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田家庵区委田家庵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切实维护全区社会政治稳定的意见(田发〔2003〕

时间:2019-05-12 14:43: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共田家庵区委田家庵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切实维护全区社会政治稳定的意见(田发〔200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共田家庵区委田家庵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切实维护全区社会政治稳定的意见(田发〔2003〕》。

第一篇:中共田家庵区委田家庵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切实维护全区社会政治稳定的意见(田发〔2003〕

中共田家庵区委田家庵区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 切实维护全区社会政治稳定的意见

田发〔2003〕19号

(2003年10月1日)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发扬民主、体察民情、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渠道,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信访工作任务繁重,为进一步明确职责,全力做好信访稳定工作,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区信访工作,维护全区社会政治稳定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强化信访工作领导和部门责任制

各级党政一把手对本单位、本部门信访工作负总责。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协调、谁接手协调、谁负责到底的”原则,形成分级负责,层层明确的工作制度,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主要领导要始终把信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过问信访工作,亲自协调处理重大或疑难信访问题。分管负责同志要积极协助主要负责同志具体处理重大信访问题。

各级领导要树立大信访意识,转变就信访抓信访的观念,把信访稳定的着眼点放在基层,把信访稳定的落脚点放在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上,要深入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

认真落实领导接待日制度,加大对信访问题的处理力度,实行首访接待责任制,做到苗头抓早、矛盾抓小,努力减少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

二、建立健全信访工作网络和信息报送制度

两镇、九个街道都要成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信访室,安排专(兼)职信访工作人员。各村、社居委成立以党支部(总支)书记或村委会、社居委主任为主任的调解委员会,具体负责处理群众的信访问题和信访信息报送工作。力争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初发阶段,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居委,大事不出镇、街道。同时,要加强信访干部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推进法律工作者参与信访咨询工作,使涉法信访问题通过法律程序、法律手段得到及时处理,维护社会稳定。

做好信访信息工作是控制和减少群众集体上访、把握信访工作主动权的重要措施。全区各镇、街道、企事业单位都要确定1至2名专(兼)职信访信息员,各村和社区居委会要确定一名领导为兼职信息员,使信访工作层层有人负责,有人抓,做到农村到村民小组,城市到居民小区楼栋。信访信息员要保证做到报送信息及时、准确。对于工作不负责任,迟报、漏报、不报重要信访信息,贻误超前做工作的时机,致使发生大规模群众越级集体上访并造成一定影响的要严格按照淮发[2001]1号文件的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领导的责任。对劝阻无效到市、去省、赴京集体上访的,有关单位和镇、村的主要领导同志要在规定时间内跟踪劝阻接谈,并协助上级机关做好劝返工作。

三、做好矛盾排查和超前化解工作

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众集体越级上访、重复上访事件。对待信访工作要注重工作方法,早发现、早介入,快处理,不推诿、不扯皮、不消极应付,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始发阶段,提 1

高一次性办结率。建立健全信访热点问题预警、排查机制,做好超前工作。对一些信访热点问题和引发集体访的隐患,定期召开例会,排查分析,提前介入,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包案处理及重案领导包案负责制。及时准确地掌握可能引发群众集体上访特别是集体去省、赴京上访的倾向性问题,积极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千方百计减少群众集体越级上访。要建立群众集体来访和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应急处置机构,制定和完善防范群众集体上访事件的工作预案,做好超前防范工作。

四、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民主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群众的法制教育,把从根本上转变群众信访观念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宣传《信访条例》、《社会治安处罚条例》、《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进一步加深对国家法律法规的理解。通过深入持久地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使广大群众自觉地遵守信访秩序,按照法律法规办事,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不搞无政府主义,把信访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五、坚持对重大信访问题实行领导包案处理责任制

重大信访问题主要是重要信访案件、上级机关交办的信访案件和群众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以及上访老户形成的疑难案件。负责包案的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组织得力干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调查,摸清情况,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思想、教育、法纪等手段妥善解决。各协办单位负责人要积极配合,主动协办,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快办案进度,确保办案质量。一般问题应在30天内处理完毕,特别重大问题的处理不得超过90天。

六、严格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和奖惩激励机制

要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实行信访工作领导责任追究制。实行责任追究的对象:各镇、街道和各部门、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党政主要领导、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及有关领导。实行责任追究的形式:通报批评、责令作出检查、诫勉、纪律处分或就地免职。区委、区政府把信访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同时作为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对在信访工作中麻木不仁、推诿扯皮、官僚主义、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予以处理。坚决落实责任追究制,对一年发生3批来区、2批到市集体上访或发生1批去省、进京集体上访的单位,不得评为市、区各种类型的先进单位。对全年实现信访“三无”(无越级集体上访、无越级重复上访、无信访老户)的单位和部门,由区委、区政府表彰奖励。对全年来区到市去省进京集体上访人次列前3位的单位实行重点管理,对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进行诫勉,限期改变面貌。在重点管理期间,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没有特殊需要不得调离和调整。对连续两年进入市、区重点管理的单位,其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就地免职。

七、坚决打击危害社会稳定的不法分子

在认真做好信访工作的同时,要注意教育群众依法上访,维护正常的信访工作秩序。对以“上访”为名进行串联并鼓动闹事的不法分子,要坚决依法予以严肃处理。对违反信访条例,多次无理上访,劝阻无效,造成恶劣影响,危害社会稳定的为首分子,公安机关要坚决予以打击。对出密谋策划,出钱出物,煽动群众上访闹事的不法分子要依法予以严惩,绝不姑息牵就。

中共田家庵区 田家庵区人民政府

2003年10月1日

第二篇:中共周村区委、周村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意见

中共周村区委、周村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意见

中共周村区委、周村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意见2007-02-02 23:05:2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区经济在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失业、下岗职工呈上升趋势,截止五月底,全区共有下岗职工人,其中,区属企业人,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由于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全区已安置下岗职工人,占,对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职工下岗再就业问题不可能在近期彻底解决。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强化宣传,引导劳动者更新就业观念

充分的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教育和引导下岗职工转变择业观念。彻底摒弃“重国营、集体,轻个体、私营企业”的陈旧观念,增强“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树立只要社会需要,只要为社会做贡献,只要通过诚实劳动取得报酬,从事什么职业都是光荣的新型就业观念。要在全社会形成理解、尊重、鼓励和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社会氛围和环境。

二、拓宽渠道,加大分流安置力度。

⒈坚持企业或系统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各企业系统的失业、下岗职工原则上不能简单地推向社会,要以企业和系统内部分流消化为主,年内再就业率必须达到以上。要加强宏观调控,规范下岗行为,实行企业职工下岗申报备案制度。企业拟下岗职工人数超过职工总数或者超过人的,必须报经区劳动部门批准。有下岗职工的企业需新增人员,要首先从下岗职工中招用。劳动、工商、城建等职能部门要积极为失业、下岗职工提供全方位服务,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

⒉大力发展劳服企业,支持失业、下岗职工参与社会化服务。要大力发展劳服企业,鼓励失业、下岗职工到乡镇(村办)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就业或到农村开发“四荒”资源,从事种养加工项目。要积极支持失业、下岗职工发挥一技之长,围绕各类商品市场和中小型产品企业搞好配套服务,发展家庭工业。同时,要积极兴办环保、植树、种草、养花、道路交通等公共事业,积极开展行业、企业间的劳务合作,鼓励失业、下岗职工参加各类公益性、临时性、突击性劳动和各种形式的劳务输出。

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支持失业、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结合我区轻纺行业集中,职工从事的工种单

一、文化偏低和技能水平差的特点,要大力兴办投资少、见效快、劳动密集型、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企业。充分利用闲置的车

间、厂房等设施,进行群体性行业转移,发展生产急需的第三产业。鼓励失业、下岗职工自谋职业、自救自立。积极组织失业、下岗职工从事餐饮、托幼、修理、搬运、家政服务等便民服务,开办类似“劝业街”形式的专业批发市场、旧贸交易市场及午市、夜市等。原定“劝业街”政策要继续执行。

三、强化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⒈在前段对部分企业发放《企业职工待岗证》的基础上,在区属企业中全面实行《企业职工待岗证》制度,并将此作为职工下岗的唯一的凭证,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企业职工待岗证》不再作为领取政府救济金的证件和条件。

⒉失业、下岗职工组织起来就业或当年安置失业、下岗职工达到企业职工总数以上的各类城镇企业,经劳动部门认定,可享受劳服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享受劳服企业政策期满后,劳服企业当年安置失业、下岗职工占全部从业人员以上的,增值税的由区财政先征后返二

年。

⒊对从事社区服务的下岗职工生产自救组织或其它劳动组织,要简化办证手续,经劳动部门认定,税务部门批准,三年内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以及行政性收费。

⒋下岗职工开发“四荒”,从事农业生产,年免缴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免税期满后,纳税有困难的,经财政部门批准,可继续减免。

⒌对城镇各类企业使用农民工进行全面清理。①对企业已经使用的农民工,只要对企业生产经营没有大的影响,要坚决进行清退,腾出岗位,安置下岗职工。②企业继续使用农民工的,原则上不准岁以下职工下岗。③确需使用农民工的,要缴纳就业调节费。对经劳动部门批准使用本区农民工按每人每月元,区外农民工的按每人每月元标准,由用人单位缴纳,劳动部门按季收取。未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按每人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并限期清退,逾

期不清退者,再次征收就业调节费。④凡是本企业下岗职工,未得到妥善安置的不得使用农村劳动力,有下岗职工仍然使用农村劳动力的,下岗职工生活保障费一律由企业全部支付。

⒍为失业、下岗职工代交养老金,解决其后顾之忧。利用周村区再就业服务中心为失业、下岗职工代交养老保险金,并开展为下岗职工的档案挂存业务。由劳动部门负责档案工资调整等工作,以解决失业、下岗职工的后顾之忧。

⒎开展转岗培训,增强再就业能力,要以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设置和调整工种和专业。充分发挥技工学校特别是校企联合办学发展委员会的作用,重点在饮食、服务、理发、裁剪、修理、经营等第三产业上加大培训力度,使职工掌握更多的技能,增强竞争就业能力。各企业要兴办再就业基地,接受各种培训,开展生产自救、职业介绍、劳务输出等,防止和减缓下岗职工直接流向社会。

⒏加快改革步伐,盘活就业岗位。要加大改革力度,优化资本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兼并、破产、重组、改组,使停产、半停产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使优势企业膨胀规模;通过租凭承包,把部分企业出租给私人或法人机构;通过出售。把部分企业的产权转让给自然人或法人,以优化资本结构,盘活存量资产,增加就业岗位。

四、实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制度

按省、市提出的“三三制”原则,资金筹集主要渠道是:⒈财政部分:区政府在每年财政预算内安排生活保障资金的三分之一。⒉社会部分:①失业保险金上年结余部分的;②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按工资总额的1%比例捐献,作为社会捐助纳入保障资金。③对使用农村劳动力的单位收取的再就业调节费。④每年收取城市增容费的。⒊企业部分:企业承担保障资金的三分之一。对企业承担资金不到位的,政府保障资金原则

上不予拨付。保障资金的筹集要分工负责;财政部分及社会部分的第二项由区财政局负责;社会部分第一、三项由区劳动服务公司负责;社会部分第四项由区公安局负责;企业部分由企业负责。

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再就业服务中心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用的三分之二部分。

五、建立健全再就业服务中心

要建立健全再就业服务体系。有下岗职工的企业要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负责本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为其发放基本生活费,代下岗职工缴纳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费,组织对下岗职工进行培训,提供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人员尽量吸收下岗职工参加,其管理费用和人员经费都不得占用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资金。

劳动部门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与劳动服务公司合署,负责对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指导、协调和服务,人员从现

有人员中调剂。

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对象,主要是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员(不含临时工、合同工)中,因企业生产经营等原因而下岗,但尚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且没有在社会上找到其他职业的人员。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以后参加工作且合同期满的人员,可依法终止劳动关系;合同期未满而下岗的,要安排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有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企业需新增人员,要首先从下岗职工中招用。

再就业服务中心应与下岗职工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作变更劳动合同处理。下岗职工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期限一般不超过年,期间发放基本生活费,其标准第一年至第三年分别按最低工资标准的、和发放。年期满解除劳动关系的和在此期间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劳动关系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企业要加强对进入再就业服务中

心下岗职工的管理。一年内,要安排以上的下岗职工上岗或再就业。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两次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再就业培训或不服从介绍就业的,企业可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停发其基本生活保障金。

六、强化社会保险基金收缴工作

要将企业缴纳养老保险情况作为考核企业负责人政绩的重要内容。拒缴、拖欠社会保险基金的企业不得新购置小汽车,不得进行非生产性建设。严重拖欠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及其法人不得评先进评奖,法定代表人不准提职晋级,停办其核增工资。区政府不定期组织财政、税务、审计、劳动等部门对拖欠严重的企业进行专项财务审计、弄虚作假的进行严肃处理。

七、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搞好服务

要做好再就业工作,政府各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全心全意地为企业和失业、下岗职工服好务,做到多服务、少干扰,多支持、少制约,多调研、少添

乱,并做到勤政、廉洁、务实、高效。

再就业工程是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地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地全方位支持。社会各界要齐抓共管,为再就业工程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此,区委、区政府号召全社会都来支持再就业工程,保证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

第三篇:中共宿迁市委 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信访工作的意见

中共宿迁市委 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信访工作的意见

宿发〔2009〕11号 2009年7月26日

时间:2009-09-09作者: 来源:

为进一步提高基层排查化解信访矛盾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宿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信访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落实基层信访工作领导责任

(一)切实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县(区)、乡镇(街道)、村(居)主要负责人是信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辖区的信访工作负总责。县(区)党委、政府要各明确一名领导协助主要领导分管信访工作,乡镇(街道)和村(居)要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分管信访工作,其他班子成员要认真坚持“一岗双责”制度,对分管范围内的信访工作负责。县(区)党委常委会或政府常务会每年研究部署信访工作不少于两次,乡镇(街道)党委会每年研究部署信访工作不少于四次。会议内容可形成会议纪要。

(二)实行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带案下访制度。县(区)党政主要领导每月至少安排一天时间接待群众来访,其他党政领导定期接待群众来访;乡镇(街道)保证每天有党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村(居)党支部书记和村(居)民委员会主任随时接待群众来访。对重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统一组织带案下访活动,原则上每年集中组织党政领导下访活动不少于两次,同时建立健全干部接访和下访工作台账。

(三)推行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党政领导定期包案责任制。县(区)党政主要领导每年包案处理重大疑难信访问题不少于4件次,其他党政领导定期包案处理分管工作范围内出现的重大疑难信访问题;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对辖区内重大信访问题随时落实包保责任。党政领导包案要以书面形式确定,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包干到底,限期解决,确保停诉息访。

二、加强基层信访工作接待场所建设

(一)加强县(区)信访接待中心建设。各县(区)要进一步整合信访资源和力量,确保信访接待中心设施配套、功能齐全、方便实用。信访接待中心要设有来访登记窗口、候访大厅、接待室、信访问题会办室等,配备办公自动化、便民服务等设施,建立对接国家和省、市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对无法满足基本要求的信访接待中心,要予以调整或重新选址规划建设。

(二)强化乡镇(街道)信访接待室建设。乡镇(街道)信访接待室要达到“八有”标准,即:有专门的接待场所、有专门工作人员、有统一规格名称挂牌、有办公电话、有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有规范的工作台帐、有完善的工作制度、有基本的便民服务设施。信访工作的有关内容要上墙公布,便于群众了解,接受群众监督。

(三)重视村(居)信访接待阵地建设。村(居)信访接待阵地要做到“四有”,即:有信访接待室,明确固定场所,公布县(区)、乡镇(街道)两级纪委举报电话和信访部门值班电话;有村(居)干部信访值班表及联系方式,每天有一名村(居)干部负责联系接待群众;有信访工作台账,记录信访问题接待和处理情况;有各项信访工作制度,统一标准,上墙明示。

三、建立基层排查化解矛盾长效机制

(一)建立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县(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信访信息网络,做好决策预防、苗头预防、个案预防三个环节的预警防范工作。对可能引发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力争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重大信访问题不出县(区)。

(二)建立定期排查机制。按照“村(居)每周排查一次,乡镇(街道)每半月排查一次,县(区)每月排查一次”的要求,掌握辖区内的不稳定因素,逐级汇总上报。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和敏感时期要进行全天候排查,实行24小时信访值班和“零报告”制度。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要逐案逐人逐项建档立账。

(三)建立督查指导机制。各县(区)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信访联席会议要加大对本地区信访问题排查化解工作的督查指导,一般每季度开展一次督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对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和上级交办的重要信访事项,要落实党政领导包案,实行挂牌督办,限时解决。

四、提高基层信访工作效率和水平

(一)强化信访工作目标管理。和信访工作重大敏感时期,县(区)与乡镇(街道)、乡镇(街

道)与村(居)要签订信访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做到责任层层落实、压力层层传递、考核层层到位。

(二)加强信访工作重点管理。市信访联席办每季度通报一次各县(区)群众上访情况,对连续两次列最后一名的县(区)予以通报批评;对信访工作后进的乡(镇)实行“重点管理”;对在阶段性时间内上访量较大的单位实行“黄牌警告”;每半年对“重点管理” 乡(镇)和“黄牌警告”单位的整改、“摘帽”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督促帮助其改进工作。

(三)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继续开展“四无”县(区)、“四无”乡(镇)和“六无”村(居)创建活动,对各地创建情况,每半年组织一次督查,年终进行总结表彰。

(四)建立信访救助金制度。建立县(区)、乡镇(街道)两级信访救助专项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县(区)安排救助资金不少于50万元,实行滚存使用;乡镇(街道)也要安排一定的配套资金,用于救助贫困上访群众。信访救助资金的使用要适度掌握、从严管理,坚持个案为主、因案制宜、公平公正,使信访救助金在解决群众困难、促进停访息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五、加强基层信访工作队伍建设

(一)配齐配强信访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信访部门工作力量配备,县(区)信访部门人员编制为16—20名,乡镇(街道)的信访干部不少于2人,村(居)明确一名村干部负责信访工作。人口较多的县(区)和乡镇(街道),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

(二)加大信访干部的培养使用力度。各级党委、政府及组织人事部门要关心信访干部的成长,加大信访干部的培训、交流、选拔工作力度,对在信访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长期从事信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信访干部,要予以提拔重用。

(三)加大对基层信访工作的投入。县(区)和乡镇(街道)要进一步加大对信访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好群众来访接待场所,改善信访部门的办公条件。信访工作办公经费和处理信访事项的业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充分保障,保证信访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四篇: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基层基

础建设的意见

二○一二年二月五日

宁委办发〔2012〕6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有关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实加强新形势下基层信访工作,打牢基层信访工作基础,提高基层预防和处理信访问题的能力,现就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基层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前沿阵地。加强基层信访工作,打牢信访工作基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基层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于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市“三争一创”目标,确保信访工作绩效位列全省首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层是化解信访矛盾的首道关口,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提高基层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的能力,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信访问题,保持全市信访形势总体平稳有序。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五有五无”创建活动,突出重心下移、源头治理、责任落实,进一步整合资源、健全制度、规范流程,全面加强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提高基层信访工作水平,为争当江苏和谐稳定“首位市”打下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通过加强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实现“六个第一时间”,即: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对接诉求;第一时间搭建平台、协调会办;第一时间转办交办、明确责任;第一时间督查督办、跟踪问效;第一时间包案负责、息诉停访;第一时间报送信息、反馈情况。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切实减少越级访、重复访、集体访,确保不发生因信访问题引发有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力争到2015 年,各区县信访工作绩效在全省考核中优秀区县达标率达100%。

三、主要内容

(一)强化基层信访工作责任

1、区县党委、政府全面负责本地区信访工作,根据地区实际,制定加强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的实施意见。切实加强对基层信访工作的指导,对信访问题较多、群众上访量大、工作较薄弱的地方,及时采取措施,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信访工作整体水平。建立健全党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研究信访工作制度,及时研究信访工作,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措施,推进事要解决。区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认真落实包案责任,解决信访

疑难问题,深入一线指挥处置重大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担负起保一方和谐稳定的责任。区县信访部门按照党委、政府的部署,具体负责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的组织实施。加强对信访重点人员的管理教育工作,组织信访干部和街道(镇)、社区(村)工作人员,认真落实“四必访”(信访重点人员生病住院时、家庭出现变故时、重大活动前、重要节日前必须上门访问)。

2、街道工委、办事处和镇党委、政府全面负责本地区信访工作。主要领导是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信访工作负总责,要亲自协调处理本地区的重要信访事项;分管领导对本地区信访工作负直接责任,要抓好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其他领导要切实承担“一岗双责”,协助做好相关工作。根据《信访条例》和上级要求,及时发现和处理本地区信访事项,办理上级交办的信访事项。加强对社区(村)信访工作的指导,及时帮助社区(村)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纠纷。

3、社区(村)信访工作任务主要是:了解掌握信息,及时向上级领导和信访部门反映社情民意,超前消除矛盾隐患;积极主动化解各类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升级;认真负责地为群众提供服务,排忧解难,引导群众有序信访。

(二)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场所建设

1、区县人民来访接待中心适应形势和任务需要,设立固定的接待场所。接待场所可以与矛盾调处中心、维稳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场所资源共享。

2、街道(镇)也要设立固定的来访接待室,接待室可以与街道政法综治中心等场所资源共享。

3、社区(村)要有相应的接待来访场所。

4、在来访接待场所配置电脑、网络设备、空调、应急用药、饮水设备等,张贴《信访条例》和相关法规,公开信访工作有关制度和领导接访时间安排等。

(三)加强基层信访工作队伍建设

1、区县信访局:内设机构 2—4 个,根据工作形势和任务需要,适时调整相应机构,并适应工作需要适当配备工作人员。

2、街道(镇):建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领导任副组长,配备专职信访工作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另外增加一定数量的兼职信访工作人员。

3、社区(村)委员会:有人负责信访工作,社区(村)信访协理员不少于 1 名,每个村民小组、居民小区信访信息员不少于1名。

4、信访岗位津贴。区(县)、街道(镇)信访工作人员享受信访岗位津贴,信访岗位津贴由区(县)或街道(镇)财政支付。根据社区(村)、村民小组、居民小区信访信息员工作绩效及考核办法,街道(镇)可以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信息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具体数额由街道(镇)确定并由街道(镇)财政支付。街道(镇)没有独立财政的,由区(县)财政支付。

(四)加强基层信访工作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制度。落实《信访信息工作规范》(宁信字〔2011〕50号),健全市、区(县)、街道(镇)、社区(村)、村民小组(楼栋)五级信访信息网络,建立信访信息逐级报送制度。区(县)每季度向市报送信访信息,街道(镇)每月向区(县)报送信访信息,社区(村)每周向街道(镇)报送信访信息,村民小组(楼栋)随时向社区(村)报送信访信息,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各级信访信息员及时收集、掌握并随时报送动态性、倾向性、苗头性信访信息,第一时间报送重大紧急类信访信息。在重大节日、重要活动等敏感时期,实行信访信息每日报告制度。

2、建立健全排查化解制度。街道(镇)、社区(村),建立定期排查工作制度,排查分析本区域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在重要节日、重大政治活动以及越级上访、信访问题增多等特殊时 期,组织开展集中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落实化解责任,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处理得好,确保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街道(镇),问题不上交,矛盾不上行。

3、建立健全陪访和代理信访事项制度。区县、街道(镇)和社区(村)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信访事项分级陪访、代理。对涉及全局性、政策性问题或超出基层职权范围,一时难以解决的信访问题,由属地领导或信访工作人员陪同信访人到上级有关部门进行走访,或由信访代理员代表信访人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矛盾化解和人员教育、疏导工作。凡实行陪访或代访的(集体上访的,推选并陪同 5 人以下代表到上级反映情况),在信访绩效考核时均不纳入扣分项目。

4、建立健全包案负责制度。属于区县、街道(镇)层面的信访问题,实行区县、街道(镇)领导包案处理,相关社区(村)确定 1 名工作人员参与调处,积极配合做好工作。包案事项办结后,及时写出办结报告,经包案领导审阅后报上级信访部门。一时难以解决的信访问题,以事发单位为责任主体,联合属地(居住地)区县、街道(镇),共同做好人员稳控工作。

四、工作要求

1、注重源头治理,预防减少矛盾。加强法制宣传,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信访。加强信息预警,定期滚动排查矛盾纠纷,做到情况早预报、工作早介入、苗头早控制。加强矛盾化解,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信访重点人员稳定在当地。

2、充分整合资源,实现合力共治。按照整合资源、规范运行、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有效整合基层司法、综治、信访等工作资源,实行联合组织、联合调处、联合会办、联合督查,实现力量整合、信息汇集。

3、完善工作机制,确保规范有序。进一步强化机制建设,全面提升基层群众工作和基层信访工作效率水平。总结推广“大信访”工作格局和“三访一包”、领导干部下基层、陪访制、代理制等经验做法,以及“网格化”、“扁平化”等社会创新管理模式,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社会救助、思想教育等方法,使各类信访问题和影响稳定的矛盾隐患处置在小、化解在早。

4、强化督查考核,明确工作责任。逐级建立挂包联系点,对于信访矛盾突出的街道(镇)、社区(村),分别由区县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主要领导挂钩联系。以目标考核、专项督查等形式,对基层信访工作机制建设情况、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和指导。区县因地制宜制定和完善基层信访工作绩效考核办法,逐级签订信访稳定工作责任书,明确职责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5、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工作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将其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提供必要支持。各级信访部门要依据本《意见》,进一步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阶段性目标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围绕基层基础建设目标任务,鼓励探索创新,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发现、培育典型,认真总结经验,开展达标竞赛等方式,推动全市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建设水平和化解社会矛盾能力“双提高”。

第五篇: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通知

 索引号:430S00/2013-64096 文号:湘办〔2013〕52号 统一登记号: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信息时效期: 签署日期: 登记日期: 发文日期:2013-10-25 所属主题: 主题词: 所属机构: 公开责任部门: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通

各市州、县市区委,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机关各单位:

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下简称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农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积极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了农业经营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村土地流转总体上健康有序。但少数地方也出现了一些违反法律法规政策、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擅自改变土地农业用途,进行商业开发;土地流转规模过大,经营管理不善,形成经营风险;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强迫流转,损害农民的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低位固化,与民争利;流转合同不规范,指导服务不到位,引发矛盾纠纷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将会冲击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影响农村社会稳定。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经省委、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前提,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持农村稳定的制度基础。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提出的明确要求。各地要切实稳定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逐步将土地确权到户、到地块,并颁发证书,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必须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不得随意收回或调整农户承包地。

二、鼓励多形式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从千家万户分散经营逐步走向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各地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林)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集中。要结合各地实际,积极开展互换、出租、转包、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探索土地信托、托管、股田制等新的流转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户发展股份合作,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土地合作社,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变股权,形成企业与农民、农民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获得长期可靠的收益。要把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结合起来,加快种粮大户、造林大户、家庭农(林)场、联户林场、股份合作农(林)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带动农村土地流转。要研究制定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在财政扶持、项目安排、用地保障、金融支持等方面,对农村土地流转大户予以倾斜。

三、防范农村土地流转风险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合同,采取激励措施,引导土地流出方与流入方签订全省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并严格按合同办事。农村土地流转当事人可以向乡(镇)人民政府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门申请合同鉴证,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应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

权流转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备案。加强对土地流入方的资格审查,在签订流转合同前,要全面了解土地流入方的资金实力、产业规划、经营能力、诚信度等方面的情况,加强土地流转风险评估,把好“进入关”。要准确把握土地流转的适度规模,土地流转的规模要与土地流入方从事的产业、经营能力等相匹配。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引导流转大户积极参保投保,增强抗风险能力。

四、加强对流转土地的用途管制

各地要站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加强对流转土地的用途管制,确保耕地用途不改变。既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土地流转,进行农业产业开发,又要切实加强监管,防止改变土地用途,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坚决制止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利用农村土地流转规避土地管理审批,占用农村集体土地的行为;坚决制止以资本下乡和推进农民集中居住为名,流转农户承包地,改变土地用途,进行商业开发的行为;坚决制止。“以租代征”、非法强占“四荒地”等以掠夺土地增值收益为目的的行为。严格设施农用地管理,对土地流转面积较大,确因产业发展需要配套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用地的,依法依政策按农用地管理;对以农业为依托的观光项目以及各类农业园区,涉及建设永久性餐饮、住宿、会议、大型停车场、工厂化农产品加工等的用地,不属于设施农用地范围,确需建设的,必须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各级纠风、国土资源、减负、林业、农经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流转后土地经营情况的日常监管。各地要对近年来流转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对擅自改变土地用途,违法违规进行商业开发的,要从严查处。

五、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

各地要把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按照“县有市场、乡有服务站、村有信息员”的总体要求,加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力。要建立土地流转信息交易平台,开展信息沟通、政策咨询、价格评估等

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对于租期较长的,引导采取实物计价或租金逐年浮动比例的办法支付租金。要坚决纠正和杜绝流转农户土地“一口价”“一锤子买卖”的行为,确保农民流转土地全程收益。各级农经、林业部门要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监管,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规程。各县市区要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体系和“一庭三室”(仲裁庭、受理室、调解室、档案室)的建设,落实人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不得向当事人收取费用,仲裁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土地信访工作,及时调处好土地承包经营、林权争议等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10月25日

下载中共田家庵区委田家庵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切实维护全区社会政治稳定的意见(田发〔2003〕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共田家庵区委田家庵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工作切实维护全区社会政治稳定的意见(田发〔200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