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驻村工作调查报告
驻村(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孙庄村)工作调查报告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驻村工作队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市蔬菜所驻惠济区古荥镇孙庄村帮扶工作队于9月1日入村开展工作。入村后,我们和村两委班子及驻村任职干部一起,初步制订了工作队工作方案,先后召开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深入农民家中和田间地头,广泛听取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古荥镇孙庄村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与村“两委”干部认真研究,在征得古荥镇党委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古荥镇孙庄村工作的整体发展思路。
一、基本情况
(一)村情村貌
孙庄村位于惠济区北部,北临黄河。下辖 7 个自然村,全村人口290
3人,890户,分为 11个村民组;耕地3000亩,滩地2000亩,人均耕地1亩。全村拥有农机具7台(套),机耕面积占 100。灌溉用机井 70眼。
(二)人口构成情况
性别及年龄构成:总人口 2930人中,男 1500人,占 51%,女1403
人,占 49%;16周岁以下580人,占19%,16周岁至60
周岁1742人,占60%,60周岁以上610人,占21 %。
姓氏构成:大小有个姓氏。其中比较大的姓: 孙姓510
人,占 19%; 邵姓310人,占 11%;姓人,占%;姓口人,占%;姓口人,占%;,其他人,占。
(三)经济发展情况
1、经济结构。就业为主。
在第一产业中又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作
物。小麦产量,效益,玉米产量
效益,蔬菜种类:,,;产量,效益。
2、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一是种植业。粮食在作为口粮的同时,全村每年可出售小麦公斤,玉米公斤。大棚蔬菜种植户
户,共亩,产量效益。二是经济实体。
3、影响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一是农业种植成本高。尽管农民
负担有所下降,粮食价格有所上涨,但基本被化肥、农药、柴油等农
资价格上涨因素所抵消,农民种地的实际收益没有明显提高。二是缺
乏技术和市场信息。三是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
低,收入不稳定,劳动报酬无保障。
4、致富能人情况。群众公认的致富能人有1个,邵宪斌。
5、农民负担情况。税费改革政策和粮食直补资金执行到位,不
存在增加农民负担的问题。农民群众的主要支出是教育、就医、农资、日常生活开支等。
(四)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较强。全村现有文明户户;村民的计划生育观念较前几年有所增强,但计划生育工
作仍有一定难度。村中现有小学1 所,占地亩,有教学楼 2座,教室、教师办公用房45间,教职工14人,均为公办
教师,个教学班,在校学生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全村社会
治安状况良好,轻微的治安案件虽有发生,但并未发现黑势力和邪恶
势力活动,没有发现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村里有 孙、邵、大姓,占全村人口的 29%,在村里的一些重要问题上,家族、宗
族矛盾也时有表现。村民对村里的治安状况满意。
(五)村级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l、村“两委”班子成员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成员10人。党支部5 人,其中支部书记1 人,支部委员4 人;村委5人,其中村委主任1人,副主任1人,村委委员3人。平
均年龄
岁,其中高中文化程度1人,中专文化程度 5人,大专 2人,大学2人。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刘遂虎,48岁,大专文
化程度;村委主任邵成山,35 岁,大专文化程度。此外,有大学生村官2人,任。
2、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目前,村两委建立了学习、工作、政务公开制度,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班子内部较为团结,关系比较协调,能够保证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村干部作风较为务实、正派,多数群众对村干部比较满意。
3、党员队伍情况。2009年底,有党员99人,其中 60 岁
以上的党员27人;占27 %;31岁—59岁党员67人,占67 %;30岁及以下党员5人,占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人,占%。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人。
4、入党积极分子情况。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有 26人,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 2人,其中年龄最大的42岁,年龄最小的 39岁。
5、兵、青、妇组织建设情况。村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组织。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矛盾和纠纷。
(二)教育方面。
(三)村中道路。
(四)社会保障体制,对失地农民的劳务用工。
(五)经济结构调整,村民纯收入9800,集体经济。
(六)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一是村民的文化素质。二是村民现状,进取精神。三是村民文化生活。
三、对策建议
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努力实现“让班子强起来,使队伍聚起来,把新村建起来,帮群众富起来”的工作目标。
(一)扎实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l、让班子强起来。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夯实两委干部提升执政能力的思想基础。帮助两委干部在议事中规范程序,在办事中健全制度。重点细化落实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村两委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党员发展制度等。组织村两委干部到经济发展先进的示范村参观学习,对照先进找差距、理思路,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
2、把队伍聚起来。要组织党员深入开展以提高素质、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的热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动力。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为党组织输入新血液,解决党员老龄化和青黄不接的问题,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围绕本地实际,采取走出去学与请进采教相结合的办法,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保证每个党员掌握1—2门实用技术,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
3、加强兵青妇组织建设。兵青妇组织是党联系各类群众的重要纽带,是推动农村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下一步,我们将帮助村支部加强兵青妇等群众性组织的建设,建立机构完善组织,创新载体,开展活动,营造氛围,增强活力。
(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1、指导帮助孙庄村尽快完成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2、于2010年底完成16栋安臵楼的搬迁工作。
3、野生动物园建设争取于2010年底开工;争取用2-3年时间完成整个新村建设任务。
(三)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促使群众增收致富
随着房产臵业、观光农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力度的加大,孙庄村将会有更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所以必须有更多的农民实现由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变,实现由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向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转变。
1、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就业本领,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依托房产臵业的发展,重点加强蔬菜生产和农贸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尽快形成蔬菜生产和集散中心。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l、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创建活动,倡树文明新风,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2、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
第二篇:驻村工作调查报告
驻 村 工 作 调 查 报 告
郑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驻村工作队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经开区驻中牟县刘集镇后湾后洼帮扶工作队于 月 日入村开展工作。入村后,我们和村两委班子及驻村任职干部一起,初步制订了工作队工作方案,先后召开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深入移民家中和田间地头,广泛听取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刘集镇后湾后洼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与村“两委”干部认真研究,在征得刘集镇党委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刘集镇后湾后洼工作的整体发展思路。
一、基本情况
刘集镇位于中牟县西北部,距县城12公里,南邻310国道,北临黄河,西邻107辅道,东邻223省道。郑开大道、城际轻轨穿镇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臵优越。刘集镇是郑州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辖区入住职教院校8所,是规划中的职教园区所在地。后湾后洼移民新村是一个南水北调移民安臵村。后湾、后洼在淅川县金河镇为两个行政村。后湾村距金河镇5公里,全村人口1123人,本次搬迁到中牟782人,后靠341人。后洼村距金河镇6公里,全村人口1965人,本次搬迁到中牟429人,后靠1536人。移民新村位于中牟县刘集镇西北部,距刘集镇政府驻地2.5公里,东
邻万三公路,西邻107辅道,南邻连霍高速,北临高铁。新村下辖两个自然村,全村共有277户,1211人,其中农业人口1180人,非农业人口31人。5个村民组,耕地1300余亩,人均耕地1.05亩,机耕面积100%。因为移民搬迁的原因,全村没有大型农机具。
性别及年龄构成:总人口1211人中,男627人,占51.7%,女584人,占48.3%。16周岁以下230人,占19%,16周岁至60周岁726人,占60%,60周岁以上255人,占21%。姓氏构成:大小有15个姓氏。其中比较大的姓有闫、王、陈、候、龚、徐等姓。
1、全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作物。
2、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一是蔬菜种植业。二是外出打工。
3、影响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一是农业种植成本高。尽管农民负担有所下降,粮食价格有所上涨,但基本被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因素所抵消,农民种地的实际收益没有明显提高。二是缺乏技术和市场信息。三是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低,收入不稳定,劳动报酬无保障。
4、农民负担情况。税费改革政策和粮食直补资金执行到位,不存在增加农民负担的问题。农民群众的主要支出是
教育、就医、农资、日常生活开支等。
5、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较强。村民的计划生育观念比较滞后,计划生育工作仍有一定难度。村中现有小学1所,占地5亩,有教学楼1座,教室、教师办公用房20余间,教师9人,均为公办教师。学校设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6、全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轻微的治安案件虽有发生,但并未发现黑势力和邪恶势力活动,没有发现黄、赌、毒等丑恶现象。
7、后湾、后洼因为在原籍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行政村,因此在村里的一些重要问题上,村与村矛盾也时有表现。
8、村“两委”班子成员情况。
村两委班子健全。党支部5人,其中支部书记1人,支部委员4人;村委4 人,其中村委主任1人,副主任2人,村委委员1人。平均年龄45岁。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闫景超44岁,高中文化程度;村委主任王华成51岁,初中文化程度。村“两委”班子工作开展情况。目前,村两委建立了学习、工作、政务公开制度,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班子内部较为团结,关系比较协调,能够保证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村干部作风较为务实、正派,多数群众对村干部比较满意。
党员队伍情况。截至目前,有党员17 人,其中 60 岁以上党员6人; 31岁—59岁党员6人,30岁及以下党员 人。
二、突出问题
移民素质差,技能少,就业渠道窄、思想保守、生存发展能力较弱等问题比较突出。
三、原因分析
移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性收入和务工收入。其中,农业生产性收入一般占农民收入的30%。剩余的70%都是外出务工所得。由于移民初来乍到,对一切都是陌生的,不管是人际关系,还是社会网络,都难以及时建立,一时难以适应并融入到当地的生产生活中,外出务工的机会明显减少,收入也就难以维系。
四、工作对策
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努力实现“让班子强起来,使队伍聚起来,把新村建起来,帮群众富起来”的工作目标。
(一)建规章,立制度,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l、让班子强起来。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夯实两委干部提升执政能力的思想基础。帮助两委干部在议事中规范程序,在办事中健全制度。重点细化落实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村两委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党员发展制度
等。组织村两委干部到经济发展先进的示范村参观学习,对照先进找差距、理思路,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
2、把队伍聚起来。要组织党员深入开展以提高素质、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的热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动力。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为党组织输入新血液,解决党员老龄化和青黄不接的问题,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围绕本地实际,采取走出去学与请进采教相结合的办法,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保证每个党员掌握1—2门实用技术,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
3、加强兵青妇组织建设。兵青妇组织是党联系各类群众的重要纽带,是推动农村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下一步,我们将帮助村支部加强兵青妇等群众性组织的建设,建立机构完善组织,创新载体,开展活动,营造氛围,增强活力。
(二)做工作、办实事,积极推进帮扶工作
帮扶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1、9月10日-15日指导并帮助后湾后洼村制定完成了塑料大棚,养殖小区、水产养殖等高效农业的发展规划。
2、加强培训,多方联系,增加农民工就业渠道。9月份驻村工作队先后多次组织安排富士康、日产等辖区企业到移
民村进行招工,前后共安臵农民工120余人。
2、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拓宽发展思路,增强移民群众致富的能力。2011年11月19日—22日组织全体村组干部、党员、联户代表等40余人到山东寿光进行学习参观,增强了移民创业能力。
3、鱼塘、板鸭养殖、日光温室建设争取于2011年底开工;争取用1年时间完成整个建设任务。(三)出主意,谋思路,促使群众增收致富
随着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力度的加大,后湾后洼将会有更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所以必须有更多的农民实现由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变,实现由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向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转变。
1、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就业本领,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依托高效农业的发展,重点加强蔬菜生产和观光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尽快建成蔬菜生产和集散中心都市观光农业示范基地。
2011-11-17 6
第三篇:驻村工作调查报告
驻村(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孙庄村)工作调查报告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驻村工作队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市蔬菜所驻惠济区古荥镇孙庄村帮扶工作队于9月1日入村开展工作。入村后,我们和村两委班子及驻村任职干部一起,初步制订了工作队工作方案,先后召开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深入农民家中和田间地头,广泛听取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古荥镇孙庄村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与村“两委”干部认真研究,在征得古荥镇党委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古荥镇孙庄村工作的整体发展思路。
一、基本情况(一)村情村貌
孙庄村位于惠济区北部,北临黄河。下辖 7 个自然村,全村人口 2903 人,890 户,分为 11 个村民组;耕地 3000 亩,滩地 2000 亩,人均耕地 1 亩。全村拥有农机具 7 台(套),机耕面积占 100。灌溉用机井 70 眼。(二)人口构成情况
性别及年龄构成:总人口 2930 人中,男 1500 人,占 51 %,女 1403 人,占 49 %;16周岁以下 580人,占19 %,16周岁至60周岁 1742 人,占 60 %,60周岁以上 610 人,占 21 %。
姓氏构成:大小有 个姓氏。其中比较大的姓: 孙 姓 510 人,占 19 %; 邵 姓 310 人,占 11 %; 姓 人,占 %; 姓 口人,占 %; 姓 口人,占 %;,其他 人,占。(三)经济发展情况
1、经济结构。就业 为主。
在第一产业中又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作物。小麦产量,效益,玉米产量
效益,蔬菜种类:,,;产量,效益。
2、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一是种植业。粮食在作为口粮的同时,全村每年可出售小麦 公斤,玉米 公斤。大棚蔬菜种植户 户,共 亩,产量 效益。二是经济实体。
3、影响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一是农业种植成本高。尽管农民负担有所下降,粮食价格有所上涨,但基本被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因素所抵消,农民种地的实际收益没有明显提高。二是缺乏技术和市场信息。三是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低,收入不稳定,劳动报酬无保障。
4、致富能人情况。群众公认的致富能人有 1 个,邵宪斌。
5、农民负担情况。税费改革政策和粮食直补资金执行到位,不存在增加农民负担的问题。农民群众的主要支出是教育、就医、农资、日常生活开支等。(四)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较强。全村现有文明户
户;村民的计划生育观念较前几年有所增强,但计划生育工作仍有一定难度。村中现有小学 1 所,占地 亩,有教学楼 2 座,教室、教师办公用房 45 间,教职工14 人,均为公办教师,个教学班,在校学生 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全村社会治安状况良好,轻微的治安案件虽有发生,但并未发现黑势力和邪恶势力活动,没有发现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村里有 孙、邵、大姓,占全村人口的 29 %,在村里的一些重要问题上,家族、宗族矛盾也时有表现。村民对村里的治安状况 满意。(五)村级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
l、村“两委”班子成员情况。村两委班子健全,成员10 人。党支部 5 人,其中支部书记 1 人,支部委员 4 人;村委 5 人,其中村委主任 1 人,副主任1 人,村委委员 3 人。平均年龄
岁,其中高中文化程度 1 人,中专文化程度 5 人,大专 2 人,大学2 人。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刘遂虎,48 岁,大专 文化程度;村委主任 邵成山,35 岁,大专 文化程度。此外,有大学生村官2 人,任。
2、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目前,村两委建立了学习、工作、政务公开制度,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班子内部较为团结,关系比较协调,能够保证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村干部作风较为务实、正派,多数群众对村干部比较满意。
3、党员队伍情况。2009年底,有党员 99 人,其中 60 岁以上的党员 27 人;占 27 %;31岁—59岁党员 67 人,占 67 %;30岁及以下党员 5 人,占 5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人,占 %。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 人。
4、入党积极分子情况。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有 26 人,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 2 人,其中年龄最大的42 岁,年龄最小的 39 岁。
5、兵、青、妇组织建设情况。村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组织。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矛盾和纠纷。(二)教育方面。(三)村中道路。(四)社会保障体制
,对失地农民的劳务用工。
(五)经济结构调整,村民纯收入 9800,集体经济。(六)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一是村民的文化素质。二是村民 现状,进取精神。三是村民文化生活。
三、对策建议
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努力实现“让班子强起来,使队伍聚起来,把新村建起来,帮群众富起来”的工作目标。(一)扎实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l、让班子强起来。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夯实两委干部提升执政能力的思想基础。帮助两委干部在议事中规范程序,在办事中健全制度。重点细化落实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村两委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党员发展制度等。组织村两委干部到经济发展先进的示范村参观学习,对照先进找差距、理思路,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
2、把队伍聚起来。要组织党员深入开展以提高素质、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的热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动力。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为党组织输入新血液,解决党员老龄化和青黄不接的问题,巩固党在农村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围绕本地实际,采取走出去学与请进采教相结合的办法,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保证每个党员掌握1—2门实用技术,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
3、加强兵青妇组织建设。兵青妇组织是党联系各类群众的重要纽带,是推动农村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下一步,我们将帮助村支部加强兵青妇等群众性组织的建设,建立机构完善组织,创新载体,开展活动,营造氛围,增强活力。
(二)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1、指导帮助孙庄村尽快完成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2、于2010年底完成16栋安臵楼的搬迁工作。
3、野生动物园建设争取于2010年底开工;争取用2-3年时间完成整个新村建设任务。
(三)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促使群众增收致富
随着房产臵业、观光农业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力度的加大,孙庄村将会有更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所以必须有更多的农民实现由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向第二、第三产业的转变,实现由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向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转变。
1、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就业本领,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依托房产臵业的发展,重点加强蔬菜生产和农贸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尽快形成蔬菜生产和集散中心。(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l、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创建活动,倡树文明新风,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2、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活动。
第四篇:驻村调查报告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上官村实际,如何开展帮扶工作?我们认为应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确定目标,中长结合,分步实施。对该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发挥潜在优势,做大做好做强主导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经过三至五年努力把**村建设成为小康先进村”。今明两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并为以后奠定基础。
1、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帮助村、组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要使这个规划家喻户晓,启发群众主动求发展的积极性。
2、鼓励开展劳务输出,包括短期务工,增加农民近期收入。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年内组织一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帮助开眼界,换思想,学技术,长本领。同时大力倡导农闲时到**县城和**做短工。
3、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作务水平。初步拟定按农时季节年内邀请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3-4次科技知识讲座。配合县乡农技部门在该村分产业确定若干个农业科技示范点,为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创造一个好的推广载体。
4、引导农民建立各种专业协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重点建立蔬菜类和养殖类专业协会组织,创建生产、技术、销售及农资服务载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5、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联系,着手解决群众关注的几个重大问题。一是积极与市县有关方面联系,尽快完成**组四百米进城道路的硬化问题。二是和省高管局联系,及时完成对**村辖区因高速路修建损毁路段的修复。三是协助完成对该村中心小学建设前期的论证规划工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四是调动群众积极性,充分利用国家的相关政策,促成在**东岭新打一眼机井,解决该地块的灌溉问题。五是与县城建、环保部门联系,积极争取城市垃圾掩埋处理项目,带动该村道路修建和扩大耕地面积。六是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助部分贫困户解决危房修建补助问题。力争年内办成2-3件。
6、进行村组巷道整修,建设文明乡村。利用冬季农闲时节,组织群众对村组巷道进行集中整修,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提高文明化程度。
7、发展塑棚工程和奶畜业。依托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为群众积极协调建棚资金,年内发展一定规模的日光温室。鼓励群众饲养奶牛和奶羊,使该村的奶畜业在现在的基础上有明显增长。
8、年内组织农民开展一两次农村政策、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诸方面的培训教育,启发内在活力,促进全面协调发展。组织人大机关干部不定期下村帮扶调研,向农民传信息,与农民勤交流,提高帮扶效果。
第五篇:驻村调查报告
枝江市司法局驻洪治村工作组入户调查
情况报告
*市司法局驻**村工作组按照全市“千名干部进百村入万户”活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于3月6日正式开展入户走访活动,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村现辖4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551户,1830人。其中农业劳动力1542人,全村总耕地面积2173亩。其中,水稻372亩,棉花1015亩,柑橘786亩。2010年全年农业经济总收入1497000元,农业人均收入5033元。截止2010年末村级债务1659133元。目前驻村工作组已走访农户470户,占85.3%,召开群众座谈会9次,座谈群众100多人。从入户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村民对开展这次民情走访活动反响较好,普遍认为,开展这一活动不仅促进了机关干部作风的转变,更是体现了各级党政组织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关注和关心。
二、主要做法
在民情走访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结合”的方法。
一是入户走访与宣传惠农政策相结合。从3月6日始,我们由村干部带队,分三个小组进行入户走访。一方面工作队员带着真情走进农户家中,认真与农民交谈,收集意见,做好民情记录,发放宣传资料;另一方面认真调查、检查惠农政策的落实到位情况,并针对部分农民对有关惠农政策还不清楚或不理解问题做出宣传解答和解释工作,让广大农民对各项惠农政策的补贴项目及标准有了较详尽的了解,让每一个农户家庭做到心中有数,有一本明白账。
二是入户走访与帮扶相结合。根据走访了解到的情况,我们与村支部共同排查,研究确定了2名重点帮扶困难户和1名蔬菜专业大户。3月31日,局机关拿出4000元作为帮扶资金送到该村,帮助解决贫困户村耕生产资金紧缺问题。另外,还结合司法局工作特点,对该村移民低保户望运富进行法律援助,指派律师免收代理费,帮其维权。
三是入户走访与法制宣传教育相结合。入户走访中,我们针对农村社会治安、民事纠纷等实际情况到户宣传一些法律知识,教育农民自觉遵纪守法,增强法律意识。同时还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请法制宣传员上法制教育课。会上,董市司法所长方学荣同志上了学习人民调解法的辅导课,受到大家的好评。
三、入户调查反应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一段时间的入户走访,我们共收集到各种意见100多条,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农田排水问题。近几年,由于农民种地全局意识不强,种地各顾各,将一些田间地头排水沟堵塞,特别是村与
村交界处水沟更是无人管,导致下雨时水排不出,天旱时水放不进,严重影响农民种田。
二是村组道路较差。到目前为止,洪治村4个小组除了沿318国道农户外,仅有一条村通公路,其余都是晴雨路。由于多年失修,一遇下雨,路难行走,特别是几个专业大户反映,由于路况不好,下雨天,产品外运比较困难。
三是村内“一事一议”很难开展。自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内几乎没有开展“一事一议”活动,也就无力做诸如兴修水利之类的公益事业。即便是需要办一点事情,还得靠村干部外出求援,靠相关单位支持一点。存在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村民的观点很难统一。尤其是需要农民出力出工出钱的事情更难统一。同时,干部也怕麻烦,不愿操心。
四是村级债务较大,农民集资款无力偿还。截止2010年末,全村债务达到165万,主要集中在欠农业集资和村干部工资方面。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驻村工作组将协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采取以下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首先,继续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做到百分之百入户,尤其是要采取多种措施,对外出务工不在家的农户进行联系,使之入户走访。
其二,与村两委班子商讨、制定近期和长期发展规划,对村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期分批逐步加以解决。
其三,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帮助提高村党支部战斗力和村委行政执行力及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