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2 14:3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研究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21世纪将是一个崇尚创新的世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科学的日新月异为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前提下,我们提倡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倡导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无疑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举措。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电子技术教学媒体逐渐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传统的教和学的模式正在酝酿重大的突破,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这场教育的大变革不仅仅是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将对教育的思想、内容、方法、手段、模式和进程产生深刻影响。

经调查,我校现已建成了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室、办公室都已拥有了计算机并连通了宽带,实现了网上资源的查阅和共享。然而,大量的信息化设各的投入建成与目前我校教师信息化技能差,教育观念滞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量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不到有效运用,被闲置在一边,成为一种摆设,教师们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只粉笔一张嘴的口耳相传的传统教学模式上,极大的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必需的信息化能力的发展,与课程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驰,与时代的发展格格不入。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步入新课程改革的轨道,改善教学环境,促进教师信息化技能及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信息化素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大力发展,我们特提出《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实验假设

我们假设: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超强的信息化技能,收集、处理、利用信息资源,挖掘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间的有效整合点,使二者相互渗透、融合,创设一种能支持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教与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引发学生积极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六大的精神和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基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和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和多媒体技术渗透学科教学的优越性,最大限度的开发课程资源,最大限度的挖掘教学潜力,最大限度的应用先进的教育教学因素和技术手段,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科学的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

四、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教学光碟等。“小学语文教学”是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教学。“整合”指互相渗透、重组、互补。“有效”指的是恰当、适合,能达到优化的效果。“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指的是通过语文课把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教与学有机融合,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将信息技术渗透到语文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营造新型的教学环境。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信息化技能得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呈现方式、方法的选择等得到优化,达

到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

2、发展学生的素质。学生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3、构建新型的教学环境。通过语文教学校园专题网站的建立,教学资源库的创建,为教师与学生搭建一个新的教与学的平台。构建一种能支持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合作探究等多方面功能的教学模式。

六、课题研究内容

1、转变教师观念,确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2、提高教师信息化技能,聘请专家对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课件制

作、电脑维护等方面知识的辅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注重通过信息技术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利用,定期组织教师的集体各课,发挥群体优势,并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件、反思、课例、论文进行归类存档,建立“语文教学资源库”。

3、创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信息收集、信息交流、信息整理等信息化学习方式的转变,优化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素质。

七、课题研究的依据:

1、政策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

具。这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

2、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知识不是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现代学术界提出的“整合论”认为:信息技术应作为一种工具、一种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中,而不是仅仅用于强化和辅助教学。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

八、研究的方法:

总的原则是从实际应用出发,采取“研、产、用”一体的模式,边研究、边开发、边形成产品、边实验、边推广应用,在研究中实验、在实践中研究。在具体做法上根据问题的不同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并将这些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包括: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调查(测试、问卷、访问、座谈等)、实验、实证及个案研究等,以实验、应用研究为重点。

九、课题管理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认为搞教育科研必须要有新的教育思想,新的理念,必须掌握必要的科研方法。因此,我开展业务学习,做学习笔记本,寻找学习材料,围绕课题广泛阅读,做好学习摘记,写下学习心得。

2、合理安排实验时间

本课题要求在计算机房利用网络开展较高级的自主学习研究,因此,合理安排机房时间,充分利用现有设备,防止发生时间上的冲突,确保研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3、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科研任务

每学期开一节公开课,按照先定内容,再集体备课,上课、说课、评议,最后形成案例。课前根据研究目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课后对照研究目标,进行讨论,总结得失,使公开教学成为我提高认识、探索规律、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手段。

4、设立课题研究组。

负责人:

主要职责:全权负责本课题的所有活动,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

十、实验条件和保障

1、领导重视,带头参与课题研究。

2、学校硬件建设达到了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学的要求。我校先后建成了多媒体室、计算机房各一间。为教师配备了多功能电子各课一间,筹建了高标准多功能厅。为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提供了物质保证。

3、师资力量达到了多媒体与课程整合的要求。我校80%的教师能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整合课题研究立足于先进理论制高点的情况下开展,在学校现有信息技术建设和师资力量充分满足本课题开展的情况下开展,必将获得预期成果。

第二篇:现代信息技术开题报告

现代信息技术开题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现代信息技术开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现代信息技术开题报告1

课题名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选题依据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1种立体交互的有机结合研究。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10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信息技术中,以信息丰富为特点的网络技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

在这种网上探究式学习中,能培养学生对资源信息的识别、采集、存储、加工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在整理中、在协作中、在建构中探索研究新事物,激发学生发现新现象,探索新规律的创新精神。

正是基于以上想法,本课题选取了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视角,来开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设计开发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实践能力。

探索并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关于开题报告课题的来源关于开题报告课题的来源。

通过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中,使学生初步掌握从网上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表达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其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并向其它学科和领域迁移。

把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探究性学习中体现出来。

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发展学生发现、质疑、探索、创新等自主探究能力。

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评估指标,其中包括制订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方式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途径的能力,与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的能力,自我及相互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自主处理信息和操作信息工具等能力。

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探究、利用网络信息的创新能力。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促进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形成1支德高为范、业精为师的高素质信息化、研究型的新型教师队伍。

研究内容

众所周知,internet可以作为宝贵的教育信息资源和威力巨大的教学媒体,并且,从80年代后期起,有些发达国家就开始进行利用internet进行教育教学的实验。

但是,它必须是以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为基础的。

我校已与互联网相接,且建成了校园网关于开题报告课题的来源工作报告。

我们将在全校,充分利用internet的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空不限性、人机交互性等特点,进行优化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实验研究,该实验研究的重点是利用internet辅助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比如,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帮助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学习、探究式学习、发布成果激励学生的创造热情、利用网校辅助学习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逐步摸索出1套适合初中学生教育教学特点的,基于internet的现代化、高效率的,能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1代新人的方法和途径。

学生运用计算机的技能。

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与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

实验班学生除每周规定的信息技术课外,根据需要还要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习与上机时间,保证其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与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学的技能。

辅助课堂教学的情境式课件开发。

教学情境的展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设计开发设计出满足课堂教学需要,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情境式教学软件。

模型建立式课件开发。

教学模型的展示和联想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大为重要,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根据知识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要求,开发理综模型建立式课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用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软件的利用、开发关于开题报告课题的来源关于开题报告课题的来源。

在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再根据能力培养要求,集理化教研组的集体力量,收集大量的有关的素材,制作出适合个别化学习学习软件。

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的研究。

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开阔眼界,培养灵感,并提供让学生对身边有关理化问题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见解、观点的场所。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实践,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开题报告2

课题名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1、选题依据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1种立体交互的有机结合研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着10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现代信息技术中,以信息丰富为特点的网络技术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在这种网上探究式学习中,能培养学生对资源信息的识别、采集、存储、加工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在观察中、在整理中、在协作中、在建构中探索研究新事物,激发学生发现新现象,探索新规律的创新精神。

正是基于以上想法,本课题选取了“基于网络的探究式学习”视角,来开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

2、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设计开发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实践能力。探索并总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中,使学生初步掌握从网上获取、分析、加工、利用、表达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其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并向其它学科和领域迁移。

3、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而成的校本综合实践课程的多媒体网络课件,形成1批符合中学生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的“未来教育”案例,构成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资源库,充分利用全国教育互联网、宽带网、校园网等教学资源库,协作学习。把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探究性学习中体现出来。

4、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发展学生发现、质疑、探索、创新等自主探究能力。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评估指标,其中包括制订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方式和调整学习目标的能力,自我选择学习途径的能力,与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的能力,自我及相互评价学习结果的能力,自主处理信息和操作信息工具等能力。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探究、利用网络信息的创新能力。

5、在课题实验与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促进其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形成1支德高为范、业精为师的高素质信息化、研究型的新型教师队伍。

3、研究内容

众所周知,internet 可以作为宝贵的教育信息资源和威力巨大的教学媒体,并且,从80年代后期起,有些发达国家就开始进行利用internet进行教育教学的实验。但是,它必须是以1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为基础的。我校已与互联网相接,且建成了校园网。我们将在全校,充分利用internet的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时空不限性、人机交互性等特点,进行优化教育环境,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实验研究,该实验研究的重点是利用internet辅助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比如,在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帮助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学习、探究式学习、发布成果激励学生的创造热情、利用网校辅助学习等方面进行实验研究,逐步摸索出1套适合初中学生教育教学特点的,基于internet的现代化、高效率的',能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1代新人的方法和途径。

1。学生运用计算机的技能。

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与能力培养的顺利进行。实验班学生除每周规定的信息技术课外,根据需要还要在业余时间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习与上机时间,保证其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与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自学的技能。

2。辅助课堂教学的情境式课件开发。

教学情境的展示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非常重要,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设计开发设计出满足课堂教学需要,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情境式教学软件。

3。模型建立式课件开发。

教学模型的展示和联想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大为重要,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根据知识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要求,开发理综模型建立式课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4。用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软件的利用、开发。

在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再根据能力培养要求,集理化教研组的集体力量,收集大量的有关的素材,制作出适合个别化学习学习软件。

5。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的研究。

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开阔眼界,培养灵感,并提供让学生对身边有关理化问题进行讨论,充分发表见解、观点的场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实践,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6。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探究。

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模式,为学生生动主动的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环境。

7。取得有1定影响的1定量的教科研成果。

包括教师论文、理化课件库、实验研究报告、学生的小论文、小发明等等。

4、研究对象

实验年级:初中9年级、高1年级、高2年级、高3年级

实验班级:初中9年级133班、134班、135班、136班、137班、138班、139班、140班、141班、142班

高104—1班、04—2班、04—3班、04—4班

高203—1班、03—2班、03—3班、03—4班

高302—1班、02—2班、02—3班、02—4班

我们选取的研究对象,涉及初中和高中各年龄段的学生。

5、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方法:强调研究过程和行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计划——实施——观察——反思——总结——修订——再实施——再观察——再反思——再总结……”的程序进行,实验螺旋形上升。

经验总结:课题研究的每次实验课,都要经由课前讨论,课间观察和课后评价,由执教教师汇总撰写成个案,中期评估要撰写专题研究文章,结题时写出实验报告。

调查法:依据课题实施的发展情况,有计划和有目的进行若干次书面问卷或口头调查,以积累资料。

观察法:每节实验课,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学习情绪、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等做有重点的观察记录。

测试法:每1单元学习的成绩都要即时进行测试,每学期进行1次延时测验。

以上研究的方法,以行动研究方法为主,辅之以其它方法,具体操作上要根据学科及内容的差异进行搭配,力求保证科学性,避免失真。

第三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 张光泉

更新时间:2013-1-13 21:32:32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识字能力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因为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现在使用的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试验教材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阶段要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众所周知,汉字本身较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纷繁复杂。而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为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多媒体赋予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艳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在儿童的认识与教学之间架起一坐桥梁,使他们能愉快的探索知识的奥秘。“学之不如知之则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也”,激发了兴趣,也就为学习开了一个好头。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这一课,一开始,在屏幕上展示动态画面:一艘船,在海面上行驶,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与同学闲聊或玩耍中转移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接着引入课题后,马上展开课题画面:蓝蓝的夜空中,有着闪闪的星星,一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犹如坐在小船上划着桨。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背景音乐:童声朗读《小小的船》。在这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画面产生好奇心,进而开始探测下面讲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声朗诵课文,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弯等,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些生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

2、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 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以同样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清(清水)晴(晴天)青(青草)蜻(蜻蜓)睛(眼睛)情(心情)请(请坐)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生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鲸》一文时,为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幅画面,画面上鲸庞大的身躯与大象、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没见过鲸的学生们好奇而兴奋地睁大眼,发出一片惊叹,这时教师适时介绍:“这是海洋里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鲸。最大的鲸有16万千克重,最小的也有4万多千克重,它是一种很特别、很可爱的哺乳动物,同学们想不想了解有关它的知识呢?”学生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齐答“想!”整堂课,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讨论、探究有关鲸的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如教学《锄禾》一文。教学伊始,教师用大屏幕展示一组“动画”: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辛勤的农民手拿锄头在耕地,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滚落下来,滴入稻田里。此情此景,在学生脑海中已有了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教师在图画上方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相对照,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带点字锄、汗、粒等字意,并领会了诗意。

三.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限制,形象地传输、保存和再现知识原型,把间接的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知识,从而加快理解和记忆的速度。例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由于我们生活在内地,对我国南海上的西沙群岛了解甚少。所以上课前,我首先要引导学生观看彩色纪录片《美丽的西沙群岛》,通过观看,大家知道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海防前哨,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然后让学生闭目倾听配乐课文朗读录音,生动、优美、逼真的声音使学生仿佛走进了西沙群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富饶”二字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由此来把握学生思路,引导其学习。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学得非常轻松。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巧妙解疑。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把握。

在教学中,可以适时的利用多媒体,化抽象概括的语言文字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间建立起联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如教学《开国大典》一文,这篇文章篇幅较长,由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学生没法体验到。那么对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欢乐心情更无法体验到。在讲解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长文短讲的方法,抓住入场-大典-阅兵-游行这一发展顺序,突出重点段的学习,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在课堂中播放当时大典的盛况,用毛主席那浓重的乡音和大典的热烈气氛感染学生,使学生置身与开国大典的兴奋之中,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距离。使学生学的生动活泼,课文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课堂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能够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信息为课堂所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适时地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随时展现在课堂。这样就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加大了课堂教学容量,45分钟的上课时间便被充分利用起来。例如在教学《鲸》、《松鼠》等课文时,教师利用网络超文本的特性,结合教学目标,编辑整合了“资料库”,这给学生提了开拓视野的广阔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拓展知识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内容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网上阅读“资料库”中的相关信息,小组之间交流,拓展知识面,探索课程以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加强创新思维训练。资料库将与鲸、松鼠有关的知识分类归纳整理为:生物、文学、摄影、军事、考古、航天、仿生、农业、集邮、科技、奇闻、数学十二个科目,每一科目,都提供了大量有关鲸和松鼠的信息和丰富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新了解到的知识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在这些科目中,所有的知识都与鲸和松鼠有关,但介绍的角度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科目,角度也有区别。所以当我们通过网络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时,便可多角度、多方位和多途径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拓展课堂空间,增强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又如《观潮》一课,课文描述的是海宁盐官镇所见的“一线潮”,作者描述的是潮来之时像“一条白线”,像“一道白色的城墙”,像“千万匹白色的战马”。其实,钱塘江大潮远不止书中描绘的一种情景,还有交叉潮和回头潮。教师备课时通过丰富的网上资源,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寓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增强师生之间交互性和教学的趣味性。教学时借助各种信息媒介丰富的信息源,并通过多样化的手段予以展示,教师轻松地教,学生轻松地学,使寓教于乐成为现实,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丰厚的底蕴,教学时才能厚积薄发。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美感,渗透美育。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优秀文章,如《林海》、《五彩池》、《美丽的小兴安岭》等展现自然美的课文。还有许多生动丰富的语句,诗情画意是一大特色。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们面前,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林海一碧千里的的壮观,五彩池奇异缤纷的美妙,再加上优美的乐曲,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解,将观察、阅读、思维、审美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还受到了美的情感的熏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读书、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为形成良好的语感创造条件,而且使学生、教师都在欣赏美、赞叹美,受到美的熏陶。

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写作能力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写作文常常是令学生感到头疼的事。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矛盾。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象、声音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写作兴趣,为动笔写作打下基础。学生上作文课时,再也见不到学生“咬笔头、皱眉头”的情景,学生个个思想集中,精神抖擞,兴趣昂然。

(二)运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

1、发挥多媒体优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怎样才能解除他们的苦恼?对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观察。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人的许多感知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得来的。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感知事物、认识事物,把众多的表象,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使之按照特定要求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表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在课堂教

第四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和小组协作式学习。

(一)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而信息技术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融为一体,将抽象的叙述变为有形的实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小学生天真、稚气,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课件,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二)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迷人的动画,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习作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学生平时不易看到的内容呈现在眼前,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然后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抓住特点,观察事物,效果很好,也可以将特定的镜头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强化学生的观察训练。教学时,指导学生随着图像的播放,按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进行细致地观察,学生有序地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并展开联想。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的题材,促使他们现表象,逐步使学生克服了“望题生畏”的心理现象,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激动的状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有效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把收集的零散素材通过生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一篇习作语言的运用与表达的精彩与否也是形成好习作的关键。我们可以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写出通顺优美的语言。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让学生对着画面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学生在说时往往是语言不连贯,这时我们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纠正补充,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形成较为连贯的语言。

(四)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多次适时地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替代教师的范读,让学生跟着试读、复读、跟读,收到了熟读成诵的效果。我在教学人教版第六册《荷花》一文时,利用课件中的课文朗读录音,再配以精美的课文图片,同时出现文字,这样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之中,反复让学生听读,跟读,比读,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朗读中。

(五)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引发争论,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幅动画,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拉弓振动传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课件演示,难点突破了。电化教学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

二、信息技术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元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的碰撞,它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优化了语文教学过程,同时也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它必将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产生了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

1、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

语文学科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因为没有哪一个学科的学习不涉及到语文,另一方面,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其实也同时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认识这个世界。比如,《动物过冬》、《蟋蟀的住宅》等讲的是动物的世界;《植物妈妈》讲的是种子的传播;《黄河象》、《琥珀》讲的是化石的形成;《蝙蝠和雷达》讲的是仿生学,《黄河是怎样变成的》讲的是环境的保护;《将相和》、《草船借箭》、《田忌赛马》讲的是历史故事。正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就可以借助各种信息媒介提供的丰富的信息源,把课本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比如《鲸》一课,在鲸的种类中介绍了鲸分成须鲸和齿鲸,但是具体哪些鲸属于须鲸,哪些鲸属于齿鲸,课文只字未提。这些鲸各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有什么区别,我们也无从知晓。课文只提到“虎鲸”,它属于哪一类却没有说。教师在备课时通过信息网就可以查到大量的关于鲸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你还知道哪些鲸是属于哪一类的?”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在网上查到蓝鲸、虎鲸等图片资料,并通过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它是哪一类鲸,有什么特点。

2、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了语文教学过程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重难点,训练思维。小学语文第七册《爬山虎的脚》一课,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子、脚及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这篇文章的第三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可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段,看看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读明白的同学在图上画出爬山虎的脚。然后再用实物投影把同学们的画展示出来,集体讨论交流,最后用投影出示句子,说说这样谴词造句的好处。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突出教学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加强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美感,渗透美育。运用画面、音乐等媒介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这是增强审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径。当前,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那鲜活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恰到好处的色彩运用,确实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难忘的印象,有时甚至能起到“以一抵十”的作用。

3、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了学生主体性

课堂不是教师演讲的地方,而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教师指导、点拨,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例如:在学习《中国石拱桥》时,课前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中国石拱桥有许多,但文中为何只选赵州桥与卢沟桥?在教师引导下,课余同学们各显神通,利用网络资源找到了大量图文并茂的石拱桥,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精彩的文字诠释,令学生对中国石拱桥,乃至中国桥文化,有了深入了解,甚至学到了书上未有的知识,丰富了知识面,真是其乐无穷。

(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是我们大家都不能否认的,它极大地拓宽了小学语文教学 的空间,优化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与此同时也较好地发挥了学生 的主体性。但是,通过实际教学的考察,我们发现现代信息技术在 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并非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理想,仍然存在着 很多的问题。

1、多媒体的小学语文教学形式比较呆板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 教学的时候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甚至有部分的教师上课,不论 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也不管合适不合适,动不动就用多媒体,但 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然有 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我们也不能盲目地为追求潮流而过多使用,该用的时候才应该用,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而将信息技术拒之门外,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对的,不科学的,我们应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应有理性的认识,本着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才能让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语文教育,从而开创语文教育崭新的局面。

2、多媒体的展现形式比较单一

很多教师在做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并没有真正地反映出多媒体 制作的实质,只是简单的媒体运作,即幻灯片的表现形式。现代信 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比如生动、形象的特点就发挥不出来,再加上教 学课堂上缺乏必要的教学互动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机制就非常难得调动起来,学习的兴趣也很难 得到很好的培养,更谈不上怎样的主动地去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结果使学生的主体性很难得到发挥。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用多媒体演示来完全代替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及灵活驾驭课堂的机智,更加重视学生的体验,学生的感受。

三、信息技术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有效途径

(一)辅助教学不能主导教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

(二)辅助学习但是不能完全替代其它传统的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可以及时迅速地拓展教师的教学方式,开始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对于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不能忽视的作用,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全方面素质。不过教师不能过于依赖多媒体和互联网教学,任何教学工具都有它的使用性。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应该得到肯定,但是教师要从内心清楚其利其弊,扬长避短,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它教学资源。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亦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转变。作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信息素养,摆好主体与主导的位臵,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提高其实效,推进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在关心、关注和参与新一轮课改的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才能走出认识和操作的误区,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更多地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应该充分地发挥学生主体性学习作用在课程标准当中强调,学生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就明确要求教师需要把整个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分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讲解,更需要让学生自己去读教材,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地让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自主权,进而提高学习小学语文的效率。运用信息技术创建教学情境,就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这种主动性。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以及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深入,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正在产生深刻地变革,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传授的进程转变为探索发展、自主学习、协商讨论、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题的进程。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方法,为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做出努力。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开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研究》

开题报告

崆峒区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平台下的教学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模式风靡全球,引发着一场世界范围的教育革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就,“十五”期间,在中央电教馆的规划下,我国的许多省份也率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我校现已建成了计算机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两个,每个办公室都已拥有了计算机并连通了宽带,实现了网上资源的查阅和共享。然而,大量的信息化设备的投入建成与目前我校教师信息化技能差,教育观念滞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步入新课程改革的轨道,改善教学环境,促进教师信息化技能及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信息化素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大力发展,我们特提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的课题研究。因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从地域结构、教学环境、师资队伍、信息化建设上来看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课题的研究具有有很强的研究价值。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的“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教学光碟等。“小学语文教学”是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教学。“整合”指互相渗透、重组、互补。“有效”指的是恰当、适合,能达到优化的效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指的是通过语文课把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教与学有机融合,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将信息技术渗透到语文课的各个教学环节,营造新型的教学环境。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信息化技能得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呈现方式、方法的选择等得到优化,达到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

2.发展学生的素质。学生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能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3.构建新型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资源库的创建,为教师与学生搭建一个新的教与学的平台。构建一种能支持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合作探究等多方面功能的教学模式。

四、课题研究内容

1.转变教师观念,确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2.提高教师信息化技能,聘请专家对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课件制作、电脑维护等方面知识的辅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注重通过信息技术对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利用,定期组织教师的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并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件、反思、课例、论文进行归类存档,建立“语文教学资源库”。

3.创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信息收集、信息交流、信息整理等信息化学习方式的转变,优化学习过程,发展学生的素质。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

学校对本课题给予高度重视,学校的副校长亲自担任课题负责人,课题组队伍由省市级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成员既有学科任课教师,又有专业计算机教师参加。

1.人员结构:潘金明校长是小学高级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育教学成果丰富;王国秀、李峥艳、杜知瑞、刘红霞几位老师既有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又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史龙飞老师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精通计算机专业。研究队伍阵容强大、结构合理。

2.经费保证:崆峒区实验小学提供经费

3.资料准备: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关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相关书籍、杂志、期刊、大中城市小学的成功经验、教学VCD、网上资料等。

4.科研手段: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问卷调查、相关问题的影视光盘、论著等。

六、课题的研究原则

本课题的研究遵循以下原则:

1.针对性原则。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各个环节的特点,合理选择、运用、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学实践达到预期效果。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以理论为指导,制定、调整研究计划、方案,注重教学实践,强调依理论为依据开展交流、探讨、总结到再实践的良性循环过程。

3.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性学习空间。

七、研究方法与步骤(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以预设→实施→反思→调整→再实践五个步骤进行实验研究。2.文献法。强调有关整合理论的收集、阅读、分析、整理,吸收先进经验,结合实际进行研究实践。

3.个案研究法。对研究的师生个体的认知、情感、技能作周密的观察分析、并建立个体档案库。

4.经验总结法。重视研究结论的分析与反思,提倡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与探讨,并反馈到研究实际,完善研究的预设、实施与评价。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8年3月——2008年5月)

①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酝酿初步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②搞好实验的前测数据收集、搞好统计与分析。2.实施阶段(2008年6月——2008年12月)(1)第一阶段(2008年6月——2008年9月)

①组织开展实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与相关理论的学习,明确实验任务及方法,获得初步信息;

②研究整合的思路,照准整合的形式与手段进行教学实践; ③经验交流、初步探讨实验理论、教学模式的构建;(2)第二阶段(2008年10月 ——2008年12月)①继续开展研究,完善方案,构建初步的整合模式,进行实验验证;

②初步建成“小语文教学资源库”,建立师生个人档案;(3)第三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2月)①深入研究,形成新型整合研究模式; ②建成“语文教学资料库”;

③收集数据,总结反思,写出研究报告;(4)总结申报阶段(2010年1月——2010年3月)①收集、整理研究资料,集结成论文集,作好结题前的准备工作;

②交流、总结研究所得,写出高质量的论文与研究报告; ③申请评估验收、结题;

八、研究措施及人员分工

(一)研究措施:

1.建立健全实验机构。确立实验领导小组,指导小组,研究人员等,明确分工,展开个体研究与群体协同研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研究评价制度,实施奖励机制。

2.注重教师培训。定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培训,确定每年的3月、9月、12月为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月,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信息化技能。

3.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每学期举行一次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为主题的教学竞赛活动,举行一次“教师课件制作大赛”等研究活动,每学年进行一次课题研究交流大会,评选优秀论文、课件、典型案例、课例等,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搭建研究平台

4.信息资源库的建立。充分利用因特网,把网上提供的课件、软件、及各种教学资源收集起来,结合实际进行吸收、利用,组建成可供大家享用的教学资源库。筹措资金,加强硬件建设。学校积极自筹资金,添置必备的信息技术设备,如增加计算机数量,建成多功能多媒体教室,拨用专项资金进行电脑的日常维护,保证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效率等。

九、人员分工

课题领导小组:潘金明

课题实施小组:王国秀 李峥艳 吴石峰

杜知瑞 刘红霞 史龙飞

下载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整合研究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仁厚里小学 郭英蕊 信息技术是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且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引入......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河北省怀安县左卫中学 高崇 教育部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到了教育信息化的问题,掀开了一场信息教育的新革命。在教学中使......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万龙乡中心小学 王丽莹 1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课题名称: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研究进展情况: 本课题......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推荐]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张永纯 文摘: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教师都想通过多媒体课件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活力。......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用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已成为了语文课......

    小议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叶 英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启发性、互......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了教育领域,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改变传统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