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园车辆管理制度
校园车辆管理制度
为了创建平安校园,营造安全、和谐的环境,减少校园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校园车辆行驶、停放的管理,结合学校实际,现将校园内车辆停放规定通告如下:
一、本校教职工机动车管理规定
(一)在校园内驾驶汽车或摩托车的行驶速度控制在5km/h以内,遇有学生经过更要缓速或停止通行。
(二)校内禁鸣喇叭,机动车不得进入学校田径场,一律不准进入校园小路、草地,防止损坏环境、绿化。
(三)摩托车停放在划定的教师车棚。汽车停放时请按所划车位停放,停放整齐,不要横置,不要停放在车位中间,以免妨碍他人停放。
(四)驾驶员应及时将机动车的车门关锁好,钱包、贵重物品不要放在车内。
(五)机动车辆在校内损坏公、私财物,违反交通规定,轧坏行人路面、草坪,发生交通事故等,必须照章赔偿,并承担相应责任。
二、校外车辆进入学校的管理规定
(一)校园车辆未经批准一律不准进入校园内。不得停放在校门口。
(二)进入校园内的所有人员、车辆均须遵守交通法规和本规定。
(三)各种车辆进出校门均须服从门卫值班、执勤人员指挥,自觉接受询问、检查;骑自行车、摩托车进出校门时,应下车推行。
(四)各种车辆进入校园后,均须按规定路线、速度行驶,不准鸣笛,不准在非停车区随意停放。
(五)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占道集会或进行文体活动。
(六)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或随意拆卸、移动校内交通设施、标志。
(七)禁止任何单位、个人随意破路断行、在路面上堆料、占道经营及其它阻碍交通的行为;经校长室批准的占道施工或道路施工,施工单位须在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三、对违反以上规定者,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和处罚。
布吉街道木棉湾小学
二O一二年九月
第二篇:校园车辆管理制度
石楼小学校园车辆管理制度
为了创建平安校园,营造安全、和谐的育人环境,减少校园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校园车辆行驶、停放的管理,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管理制度。(本制度定适用所有出入学校并在校园内部通行的车辆。)第一章
机动车辆的管理
(一)车辆进出
1、车辆进出校园,应主动接受门卫检查,严格遵守门岗管理制度。
2、所有进入校门的机动车辆(含摩托车、电动车)必须减速缓行,进出校门应主动接受门卫查验,经同意后登记,方可进出。
3、无牌无证车辆严禁进入校园。
(二)车辆行驶
1、车辆进入校园后,禁止鸣笛,行驶时速不得超过5公里/小时,严禁超车。在遇学生上下课人流高峰时,应主动避让,严禁与学生争道。
2、严禁在校园内无证驾车,练车和试刹车。
3、严禁酒后驾驶,严禁超载。
(三)车辆停放
1、机动车辆须停放在指定地点,严禁在禁行区域和道路上乱停乱放。
2、因办理公务或来校指导工作等需要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由学校门卫指挥车辆按指定路线慢速行驶,停放在指定的地点。
3、爱护停车场地内的所有设施、装置及其他车辆,导致损坏的由肇事车主承担赔偿责任。
4、.不要在停车场乱扔垃圾,保持停放场地清洁卫生。
5、车辆停放时,须拉紧手刹、关闭电路、锁好门窗以确保安全。
6、校门、校内通道禁止停放各种车辆,以确保消防通道的畅通。
7、外单位车辆不得在校内停放过夜,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停放,须经学校批准。
第二章 非机动车辆的管理
1、进出校门的非机动车必须遵守校园安全管理规定,停放时必须在学校划定的停车区域内有序停放,停车落锁,严禁乱停乱放(学生车辆不准放在教师停车区域、教学区和教师生活区)。
2、所有人员不得在上课时间骑车、驾车出入校园,如有特殊情况需经学校批准。
3、校园内禁止骑车带人,不准双手脱把或手中持物骑车;不准扶身并骑、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
4、进出校门时,须下车推行。
5、学生自行车停放在指定地点,要摆放整齐并锁好。第三章
管理办法
1、进出校园的车辆,应自觉服从管理,凡违反本规定的,按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违反交通法规导致交通事故的,由公安交警部门按交通法规有关条款处理。
2、对无牌无证,或擅自进入校园以及在禁止通行区域内行驶停放的各种车辆,除教育批评外,对其立即驱逐出校。
3、门卫负责检查校园内的非机动车,对违规的车辆停放、行驶等,要做出相应的记录和处理。无视校园规定的,加锁暂扣,并按相关规定处理。
4、对违反规定不服从管理者,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和处罚。第四章
违规处理规定
1、对初次违规者予以教育,并在车前玻璃张贴违章告示通知单,同时记录在案。
2、对教育不改、拒不服从管理者(包括本校教职工)拒绝其车辆再次进入校园。
3、阻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而造成危害或影响者,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4、本管理制度自2016年9月1日起执行,解释权归总务处。
石楼小学
2016年9月1日
石楼小学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关于校园车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说明
为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师从教行为,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和教育“五乱”问题,坚持边查边改、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环境,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1、校园机动车辆随意停放,影响校园校貌。
2、车辆随意进出,存在安全隐患。
3、校园行驶车辆随意鸣笛,影响教学秩序。
4、车辆停放在操场边上,占用学生体育活动场地。
二、整改措施及办法:
1、严禁上课期间机动车辆进入校园,门卫负责此项工作。
2、总务组织人员规划车辆停放位置,在固定的位置停放。
3、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石楼小学校园车辆管理制度》,进行立章建制,对违反规定的教师和外来人员及车辆,给予严肃处理。
4、总务处负责检查车辆停放情况,对违反规定的进行劝改。以上问题逐一整改,特此说明。
良庄镇石楼小学
2016年9月1日
第三篇:校园车辆管理制度
藉口中学校园车辆管理制度
为了创建平安校园,营造安全、和谐的育人环境,减少校园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校园车辆行驶、停放的管理,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管理制度。(本制度定适用所有出入学校并在校园内部通行的车辆。)第一章
机动车辆的管理
(一)车辆进出
1、车辆进出校园,应主动接受门卫检查,严格遵守门岗管理制度。
2、所有进入校门的机动车辆(含摩托车、电动车)必须减速缓行,进出校门应主动接受门卫查验,经同意后登记,方可进出。
3、无牌无证车辆严禁进入校园。
(二)车辆行驶
1、车辆进入校园后,禁止鸣笛,行驶时速不得超过5公里/小时,严禁超车。在遇学生上下课人流高峰时,应主动避让,严禁与学生争道。
2、严禁在校园内无证驾车,练车和试刹车。
3、严禁酒后驾驶,严禁超载。
(三)车辆停放
1、机动车辆须停放在指定地点,严禁在禁行区域和道路上乱停乱放。
2、因办理公务或来校指导工作等需要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由学校门卫指挥车辆按指定路线慢速行驶,停放在指定的地点。
3、爱护停车场地内的所有设施、装置及其他车辆,导致损坏的由肇事车主承担赔偿责任。
4、.不要在停车场乱扔垃圾,保持停放场地清洁卫生。
5、车辆停放时,须拉紧手刹、关闭电路、锁好门窗以确保安全。
6、校门、校内通道禁止停放各种车辆,以确保消防通道的畅通。
7、外单位车辆不得在校内停放过夜,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停放,须经学校批准。第二章 非机动车辆的管理
1、进出校门的非机动车必须遵守校园安全管理规定,停放时必须在学校划定的停车区域内有序停放,停车落锁,严禁乱停乱放(学生车辆不准放在教师停车区域、教学区和教师生活区)。
2、所有人员不得在上课时间骑车、驾车出入校园,如有特殊情况需经学校批准。
3、校园内禁止骑车带人,不准双手脱把或手中持物骑车;不准扶身并骑、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
4、进出校门时,须下车推行。
5、学生自行车停放在指定地点,要摆放整齐并锁好。第三章
管理办法
1、进出校园的车辆,应自觉服从管理,凡违反本规定的,按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违反交通法规导致交通事故的,由公安交警部门按交通法规有关条款处理。
2、对无牌无证,或擅自进入校园以及在禁止通行区域内行驶停放的各种车辆,除教育批评外,对其立即驱逐出校。
3、门卫负责检查校园内的非机动车,对违规的车辆停放、行驶等,要做出相应的记录和处理。无视校园规定的,加锁暂扣,并按相关规定处理。
4、对违反规定不服从管理者,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和处罚。第四章
违规处理规定
1、对初次违规者予以教育,并在车前玻璃张贴违章告示通知单,同时记录在案。
2、对教育不改、拒不服从管理者(包括本校教职工)拒绝其车辆再次进入校园。
3、阻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而造成危害或影响者,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4、本管理制度自2014年4月1日起执行,解释权归总务处。
天水市秦州区藉口中学
2014年4月1日 藉口中学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关于校园车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说明
为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师从教行为,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和教育“五乱”问题,坚持边查边改、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教育环境,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1、校园机动车辆随意停放,影响校园校貌。
2、车辆随意进出,存在安全隐患。
3、校园行驶车辆随意鸣笛,影响教学秩序。
4、车辆停放在操场边上,占用学生体育活动场地。
二、整改措施及办法:
1、严禁上课期间机动车辆进入校园,门卫负责此项工作。
2、总务组织人员规划车辆停放位置,在固定的位置停放。
3、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藉口中学校园车辆管理制度》,进行立章建制,对违反规定的教师和外来人员及车辆,给予严肃处理。
4、总务处负责检查车辆停放情况,对违反规定的进行劝改。以上问题逐一整改,特此说明。
天水秦州区藉口中学
2014年3月28日
第四篇:进出校园车辆管理制度
进出校园车辆管理制度
为创建和谐安全文明校园,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提出以下要求:
一、学校利用周前会、班会和宣传栏对师生做好校园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全体师生自觉成为学校安全管理的维护者和执行者,让教职员工做遵守安全制度的表率。
二、校门口严禁一切车辆停放,家长到校按照规定时间探望学生。
三、放学时严格按照学生上、放学的安全管理要求,定岗定位定责认真履行职责,落实责任追究制。
四、未经允许的外来车辆及人员一律不能进入校园。门卫请示学校有关负责人,经学校允许进入的车辆,门卫必须按照门卫制度对外来车辆及人员实行登记查验制度。要查验有效证件,严格登记手续,并认真检查进出车辆及人员、物资的情况。进入校园的车辆和驾驶员提供有效的证件。严禁无牌无证的车辆进入校园。
五、经批准进入校门的车辆,均应停放在指定的地点。确需进入校园装卸货物的,均须按规定的时间、路线、速度行驶,不准在非停车区随意停放。进入校园的车辆,行车、转弯、后车要注意学生的动向。禁止超车、并行,禁止鸣喇叭,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规定校内行车的速度为10km/h以下。
六、本校教职员工车辆进出校园时,按规定的路线、速度行驶。车辆必须停放在教职工车位或停车场,不得抢占学校校车车位。学生在校期间,教职工不得在校园内驾驶机动车进行值日巡查等活动。
七、禁止任何人在校园内学车试车。需要进入校园装卸货物的车辆不能在学生下课时间或活动时间进入校园。本校教职员工车辆进出校园,遇到有学生在道路上要停车避让或慢速行进。
八、不能组织学生在有车辆行驶的道路上体育课和开展其他集体活动。
九、经批准举办的校内大型活动,须安排专人指挥车辆在指定位置有序停放。全校性大型活动和有重要领导、重要来宾出席的活动,由保卫人员统一组织安排车辆和交通管理。
十、全体教职员工尤其是门卫必须对车辆的违规行为进行制止和对驾驶员进行教育。
十一、各部门、各老师严守进出校园车辆管理制度,相关责任人要认真履行职责,实行层级责任追究制。
黑水县色尔古寄宿制小学
第五篇:校园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校园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2020年6月2日上午10点左右,西安市六十七中校园内发生一起事故,一学生课间上厕所途中被撞身亡。为加强校园车辆有序管理,防止发生各种意外事件,确保广大未成年学生生命安全和全体教职工车辆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经学校研究,对人员及车辆实行出入管理。
一、车辆出入校园管理规定
1.车辆出入校园,应主动接受门岗检查,严格遵守门岗管理制度。
2.所有车辆必须减速慢行,时速不得超过每小时5公里,禁止鸣笛,按位停放。
3.对车辆出入校园进行分类管理,严格控制外来车辆出入校园。
(1)学校教职工自用车辆
学校教职工自用车辆一律凭学校统一颁发的“车辆通行证”出入校园。上述车辆应将“车辆通行证”摆放在车辆挡风玻璃右下角,以备出入校门时查验。
(2)外来公务车辆
外来公务车辆,凭有效证件进行登记(履行学校出入学校制度)。
(3)特种车辆
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等需出入学校执行任务的,门卫值班室值岗保安应及时放行并指明路径。其他车辆(邮政、电信、水电气抢险车辆、生活垃圾车等),凭有效证件进出校园。
(4)货车
食堂、超市等运送货物的车辆凭有效的驾驶证、行驶证、车辆年审合格证等相关证明的复印件到学校安保处办理进出校园通行证。每次进出学校须门卫值班室值岗保安对车辆及人员进行查验、核实、信息登记后方可进出。在学校规定时间段内进出学校,车辆入校后应遵照道路交通指示标志行驶,按位停放;餐厅及其他科室长期租用车辆,办理“车辆出入证”,凭“车辆出入证”出入校园。
(5)无牌、无证车辆,牌号不全、污损严重车辆,禁止进入校园。
二、车辆行驶管理规定
校园内发生的交通事故,双方依据不同方式,自行解决。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
1.严格按照交通标志行驶。
2.严禁超速行驶。
3.禁止鸣号。
4.学生上、下课时间,学生优先通行。
5.严禁在校园内练习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辆。
三、车辆停放管理规定
1.进入校园的各类车辆必须服从门卫指挥,一律停入规定的停车场地停车线内。严禁在非停车线内停车,严禁阻塞消防应急、抢险和救援通道。
2.车辆停放必须规范有序,不得堵塞出入口,不得阻挡他人车辆通行。
3.严禁在校园教学办公区,学生宿舍的交通道路主干道以及人行道等非停车场所乱停乱放。
4.遇学校大型活动或执行特殊任务,车辆停放应服从统一指挥。
5.校园停车场因他人的车辆或行为造成损失的,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处理,学校不承担任何责任。
四、车辆出入证的颁发、审验
1.教职工自用车辆:学校教职工凭车辆行驶证、驾驶证到办公室登记,由核实后办理统一“车辆通行证”。
2.餐厅及其他科室长期租用车:凭学校业务部门出具的证明,以及车辆行驶证、驾驶证到办公室登记,办理“车辆出入证”。
3.车辆出入证按照学校要求进行审验。
4.一车一证,车证相符,不得涂改、转借。
五、违规处罚
1、对初次违规者予以教育。
2、对教育不改、拒不服从管理者注销出入证。
3、对造成人员伤害的,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