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征精神与西部开发
长征精神与西部开发
长征精神与西部开发
【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缅怀红军的光辉业绩,弘扬团结、吃苦、胜利精神,对于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首先,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这是夺取西部地区大开发胜利的根本条件
;其次,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夺取西部大开发胜利的重要关键;第三,要加强全党全军全民的大团结,这是夺取西部地区大开发胜利的基本保证;第四,要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这是夺取西部地区大开发胜利的巨大动力。
【关键词】红军长征;会师精神;西部开发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和将台堡胜利会师。这标志着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特别是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团结、奋斗、胜利精神,集中地反映了红军广大指战员对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不怕艰苦,不怕牺牲,一往无前,英勇奋斗的英雄气概;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创新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贵品德;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作风。这种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并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威力。
现在,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缅怀红军的光辉业绩,弘扬团结、奋斗、胜利精神,对于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要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这是夺取西部地区大开发胜利的根本条件
当年,红军长征的处境异常险恶。外有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内有错误路线的干扰,自然环境又极其恶劣、物资供应奇,找范文请到网]缺,其局面之险恶,矛盾之复杂,斗争之激烈,是中国历史上所罕见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不端正党的路线,全党、全军和沿途各族就难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红军长征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就有被敌军消灭的危险。因此,党中央于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遭受严重挫折的教训,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长达4年之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使全党、全军和沿途各族人民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这是我们党和中国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重要保证。今天,我国西部地区正在实施大开发。这是党中央为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据统计:在资源比重上,我国西部地区的草原面积高达98,而东部地区只占1;可开发水资源,西部地区为80.7,而东部地区仅为4.5;森林蓄积量,西部地区则达58.2,而东部地区为7.4。另外,西部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会产生巨大影响。但是,西部地区的大开发也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从总的环境来说,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开发困难,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如果搞不好就会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后果。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大多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由于人类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大片森林退化,许多地区森林覆盖率还不到1,一些地区无林可言。我国的草地一直存在着沙化或碱化的威胁,加上长期不合理地开垦和放牧,使得草地退化和土壤养分锐减。全国有86.67万平方公里的草地退化,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三分之—,并呈上升趋势。如何正确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尽快实现党中央确定的战略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必硕大力弘扬红军长征会师精神,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入地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才能具体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在西部地区各族人民中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把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夺取西部大开发的胜利,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宏伟战略目标。
其次,要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这是夺取西部大开发胜利的重要关键
长征初期,由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的错误指挥,红军处境危急,迫切要求战争的指导者从实际出发,统筹全局,正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战术,并根据变化的情况,审时度势,适时调整红军的进军方向,变被动为主动,以突破敌军的围追堵截,达成战略目的。为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第二篇:西部开发(范文模版)
西部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主要成因:
1、历史原因与文化背景东西部地区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差异,是导致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西部地区的黄河上中游,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经济社会重心逐渐南移。但沿海地带经济的发展,内陆相对衰落这种宏观地域结构的变化;
2、沿海开放的区位优势和先发效应区位条件的不同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直接相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处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心位置,沿海各主要城市均与世界经济有广泛联系,整个地区交通便利,气候温和,水源丰富,城市化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备,这对吸引外资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而中西部地区却处于相对封闭或半封闭地带,地形地貌复杂,交通不便,气候条件也差,远离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心。因此,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但难以引来外资,形不成生产力。
3、政策倾斜与投资倾斜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速度,在效率优先原则的指导下,国家对区域发展采取了“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对东部地区给予了一系列倾斜发展的优惠政策
4、深层的产业结构问题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由产业结构差异所导致的效益差异,是造成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另一重要原因。
怎样做
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和劳动力优势。西部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处于开发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基本建设、综合开发都需要大大加强。市场潜力大,不仅体现在消费市场上,而且还体现在投资市场上。另一方面,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这将有利于西部吸引外来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区域经济。二是发挥西部边境优势。三是发挥西部资源优势。西部地域辽阔,能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四、调整产业结构,协调区域产业结构间关系,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的协调、优化程度,既是经济素质和效益的一个重要表现,又对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对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来说,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有其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是扩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林牧业及其加工业。三是开发能源和矿产资源,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提高加工深度。
一、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生态改善和农民增收
二、继续加快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打好基础
三、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
五、积极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加快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
六、大力加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西部地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八、拓宽资金渠道,为西部大开发提供资金保障
九、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十、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加强对西部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三篇:长征精神与四化建设
二万五千里长征,举世闻名。毛泽东同志在讲到中央红军长征时,有过一段脍炙人口的话:“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1]说它是宣言书,那是因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
[2]雄好汉,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说它是宣传队,那是因为“它向十
[3]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说它是播种机,那是因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4]长征作为历史,早已过去了70年,但长征孕育的伟大长征精神,却是永恒的。
2006年10月22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对长征精神作了系统的概括,指出: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风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5]
长征的历史表明,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是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这种坚强的信念、伟大的精神,铸造了我们的军魂和党魂,创造了伟大的奇迹。长征中的理想信念并不是空泛的,而是与爱国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担负起抗日救国的重任,当时提出的“北上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口号,都充分体现了党和红军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所以,鲁迅先生认为红军长征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伟大的史诗”。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说,长征是“一次体现出坚忍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埃德加·斯诺认为长征“是一次可浓墨重彩,大书特书的远征”,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现代史诗”。
长征的历史表明,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不怕任何艰难险阻、顽强拼搏、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楷模。长征途中,红军遇到的困难世所罕见,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牺牲。据统计,长征中平均每天走37公里,平均每前进70米就牺牲一名红军将士。因为红军将士面临的是:前有荷枪实弹的堵军,后有铺天盖地的追兵,上有狂轰滥炸的飞机,脚下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江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茫无际的草地„„就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中国工农红军忍受了酷暑严寒、干渴饥饿,艰难跋涉25000里,翻越18座高山,渡过24条江河,转战10多个省,攻占700多座县城,进行了300余次战斗,终于从几十万敌军的重重包围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说的那样,长征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7]“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8]
长征的历史表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这项原则的魅力在长征的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如果说,长征之前,红军遭受惨败;长征本身,红军出于无奈;长征之初,红军面临毁灭之险,是在饱尝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中央领导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苦果,那么遵义会议之后红军摆脱险境,争得主动,获得生存,赢得胜利,则是在品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甘甜。综观整个长征的全过程:放弃湘西,转向贵州;取消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确认以毛泽东为首的正确路线;舍弃川西,北上陕甘;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智取娄山关,突破腊子口„„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套战术的实施,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与共产党人的探索和求实精神息息相关。
长征的历史表明,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一条成功经验。长征是一首顾全大局、团结战斗的凯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风雨同舟,生死相依,涌现了无数的感人事迹。这种精神首先表现在党和红军的高层领导中,他们把维持党[6]
中央的集中统一、维护红军的高度团结作为至高无上的历史责任。无论是遵义会议前后的争论,还是反对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斗争,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顾全大局都堪称楷模。长征途中,各路红军互相配合,协同作战,有的部队为了主力红军的安全,不惜牺牲局部利益,孤军奋战,但谁都没有怨言。
长征的历史表明,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们的政治优势。长征途中,红军时时处处关心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沿途群众为红军筹款筹粮、烧水送饭、收集情报、救护伤员、提供兵源。军民团结如一人,构筑了一道牢不可破的御敌长城。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深情的生动历史。
长征途中,广大红军将士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总是充满旺盛的战斗精神和高昂的士气,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每一个指战员心里装着人民,牢固树立了为人民而战的思想。长征途中开展了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得“每个士兵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与他们有什么关系”,也使他们明白,红军为什么要跋山涉水北上抗日。在长征队伍中,没有一个人不知道“为谁杠枪,为谁打仗”的道理。毛泽东同志曾经对国民党军和红军作过一个比较,他说:“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就很勇敢。”[10]这个道理十分清楚,那是因为白军是为少数剥削者利益服务的,而红军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战争不仅仅是物质力量的抗衡,更是战斗精神的拼搏。为了人民利益而战,红军就有了无敌的勇气和挑战人类生存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因此,“为人民利益而战”作为一种信念,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始终成为激励广大指战员奋勇向前、有进无退的最强大的精神动力。
总之,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展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不言而喻,长征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第一,我们的党和国家正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考验。能不能经得起这种挑战和考验,理想信念的坚定与否至关重要。
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广泛而深刻,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新未艾;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各国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复杂多变。特别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出现了所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在国内和党内,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党的自身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的一些同志,甚至一些党员干部由此对世界社会主义前途产生了疑虑和困惑,出现了“信仰危机”。因此,正确分析和认识社会主义进程中出现的曲折现象,对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应对这种挑战和考验尤为重要。
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具有一系列内涵、要求和条件的崭新社会制度,要建设好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容易,必须经过长期的探索和艰苦奋斗。在此过程中,无论是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在一些国家中的失败,还是在一些国家中的成功,都是正常的、合乎规律的。这正是社会主义作为崭新制度的魅力所在,才更值得人们去向往和追求。相反,在其发展过程中不管在哪一个国家一建就成、一走就通倒是不可想象的。
应该指出,不能把苏东的失败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本身的失败。相反,是这些国家的执政党逐步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违背了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结果,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失败。因此,把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误和挫折归咎于社会主义科学理论和基本制度的观点,既不符合实际,也是十分有害的。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我们的社会主义最早虽然也来自于传统的苏联模式,但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与时俱进的改革和发展,我们搞的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9]
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社会主义,与传统的苏联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我们党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论;提出了以人为本,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理论;提出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理论;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等。这些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是根本不同的,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质的体现。尽管我们目前在理论和实践之间还有差距,在实际工作当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党正在努力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完善我们的制度。我们没有理由对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抱怀疑态度,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正在向全世界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这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对此,我们当然应该充满信心。
第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牢固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用崇高的理想鼓舞自己,用坚定的信念鞭策自己,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质。
虽然我们党的队伍是整齐的,具有很强的战斗力,绝大多数共产党员都能站在各项工作的前列,廉洁奉公,艰苦创业,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但应该看到,党内腐败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也令人担忧。有的公私不分、是非不辨;有的在经济交往中利欲熏心,陷入了拜物主义的泥潭;有的以感官享受为满足,追求享受,得过且过,完全混同于普通群众。上述种种现象,尽管发生在少数人身上,却严重地损害了党的肌体,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破坏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有没有想过,有没有思考过,这种现象的产生,根源究竟在哪里?大大小小贪官在案发后的忏悔中,总有一段令人难忘的话语:那就是忘却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背离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夫志,气之帅也。”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证明,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努力拼搏、战斗不息的精神支柱,是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相反,背弃了理想信念,共产党员的政治生命也就终止了;淡化了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就会落后于时代前进的步伐。这一点,也为个别蜕化变质分子、落后分子的所作所为所验证。我们可以这样说,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没有我们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就没有我们党的前途,就没有我们国家和民族锦绣灿烂的明天!因此,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显得何等的重要!
第三,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才能更好地坚定理想信念?
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是在政治立场上,要有一个正确态度。虽然我们从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来看,的确是严峻的,但我不同意有的同志认为目前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是“不治之症”的悲观说法。当然,我们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讲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但我们更要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党的事业必然胜利的信心。长征的胜利,证明了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成绩是在克服了众多矛盾和困难中取得的,非常不容易。这些成就的取得,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依靠党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指导。我们对党充满了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中国现代化的成功。我们的国家大、困难多,我们党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也是多灾多难。但尽管如此,我们党又总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坚忍不拔,以达到胜利的彼岸。只要我们忠贞不渝地高举党的旗帜,紧紧地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我们就一定能够把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二是在思想认识上,要有一个主体意识。当前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我们在思想建设和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上,在民族主体意识的建设方面确实还有一些不尽
如人意的地方。比较而言,思想道德建设是一块“短板”,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思想建设却没有得到与之相适应的发展。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全球化不能把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都化掉了。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主体意识,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就像自己的身子长了别人的脑袋,那么这个民族是站不起来的。现在我们就有这样的隐忧。我们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有自我独立的精神支柱。
今天我们强调长征精神,强调长征精神的发扬光大,最重要的是强化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和核心价值观念。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和先进的人类文明价值观,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气节,仁者爱人、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天人和谐、人与人和谐的社会伦理观念等。特别是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在共产党人领导的长征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而现在我们非常需要弘扬这些优良传统,以此来锻造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和价值观。要持久发展下去,要真正在世界民族之林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我们就必须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的主体意识。
三是在实践过程中,要有一个基本定位。笔者认为,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一定要强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作出表率。因为领导干部的特殊性往往决定了他们比其他人对党、对社会的影响更大,他们的言行举止比其他人具有更强的示范、导向效应。事实也正是这样,只有领导干部带头弘扬革命传统,带头坚持理想信念,才能带动全社会共同走社会主义道路。
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是每一个共产党员,乃至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的历史使命,因此弘扬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就必须要做到“人人有责,人人有份”,要真正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样一个基本定位。我们每个人怎么做,这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管社会环境怎样、别人做得如何,始终要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就不能光盯着别人。每个人都是社会一分子,都有责任自己首先做好。多一个人做好,就增添了一份实践远大理想的推动力量。从现在做起,就不能等待观望。大家的工作、学习、生活,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每时每刻都在经受考验,我们都需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好这份考卷。从小事做起,就不能好高骛远,任何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实际上都能折射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火花,因为这一切都是在为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创造辉煌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2][3][4][10]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9-150,150,150,65.[5]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10(23).[6][美]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M].译者:李方准,梁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146.[7][8][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M].译者:过家鼎,程镇球,张援远.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长征》及其由来1,中文版自序5.[9]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81.
第四篇:西部开发工作总结
市发改委: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见》和各项部署,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2011年西部大开发工作总结
(一)环评审批服务绿色发展
严
格环境准入,联系省环保厅完成了四川君格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汽车、摩托车配件生产线项目”、创新工业园区“电路板(PCB)制造基地配套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等重大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积极参与志超电子、健坤物流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洽谈、论证、咨询服务。积极配合部、省做好遂绵、遂内、遂资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复线、遂绵铁路、遂内宜铁路、XX机场迁建项目的环评审批。截止目前,审批项目环评文件80个,验收建设项目环保设施20个。
(二)生态建设与农村环保取得成效
截止2011年9月,全市已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1个(射洪县)、省级生态乡镇25个、生态村17个、生态小区22个、绿色学校5所、绿色社区3个;市级生态村223个、生态小区7个、生态家园251户;县级生态村55个、生态家园408户、绿色学校65所、绿色社区2个。通过省级生态县技术核查1个(船山区),省级生态乡镇现场核查10个。纳入民生工程的五家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程进展顺利;船山区新桥镇龙池村养殖小区污染治理项目已准备设备安装;安居区四川顺木牧业、大英县森福农业、射洪县绿丰养殖等三家规模养殖企业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已完成建设,正试运行;蓬溪县大石镇文凡村养殖小区因未进行生猪养殖,已关闭。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新建沼气池22613口,建生活污水处理池15225口,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建设稳步推进,已有1612个行政村建有村收集点,1434个行政村建有堆肥处理点,配备垃圾箱(桶)14175个、转运车辆708辆,建区域共享垃圾填埋场52个、县垃圾处理厂6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涪江、琼江出川断面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涉及船山、安居和蓬溪三个区县,共争取到中央专项资金4250万元。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9个,资金223万元。
(三)总量减排扎实开展
编制完成了《“十二五”减排规划》,为有效推进减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将关闭XX同心纸厂等20个项目列入2011年减排计划,并动态建立减排项目库。严格执行减排项目月调度,总量减排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完成全市498个污染源的更新调查工作,并代表四川省接受环保部对2010年污普动态更新的考核。
(四)污染防治稳步推进
全市6家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和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限期治理工作达到进度要求。重金属污染企业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完成,海英电子、太晶微电子、金湾电子3家企业已经与保险公司签订了合同。争取上级环保专项资金503.13万元的船山区保升乡连片环境整治项目全面启动。今年我市又争取到出川断面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资金4250万元,省级农村环保专项资金9个,资金223万元。2010“城考”取得优异成绩,我市在全省市(州)中排名第2位,射洪县、大英县、安居区、蓬溪县在全省县(市、区)中排名分别为5、8、25、29位。公众对城市环境满意率为99.37%,位居全省第一。
(五)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针对涉重金属、涉危化品、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重点减排行业、环境敏感行业,以及沿江沿河、居民集中区等环境敏感部位,认真开展专项行动和执法检查,对废水超标排放、直排的3家企业实施行政罚款共2.48万元。妥善应对处置7.26涪江水质异常事件,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先进单位。
二、2012年西部大开发工作计划
(一)完成生态建设目标。进一步推进省级生态家园、生态村、生态乡镇、生态区县等生态细胞创建工作,加大国家级生态县,尤其是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创建力度,确保顺利完成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市的任务。
(二)确实做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大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落实上报减排项目,建立减排项目库和预警制度,逗硬落实减排责任和措施,确保完成2012年减排任务。
(三)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做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限期治理工作,确保按期完成治理任务。深入开展环保“三下乡”活动。协助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做好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监管。做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
(四)大力实施流域综合治理。重点做好饮用水源、出境断面上游的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对工业企业、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监管,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全面清查取缔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污染源,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和出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逐步改善小流域环境质量。
第五篇:西部开发报告
西部开发报告
一、2005年西部开发工作基本情况
在“西开”工作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入的大好形势下,为实现贵阳市西开战略目标,把贵阳建设成为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现代化都市,全市认真贯彻执行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西开”工作稳步推进,全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一)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按照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西开”工作内容更加丰富,拓展了“西开”工作的思路,推进了“西开”工作向纵深发展。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525.62亿元,增长14.6%,是“十五”计划期间增幅最高的一年;三次产业分别增长7.6%、16.2%、13.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2.5亿元,增长25.7%,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1.79亿元,增长26.8%,非公有制经济增长17%。
(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全市固定资产规模持续扩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3.54亿元,增长17.2%。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既抓质量又抓进度,贵阳市紧急救援中心、群众艺术馆、市科技大厦、延安路、瑞金路沥青罩面等一批工程相继完工,市区道路工程,金阳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贵开路,鱼简河水库,清镇东郊水厂,贵阳大剧院,传染病院等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农业,科研,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搞好城市规划,加强建设和管理,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强力推进金阳新区建设,加强小城镇建设,完成了一批道路改扩建工程,一些中心集镇基础设施,城镇面貌有了新的改观。旧城改造取得明显成效,有目的地解决了一些与人民群众出行难,入厕难,停车难等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方面组建了10个“三农”科技专家服务中心,创建科技创新研发平台4个,推广一批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科技项目。教育工作全面实施“温馨工程”和危房改造工程;文化事业,卫生事业重点工程建设已完工投入使用,7个区(县,市)传染病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扩大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人口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出生率降至11.7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71‰。积极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新增就业岗位4.16万个。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4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最低生活保障。
(四)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928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35元,增长11.6%,全市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活跃,住房,娱乐用品,汽车等仍是消费热点。农村消费品市场增长势头喜人。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1.84亿元,增长15%。
(五)重点产业培育成绩显著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6.69亿元,增长15.4% ,烟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医药,橡胶,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产品制造等行业已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支撑。旅游业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接待国内游客1452.67万人次。海外游客6.1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58.4亿元。旅游创汇2480.24万美元。
(六)对外开放势头良好
招商引资大幅增长,外贸进出口降中有升,全年实现直接利用外资6045万元美元,引进内资实际到位资金161.01亿元,分别增长15.4%,31.5%。招商引资项目中,已开工的5000万元以上项目达87个。海关进出口总额11.36亿美元。下降5.7%,其中出口7.61亿美元,增长1.4%。市属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4.97亿美元,增长23.2%。
二、2006年西部开发工作展望
(一)积极推进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
“十一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趋势增强,城市群和城市经济圈已成为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十年重点突破”的新阶段,我市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具备了加速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十一五”期间,是我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城市经济圈发展的黄金时期。面对这一大好时期,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国家把西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资源接替区,我国全面融入WTO,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南贵昆经济区的建立等所带来的机遇,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推进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建设与发展。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深化改革,体制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引进国内外的资金,技术和优强企业,为贵阳城市经济圈发展注入新的火力。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环境,人居环境,推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调整步伐
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为重点,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贵阳市的优势和活力。
(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按照突出规划,基础先行,教育优先,产业支撑的要求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进生态经济市建设
以可持续发展和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以实施生态工程建设和循环经济示范为重点。加快建设贵阳生态园林城市,重点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防护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自然保护区和重点生态公益林等。以生态旅游服务业,生态畜牧业,环城林带及林产业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培育发展生态经济。加强中心城市,重点城镇的环带生态建设和饮用水的水源区保护,加大工业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固体废弃物的集中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大气环境保护与酸雨治理工程,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
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重点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促进全市基础教育发展,积极推进以县,乡(镇)卫生机构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切实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推进劳动保障所及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平台在强化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上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