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开发报告

时间:2019-05-15 12:1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部开发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部开发报告》。

第一篇:西部开发报告

西部开发报告

一、2006年西部开发工作基本情况

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方针政策和重点任务,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和《贵阳市“十一五”西部大开发专项规划》的要求,贵阳市继续把加快改革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中心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落实“五个统筹”,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西部教育“两基”攻坚,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快改善社会事业薄弱环节,推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改善投资环境,努力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经济总量保持了较快增长,2006年生产总值达到了60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这是多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3∶48.4∶45.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7.15亿元,增长23.7%。工业经济整体质量明显提高,烟草制品、医药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九大支柱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高技术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6.4%,非公有制经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

(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累计投入科技三项费2.34亿元,实施科技项目681个,连续三届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成为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教育、文化卫生、计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贵阳一中新校、贵阳大剧院、贵阳市美术馆等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贵阳学院完成组建;率先在全省实现“两基”目标,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上升到8.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5.67‰。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四年累计投入资金5.6亿元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强力推进“三轮驱动”战略,努力加大交通、水利、信息、环保和城市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市发展基础和环境得到较大改善。2002年到2006年四年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562.5亿元,2006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等级公路或高速路,市域一小时交通网络已经形成。治理病险水库64座,率先在全省消灭病险水库,完成鱼简河水库、花溪水库扩建加高等水利工程,解决农村38万人饮水困难,提高了城市防洪和供水能力。新建、改扩建37条城市道路和一批城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置场,城市绿化覆盖率到40.47%,城市供水设计能力达100万吨/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的93.6%。金阳新区建设实现突破,提前四年完成17平方公里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道路铺装率达90%,镇区供水率达100%,基本实现了国(省)道沿线小城镇场路分开。贵阳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避暑之都”等称号。

(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222元,比上年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65元,比上年增长10.5%。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增加到16.7平方米和35.5平方米。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和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三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累计实现城乡统筹就业3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建立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商、生育五

险齐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两个确保”100%的成果进一步巩固,“三条保障线”政策全面落实,在实现城市低保“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的基础上再次提高了低保金标准,农村低保全面铺开,率先在全省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把农民工纳入基本医疗保障。

(五)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7.37亿元,增长15.1%;重点行业竞争能力有较大提高;烟草制品、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医药制造、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电力生产和供应、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橡胶制品、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等九大支柱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0%以上。全市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844.75万人次,增长27%;接待海外游客8.92万人次,旅游创汇3904.16万美元,旅游总收入84.54亿元。

(六)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对外开放势头良好,经济发展活力、动力持续增强。成功举办和组织参加了贵阳投资环境(杭州、广州)推介会、中国(贵阳)信息技术博览会、贵阳市台资企业协会成立推介会等9次大型招商活动。积极推进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加强与省内地州市及国内外大型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拓展了对外合作的领域和空间。引进了美国微软、法国拉法基、泰国正大等4家世界500强企业,引进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达101个。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1.19亿美元。全年共引进内资项目1626个,实际到位资金209.64亿元,同比增长30.2%;批准外商投资项目30个,实际直接利用外资7010万美元,同比增长16%。

二、2007年西部大开发工作展望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通过国家支持、自身努力和区域合作,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广大城乡居民物质文化水平,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使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可喜成效,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得到加强,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加快。进一步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方针政策和重点任务落到实处,促进东中西互动,为保持全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拓展农业增收渠道,努力增加非农产业收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二)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配合做好龙洞堡机场扩建、贵阳铁路枢纽工程、川黔复线、黔桂线扩建、贵遵高速公路扎南段、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夏蓉高速公路贵阳段等项目建设。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开工建设一批水资源开发、调配的重点项目。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的网络覆盖率。

(三)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立足比较优势,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提升竞争能力,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逐步形成若干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和优势产业发展基地。集约发展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重点支持开磷集团120万吨磷铵、清镇80万吨氧化铝、中化开磷60万吨硫基复合肥、贵州轮胎公司40万条金钢子午线轮胎生产等重大建设项目。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加快推进老干妈公司扩建工程。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支持贵航集团、振华集团进一步做大做强。抓好贵州斯奈克玛非发动机叶片生产基地、西南钛业及关联产业、西南工具厂综合采煤成套系统及压缩机零部件生产线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强力推进青岩古镇、红枫湖景区、乌江峡红色旅游景区等景区景点的保护开发,办好花溪之夏艺术节、兰花博览会、全国汽车拉力赛开阳分站赛等活动。

(四)坚持抓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巩固发展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果,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继续实施一批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工程。按照巩固成果、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落实退耕还林“五个结合”配套保障措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强化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强化能源、矿产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重点抓好开采节能,产业结构优化节能和先进技术开发推广节能,努力完成节能降耗目标。

(五)着力改善基本公共服务

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着力加强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优先发展教育,改造城区薄弱初中学校,改扩建8所公办学校,积极接纳外来务工子女接受公办义务教育,抓好开阳、清镇、乌当、白云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积极争取试验三中、民中等进入省级示范高中行列,办好贵阳学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大力提高农村地区和基层公共卫生资源比重。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吸引和动员各方面力量组织重大科技攻关。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支撑平台,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提高人民生活保障水平。

(六)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优化人才开发体制环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开发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开发力度,强化农村和社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支持人才交流和合理流动,加强各类人才培训,在抓好领导人才、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七)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进一步发挥贵阳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特色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更好地统筹西部开发与对内对外开放,以扩大开放促进西部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以西部大开发推进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增强贵阳市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促进东中西区域协调互动。以市场为导向,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和市场分割,引导和支持东中部地区各类生产要素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向贵阳市流动。正确引导外商投资方向,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拓展招商引资渠道,规范市场秩序,发挥资源、产业、劳动力等优势,提高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能力。构筑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平台。用好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大力支持发展服务贸易,加快建立适应自身实际的服务贸易监管和促进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质量、层次和水平。注重发挥民族风情、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打造贵阳市民族文化服务贸易品牌,推动有特色、有优势的民族文化产品出口。

第二篇:西部开发报告

西部开发报告

一、2005年西部开发工作基本情况

在“西开”工作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入的大好形势下,为实现贵阳市西开战略目标,把贵阳建设成为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现代化都市,全市认真贯彻执行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西开”工作稳步推进,全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一)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按照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西开”工作内容更加丰富,拓展了“西开”工作的思路,推进了“西开”工作向纵深发展。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525.62亿元,增长14.6%,是“十五”计划期间增幅最高的一年;三次产业分别增长7.6%、16.2%、13.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2.5亿元,增长25.7%,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1.79亿元,增长26.8%,非公有制经济增长17%。

(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全市固定资产规模持续扩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3.54亿元,增长17.2%。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既抓质量又抓进度,贵阳市紧急救援中心、群众艺术馆、市科技大厦、延安路、瑞金路沥青罩面等一批工程相继完工,市区道路工程,金阳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贵开路,鱼简河水库,清镇东郊水厂,贵阳大剧院,传染病院等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农业,科研,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搞好城市规划,加强建设和管理,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强力推进金阳新区建设,加强小城镇建设,完成了一批道路改扩建工程,一些中心集镇基础设施,城镇面貌有了新的改观。旧城改造取得明显成效,有目的地解决了一些与人民群众出行难,入厕难,停车难等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方面组建了10个“三农”科技专家服务中心,创建科技创新研发平台4个,推广一批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科技项目。教育工作全面实施“温馨工程”和危房改造工程;文化事业,卫生事业重点工程建设已完工投入使用,7个区(县,市)传染病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扩大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人口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出生率降至11.7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71‰。积极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新增就业岗位4.16万个。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4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了最低生活保障。

(四)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928元。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35元,增长11.6%,全市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活跃,住房,娱乐用品,汽车等仍是消费热点。农村消费品市场增长势头喜人。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01.84亿元,增长15%。

(五)重点产业培育成绩显著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96.69亿元,增长15.4% ,烟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医药,橡胶,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产品制造等行业已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支撑。旅游业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接待国内游客1452.67万人次。海外游客6.1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58.4亿元。旅游创汇2480.24万美元。

(六)对外开放势头良好

招商引资大幅增长,外贸进出口降中有升,全年实现直接利用外资6045万元美元,引进内资实际到位资金161.01亿元,分别增长15.4%,31.5%。招商引资项目中,已开工的5000万元以上项目达87个。海关进出口总额11.36亿美元。下降5.7%,其中出口7.61亿美元,增长1.4%。市属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4.97亿美元,增长23.2%。

二、2006年西部开发工作展望

(一)积极推进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

“十一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趋势增强,城市群和城市经济圈已成为推进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十年重点突破”的新阶段,我市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具备了加速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十一五”期间,是我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城市经济圈发展的黄金时期。面对这一大好时期,坚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国家把西部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资源接替区,我国全面融入WTO,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南贵昆经济区的建立等所带来的机遇,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推进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建设与发展。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进一步深化改革,体制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引进国内外的资金,技术和优强企业,为贵阳城市经济圈发展注入新的火力。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环境,人居环境,推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调整步伐

坚持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为重点,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贵阳市的优势和活力。

(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按照突出规划,基础先行,教育优先,产业支撑的要求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进生态经济市建设

以可持续发展和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以实施生态工程建设和循环经济示范为重点。加快建设贵阳生态园林城市,重点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防护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自然保护区和重点生态公益林等。以生态旅游服务业,生态畜牧业,环城林带及林产业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培育发展生态经济。加强中心城市,重点城镇的环带生态建设和饮用水的水源区保护,加大工业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固体废弃物的集中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大气环境保护与酸雨治理工程,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

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各项事业,重点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促进全市基础教育发展,积极推进以县,乡(镇)卫生机构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范围。切实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推进劳动保障所及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平台在强化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上的重要作用。

第三篇:今年的西部开发报告

西部开发报告

一、2007年实施大开发的主要实效

按照国务院《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和《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的精神和要求,结合实际、完善思路、突出重点、抢抓机遇,总结了西部大开发七年来的经验教训,实施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总体规划,着力从解决影响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入手,推进了工作,落实了任务,取得了实效。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5.07亿元,完成粮食总产量61.48万吨,肉类总产量完成20.54万吨,蔬菜总产量达125.38万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8个,建成10461口小水池,解决1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建成3.675万口沼气池及配套项目,完成10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拓展农业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新增蔬菜基地15.3万亩、规模化优质水果基地1.85万亩、花卉大棚1996个、养殖小区208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6个。农村扶贫工作取得新成绩,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200人/250户、农村危房改造3370户。

(二)进一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环城高速公路南环线从前期准备到开工创下了贵州高速公里申报审批的最新纪录,癸尊高速公路扎南段建成通车。开工建设花溪二道、北京西路、油小线、贵金线、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等事关全局的基础设施项目,10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服务大楼立交桥改造、3个交通环岛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及10个人行过街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环城高速公路西南环线、久铜公路麦肖线、水东路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朝阳洞路、轻轨交通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三桥马王庙片区行政区划调整和控制性祥规、“一环两路”景观综合整治规划等。顺利完成云岩、南明两城区四条街道临时占道百货夜市摊点的清退工作,启动实施城区“畅通工程”,综合解决城市行路难、行车难、停车难等问题。

(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坚持消费带动,着力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日益上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79.39亿元,为近几年来新高。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首次突破万元。旅游业发展迅速,实现旅游总收入125.28亿元,增长48.2%,带动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1.7%。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西南国际家居装饰博览城(一期)、西南五金机电专业市场等建成运行。铁合金、铝、轮胎外胎、挖掘机、数控机床、汽车配件、磨料等主要产品产量增幅较大。重点行业支撑作用明显,重工业呈恢复性增长。工业新产品产值实现大幅增长,“险峰”牌数控磨床、“开磷”牌过磷酸钙、“前进”牌全钢子午线轮胎获得2007年“中国名牌”称号,同济堂药业成功在美国上市。

(四)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

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狠抓“两湖一库”水源治理,贵州华电集团清镇发电厂两台6.5万千瓦机组正式关停。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白云污水处理厂,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新庄污水处理厂、南明龙洞堡片区排污综合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开工建设危险及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医疗废物收集处理率达90%,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削减26.07%。林业生态建设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完成荒山造林1万亩、退耕还林1.3万亩、建设公益林5.5万亩,新增绿地32.7万平方米。对全市年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的113户企业加强了监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88户,认定资源综合 1

利用企业51户,利用固体废物达190万吨,完成市级循环经济项目12个,实施了14个企业节能减排技改项目。预计能够完成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5%的目标。

(五)着力改善民生,人民群众更多地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实行“两免一补”,是受惠学生从2006年的46.9万人增至57.6万人。对8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实行义务教育补贴。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全面实施新一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继续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从上年的72.6%提高到92.63%。建成三所惠民医院,完成10个标准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乡镇卫生院改造和187个村卫生室建设。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解决了39925户农民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新增就业岗位49919个,城乡统筹就业74867人,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6%。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25.17万居民参保登记。离退休养老保险、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实现100%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合社会化发放,低收入群体和特困家庭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启动“住有所居”行动计划,为1000户住房困难群众安排了廉租房,开工建设5万平方米廉租房。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明显,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781元,同比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88元,同比增长18.8%。

(六)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彰显活力

成功举办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旅游投资促进活动、赴上海和苏州招商推介活动及第三届中医药博览会,组织参加贵州省赴广州和深圳经贸洽谈等大型招商活动。加强与成渝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圈内经济体的合作,积极融入东盟自由贸易区,贵阳城市经济圈合作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外向度进一步拓展,引进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达101个。直接利用外资达8100万美元,同比增长15.5%;内资到位资金达252亿元,同比增长20.2%。进出口总额达16.92亿美元,同比增长51.3%,其中出口增长53.8%。

二、2008年西部大开发工作展望

根据《西部大开发“十一五”总体规划》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实质,按照国家、省对西部大开发的总体部署,我市西部大开发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大开发的思路,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科教文卫事业,继续调整优化结构、深化改革和改善环境,切实抓好招商引资、人才培训,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狠抓实效,积极推进贵阳大开发,不断开创西开工作新局面。

抓住国家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认真总结几年来西部大开发的经验,进一步对接和落实政策,突出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发展能力

一是积极支持和配合省抓好在我市区划内实施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二是加快城市道路建设。三是加快金阳新区开发建设,尽快聚集新区人气、商气。继续延伸金阳新区40平方公里路网建设,加快建设与老城区连接的贵金线,开工建设迎宾西路二期、永兴路、健康路、长岒北路、金朱路等城市道路。四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加快10个重点镇的规划建设,抓好43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重点打造15个自然村寨。建成“四改一气”1.76万套,全面完成沼气池建设目标。继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完成2664人/500户易地扶贫搬迁。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围绕全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做大做强八大生态产业,尽快形成稳定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一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和比重。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编制完成服务业发展规划、发展指南,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增强企业竞争力。启动高新区拓展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积极发展生态农

业。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以城郊特色农业、都市特色农业为重点,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工程。

(三)加快环境治理工程,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按照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节能减排力度,积极推进“四城同创”工作。一是开展以治理“两湖一库”为重点的治水工程。二是开展以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绿化工程。三是开展以提高空气质量为重点的治污工程。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实施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和示范项目,重点抓好黄磷尾气生产甲酸、甲酰酸、尾气发电和利用黄磷渣生产100万吨水泥、1.5万吨超细粉体材料等工业类项目。

(四)拓宽投融资渠道,不断扩大投资规模

围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努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较快增长。一是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快策划一批带动性强、成长性好、民生受益大的项目,进一步充实和更新项目库,进一步提高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围绕国家重点投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更多支持。三是抓好项目建设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五)创新体制机制,增强科学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努力改善发展的条件和外部环境;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二是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三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四是切实加强文化产业建设。发展贵阳特色生态文化,壮大贵阳日报传媒集团,大力推进大地之舞计划实施。五是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精心组织好赴欧洲、长三角、珠三角、北京、重庆开展的大型招商活动,力争引进1—2家世界500强企业,3—4家国内500强企业来筑投资。推进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举办“贵阳城市经济圈”发展论坛等活动,推动贵阳—龙里的城市通道建设。

(六)落实“六有”民生计划,推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切实推进“学有所教”计划,认真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免除全市中小学杂费,确保所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落实好“劳有所得”计划,抓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实施好“病有所医”计划,着力加强困难群众医疗保障工作。大力推进“老有所养”计划,开展养老、失业保险市级统筹试点,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落实“住有所居”计划,开工建设廉租住房10万平方米,建成廉租住房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100万平方米,完成6928户农村危房改造。全力推进“居有所安”计划,继续开展“严打‘两抢一盗’,切实加强计生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努力平抑物价过快上涨,提高粮、油等重要商品储备能力,加强食品质量和市场价格监管,健全物价上涨与提高低收入人群补贴和保障标准实行挂钩联动的机制。

本资料来自互联网共享文档

好资料来自互联网,一起创造,共同分享。

第四篇:西部开发有感

学习西部大开发战略有感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是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认真领会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精神,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增加综合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西部大开发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区干部群众奋力拼搏,西部大开发取得巨大成就。基础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和人才开发得到加强,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广大干部开拓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各族群众精神风貌昂扬向上。这10年,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好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对国家贡献最突出的10年。西部大开发实践了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构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是完全正确的。

1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化解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下大气力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让各族群众共享开发成果;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水平,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始终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把党的主张、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高度统一,形成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强大合力。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资源富集,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基地,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重要依托。虽然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瓶颈制约仍然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贫困面较大、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薄弱的问题仍然存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的任务仍然繁重,西部大开发任重道远。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优先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西部地区的繁荣、发展和稳定,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西部地区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西部大开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和全国生态安全屏障;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与自主创新,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做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工作,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交通、水利放在优先地位,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发展保障能力。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遏制和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要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要深入实施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国家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要促进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人才开发力度。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抓紧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扎实推进重点经济区率先发展,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积极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发展。要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要全面提高社会服务和管理水平,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大政方针已定,任务和政策已经明确,要进一步认识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意义,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努力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第五篇:西部开发(范文模版)

西部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主要成因:

1、历史原因与文化背景东西部地区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差异,是导致经济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中西部地区的黄河上中游,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经济社会重心逐渐南移。但沿海地带经济的发展,内陆相对衰落这种宏观地域结构的变化;

2、沿海开放的区位优势和先发效应区位条件的不同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直接相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处于太平洋西岸的中心位置,沿海各主要城市均与世界经济有广泛联系,整个地区交通便利,气候温和,水源丰富,城市化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备,这对吸引外资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而中西部地区却处于相对封闭或半封闭地带,地形地貌复杂,交通不便,气候条件也差,远离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心。因此,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但难以引来外资,形不成生产力。

3、政策倾斜与投资倾斜为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速度,在效率优先原则的指导下,国家对区域发展采取了“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对东部地区给予了一系列倾斜发展的优惠政策

4、深层的产业结构问题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由产业结构差异所导致的效益差异,是造成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另一重要原因。

怎样做

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和劳动力优势。西部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处于开发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基本建设、综合开发都需要大大加强。市场潜力大,不仅体现在消费市场上,而且还体现在投资市场上。另一方面,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这将有利于西部吸引外来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区域经济。二是发挥西部边境优势。三是发挥西部资源优势。西部地域辽阔,能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四、调整产业结构,协调区域产业结构间关系,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的协调、优化程度,既是经济素质和效益的一个重要表现,又对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对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来说,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有其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是扩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林牧业及其加工业。三是开发能源和矿产资源,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提高加工深度。

一、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生态改善和农民增收

二、继续加快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打好基础

三、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

五、积极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加快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

六、大力加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西部地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八、拓宽资金渠道,为西部大开发提供资金保障

九、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十、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加强对西部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

下载西部开发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部开发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部开发的问题

    基础设施严重短缺,成为西部发展的瓶颈;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化水平不高,经济带动能力不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社会经济的承载力低;处于劣势的地理区位,使市场扩展受到巨大制约;市场发......

    西部开发工作总结[大全]

    市发改委: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见》和各项部署,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

    西部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状况调研报告

    一、西部地区人才现状(一)缺乏高层次人才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1、创业环境差劣。几十年来,西部地区的人们喜欢强调客观自然环境的差劣,而很少谈人才创业环境差劣......

    长征精神与西部开发

    长征精神与西部开发长征精神与西部开发【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缅怀红军的光辉业绩,弘扬团结、吃苦、胜利精神,对于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

    浅谈西部人力资源开发2

    浅谈西部人力资源开发 [ 2005/3/9 19:14:00 | By: fengye ]5 推西部大开发是21世纪中国的一项大事。它的意义不亚于当年美国拓荒者在西部的国土开垦,也不亚于中国20世纪70年......

    入党思想汇报-西部打开发

    入党思想汇报范文-西部打开发假期正直新春佳节之际,在节日的喜庆中我也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特别关注了国际、国内大事,积极开动脑筋,在纷纭变换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西部打......

    入党思想汇报—西部开发感想入党思想汇报

    入党思想汇报—西部开发感想入党思想汇报 假期正直新春佳节之际,在节日的喜庆中我也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特别关注了国际、国内大事,积极开动脑筋,在纷纭变换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

    入党思想汇报—西部开发感想

    假期正直新春佳节之际,在节日的喜庆中我也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特别关注了国际、国内大事,积极开动脑筋,在纷纭变换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西部打开发正在成为全中国人民的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