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险合同纠纷中近因原则与原因免责条款的适用
保险合同纠纷中近因原则与原因免责条款的适用
案情:原告季某为自己所有的车辆在被告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保险公司)投保车损险。合同中免责条款规定,发生事故时驾驶人未进行年度体检(驾驶员年度体检)的,不予赔偿。后该车在路边停放时被途经车辆碰撞,致该车损坏。季某发现后即报警并通知保险公司。后该车损失被确定为8500元。因为季某未按时进行驾驶员年检,故保险公司以该免责条款为依据而拒赔。
法院裁判:法院认为,双方所签订的保险合同合法有效。该免责条款(即未进行驾驶员身体年检拒赔条款)属于原因免责条款,本案中,发生该事故的原因是投保车辆被其他车辆碰撞,其近因是其他车辆的碰撞,季某虽然未按时年检,但是其未按时年检的行为与案涉保险事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根据近因原则,保险人对导致损失产生的近因是被保风险的事故,应承担赔付义务。故判决保险公司承担赔付责任。
评析:免责条款(除外责任),是指依照法律或者合同约定,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的范围。各国保险法为保护保险合同相对人的利益,对免责条款的适用均采取一定的限制。我国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对保险合同中的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因此,保险公
司对免责条款进行提示并明确说明是免责条款产生效力的前提。但是,除此之外,保险公司要想适用有效的免责条款(也就是不赔),仍应符合以下条件:
在法学学理上,免责条款分为原因免责条款和损失免责条款。原因免责条款是指明确规定因何种原因造成的保险标的的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保险责任的条款。如人身意外保险免责条款就会规定:被保险人醉酒、自杀造成的身故、残疾,保险公司不赔。而损失免责条款是指,保险合同约定保险公司对何种损失不赔,如车损险规定,玻璃单独破碎不赔。当免责条款属于原因免责条款时,即使该免责条款对投保人有效(如评析第一段所述),如造成保险事故损失发生的原因不是该免责条款所指原因的,保险公司仍不得免除保险责任。如果该原因是造成保险事故的近因,这个时候保险公司方可免责。
在保险合同纠纷法律关系中,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赔付,是由损失的原因决定的,它取决于在符合合同约定的后果的前提下,所要承保的风险和承保损失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免责条款规定的免责情形,必须是已经发生的保险事故后果(如被保险人死亡)的近因,保险公司才能真正的免责,否则,保险公司就不能免责。如上述案例中,投保人虽然没有按照合同要求按时进行年检,但是保险事故的发生的近因并非是未按时年检造成的,所以保险公司并不能因此而免责。
以上,大部分摘自《人民法院报》2011年9月22日6版案例解析
第二篇:保险近因原则在寿险理赔中的运用案例
保险近因原则在寿险理赔中的运用
案例:1998年8月12日,某市百货商店向该市人寿保险公司投保团体人身意外伤
害保险,保险期限1年,保险金额每人5000元。1999年5月8日,该商场职工吴某被摩托车撞伤,随额即入院治疗,被诊断为右侧额颞部慢性硬膜下血肿,9月20日死亡。吴某的指定受益人凭事故处理协议书与医院出具的“车祸脑外伤术后诱发肝昏迷死亡”证明向保险公司申请给付。保险公司为慎重处理本案,进一步查阅了吴某住院病历,获知:吴某1994年曾患甲型肝炎住院治疗,1999年5月8日车祸受伤入院,手术消除脑血肿,术后无异常。6月9日,吴感觉腹部不适,经检查发现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转内科住院质量,9月20日肝昏迷导致全身衰竭死亡。据此,保险公司认为吴某死亡之近因为肝炎而非车祸,而疾病不属于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责任范围,故拒绝给付保险金,为此与受益人发生争执
各家看法:
一、吴某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车祸即意外伤害所致,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保险公司应全额给付。
二、吴某死亡的近因是因为肝炎,而肝炎不属于意外伤害保险的责任范围,保险公司不需给付保险金。
本案分析:近因是保险理赔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如何判定哪种损失作为近因,比较复杂,通常有四种不同形式:
1、致损原因只有一个,此唯一的致损原因即为近因。
2、致损原因有多个,他们同时发生或先后发生,但却是相对独立的,这其中每一个原因都可视为近因。
3、致损原因多个,它们连续发生,后因是前因直接的必然的结果,是前因的合理的连续。,则前一个损因就是近因。
4、致损原因有多个,它们间断发生。造成损失的危险先后出现但后发生的危险是完全独立的一个原因,既不是前因的合理连续,也不是前因自然延伸的结果。
本案属于第4种情形。根据调查显示,肝病(从肝炎转为肝硬化后期)是导致吴某
死亡的直接原因,而非由于车祸。前因与后因之间并不相连。吴某死于肝病而非意外事故,属于除外责任,保险公司不需给付保险金。
第三篇:保险利益原则在人身保险合同中的适用
保险利益原则在人身保险合同中的适用
作为一名郑州保险律师,经常有当事人咨询,什么是保险利益原则?该原则在保险案件中的适用是如何体现的?现本人结合案例,从保险利益的概念入手,作以解析,以飨读者:
案例:王某等三十余人在包工头的带领下,在某工地从事建筑劳务,甲公司是该建筑劳务的施工单位,2009年底,甲公司作为投保人,为包括王某在内的建筑工人投保建筑工地团体意外伤害保险。随后,甲公司将其承揽的工程转包给乙公司,而王某等建筑工人继续在乙公司名下从事建筑劳务。在施工过程中,王某发生伤害事件,遂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对方予以拒绝,声称乙公司不是合同的当事人。双方有此发生争议。
保险利益的概念
保险利益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法律上认可的利益,又称可保利益。保险利益产生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之间的经济联系,它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可以向保险公司投保的利益,体现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害关系,即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因保险标的遭受风险事故而受损失,因保险标的未发生风险事故而受益。
保险利益的特征:
首先、保险利益必须是合法的、法定的利益。合法的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利益,必须是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2、保险利益必须是客观存在、确定的利益。确定的利益是客观存在的、可实现的利益,而不是凭主观臆测、推断可能获得的利益。
3、保险利益必须是经济利益。所谓经济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的利益必须是可通过货币计量的利益。
结合以上保险利益概念和特征可知,保险利益必须是合法的利益,必须是法定的利益。投保人不能将自己的违法行为投保,也不得
把法律没有设定为保险利益的情形投保。比如新的保险法承认雇主可以为雇工的人身健康投保,就等于新发设定了这种利益关系具有保险利益,显然,在新法实施以前,若雇主以雇工的人身健康投保的合同明显是无效的。
我国法律规定:在人身保险合同中,投保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投保人对被保险人没有保险利益的合同无效。结合该法律规定来解析本案,王某在建工团意险合同订立时,其作为被保险人之一与投保人之家显然是存在保险利益关系的,因为,他的健康将是甲公司受益,反之则受损。但是,在保险事故发生时,王某与甲公司之间显然是没有保险利益的,因为,既然甲已经将工程转包给乙公司,王某的健康不再是甲公司关切的事情,而恰恰是以公司所关切得,即与乙公司之间存在保险利益。所以,依据上述法律规定,保险公司应当承担理赔责任,而与乙公司是否本案的当事人没有关系。
第四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保险合同纠纷中的适用
遇到法律问题?广州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www.xiexiebang.com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保险合同纠纷中的适用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订之前,保险合同纠纷是否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在理论界存在较大争议,其争议原因主要在于投保人是否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所规定的消费者。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真实案例。(遇到法律问题?广州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www.xiexiebang.com)来源:上分家援2012年2月1日,原告梁某通过某兼业保险代理机构购买某保险公司某两全保险(分红型)产品。投、被保人梁某通过转账方式向保险公司支付首期保费4万元,并在代理机构出具的代理保险业务代收凭证上签字确认。2天后,梁某收到保险合同及发票。而后,保险公司对其进行了电话回访。2013年5月10日,梁某以投保单非其本人签字,代理机构在销售过程中夸大收益存在欺诈为由,诉至法院,要求保险公司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向其双倍返还所交保费及利息。经鉴定,投保单非原告本人签名。原告认为其与被告某保险公司之间不存在保险合同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看原、被告之间的法律关系问题。根据《民法通则》第63条规定,被告某保险公司委托被告代理机构代理销售保险,两被告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被代理人(某保险公司)对代理人(代理机构)的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新《保险法》第2条规定,原告支付保费购买保险,被告某保险公司出具发票、保单、保险条款,双方的行为符合保险法律关系特征。双方的保险合同关系依法成立,合法有效。(遇到法律问题?广州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www.xiexiebang.com)其次,我们来看下本案是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问题。该案发生于2014年3月15日 “新消法”正式实施前。“旧消法”第2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产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该法保护;该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该法所称的生活消费不具营利性。本案原告购买涉案保险产品,属使用金融服务或投资于金融工具的投资理财行为。两者存在较大区别,故本案不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范围。(遇到法律问题?广州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www.xiexiebang.com)
那新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旧消法”有哪些区别呢?2014年3月15日,由全国人大修订的新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新消法”)正式实施。新增第二十八条:“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以及提供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经营遇到法律问题?广州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www.xiexiebang.com
遇到法律问题?广州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www.xiexiebang.com
地址、联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信息。”其中明确提出“金融服务经营者”概念,把金融业纳入调整范围。(遇到法律问题?广州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www.xiexiebang.com)
法律中尚无金融消费者知情权的规定,而“旧消法”未把金融消费品明确囊括其中,法院往往不把该法适用于金融消费者。保险从业人员为了谋取利益,经常会夸大收益、隐瞒风险,或编造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根据“新消法”,消费者可起诉维权。根据“新消法”第55条规定,相关公司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接受服务费用的3倍。
“新消法”确实将金融业纳入调整范围,但仍未采纳“金融消费者”的提法,仅在“经营者义务”一章中明确使用了“金融服务经营者”的概念。目前,诉讼实践中并无保险纠纷适用新消法退一赔三的案例,对此仍存在争议。(遇到法律问题?广州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www.xiexiebang.com)
不管怎么说,“新消法”的实施,说明我国已开始注重日益增多的保险纠纷案件。做为保险代理人员更应对此引起重视,规范自身的销售行为,推动保险市场健康发展。
遇到法律问题?广州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从一起保险代位求偿权纠纷案谈公平原则在商事审判中的适用
从一起保险代位求偿权纠纷案谈公平原则在商事审判中的适用
更多资料请登录
一、案例
2004年8月9日,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职员金锋上班时将已向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财产保险北京分公司)投保的美日牌汽车停放在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主楼西侧的围墙边。当日12时至13时石景山地区突下暴雨,因该围墙建立在半山腰上,山上大量雨水下泻将围墙冲塌,倒塌墙体将金锋停放在围墙边的汽车砸坏。当日太平洋财产保险北京分公司工作人员出现场勘察,之后按保险理赔流程对车辆损失情况进行定损,确定为全损,理赔金额为29 500元。8月19日投保人金峰获得赔款29 500元,并向太平洋财产保险北京分公司出具了理赔权利转让协议书。太平洋财产保险北京分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将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给付保险公司已赔付金峰的款项29 500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辩称:第一,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对自己所有的建筑物经过历年的检验,并未发现该墙体存在事故隐患,可以证明其对维护建筑物的安全和防止危险已经尽到相当的努力,足以达到“无过错”的程度。第二,当日石景山地区普降暴雨,瞬间风力达到九级,已构成“不能抗拒”的自然灾害,应属于不可抗力的事故。第三,车主金峰在事发当日并未将车停放至指定车位,而是停在了围墙边,故其自己对事故的发生亦有一定责任。综上,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对该事故的发生没有过错,不应该承担任何赔偿责任,不同意太平洋财产保险北京分公司的诉讼请求。
(一)一审法院的裁判依据及结果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太平洋财产保险北京分公司作为专门从事财产保险的公司,其有义务依据保险合同约定,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对被保险人进行理赔,其理赔后根据双方约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相应规定取得代位追偿的权利,享有向第三方即侵权方要求赔偿的权利,故太平洋财产保险北京分公司有权要求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予以赔偿。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围墙倒塌将金峰已投保的美日汽车砸坏,其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明对倒塌围墙已尽到维修之义务,主观上不存在过错,或符合其他免责依据,否则应承担侵权民事责任。庭审中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提供证据证明其对倒塌围墙已尽到维修之义务,主观上无过错,且围墙倒塌的主要原因是当日突降暴雨、并伴有短时大风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所属停车场属于内部管理性质,其主、客观均无过错,故不应承担相应民事侵权责任。但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围墙倒塌确实造成了他人财产损失,而该损失全部由他人承担,有失公允,因此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给予太平洋财产保险北京分公司适当补偿,减少其受损程度,符合法律所追求公平之目的。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承担补偿损失的具体数额,本院根据双方当事人具体情况予以酌定。综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条之规定,判决:
一、被告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补偿原告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经济损失五千九百
元。
二、驳回原告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其他诉讼请求。
一审判决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对此判决不服,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理由为:第一,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在一审中提交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上记载护栏经检测的合格率仅仅在80%,并非100%合格。可以说明护栏在建成之时就已存在安全隐患,故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明显存在过错。第二,事发当日确实下暴雨,但暴雨仅是围墙倒塌的诱因之一,其倒塌的根本原因在于该围墙存在安全隐患,故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对事故的发生存在过错。请求二审法院撤销原审判决,依法改判。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服从原审判决。
(二)二审法院裁判依据及结果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提供的“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是对护坡包括围墙在内的工程整体的鉴定结果,虽然合格率为80%,但核定意见为“合格”,因此,太平洋财产保险北京分公司认为该评定表证明该工程存在隐患的意见不能成立;且发生保险事故当日突降暴雨、并伴有短时大风的自然灾害是造成围墙倒塌的主要原因,且车主本人亦未将车辆停放在规定的位置。据此,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对保险事故的造成不具有主观过错,不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且原审法院依据公平原则令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酌情对太平洋财产保险北京分公司的损失给予适当补偿,减少了太平洋财产保险北京分公司的财产损失。综上,原审法院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处理结果并无不当,应予维持。太平洋财产保险北京分公司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最终,二审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一百五十八条之规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是该案应适用建筑物致人损害时的过错推定原则还是适用公平原则,这是一个对法律适用的判断问题。正确判断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对这两个原则的法律概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与把握。
(一)建筑物致人损害时的过错推定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它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关于建筑物致损的民事责任主体和归责方式,各国规定不一。我国对建筑物致损的民事责任采用过错推定的归责方式,是因为建筑物不具有“高度危险”的性质,故并无采用无过错责任的必要;建筑物致损事件的受害者往往难以了解和证明建筑物所有人、管理人的过错,故不宜采用一般的过错证明方法。而采用过错推定原则,一方面免除了原告的举证负担,加强了对受害人的保护,另一方面,承认被告在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时免除责任,避免了对建筑物所有人、管理人过分归责的偏向。
适用该原则时,作为建筑物致损的民事案件原告人,必须证明以下事实:一是被告为正当的责任当事人,即被告是造成损害的建筑物的所有人或管理人。二是存在建筑物或者其搁置物、悬挂物倒塌、脱落、坠落之事实。这里的“倒塌”包括建筑物因本身结构的毁坏而全部或部分倾覆坍塌。三是原告受有损害,包括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四是建筑物或其搁置物、悬挂物倒塌、脱落、坠落的事件与原告所受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具备以上条件,当被告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时,即可适用建筑物致损的过错推定原则。
一般来说,被告仅证明自己对维护建筑物安全和防止危险已尽相当努力,尚不足以构成无过错的抗辩。因为建筑物倒塌、脱落、坠落的事实本身,即为危险存在的有力证据。因此,被告必须进一步证明某种抗辩事由的存在。通常可采用的抗辩的事由有:不可抗力、受害人过错和第三人过错。
(二)公平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
公平,简而言之即是利益均衡。它是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标准来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确定其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的要求。作为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这一原则既适用于合同责任,也适用于侵权责任。司法机关在处理民事纠纷时,根据公平原则的观念,使案件的处理既符合法律,又公平合理。正确地使用公平原则可以更好的化解社会纠纷矛盾,以达到和谐的效果。
公平责任,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根据公平的观念,在考虑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及其他情况的基础上,责令一方对另一方的财产损失给予适当补偿。
公平责任主要适用于当事人双方都没有过错的情况。这里的“没有过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不能推定行为人有过错,换言之,不能通过过错推定的办法来确定行为人有过错。二是不能找到有过错的当事人。三是确定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过错,显失公平。即损害的发生不能确定是双方或一方的过错,或者认定或推定过错会显失公平。
由于当事人双方对事故的发生都没有过错,但是一方确实是因为对方的行为而受到了损害,此时让双方各分担一部分民事责任是合理的。分担的标准应当根据具体损害发生的原因、情节及损害后果,参照双方当事人的经济负担情况,合情合理的分担。
三、对本案的法律分析
在本案中,两审法院都用到了公平原则而不是用建筑物致损的过错推定原则来处理此案,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据北京市石景山区气象局出具证明,事发当日石景山地区普降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大风,瞬间最大风速达九级,其降雨量及风速均达到自然灾害程度。因此,该事件的发生应属由于无法预见的自然灾害而引起的不可抗力事件,故不宜适用建筑物致损的过错推定原则来处理。
第二,本案被告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在庭审中提交了相应证据证明其对涉案围墙尽到了维修管理的义务:墙壁是经过合理的设计,有竣工验收报告并备有工程质量检测评定表;其每年都对墙体进行巡检,不存在安全问题。这些都可以证明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对维护该涉案墙体的安全和防止危险已尽相当努力,不存在过错,故不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由于存在着不可抗力的诱因导致围墙倒塌,而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对该墙体的倒塌在主客观上均无过错,因此不宜以建筑物致损的过错推定原则令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由于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所属院墙的倒塌确实将金峰的汽车砸毁,进而导致保险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害,而该利益的损害并非由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过错行为所为,故无论另哪一方当事人单独承担责任都有失公允。此种情形正符合适用公平原则的条件,因此人民法院依据公平原则酌情判令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给予太平洋财产保险北京分公司适当补偿以减少保险公司的财产损失的判决是公平合理的。
四、由本案引出的法律思考
(一)公平原则与“公平责任原则”
公平,即公道合理,也就是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任何一方。公平原则本是在市场交易中形成的道德准则,现在已上升为法律原则。我国在1986年4月12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条中正式确立了公平原则,即“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的原则”。
公平责任,是指当事人对所造成的损害都无过错,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依公平原则,判由当事人双方分担损失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这应当
认为是公平责任原则在立法中的体现。
公平原则是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在各项民事制度和法律执行中都有所体现。公平或作为法律的特性,或作为执法的规则,或作为确立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的一个论据,或作为确定赔偿数额的一种方法或原则等。公平原则与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不处于同一个层次上,因为公平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具有较高的法律地位,起着统帅作用。但公平责任原则作为公平原则的具体表现,却是可以与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相提并论的。它可以补救严格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可能导致的不公平,填补了只有两个归责原则所造成的现实中的空白领域。当然,承认公平责任原则也不意味着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不公平,因为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也是法律平衡各方当事人利益的结果,都是符合民法的公平原则的。[①]
二者就适用方面而言,由于公平原则作为我国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并不对权利义务各方的行为模式和法律效果做十分明确的、详尽无遗的规定。因此,公平原则的司法准则功能应该是有限度的,在处理具体民事案件时,司法机关对立法机关对公平原则已予具体化的部分应给予完全与足够的尊重,在没有足够充分且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是应当适用具体规范而不适用法律原则的。[②] 这在法律方法上被称作“禁止逃向一般条款”。
具体到本案而言,笔者认为一审法院在判令由被告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给予原告太平洋财产保险北京分公司适当经济补偿时,若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之规定更为恰当。
(二)保险公司的风险承担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引起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即商业保险是由投保人与保险人双方根据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通过订立保险合同而建立的民商事法律关系。
保险与危险同在,没有危险就没有保险可言。危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的不确定性,一旦发生,就会对人们的经济生活有直接或间接的痛切影响。为了保障人们的经济生活的安定,减少遭受损害时的痛苦,保险业应运而生。保险并非担保不发生危险,而是通过保险,对于投保人一旦遭受意外不幸,致经济生活发生困难时能获得补偿的保障。由此可得知,保险合同是射幸合同。射幸就是碰运气的意思。就单个的保险合同而言,任何投保人均有可能以少量的保险费支出,而换取在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的保险金给付。保险人的任何一次承保均有可能以收取少量的保险费而在事故发生时进行巨额的赔偿或者给付。当然就任何单个的合同而言,也有可能是投保人只支付保险费,或者保险人只收取保险费,而保险事故未发生。
在本案中,金峰将已向太平洋财产保险北京分公司投保的美日牌汽车停放在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的围墙边,因暴雨致围墙倒塌将其车辆砸毁。在庭审中首钢自动化技术公司已出具证据证明其对该围墙的倒塌在主客观上均无过错,不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那么,是不是就一定应当按照公平责任原则来处理此案呢?笔者个人认为,因金峰在与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签订的保险合同上明确约定,“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合格驾驶员在使用保险车辆过程中,因下列列明原因造成保险车辆的全部损失或部分损失,保险人负责赔偿:1.„„ 3.外界物体倒塌、空中物体坠落、保险车辆行驶中平行坠落;4.„„ 5.雷击、暴风、暴雨、洪水、龙卷风、雹灾;6.„„”由此可以看出造成本次事故发生的诱因“暴雨”属于太平洋财产保险北京分公司承保的“车辆损失险”的承保范畴,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围墙的倒塌”亦属于保险公司承保的“车辆损失险”的承包范畴,而围墙的所有者对其墙体的倒塌并无过错,因此该事故应属于保险公司本身业务固有的风险。据此,笔者认为,若判令由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以保险风险独自承担本案损失更为符合保险制度设计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