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教学设计(xiexiebang推荐)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教学设计
泸州老窖天府中学 周海燕
一、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是四川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课的内容,理论性较强。主要内容有:信息的获取、保存、处理及传递,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本课以古代信息传递的小故事作为引子,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通过视频“信息技术扮美生活”,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个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利用教师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对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学生在前一节课已经了解了信息的概念、特征等,对信息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信息技术”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一般把信息技术等同于计算机技术,知识结构缺乏完整性。而且,信息技术的概念又比较抽象,学生第一次接触时不太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应结合教材,多收集相关的实例,帮助学生从侧面和感性上理解这个概念,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从身边开始关注生活中的信息技术。
三、教学目标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信息技术的概念;(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小组协作。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教室、教学课件、相关视频。
七、教学过程
教学点评:
本课以一则让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开篇,所营造的教学情境很好地为教学内容的揭示做了恰当地铺垫,把教师此处想说的关键问题“如果是现在,你会用什么方法传递这一则消息呢?”自然、贴切地概括出来。故事短小精悍,抓住学生心理效果明显。这个引入,既符合初一年级学生好奇的年龄特点,又较好地避免本课因识记、理解类型知识较多而容易陷于刚开始就让课堂陷入枯燥、乏味的状况。本课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在成功造设情景的背景下,学生的思维被有效打开。教师开门见山,直接向学生阐述什么是信息技术,并通过一段贴近学生生活的央视访谈节目视频,从信息技术应用的角度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这一概念的认识,通过对感观产生强烈刺激的多媒体手段,把紧扣主题的教学内容生动地传递给学生,使其对信息技术所发挥作用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从而达到脱离因简单说教而被动接受的低效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教师开展了讲故事、看视频、演示PPT、讲解、实施任务驱动等教的活动,学生则在教师教的活动中完成了对教材主要段落的阅读、表格填写、小组活动、交流讨论等学的活动。教与学活动形式丰富、自然流畅、紧扣主题,相互有机交融,取得较好的实效性。
从教学的进程来看,教师引导学生由表及里,逐步将课堂教学推向深入,整个教学过程脉络清楚,表述完整,方法得当,思路清晰,教学的结构也十分完整。从各环节教学内容推测所需的时间分配来看,教案呈现出各环节均处在一个合理的、可控的时间范围以内。做到了把主要时间用在对教学的重难点突破上。
本课恰当设置了教学三维目标,合理设定了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摆正自己引导的角色,更为强调“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学生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促进三维目标深层次地交织,互相促进、互为补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进而防止一味追求对知识的简单传递。教学重难点的设置也比较简明、准确,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出了明确的方向。
课件的制作也做到了内容精要、界面统一、服务于教学的基本要求。
这是一个从内容到形式均不错的教学设计,如果将教学各环节所需时间作一个测算和控制并在教案中明确写出来将更好。
(点评人: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许文刚)
第二篇: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精选阅读(1):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未来以电子商务
软件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 IT 技术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企业也需要创新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才干改变整个行业和企业的竞争规则,从而赢得新的竞争优势。相反,假如无视这种趋势,或没有很好地利用 IT 技术提升管理,无论多么具有实力的企业,都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必定经历“四 i”化,即信息化
集成化
x 络化和智能化的阶段。北京贯智赋能管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邱昭良博士认为,目前国内很多企业还处在信息化的阶段,有一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实现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化,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朝着 x 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第一,实现信息化(information)。中国企业的管
理很大程度上还是靠“人治”,决策靠“拍脑袋”,业务靠手工处理,数字化
精细化程度不够,导致管理效率和效果受到限制和影响。因此,IT 应用的第一步就是从手工操作实现数字化
信息化
自动化。
第二,实现集成化(integration)。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需要企业内部的产品研发
采购
生产
销售与客户服务密切集成起来。因此,IT 应用也需要从局部走向集成。此刻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缺乏整体规划,各种 IT 应用系统彼此孤立,构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缺乏集成与整合。因此,企业应用集成(EAI)会是一些企业下一步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三,实现 x 络化(internet)。很多企业的运作是跨地域的,为实现集成化,就需要实现 x 络化,尤其是随着互联 x 的日益普及和性能提升,已经能够支撑商业应用。因此,借助互联 x 带给的廉价的通讯手段,能够让很多中小型企业构建起全国性的业务运作体系,实现业务的有效扩张。而过去,对于很多企业是不堪想象的。企业务必耗费巨资,建设一个庞大的私有广域 x 络,而此刻却能够实现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数字神经 x 络”。
第四,实现智能化(intelligent)。除了完成传统的交易之外,还要挖掘客户的需求,从数据里面获得财富,辅助企业决策,让企业成为一个智能化的企业。
在未来 x 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环境中,驱动现代企业成长的力量将由机会和业务驱动转向的管理和创新驱动阶段中。信息技术应用将会对后两种驱动力量都能起到强盛的支撑作用。
在邱昭良博士看来,企业规模的扩大
业务和管理趋于复杂,企业务必靠加强管理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而单纯依靠人的操纵和一些简单的辅助手段已经不足以保证业务运作和管理的有效,因此,企业就需要引入一些专门的信息系统,例如企业资源计划(ERP)
客户关联管理(CRM)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平台上整合现有的系统资源,同整个‘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建立贴合统一标准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得跨企业
跨行业的供应链流程更加畅通和便捷。
随着企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开始步入“创新驱动”阶段,企业需要对组织结构
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进行重新梳理和设计,并倡导学习和创新,加强知识管理,因此,这时就需要引入知识管理(KM)
商业智能(BI)
企业应用集成(EAI)等系统和方法,深入挖掘数据中蕴涵的财富,使得业务更加智能
集成,从而到达一个完美的电子化企业的境地。
不一样管理层次的影响
从表象上看,信息技术作为手段为管理带给了技术
支撑平台。而实际上,IT 不仅仅是工具,个性是在 x 络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企业全方位管理理念
企业文化
业务流程及人力资源模式转换形态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一个企业的管理层次中,未来信息技术对于组织变革
业务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冲击最为明显。在组织管理层次,首先是完成了由封闭“孤立”型的树状组织,向开放协作型的矩阵组织的转变;其次是部门间协作关联由静态“部门接口描述”定义,转变为由动态业务流程体系来指导。
“过去,部门员工习惯性地只对本部门领导负责,部门领导是部门间交流的‘瓶颈’。在这种状况下,员工很难主动方便地到本部门以外去寻求资源,自然也就很难以目标导向方式进行工作。过去,部门间协作关联用成文的‘部门接口定义’来约束,N 个部门就要有 N 个接口规范,且不说工作量大
难以定义完整,最主要的是部门经理可能会不顾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对组织提出的新要求,而以‘接口规范’为由拒绝其他部门的请求,甚至到了不知道本部门为何而存在的地步。”联想电脑公司副总裁杜建华认为跨地域
跨部门
多层次的信息系统的建立,打破了传统组织壁垒,打破了信息资源“领导瓶颈”,建立起了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充分发掘专业化协同优势的矩阵式组织体系。
未来企业的业务运作和管理不仅仅在内部透过信息系统整合起来,而且在整个产业的供应链和‘价值’链上
实现多点对多点的传送和交换。企业业务管理架构呈现多维
交叉的趋向,咨询
市场
销售
服务等部门透过内部 x 络和软件相互渗透,共同组成客户为导向的高绩效思维跨团队协作组织;另一方面,由于电子商务使得内部信息系统和外部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信息系统点对点的嫁接在一齐,并且不断复制,使得不一样企业的电子采购
制造销售
客户关联关联更加实时化和灵捷化,本行业的业务运作和管理的效率越来越高,最后,‘价值’透过供应链不断扩散到整个行业和其他行业。
最后,未来信息技术对企业文化已经并继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企业文化在信息时代至少具备两个特征:协同与创新。在传统企业中,这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而在信息时代,个体将被赋予更大的权力和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将主要是资源互动关联,团队将不再是冻结个性的冰窖,而是激发潜能的催化剂。
软件技术发展对于管理的影响
“我们目前的方向是企业管理软件,主要的目标客户是企业客户,透过应用我们的软件平台和工具来实现管理的效益提高,也会在某一方面带来企业运营模式
商业模式和管理观念的改变。”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强认为这不仅仅仅是一个软件的概念,它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在两个方面会对管理软件造成比较大的冲击,并直接影响企业的外部和内部的管理架构。一方面,随着 x 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基于企业内部 x络的管理系统开始满足跨企业
企业供应链或者联合体这种竞争环境下的管理需求,企业之间的信息协同和交流加强。吴强认为目前国内应用的还不多,但是,基于互联 x 的多企业运作的协同的供应链模式会在两三年之后构成一个热潮。
未来的电子商务模式强更加成熟,真正的 B2B 模式一个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加上 P2P(点对点)的交换,可能是 ERP,也可能是 SCM 等,使得每一个企业的系统和另外一个企业的系统实现对接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之间务必有协同的标准。这也会要求实现系统对接的企业之间管理体系和架构的同等,必定促使企业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管理标准。
另一方面,软件技术的开发技术将会有重大的改革,过去的软件开发是功能型的,厂商向客户展示自己产品的功能多么强盛,功能型的软件模式过于固定,不适合个性化的弹性的系统要求,因此,软件必定会向组件化
可重构化发展,就好似有很多零件一样,企业能够根据自己的要求来组装,正因未来每个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可能完全一样,假如管理模式和别的企业一模一样,那么自己也没有多大的竞
争力,因此对于软件的需求必定有所不一样。
在这种状况下,信息的流动更加快,管理会变得越来越快捷和灵便,流程优化或重组很快就能够达成,节省很多时刻,软件系统也就立即会重新组建起来。
根据赛迪顾问的钻研报告,软件开发
应用环境的简易化将是未来的主要的趋势之一。IT 厂商出于商业和技术利益的思量,各自产品之间构成了差异,计算机用户出于历史原因和降低风险的思量,必定也无法避开多厂商产品并存的局面。于是,如何透过屏蔽各种复杂的技术细节而使技术问题简单化的需求也就应运而生。这些趋势促使企业的内部信息传递更加流畅,管理决策更加迅速,和‘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的交流更加便捷。
国内企业成长比较快,喜爱立竿见影的管理模式,因此对管理软件提出相应的要求。而且,管理相对成熟后,软件才干进一步发挥作用。软件推进管理进步这句话就应倒过来说,是管理推进软件进步。而且这两者间是相辅相成的,软件是管理思想的体现,管理理念的转变促使软件不断发展,软件只是一个管理平台,最重要的是管理理念和方法。
精选阅读(2):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但它是构成我们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创新的知识的总和。信息资源与
物质
能源资源有一个很大的不一样特点,就是它能够被重复使用,可被同时共享,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仅能够不减少,有时还可产生新的增量。信息技术是钻研信息的生产
采集
存贮
变换
传递
处理过程及广泛利用的新兴科技领域。
自 xx46 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仅仅半个多世纪,信息技术以它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生命力,风靡全球,成为科技发展史上业绩最辉煌
发展最迅速
对人类影响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科技领域。能够预见,21 世纪将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成为最活跃
与人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科技领域。
世纪,信息技术将会朝着以下几方面发展:
一
微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当代的计算机都是建立在微电子学基础上的。过去在微电子学方面有一个摩尔定律:即芯片集成晶体管数量每xx 个月左右增加一倍。据最新钻研,其已被突破,到达每xx 个月增加一倍。20 世纪 50 年代,面积为 0。1平方英寸的硅片上只能装上 1 个电子元件,此刻则高达 3 万多个。
此刻人们普遍认为微电子技术立即进入“后光刻时代”,未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可能将使计算机建立在更微观集成更高速的基础之上,引起筛子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其结果是:(1)效率更高。纳米技术能制造更节能
更廉价的微处理器,使计算机效率提高百万倍,可生产出更高
效率的宽带 x,海量存贮器,集传感
数据处理
通讯为一体的智能器件。(2)体积更小。纳米计算机可缩小到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美国已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了跳蚤大小的机器人,该项技术使用了微电脑,机器人具有初级逻辑思维潜质。此外,该机器人还能在绝对凶险或人类所不能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工作,用它能够完成核反应堆内的故障处理,此项技术也可用于原子的运送及原子的重新罗列。(3)功能更奇。可把装有飞机驾驶程序的纳米芯片植入人体体内,透过细胞理解信息,不用培训你就能驾驶飞机。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
核自旋
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盛的计算机将要问世,能够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熟悉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能够产生存贮量到达每立方毫米 xx0 万 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总之,能够预见,微电子与电子器件及集成结构功能将向着高集成度
高速度
低功耗
低成本方向发展。
二
计算机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世纪,计算机向着超高速度
小型化
并行处理(同时处理)
智能化方向发展。它的发展轨迹不一样于自然界的“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占领了市场先机谁就成为主导产品。
目前在计算机领域有一个 xx 倍速定律:即每 5~7
年速度增加 xx 倍,体积减少 xx 倍,价格下降 xx 倍,这必须律也立即被突破。
在超高速方面,IBM 的高性能计算机峰值已到达每秒 300 万亿次以上。美国计划在 20xx 年前研制出千万亿次计算机。从量子理论推出来的极限计算机,其速度将达 xx51次/秒,且内存可达 xx31 比特。
在小型化方面,日本在利用集成电路方面,将一家电视台(包括设备和信息采集存贮)压缩到纽扣小的芯片上,取得了初步成功。他们打算将其再压缩到药片大小,甚至设想将检查设备透过药片置入病人体内,以直接观察病人的病情。
在智能化方面,冰箱电脑里事先存储了你的饮食习惯,零食
油米酱醋等吃完了,它会自动连接互联 x,替你向超市订购;微波炉能够自动下载食谱,只要你事先把买回的鸡鸭鱼肉放进去,它便会在你预定的时刻自动进行解冻,并做成香喷喷的美味佳肴。
这些预测,实际为人们展现了信息技术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也说明信息技术离“成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
x 络向着高级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技术属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属信息传输技术,在它们各自独立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很难有大的突破。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在计算机技术日臻完善
通信技术普
遍数字化后,这两大信息技术在兼容与共存的基础上有机结合在一齐,使信息技术进入了信息传输
处理
储存一体化的‘新时代’,一方面实现了现代通信系统在计算机的操纵下传播的自动化和高效化,各种通信方式一体化;另一方面,使计算机借助通信线路实现了 x 络化。总趋势是数据
话音和图像三种技术的融合。
计算机联 x 后其发展趋势表现为:
1.普及无线联 x
通信技术与 x 络技术相互融合,进一步发展为以无线保真技术为基础的无线联 x。它能够透过便携式电脑或其他运算器件随时随地高速联 x,而无需电缆。无线保真技术将使个人拥有 x 络通信潜质,这是一次深刻的社会进步。
2.能量无限扩充
x 络的呈现,使信息资源真正成为了继物质
能源之后的第三大重要资源。计算机联 x,个性是 xx94 年因特 x商业化以来,因特 x 带来的 x 络革命的冲击使世人震惊。用美国人的话来形容:变革之大宛如 xx 次工业革命和基督教改革加在一齐发生在一代人之内。因特 x 造就的电子空间正成为世界各国继陆地
海洋
天空之后争先抢占的“新边疆”,正因,谁在电子空间占有优势,谁就会在 x 络经济的发展中获得丰硕经济利益,美国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就是一个实例。的确,x 络技术的应用,使计算机的能量实现了无限
扩充,信息资源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正因,一个设计优良的 x 络能够把联机的累积力量植入每个单机;一部微机所联系的 x 络越大,它的用处越多,力量也越强;上 x 工作时,不是在使用个人的计算机,而是在使用一台能量无限扩充的庞大计算机。不仅仅如此,未来的 x 络发展是要将分布在地球各个角落宽带多媒体业务无缝地连接起来,用户能够在任何一个地方用任何一种接入方式,访问全球任何一个数据库和 x 络。同时能够和任何用户持续任何方式的通信交流。另外,x 络将超越地球引入太阳系甚至更远的空间。
3.功能逐步完善
传统 x 络由于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局限,在 x 络安全
规模
性能
带给的业务潜质方面都存在缺陷,未来的 x 络必将朝着更大
更快
更及时
更安全
更方便的方向发展。
由中国自主研发的下一代互联 x 主干 x 核心技术2006 年 9 月正式透过国家验收,这一成果确定了中国在世界下一代互联 x 中的率先地位,也标志着中国在世界下一代互联 x 钻研与建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下一代互联 x 主干 x 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四大突破,其中三项属于国际首创,这不仅仅确立了中国在下一代互联 x 领域的率先定位,有了话语权,更重要的是,彻底摆脱了对国外互联 x 要害技术及产品的依靠,在确保国家信息安全的同时,对中国互联 x 产业将
产生重要影响。
下一代互联 x 与现代互联 x 的区别:更快;更大;更安全;更及时;更方便。
精选阅读(3):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就像其他教育技术的应用一样,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由教育和学习发展的内部需求所驱动的,并由不一样历史时期的学习理论导引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向和应用方式。而信息技术领域的每一项重大革新又会刺激教育系统产生新的应用需求并反作用于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发展历程能够微机在教育中的应用和因特 x 的应用作为两个转折点,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末为计算机辅助教育的钻研试验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90 年代为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开发应用期,而 20 世纪 90年代后期则揭开了 x 络时代信技术应用的序幕。
一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发展简史
(一)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最早应用
xx5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利用计算机驱动飞行模拟器来练习飞行员是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最早应用。
xx59 年,美国纽约城市小学利用 IBM650 计算机帮忙小学习者学习二进制算法被认为是计算机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的最早应用。序教育户外。
(二)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到 70 年代,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的开发和钻研 xx68 年,第一台专门用于教育的计算机系统“IBMxx00 辅助教育系统”在斯坦福大学研制成功,使用“课程开发器”编制课程,这些课程被称为课件或教育软件,课件和教育软件的概念即起源于此。
世纪 60 年代后期,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的PDP-1(xx60 年研制成功)被应用于教育中,标志着小型机在教育中的首次应用。斯坦福大学的帕特里克?素帕斯教授对IBMxx00 和 PDP-1 在教育中的应用开展了广泛的钻研和开发工作,被誉为计算机辅助教育钻研的鼻祖之一。
(三)“柏拉图系统”(PLATO)——计算机技术与教育方式结合的最初尝试 xx60 年,美国伊利诺大学的唐?贝泽和查莫斯?谢文合作研制出第一代柏拉图系统(PLATOI)。
(四)微机进入中小学教育以及教师对计算机应用的推动
xx77 年,第一台微机进入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计算机开始从大型机转向桌面
办公系统。20 世纪 80 年代初,美国的明尼苏达教育计算机科学联盟得到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开始超多生产和带给课件,其他教育软件公司也相继呈现,呈现了教育软件出版的高潮。(五)LOGO 及问题解决户外
xx68 年,西蒙?派珀特发明了 LOGO 编程语言,LOGO
和问题解决户外开始。他陆续提出并发展了自己的建构主义观——“在制作中学习”(六)20 世纪 80-90 年代的整合学习系统
世纪 80-90 年代,在应用计算机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熟悉到在带给计算机辅助教育方面,联 x 系统比单机效益更高。教育技术厂商开始研制联 x 的辅助学习系统,统称为“整合学习系统”。但这些系统那时大多只与带给商的服务器联 x,而不是基于互联 x 的开放式的在线学习,那时互联 x 也尚未普及,因此整合学习系统整体上仍属于前互联 x 时代的信息技术应用阶段。(七)因特 x 时期的信息技术应用
xx94 年,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x 络的传输潜质和传输速度迅速提高,成本不断下降,因特 x 的应用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日益普及。教育界也很快熟悉到因特 x 的教育潜力:支持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实现用户与计算机之间极强的交互功能;支持教师与学习者之间
异地的学习者之间
学习者与专家之间相对跨越时空限制的交流互通活动;带给日益丰富
真实的在线模拟和在线实验功能;支持对学习资料随时
随地的访问等等。因特 x 已经逐步进入中小学校园
实验室,甚至教室,并逐步渗透到学习者学习的每个环节。
二。教育的信息技术发展展望
发展趋势在课件开发方面
多媒体教育应用方面
x 络教育应用方面
“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以及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等。对课件的开发,新的发展趋势可主要归纳在对以下四种类型的钻研:基于教学策略的课件
电子作业支持系统
群件和积件。
(一)基于教学策略的课件是指运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或策略于课件之中。其中包括课堂教学和个别化学习课件。这一趋势要求课件的设计和开发者务必从新的角度去钻研和探究课件的开发,避开呈现“书本或黑板”搬家现象。可主要思量以
下几个策略的运用:教学模式选取策略
教学资料展开策略
学习信息呈献策略
学习过程操纵策略
人机交互策略以及反馈评价策略等。
(二)电子作业支持系统是指一种具有“及时学习”或“即求即应”学习功能的课件类型。它的特点是将学习置于工作过程之中,能够根据学习者的需要随时带给所需的知识。这种学习形式既有利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这类课件主要由知识库
交互学习/练习支持
专家系统
在线帮忙以及用户界面等部分组成,要求课件开发者更加重视对知识结构组成的明白和充分发挥计算机交互学习的特点。
(三)群件是指能支持群体或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一种课件类型。基于 x 络,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的学习已不局限于个别化或课堂的方式,完全能够以群体或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目前我国的许多中小学,已经建设了校园 x 和联x 的计算机教室,具备了开展群体合作学习的硬件环境条件,但群件方面的开发和实际应用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在技术方法上,群件的结构和形式的重点是要放在对小组学习过程的操纵
管理
学生之间的通讯以及友好学习界面的设计等主要方面。(四)积件是指基于多媒体的教学素材元素或知识单元。利用某个著作工具,教师只需简单地将部分素材元素进行必须的组合,很快就可构成一个自己所需的教学课件。近几年,我国大多数教师越来越不喜爱直接采纳他人已开发完整的教学课件,而是期望能按自己的教学思路和风格来组装成课件。这就为积件的需求和发展带给了很大的空间。此外,x 络教育应用的发展也为积件的需求带给了很大的空间。
二。多媒体教育技术主要的钻研趋势和热点能够归纳以下三个方面:虚拟现实
电子出版物和超媒体技术。那里简要说一下:
(一)虚拟现实是指透过特殊的输入设备和一些能实现三维图形和三维音效的特殊输出设备来模拟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技术。它目前发展的热点包括虚拟学校
虚拟学习环境
虚拟现实系统
基于虚拟现实系统的教学软件开
发及出版,以及基于 x 络的虚拟现实系统等。在教育领域中,虚拟现实技术可很好地应用到虚拟学习环境的建立,使学生似乎处于真实环境之中。
(二)电子出版物是指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各类电子读物。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已成为个人计算机的标准设备,因此大大促进了电子出版物的增长。为了进一步提高
电子出版物的功能,目前许多电子出版物尤其是电子教科书,采纳了超文本和超媒体等一些新的软件技术。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数字化,基于多媒体的电子出版物将会在教育中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三)超媒体技术是超文本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它是一种非线性的多媒体信息 x 络结构和信息管理技术。超媒体是以超文本的非顺序结构为基础,对各类教学信息,如图片
声音
图像以及动画等,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和管理。尽管超媒体技术已比较成熟,但随着今后教育信息量的越来越多和教育信息 x 络化的趋势,必定会对超媒体技术的钻研提出新的要求。
三。x 络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和热点主要有:远距离教学
x 上学校
校园 x 和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
(一)x 络远距离教学是指透过因特 x 或局域 x 实现全球范围或区域范围的课程传送和教学,这种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务必体现双向性
实时性和交互性。就目前而言,我国的 x 络远距离教学应用的钻研重点就应是放在:x 上课件开发平台的钻研
友好学习界面的设计
课程的设置
新教学模式的探究
教学和学习质量的评估方式以及通讯交互方式等主要方面。
(二)x 上学校是指将一所学校所具有的全部功能搬上 x 络,而不是仅有几门 x 上课程和部分教学资源。作为一所真正的 x 上学校,学生除能够在 x 上直接了解该校的全部信息,更主要的是能使学生在 x 上实现学习的全过程,包括进行入学报名和注册
付费
学习和实践
查阅资料
考试
获学分和学位等。目前在我国,包括世界范围内,真正好处上的 x 上学校能够说还没有,但它却有很快的发展趋势。
(三)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是指基于 x 络来进行群体或小组形式的学习。对这一学习形式的钻研趋势和热点是如何进行群件的开发。它包括群件结构
通讯交流方式和学习的管理等主要方面。
第三篇: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的手段、方法与内容,促进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方面转变,并使人们树立新的教育观、学校观、教学观。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论文 篇
1摘要:文章介绍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特点、通信与网络的标准化,并作了分析。以“可视的、智能的和个人的”服务模式;多媒体通信与多媒体通信网为例作了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1)18-0161-0
2计算机通信是一种以数据通信形式出现,在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军队自动化系统、武器控制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分析系统、检索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全面应用。
1计算机通信的基本特点
计算机通信主要是以数据传输为基础,但又不是单纯的数据传输,它包括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及在传输前后的数据处理过程,这都与计算机相关技术紧密联系。相比于传输电话通信,计算机通信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适用于多媒体通信
文字、语言、图像等多媒体信息都可以用二值信号来传输,对于数据传输与交换过程中的监控和管理也是采用计算处理的二值信号来进行运用。
1.2数据信息传输效率高
在一条语言模拟信息上数据速率为2 400 bit/s,则每分钟可传18 000个字符,而在一条数字信息上速率为64 kbit/s,每分钟可传送48万个字符。可见,数字信息传输速率比模拟信息的数据速率高很多。
1.3计算机通信每次呼叫平均持续时间短
据数据统计,约25%数据通信持续时间在1 s以下,约50%持续进间为5 s以下,而电话通信的平均时间约为3~5 min;计算机通信的呼叫建立时间要求小于1.5 s,而电话通信呼叫建立时间较长,约15 s。
1.4抗干扰能力强,有利于安全加密
计算机通信所处理和传递的信息均是二进制形式表示的数据信号,易于通过简单整形来清除噪声,易于加密运算处理,变换成另一种码型,达到保密的目的。
2计算机通信的应用
计算机通信已在工业、金融、电信、国防、科研等部门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更进一步推动新的通信业务和技术的发展,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建立了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和全面的数字数据网,它一并支持了标准化入网接口,而且用户提供了各种新的业务。
2.1实时远程通信
通过网络将两台主机连接在一起,进行实时会话、实时订票、购物等。
2.2消息处理系统
消息处理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的信息传递业务,属于面向用户的完备电信业务,它可以传递普通文件、信函、话音、图像等,同时,许多部门和企业利用公用网或专用网来建立各自的消息系统,以达到加强管理、提高效能的目的。
2.3可视图文业务
可视图文业务是一种用公用数据网和电话的网络资源为传输媒质,能在终端屏幕上显示文字和图形交互型可视图文通信业务。用户利用电话机和挂在话机上具有显示和检索功能的终端,通过公用电信网接入可视图文的专用或公用数据库,以会话的方式检索图文信息,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2.4电子邮件业务
电子邮件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通信的远程信息处理系统,它利用存储转发方式为用户提供各种类型的信息交换。
2.5数据库查询
在计算机通信网上接入若干大型数据库,供入网用户直接查询。
3计算机通信的发展
计算机通信及其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效,随着微电子技术、光纤以及面向对象的编程软件的不断发展,计算机通信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传送速率和性能,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到高速数据通信阶段出现的第一项高速网络技术,它将传统的局域网传输速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FDDI是一种已经成熟的技术,具有带宽高、速率高、容量大、距离远、可靠性高等诸多优越性,又具备局域网和城域网这两种网络技术的处理能力,有完整的国际标准。微电子技术用于通信领域,使数字电话、数字移动电话、多媒体通信、ISDN得到了充分发展,其技术焦点集中在发展高速的分组交换设备和简化通信规程,当前采用的高速分组交换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中继技术,一种是异步传送模式。在帧中继网络中,由于数字光纤网具有高速率、低误码率,且可减少节点处理时间;帧中继业务主要应用于局域网互联、图像传送以及专用网等方面。异步传送模式具有高带宽、分组交换等特点,可提供语音、数据、图形和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传输,广泛应用于广域网、局域网、校园和社区等主干网。它在未来的数据通信技术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4多媒体通信技术
4.1“可视的、智能的和个人的”服务模式
日本电报电话公司提出面向21世纪的服务模式为VIP。它与现在的通信系统的最大差别在于:它能够提供以图像为中心的“可视智能”服务。由于它能在大屏幕、薄型显示器上显示
高清晰度画面,并能提供多画面、三维立体图像,在商务、娱乐和家庭等场合提供以图像通信为中心的各种多媒体服务。
4.2多媒体通信与多媒体通信网
4.2.1不连续媒体与连续媒体
图形、文本和图像属于不连续媒体。对平均速率要求不高,但有突发性业务和短暂的高速率。声音和视频属于连续媒体,其中话音信息传输速率低,实时性高,视频信号则传输速率高。B-ISDN将能传递上述不连续与连续媒体的多媒体信息。可以认为,B-ISDN可以承担多媒体通信网的功能。广义地说,N-ISDN、B-ISDN以及SONTT/SDH(同步数字系列)在多媒体通信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将担负着不同的职能。
4.2.2多媒体的应用
交互式访问:用户希望多媒体通信网能像今天的电话网一样可以方便地与人/计算机系统实现交互式通信。
广播式:用户希望多媒体网络能把所需求的多媒体信息和新型娱乐节目送到用户面前。
个人访间操作型:用户需要在必要时对多媒体进行存贮、提取、编辑,以便调用。
5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
传统的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包括蜂窝通信、无线局域网、广域网和卫星通信技术等。据资料显示,在不久的将来,全球将会有超过2 000万便携式计算机用户。无线计算机通信技术和便携式计算机的发展将是人们所关注的新的应用环境和场合。
现在已有许多应用采用了无线计算机通信,如出租汽车的派遣、销售网点的管理和移动电子邮件等。
移动电子邮件系统构成了无线移动计算机通信的核心。通过该系统具有移动个人通信设备的用户可以在任意地点、任意时间收发电子邮件,同时还可以根据时间和地点检索有关信息,如飞机晚点或在某一条交通线上交通拥挤。系统提供的电子新闻服务将根据用户的需要过滤和发送信息,如交通信息和天气预报将根据用户当前所处的位置进行过滤,股票信息将根据用户的财产目录进行过滤。移动电子邮件系统升高能够把运行在不同机器系统上的应用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在未来,应用的发展和需求将进一步促进不同形式通信的联通。
在电子邮件信息服务系统中还包括其他各种形式的应用,如当地的即时信息、正在当地影院放映的电影片名、当地超级市场正在销售的商品信息等。
预计,未来的个人无线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结构将会建立在移动蜂窝通信上。
6结束语
计算机通信是信息通信时代的基础,是面向21世纪信息时代的一项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高速、高效、统一的全球性通信环境;未来先进的网络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发展具有新一代光纤传输技术的高速数据网,将适应高速计算机通信的异步传输模式技术作为主流技术,发展多媒体通信及应用技术。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论文 篇
2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它已对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教育部已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范畴,在未来五至十年内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现就本人多年来的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情境,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同时兼有情感因素,不仅能引发人们思考,更能开启人们的智慧。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物质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起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的目的。我在教学回收站时,放了一段录相,录相的内容是一对新婚夫妇,有了一个新家,搬家那天,他们把所有的废品扔在斗车准备处理,丈夫扫视一眼斗车里的废品,发现初恋时送给爱人的一对小泥人,随手从斗车里捡了回来,其他废品倒入了垃圾车,搬到新居后,妻子突然想起他们之间恋爱时的信件也被当作废物处理了,想找回来,可垃圾车已走了,她懊悔莫已。这段录相虽然不很精彩,但学生兴趣却很浓,随后我设置了几个问题:1.回收站是做什么用的?2.放入回收站的文件能恢复吗?3.清空回收站是什么意思?4.回收站是硬盘上的一块区域还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5.回收站的大小能改变吗?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很快就解决了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类比迁移,灵活运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教师通过类比让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对新知识进行认识和编码,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掌握新知识。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时,把它与工厂生产进行类比,调度室相当于控制器,生产车间相当于运算器,仓库相当于存储器,原材料购进相当于输入设备,成品运出相当于输出设备,调度室对原材料和成品的需求进行规划,安排生产,储存,运输;相当于控制器对输入输出设备进行控制,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和数据到运算器中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存回存储器,需要时从存储器中取出运算结果送往输出设备。又如讲到文件对象的选择时,可用Shift和Ctrl键结合鼠标选取连续和不连续文件,也可用鼠标拖动法画出一虚框将所选文件围住进行选取,再讲到Word时,我要求学生选择文字块时,也用选取文件的方法来试,学生很快发现了相似点和不同点,再对Word图形进行选取时,也发现了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生不仅记得牢,而且在以后学习中容易进行类比,起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突破新知识的迁移作用。再如讲文件移动和复制时,步骤是:1.选择对象(文件或文件夹);2.剪切或复制;3.打开目标文件夹;4.粘贴。将它与Word进行比较:步骤是:1.选择对象(文字块);2剪切或复制;3.将光标移动插入点;4.粘贴。当然也可直接用鼠标拖动法,两者非常类似。教师也可通过打开多种应用程序窗口,对菜单进行比较,发现通常情况下,文件和编辑菜单中的项目基本相似,所用的键盘命令也相同。学生通过比较,找出了相似性,为以后知识的迁移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使用这种方法时,选择的类比对象要恰当,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观察对象,培养能力
对象的方法与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非常巨大应用,它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其实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是通过对一个个对象的认识来实现的。例如动物、植物、有形物体和无形物体,他的不同性质决定着不同用途。在教学中,通过对Windws中不同元素进行类似的处理,有利于学生对各种操作对象统一认识,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例如在文件类型教学中,可以把文件比作不同种类的动物或植物,不同动物它的属科不同,秉性不同,文件也可以看成一个对象,它有文件名、文件类型、大小、最后修改的日期时间、图标、打开的应用程序、只读、存档、隐藏等属性,不同植物生物的环境不同,不同动物的窠不同,不同类型的文件也要有相对应的应用程序窗口才能打开。在教学中,多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不同文件类型的图标和扩展名不同,它的内容也不同,教师再通过打开各自应用程序窗口,让学生完全明白不同文件它处理的对象(文字、声音、图形、图象、影像、动画等)是不同的,使学生对不同对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循序渐进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置问题,自主学习
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依靠教师,而实践操作却很大部分需要学生自行解决,在教学中设置相关任务,通过自主操作、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常用的方法。跟其它学科相比,软件的操作变化多端,而且这些操作之间常常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所以如果仅仅单独的罗列这些基本操作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如果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来把这些操作串接起来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和掌握,在实际操作中碰到类似的问题就能自己去分析解决。例如在Word文字处理综合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出事先打印分发一篇文章,设置相关问题,如标题的排版,文字的修改,段落的连接,分段,段落调整,段落排版,调整字间距和行间距,设置打印页面等等问题,让学生通过上机,依靠集体力量,自行讨论解决任务。也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如拿一张已排版好的较为复杂的文章或表格,让学生尽量做到与样文或样表一致,通过自主完成的作业就是自己的一件作品,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脑的兴趣。这种方法更能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拓宽认知,促进发展
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工具软件,进行拓宽知识面教学,信息技术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而实际应用却上无限发展的,软件的开发应用日新月异,能否利用工具软件进行加工处理所需信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如图形图象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简单动画制作、网页制作、防毒杀毒等,拓宽这些知识面对学生的发展能起促进作用,因此,教学中要穿插工具软件教学,如看图软件Acdsee、豪杰图象浏览器,图形图象处理软件画图、Photoshop,动画制作软件Flash,视频播放器MediaPlay、超级解霸,Mp3播放器,音频处理超级录音机,防毒杀毒Kill、Kv3000、瑞星杀毒软件等,教学中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让学生对各种对象处理有一个了解也就足够了,这些工具软件的学习不仅不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论文 篇
3引言
计算机在经历六十多年的变迁与发展后,其性能、运算速度及成本等方面均获得了显著发展,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引领下,更将朝着不断深化的发展趋势迈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逐步发展与成熟的同时,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并在日常生活、教育、军事及工业等领域,发挥着利益重要的作用,全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社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具备的重要作用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推动与支持,各类生活问题也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影响下,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人们也享受着更加舒适和快捷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与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当前,计算机综合性能及其系统性不断增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更是以日新月异的更新速度进行发展,充分满足了人们个性化及人性化的需求。总体而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一项不可或缺的工具,并积极影响着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
2.1 计算机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计算机也受到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计算机已难以完成大量数据的计算任务,在此种形势下,就需要开发设计出具备强大配置与功能的智能化计算机。作为一种超级计算机,智能化计算机可同时分析并处理计内部多项数据与指令,与普通计算机相比,其具备的运行处理速度更高,且在一些尖端领域同样可发挥出重要作用。此外,智能计算机可通过模拟数据的形式来完成一些高难度的实验操作,在有效减少投入成本与时间的同时,大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由此可知,智能化计算机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不断变得人性化与合理化,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2 新型高性能计算机的研究与发展
近些年来,硅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力度不断加大,并逐步进入了枯竭的发展阶段,这也让我们今后的发展重点落在了新型技术的开发上。现阶段,研究量子、光子、纳米技术等新型计算机的开发与研究已成为各个国家研究人员的工作重心。每隔几年的时间,计算机便会经历一次大的发展改变,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型高性能的计算机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大范围的应用。
(1)量子计算机
作为根据可逆计算机研制出来的一种物理装置,量子计算机的高数及逻辑运算主要遵循的是量子力学的规律,其基本原理便是运算与存储大量数据,并对数据来源进行分析与处理。量子效应为量子计算机的开发基础,此种计算机通过激光脉冲来改变一种链状的聚合物,进而对开、关状态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量子位,量子计算机实现了数据的有效存储。量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方面,要远远快于传统的计算机,这主要归功于利用量子展开计算;当具备相同的存储数量时,量子计算机同样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量;而在安全系统保护这一方面,量子计算机也存在非常大的优势,这也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相比于传统计算机而言,其计算数据的方式主要通过利用光子,此时的光子便起着传统计算机中的传输、计算及存储等作用。光子的应用使得传统计算机的导线变成了当前的光互联,并将光子硬件取代了复杂的电子硬件,以光子运算方式开展各项计算工作。对于光子计算机而言,其运算过程中的数据可通过不同波长体现出来,对于数据较为复杂,计算量大的一些任务,同样可快速进行处理。这样一来,便可逐步增加光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使其不断朝着新型高性能计算机的方向发展。
(3)纳米计算机
纳米计算机指的是有机结合纳米与计算机这两种技术,进而研制出来的一种计算机。相比于传统的电子元件,纳米元件的体积更小,同时还具备导向性强、质地优良等显著优点,因此,硅芯片的最佳替代便纳米元件。纳米实际上为一种计量的单位,而纳米技术最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得到研发,其发展的主要目的便是帮助人类对自然界的与原子进行自由地操控。随着时代的发展,纳米技术逐步出现在各种处理器及传感器硅芯片系统中,并在计算机领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采用纳米芯片的计算机,其消耗的能量非常少,几乎可忽略不计,但与当前普遍使用的计算机相比,具有非常高的性能与运行速度。我们相信,纳米技术必将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为计算机行业今后的长远发展提供无尽的动力与支持。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支持,其在促进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也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各项工作效率及社会的发展速度。经过长时间的开发与探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人们便捷的生活保驾护航。现阶段,计算机技术正朝着智能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其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有力条件。
第四篇: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前言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教学设计产生于二战期间,教学设计关注视觉媒体、视听媒体,丰富了我们的感官,斯金纳的“程序教学”,自定步调的学习设计,改变了教学形态。教学设计适用于各级各类的教育,也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教育。
二、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
1.已有的发展趋势分类
教学设计作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根据不同的背景,研究人员把教学设计分为不同的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的国际观》从哲学、理论、研究、模型、应用五个范畴对教学设计进行分科
[1]探究,为教学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建立了国际基础,并昭示了如下趋势:(1)教学设计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应用。
(2)教学设计越来越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的整合。
(3)教学设计越来越注重各种因素整合下的学习环境的建构。(4)教学设计越来越注重新的评估理念和方法。
[2] 戴富禧,任俊达,李志平提出信息化教学设计发展趋势:(1)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研究应在其基本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注重跨学科研究和跨领域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
(2)注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3)信息化教学设计应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理念的整合。(4)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研究应向多元化发展。
[3]潘永刚,刘俊强认为我国未来的教学设计应主要具有以下方面突出的特征:
(1)更注重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
(2)更注重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的协作过程以及理论与技术的整合。(3)更注重学习过程中的交互作用。
[4] 张华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我国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1)在理念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概念。(2)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
(3)在基础层面,教学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置于多学科的基础之上。
[5] 谢幼如,王淑芳,董继燕认为教学设计领域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以下发展趋势:(1)注重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研究与应用。
(2)注重符合个性化和全面发展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设计。(3)注重激励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设计在评价全面发展。(4)注重绩效理念与绩效技术的引入。(5)注重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2.我的看法
教学设计的形成原因有:1.行为主义目标的普及,2.标准参照测试运动的发展,3.形成性评价的兴起,4.加涅的贡献:学习结果分类、教学事件与智慧技能的层级分析,5.计算机
[6]辅助教学的开发,6.基于行为主义的早期教学设计的系统模式。
正是基于理论和有关实践的发展,才有了教学设计的不断发展。教学设计在经过了第一代以行为主义为中心,第二代认知主义为中心,第三代以建构主义为中心,第四代以自动化教学设计为中心的四代教学设计的变革后,在学术研究层面和经验实践层面都确定了丰硕的成就。从计划教学的过程、以教为主、以学为主到集成化的教学设计,教育教学研究者在不断的改进教学设计的侧重点,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教学设计的发展应该更加人性化,更加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和未来的教育教学。
教学设计的发展趋势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可以有多种表述,我将重点谈一下教学设计趋势中的评价变化。
教学设计越来越注重新的评估理念和方法。教学设计越来越呈现出把课程、教学、实施和评估进行总体规划的趋势。需求分析、信息和方法的结构分析、个体差异的分析、社会文化差异的分析成为评估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成为评估的主要工具。认知、观察和解释,这三个元素必须清晰地联系在一起并被设计成一个相关的整体。评估需要超越对局部技能和离散的知识点的关注,而要把推动学生进步的更复杂的方面包含进来,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元认知的评估、对实践和反馈的评估、对境脉与迁移的评估、对社会文化大环境的评估。在信息化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网上学习成为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学设计人员充分考虑到网络远程教育的各个因素,针对特定的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评价。在关注教学评价的同时,我们应该既关注形成性评价,又要关注总结性评价,还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即: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既要对每个活动任务进行评价,又要对完成一门课程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既要有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学习者之间的评价,又要有教师的评价,进行多元化的多方位的评价。网上学习不同于传统课堂上的教学,当然要有先进的评估理念和评价方法来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反思不足,改进不足。
三、总结
教学设计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用的是系统方法,这就要求教学设计人员更从人类的自身出发,设计多样性的方案来满足复杂化的教学活动。教学设计会在不断的完善和不断的进步中走向成熟。教学设计的发展也会更加适用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力量而存在,为解决多种多样的问题而产出出多样化的设计方案,达到超前活动设计和机械化教学活动设计相结合的、跨领域跨学科的、现代技术支持的、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法指导的先进的学科和领域。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6年7月6日第8版
[2]戴富禧,任俊达,李志平.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中国的发展简评[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146.[3]潘永刚,刘俊强.我国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浅析我国教学设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技术,2007(11):13-17.[4]张华.教学设计研究:百年回顾与前瞻[J].教育科学,2000(4):25-29.[5]谢幼如,王淑芳,董继燕教学设计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2):16-19.[6]高文.教学系统设计(ISD)研究的历史回顾---教学设计研究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一).中国电化教育,2005(1):17-22.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下面是关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常见的文件类型,学会新建文件或文件夹,并会重命名文件或文件夹。
2.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新建文件或文件夹,增强小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在学习新建文件或文件夹的同时,养成整理文件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建文件或文件夹,并会对其重命名,并认识常见的文件类型。
【难点】熟练对文件或文件夹进行新建及重命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如何查看文件的存放位置后,有同学给老师反映,说自己电脑里“我的资料”文件夹里存放的文件很乱,各种文件都有,你们的电脑里存放的文件是不是也很乱呢?”
学生打开找到文件后发现有些凌乱,纷纷点头。
教师:“其实,我们可以给电脑里的文件建一个房子,给它一个“家”,将不同的文件分别放进他们自己的家里,就可以整理我们的文件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新课《我给文件建新家》。”
——引入新课——我给文件建新家。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认识常见文件类型
教师提问引导“同学们,电脑中存放的文件很多种类型,你知道或者见过的类型有什么呢?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思考回答,“有音乐、有动画片、还有照片等”,教师继续提问:“同学们是怎样区别文件类型的呢?能否通过文件名就可以直接分辨出不同的文件类型呢?”引导学生按照步骤打开“我的资料”中的文档,并且要求将同类文档排在一起。学生操作后,通过观察文件名,发现文件后缀名是不同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将同类文档排在一起的步骤:
1.打开“我的资料”窗口。依次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D盘”→“我的资料”图标,打开“我的资料”窗口;
2.同类文件排一起。单击文件夹中的“类型”排序,使同一类型的文件排在一起。
根据文件后缀名不同,文件类型不同填写教材中每种文件类型的个数,向同桌展示自己填写的表格。
任务二:新建文件夹
“同学们,为了更好的管理文件,我们可以把相同的文件放到一个文件夹中。比如老师要将所有图片类型的文件放在一个名为“图像”的文件夹中,具体如何操作呢?”
学生思考回答“新建一个文件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师生共同总结新建文件夹的步骤:
1.确定建立位置。依次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D盘”→“我的资料”窗口,以便在此新建文件夹。
2.创建文件夹。鼠标左键单击菜单栏“文件”→“新建”→“文件夹”来新建文件夹。
3.输入文件夹名称。输入“图像”作为新建文件夹的名称,并按回车键确认。
4.新建完成后,将所有图片类型的文件移动到文件夹中。
思考:新建文件夹还有其他的操作方式吗?(快捷键、右键)
任务三:文件重命名
现在我们新建了名为“图像”的文件夹,可是现在老师想将这个文件名修改为“音乐”,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呢?引导学生以信息小组为单位自主讨论学习,让学生代表分享学习成果并进行演示,师生共同总结出文件重命名的步骤:
1.打开快捷菜单。鼠标右击文件打开快捷菜单,选择“重命名”命令。
2.输入新的名称。输入新的文件名后,按回车键确认。
思考:文件重命名还有其他操作方式吗?(快捷键:F2)
(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将“我的资料”文件夹中的文件按照文件类型分门别类放好,派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操作过程,对于熟练操作的同学予以表扬,对于操作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四)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和收获。
作业:上网查阅资料,除了本节课学习的文件类型,还有那些文件类型?下节课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