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大法律作业
答:该国有企业破产过程中,主要有以下违法之处:
1、糖厂厂长决定申请宣告破产违法。因为该糖厂只有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并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后,才可以申请宣告破产。
2、向本企业所在区的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违反级别管辖规定。因为该糖厂是Z市的国有企业,应由Z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3、法院受理后由糖厂厂长召集并主持债权人会议违法。国为根据企业破产法规定: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由人民法院召集,应当在债权申报期限届满后十五日内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由人民法院主持。
4、法院指定有财产担保未放弃优先受偿权的债权人潘某担任债权人会议主席违法。因为有财产担保的债权人未放弃优先受偿权利不享有表决权,而债权人会议主席是由人民法院从有表决权的债权人中指定。所以潘某不能担任债权人会议主席。
5、法院裁定糖厂所有的债务保证人为债权人会议成员享有表决权违法。因为债务人的保证人,只有在代替债务人清偿债务后才可以作为债权人,享有表决权。
6、经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1/5以上的债权人请求,法院召开了第二次债权人会议违法。因为第二次的债权人会议应在人民法院或者会议主席认为必要时召开,或在清算组或者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的债权人要求时召开。
7、破产企业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接管并进行清算违法。因为人民法院应当自宣告企业破产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接管破产企业。清算组负责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清算组成员由人民法院从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政府财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员中指定。
第二篇:福师大 2014经济法律通论作业1
1,无效合同的种类有哪些?
答:无效合同是指不符合法律规定,不受法律保护,所订立的条款,对当事人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无效合同是违反合同法律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就是指订立合同的行为是违反法定条件的行为,其行为本身就是无效的。因而,所订立的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是无效合同,不但不受法律保护,而且应该根据其造成的法律后果,给予必要的处理。无效合同的种类有:
根据《民法通则》及《合同法》的规定,无效合同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订立合同的民事主体不合格,即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不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或民事行为能力;
(二)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
(三)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者利益 ;
(四)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五)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
(六)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规定。
2,简述职务发明创造的几种情形。
答: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是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3,简述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答: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8)财产租赁所得;9)财产转让所得;10)偶然所得;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4,依据法律规定,消费者的选择权包括哪些方面?
答:(1)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
(2)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的品种或服务方式。
(3)消费者有权自主决定购买或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不接受任何一种服务。这是消费者选择权最核心的内容。
第三篇:法律作业
浅谈A公司潜在法律风险
一、A公司简介
A公司属于IT行业,成立已有十余年。经过多年的发展,A公司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内部管理体制如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ISO 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并且得到主管行业的认可,获得了包括市工商局、保密局、公安技防管理部门和信息产业部等多个政府部门的资质认证。在市场上先后获得了多个大型系统集成项目,在电子政务、高校数字校园应用系统、电子商务、信息门户、数据挖掘、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知识管理、数据交换等领域,公司都有创新性的技术和产品,并且与HP、IBM、Microsoft、华为、方正等著名IT厂商的高级别合作伙伴。公司在2010年时拥有拥有员工180多人,技术人员比例和本科以上学历员工的比例较高,达70%。
2010年后A公司以资本运作和资产重组的形式,整合业内数家公司的业务与团队,并将公司经营总部从广州迁移至北京,在广州、北京、杭州、南京、成都等地设有分公司,员工数增至1000余人,从一家区域性企业扩展为全国性的信息技术与服务提供商。A公司重组时本人已经离开该公司,所以本文主要就A公司重组前所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及分析问题
一、资质申请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
1.1.问题描述
行业准入门槛日益提高,在承接各项系统集成项目,要求企业具有特定的资质,特别是参与一些政府采购的招投标项目中,经常首先要求企业有各项行业资质,如“信息系统集成资质”,项目组成员的“项目经理”“高级项目经理”资质等成为了硬性条件;并且随着已经渐成规模的信息系统集成企业不断壮大、群体不断增加,以及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而引发的新要求,信息产业部及相关资质的认定部门不断提高各项资质认证的要求。以系统集成资质为例,最新一、二级集成资质的条件大大提高了,要求超过200万元的系统集成项目总值3亿元以上;近三年内完成的超过200万元系统集成项目中软件费用(含系统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费用,但不含外购或委托他人开发的软件费用、建筑工程费用等)应占工程总值30%以上(至少不低于9000万元),或自主开发的软件费用不低于5000万元;;从事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相关工作的人员不少于150人,且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不低于80%。但是事实上A公司很多条件都没有能够满足,因此在资质的认证申请过程中,会在完成的项目经费,技术人员的比例等数据上进行必要的“加工”。
1.2.问题分析
对于资质认证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工业和信息化部 出台了《对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申报中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其中明确提出了对于在资质认证、评审、换证中弄虚作假的单位,不批准其申报的资质,并视情节轻重,给
予一至两年内暂不受理其资质申请的处罚。对于弄虚作假已骗取资质证书的单位,给予撤销证书的处罚,并视情节轻重,给予一至两年内暂不受理其资质重新申请的处罚。但是没有指明所在企业的责任人需要承担的行政处罚。
一旦被核实确定企业在资质申请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停止资质的申报申请,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意味着企业将失去绝大多数项目的投标权,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甚至是生存。但是不弄虚作假申请资质,企业同样没有资格承接大部分的项目特别是一些大型项目。而企业失去承接项目的资格等于是人失去了劳动的能力,要达到资质要求的高门槛,项目总额,技术人员比例等等硬性规定更是无从谈起。所以企业其实面临的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为了生存和发展,A企业不得不用各种手段瞒天过海取得资质认证。问题
二、外包项目的合同过于简单
2.1.问题描述
A公司承担的一些项目会附带有一些简单的建筑施工部分,由于A公司没有自己的建筑施工队伍和相应的专业人员,因此通常此项内容外包给第三方。A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中仅仅要求与供货商签订供货合同,与客户签订服务合同等需要由公司内部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评审,但由于第三方的施工队是与A公司长期合作,且施工队负责人与A公司的董事长私人关系密切,所以一直以来没有签订正式的外包合同,更没有什么严格的合同评审。而是简单的以协议形式明确施工内容、截止日期、付款方式内容。对于违约责任,施工质量要求没有提及。而A公司对于施工人员资质、施工过程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等等都没有相应的监管监控。
2.2.问题分析
对这部分合同管理的忽视,其实给A公司埋下很大的隐患。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明确指出:
第一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认定无效:
(一)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
(二)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
“因建设工程不合格造成的损失,发包人有过错的,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3 问题
三、公司人事方面存在的问题
3.1.问题描述
A公司在人事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员工为项目按期完成经常需要加班,并且没有按照国家《劳动法》规定给予加班费或者调休;员工的劳动保险通常根据国家规定的最低缴费标准缴费而不是按照员工的实际薪酬水平缴纳;有部分女性员工在怀孕后被A公司以各种方式协商后辞退;公司任用“关系户”且不签订劳动合同等。
3.2.问题分析
国务院、国务院相关部门及地方权力或执行机关制定的大量的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从招聘开始,面试、录用、培训、签订劳动合同、员工的待遇问题直至员工离职的各个环节,都受到不同效力层次或不同区域范围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的任何不遵守法律的行为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劳动纠纷,都有可能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随着法律对劳动者的保护逐渐加强,劳工问题可能在5~10年内成为热点问题。而员工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当员工意
识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将越来越懂得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使企业陷入不断的纠纷。
四、解决方案企业“原罪”
在民营经济发展初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违法问题。河北省政法委就曾经出台了一个《关于政法机关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良好环境的决定》其中第7条规定:“对民营企业经营者创业初期的犯罪行为,已超过追诉时效的,不得启动刑事追诉程序;在追诉期内的,要综合考虑犯罪性质、情节、后果、悔罪表现和所在企业在当前的经营状况及发展趋势,依法减轻、免除处罚或判处缓刑。”民营企业经营者在创业初期的犯罪行为,超过追诉时效的,如果司法机关不启动刑事追诉程序;在追诉期内的,又可依法减轻、免除处罚或判处缓刑,这意味着政府不再追究民企“原罪”。而且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备,现今的法制体系和政策环境,大大缩小了民营企业家的操作空间;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终会受到法律的惩罚,所以A公司最佳的做法是转变思维模式,遵守法律的规定,规避法律风险,使民营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对于曾经利用手段获得各项资质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尽量使企业能真正符合资质的要求,而不是抱着侥幸心理一次又一次的利用作假的手段通过年检。法律风险监管制度体系的构建
A公司的不断扩大,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也日益增加,随着公司在行业中的名声和影响力的提高,一旦公司涉入法律纠纷给公司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因此A公司最佳的解决措施是首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把防范法律风险贯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全过程中。认真学习与企业有关的法律制度公司的各级各部门的领导都直接参与到风险监管;其次建立法律风险防范的专门机构和队伍,设立专门的法务部门,聘请专业法律人才或机构担任法律顾问,为公司进行法律风险评估,将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扼杀于萌芽,避免给公司带来更大的损失。并且在相应机构的专业指导下建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及自身环境,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应当与公司自身的管理体系相融合,并且渗透于商业风险管理的每一环节,成为商业风险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好,构建法律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定期对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进行调查,并分类整理、归纳,聘请专业法律人才进行集中评估,出台针对性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建立法律争议管理流程,提高反应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类型法律争议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第四篇:法律作业
李真案情简介
李真,1962年5月出生于张家口一个普通干部家庭,1981年中专毕业,先后在张家口地区果树场、张家口市油漆厂工作,1989年7月调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工作,为一般工作人员;1990年11月到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为领导同志当秘书;1993年6月到河北省委办公厅工作,为省委领导同志当秘书;1994年12月任河北省委办公厅副主任;1995年12月任河北省国税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1997年7月任局长,1998年4月任党组书记、局长;2000年3月起受到审查,2001年4月被依法逮捕。经查,李真在担任河北省政府办公厅秘书、河北省委办公厅秘书、副主任,河北省国税局副局长、局长期间,先后收受贿赂折合人民币868.04万元(以下未标明币种的均为人民币)、礼金48万元,非法占有公私财物19.95万元,收受450余件贵重物品,价值115.1万元。以上共计人民币1051.09万元。其涉案犯罪数额之巨大,居建国以来河北党政领导干部贪污受贿犯罪数额之冠。
个人看法与分析:
初中的时候无意在父亲的书柜里看见一本名为《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的书,出于好奇,我翻出阅读,人性的贪婪让我大为震慑。出生贫寒的他,初涉政坛,也曾想做一个焦裕禄似的为人民谋福祉的好官。可是,金钱权利当前,他的私欲不断膨胀,甚至到了向他人索要贿赂的地步。用李真自己的话来说,“人,一旦迷上权力,不要说信念,就连自己有时也迷失了……现在细细想来,我的问题的发生就是从贪权开始的。给副省长做秘书时感觉不如给省长做秘书好,给省长做秘书时感觉不如给省委书记做秘书风光、神气。等真的给省委书记做了秘书后,又感觉不如有实权好。等到了省国税局做了局长,感觉弄个省部级干部干干更好。我给自己设想的是,45岁前,要弄成封疆大吏或政府阁员……唉,我毁在了官“迷”上。”
从法律的角度上来看李真的案子,第一,李真无视法纪,作为共产党员,大肆做出一些知法犯法的事。甚至他已被执行“两规”后,仍然表现得很无所谓。他自认为自己的事情大都是和铁杆朋友一起所为,知情者甚少,中纪委不会掌握到直接
证据。他也幻想着,他平时交往甚密的人,甚至个别领导会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在法律面前,李真表现得天真和无知。第二,为何小小的秘书竟有如此大的职权,李真的案子仅仅只是代表,标本,国家是否应该立法进一步规范政府从事秘书工作人员的职权,在法律上对其有所约束。第三,没有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权力就会出问题,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李真自己交代,做秘书时,虽然有人管,但没人能监督。我出任河北省国税局局长后,由于这是个垂直系统,总部在北京,离我太远,要管我很难,而地方包括本单位就没人能管我。—个人有权之后,最怕的就是失去监督。因为没人我监督,说穿了就是没人敢对我监督。国家法律应积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保护公民行使监督的权利,对官员的权利行使要切实加强管理,使政府更有公信力,不让此类震惊全国的案件重演。
我们大学生以后也会从业,也会成为政府工作人员,即使不在政府工作,我们也不能藐视法纪,禁不住权利与利益的诱惑,唯有从李真此类的案件中接受血淋淋的教训,从现在起加强自律,做懂法守法的现代年轻人。
第五篇:法律作业
香港导游“阿珍”辱骂游客案
案例:2010年1月,安徽省宣城市某电器公司开展有奖促销活动,获奖顾客可获得港澳双卧六日游大奖。该电器公司委托没有出境旅游经营权的A旅行社承办此项旅游活动,A旅行社与没有出境游资质的宣城市B旅行社合作,其后B旅行社又没有经过有关出境游委托招徕游客的规定与深圳市C旅行社签订了赴港澳游的委托协议,推出零团费旅游项目。参加港澳双卧六日游的游客与B旅行社签订了出境旅游合同。2010年3月24日,51人的港澳旅游团从安徽出发,香港接待社为D旅行社。该团在港旅游期间,D旅行社所派导游李巧珍多次胁迫游客购物,并对游客进行人身侮辱。该团游客将导游李巧珍在旅游大巴上谩骂游客的言行暗录下来,回内地后将录像传至互联网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网友戏称导游为“恶女阿珍”。
案例分析:首先,A旅行社和B旅行社均无出境游业务经营权,其行为违反了《旅行社条例》第四十六条第一项规定,即未取得相应的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经营出境旅游业务。B旅行社与C旅行社之间的委托行为不符合有关出境游委托招徕游客的规定。根据规定对A旅行社处以责令改正,并应对违法所得该处以相应的罚款。经调查 C旅行社是有零负团费、低于成本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新《旅游法》第三十五条 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并且以该旅行社将旅行社业务委托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的B旅行社,违反了《旅行社条例》第五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旅行社如果有将旅游业务委托给不具有相应资格的旅行社情形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整顿1个月至3个月。导游李巧珍违反了《导游作业守则》的相关规定,严重损害了香港旅游业的形象和声誉,施以暂停导游证6个月的处罚,其后如果再次违反有关规例,将永久吊销导游证。
本案是由不具备相应业务资质的旅行社违规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引起的。由于一开始就存在违规,在业务执行中出现一连串的违规行为已是必然。A、B旅行社均不具备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资格,虽然B旅行社称自己受到具备资质的C旅行社委托,但是《旅行社条例》第五十五条第四款明确规定,旅行社不得将“旅游业务委托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的旅行社”,由于B旅行社没有出境旅游经营资质,所以它既不能以自己的名义,也不能以委托人的名义从事出境旅游业务的经营。因此在本案中涉及的三个旅行社的行为,均违反了《旅行社条例》第五十五条的相关规定,因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符合法规规定。新旅游法《旅游法》第三十二条,旅行社为招徕、组织旅游者发布信息,必须真实、准确,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旅游者。第三十四条 旅行社组织旅游活动应当向合格的供应商订购产品和服务。第三十五条 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但是,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违法者咎由自取,受到严厉的处罚,这反映了旅游行业管理部门提高服务质量,整顿市场秩序,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者的决心。根据《旅游法》的规定,导游和领队应当严格执行旅游行程安排,不得擅自变更旅游行程或者中止服务活动,不得向旅游者索取小费,不得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阿珍辱骂游客的行为有悖与导游应承担的义务。香港旅游业议会公布的《导游作业守则》明确规定,导游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或者误导旅客购物,或企图强迫或误导旅客购物。导游只可安排旅客前往所属旅行社指定的登记店铺购物。导游必须让旅客自由出入登记店铺,不得强留旅客于店内。鉴于李巧珍的行为造成了恶劣影响,香港旅游业议会对她及指派她的旅行社进行了相应的处罚,体现了香港旅游市场管理者规管市场的力度,顺应了民心,从一定程度上挽回了此事件对香港旅游业声誉的影响。
心得体会:2013年的新《旅游法》对购物店、自费、零负地接的控制,将把旅行社推向明明白白经营。以往旅行社的收入来源完全是用一种赌徒式的心理在操作。接下来的游客远低成本,属于亏损的接待,之后靠购物、自费来完成盈利,是赚是赔全靠游客、导游,听天由命。如今《旅游法》将旅行社这种经营模式给遏制,那么旅行社从业只能是在报价中挣取应收的利润,从而避免了旅行社靠购物店、自费所产生的盈利模式。这对旅行社长期的经营稳定来说是得到很大的保障。
本案是由不具备相应业务资质的旅行社违规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引起的。由于一开始就存在违规,在业务执行中出现一连串的违规行为已是必然。而在旅游行业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导游。导游作为一个服务性的行业,在中国,很大一部分导游任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原因是中级乃至高级并不会对薪酬和福利有太大的影响。从根本上说,导游的晋级和我国职称制度已完全脱钩,也就是说,在我国职称制度里面,根本没有导游员这样一个序列。这种脱离极大地影响了导游员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从更深的层面上说,这种脱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导游人员的素质的提高。香港导游阿珍辱骂游客,引起了很大社会关注和反响,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这个现象与我国高速发展的旅游业不能形成对应的关系。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在旅游中发挥极大作用的导游员素质也应得到相应的发展,才能够符合当今旅游业的人员要求。新《旅游法》中应该对导游的职称问题进行一定的规范,使之能与我国的职称制度挂钩,并使得导游员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