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军校是黄埔军校的前辈(范文)

时间:2019-05-12 14:1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保定军校是黄埔军校的前辈(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保定军校是黄埔军校的前辈(范文)》。

第一篇:保定军校是黄埔军校的前辈(范文)

保定军校是黄埔军校的前辈

保定军校系中华民国北京政府陆军部于1912年10月至1923年8月在保定开办的陆军军官学校,存世11年,培养的9期共6574名学生(其中步科生4017名,骑科生822人,炮科生887名,工科生418名,辎重科生376名)。

有重不少要历史人物出身于保定军校。如蒋介石、叶挺、白崇禧、陈诚、顾祝同、韩德勤、上官云相等。

1924年1月24日,痛感中国只有革命党的奋斗而无革命军的奋斗,因而革命总是归于失败的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下令成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任命蒋介石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4日后,孙指定以黄埔长洲岛原广东陆军学校与海军学校旧址为未来的军校校址。是年5月3日,孙中山正式任命蒋介石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黄埔军校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在嗣后的岁月中,特别是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和张学良东北易帜之后,随着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拥有了民国军政的最高权力,黄埔系“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中国军事政治的主导力量。黄埔系有黄埔师系和黄埔生系之分。前者由在黄埔军校效力的教官、队官及校军中的一部分军官构成;后者则由黄埔军校的历届毕业学生,特别是早期毕业生构成。

保定军校与黄埔军校地处一北一南,政治性质迥异,前者隶属于中华民国北京政府陆军部,后者隶属于与北洋军阀为敌的中国国民党,但因两校同属陆军军官学校,加之保定军校停办之日即是黄埔军校发轫之时,时间上有接续关系,故黄埔军校开办之初,校方就不遗余力,通过各种渠道,大量延聘保定生到黄埔任职,保定生遂成为黄埔师系中的主要成员。

从1924年5月黄埔建校始,到1928年3月6日全校成建制迁往南京易名中央国军官学校址,在不到4年的时间内,仅在黄埔本校(同时期还先后开办有潮洲分校、长沙分校、武汉分校等分校,聘用的保定生尚多,因资料匮乏尚未统计)效力的保定生即有178人之多。其数量之大,远远超过到黄埔效力的其它军事学校(如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陆军大学、云南讲武堂)的毕业生。

178人保定生中,1期生(含季方、王懋功两名1期肄业生)19人;2期生22人;3期生46人;4期生无;5期生7人;6期生39人;7期生7人;8期生23人;9期生12人。

此外,在兵科构成上,178人中,有步兵科学生99人,工兵科学生19人,炮兵科学生28人,骑兵科学生15人,辎重兵科学生17人;如此师资结构,有利于黄埔军校军事学科设置及教学实施。

在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的7名委员中,有邓演达和沈应时两人为保定生;在军校入学试验委员会的9名委员中,有邓演达、严重、胡树森、简作桢4人为保定生;

有首届军校特别区党部的5名执行委员中,有陈复、金佛庄2人为保定生;军校首期学生总队正副总队长均为保定生,分别为邓演达和严重。在1期学生总队的4名队长中有3名是保定生,分别为金佛庄、吕梦熊、茅延桢、又3期学生总队总队长、总队附、代总队长分别是保定生王懋功、张治中。此外,蒋介石以校长身份最早(1924年5月12日)向孙中山呈请任命的主要军事教官中,大部分是保定生,如陈继承、刘峙、顾祝同、文素松、沈应时、陆福廷、严重等。除担任军事教官和学生队长外,一些保定生还担负了校本部及下属各部、办、处的重要职务。如邓演达曾任教练部副主任,军校教育长;严重任教授部主任,顾祝同任管理部主任,赵锦雯任管理处处长。1924年11月20日和12月26日,军校教导第1团和教导第2团相继成立,这支国民革命军建军之始最早的部队,除由何应钦、王柏龄两名留日士官毕业生分任两团团长外,两团下属6个营的营长有5个为保定生,其中沈应时、陈继承分任教导1团第1、2营营长,顾祝同、林鼎祺、金佛庄分任教导2团1、2、3营营长。另外,教导第1团参谋长刘秉粹亦为保定6期步兵科毕业生。

除来自河北、山东等北方省份的区区10余人外,都来自南方。其中以来自浙江、江苏、广东、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安徽者为多。细细思之,此一特点实含有较深刻的内容,似带有某种必然性。

一是黄埔军校地处广东,广东气候、饮食、习俗与其它南方各省差异不大,生活较易适应。加之路途较近,趋赴容易。

二是南方得革命风气之先,有较丰厚的革命土壤和革命传统。辛亥革命、讨袁之役、护国运动均先后在南方揭旗。身处南方的保定生,其民主意识和革命性较之身处北方、思想被北洋军阀熏陶、控制的黄日同窗们要强烈得多。

三是军校的主要领导人多为南方人,他们有意识地以乡缘、学缘、地缘为媒延聘人才,为校所用。如校长蒋介石是浙江人,于是不少浙江籍保定生应邀南下,并彼此引荐,相互推许。邓演达、简作桢等乃广东人氏,原在粤军任军职,有不少原在粤军效力的粤籍或非粤籍保定同学经其鼓动介绍纷纷离开粤军到军校任职。就连一向比较内敛,较少自信的军校总教官、贵州人何应饮,也向蒋介石推荐了韩文、周学海和杨正坤等3名贵州籍保定生。蒋欣然接纳。由于广东与福建、江西、湖南等省邻界,声气相通,因此不少邻省的保定生为谋发展,也纷纷束袍就道,奔赴黄埔。黄埔因而人气蔚然。

应该说,黄埔军校后来之所以名声显赫,除了以“三民主义”为魂之外,短期内大量罗致军事人才到校任教任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其中,当然包含了数量不菲的保定生。

黄埔军校军事教官或校军带兵官、学生队队官主要由留日士官生和保定生担任。相比较而言,留日士官生担任的职务比保定生略高,如何应饮为军校总教官、军校教导第1团团长;王柏龄为军校教授部主任、教导第2团团长;林振雄为军校管理部主任;钱大钧为军校参谋处长、代总教官、参谋长。但在政治上,留日士官生要稍逊保定生一筹。留日士官生中大部分人是国民党中的右派,反共最力者(当然也有例外,如曾任军校入伍生部中将部长、军校教育长、代校长的留日士官8期炮科生方鼎英就很同情中共)。而保定生中虽不能说人人都是国民党左派,但相当

一部分人的思想确实比较进步,不愧是孙中山先生新三民主义的真诚实践者,如季方、邓演达、严重、张治中、宋湘筹、侯连瀛、杨澍松等人。尤其难得的是,在保定生中,尚有数位中共党员。他们是:6期步科毕业生徐坚,8期步科毕业生金佛庄、郭俊、范荩,9期步科毕业生章琰、茅延桢。他们或是在保定军校求学时入党,或是在黄埔任职前后入党,6人均为中共早期著名军事干部。令人痛惜的是,在东征、北伐和抗日战场,均先后英勇牺牲。

黄埔系可分为黄埔师系和黄埔生系两大部分。从以后的历史看,黄埔生系似更得蒋介石倚重,特别是前几期的黄埔学生。这可从黄埔生军职、军衔的升迁速度上看出来,亦可从其所任军、政职务的重要性上看出来。相形之下,黄埔师系,特别是其中的保定生部分,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后来升迁缓慢,甚至早早退出现役。有的到了40年代末才挂上少将军衔(而此时,他们的学生中佩中将军衔者比比皆是,佩上将军衔者亦不乏其人)。这些保定生有的虽然衔高,但位不重,或从事军事教育,或任军事参议、国防部参军之类,很少有带兵称雄者,但亦有例外。下列数人,一直得到蒋介石的倚重,官运亨通,堪称效力黄埔保定生中飞黄腾达者。

1、陈诚,字辞修,浙江青田人,1898年生,保定军校8期炮科毕业生。曾任黄埔军校上尉教育副官,炮科特别官佐,炮兵科学生队区队长、队长,校军炮兵连长、营长;由国民革命军团长、副师长、11师师长、18军军长直升至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军政部长、参谋总长、海军总司令、东北行辕主任。1947年2月授南军一级上将军衔。后任台湾省主席兼警备总司令,“行政院”院长,“副总统”,台湾中国国民党副总裁。1965年3月5日病逝台北。

2、顾祝同,字墨三,1893年生。江苏涟水人,保定军校6期步科毕业生。曾任黄埔军校中校战术教官,管理部上校主任,军校教导团营长,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2师第2团参谋长,团长,其后一直升至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1954年在台湾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1987年1月17日病逝台北。

3、陈继承,字武民,江苏靖江人,1893年生。保定军校2期步科毕业生。曾任黄埔军校中校战术教官,军校教导团营长,从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2师第6团团长一直升至北平警备司令,华北“剿总”副总司令,首都卫戍总司令等军职。1971年12月10日在台北病逝。

4、张治中,字文白,安徽巢县人,1890年生。保定军校3期步科毕业生。曾任黄埔军校军事研究委员会委员,第3期入伍生总队上校总队附,代理总队长。军校步兵科军官团团长,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后来升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兼省保安司令,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第1处主任,军委会政治部部长,西北行营主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1949年初春,作为国民政府首席谈判代表与中共谈和,后脱离国民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69年4月6日病逝北京。

5、刘峙,字经扶,江西吉安人,1892年生。保定军校2期步兵科毕业生。曾任黄捕军校第1期中校兵学教官,军校参谋处科长,军校教导1团营长。后升任战区司令长官,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徐州“剿总”总司令,陆军二级上将。1971年1月15日在台北病逝。

6、罗卓英,字尤青,广东大埔人,1896年生。保定军校8期炮兵科毕业生。曾任黄埔军校入伍生团教育副官,营长。后升任东北行辕副主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东南军政副长官。陆军二级上将军衔。1961年11月6日在台北病逝。

7、周至柔,浙江临海县人,1899年生,保定军校8期步兵科毕业生。曾任黄埔军校兵学教官。后任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空军总司令,到台后曾任“参谋总长”,“总统府”参军长,“国防会议”秘书长,空军一级上将军衔。1986年8月29日病逝于台北。

第二篇:保定军校简介

保定军校简介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习称“保定军校”)前身为清朝北洋陆军速成学堂。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在保定开办陆军军官学校。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

1912年——1923年,保定军校举办过9期,毕业生6000余人,其中超过1600人获得将军头衔。军校不少毕业生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知名人物。如叶挺、赵博生、董振堂、李济深、蒋介石、张治中、傅作义、顾祝同、陈诚、白崇禧等。军校前后有8位校长任职,第一任校长为蒋百里。

当时的保定军校,位于保定旧城东北5华里,总面积约1500亩,东西长2公里多,南北长1公里。军校主要功能为训练初级军官,学习期为两年,分为步、骑兵、炮、工、辎重五科,自成一个军事教学系统。孙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时,也以保定军校毕业生为军事教育骨干。

1923年保定军校停办后,先后成为直系、奉系、国民党等军队的兵营。1945年日本投降后校舍被拆毁。保定解放后,先后改建为农场、畜牧场。2002年投资1.4亿元建成保定军校广场。2003年保定军校纪念馆正式开馆。2006年5月,保定军校旧址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篇:保定军校毕业的黄埔军校教官--陈适少将

保定军校毕业的黄埔军校教官--陈适少将

陈适(1891-1988)别号存甫,浙江平阳昆阳人。1916年保定军校毕业,历任浙江陆军第一师团参谋官,上海护法军第四团团长,广州大本营军政部参事,1924年夏任黄埔军校管理处副处长、管理部副主任。1926年任黄埔军校编辑委员会委员。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1935年任军政部军事教育委员会少将委员。1946年12月授陆军少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广东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省政协委员。著有《孙中山黄埔建军纪要》(与人合著)等。

陈适是民国时期平阳籍著名的杰出人物,也是个高寿将军。但是如今乡人却知之甚少。他毕生从事军事教育工作,历经民国时期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军中人脉广泛,与当时的国内的军政要员均有交往。下面笔者收集史料,做个将军的大致介绍。

一、陈适生于清、光绪七年(1891年)12月(注1),别号存甫,浙江省平阳县城关(现昆阳镇)人。早年刻苦攻读,先后毕业于平阳县立高等小学、南京陆军第四中学。1915年6月,23岁的陈适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苦练军事技能,登高翻越、长跑射击,陈适样样精通,成绩出色。现据保定军校同学录载:'陈适,字存甫,年龄24,籍贯,浙江平阳,通讯地址:平阳南门大岩上,步科三期一连。'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规模较大的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位于河北保定市区东风路旧城东北5华里,总面积约一千五百余亩。东西长两公里多 , 南越今东风东路,北跨今五四东路两侧,南北长一公里有余。前身是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1912年至1923年期间,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当中不少人后来成为黄埔军校教官。在国民党及共产党内都有保定学生。若然从北洋军学堂算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当中超过一千六百人获得将军的衔头。造就了大批军事人材,在军界,有“北保定、南黄埔”之称,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保定军校是当时国内最好的军校,每一期保定军校毕业的学员中,都会涌现出许多后来在军政界的知名人物。和陈适一起就读于保定军校第三期步兵科的同学中就有后来的国民党名将白崇禧一级上将、曾任湖南省主席的上将何健、曾任安徽省主席的上将夏威、牺牲在抗战南京保卫战中的萧山令、抗日名将黄绍竑等。

而同一期(第三期)步兵科平阳籍贯同学不少,笔者收集到的有郑清汉,字直坨,27岁,平阳县城大街,步科三期一连。郑 斌,字文如,26岁,平阳金镇乡郑家楼地,步科三期一连。陈百村(中将),字允谷,23岁,温州平阳北港顺溪,步科三期二连。芬炳瑜,字去瑕,23岁,平阳本邑江南镇。步科三期四连,王揖让(上校),字征甫,23岁,平阳金镇宋广茂家转,炮科三期一连。陈树军,字震辅,22岁,温州平阳北港,工科三期一连。他们中间以陈百村中将、陈适少将,王揖让上校三人最为出名。

二、1916年8月陈适在保定军校毕业后,被分发到浙江陆军第一师担任团参谋官。护法战争爆发后,陈适担任上海护法军第三团团附,第四团团长。虽然只是一个上校团长,但这是陈适将军一生中唯一一次直接带兵。1923年,陈适南下广州参加孙中山组织的护法军政府,任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大本营军政部参事,粤军西江讲武堂学监、兼任军务科科长。

1924年黄埔中央陆军军官军校成立时,从事军事教育工作,陈适被孙中山先生委任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管理部(缺主任)副主任,同年11月管理部改为管理处(处长戴任),仍担任副处长。1926年2月任黄埔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编辑委员会委员,后任黄埔军校管理处代理处长。同年夏,随军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编审委员会委员、1927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战史编纂委员会编辑。参与国民革命军战史编修事宜。

1935年春,陈适担任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军政部)军事教育委员会少将委员。后任广西省督办署参谋长。时平阳名士黄光先生作贺诗一首《闻存甫任广西督办署参谋长,喜而有作》:“波路迂回入桂林,尔朱喜泯射钩心。从知地暖消秋色,还冀川灵递玉音。汉室筹边方借箸,唐皇易俗赖张琴。春风桃李如君少,不数龙楼洛下吟。”1946年12月,陈适叙任陆军少将军衔(另有记载其军衔为中将),旋即退为备役,后辞职赋闲。

三、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秋陈适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后曾当选为广东省政协委员,1980年后,曾多次接受中共党史和黄埔军校校史研究专家采访。留下了许多珍贵历史口述资料。他根据自己在黄埔军校的经历,与人合著《孙中山黄埔建军纪要》,载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5月。)1988年11月7日,陈适在广州因病逝世,享年97岁。说起中国近代史上的高寿将军,享高寿有102岁的薛岳、101岁的张学良、103岁的孙元良以及黄埔一期毕业、享寿106岁的黄鹤都可谓将中祥瑞。享年97岁的陈适也可以说是位高寿将军。

陈适之子陈一阳教授(1947--)。当代哲学、易学、佛学家,文革广州“李一哲”案主人。曾任广东省哲学研究所图书管理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研究员,2007年退休,2008被聘为华文国学院客座教授。陈一阳教授研究哲学,而且精通易学、佛学。发表了专著《命运探微》、《佛学之灵魂——新金刚经》、《哲学之灵魂——新老子(大道经)》等。

(注1):陈适之子陈一阳教授曾来讯告诉笔者,其父生于1892年,但保定军校记载为1891年,黄埔军校资料记载为1881年,本文仍从保定军校记载。-----

第四篇:保定军校甘肃籍学员

保定军校甘肃籍学员

万国藩(1894-?)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毕业。别号疆如,甘肃天水人,甘肃陆军小学堂、陕西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毕业。1919年春保定军校毕业。1945年7月任陆军上校军衔。

马克常(1893-?)保定军校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毕业,别号仲侯,甘肃皋兰人。甘肃陆军小学堂、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毕业。1914年11月保定军校毕业,分发直隶陆军服务。1924年6月任北京政府陆军第十四军(师长周荫人)司令参谋长等职。后随军南下福建,1925年8月任福建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董胜标)第一团团长,率部驻防福建莆田地区。1926年8月率部与入闽国民革命军北伐东路军作战,战败后返回北方寓居赋闲。王延瑞(1891-?)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科毕业。又名庭瑞,别号辑五,甘肃皋兰人。甘肃陆军小学堂、西安第二陆军中学毕业。1914年11月保定军校。1926年10月任国民联军驻甘肃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刘郁芬)教育处处长,张寿龄任该校校长时任教育长等职,主持该校军事训练事宜。1932年12月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工兵科筑城教官等职。抗战爆发后,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工兵队队副,兼任筑城交通教官,后任工兵科科长等职。

王咸一(1894-1962)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炮兵科毕业。原名庶熙,又名协宜,甘肃武都人。陕西陆军弁目学堂、西安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南京陆军大学第一期参谋班毕业,返回甘肃陆军服务。历任甘肃省防军炮兵队排长、连长,第二混成旅(旅长鲁大昌)司令部参谋,步兵团连长、团副等职。后任陕甘边防军步兵营营长,陕西陆军第三师(师长田玉洁)司令部参谋等职。1927年1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第七方面军(总指挥刘郁芬)第十七军(军长刘郁芬兼)步兵第一师(师长鲁大昌)司令部参谋处处长,1924年4月任新编第十四军(师长鲁大昌)特务(警务)团团长。1930年4月任中央甘肃讨逆军第一路军司令(司令鲁大昌)部参谋长,兼任第二路警备司令部(司令鲁大昌)特务团团长,率部参加中央军序列中原大战。1932年1月任新编第十四军(师长鲁大昌)司令部参谋长,1935年10月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第一路军(总指挥朱绍良)第一纵队(司令曾万钟)新编第十四师(师长鲁大昌)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任特务团团长,率部参加对陕甘边红军及根据地的“围剿”作战。1936年3月任陆军炮兵上校军衔。1936年12月任陆军第一六五师(师长鲁大昌)第四九四旅(旅长将云台)副旅长,第四九五旅(旅长鲁大昌兼)代理旅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第四预备军(司令长官何成浚)第十二团(军团长张钫)二十五军(军长万耀煌)第一六五师(师长鲁大昌)司令部参谋长,1938年1月任第二战区北路军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第二十一团(军团团长邓宝珊)新编第一军(军长鲁大昌)司令部参谋长,兼任第一六五师(师长鲁大昌兼)司令部参谋长,后任副师长等职,率部参加大同保卫战和忻口会战。1939年4月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傅作义)部东路军总指挥(鲁大昌)部参谋长、总参议等职。1946年7月任陆军少校军衔,同时退为备役。1948年冬当选为甘肃武都县临时参议会议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兰州市定居。153年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等职。1962年冬在甘肃兰州因病逝世。

史国铭(1888-1954)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科毕业,又名宗铭、宗鲁,别号鼎新,甘肃狄道(《保定军同学录》载,一说是临洮《陆军大学同学录》载)人。甘肃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二中学,北京陆军大学第五期毕业。1911年参加同盟会,在武昌陆军中学学习期间,正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随陆军中学组成学生军参加起义军事行动。1912年9月考入保定军校学习,1914年11月保定军校毕业,返回甘肃陆军服务,历任甘肃新军步兵团工兵副长、队官等职。1917年1月考入陆军大学学习,1919年12月毕业。历任西北边防军第一师(师长曲同丰)司令部参谋,随部驻防北京近畿地区。后返回甘肃供职,历任甘肃督军公署新军训练处副主任,甘肃陇南讲武堂教育长,主持讲武堂教育和训练事宜,讲武堂结束后,历任陕西边防督办(李云龙)公输上校参谋,讨贼联军陕甘总司令(于右任)部第八路军司令(李云龙)部参谋长,所部归附国民政府后,与1928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五方面军(总指挥岳维峻)第十一军(军长李云龙)暂编第一师(师长李云龙兼)司令部参谋长,率部参加陕西豫南地区北伐统一战事。1929年春部队编遣时免职,后任洛阳工兵学校教育长等职。1930年中原大战时,任冯(玉祥)阎(锡山)联军甘肃讨贼第四路军司令,战败后再度免职。1932年春任陆军第二十七军(军长李云龙)第二十三师(师长李云龙兼)司令部参谋长、副师长等职,率部参加对湘赣边区红军根据地的“围剿”作战。1935年12月李云龙病故后,该师并入樊嵩甫部,随部赴西安驻军,1936年1月任兰州绥靖主任(朱绍良)公署新编第十四军(师长鲁大昌)司令部参谋长,率部参加对陕北红军及根据地的“围剿”作战。1936年2月任陆军少将军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蒋鼎文)少将参议,1937年底开始于中共建立联系,在西安组织“大众生活互助社”任社长。1928年12月任军事委员会天水行营(主任程潜)高级参谋等职。1941年在兰州组织西北民主政团(民盟前身),推选为主任委员。1942年与王仲甲、萧焕章等策动“甘南事变”失败后转入秘密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政府西北行辕参议等职。1946年7月除役。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陇南地区联络情报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及中国民主建国委员会会员身份,先后当选为甘肃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甘肃省各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甘肃省政协委员,常务委员,曾任甘肃省人民政府林业厅副厅长等职,1954年在兰州因病逝世。

刘英(1892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炮兵科毕业。别号华裳,甘肃陇西人。陕西陆军小学堂、西安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毕业。1919年3月毕业于保定军校,任中央陆军第五混成旅炮兵营排长、连长等职。1925年3月任国民军第三军炮兵旅司令部参谋,兼第二团连长、团副等职。1928年3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新编第三军直属炮兵团代团长,随部参加中原大战。1932年1月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教官、主任教官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七十八军(军长宋希渡)第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渡)第一0八旅旅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在战斗负重伤,伤愈后转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西安分校)学员总队总队副,第七分校王曲军官教育队班主任,第八战区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胡宗南)部炮兵指挥高级参谋等职。1946年6月退为备役。

刘邦彦(1984-?)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工兵科毕业。别号汉佐,甘肃兰州人。甘肃陆军小学堂、西安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毕业。1919年3月保定军校毕业,分发陕西陆军服务。历任国民军援陕总司令(刘郁芬)部参谋、科长,兼任随营学校兵团团长等职。1927年1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孙连仲)第十三军(军长张伟玺)司令参谋处处长,率部参加北伐战争。1930年5月任冯(玉祥)阎(锡山)反蒋(介石)联军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冯玉祥)第一路军总司令(张伟玺)部参谋处处长等职,南路军总指挥(张伟玺)部副参谋长,兼任参谋处处长等职,随部参加中原大战平汉线战事,战败后所部被整编免职。

刘耀曾(1891-?)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又名耀增,别号远亭,甘肃静宁人。甘肃陆军小学堂、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毕业,军事委员会战时将校研究班毕业。1919年3月保定军校毕业。1935年1月任陆军第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司令部参谋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司令官薛岳)第七十四军(军长俞济时)第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司令部参谋长,1938年5月入军事委员会战时将校研究班学习,结业后免除军职。

杜杰(1887-1949)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骑兵科毕业。别字汉三,后以字行,甘肃天水人,湖北陆军小学堂第一期、武昌陆军第三中学毕业。1904年冬考入湖北陆军小学堂,毕业后继入武昌陆军中学学习,1911年秋考入保定军校入伍学生队,辛亥革命爆发后,返回天水,参加甘肃督军公署骁军统领黄钺发起的秦州起义。失败后复入保定军校继续学习,1914年11月毕业,分发陕西陆军服务,历任陕西省防军骑兵第一团(团长陈树滋)第一营排长,陕西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刘世龙)步兵第一团(团长商震)第二营连长等职,随部参加讨伐张勋复辟的作战。1923年秋任北京政府陆军第十一师司令部随营学校学兵团营长、团长等职。1924年秋任国民二军驻陕西总司令(于右任)部副官长,国民二军南路军第七师(师长邓宝珊)司令部副官长,兼任南路军总指挥(邓宝珊)部参谋长,率部参加对奉军的作战。1927年春与中共党员葛霁云、吴鸿宾等建立联系,被免职后于陕西西安等地寓居。1934年10月任陕西绥靖公署驻甘肃分署副官长,后任新编第一军(军长邓宝珊)第十旅第一团团长,率部驻防甘肃定西地区。1936年夏红二军、第四方面军长征途径定西,不与红军作战,并营救了一批红军伤病员。1936年9月任陆军骑兵上校军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部高参室高参,战区干部训练团高级班副教育长,与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谢觉哉、伍修权取得联系,接纳共产党员及进步青年到所部工作,建立“民众抗日先锋”青年抗日救国会”等组织,事泄后被朱绍良免职软禁。1945年春任军事委员会天水行营(主任程潜)高级参谋,1947年8月任陆军少将军衔,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与程海寰等组织“西北前进同盟策动委员会”,计划于秦岭开辟川陕甘游击队,参与对天水地区国民党驻军的策反工作。1949年3月11日在西安被捕,在狱中宁死不屈,同年5月17日在西安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肃省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甘肃天水文史资料1989年第三期载有《杜汉三烈士平生》(民盟天水市委会编)等。杜堃(1891-1960)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别号承天,甘肃金县(一说榆中)人。西安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毕业。1919年3月保定军校毕业,分发山西陆军服务。历任晋绥军步兵旅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29年6月任冯(玉祥)阎(锡山)反蒋(介石)联军第三方面军(总司令阎锡山兼)第三军(军长王靖国)第八十师长,1930年5月率部参加中原大战。1935年5月任陆军步兵上校军衔。1937年5月陆军上校军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战区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第十九军(军长王靖国)步兵第二一五旅旅长,率部参加太原保卫战、忻口会战诸役。1938年7月任第二战区北路军(总司令杨爱源)第十九师(师长王靖国)第七十师师长等,率部参加平型关战役和娘子关战役诸役。后任第十九师(师长王靖国兼)副军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高级参谋室高级参谋、主任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退役,任甘肃省政府顾问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兰州市定居,任兰州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职。1960年春在兰州市因病逝世,甘肃榆中文史资料1990年一期有《回忆杜堃的戎马生涯》(杜月秋著)等。

李世杰(1893-1979)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骑兵科毕业。别号北屏,原籍甘肃皋兰,寄籍山西曲阳。山西陆军小学堂、西安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南京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毕业。1918年9月保定军校毕业,分发山西晋军服务。历任晋军第二师(师长孔繁霨)第四旅(旅长谢濂)第八团(团长傅作义)参谋,1926年春任晋军第四旅(旅长傅作义)第七团连长等职。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第六军(军长丰玉玺)第四师(师长傅作义)第八团团副、营长随部参加北伐战争。1929年夏任晋绥军第十军(军长傅作义)第二十九师(师长叶启杰)第一团团长等职,1930年5月率部参加中原大战,战败后所部被东北军整编,任第三十五(军长傅作义)第七十三师(师长傅作义兼)第一四七旅司令部参谋长,1932年任第七十三师(师长傅作义兼)第一七四旅副旅长、旅长等职。1935年4月任陆军少将军衔。1936年春任太原绥靖主任(阎锡山)公署第三纵队第七十二师(师长李生达)司令部参谋长、副师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部参谋处处长,随部参加太原保卫战、平型关战役和忻口会战。后保送陆军大学特别班毕业,1938年10月毕业,留校任陆军大学战术教官等职。1940年10月任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第三十五军(军长傅作义)司令部参谋长,此后长期辅佐处理军事指挥事宜,曾兼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傅作义)部战时干部训练团教育长等职,率部参加绥西抗日战事。1945年6月在归绥设置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任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协助傅作义处理热河、绥远、察哈尔三省日军受降事宜。1945年10月被授予忠勤勋章,1946年5月被授予胜利勋章。1946年12月至1949年1月兼任察哈尔省(主席傅作义兼任)政府委员,察哈尔省保安司令(傅作义)部副司令等职。1947年1月任张垣绥靖主任(傅作义)公署参谋长,1948年8月任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部参谋长等职,1949年1月随傅作义部在北平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任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傅作义)委员,绥远省行政干部学校教育长,绥远省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乌兰夫)司法厅厅长等职。1959年3月至1979年任内蒙古自治区第二、第三、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59年4月起任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著有《北平和平解放中我的经历与见闻》(载于《远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平津战役亲历记》)、《关上村附近阻击战》[载于《远国民党将领回忆——围追堵截红军长征亲历记》(下)]、《黄百韬在碾庄圩指挥目睹记》(载于《中华文史资料的文库》第七十卷)等

第五篇:保定军校观后感

保定军校观后感

陈潜

13级行政管理三班

学号:54 五月二十一日,我班全体同学参观了位于东风路的保定军校纪念馆,重温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路上跟着讲解员,我对这所中国历史名校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中华民族最黑暗的时期,保定军校为我们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它是一所国民党创办的军校,虽然它只存在了11年,但是它的价值是无限的。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习称保定军校)前身为清朝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1912年至1923年期间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有6000余人,当中不少人後来成为黄埔军校教官。在国民党及共产党内都有保定学生。若然从北洋军学堂算起,保定训练了接近一万名军官,当中超过一千六百人获得将军的衔头。造就了大批军事人材在我国近代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高大的尚武堂坐北朝南,四周环以石栏,雕梁画栋气势宏伟。厅门两侧有副楹联,上书:尚父阴符,武侯韬略,简练揣摩成一厅;报国有志,束发从戎,莘莘学子济斯望。尚武堂外墙上金光闪闪的“军魂”字样给人一种无声的震慑。尚武堂内陈列着保定军校全景模型,听讲解员说:这里原是一座拥有庙产千亩,殿宇百间的关帝庙,后改为兵营,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 年)遭八国联军焚毁。建军校时,利用原庙产并征用邻近土地而建起。全校分校本部、分校(包括小教场)、大操场和靶场四部分。校本部居中心。其建筑格局系仿日本士官学校建成,为一片气象森严的砖瓦结构的建筑群。四面有高大的围,墙外有河环护,河两岸古柳成行。军校大门在南侧,隔河有高大的照壁与之相对。门楼高大,面阔三间,气势之雄伟可与直隶总督府大门相比。朱漆大门饰以铜钉铜环,门楣上悬挂着书有陆军军官学校六个大字的横匾门前有石砌的高台阶,阶前的南路直通河岸。南路两旁有石狮一对,高丈许。河上架一平板桥,以通大操场。校本部分南北两院。北院是生活区。南院是军校的中枢和教学区,又分东、中、西、三院。东、西院为教室与学生宿舍,各有十排带长廊的青砖瓦舍,布局对称,各排房舍之间有走廊相通,每两排组成一个独立的院落,院墙开月形门,每院住约一连学生,俗称一连道子。中院有校部办公室和尚武堂。尚武堂北面是个大空院。院内有两棵并立的五丈多高的古杨,二木间悬一铜钟。因官长常在这里训话和发布命令,因此,这里被视为全校之中枢。校本部的东侧是分校。靶场在分校之北。

之前听老师说蒋介石曾经就读于保定军校。突然心里就对保定军校起了浓厚的兴趣。在尚武堂里,我找到了关于将先生的踪迹。虽然蒋介石政府最终被打败了,但是蒋介石在国民革命中最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抗击日军的正面战场上,虽然国民党军队不敌日军,但是也大大地削弱了日军的实力,为我党的敌后战场做好了铺垫。而且蒋先生还是黄埔军校的校长,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军官。从讲解员的口中,我还了解到,张学良也曾被保定军校录取,但是由于其父亲张作霖在东北自己创办了军校,所以张学良未能来这里上学。保定军校之所以中外闻名,与人才辈出及对中国近代史影响之大分不开。仅民国改元后十一年的毕业生,即达6553人。其中不少毕业生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知名人物,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叶挺同志是我党著名的军事将领,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领的“铁军”使敌人威风丧胆,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还有何柱国、王长江等同志,也都为革命是也做出了贡献。

该校毕业生中也有不少人成为民主革命的骨干,如李济深先生,在军校参加了辛亥革命活动,为了阻止清军南下攻打起义军,曾冒险去炸漕河铁桥,解放后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此外,邓演达、耿毅、刘越西、陈铭枢、周思成、张文等,都投身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还有不少经过曲折的道路后,又投身革命阵营,如张治中、傅作义、刘文辉等。

经过这次参观,我增长了许多只是我,尤其是历史方面,了解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中军校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军校为军队培养了许多人才,大大增加了军队的战斗力。中国的革命事业是靠千千万万的有识之士用智慧和鲜血浇灌起来的不败之花。教育是一个民族不倒的源泉,对军人教育是一个军队战无不胜的有力保障,创建一流的军校是一个国家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体现。

中国近代史是苦难的历史,我们应该深刻反省自己并牢记历史,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并发奋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食,为祖国的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载保定军校是黄埔军校的前辈(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保定军校是黄埔军校的前辈(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观保定陆军军官军校有感

    小组成员:边老师带领参观地点: 参观时间: 参观流程:军校广场——保定军校纪念馆。 参观目的:保定市陆军广场 2009年12月27日领略保定历史文化之久远 感悟古城文化与现代文明......

    黄埔军校将领全名录中央军校武汉分校

    黄埔军校将领全名录(4)中央军校武汉分校 黄埔军校将领全名录(4)中央军校武汉分校 第五期 1926年3月 万桂芬1903-1934 湖南浏阳 共产党 湘鄂赣省红军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政治......

    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纪念活动在军校旧址举行

    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纪念活动在军校旧址举行 广州黄埔长洲岛,黄埔军校旧址坐落东北角,面临珠江潮落潮涨。题写白底黑字“陆军军官学校”的横匾,悬挂于牌坊门额处,提醒人们门后这......

    少年军校是开展德育工作范文

    少年军校是开展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 西长安街少年军校成立之初就将培养"四有"新人作为主要目标,军校设立了顾问委员会,一批老将军、老首长成为顾问。在近百位老同......

    黄埔军校1924:一所军校,一群学生和一个国家(精选多篇)

    黄埔军校1924:一所军校,一群学生和一个国家 2014年6月16日是黄埔军校成立90周年的纪念日。 1922年6月16日的广州,陆军总长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被迫前往上海。两年后,孙中......

    中国法学教育西政是“黄埔军校”

    中国法学教育西政是“黄埔军校” 先后走出20位大法官、大检察官从1950年成立到现在,60年来,西南政法大学先后走出了中国20位大法官、大检察官,培养了15位“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

    文网文是保定游戏公司的必备资质之一!(范文大全)

    文网文是保定游戏公司的必备资质之一! 网络文化许可证是企业经营互联网文化活动或产品的必备资质,也叫文网文,无证是不可以从事相关业务的。那么保定文网文是如何办理的呢? 网络......

    士兵考军校基本条件是如何规定的

    士兵考军校是如何规定的? 军队院校招收士兵学员对象为: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或者同等学力、未完成国家高等学历教育的在校大学生士兵。高中生士兵年龄不超过22周岁(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