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康:禁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时间:2019-05-12 14:4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刘明康:禁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刘明康:禁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第一篇:刘明康:禁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刘明康:禁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txt跌倒了,爬起来再哭~~~低调!才是最牛B的炫耀!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啊?真不好意思,让您贱笑了。我能抵抗一切,除了诱惑„„老子不但有车,还是自行的„„刘明康:禁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来源 新华网

公告日期 2011-07-27

作者--

新华网北京7月27日电(记者苏雪燕刘诗平)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在银监会年中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下半年要深入推进平台贷款风险防控,禁止用信贷资金支持不符合要求的新平台和新项目;紧抓房地产贷款风险,落实房地产开发企业“名单式”管理。

今年5月,银监会出台了十条措施以提高银行业服务小企业的动力。截至6月末,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9%,增幅高于人民币各项贷款9个百分点。在涉农服务方面,截至6月末,全国已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615家,其中369家设在中西部省份,占比60%。刘明康要求,下半年要深入推进平台贷款风险防控。对“新拆迁条例”带来的土地抵押落实难、工程建设成本增加和周期延长等问题,要积极通过财政预算或市场化的合法合规方式解决。完善原有平台续建项目的规范工作,禁止用信贷资金支持不符合要求的新平台和新项目;对于到期的贷款本息,不得展期和贷新还旧。

紧抓房地产贷款风险。严格落实房地产开发企业“名单式”管理;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定以在建工程为抵押,并及时调整抵押物估值;加强对商业物业抵押贷款、个人消费等非住房类贷款的监测,杜绝各类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继续对商业地产和二、三线城市房地产风险保持关注和警觉。

对中央明令禁止以及明文要求暂停并进行检查的项目,不得继续投入信贷资金;不得贷款和还款期限超长,中长期贷款合同不得采用固定利率。

全面防控其他重点风险。影子银行风险方面,继续推动做好银信合作业务转表和信托异地展业监管,禁止商业银行绕过信托公司与第三方开展信托受益权转受让业务,严肃查处违规开展票据业务合作绕规模等问题。禁止银行通过相互购买理财产品或发行理财产品投资另一款理财产品变相调节监管指标,禁止通过向大众化客户发行标准化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发放所谓的“委托贷款”,禁止通过理财产品或其他任何方式变相高息揽储和违规揽储。此外,警惕“担保乱象”向融资性担保行业蔓延,对融资性担保公司从事非法吸存、非法集资和高利贷等违法违规问题,应联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尽快整治。对近期网络借贷、民间借贷等领域凸显的风险,要建好防火墙。

积极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力争今年小企业贷款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商业可持续前提下,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实现全年涉农贷款增速高于贷款平均增速的目标。

抓紧修订和出台《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等法规制度,推进巴塞尔新资本协议Ⅱ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Ⅲ实施。

中国银监会27日发布数据称,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536家,其中开业440家、筹建96家。银监会称,目前,已开业村镇银行总体运营健康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

银监会当天还发布消息称,银监会于近日发文调整组建村镇银行的核准方式,由现行银监会负责指标管理、银监局确定主发起行和地点并具体实施准入的方式,调整为由银监会确定主发起行及设立数量和地点,由银监局具体实施准入的方式。

第二篇:防范银行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的措施

防范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的措施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的借贷。2011年以来,在社会资金整体偏紧的情况下,民间借贷“量价”有所走高,“危机”日渐显现,“转嫁”风险与日俱增,作为银行,如何有效识别信贷客户是否参与民间借贷,确保银行信贷资金安全、严防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乃为当务之急。

一、民间借贷产生的危害

对于企业而言,在正规金融渠道难以满足资金需求的情况下,迫于经营压力,一些小企业就会通过民间借贷市场进行高成本融资,这也是民间借贷市场长期存在、小企业屡屡深陷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当看到,作为正规金融体系的衍生物,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有益补充,其合法性、合理性应当得到承认。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民间借贷市场的高利率化和投机化倾向日益严重,民间借贷,特别是“高利贷”已经成为小企业的“毒品”,吞噬着小企业的肌体。2011年浙江惊现“跑路潮”,一年因高额融资成本而跑路的小企业超200家,9个月消亡2.5万家企业。

对于银行而言,如果未有效识别信贷客户是否参与了民间借贷,而与其发生了信贷业务,无论企业是民间融资的接受方还是受让方,均给银行的信贷管理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民间借贷的特征即是高息借贷,企业在付息或收息方面所付出的精力远远大于经营发展,引发银行信贷资金安全出现风险隐患、更有甚者产生声誉风险。2013年2月初,陕西省的张孝昌民间融资案案发,部分散户聚集广场向安 全脱身的大户讨要投入的资金,大户中包括中国工商银行神木支行。此事件给整个银行业敲响了警钟,严重影响了借款银行声誉风险,从而防范银行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成为银行信贷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小企业民间借贷的识别方法

由于银企信息不对称,民间借贷又具有隐蔽性,如何识别信贷客户是否参与民间借贷却有难度,但也有其内在规律性。现初步形成“四看法”,即看账目、看往来、看老板、看动机。

(一)看账目、五比对

一是比对负债规模与资产规模。通过人行征信系统查询企业既有银行融资规模,同时查清是否有正常的信托、应付款、应收款等,根据其经营状况,判断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量,如该数额远远大于或小于银行负债、商业银行信用总额,主要股东又不具备提供超出资金的实力,则企业可能参与了民间借贷。

二是比对应收应付与生产状况。其他应收、应付款科目余额较大,或有大额进出,与企业规模不相匹配,应根据明细,深入了解企业是否参与民间借贷。应收应付账款科目金额较大,不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应核查企业是否将应计列入其他应收、应付科目列入此栏,以此规避银行对大额暂借款的调查。

三是资本公积与发展进程。资本公积与企业财富积累经历应保持一致,如果企业实收资本较小,而资本公积迅速增加,或无故提高资 2 本公积;或大额、连续增资,应对其来源进行审核,防止一些民间借贷以增资入股形式参与。

四是比对财务费用与融资总额。根据查明的企业银行融资总额,匡算出所需财务费用,如果其存在大的差额,要求企业做出解释,若其无法提供合理证明,则可能将支付民间利息或收取利息计入其中。

五是比对管理、销售费用与经营状况。根据企业管理人员、销售人员数量、销售模式、薪酬制度等,结合该类企业费用的行业平均水平,匡算合理的管理、销售费用,如其明显高于同业,或与实际不符,要核查是否将民间借贷成本违规计入此科目。

(二)看往来、五关注

一是关注关联关系。一些参与民间借贷的企业往往通过设立关联企业,来掩盖民间其行为。除通过工商部门查询关联信息外,还可通过如下方式:如企业主对企业重大事项是否了解、同业资金往来是否频繁等。

二是关注交易对手情况。通常情况如其交易对手应与其有上下游关系。如交易对手中存在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等主体,或在银行账户中含有“证劵、基金、期货、房地产、投资、担保”等的借方交易,则有可能参与了民间借贷。

三是关注规律性资金进出。企业银行账户存在整笔划款、但并非划给上下游企业或用于归还银行贷款;或银行贷款到期前几日有资金划入划出。

四是关注异常交易行为。一些企业为规避银行调查,可能将民间借贷伪装成贸易关系。一方面伪造商业合同及其他交易资料,制造采购或销售假象进行资金往来;再者尽管企业实施了交易行为,但不符合商业规律,如从其企业购入商品再转手出卖,中间几乎无利差;再如长期拖欠供货商货款且价格不公允等。

五是关注涉诉和抵押信息。通过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系统等网站,可查询企业设计民间借贷诉讼及被执行信息。企业申请银行贷款的抵押物如有曾抵押给担保公司等融资性机构的记录,有可能也参与了民间借贷。

(三)看老板、五了解

一是了解企业主投资理念。与企业主交谈中询问其对于投资等的看法,观察其态度和认识。向同业特别是竞争对手询问其对企业主投资倾向的看法。如果企业主行事激进、投机心理较重,热衷于参与高风险行业,则可能将企业周转资金挪用于投机行为。

二是了解企业主从业经历。调查企业主财富积累过程,看其目前对企业的投入情况和企业运营情况是否相称,是否存在炒房、炒原材料、炒股票期货等投机行为。了解其是否曾经有在投资咨询公司等机构任职的经历,是否在这些机构有股权投资。

三是了解企业主人际关系。向有关群体询问,核实企业主亲属及交际圈中是否有从事民间借贷者,交谈过程中如发现企业主对民间借贷市场利率、渠道、手续等情况很熟悉,则可能与民间借贷市场关系密切。四是了解企业主生活习惯。如企业主有吸毒、赌博等不良嗜好应予以高度警惕。如发现企业主经常出入高档场所、频繁换车、购买奢侈品等,但消费水平明显超出其收入水平,要分析其资金来源是否参与民间借贷。

五是了解企业主异常动向。密切关注企业主个人及其亲属资金动向,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如企业主及其亲属、财务人员账户中大额或定额资金进出频繁,则有可能参与了民间借贷。

(四)看动机、五分析

一是分析企业行业前景。如果企业从事“两高一剩”、“十一小”或国家命令禁止的限制类行业;或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率较低且有走下坡路的趋势;或行业资金回收周期长、经营性现金流偏弱,此类状况往往出现资金链紧张而参与到民间借贷中。

二是分析企业经营状况。结合财务报告、水电费、纳税申报表等信息,摸清企业原材料、人力成本、存货、回款等情况,计算其现金流是否能支撑正常生产经营,能否满足银行贷款本息等。核查企业近年来生产经营状况,如销售额、利润等出现大起大落,现金流起伏较大,则参与民间借贷的可能性也存在。

三是分析企业投资状况。高度关注偏离主业跨行投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持续下降的企业,尤其关注对外投资抄起净资产50%的企业,一旦亏损将严重影响资金周转,转而寻求民间借贷。

四是分析企业资金变动。涉及民间借贷的企业一般资金不宽裕,银行活期储蓄留存资金很少。如其在所在融资银行的总存贷比小于 10%,说明其资金面较为紧张,客观上存在参与民间借贷的可能。如其账户虽有一定存款,但不断减少或出现异常变动,也应予以关注核查,同时其存在短贷长用、应收账款回款不理想,往往也伴随资金紧张。

五是分析企业异常情况。走访企业中,如发现经常有人出入要账,可能为民间融资债权人。如企业办理业务时有人跟随,也应引起高度关注。此外有的企业在申请授信时有比较明确的时间要求,如表示“最好在某日期前能审批或放款”,可能需要贷款用于归还民间借贷。

三、防范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的措施

为使银行信贷资金用途合理运用,从而形成银企双赢,应从贷前、贷中、贷后三阶段及制度建设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贷前环节:贷款调查要通过“望、闻、问、切”,深入了解客户的经营成本、原材料价格、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根据贷款用途分析其现金流量和还款来源,根据现金流量来确定贷款期限、金额和担保方式,尤其是调查清楚客户资金回笼账户资金进出情况,全面了解客户相关资信和客户的信贷需求。检查自身员工是否与借贷企业内外勾结,把信贷资金“转手”放高利贷。是否存在对企业风险识别能力不足或难以甄别。如,贷款采取“受托支付”,但借款公司与受托支付方勾结,甚至与受托支付方的更下游环节勾结,提供虚假进货合同等假票据,合谋从银行骗取信贷资金。企业的订单签订情况,以防银行信贷资金盈余,将从源头控制其流入民间借贷的途径。

贷中环节:贷款审批后支用前,审核人员应仔细核查授信条件落实情况,签订《授信条件落实情况审核意见书》,根据银监局《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之规定,严格执行受托支付走款方式,审核支用材料,核查合同、发票的真实性,确保银行信贷资金有的放矢,必要时可向贷款下游客户进行印证。

贷后环节:要格控制贷款用途,严禁企业挪用贷款。一是贷款客户在支用贷款时,信贷经办人员应填写贷款使用情况明细表,并作为信贷档案材料保管。贷款按计划支用完毕后,信贷经办人员需书面分析资金使用情况,报信贷经营部门负责人签字后,归入信贷档案。二是加强贷后检查。关注企业财务变化,强调信贷经办人员下户检查时要对贷前认定的企业财产进行检查,对新增加或减少的财产要及时进行补充认定,同时对认定财产的增减变化做出书面记录,并作为贷款档案资料进行保管。同时,要加强对贷款保证人的检查,明确检查书面报告的内容和形式要求。三是加强财务分析。要重点加强企业应收款项、存货、大额短期投资、占净资产比例较大的长期投资、无形和递延资产、利润构成和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或有事项等的分析,并且要具体规定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四是信贷经办人员岗位发生变化时,办理企业财产检查认定结果的核实交接手续。

制度建设:

一是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存在的风险,建立健全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通过监督检查、员工举报、媒体披露、舆情监测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并及时甄别处理、快速反应和及 早介入,确保风险早发现、早处置、早化解。二是切实加强银行员工管理,严把准入关口,不断提高“免役”能力,防止“带病上岗”。健全约束机制,高度关注基层机构管理人员、客户经理等员工的日常行为。加强警示教育,多形式加强员工金融与法律知识岗前培训,进一步增强金融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三是严格执行问责制度,做到责任到位、追究到位、惩诫到位、整改到位,重视后续跟踪和整改,堵塞管控漏洞,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二是筑牢“三道防线”。建立借款人、经营责任人、客户经理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通过《贷款用途声明书》的方式,确认客户已了解贷款的使用要求及用途限制,进一步强化其守约意识。将贷款申请、审批、放款核准、作业监督、贷后管理等环节已纳入系统管理,实现贷款业务的受托支付、实贷实付全流程控制,各司其责,层层把关落实,提高贷款资金受托支付执行比例。在贷款发放过程中,客户经理离职应进行风险检查,且与客户面对面核对,核查其经办贷款资料是否齐全、审批手续是否完整、抵押物估值是否合理、是否用于正常经营活动。

三是遵守“三个办法”。严格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规定,贷后管理使用《贷款用途跟踪卡》重点监控贷款资金流向,防止用于参与民间高息借贷的等非法融资,防范贷款风险。严格对照贷款新规,坚持深入核实贷款用途、流向和强化联动监控,加大查处力度和监控问责力度。对申报授信的新客户要加强贷前调查,利用征信系统和信贷管理系统,调查了解客户信息,把贷前工作做得更细。贷款审批严 把准入关,同时,加强监督企业贷款流向。加强贷后检查,坚持联动防控,不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不帮借款人采用化整为零方式规避受托支付、对充当客户融资中介、参与民间中介融资等行为,加大查处问责力度。

五是坚持“三大排查”。一是开展员工参与民间借贷风险排查,排查是否存在银行员工参与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以及各类投资理财类公司等机构进行的民间借贷活动;排查员工是否参与高利转贷、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二是开展信贷项目转嫁风险排查,从转嫁风险的环节传递上入手,查是否存在被个别企业利用,将贷款资金投入民间借贷获取高额利差;是否被担保公司利用,充当担保公司低息资金来源;是否授信客户为参与民间借贷的企业或个人担保,间接影响银行授信资金安全;是否正常的抵质押贷款业务被民间借贷者利用成为民间借贷资金的血库;是否通过从企业借到承兑汇票,到银行进行贴现后,将贴现资金用于发放高利贷。三是开展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排查。加强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防范,强化对帐户大额资金交易的监控,加强在开户、印鉴卡、支付密码器等环节的控制,对于个人柜面要关注大额存、取款和大额存单等业务。对信贷业务、票据业务和印章业务管理开展全面自查,确保加强运行风险管理,有效堵住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

第三篇:关于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界定

关于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界定、风险评价及其建议

2002年03月19日14:21 作者:安薇

发表评论(0)支持(0)反对(0)

去年,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为加强金融监管,防止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等有关问题,先后查处了一些银行和证券机构。就此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谈谈有关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界定、风险评价及其建议。

一、关于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界定

目前,我国我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主要渠道:(1)企业假借发展生产和商品交易名义到银行办理贴现,套取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2)企业通过正常手段取得银行信贷资金用于生产经营,而将一部分销货款和其它资金用于证券投资,实质上是挤占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股市;(3)企业占用银行信贷资金发展生产,将一部分自有资金委托券商投资理财,获取高额利差;(4)银行信贷资金贷给证券公司所属经济实体,然后再划转给证券公

司,间接近入股市;(5)证券公司直接向银行拆借资金;(6)证券公司向银行办理股票质押融

资;(7)一部分个人消费信贷和小额质押等无明确用途的信贷资金。但是,在实际查处过程

中很不容易操作,不仅缺乏法规依据,而且如何界定存在很大分歧。中国人民银行(含中国

证监会)出台的有关禁止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方面的政策法规,除了有关《基金管理

公司和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以及《商业银行法》、《证券法》的个别条

款涉及外,专门为此制定的,只有《关于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的规定》(国务

院证券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经贸委99年5月21日联发)和中国人民银行(银发[1997]245

号)《关于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的通知》两个文件。《规定》中第一条:“国有

企业不得炒作股票,不得提共资金给其他机构炒作股票,也不得动用国家银行信贷资金买卖

股票”。“本规定所称炒作股票是指在国务院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买入股票又卖出,或者

卖出又买入的行为”。第四条:“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只能在交易所开设一个股票账号(A股),必须用本企业(法人)名称。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以个人名义开设股票账户或者为个

人买卖股票提供资金”。《通知》中第六条“银行不得贷款给企业买卖股票,若发现企业占

用贷款买卖股票(包括认购新股),银行要立即收回贷款,并在一定期银内对违规企业停止贷

款,由企业的行政主管部门追究企业领导人的责任”。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实施细则和具体

解释。这就给实际检查过程中,如何界定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或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

市带来若干问题:

(1)企业从银行办理贴现取得贷款后,借给证券公司,证券公司没有炒作股票或认购新股,而是用于清偿债务,能否界定流入股市?能否界定为违规?

(2)企业占用银行多少贷款或企业自有资金与贷款占多大比例应该界定为违规或挤占挪用”

关于第一个问题有三种意见:

(1)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证券公司,但没有从事证券交易不应界定为流入股市。

(2)信贷资金进入证券会公司账户,哪一笔用于证券自营买卖、新股发行申购,哪一笔用于证券回购、历史遗留问题,很难区分。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回购和历史遗留问题,多数资金被证券公司占用,应从每年证券公司盈利中或减持手中持有的股票及其他战款来逐步偿还。证券公司从企业拆来资金,用于偿还回购和历史遗留问题,实际上等于证券公司自营证券买卖和新股发行认购所需资金继续占用或增加。因此,只要证券公司从有贷款的企业融资,进入证券公司账户就应认定为进入股市。

(3)无论证券公司是否炒股或还债,国家没有规定禁止证券机构向企业借款的融资行为,企业挤占挪用银行信贷资金,其责任在企业一方。

关于第二个问题一般则认为:

(1)企业占用银行信贷资金的额度大于炒股资金的额度应界定为银行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

(2)企业占用银行信贷资金的额度等于或小于炒股资金的额度,一般则用“所有者权益-固定资产净值-长期投资-递延资产-应收预付净额”来估算,所有者权益出现负数或为零,则界定企业挤占挪用银行信贷资金。

以上界定办法只是一种主观意断行为,是否界定为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或违规,至今尚未有法规性文件,有待进一步研究确立。

二、对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潜在风险的评估

(一)中国股市潜在巨大金囊恢直硐中问健K旧砦藜壑等茨芄桓钟姓叽础笆S嗉壑怠被虺啤霸鲋怠保⒕哂凶陨矶懒⒌募壑翟鲋翟硕媛伞9善弊魑恢秩谧使ぞ撸谧时净酃讨蟹⒒恿司薮笞饔谩7裨颍タ孔时镜幕郏时局饕宸⒋锕也豢赡茉诙兰蜕习胍毒筒饺胂执ひ祷缁帷5牵钟凶帕硪幻妫赐痘浴M痘谑谐【梅ㄔ蛑惺遣豢杀苊獾模枪韧痘突岵菽T谛槟庾时局信菽煞植欢霞又兀突岬贾屡菽谩>」芘菽弥两裆形拮既范ㄒ澹撬缁峋梅⒋吹奈:κ侨怂彩兜摹T缭诙兰投耆耍拦桃狄腥戎杂谥と蹲剩罅啃糯式鹜兜礁叻缦盏墓善笔谐∩希钪盏贾律贤蚣乙械贡眨⒘巳甏澜缧跃梦;>攀甏衅冢土忠杏捎谝幻呒吨霸惫韧痘甘诨醵撇攀甏毡镜谑笊桃狄小焙5劳刂骋泄乇眨涎墙鹑谖;鹊龋阋灾档梦颐墙杓V泄墒蟹⒄怪两褚延惺甓啵淇缭绞椒⒄棺咄炅宋鞣焦倚枭习倌晔奔涞睦方蹋灾泄甑木梅⒄蛊鸬搅耸种匾耐贫饔谩5牵泄墒幸灿衅渥陨淼奶氐愫痛嗳跣浴F渲校饕氐阒痪褪侵泄墒忻挥写蠊婺5耐庾式槿搿U庖彩俏颐敲挥惺艿蕉涎墙鹑谖;秩诺闹饕蛑弧K酱嗳跣裕侵钢泄墒写铀ド哪翘炱穑痛信ê竦募苹煤托姓稍ど剩芄液旯劬谜哂跋焱笥谧陨矸⒄乖硕媛傻淖饔茫痘郧浚娣缎圆睿痹诜缦沾蟆>潘挠小傲晒ⅰ弊癯垂诨酰贾滦矶嘤胫喙氐慕鹑诨剐纬纱罅坎涣甲什P以说氖堑笔闭τ诠医羲跽哟罅Χ纫种仆ɑ跖蛘偷拇蟊尘爸拢挥幸⒋竺婊慕鹑诜缦铡>帕晟虾9芍敢欢褥?1200点,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此后股指一直徘徊在900点上下。在此后两三年里,上海股指震荡上行,2000年冲向2100点,2001年五月份,再次挑战历史新高,达到2200多点。客观上讲,股指震荡上行与整个国民经济走出低谷和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第一系列国家方针政策的导向是一致的。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但是,过度投机的股市是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实质经济的发展态势。主要依据:(1)近十年来,国民经济年均增长8%左右,而沪深两市股票市值却平均增长37.5%。其中,2000年沪深两市总值已超过4.6万亿元,占GDP的

比重达到50%,两市综合指数分别比年初上涨52%和58%。(2)从上市公司业绩看,沪深两市上

市公司的利润平均不到6%,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由93年的14.72%下降到2000年的7.93%左右,跌幅达50%,平均每股收益由93年的0.35元下降到2000年的0.21元,跌幅超过43%。2000年上

市公司整体业绩虽然好于上年,但亏损家数和亏损额增大。2000年沪深两市共有96家上市公

司亏损,比上年增加19家,亏损额39.49亿元,也比上年有所扩大,而且随着监管力度不断

加大和年报审核制度的日趋完善,这种亏损势头将蔓延下去,尤其是一些早期上市的公司,多为历史遗留问题,潜在亏损将陆续暴露出来。(3)从个股行情看,2000年受美国纳斯达克

指数影响,所谓“火爆行情”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亿安科技”和“中科创”两种股

票一度被庄家从十几元抬到126元和84元左右,被中国证监会调查消息披露后,连续下跌十

多个跌停板,这是古今中外极为少见的,给广大中小投资和一些跟庄机构带来很大损失。另

外,2000年爆炒ST、PT股票,市盈率大到2000多倍,每股收益最高净亏损3.25元,其股票股

价仍达十几元乃至二十几元。这种越亏越炒的现象极不正常。(4)从投资收益上看,2000年

股票投资收益70%来自于一级市场的新股申购,且集中于少数机构投资者和大户。中小投资

者在二级市场上获得的收益不足30%。确切地说,真正来自由上市公司回报收益的不足印花

税和佣金等交易成本的10%。也就是说,这种来自于上市公司的投资回报收益不足银行存款

利息的一半。

(二)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是最大的金融风险

如前所述,由于中国股市的不规范性、投机性、和脆弱性,决定它的风险来自于多方面:制度性风险、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监管体制风险、股本结构不合理,信息披露不规范等等。但是,最大的风险来自于银行。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以“效益、安全、流动”为原则。我国银行业目前拥有10万亿元的信贷资产。其中,不良资产占20%多,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正常标准;对城乡居民负债6.4万亿元,占负债总额的48.2%。比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高出近一倍多,占我国GDP的71.6%。6.4万亿元的高债,实际上是城乡居民潜在的社会购买力,在低通涨时期,保持相对稳定。只要不出现通货膨胀,这种潜在购买力暂时对社会的稳定不会构成威胁。巨额不良资产导致我国金融业成为高风险行业,占我国银行贷款60%的国有

独资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达1.8万亿元,占贷款的30%以上,巨额信贷资产已经使银行经营

步履维艰,风险加大。但是,目前最大的风险还不是来自于争业对城乡居民的高负债和巨额

不良资产。据某网上资料,(1)2000年违规流入股市的银行信贷资金起码有1000亿元,占两

市年股票流通市值的6.25%;(2)另据不完全统计,经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券商去年仅上半

年从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拆入资金累计217笔,975.85亿元,拆出仅一笔6.4亿元,净拆入969.45亿元;(3)23家大券商获准办理股票质押业务并于银行签署股票质押贷款协议,加上银行

为券商的投资银行业务进行融资,保守估计100亿元。上述三项流入股市的银行信贷资金合

计近2100亿元,约占2000年底股票市值的13%,这里面还没包括23家券商下半年拆借资金的

数量,实际所占比重还要高。这比我们典型调查计算出来的10.1%的比例至少高出3个百分点

。其中,违规信贷资金所占比重比我们典型调查计算出来的比例4.3高出1.95个百分点。辽

宁省券商没有一家获准进入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和开办股票质押贷业务,全国性大商驻辽宁省

分支机构,按规定也不得进入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和开办股票质押贷业务。所以,我们典型调

查计算出来的10.1%的比例,不包含券商拆入资金和股票质押两种,低于全国的13%的比例是

正常的。其中,我们典型调查出来违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比例也低于全国6.25%的比例,主要是因为界定的标准存在分歧所致。因此说,就全国而言,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约2100

亿元,占沪深两市股票总市值的13%以上,是比较符合实际的。银行业涉足证券市场潜在巨

大风险,但是风险程度有多大,国际上至今还没有统一计算方法和衡量标准。从三十年代世

界性经济危机,上万家银行倒闭到巴林银行破产、八十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以及97年东

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量银行信贷资金介入股市,推动股市(包括其

他金融衍生产品)大幅度上扬,使虚拟资本价格大大背离实质经济的增长,形成大量泡沫。

一旦泡沫破灭,股指狂跌,一些受“泡沫”牵连的企业,银行,证券公司等纷纷破产,形成

金融机构大量的呆坏账。近几年,国际上银行正向“全能银行”过渡,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

国家大多实行金融混业经营制度。但至今金融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政策争论十分激烈,尤

其是美国。其中,争论焦点之一,是银行涉足证券业的风险问题。多数人认为,只要银行信

贷资金流入股市(含其他金融衍生产品)不超过总值的10%,一般来说风险不大。如果按照这

一标准来衡量,我国目前银行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已大大超过这一比例,风险程度不言而喻

。当然,如果扣除违规进入股市1000亿元信贷资金,则不超过10%,应视为比较正常。

三、政策与建议

(一)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我国股市之所以波动大,投机性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的宏观政策“忽冷忽热”所至。不能因为股市低迷,跌破发行价、配股价,企业上市筹资困难等问题,推动市场扩容,而刻意去启动股价,放弃或忽略对违规行为的监管;在股市狂涨时,则加大查处力度,甚至动用行政命令手段干预,刻意打压股市。中国证监会顾问梁定邦先生说得好,“监管不能搞运动”。加强市场监管,查处违规法行为,是一个长年累月的日常工作。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者,不能时松时紧。否则,对股市稳定发展不利。监管应贯彻证券市场发展的全过程。

(二)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或实施细则

目前,证券公司拆入资金和股票质押融资是否违规已有明确规定和界定标准,但是,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量流入股市的银行信贷资金是通过企业作为中介发生的。证券公司避开银行,直接向企业融资,尽管有些融资行为明显与贷款银行有内在关系,但在法律程序上,很难认定。尤其是企业,占用银行多少贷款,算挤占挪用。一笔贷款进入企业,与企业自有资金混用,哪一笔用于生产,哪一笔用于炒股,一但界定企业挤占挪用信贷资金炒股,贷款银行负有什么责任等等,给监管和查处带来诸多不利,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操作办法或实施细则。

(三)加强贴现与再贴现的审核与监督

调查发现,许多企业通过办理贴现办理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然后拆借给证券公司或直接用于炒股、申购。办理贴现银行为了扩大贴现规模,获取贴现利息,对企业贴现资金改变用途视而不见,甚至出现在同一开户行办理贴现的企业,贴现当日就把资金划回出票人的现象。有些贴现资金最终来源人民银行的再贴现。

(四)各有关主管部门应分工合作,协调一致。

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涉及银行、企业,证券等各个部门。而这些部门主管单位,在现行分业监管的体制下,各司其政,给监管和查处造成许多漏洞,同时也带来许多不便。在查处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问题上,人民银行和证监会必须联合执法,统一行动,才能达到有效监管的目

第四篇:信贷资金转换成自有资金流入股市楼市

附件一:

信贷资金转换成自有资金流入股市楼市

时间:2010-3-17 9:11:0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去年银监会接连公布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确保贷款进入项目实体。在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的强力监控下,信贷资金挪用到股市楼市的几率已经偏低。

但记者调查发现,企业还是能通过将信贷资金转换成“自有资金”、虚构贸易获取票据承兑金额、夸大贸易额套取信贷资金、通过向子公司注资等形式“挪用”银行信贷资金,使之流向股市和楼市。

而银行也正通过多道“防火墙”尽可能地监控企业的流动性贷款资金用途,避免违规流入股市房市。

信贷资金“入市”路径

企业将信贷资金挪至股市楼市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将信贷资金转移到其证券账户,但随着银行严查信贷流向,“顶风作案”几率已降低;二是利用复杂的贸易,通过多次转账套取部分信贷资金,投资股市楼市。

通常,一家企业在经营过程会产生大量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原本应收账款可以用于支付应付账款,但在去年信贷政策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有些企业通过申请一笔流动性贷款用于支付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就被“截留”直接投向股市楼市。“这部分流进股市楼市的钱,算是信贷资金,还是自有资金?有些银行认为是后者。”建行信贷部一位资深客户经理指出。

申银万国宏观分析师李慧勇曾指出,进入股市的信贷资金,主要是通过票据贴现释放的资金以及部分短期贷款。但类似将信贷资金替换为自有资金的模式,在去年信贷宽松的岁月里,的确被相当多企业屡试不爽。甚至有些企业开始刻意制造虚假贸易获取票据承兑金额,或夸大贸易转账金额,将信贷资金套取出来。他们抓住的,是个别银行客户经理仅仅审查信贷资金第一笔转账资金的流向,利用多个账户调动信资资金,躲开银行对信贷资金的审核。

“银行的应对办法不多。”上述建行信贷部客户经理透露。除了不允许客户同户名划转资金,银行要求企业在申请流动性贷款时,必须填写关联交易企业的真实贸易往来状况,作为资金转账是否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依据。

“关键要看银行信贷人员对贷款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熟悉度,有些企业知道信贷员对企业很了解,就不大敢虚构贸易或夸大结算金额方式挪用信贷资金投资股市。”但他强调说,去年个别企业挪用信贷资金打新股,但考虑到维护客户关系与打新股风险偏低,有些信贷部客户经理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银行的最后一道监控底线,就是核查企业投资股市房市的实际资金是否超标。如一家企业只有300万现金存款或应收账款,但投向股市楼市的资金却高达800万元,其中500万元肯定源于信贷资金。

“不过,现在靠项目贷款将信贷资金投向股市房市的情况已经不多。”上述人士说。银行一方面会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按期发放相应贷款额度,一方面监控资金使用方向,要将部分信贷资金从实体经济挪用出来流向股市楼市的几率相对偏低。

但一年期流动性贷款与2-3年固定贷款抵押贷款仍是“高危区”,毕竟银行对这类贷款的审批依据是,企业未来一两年的主营业务现金流与贷款抵押物是否足以抵御呆坏账风险。

三道防火墙

3月初,深圳银监局对个贷业务专项检查,发现20多笔总计1300多万元的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流入了股市,涉及的违规机构包括7家银行的21家分支机构,让众多银行成“惊弓之鸟”。“我们领导已要求信贷客户经理必须严格监控企业的流动性贷款资金用途,避免违规流入股市房市。”一家股份制银行信贷部人士透露。这已是一周以来他第三次听到类似的督促。

“现在银行开始严控企业通过贸易支付路径套取信贷资金。”前述建行资深客户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建行银行系统已有“二道防火墙”严控企业信贷资金违规入市。信贷资金被审批发放到企业账户后的二周内,银行都要调查占据信贷额度60%-70%的几笔贸易资金转账的流向情况;同样的检查,还将发生在贷款发放的每个季度;一旦银行发现企业信贷资金或出现贷款用途申请以外的流向,或有流进股市房市的痕迹,客户经理可以要求客户提前还款。

类似的企业贷款流向监控方式,已有多家银行“效仿”,差别无非是贷款流向的检查时间点不同。第三道防火墙来自为银行提供财务审计的第三方会计机构。他们通过一套账户资金转账的审查系统,通过抽样核查企业是否将信贷资金避开银行监控,转移到股市楼市。

“去年几位信贷部客户经理就到审计机构接受质询,听说他们负责的企业有部分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房市的迹象,审计机构在抽查他们账户资金流向时发现的。”上述股份制银行信贷部人士表示。还有个别银行将专户管理模式引入流动性贷款监管,以往专户管理只是针对固定资产项目贷款。招行信贷部人士透露:“专户管理能控制贷款的最终流向,基本杜绝企业贷款违规流进股市房市。”

第五篇: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99金融 992262余和成随着股票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资本市场上的货币需求已成为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产生于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已成为货币信贷政策的主要传导机制之一。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目前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对中央银行货币信贷政策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双重影响。

一、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主要途径

据调查,2000年底,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总量占信贷资金总量的4.6%。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等企业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主要以直接的、合规的渠道为主,中小企业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主要是以间接的、不合规的方式为主。从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开展的业务来分析,银行信贷资金流人股市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银行资金直接流入股市的途径

从企业和银行两方面调查分析,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途径主要包括:一是银行对证券公司贷款、股票质押贷款、债券抵押贷款为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自2000年2月13日《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出台以来,银行与券商合作较顺利。此项业务既为证券公司提供了合法的融资渠道,也为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二是银行资金流入股市最直接的途径是证券公司从银行拆借资金。相对于贷款而言,这种资金来得便当,关键时能应急,是比较理想的品种。三是三类企业(国有、国有控股和上市公司)按规定投资股市,授信额度贷款为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开绿灯,其方式是通过银证转账和提现直接进入股市。

(二)信贷资金间接流入股市的途径

经调查分析并综合有关指标推算,信贷资金间接流入股市占流入股市资金总额的40%左右,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是以非三类企业为主。

1.信贷资金转移给“关联企业”,隐蔽地进入股市。企业A向银行申请的贷款或有贷款企业的自有资金,划转到大股东、母公司或与其有业务往来关系的企业B,由企业B将资金划入投资代理人或证券公司进入股市。

2.信贷资金以“委托代理”形式流入股市。委托理财是很多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企业的首选方式。受托代理人或券商会把资金用于新股申购或二级市场投资,其收益体现在企业财务报表上就是“委托收益”。

3.以“过桥贷款”的形式进入股市。由企业在证券公司存放一定的保证金,证券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向银行申请取得贷款,企业再将贷款划入证券公司进行股票投资。

4.通过购买上市交易的债券、参股证券公司等方式,部分资金转入股市运作。但这类企业对进入二级市场大多持谨慎态度。

5.用承兑汇票等方式轮回套取银行资金后进入股市。企业与子公司、大股东等“关联企业”协定,开具无实物交易的承兑汇票,然后到商业银行贴现,用背书的方式或票据再回购,取得银行资金。将取得的资金部分留作下一次的保证金,每次贴现又派生资金,创造出虚假贷款,以代理等方式进入股市,银行资金成本远低于在股市的盈利率,因此企业可以坐收渔利。

6.非三类企业常用自有资金投资股市,而生产资金缺口留给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担保贷款由于监管和信贷管理制度的缺陷,贷款被变相挪用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7.少数企业通过虚增盈利、货款不入账等方式,逃避信贷监督,以个人名义开户进行股票投资。这部分资金流入股市通常有两种渠道。一种是少数企业采取虚增盈利金额,提取所谓的经营利润作为长期投资而持有上市公司流通股票;另一种是违反财务制度,利用收贷款不入账或私设小金库截留企业资金以个人名义投资股票,带有相当的隐蔽性。

8.对自然人贷款的部分资金变相流入股市。对自然人而言,信贷资金主要是通过个人综合消费信贷、个体私营经济贷款以及通过证券公司担保将股票质押或存单质押等途径获得的贷款投入股市。

二、信贷资金台规地流入股市对货币政策的积极影响

信贷资金合规地流入股市将成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新渠道。信贷资金通过正规的途径流入股票市场将吸纳一定的货币,股市对货币政策的反应越来越敏感。因此,制定货币政策时要考虑到股票市场。由于证券公司可用自营股票作质押向商业银行融资,在规定的范围内,质押率越高,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就越多,贷款成为股票后可再质押再贷款,如此循环往复,可通过乘数效应使证券市场的资金供应量成倍增加。不仅如此,由于股票质押贷款的施行,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分割状态被打破,股票质押贷款将通过乘数效应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商业银行将重新具有再贷款的积极性。《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出台后,股票质押贷款业务既为证券公司提供了合法的融资渠道,也为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使商业银行增加了新的贷款对象,拓展了新的放款渠道。以2000年底沪、深两市总市值16087.5亿元为基数,平均股票质押率达20%左右计算,此项业务的全面开展将为股市带来3200多亿元资金,至少推动股指上扬15%以上。这对改善银行的资产结构,活跃股市,推动国企改革和支持经济持续发展将起到显著的积极作用。

适量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积极影响,这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促使货币和银行的流动性提高。随着2000年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量的快速增加,货币流动性(M1/M2)自2000年初以来呈现出逐月增强的趋势,12月末,货币流动性为39.5%,比上年末高1.3个百分点。此外,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还会引起银行资产价格变动,进而改变银行的流动性,迫使银行调整其信贷政策,并通过信用供给量的变化,影响实际经济活动。第二,金融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使货币政策的传导会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同时进行,这样会影响商业银行增加放款与投资,从购买证券和增加投资两个方面增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贷款结构调整也改变其资金融通条件,引致金融证券资产和实物资本价格上升,导致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产量提高,直到价格上涨将多余的货币量完全吸收掉为止。第三,适量的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从而有利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供求平衡。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影响人们持有的资产结构,也影响人们拥有财富价值,并进而影响人们的消费支出。适量的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必将影响该市场股票的供求状况,使股票价格上升,股指被推升。从而在两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一是在财富效应作用下,居民以股票形式拥有的财富增长,必然促进其消费的增加和投资的扩大;二是有利于上市公司在一个较高的价位配售股票,增加其募集资金的数量,有利于其进一步扩大投资和生产规模。合理的银行信贷资金与股票的相互结合相互转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是从货币理论上看,诸如允许开办个人消费信贷、证券公司进入货币市场融资以及股票质押贷款等业务,皆属于金融制度创新措施,这些措施使证券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反应更为积极,也将推动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由货币供应量逐步改变为利率。二是在信贷供给过程中,企业大规模从股市直接融资,银行信贷供应资金的机制趋弱,中介机构可以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因而会对整个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从而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加大,也能有效地增强货币政策的效果。

三、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段市对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

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从资金来源看,可以分为居民可投入证券市场的增量资金与机构可投入证券市场的增量资金两部分。通过近两年的政策调整,目前我国各类市场主体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证券市场准入权。各类市场主体的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给货币信贷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影响了中央银行货币信贷政策的顺利传导。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增长过程中,收益率的差异会导致资金流向的变化。据推测,200O年股票一级市场平均收益率可以达到20%左右,一级市场集聚的资金量随着新股发行的日趋集中,最高时突破了7000亿元。随着股价连创新高,二级市场上的收益率也有大幅度的提高。资金自然会由实际经济领域大量涌向“泡沫”滋生的股票市场,但由于本应投向实体经济的信贷资金流入了股票市场,前两年,面对国内需求疲软、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我国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被削弱。货币政策失灵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政策传导机制,其关键问题是商业银行在扩大货币投放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结果是商业银行大量的信贷资金从各种途径流入股市,2000年底一级市场上滞留资金7000亿元,二级市场股票流通市值l6087亿元,其中股票市场上新增资金的来源大量是2000年信贷资金增加额,造成银行对实体经济部门的投资和生产的资金供应不足,大大影响了货币政策的顺利传导和实施效果。

2.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使得中央银行对经济发展所需货币供应量的监测和调控更加困难。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使得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方面的货币需求发生混乱,这一方面表现为银行业资金平衡难度增加,资金供求矛盾愈益突出,部分金融机构已开始依赖于同业存放来寻求资金平衡,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减弱;另一方面,使银行信贷需求管理难度增加,企业信贷需求由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从实物资产转向虚拟资产,影响了中央银行从实体经济部门获得的货币政策参考信息的真实性,增加了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信贷政策的难度。

3.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对货币信贷政策最大的影响将是误导资金流向,削弱信贷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后劲。从银行本身经营来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目标,而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不仅不能给银行带来效益,反而使银行对这部分资金无法进行跟踪监督,必将影响银行对整个资金投向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使银行信贷资金形成新的风险。由于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占用了银行的资金规模,银行对其他方面的投入必定减少,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项目得不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及时支持,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实体经济发展的滞后又将影响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国家宏观的货币信贷政策无法得到顺利实施。

4.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主要载体,其实体经济贷款不畅将严重阻碍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信贷资金没有进入生产经营领域,大量流入股市,会形成股市投资一片繁荣和活跃、实际投资却增长乏力的局面,进而形成整个社会资金供给充裕、但实业领域资金供应相对不足的局面。这会削弱银行进一步贯彻落实货币信贷政策的能力,削弱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也势必造成银行货币供应的放空和资金需求的大起大落,对尚待完善的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会构成较大的冲击,也使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政策效果削弱。

5.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使庄家操纵股市,影响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秩序。我国证券法明确规定,坐庄属违法行为。如果券商直接或变相地进行循环质押,则证券市场上的信用总量会大幅度扩张(质押率为l/3,入市资金总量将达到最初抵押股票价值的l/2,超出计划资金流入量的50%)。目前在股市上坐庄实际上是在操纵市场,银行作为资金的主要供给

者之一,常常被庄家绑进了利益团伙,从而间接成为股市的操纵者——通过各方的违规和钻空子操作,沆瀣一气地做局和投机,很容易造成整个证券市场的股价体系严重紊乱,资源配置功能受到严重阻碍,最终给证券市场及银行自身埋下重大隐患,进而影响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秩序,给货币政策调控带来负面影响。

四、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段市监管的措施

为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我们必须采取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措施。“疏”就是要开辟和疏通投资渠道,依法让合规的银行资金顺畅地进入资本市场;“堵”就是要堵住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中央银行与证监会、商业银行必须进行协调配合,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的监管。

1.对贷款投向进行实时监控,提高监管质量。一是充分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及其他信息工具,建立统一的银行信息系统,监控借款人的所有借贷行为,防止出现借款人利用银行间信息传递不畅的缺陷,通过多方借款实现循环质押和循环贷款。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向进行有目的的跟踪,发现有转移资金用途投入股市的企业,就立即进行通报并采取必要的收贷措施,由央行牵头,以同业协会的名义,对其执行停止一年或几年贷款、授信、贴现权利的处罚。二是利用高科技实现交易账户的实名系统,容纳不同的交易机制,实现对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风险的实时控制,以及对交易记录的实时控制,并做到信息共享、监管一体,共同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现象进行查处。

2.加强人民银行、证监会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对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进行监管的合力。(1)对流向证券公司的大笔资金实行申报制度,从而减少违规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在当前实行分业监管的前提下,必须加强证券部门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之间的联系和协调配合,实行联合监管,使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消除监管“盲区”,减少监管“误区”,防止在结合部位银行信贷资金的违规流入。(2)建立健全监管当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制度。就信贷资金进入股市而言,一是加强人民银行、证监会高层定期沟通制度,还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区域性监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制度。二是建立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实施联合监管,充分共享监管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管的职能作用,从整体上防范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

3.依法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进行有效监管。一是尽快制定加强对企业单位买卖股票的监管控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明确哪些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属违规行为及如何处置,如企业用信贷资金进行生产销售之后的资金来买卖股票是否违规,对已经发放的被确认为违规的信贷资金是否收回。二是依据《商业银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六条,《证券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票市场的通知》的规定,“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行为。

4.处理好规范与发展的关系,逐步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一是完善市场运作规则,改善市场环境,健全市场监管制度。二是根据证券市场发展的不同时期和运行的不同阶段来制定市场运行规则。三是不断加强金融工具的创新,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下载刘明康:禁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刘明康:禁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组织开展信贷资金违规自查报告

    关于组织开展信贷资金违规 流入股市自查报告 根据闽银监„2010‟11号精神,我社对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1月31日间新发生的公司类贷款(含贴现、转贴现)、个人综合消费类贷款(含住......

    XX信用社开展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自查工作报告

    XX信用社开展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自查工作的报告 接到《河南省银监局办公室关于开展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信用卡风险自查和抽查工作的通知》(豫银监办通2010年27号)后,XX信用社高度......

    关于进一步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严防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的通知

    特急粤银监发〔2011〕241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文件 关于进一步落实“三个办法一个指引” 严防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的通知 各政策性银行分行、国有商业......

    禁止违规办班承诺书(五篇模版)

    禁止违规办班和有偿家教承诺书 根据市、镇主管部门坚决抵制有偿家教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规范自己的从教行为,树立教师的良好社会形象,维护学校教育正常秩序,提......

    关于禁止教师违规办班补课

    禁止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责任书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实施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指示精神,提高教育系统效能建设,规范教育秩序。我校坚持“教育......

    关于禁止教师违规办班补课

    关于禁止教师违规办班补课、有偿家教责任状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实施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 综合素质”的指示精神,提高教育系统效能建设,规范教育秩序。我......

    关于开展免费避孕药具流入市场情况清查工作小结

    2011年喀什西路关于开展免费避孕药具流入市场情况清查工作小结 为进一步深化药具改革、加强和完善避孕药具免费供应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按照中亚北路街道计生办......

    关于开展免费避孕药具流入市场情况清查工作小结[★]

    2011年喀什西路关于开展免费避孕药具流入市场情况清查工作小结为进一步深化药具改革、加强和完善避孕药具免费供应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按照中亚北路街道计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