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通过案例向学生介绍信息鉴别和评价的基本方法
学生分析:在信息时代对获取大量信息的鉴别是当今学生中的一个空白,培养高中生能够正确的评价信息是一个必需的教学内容,培养他们个人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整个信息社会的发展状况。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鉴别和评价信息,并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能对信息的真伪有初步的辨别能力,能初步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过程与方法:采用案例学习、问题驱动的过程,掌握鉴别与评价信息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辨别生活中常见信息真伪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信息价值取向。设计思想: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教学反思:记得在最初推出新课程的时候,我校的老师拿到必修模块教材,说的最多的话是:这课怎么上?教材思想最大变化就是突破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学科体系,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教学目标,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呈现学习内容。前两章的教学理论多于技术,提纲挈领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全面认识的,这种课对比较注重技术的信息技术老师来说,是一种新的考验吧!对学生来说也与他们对电脑课的认识相去甚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感觉难,不知如何讲,感觉难于把握课堂,教学效果无法预测。教学中的困惑体现在每节课中的,如何把枯燥的理论转化为容易理解的生活常识,把呆板理论的转化成学生乐见乐闻的,我曾仔细阅读了《教师教学用书》(必修),也在网上查阅了其他的教学设计,因此在《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一节中注重增强课堂中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围绕“鉴别与评价”这个关键词采用案例提问的方式展开教学。
1、一堂课的导入。
现在课堂教学很强调情景导入,通过这个环节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教学。在平时的教学教师对情景导入会仔细选择事例,忽略了教师语言的贯穿,其实教师语言的导入与情景的选择是同样重要的,因为学生最关注的还是教师的言行。
2、课堂教学语言的设问。
一堂课下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语言要推敲。老师的语言言简意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设问要具有启发性,问题要清楚,难度应层层递进,使学生容易开口,这样才能体现以教师为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在课前我做了一定的准备,但在上课过程还是存在词意不够准确,有时问出来的问题有点生硬。
3、案例内容的选择,案例的呈现形式。
第二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下面是关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常见的文件类型,学会新建文件或文件夹,并会重命名文件或文件夹。
2.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新建文件或文件夹,增强小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在学习新建文件或文件夹的同时,养成整理文件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建文件或文件夹,并会对其重命名,并认识常见的文件类型。
【难点】熟练对文件或文件夹进行新建及重命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如何查看文件的存放位置后,有同学给老师反映,说自己电脑里“我的资料”文件夹里存放的文件很乱,各种文件都有,你们的电脑里存放的文件是不是也很乱呢?”
学生打开找到文件后发现有些凌乱,纷纷点头。
教师:“其实,我们可以给电脑里的文件建一个房子,给它一个“家”,将不同的文件分别放进他们自己的家里,就可以整理我们的文件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新课《我给文件建新家》。”
——引入新课——我给文件建新家。
(二)新课讲授
任务一:认识常见文件类型
教师提问引导“同学们,电脑中存放的文件很多种类型,你知道或者见过的类型有什么呢?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思考回答,“有音乐、有动画片、还有照片等”,教师继续提问:“同学们是怎样区别文件类型的呢?能否通过文件名就可以直接分辨出不同的文件类型呢?”引导学生按照步骤打开“我的资料”中的文档,并且要求将同类文档排在一起。学生操作后,通过观察文件名,发现文件后缀名是不同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将同类文档排在一起的步骤:
1.打开“我的资料”窗口。依次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D盘”→“我的资料”图标,打开“我的资料”窗口;
2.同类文件排一起。单击文件夹中的“类型”排序,使同一类型的文件排在一起。
根据文件后缀名不同,文件类型不同填写教材中每种文件类型的个数,向同桌展示自己填写的表格。
任务二:新建文件夹
“同学们,为了更好的管理文件,我们可以把相同的文件放到一个文件夹中。比如老师要将所有图片类型的文件放在一个名为“图像”的文件夹中,具体如何操作呢?”
学生思考回答“新建一个文件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师生共同总结新建文件夹的步骤:
1.确定建立位置。依次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D盘”→“我的资料”窗口,以便在此新建文件夹。
2.创建文件夹。鼠标左键单击菜单栏“文件”→“新建”→“文件夹”来新建文件夹。
3.输入文件夹名称。输入“图像”作为新建文件夹的名称,并按回车键确认。
4.新建完成后,将所有图片类型的文件移动到文件夹中。
思考:新建文件夹还有其他的操作方式吗?(快捷键、右键)
任务三:文件重命名
现在我们新建了名为“图像”的文件夹,可是现在老师想将这个文件名修改为“音乐”,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呢?引导学生以信息小组为单位自主讨论学习,让学生代表分享学习成果并进行演示,师生共同总结出文件重命名的步骤:
1.打开快捷菜单。鼠标右击文件打开快捷菜单,选择“重命名”命令。
2.输入新的名称。输入新的文件名后,按回车键确认。
思考:文件重命名还有其他操作方式吗?(快捷键:F2)
(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将“我的资料”文件夹中的文件按照文件类型分门别类放好,派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操作过程,对于熟练操作的同学予以表扬,对于操作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四)小结作业
小结: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和收获。
作业:上网查阅资料,除了本节课学习的文件类型,还有那些文件类型?下节课分享交流。
第三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画图程序,学会了启动和关闭画图,使用矩形、圆角矩形和圆形工具。本课是在上一课的基础上,学会利用画图打开上一课所画的“电脑”图片,学会运用填充工具给图象着色,其中穿插了控制工具栏显示和隐藏的方法,其中“填充工具”的使用也为下一课“前景色”和“背景色”的认识及设置做了准备。“试一试”中的练习也是在上一课的“试一试”的基础上,对打开图片和填充工具的进一步练习。根据以上分析,确定以下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进一步认识“画图”的界面;②初步认识文件名;③认识填充工具的作用;
2、技能目标:①学会工具栏的显示和隐藏;②学会在“画图”中打开图片文件;③学会“填充工具”的使用;
3、情感目标:①体验电脑画画的简洁性,培养学习电脑的兴趣;②感受“画图”颜色的丰富多彩,热爱生活;
4、素质目标:陶冶学生审美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打开”图片,利用“填充工具”给图形着色。
难点:对小图形的填色和未封闭图形的填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控制平台,若干彩色的JPG画和若干未着色的JPG画。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学习“打开图片”。
教师活动:
今天老师很高兴,因为昨天老师去一班同学的家参观,把一些同学漂亮的房间图片保存在了电脑上,现在想把它们打开来,跟大家一起欣赏,好吗?谁知道画图软件中怎样打开图片?
(教师打开画图程序,广播全体,“文件”—“打开”,打开一幅彩色的画。)
再用同样的方法打开第二幅)这两张图片漂亮吗?其实啊,老师已经事先把这些图片存到了我们每位同学的电脑上,下面,就请你们自己照老师刚才的方法去欣赏,好不好?(总共有9幅,请同学们一一欣赏。)
(教师巡回,个别辅导)
学生活动:
(学生欣赏)(学生利用画图打开图片欣赏)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融知识技能的学习于主动的欣赏活动中。
二、激发兴趣,给相片涂上颜色。
教师活动:
刚才欣赏了那么多的漂亮房间的图片,你们喜欢吗?还记得上两节课我们画了什么吗?(教师打开上节课画的电脑。)把我们的电脑和刚才欣赏的图片比一比,哪个更漂亮?为什么?那你现在最想干什么?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给我们的电脑穿上一件美丽的外衣(板书课题:涂上美丽的颜色)。
其实,画图软件里给图片涂上颜色还是比较简单,有谁知道用什么工具?下面先请同学们来熟悉一下颜料桶工具的使用方法,请打开“填充练习”文件按要求完成着色。如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翻开课本第18页查看有关的说明。
其中第三和第四幅较难,中途进行讨论。
好,都会使用颜料桶工具了吗?下面就请打开我们上节课画的电脑,并给它涂上美丽的颜色。(教师巡回,个别指导,并留意和保留一些色彩搭配好的作品和色彩搭配不合理的作品)
学生活动:
(学生打开填充练习,完成上色。学生打开以前保存的电脑,尝试给它涂上颜色。)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想给自己电脑填上颜色的急切愿望,创设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下一步作品展示评价作准备。
三、作品展示评析。
教师活动:
好都完成得差不多了,下面谁愿意把自己的画拿出来给别人欣赏一下。请大家来评一评,他画得怎么样?(教师指名评论,并要求说说为什么?)
给图片涂上颜色简单吗?虽然方法很简单,但是我们还是需要用脑子好好想一想:涂怎样的颜色才能让我们的电脑更加漂亮,美观。
我刚才也画了一下,大家想不想看看老师的画。(将老师的画展示给大家,同时把教师机上“画图”的“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谁发现老师的电脑有什么不对劲?谁会帮我把它们找出来?(请一个同学上来操作)我们可以点击查看菜单中工具栏和颜料盒,将它们隐藏,当然也能将它们重新找出来。请大家也试试。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打开森林和河流中的一幅,并进行着色。
学生活动:
(学生隐藏工具栏、颜料盒和状态栏,并能将它们重新显示。学生纷纷评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及建议。学生尝试给坦克和楼房着色。)
设计意图:作品的展示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能让学生在评价、比较中技能得到提高,审美意识得到培养。
四、扩展训练。
教师活动:
有许多同学已经完成了任务,老师还带来了几幅卡通图给大家做着色练习,同学们可以打开电脑中的线条图1-5,给它们也涂上美丽的颜色。
学生活动:
学生打开图片,进行涂色。
设计意图:通过扩展训练,使学生的涂色技能真正得到提高,将教学内容升华,陶冶学生审美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
五、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这节课快要结束了,最后我想问大家: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活动: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发言,来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个总结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我的家乡》教学设计 马凯 临城县石城学区
一、教材分析
《我的家乡》是冀教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的25课,冀教版有一定的地域性,符合河北地区广大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需求,《我的家乡》课属于课本中最后的几篇,所以《我的家乡》属于对全本书的回顾课程,具有综合性。
二、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乡,通过图片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人口、气候环境、历史发展等方面;
2、过程与方法: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文本、图片与信息表达之间的关系,并制作简单的宣传册,熟悉宣传册表达信息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搜集素材中,着重搜集家乡的风土习俗、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40名学生,因为家庭条件的不同,学生对计算机的接触情况略有不同,所以在上机操作时,尽量使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本、图片之间的关系,熟悉宣传册表达信息的特点。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大量的的照片,且按照地理位置、人口、气候环境、历史发展等类别分类。
2、学生准备:搜集家乡的照片或使用手机或相机拍摄一些自己身边环境的照片。
六、教法与学法
自主探究法、讲授法、上机操作
七、教学过程
1、出示有关学生家乡大自然的图片(照片尽可能丰富,同时也要简洁),导入新课: 我们的家乡是美丽的,我们的家乡是富饶的,我们的家乡是值得让我们用一生去珍爱的,想不想将自己的家乡介绍给外面的朋友呢?
2、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照片,并对照片进行介绍。
3、讲解宣传册,引导学生通过文本、图片形结合的方法介绍自己的家乡。
4、教师演示登陆教材中提供的网址,搜集家乡的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也可以登陆搜索网站搜索资料,还可以查阅相关书籍来搜集。教材对所需搜集的内容也做了详细罗列,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家乡的特点有选择地搜集整理,但一定要突出家乡的特色(边示范,边讲解)。
5、制作宣传册:学生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做出图文并茂的宣传册。教师指导学生可以先根据收集的资料确定宣传册的内容包括几个栏目,各个栏目的名称是什么,然后使用文本框根据栏目内容的多少规划宣传册的框架结构,再输入各个栏目内容,最后学生还可以对美化宣传册,使其更加美观。
八、交流
向同学介绍自己在排版方面的想法?
九、拓展
将师生制作的宣传册制作成简单的网页发表。
十、教学反思
本课活动是为了制作《我的家乡》宣传册,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人口、气候环境、历史发展等方面,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宣传册表达信息的特点,掌握制作宣传册制作的方法。
通过简单的图片,让学生对家乡进一步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步骤虽然简单,但要掌握好、应用好,却会很困难。教师演示登录操作,这需要边讲边做,做的要精致,讲的要细致。做到讲一步,学生就能领会一步,把讲的内容细致化、口语化、规范化,使学生接受起来方便、快捷。
教师指导学生登陆教材中提供的网址,搜集自己家乡的相关资料,也可以登录其它网站搜集家乡的文本内容,或是自己输入文本。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将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分类,突出家乡特色。引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制作出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将宣传册的内容按类别进行设计规划,是宣传册尽量美观大方。经过一节课的制作,学生也一定对word中的排版有了自己深刻的体会,将作品完成后,与大家交流,宣传册才会真真正正的形成。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爱我家园》电子报刊
—--建立演示文稿
教
设
计
学
《爱我家园》电子报刊—--建立演示文稿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大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编写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建立演示文稿》。
2、地位和作用:本课的内容是建立演示文稿,为电子报刊添加内容,复制幻灯片,为幻灯片设置背景,添加幻灯片、插入文本框完成电子报刊的框架,这节课是学生学习建立演示文稿的基础,掌握电子报刊制般作的一般方法及步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下节课对电子报刊进行深加工做好准备。
3、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了解电子版报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组成内容 ⑵技能目标:
1、幻灯片的基本操作(添加文字、增加、移动、复制、删除、放映);
2、插入文本框、图片;
3、设置背景
⑶情感目标:通过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自己的电子报刊这一活动,激发不生的学习兴趣、创作欲和创新意念。
4、教学重点
⑴文本框的插入、设置 ⑵插入图片和艺术字 ⑶背景的设置
5、教学难点
⑴幻灯片的复制、粘帖 ⑵背景的设置
二、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学习了word的一些基本操作,而powerpoint中的大部分中操作与word相同,因此大部分知识的传授通过老师设置任务,学生看书操作,教师巡视点拨及找小先生到教师机示范就可完成。主要是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有些同学对部分知识掌握不熟练,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课时安排及教学法
课时:1课时。
教法:为了使学生能够制作出一个内容丰富的电子报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任务驱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以小组合作为契机,通过分组法、自主控究法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资料的收集、作品的创作中,主动对知识进行探索、学习和构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探究学习遇到疑难、产生困惑时,通过演示、指导、点拔相宜地给以提示、点化。
学法: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结合,使学生逐渐掌握本课知识点,增强学生对设计电子报刊的灵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 ㈠课前准备: 分小组,《爱我家园》任务计划表、相关的网站及参考内容。
㈡教材处理和师生互动
采用“任务驱动”法,先让学生欣赏一个关于《爱护地球,探索绿色》的电子报刊,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幻灯片的巨大魅力,然后让学生建立演示文稿,小组分配任务,通过自主学习和小先生的帮助,最后通过网上邻居把本组同学作品组合,再插入新幻灯片制作封面和目录,在制作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学习新知,下课前各小组长汇报本组成员任务完成情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小先生等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师是导体,要讲的少、讲的精、讲的透!
㈢、教学过程
1、激发情趣,导入新课(3分钟)
师:人类生存在地球上,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我们都是地球的孩子,我们都有责任爱护地球,保护地球资源。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个关于“爱护地球,探索绿色”的电子报刊。(屏幕广播“探索绿色”电子报刊)
师:看了这个电子报刊,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能为爱护地球做些什么?
生:学生欣赏老师提供的电子版报。并且让学生从视觉效果上认识和感觉电子报刊的神奇。
生: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老师制作的电子报刊,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Powerpoint带来的神奇效果,让学生树立爱护地球,保护地球资源,关心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识。培养其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2、利用旧知亲自动手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想法,想不想把这些愿望展现出来?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以《爱我家园》为主题的电子报刊,表达我们爱护地球的愿望。首先请同学们参照书P65打开Powerpoint,为了使大家在制作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在步骤3中选择第三行第四列的“空白”版式。
生:学生打开Powerpoint选择“空白”版式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打开一个软件已经是非常的熟悉了,所以这部分 由学生独自看书完成。
3、协作学习,自主探究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已经跃跃欲试了,可大家也知道,电子报刊的内容非常丰富,单凭个人在短时间内完成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同学们合作完成,也就是说每个同学只要完成一张幻灯片,再通过组内资源共享,就可以完成一个内容比较丰富的电子报刊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参考老师提供的关键字,讨论确定本组主题及成员分工,填写《爱我家园》电子版报任务计划表。
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进行分工,填写《爱我家园》电子版报任务计划表。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在制作幻灯片之前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带着任务学,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师:同学们已经明确了自已的任务,接下来我们就要动手制作电子报刊了,请大家参考老师提供的网址,查找文字和图片资料。可是我们怎样才能把找到的文字和图片放到Powerpoint中? 在word中你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生:学生思考回答:用复制、粘贴
师:在word中我们是这样做的,那么在Powerpoint中可不可以用这种方法呢?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试一试。(教师已经打开一个网页)
生:找学生到教师机演示
师:复制的文字太小或超出幻灯片,哪位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生:找学生到教师机演示
师:下面就开始我们的创作吧。
师:记住你只有8分钟的时间。注意随时保存文件到自已的文件夹下 生:查找资料,制作幻灯片。
设计意图:学生积极参与,以旧知引新知,而不是被动接受。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师:同学们已经完成了自已的任务,怎样才能把本组同学的作品组合到一起,以达到电子报刊内容丰富的目的呢?请同学们先把自己的文件夹共享。
生:学生设置文件夹共享
师:接下来就是进行作品的组合,老师是这样做的:利用网上邻居进行幻灯片的复制、粘帖。(边讲边演示)请同学们也来试一试吧。
生:学生进行作品组合
设计意图:通过组合作品,学生学会幻灯片的复制、粘帖,同时使本组内每个学生的作品内容相同,为插入新幻灯片的学习埋下伏笔。同时增加学生的合作意识。
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自已的作品呢?请同学们参照书P67
三、5进行幻灯片的放映。
生:学生回答,看书操作。
师:请同学们说说看,你们的作品和老师开始放映的哪个更好?当然是我放映的那个。有什么差别呢? 生: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幻灯片的放映比较的简单,教师布置任务,学生看书可以完成,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师:下面老师再为大家播放一遍,请大家仔细看,与它相比我们的作品还少些什么?(教师再播放一遍电子报刊)生:学生回答:封面、目录、背景
设计意图:进一步认识电子报刊,从而发现自己的作品缺少的内容。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我们先来解决背景问题。请同学们看书P73进行操作。(教师巡视点拨)
生:学生看书操作
师:有的同学把图片作为背景非常的漂亮,老师请他来为我们演示。生:学生到教师机演示
师:在教师机上有许多漂亮的图片,同学们可以参考使用。生:学生操作
设计意图:教师布置任务,从学生看书操作—找小先生演示----学生再操作,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和目的。
师:一个完整的电子报刊,不但要有丰富的内容,还要有独立的封面和目录,这就需要在幻灯片的最前面插入新幻灯片。请同学们参照书P67
三、1完成。
生:学生看书操作,教师巡视点拨。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新幻灯片上进行封面和目录内容的添加。封面的内容由主题、刊号、日期等内容组成,可以通过插入文本框完成。
生:学生看书操作,教师巡视点拨。
学生操作师:目录上的内容就是每张幻灯片中内容的题目,大家可以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完成。生:学生看书操作,教师巡视点拨。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每个学生需要插入一张新幻灯片,即完善了电子报刊,也学会了新幻灯片的插入。
师:现在我们的电子报刊已经初具规模,下面我们请每组推选一名同学介绍本组电子报刊的名称及完成情况。
每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作品汇报.设计意图:通过组间交流,让学生取长补短,同时,让做得好的组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励其他组同学在下次的活动中再接再励
师:同学们你们设计的电子报刊都很有创意,但如果要想做出一个好的电子报刊,还要对作品进行深加工,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对电子报刊进行加工.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设计意图:教师及时总结,充分肯定学生的作品,同时指出想做出一个好的电子报刊,还要对作品进行深加工,为学生对下节课的学习明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