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信访工作会议研究制度
学校信访工作会议研究制度
一、实行领导分工与岗位责任制,定期研究信访工作。成立信访领导小组,对学校的信访工作实行校长负总责,工会主任具体抓,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抓落实;定期及时召开信访工作会议,没学期不少于2次;专人做好信访工作记录。
二、坚持校长阅批来信制度和重点案件接访制度。设立校长信箱,做到定时开箱,限时答复;定每周一为校长接待日,答复教工和学生家长提出的问题;实行领导包案制度,包案情况列入年终考核。
三、及时上报各类统计表、情况及文字材料,由工会主任具体负责实施呈送。
四、积极做好学校信访工作,溯本清源,消除不安定因素,落实好校务公开制度,发挥教代会的参政议政作用,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理财;关注教育热点问题,对招生、收费、职称评审等一律公示;加强师德建设,严禁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实行领导班子年度述职制度,深化干群关系,大力推行勤政廉政建设。
五、加强初信初访的落实,坚决把问题“消化”在学校,保证不发生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不出现写信大户。
六、提高办案质量。实行领导包案制度,切实做好初信初访工作,做到一访一清、一案一档,不推不积。
七、实行责任追求制度,对于造成信访案件的有关责任人及集体上访、越级上访的人员将根据有关规定,坚决及时追究其责任,严肃处理。
八、加强宣传,做好信访信息调研。加大对《国务院信访条例》、《山东省信访处理暂行规定》的宣传力度,增强教职工的法律意识;认真学习典型经验,做好学校信访工作经验总结。
第二篇:学校信访工作会议(范文模版)
2010年下半年贝林中心学校信访
工作会议
这次全校信访工作会议,是在新的信访条例即将全面实施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就2010年信访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深入抓好落实。
一、关于依法行政的问题
依法行政是为政之要,也是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当前各类政策集中出台,群众法制观念日益增强,上级对依法行政的要求十分严格的情况下,各级干部必须多了解政策,吃透政策,严格执行政策,不断增强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水平。要坚持依法处理信访问题、依法解决信访问题、依法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对《信访条例》的学习和宣传,从9月中旬开始,要在全校开展“《信访条例》宣传月”活动。通过学习《条例》,进一步规范干部的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通过学习《条例》,规范信访秩序,推进依法治访。要教育群众依法有序地实施信访活动,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不得妨害国家的、集体的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进行跨地区、跨行业串联聚集上访、煽动闹事,不得堵塞交通,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和其他要害部位,不得妨害正常的社会秩序,使每个信访公民明白哪些案件走信访渠道,哪些案件走法律渠道,真正懂得即使诉求合理、要求合法,但表达方式方法不合法,仍然属于违法行为,也要承担法律责任。对那些重访案件,要集中时间和人力,严格按政策、法律法规要求和相关程序给予一次性清清楚楚的答复,形成正式文件,存档备案后上报上三级信访部门,表明我们的解决办法和依据,争取主动权。对继续闹访、缠访、煽动和组织群众扰乱公务、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
二、关于对群众的感情问题
接待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是我们坚持群众路线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党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一项重要途径。信访虽然不是直接的经济工作,但对经济建设的影响不可低估;信访工作的对象虽然是平民百姓,但是政治意义却十分重大。为此,对待上访问题,我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可以肯定的说,除了极少数无理取闹的上访户外,大多数群众上访都是生产、生活中遇到了实际困难,或是为了维护切身的正当利益,再就是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否则,农活这么忙,路这么远,他们也不愿意来,有些上访群众生活还不富裕,来一次县里还得借钱。他们来找我们,就是想讨一个说法,要一个解释,并不是蓄意来起哄闹事的。在信访工作上,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性和宗旨善待群众,解决好信访问题。
三、关于责任问题
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固然有差别,但差别不是很大,在信访问题上水平更是差不多。但是面对同样的问题,有的抓得好,有的抓得不好,说到底就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目前看,在信访问题上,我们有些干部是不负责的。今后,对因不负责任而引发的信访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以法律的形式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在这个问题上,《条例》的规定是严肃的。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要妥善加以解决。
四、关于机制问题
对于信访工作来说,没有铁的制度就没有铁的保障。加强信访工作,必须进一步完善和执行信访工作制度,建立长效的信访工作机制。应当说目前我们信访工作制度还不够健全,对现有机制还有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在建立信访工作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一要建立渠道畅通、干群互动的信访工作机制。
贝林哈日莫敦中心学校
2010年10月
第三篇:学校信访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学校工会档案管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校工会的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学校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校工会要认真落实各级有关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增强档案工作的意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三条 档案工作是学校工会工作的组成部分,工会形成的档案是工会的宝贵财富。工会全体工作人员都要重视档案工作,注意积累材料,按规定及时归档。
第四条 校工会档案工作在学校工会的领导下,自觉接受上级工会和学校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与指导。立卷、归档、分类、编号等事项,按学校档案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工会档案立卷归档的范围和要求
(一)学校“双代会”的会议材料。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下发和上报的各类通知、文件、请示、报告。
(二)校工会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会议纪录、会议纪要、典型经验材料、调研材料以及各项活动所形成通知、活动结果、照片等材料。
(三)评选各级各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评选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名单、上报材料、先进事迹、表彰决定等材料。
(四)学校党委、行政及上级机关下发的有关工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文件、材料以及其他应归档的材料。
(五)归档材料一律用16开归档纸书写,归档材料除图片、照片、会议记录外,其余需具有原稿和打印件。文件书写和载体应能耐久保存。
第六条
工会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一)档案管理人员要按照归档范围、时间、质量、标准等要求,负责接收、整理、分类、鉴定、统计、保管各类档案及有关文件资料。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积极主动提供利用。
(二)监督、指导本校各部门工会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
(三)档案管理要科学。档案要做到排列整齐合理,有完整、清楚的案卷目录、标题明显、书写工整、装订整齐、查阅方便。档案工作要采用计算机管理,实行档案管理现代化。
(四)档案的归档、保管、查阅、销毁要设置台帐,做到目录与档案相符。
(五)档案的鉴定要认真、细致,严格按档案保管期限和销毁规定处理。
(六)要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档案宣传工作,增强本部门人员的档案意识。
库尔勒市第十六中学
第四篇:学校信访制度
学校信访制度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根据上级有关信访工作的文件精神,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领导包案要坚持 “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第三条:领导包案工作在校长的领导下进行。建立校长负总责,副书记亲自抓,其他领导协同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
第四条:对赴省、市、进京的集体访、异地上访问题和重大疑难问题,由校长直接负责,副书记包调查,限期解决和答复群众提出的问题。
第五条:包案领导要对案件的调查、谈话、处理、结案、审核、上报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一抓到底。
第六条:凡确定由领导负责处理的案件,有关领导责任人要在接到包案通知后的五日内,将所包案件发生的原因、工作情况及解决意见,及时向包案领导汇报,并积极协助包案领导处理好案件。
第七条:包案领导接到包案通知后,要亲自听取案件汇报,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处理意见。
第八条:校长对副职处理的重大疑难信访案件,要及时督促和检查,保证在限期内高标准、高质量结案。
第九条:各包案领导要及时督促责任人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认真办理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保证把问题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单位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十条:对因工作失职,无视群众正当权益,造成矛盾激化,引发群体性上访或越级上访事件,影响社会稳定的,要按照省、市、区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和包案领导的责任。
正阳小学2009、3
第五篇:信访听证制度规范化研究
信访听证制度规范化研究
[摘要] 对重大疑难复杂信访问题采用听证会的方式解决效果显著,作用、价值意义巨大;须正确界定信访听证的原则和范围;建立健全相关权利设计和保障机制,正确运行信访听证,切实加强对信访问题的源头治理。
[关键词]:信访问题
信访听证
制度设计
源头治理
听证一词最早源于英国古老的“自然公正原则”即“任何权力都必须公正行使,对当事人不利的决定必须听取他的意见”。该原则是“英国皇家法院对下级法院和行政机关行使监督权时,要求它们公正行使权力的原则”。之后英国在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中又有关于公民的“法律保护权”的观念和制度。其基本精神是:以程序公正保证结果公正。正当法律程序的听证,原来只适用于司法审判,意为在案件审判的过程中必须经过听证,这种听证制度被称为“司法听证”。后来,这种制度从英国传到美国,美国在英国的普通法原则和《自由大宪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成了“正当法律程序"(due process of law)。听证制度在我国是个“舶来品”。199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实行的价格审查制度,可以说是价格听证制度的雏形。此后,有关省市相继建立了价格听证制度。1996年3月通过的《行政处罚法》,首次从国家层面对听证制度做了规定。2000年出台的《立法法》规定以听证会等多种形式立法,立法听证为收集全体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以及行政机关的立法智慧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渠道。2004年7月1日施行的《行政许可法》规定法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应当举行听证。2005年5月1日施行的国务院《信访条例》第31条第2款规定:“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举行听证。听证应当公开举行,通过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听证范围、主持人、参加人、程序等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听证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由此可推断:听证制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得到广大民众认可。让信访与听证亲密接触,让传统的信访制度通过制度创新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应当是信访改革的大势所趋和必由之路。
一、信访听证概念之界定与把握
信访听证是指处理信访问题的机关在作出影响信访人和被反映人合法权益的决定之前,采取听证会的形式,由信访人、被反映人(即利害关系人)就特定信访事项向处理信访问题的国家机关表达意见、提供(出示)证据、陈述申辩、质证,以及国家机关听取意见、核实并接纳证据并据此作出决定的一种制度。须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界定信访听证:一是信访听证的直接目的在于弄清事实、发现真相,给予当事人就重要的事实、证据提供质证的机会,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二是信访听证的价值在于规范国家机关办理信访事项的程序和信访人的信访行为,最终实现依法处理信访问题;三是信访听证的本质在于是公民运用法定权利抵抗有关机关可能的不当公权行为,缩小 “弱势群体”与国家机关之间因地位不平等所造成的巨大反差。四是保证处理决定的合法性与公正性,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督促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信访事项。实现事先、事中监督,促进有关国家机关自我监督、自我改正②。
客观地讲,传统的封闭式办理模式存在如下缺陷:一是调查方与审理方难以形成实质意义上的制约关系,案件质量难以保证;二是不利于全面客观地看待和考虑问题,难以避免主观片面性;三是自由裁量权可能存在对党员干部处理不公的现象;四是由于操作程序封闭运行,容易造成彼此的误解,难以达到信访人停访息诉,被反映人诚心接受处理的效果;五是党员干部的知情权、申辩权得不到有效保障,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与上述五个缺陷相比,信访听证具有如下作用和价值:
(一)给当事人提供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③:一是给当事人提供自由陈述意见、辩论、反驳、质证的机会,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就有关问题可以当面对案件进行对质,这对于澄清案件事实,防止国家机关偏听偏信、主观臆断,从程序上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克服书面审理的局限性和背靠背调查取证的缺陷,可及时、迅速地查清事实,明确争议的焦点,及时、合法作出决定或裁决。
(二)听证制度的实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群众亲历处理过程,看到了公开透明、依法处理信访问题的办事程序,体会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和保护信访人、被反映人合法权益的诚意,必将受到广大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三)信访听证搭建公民与国家机关平等对话、多方参与的平台,可最终实现信访处理决定民主化、公开化、公正化、科学化乃至法治化。信访听证要求有关国家机关公开党纪国法等处理依据(使听证会参与各方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认知更加清楚,理解更加准确,界定更加公允),公平、公正地评议信访问题,把问题摆在明处,把理由亮在桌面,还“参与各方”一个明白;信访听证使有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增强依法处理信访问题的法治观念;听证制度的设立,使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侵犯,同时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处于被监督的范围内,可防止其专权和武断,最大限度的限制了公权力的滥用,在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平衡点④。
(四)虽然信访听证会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执法成本,但无论如何,都是“收益”远大于“成本”的⑤。最大的收益有三点:一是利害关系人和公共参与使得有关国家机关在做出处理决定的过程中以尊重民意和追求民主的姿态出现,“程序公正”来实现实体上处理决定的正当性。二是“因为人们一旦参加程序,那么就很难抗拒程序所能带来的后果,除非程序的进行明显不公;公正的程序在相当程度上强化了法律的内在化、社会化效果。”三是它有利于维持民众与国家之间的信任以及良好关系,减少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增加处理决定的社会可接受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办事效率。
(五)信访听证使信访人知情权、申诉权得到充分尊重,满足了信访人感情宣泄的心理需求,使信访人真心感受到信访权益得到了充分保障;同时,由于邀请了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人士参与听证,进行集体评议和现场监督,可以有力地促使信访人息访息诉、避免因被处分人申诉而产生新的上访。
(六)信访听证充分体现利害关系人和公众参与、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精神,公平、公开、公正地处理信访问题,有利于增强国家权威,提高国家机关的社会公信力,最终达到息诉息访的效果。
(七)彰显制度创新的潜在价值⑥。由于听证会的程序严谨、旁听人员较多、气势威严,上访人一般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胡搅蛮缠,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另外,公开听证后及时予以公开报道,产生的效应将对那些无理上访者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使其改变自己的无理要求,息访息诉。听证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联系党委、政府、社会和公民之间的良好纽带。
二、信访听证制度的原则
有人认为信访听证应遵循以下原则⑦: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重证据,讲事实原则;合理合法原则;尊重“访”与“被访”双方当事人及其他相关人(如证人)人身财产权利、合法权益原则;听证、息访统一原则;双向规范原则。对这些原则,笔者持赞同态度。信访听证实践中,对公开、公平原则理解有偏差,公开、公平运用不到位:如不能当场宣布结果,不允许反映人或被反映人查阅有关案件材料,对利害关系人的意见既不考虑又不采纳,不能真正理解信访听证制度的精神与理念。笔者着重论述公开原则和公平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一)关于公开原则。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信访听证实践中常见的问题有四个:事前告知不充分、不完整;案卷不公开;听证过程公开不彻底;听证结果公开范围狭窄。这四个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听证的效果。笔者认为信访听证公开应做到:
1、事前告知。即有关机关在举行听证前,应当告知“听证会参与各方”所涉及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听证的时间、地点,以确保有效行使辩论权。
2、案卷公开。即自听证通知之日起至听证终结,当事人可以向组织信访听证的国家机关请求查阅有关该案的证据资料以及其他有关人员所做的相关调查材料。
3、听证过程公开。即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其他有碍公开利益的情形,听证过程应允许群众旁听,允许记者采访报道。
4、听证结果公开。即听证的结论应公开,而且阐明作出听证结论的理由,包括事实和党纪、法律两方面,亦应公开。笔者认为以下四类案件听证结果应公开:一是久访不息的案件;二是本地有影响的大要案;三是政策性较强的案件;四是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案件。以下四类案件听证结果不能公开或不能完全公开:即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案件不公开;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商业秘密的案件不公开;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其他不宜公开办理的案件不公开。
(二)关于公平原则。公平原则包括中立原则和平等原则。中立原则要求裁判者同争议的事实和利益没有关联,并且不得对任何一方存在歧视或偏见;平等原则要求裁判者在裁判过程中不偏不倚,与参与双方保持同等的距离,对案件保持超然和客观的态度,一视同仁,平等保护。信访听证中的公平原则融合中立原则与平等原则两个方面的内涵。具体应做到:
1、回避。凡是与信访案有事实上或法律上关联的公职人员不得主持听证。
2、禁止单方接触。在举行听证前及作出听证结论前,主持听证的公职人员不得单方面接触任何一方当事人,以杜绝可能产生的预断与偏见,先入为主,影响处理决定的公正。
3、职权分离。即案件的调查人员不能担任听证会主持人员。这是为了防止其将在调查中形成的预断与偏见带入听证程序,导致听证会走过场。
4、平等参与。即给听证会参与各方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听证过程中,参与各方均有权提出自己的主张、证据,反驳对方的主张、证据。主持人员不应进行不适当的限制。
三、信访听证范围界定
考虑到国家机关信访工作量大和对效率的要求,应对信访听证进行适当的限制,并非所有的信访案件都采用信访听证解决。笔者认为可采用列举式和概括式并用的方法来界定信访听证范围。
(一)涉及人数多、群众反映强烈、争议较大的信访事项,信访人要求举行信访听证的或者原承办机关或者上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举行听证的;
(二)信访人、被处理人均对有关部门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要求举行信访听证的;
(三)信访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处理意见或者复查意见不服,既未请求复查或者复核,又未提出听证申请,仍坚持信访,原承办机关的上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或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认为需要举行听证的;
(四)上访老户、多次无理上访以及在社会上引起重大影响的信访案件;
(五)有关国家机关认为其他需要通过信访听证来解决的。
四、关于听证会的组成人员和参加人员
笔者认为听证会代表的构成应当体现代表性和广泛性,以真正实现“公众”参与。应大力邀请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公众认可的政府官员以及普通民众参与,同时应主要各代表的产生、数量、结构、比例的要求,应确保代表的专业知识与专业素质。
听证主持人员指挥整个听证活动,引导各方质证抗辩,是听证程序中的核心人员。其应能处于独立的、超脱的、权威的地位。同时有必要对听证人员的组成、性质、职权、担任条件等作出明确规定。
信访件(原)承办人如无正当理由必须参加,若不参加或虽参加但拒绝在听证会上陈述,或提供虚假的、错误信息的,应有信访事项的处理机关或监察机关给予一定的处分。应允许第三方监督机构如新闻媒体和一定数量的公民(如信访人所在单位、周围邻居、亲友好友等人士参加)。重大的信访听证还可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作现场直播。
五、建立健全相关权利设计和保障机制
首先建立回避制度、告知权利义务制度、证据制度。回避制度、告知权利义务制度、证据制度是信访听证会的保障制度,其保留司法程序的内容和特点,是信访听证公正运行的基石。如告知权利义务制度要求有关部门即在法定的合理期限内,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应履行的义务以及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具体表现在告知当事人有要求或放弃听证、委托代理人、申请回避、提供证据、进行陈述申辩质证审核听证笔录的权利与义务。如果有关部门应当告知而没有告知就构成程序违法,申请人有权得到法律上的救济权利。从法律上确立告知制度,对于信访听证活动中充分保护听证参与人的合法权利,保证听证会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强化听证笔录的作用。听证笔录对决定的约束力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听证笔录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有相对约束力,除法律明确规定之外,听证笔录只是有关机关作出决定的依据之一,如德国、日本;另一种是听证笔录对决定产生有决定约束力,有关机关的决定必须根据案卷作出,不能以当事人不知道或没有论证的事实为根据,奉行“案卷排他主义”。那么,在听证笔录的效力问题上,是采相对拘束力还是绝对约束力?笔者认为,听证笔录在听证会上各方提交并经质证无异议的证据应成为信访问题处理决定的主要依据,以会外取得的证据为辅。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听证会不流于形式,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再次,可考虑引入法律援助制度。很多信访人缺乏法律专业知识,又没有雄厚的财力来聘请代理人,在听证过程中若为其提供法律援助:由其熟悉法律规定的代理人听取和反映被代理人的意见与需求,而相关的费用由国家承担,如此一来,可使信访听证会形成“高手过招”的局面,真正使参与各方心悦诚服。
六、信访听证制度的构建和运行
信访听证会一般安排在信访件承办单位召开,并提前一个星期将听证会的地点、时间、听证内容通知上访人且进行公示。听证时,首先由承办单位对提请听证的信访案件进行详细介绍。其次,按照双向、平等的原则,上访人听取信访承办单位的调查报告和拟处理意见,随后信访承办单位听取上访人的意见和要求,并对上访人及其他人员提出的质询,进行当场解释和答复。最后,由承办单位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裁定,提出处理意见,并限期解决落实到位。一般来说,召开信访听证会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调查核实,搞清信访问题的实质。这是听证会的准备工作。
二是搞好协调,争取各方的重视支持。听证会前,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向党政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汇报、通报,邀请有关人员组成听证评议委员会;另外,还可邀请信访人的家人、亲戚朋友参加旁听。
三是严格程序。这是听证会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之一⑧。其程序一般分为七个部分:一,主持人宣布听证会纪律。重点是要求当事人在听证会上服从主持人的安排,提出问题、陈述观点要有理有据,辩论中要尊重事实、互相尊重人格,不能出现过激言行。告诉当事人享有申请回避权;二,由相关部门人员将提起听证的信访问题的发生、发展及有关部门处理的过程作详细介绍;三,由上访者或者其代理人进行陈述,对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进行答辩;四,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进行质证、辩论;五,评议委员会成员进行发表看法和意见,并作出评议意见;六,当事人双方作最后陈述;七,主持人宣布休会一段时间,听证合议委员会进行合议。合议之后继续开会,宣布最终处理意见。对于少数在听证会上未能当场作出决定的问题,由主持听证会的机关会后调查核实后,报经常委会研究决定,再予以答复。
四是要认真做好听证会的组织工作。要维护会场纪律,保持听证会的严肃性。听证过程中要做好对信访人的说服引导工作,防止出现过激言行。要做好现场实况记载,对听证会做文字记录,必要时可进行全程录像、录音,并按照一定程序公开报道。
五是跟踪督办,确保听证结论的落实。听证会结束后,要继续做好信访人的思想疏导工作,特别是认定无理上访的,帮助其进一步解开思想疙瘩,稳定其思想情绪。对听证会作出的决定由专人落实督办,抓好反馈。认定属于无理上访的,要整理好会议资料,存档备查,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和有关机关:已经举行听证,信访人若没有证据证明听证据违反有关听证规定,并不能提供新的事实、证据和理由再次上访的,信访部门和各级国家机关将不再受理。
注释
1.《张惠新出席信访办事公开研讨会》,2005.11.14《中国纪检监察报》第1版。2.张 毅《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适用》,参见www.xiexiebang.com.3.黄芳《行政复议制度中听证程序的引入》,参见《湖北行政法制》,2004年第6期。4.董刚《论行政听证程序的意义》,参见www.xiexiebang.com.10.汤啸天《运用信访终结听证程序遏制无序上访》,2005.12.1《法制日报》前沿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