建立涉诉信访案件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能够被终结,才不会就一件案件反复审查;能够被终结,其处理结果才会有权威;能够被终结,其所争议的标的才能维持稳定状态,也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无休止的申诉引发无休止的复查,无休止的复查又引发无休止的申诉,直至闹访、越级上访、进京上访。这个恶性循环只有在确立信访程序终结制度后,才能得到有效的扼制。同时,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制度也能够有效地扼制重信重访和无理上访。

有学者建议,一是确立两级复查终结制,凡信访案件经过两级复查,给予明确结论的,即应视为终结,再越级上访即应视为无理上访;二是建立信访案件登记备查制度。凡是上级信访部门或上级法院受理的上访案件,应当建立登记备查档案材料,将案由、上访理由、复查结论登记在卷,对于已经登记备案而无新的上访理由重复上访的,应不予受理;三是尽快建立信访信息联网系统,将所有信访案件信息录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凡是到上级部门上访的,应首先查询信访案件信息资料,对于初访的应给予受理和处理;而对于已经登记,并有两级明确处理结论,本次上访又无新的证据和理由的,应不予受理。[12]

笔者以为,除建立以上终结制度之外,还应该明确终结的程序。即对于终结的信访案件,必须进行公开听证,并明确此次处理之后,对该信访案件永不复查。而且上下级机关之间要统一口径,不给上访人无理上访以任何的希冀和幻想。

同时,还要设立相应的惩戒制度,对于已经终结的信访案件,上访人拒不执行法院裁判,企图闹访、越级上访、进京上访,扰乱社会秩序,可以采取拘留等强制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实际上,有的法院也已经在尝试实行信访案件终结制度。如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对于法院已作出终审裁决而当事人又反复申诉、上访的案件,经审查确无问题,法院经公开进行听证,可裁定终结信访程序。若当事人继续违法上访,可给予批评教育、司法拘留,直至移送公安机关处理。这种实践已经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但是,建立涉诉信访案件审理机制,仅只能做为过渡时期的一个方式,但不能做为长久之计。从长远来看,由于信访本身的反制度、反程序,以及做为解决纠纷的最终方式对司法职能的损害等因素的存在,“强化信访无疑于饮鸩止渴”[13],弱化乃至逐步取消涉诉信访,建立完全的三审终审制度,强化司法的最终权威才是解决涉诉信访难题的根本之策。

美女学院的禁书 异体——我的绯色天空 理工大风流往事 我的老婆是杀手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涉法涉诉信访案件

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政法机关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怎么办?杨洪岐、杜桂芝两件冤案就曾到哈尔滨市检察院抗诉,对明明符合抗诉条件的也硬说你不符合,只是口头答复,不给出具任何法律手续,控告哈尔滨市检察院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让冤同抗诉不能。

第三篇:关于如何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分析

统计分析:

关于如何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分析

近年来,信访成为人民群众解决自已在处产处活中遇到问题的较普遍采用的方式,各种信访案件逐年上升,其涉诉信访案件占有较大比例。根统计,信访案件中涉法信访案件占50%以上,而涉及法院的涉诉信访又占涉诉案件的30%以上。因此,研究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有效途径就成为法院当前时期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涉诉信访案件的特点

(一)涉诉信访的原因变单一为复杂

以往涉诉信访案件大多是当事人对案件判决结果不服及执行不到位引起的,而如今涉诉信访案件涉及法院管辖权、诉讼程序、多次多级审判而结果反复及审判人员的态度诸多问题,涉诉信访的原因、理由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特点。

(二)涉诉信访涉及民商事案件比重增大

目前从法院接访及再审案件情况来看一涉及损害赔偿、权属纠纷、相邻关系、婚姻继承、企业破产改制等民商事案件占涉诉信访案件的绝大部分,且数量呈上升趋势,而涉及刑事案件的信访案件数量则相对较少。

(三)涉诉信访涉及诉讼程序问题的案件增多

在过去的涉诉信访案件中,当事人往往是反映案件的 实体处理情况,而对案件的诉讼程序很少涉及。但目前的涉诉信访案件很多都涉及到了诸如法辽管辖权、送达及案件审限等程序问题、涉及诉讼程序的案件明显增多。

二、对当前涉诉信访案件特点的原因分析

目前涉诉信访案件呈现新特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的原因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体制、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人们的思想前所未有的活跃,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增强与觉醒,都使人们一改“冤死不告状”的传统观念,纷纷把日常生产生活中发生的纠纷诉诸法院,这样就使法院受理案件特别是民商案件大幅度增加,案情日益复杂,当事人对案件的实体公正,程序公正,事务性工作的公正也日益关注,这样势必会使涉诉信访案件随之增加。所以说深刻的社会背景是形成当前涉诉信访案件特点的根本原因。

(二)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法律知识水平滞后于基本身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觉醒程度。

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社会背景,特别是依法治国进程的大力推进,致使调整社会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及政策纷纷出台、更新、立法速度之快,数量之大及相互间的更替速度之大,数量之大均是空前的,远远超出了人民群众接受 法律知识的渠道,精力有限,使得人民群众对法律知识很少关注,对具体法律知识更是知之甚少,但是随着普法活动力度的加快,各种媒体宣传报导,人们通过法律维护自己权利 的愿望大大增强,即人们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的觉醒也是空前的这样就出现了人民群众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法律知识有限强烈要求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的矛盾,它必然导致人民群众对法院依法作出的一些裁决不能接受,而进行信访。

(三)历史原因形成的司法水平滞后于法治化的进程

众所周知,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就经历了三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新中国成立后各种政治法律体制中均有所体现,借鉴于行政管理模式的司法体制和诉讼模式都是饱含着行政管理的影子/依法治国是近几年才得以提出,可以说从传统上看,我国就没有真正形成完全独立的司法体制和一支真正职业化的法官队伍。虽然目前随着依法治国的进程,司法体制的改期,职业化的法官队伍建设均开始进行,但从根本上大兴安岭无法改变整个法官队伍司法水平。当前法官队伍结构复杂,文化背景、知识水平、法律素质及社会经验均差异很大,一些司法水平甚至文化水平都不高的人却在行使审判权,种种因素决定着法官队伍的职业化在三、五年不可能全面完成,法官的司法水平明显滞后于法治化进程,有的法官对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权 利意识的觉醒认识不够,传统的司法观念无力有效驱驾现代对抗势庭审模式,业务能力不强,工作技巧方法不妥,自身言行细节不严谨等问题均能引发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怀疑,从而产生涉诉信访案件。

三、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使之贯穿于整个审判工作。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利益为立法和司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是否保护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实体权利、诉讼权利和其它权益作为衡量立法、司法成败的唯一标准,作为衡量司法工作是否维护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的尺度。司法审判作为法制社会解决处理纠纷的重要方式,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最后一道防线更要将以人为本作为一项司法原则,贯穿于整个审判工作,将公民的权利置于最神圣最权威的地位。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更也是法治社会的本质要求。它要求我们广大审判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宗旨,切实树立大信访观念,把对信访工作的关注点,不仅放在如何解决已经发生的信访案件,更重要的是,要把避免、减少信访案件发生贯穿于每个案件和每个案件的每一环节当中去。确保每个法官对每个承办案件都能消除当事人对法官、法院的怀疑,做到个案不留尾巴,从根本上去避免、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

(二)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实现“两个公正”。

“两个公正”是指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程序公正存在价值在司法实务界已得到认可,但从根本上扭转在广大审判人员思想中根深蒂固的“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司法观念,并付诸于司法实践,还需要一个漫长过程,这一点与人们日益渴望程序公正之间的不协调,也是引发信访的重要原因,严格依照程序法办案,确保程序公正,不仅有利于避免、消除信访案件,也是树立现代先进法治理念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程序法是诉讼程序的法律化,诉讼程序规则是诉讼游戏规则,审判人员作为裁判者,其只有依循法定的程序,才能保证裁决结果的公正,也才能向公民昭示其行为不是恣意的产物,而诉讼参与者也只有看到了这一点,才能使其对结果的公正充满信心,才能相信其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而服法息诉,达到避免、减少因程序裁判不公信访的发生。

(三)规范审判工作的运行程序,强化审判流程管理。审判工作是由立案、审判、执行等几个环节多个步骤有效结合协调统一的运行过程。对这一运行过程的管理即审判流程管理,就是规范案件在立案、审判、执行、卷宗装订归档及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步骤的运行时限及落实相关人员的责任制度,使案件在运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得到及时的处理。规范审判的运行程序,就是使审判工作管理更加科学化,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本质要求,也是落实司法为民,实现人性化审判的根本途径。强化审判流程管理,将审判工作运行程序科学地细化,将细化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都协调好,明确时限为责任,这样就会增强审判人员的时限意识与责任意识,使当事人在每个阶段、环节均能感受到人性化关怀,取得当事人的理解与信任,进一步使当事人能够服判息诉,不因审判工作疏漏而引发信访案件。

(四)克服就案办案,孤立办案的传统审判观念,做好审判工作的延伸。

要做好审判工作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但是严格依法办事只能收到良好的法律效果,不一定能收到理想的社会效果,即达到息诉止争社会稳定的效果。这是由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文化知识和立法水平、司法水平、法治化进程不一致决定的,作为审判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审判工作中不仅要做到严格依法办案,还要切实做好审判工作延伸,即在充分了解当事人文化法律知识背景下,充分向当事人阐明其案件涉及的相关法律,诉讼权利义务、诉讼风险,使当事人在公开、透明的氛围下感受到自身的尊严和自主意识,最大程度地消除其在事实、法律、审判程序上的疑虑,使其在诉讼活动中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从而达到当事人与审判人员真心沟通,取得对法院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真正服判息诉,从源头上消除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

内邱县人民法院

杨峰岭

第四篇:××法院对涉诉信访案件进行调查分析

****中院对涉诉信访案件进行调查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体制的不断改革完善,各类矛盾层出不穷,产生大量信访问题,其中涉及法院的涉诉信访案件也不容忽视。准确处理信访案件,特别是正确处理好缠诉缠访案件,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人民法院形象,也是事关党的执政能力和构造和谐社会的大事。为准确掌握涉诉信访案件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妥善地处理好涉诉信访案件,近日,****中院组织人员对2004年全市法院涉诉信访案件进行了综合调查和分析。

一、涉诉信访案件的特点

法院涉诉信访与行政信访具有一定联系,但又有本质区别。涉诉信访往往与某一诉讼案件相关联,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诉讼性特点。

一是群众信访大幅度增长,法院受理审查的申诉、申请再审案件持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全年,****市法院系统共接待申诉、申请再审来访人员1741件人次(含市政法委联合接访),同比上升29.7%;来信1637余封(含省法院、市人大、市政法委、市信访局等机关转办信),同比下降18%。其中,申诉和申请再审重访或复访占57%,一事多次向多个机关、领导人(含法院领导)写信反映问题的占77%。近年来,法院信访中,来访数量持续大幅度上升,来信逐年下降。涉诉当事人多采取越级来访的形式申诉、申请再审和反映问题。

二是多部门信访问题突出。一部分当事人为求案件得到领导高度重视,尽早得以解决,往往多部门上访,一封上访信寄到市委、人大、市府、政法委、法院等多部门,然后再由市委、人大、市府、政法委转办到法院,以此给法院造成压力。

三是信访老户问题多。重复信访、反复越级信访在涉诉信访中占有较大比例,在基层法院显得特别突出,占基层信访量的73%以上,成为法院信访工作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之一。有的群众经过多人、多次、多年、各级分别接待。案件经过原审法院及上级法院反复审查、复查、听证,确属无理,但仍然缠访不止,最终成为上访老户。信访老户多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积重难返。这些人法律意识差、思想固执、行为偏激,做工作的难度大。

四是涉诉信访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反映判决和工作效率不高的信访案件,此类案件约占整个信访案件的35%。二是对反映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或得不到满意答复而继续信访的案件,占41%。这类案件中,未结执行案件占22%,其中以刑事案件或者附带民事中的民事赔偿为主。三是反映审判人员违法、违纪,办案不公的信访案件,占整个信访案件的0.2%。另外,还有历史遗留问题等。

五是无序上访、越级上访等问题突出,造成接访处访工作忙乱。长期以来,有些信访者把接访人员做工作看作是“应付事”、“不解决问题”、“只有缠住上级法院和上级领导多了才能引起重视”。据调查,对基层法院不信任,要求上级法院过问并解决问题的逐年增加。2004年,全市法院在赴省进京上访的138件次案件中,未经中级法院复查,属于越级上访的109件,其中有21件未上诉。越级上访、无序上访问题的产生,打乱了法院正常的信访秩序,给上级法院信访部门增加了工作量,从整体上降低了各级法院信访工作效力。

六是非正常信访问题突出,诱发了大量的社会不安定因素。目前,我国信访工作的依据是《信访工作条例》,但无法律法规规范解决信访中的无理取闹、无理纠缠、无限申诉等信访行为。造成信访人员互相串通、拉帮结伙,逐渐向群体化、组织化趋势发展。甚至出现自残、自杀,恶意上访等严重问题。特别是2003年以来,一些历史案件沉渣泛滥,出现了对土地改革时期、文革期间、“严打”等案件进行翻案的新动向。还有的案外人以盈利为目的代替当事人上访。而且,有的涉诉上访人员与法轮功分子及其它机关信访人员互相勾结,伺机制造政治事端,造成社会大量不安定因素的存在。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个别上访人员与法院之间已由申诉非对抗性矛盾转变为对抗性矛盾,并且向对法院不满、对立和仇恨方向发展。

二、涉诉信访问题的成因

一是法院受案数量增多,案件难度加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加,法院受理的纠纷越来越多,涉及的法律关系越来越复杂,处理难度不断加大。****法院年结案数超过10万件,除调解、撤诉的外,还有相当部分是判决输赢,受法律规定及其他因素的制约,输的一方难以获得自己满意的结果,难免心存郁忿。大量的社会矛盾集中在法院进行处理,其中土地承包、劳动争议、交通事故赔偿、相邻关系等较难协调处理,极易产生一些涉诉信访案件。

二是当事人认识上有偏差。有的当事人文化水平比较低,又缺少诉讼风险意识,凭个人经验和阅历来看待法官判案,一旦对法院的判决结果不满意,便感到自己冤屈。有的当事人基于一种习惯和封建思想的错误认识,对法律规定不理解,思想偏激,长期无理缠访。如昌乐县农民陈爱荣因其三子死后儿媳改嫁,与三子媳争夺其孙子的监护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陈爱荣在封建思想的支配下,对判决不接受,认为“孙子是自己家的根,儿媳改嫁不能带走”,在越级到某行政部门上访时,因接访人员不了解法律规定讲了许多同情的话,并暗示法院可以判决她具有监护权。在此引导下,陈爱荣认识更加偏差,听不进法院工作人员的解释,最终成为一名“坚定的老上访户”。

三是承办法官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个别法官办案形象差,对当事人态度生硬,不按规定的时间开庭,甚至开庭时间说变就变,又不及时说明法定事由和原因,引发当事人的不满。其二是有的法官办案效率低下,办案拖拉,一个案子甚至需要三到四次开庭,不能做到“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既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又有损了法院形象。其三是少数法官不注重自身形象,有时与一些律师、诉讼代理人过于“亲密”,有时出入一些酒店等,本来是一些与案件无关的行为,但却使一些群众或案件当事人认为是接受了对方当事人或代理人吃请等,使当事人产生合理的猜测、怀疑。

四是部分当事人借上访信访规避执行。一方当事人败诉后,往往通过缠诉或上访规避法院执行。其一是通过缠诉引起法院多次审查,拖延强制履行期限,并在拖延履行期限内转移财产,逃避执行。其二是通过上访影响法院执行。一些当事人在一审、二审败诉后,明知自己诉讼无理,但为了达到影响法院执行,规避履行义务之目的,往往采取层层上访的手段,通过各级领导层层签字批条,给法院执行施加影响,甚至使生效裁判的执行不了了之。

五是法院现行信访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一是信访工作重“分流”轻“处理”。长期以来,法院信访工作主要遵循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法律解释工作,达到让信访者息诉、服判、罢访的目的,信访人员不具有处理权限,不能独立的开展工作。其二是对当事人滥用申诉权利缺乏有效的制约。法律赋予当事人对不服生效裁判可以申诉的权利,有些申诉案件经两级法院审理后,当事人仍不接受法院处理结果,却滥用申诉这一权利,利用法律无限制、无制约、无诉讼制度约束的漏洞,不断申诉,到处上访。

三、解决涉诉信访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涉诉信访是法律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要解决涉诉信访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访,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大信访”工作格局。当前,要重点抓好对信访工作的宣传,使办案的所有人员都有信访意识,办案的每个环节都有信访责任,建立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涉及立案、审理、执行等方面的信访案件原承办部门为第一责任人;涉及司法鉴定方面的信访案件技术室为第一责任人;涉及干警违法、违纪方面的信访案件纪检和监察室为第一责任人。应探讨建立信访工作“三个为主、一个协调”机制,即:一个信访案件要以原分管院长为主,所在单位为主,承办部门为主,信访部门督查协调。

二是加强引导,强化对“信访老户”的思想教育力度。加强法制建设,对来信来访人员做好涉案法律宣传工作,使法院信访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法院接访人员为信访者办好事、办实事的事迹,使信访者相信接访者也能解决实际问题,杜绝动辄越级上访,特别是赴省、进京信访的现象发生。一方面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来信来访人员遵守信访秩序,树立依法信访,依法逐级上访的思想;另一方面还应教育信访者积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不能以对法院裁判不满为由干扰党委、政府、人大等机关的正常工作秩 序。

三是重视案件质量和法官素质的提高。信访上访案件多是因为案件而发,要坚持牢固树立质量、效率并重观念,以质量树形象,不断强化办案的社会效果。对案件从庭审程序、实体判决到裁判文书的文字以及案件审限,都要实行评查,发现问题,一律通报。从抓案件审判质量上切实减少信访案件,控制和减少新的信访上访案件发生。此外,不少人民来信是因为法院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好、工作方式不当所致,要注重法官素质的提高,提倡文明办案,减少因此而导致的当事人上访。

四是信访工作方式要得法。根据当事人信访上访的不同情况,因事而宜、因时而宜、因人而异,突出针对性,讲究工作方式、方法,擅于做信访者的思想政治工作,用行之有效的手段来解决当事人反映的实际问题。

五是加强对接访人员的培训,提高接访艺术水平。目前法院的信访接待人员,不仅要求其懂法律知识,更要掌握来访人的心理状态,有的放矢做好接待工作,对来访者进行甄别,分门别类,巧解心结,有针对性地做息诉息讼工作。人民法院不仅要培养接访人员良好的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能力,更要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才能胜任目前繁重的信访工作任务。

六是健全信访制度。建立健全各种行之有效的信访制度,明确信访工作性质、范围、职能、工作程序、监督管理制度、奖惩考核办法,规范当事人申诉上访范围、次数,制约或限制其滥用权利,以制度来有效地规范信访工作。

第五篇:2013年涉诉信访案件统计分析

2013年九师法院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统计分析报告

葛阳

涉诉信访工作是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一直是法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而这些矛盾的解决,必然会不断地反映到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中来,随之而来的涉诉信访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近年来,九师两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涉诉信访工作,把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做好涉诉信访工作作为法院面临的重要政治任务对待,从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重要思想、贯彻司法为民工作宗旨的高度出发,狠抓涉诉信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笔者对2012-2013年九师中级法院涉诉信访工作进行简要的调查分析,对当前涉诉信访情况做一粗浅分析:

2012年,九师中级法院共接待来访73人次,处理73人次,均由立案庭接待来访并办理,由3件属于涉诉访,其余均为法律咨询,对于涉诉访案件中疑难案件由院领导亲自督办; 2013年1-12月,九师法院共接待来访86次,处理86人次;无信访案件,其中81件属法律咨询,属于涉诉访的有5件,均由院领导亲自督办,其中2件均已结案(1件司法救助结案,1件执行结案),2件正在诉讼阶段(张子涵、魏绍青),1件正处于兵团法院申诉处理阶段(余德秀案件)。二、九师法院2012-2013年涉诉信访案件的特点

1、信访案件类型多样。主要有:一是一般的法律咨询信件和群众来访咨询的相关立案等情况的信访件;二是对本院判决不服和未执行完结、执行难等问题的来信来访;三是通过机关、政法委和上级部门转办的上访件;四是本院自行排查重要回访和下访解决的信访案件。

2、诉讼阶段信访行为发生率低,执行阶段明开始出现。在调查中,许多有诉讼和信访经历的人员表示,在案件诉讼阶段,因为还没有最终的判决结果,或者即使有了判决结果,但是双方当事人一般均对判决结果的履行兑现做着有利于己方的设想,所以信访行为较少。进入执行阶段后,一方面,伴随着必要强制措施的实行,一些本想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当事人开始为法院审理阶段的行为“挑毛病”,另一方面,因为“执行难”这一实际情况的客观存在,生效的法律文书不能按照自己设想的速度和质量兑现,胜诉一方又往往自然而然的迁怒于法院的执行工作,所以引发信访行为。

3、无理、无序信访呈上升趋势,且多选择法院系统之外的信访渠道。两年来,合同类、侵权行为等诉讼案件的涉诉上访访案件数量虽然不多,但处理起来较为棘手,难以妥善解决。出于多种原因,有的当事人把上访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不按照法律、法规正确行使权利,采取非正常行为,个别人员甚至颠倒黑白、无理取闹,这种无理、无序上访出现。在信访渠道的选择上,许多涉诉信访当事人往往不在法院系统进行信访,而是选择机关、政法委等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信访的负面影响,也增加了法院信访工作的难度。

4、涉诉信访当事人选择信访时间具有明显的时段性和季节性特征。许多涉诉信访当事人进行信访往往希望制造尽量大的社会影响,以对法院形成压力,一般多选择国庆节、全国“两会”以及一些特殊敏感期进行。

三、涉诉信访案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从九师法院2012-2013年发生的涉诉信访案件来看,引发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法院方面的原因,二是信访人方面的原因,三是执法环境方面的原因。

1、从法院方面看,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少数案件裁判不当引发上访。二是“执行难”引发上访。

2、从信访人方面看,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部分信访人文化水平低,对法律理解有偏差。对案件的处理程序不了解,把自己举证不能、诉讼决策失误、不当行使诉讼权利、不积极履行诉讼义务导致的不利诉讼结果,视为司法不公,上访不止。二是部分上访人思想认识错误。认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费时费力费钱又承担较大风险,不如通过上访引起领导重视给予解决来得快且省时省力省钱。还认为上访的机关级别越高,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产生诉讼不如上访、当地上访不如赴省、赴京上访的错误认识。

3、从执法环境方面看,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下降。部分当事人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甚至公然暴力抗法,屡屡挑战司法权威。二是一些机关或领导对少数信访人的不合理要求做出妥协让步,通过经济补助息事宁人,助长了信访人的投机谋利心理,误导了信访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不良风气,这些信访人见上访有利可图,又鼓动、教唆其他人去上访,使信访问题发生畸变而日趋严重。四、九师法院处理涉诉信访案件的基本做法

九师法院处理涉诉信访案件最基本的做法就是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信访案件发生。

一是把好立案关。凡涉及机关、团场、集团诉讼的案件,均暂缓立案,由法院向有关部门汇报后,通过多种途径方法协调解决,这比法院一家解决要快捷和有效得多。如果此举还不能解决问题,则予立案,进入司法程序解决。

二是提高案件质量效率。对法官办案做到奖惩分明,倒查责任,将绩效记入《法官司法档案》,与个人晋职晋级及表彰奖励结合起来,确保案件质量不出问题。

三是狠抓案件当庭履行率。经常教育法官审执分立不分家,所裁判案件必须能够得到执行,不办无法执行或极难执行的案件,不给下一阶段遗留上访问题。

四是下大气力做好执行工作。为执行局配齐配强人员、车辆、经费,及时解决办案中的各种问题,使执行干警信心足、干劲大、不怕苦、不怕累、多办案、办好案、不积案或尽量少积案,同时严格办案纪律,廉洁执法,不办“三案”,提高效率,树立良好司法形象和司法权威。

五是定期下访,每月排查。我院每月由立案庭牵头,院领导带队,到各庭室、各基层法庭排查了解有上访矛头的案件,再将这些案件梳理后统一提交审委会研究讨论,确定出包案领导、庭室负责人,形成文件下发执行。如不办结,则不销号,一包到底,实行办案目标责任制,严防上访问题发生。

六是基层法庭的法官每月要下到农牧团场进行一次矛盾纠纷排查。掌握可能演变成重大矛盾纠纷的人和事,与团机关和人民调解组织共同调处矛盾纠纷,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做好判前指导、判中疏导、判后答疑释法、判决书后附法条,使当事人明白下判理由,让败诉方败的清楚,胜诉方胜的明白,案结事了,不再上访。

五、解决涉诉信访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坚持司法为民,畅通信访渠道。信访是人民群众反映问题的重要渠道,处理好涉诉信访是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对首次来访,实行限时回复,对群众来访,做到即到即接,热心接待、专心听诉、用心解答、耐心教育、细心调查、公心处理,切实为当事人排忧解难。推行申诉听证,充分保障信访人的“知情权”。加强申诉指导,引导群众合法理性地表达诉求。

2、搭建工作平台,破解信访难题。一是变接访为预防,通过狠抓案件质量,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诉前、诉讼调解和执行力度,建立信访预警机制,强化廉政建设,改进审判作风等措施,抓住易于产生问题的源头,避免和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二是变上访为下访,把执法为民放在第一位,建立信访联系点等方法,变群众上访为法官下访、回访。实行信访工作流程管理,对信访工作主要环节如:接待、登记、分流、审查、处理、反馈和统计,实行动态跟踪管理。三是变等访为约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逐一梳理分类,主动约见信访人,进行面对面对话,承诺时限,定期解决,四是领导接待机制,院长定期或不定期地接待群体来访,对所接访的案件亲自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处理,对于受职权限制或依照法律规定不能协调处理的,要向来访群众说明情况和理由,指导来访群众选择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五是变群访为个访。对部分涉及面广的共性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突出难点,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政策法律宣传和思想疏导工作,抑制和减少集体访的发生。

3、强化信访责任,实行倒查追究。信访是反映案件质量和审判作风最直接、最敏感的窗口。因此,要不断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通过有效的规章把信访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当前,要进一步完善“办案责任与信访责任一体化的信访追究制”,明确什么是责任性上访,规范追究责任性上访的程序和标准,从而有效地抑制责任性上访。以往,法官只管审理案件,结果官了民不了,案结事不了。因此,必须将审判责任与信访责任相对接,谁承办的案件引发的上访问题由谁负责,让每位法官都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仅力争把正在审理的案件办成“铁案”,而且要主动做好当事人释法解疑和服判息诉工作,真正做到“官了民了,案结事了”。

4、建立科学机制,实现信访终结。一是在立案阶段,审慎受理法律规定不明确,矛盾突出易发的新类型案件;加强立案释明和诉讼风险提示;加大立案调解力度,把矛盾止于未萌。二是在审判阶段,强化流程、质量评查、改判或发回重审实名通报等措施,提高审判质效,避免因差错案件引发涉诉信访;加强诉讼调解和协调,务求“案结事了”;提高裁判文书质量,深入辨法析理,促使当事人服判息诉。三是在执行阶段,一手抓案件执结率一手抓执行规范化,努力实现合法权益,减少执行中的申诉上访。四是建立涉诉信访绩效考核制度。将所办案件的社会反映情况,是否出现上访等内容纳入其本人档案,作为考核、评先、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5、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强化对审判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严格考核机制,使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尽量减少人为的裁判不公。二是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形成联动工作态势。三是通过审判公开,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以赢得社会各界的充分理解和信任。

下载涉诉信访案件分析思路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涉诉信访案件分析思路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涉诉信访

    “三个至上”在法院信访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信访接待是处理群众信访,是基层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法院了解社情民意的一个重要窗口。法院信访工作的开展,对整个......

    2007年后涉诉信访案件减少的原因分析(范文大全)

    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的思考 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经常与当事人打交道。当事人如果对法官的服务态度、办案质量与效率不满意,就容易引起投诉,影响人民法院在社会上的公信度,一个......

    涉诉信访案件接待及处理制度

    涉诉信访案件接待及处理制度 一、责任单位和人员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信访局信访办工作人员。二、权力行使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

    关于涉诉信访工作汇报

    关于涉诉信访工作汇报 涉诉信访,一般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话、电传、互联网络、来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法院、各级党委、人大的信访机构提出意见、建议和要......

    关于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化解思路

    关于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化解思路涉法涉诉上访是指已经进入法律程序的案件或应当被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受理的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不服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

    人民法院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办法5篇

    人民法院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办法 (2011年5月) 为依法办理涉诉信访案件,规范涉诉信访秩序,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依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工作实际,制定本......

    县法院三项措施化解涉诉信访案件

    县法院三项措施化解涉诉信访案件 近年来,县法院高度重视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在不断强化诉前调解和案件分流,从源头上控制涉诉信访量的同时,多措并举,加大涉诉信访案件的化解力......

    从源头预防化解涉诉信访案件

    从源头预防化解涉诉信访案件 为了进一步审理好民事案件,提高民事案件的质量和效率,舒兰市人民法院民一庭将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作为审判工作的着力点,采取措施,从与民生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