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郴州事业单位面试—练习题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范文模版]
2013年郴州事业单位面试—练习题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现在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国家在开展全民节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目前资源危机已经凸显,我想我们是应该有所作为,应该采取以下举措:
首先,要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我们的日常办公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
其次,我们应该从日常的工作中厉行节约。
(1)纸张双面打印,充分利用。对于一些废旧文件妥善整理,背面能用的作为草稿使用,同时定期清理无用纸张,回收利用。
(2)每天下班后关掉电脑等非必要保持电源的办公设备。
(3)更换传统照明设备为节能设备。
(4)白天尽量不开灯,打开窗户,充分利用自然光。
(5)严格使用空调等耗电量大的设备,空调的温度调节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
(6)把走廊或洗手间的长明灯改为声控开关,节约用电。张贴随时关灯标语提示。
第二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近年来,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节约型社会)的提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我国当前资源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
一、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未来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人均主要资源(包括耕地、淡水、能源、铁矿等)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1/2。进入21世纪,随着新一轮以重化工业拉动为特点的高速经济增长以及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所带来的消费结构变化,我国的资源环境压力将持续增加。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要缓解资源能源的长期供需矛盾,中国必须走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和发挥比较优势的节约型道路,即要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支撑快速的经济增长,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乃至现代化。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本质要求。中国必须充分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发展机遇,利用后发优势,采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而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该模式的核心要素。我们正在探索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史无前例的,除了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还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的组合作
用,利用在发展中国家率先崛起的机会加快完成工业化过程,建立起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体系。
促进节约型的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全球化时代,核心竞争力或战略性科技创新能力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国的地位。而随着不可再生资源、化石能源的日益紧缺和全球变暖的加剧,具备节约环保特性的产业、技术和产品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发展节约型的产业和技术也将成为战略性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向。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绿色崛起”与和平发展的重要保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影响的日益加强,中国对国外资源(特别是石油、铁矿石等)的依存度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由此引发各种所谓“中国威胁论”的观点。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必须通过发展模式转型、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更合理地利用本国资源和国际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对局地、区域和全球的影响,并承担与国力和地位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
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普遍意义。追求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不仅是中国追求的目标,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和未来社会的努力方向。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世界将承受越来越重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压力,人类必须采取一致的行动来节省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保护全球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又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面临诸多挑战
自1950年开始,中国政府一贯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勤俭建国的方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废物回收系统,这在物质财富并不丰富的时期发挥了积极作用。1980年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资源消耗量、废弃物产生量也不可抑制地增长。与此同时,在生产领域,由于资源价格不合理、环境成本没有内部化等原因,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加剧。在一些沿海地区发展出废物拆解和回收产业,但二次污染严重;在消费领域,受西方物质主义影响,超越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过度消费倾向日益明显。其结果是资源节约和回收利用远远赶不上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速度,能源短缺加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中国尽管在资源节约利用方面成效显著,但资源利用方式总体上仍十分粗放。从横向比较,目前中国的资源利用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从纵向看,据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研究,自1980年以来,中国基于10种主要资源和污染物的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持续下降,从1980年的2.359降至2002年最低的0.726,年均降低4.9%,说明我国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节约指数总体下降趋势渐缓,2003年之后开始出现反弹。从上述对比结果综合判断,过去20多年来,虽然中国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成效显著,但并没有根本摆脱资源能源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过程中尚存在许多盲目冒进的现象。我国曾多次提出节约资源的问题。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过程中尚存在许多盲目冒进的现象。我国曾多次提出节约资源的问题。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议、对策
(1)建立节约型生产体系和可持续生产模式。重点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最佳实践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优先发展绿色制造业、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可持续农业,实现能源的高效、清洁与梯级利用,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
(2)建立可持续城市化发展模式。重点发展“紧凑型、组团式”的城市群,提高资源的规模效益和效率;建立公交主导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可持续的城市综合公共交通系统,促进城市理性增长;发展绿色建筑和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的城市基础设施。
(3)倡导适度消费观念,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实现由注重单一的物质消费向多元的减物质化的文化和功能性消费转变,从注重自然资本密集型的消费转向技术、知识和服务密集型消费。
(4)加强自主创新,建立绿色科技支撑体系。着力培育和提升节约型社会的科技支撑能力,重点发展促进开源节流和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建设以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产业及其技术开发为重要导向的创新型国家。
(5)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制度保障体系。包括建立健全有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经济激励与行政规范相
结合的政策体系;制定和实施强制性的行业、产品的资源能源消耗或资源环境绩效标准体系。
(6)坚持节约优先的方针。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都要把节约资源放在突出的位置,努力降低消耗,减少损失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7)加强法规建设,抓紧制定和修订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解决无法可依和法律不完善的问题。制定和完善标准,对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新建项目,要从能源、水资源消耗以及土地、环保方面提出更为严格的产业准人标准,加快制定产品强制性能效标准,修订和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建筑节能标准。依法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加大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
(8)加快技术创新,突破技术瓶颈。高度重视信息、先进工艺和制造技术在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应用,坚持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加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技术的科技攻关及产业化。重点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加快资源节约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加大对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
(9)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约意识。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媒体,以及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典型案例剖析和印发宣传品等多种形式,提高全社会对建设节约型社会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编写培训教材,组织开展相关管理和技术
人员的培训。编写消费行为守则和资源节约公约,引导合理消费,规范消费行为。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荚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切实用大力气抓紧抓好。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中国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希望继续加强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府、研究单位及企业问的交流与合作,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做出新贡献。
学校名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系别:财经系
班级:本经济134
姓名:杨晓铃
学号:20***
第三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不仅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
仔细回想,我们所住的地球只有一个,资源、环境极其宝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其实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历程,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报复我们。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而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都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今天肆意挥霍,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建设友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为此,我们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的根本所在。
2.完善产权制度。只有明晰了资源的产权,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做到物尽其用,使资源的损失浪费降到最低限度。既应明晰自然资源的产权,优化自然资源配置,节约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又应保护知识产权,提高人们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型技术的积极性。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应用技术,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目前应重点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节
油代油、洁净煤和节电、节水技术。大力研究和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核能以及生物能等“绿色能源”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倡导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生产模式,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此,应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
5.制订和完善战略性资源的中长期开发和利用规划。重点编制节电、节水、节油、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中长期规划,为工业节水、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墙体材料革新、散装水泥和环保产业发展提出明确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
6..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制定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明确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用以指导全国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加快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关技术体系,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撑。
7.倡导资源节约型的消费方式。人们的消费方式对资源消耗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的消费方式一定要从本国、本地区的消费环境出发,考虑资源和生态可承受的消费度。如果不顾国情,简单地模仿、攀比一些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将会带来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甚至造成危害更大的污染灾害;反过来,只会降低消费质量。
8..加强法制建设。加强环境资源、粮食资源、水资源及各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护法的制定和完善;制定反对浪费的法律法规,为惩罚严重破坏环境资源者和严重浪费资源者提供法律依据;完善产权法律制度,规范和理顺产权关系,保护各种产权权益,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完善产品质量和市场交易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坑蒙拐骗以及制假售假行为,规范市场交易,减少资源损失。
第四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郭颖
调查目标:了解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实地了解新型能源公司的发展成长过程和国企如何响应国家号召配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调查时间:2009年8月13日——2009年8月15日
调查对象:安徽省淮南市张集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调查方式:实地考察,包括参观工作车间及管理部门
调查之前的准备工作
一、什么是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中“节约”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其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即,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或用可再生资源),创造相同的财富甚至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回收各种废弃物。这种节约要求彻底转变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深刻的技术革新,真正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节约”的这两重含义是内在统一的,必须统筹兼顾,不能片面理解。
二、为什么要建设节约型社会?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从资源拥有量来看,虽然我国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紧缺状况将长期存在。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来看,我们走的是依靠高消耗资源、粗放式经营的经济发展之路,存在着高投入、低产出和浪费严重的现象。过去的20年,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国内储蓄率水平最高的国家之
一。但是,由于中国资源的浪费、生态的退化和环境的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名义国内储蓄率”的真实性,即中国国内储蓄率中的相当部分是通过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所换来的,这种以资源超常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作为代
价的经济收益,必须进行有效地修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要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三、如何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的社会?
根据我国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选择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资源组合方式,即非传统的现代化道路,关键在于促进资源的节约,杜绝资源的浪费,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生产率和单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以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
首先,要将节约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来认识,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将“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共同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推进这一基本国策。不仅要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一目标,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而且要以此为依据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体现科学发展观、政绩观的指标体系,构建“绿色经济”考核指标体系,实现“政绩指标”与“绿色指标”的统一,彻底改变片面追求GDP增长的行为。
其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改变透支资源求发展的方式。要着眼于充分调动大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眼于满足大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必须把资源保护和节约放在首位,充分考虑资源承载能力,辩证地认识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要加大合理开发资源的力度,努力提高有效供给水平;要着力抓好节能、节材、节水工作,实现开源与节流的统一。第三,通过经济杠杆,推动节约资源,倡导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循环经济模式和绿色消费方式,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要尽快建立以节能、节材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和推动结构升级。对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初级产品出口加以控制,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在能源、交通、金融等行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力争用信息技术降低对能源的消耗。
第四,必须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手段,促进资源的有序、高效开发和利用。要在资源开采、加工、运输、消费等环节建立全过程和全面节约的管理制度,要健全和完善《节能法》,并加大实施力度;尽快制定《可再生能源法》,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政府要进行制度设计,建立能源、资源审计制度,与现行的环境评价制度共同构成社会性管理的新框架。
实地调查的情形
大约三天的考察时间,我几乎走遍了张集煤矿的每个角落。总体来说,从外观上看,张集煤矿不太像是一个大的煤炭基地,因为整个基地环境非常好,不像是印象当中一个采煤地区该有的环境。后来听工作人员介绍说,张集煤矿曾被授予“花园工作环境”的称号。
在某职工住宅区的后面,有一个污水处理系统,据悉,这是张集煤矿近来新建的污水处理循环再利用的系统,它可以日处理矿上几乎全部的生产污水,这又是一个对节约水资源,实现资源重复利用的好的诠释。
对于煤矿周围逐渐在减少的矸石山,当地工作人员感慨地说,以前煤矿往往为处置这些矸石绞尽了脑汁,矸石山占压耕地,还污染环境。现在,这些矸石在修路、发电、烧制建筑用的空心砖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既增加经济收入,又节约土地。李从玉还介绍说,在稻田养龙虾最近也在淮南火起来了,这些龙虾既能吃掉稻田里的草和虫子,省去打农药的钱,养龙虾一亩还可收入2000多元,另外龙虾壳可做成鸡鸭的饲料,还可以提取甲壳素药用辅料。我也稍微留意了一下,确实,很少能看见所谓的矸石山了。
我们都知道,在采煤的过程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瓦斯气体。以往,煤矿企业采煤时都是把瓦斯从井下抽出并直接排放,不仅浪费能源,也污染大气。而今,“煤炭与瓦斯共采、治理与利用并重”的理念在淮南已深入人心。淮南矿业集团改革创新,变瓦斯“抽放”为“抽采”,使瓦斯从昔日的“安全杀手”、“污染源头”变为清洁能源。在承担职工洗澡、食堂蒸汽和办公区暖气供应的张集煤矿锅炉房旁,高耸的烟囱静静矗立。“它呀,原来冒黑烟,后来冒白烟,现在不冒烟了,彻底下岗!”当地职工感慨万千。淮南矿业集团新上马的6台燃气锅炉,不仅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而且噪音小、无粉尘、无“三废”,一台4吨瓦斯锅炉每年可节约2200吨标准煤。“余热不光能供暖,还能抽湿制冷。明年夏天,井下工友的作业环境会舒服许多。”老矿工张作勇满怀憧憬,亚太地区首个热电冷联供技术项目正在这里紧张施工,瓦斯发电的余热经过特殊处理后,可使井下工作面温度由目前的平均33摄氏度降至26摄氏度。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淮南,这一要求正在成为矿区上下的实际行动。”淮南市经委副主任杨成算了一笔账:淮南矿区把瓦斯气作为居民燃气使用并用于发电,每年至少创收2000万元以上。
调查后的感想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
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作为淮南煤矿集团中的代表,张集煤矿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张集煤矿这十年多的发展,始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的位置,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我相信它可以走的更远更好。
此次短暂而颇有意义的暑期社会实践,使得我有机会深入到真正的生产环境,如何从生产的层面上去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细节和意义,这或许对于我将来的工作生活学习产生不同的意义。
第五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阅读材料一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2011-03-08 13:21:32 阅读253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1.为什么要节约?这个问题看似多余,但有些数字估计你看了还是会觉得触目惊心。在2005年6月24日至26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说:“中国的资源总量虽然居世界第三位,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是世界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一半;中国的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目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但随着中国人口的增长,人均的淡水资源占有量将会越来越少,估计到2030年中国将被列入严重缺水国家。”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一方面是人均资源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另一方面,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正为当前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付出着巨大的资源代价。
2.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结构性的变化是非常显著的。这种变化既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包括消费结构的变化。从经济结构变化看,近几年出现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特征。重化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去年已达67.6%。重化工业往往是高能源消耗、高资源消耗的产业,它的加速发展是造成近几年资源、能源紧张的最主要原因。从消费结构的变化看,特别是一些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实现从传统的“吃、穿、用”到“注行”的升级。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升级导致了资源消费的强度在增加、使用方向发生了变化。另一个新情况是,我国出现了快速城市化现象,城镇化水平以年均一个多百分点的速度增长,相当于每年从农村转移1400万~1500万人到城镇。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41%,到2020年估计达到60%左右。一般来讲,城镇人口人均能源消费是农村人均量的3.5倍。大规模农村人口转移既是必然趋势,这必然会相应增加能源和资源的消费。还有一个基本国情是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我国的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居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大量不可贸易的资源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到2030年,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可能要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目前我国已经是缺水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矿产资源国内供应能力、保障能力也不足。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当中,2020年时我们有9种严重短缺,有10种短缺。所谓短缺是指某种资源的外贸依存度在40%~70%之间,外贸依存度超过70%以上为严重短缺。
3.我国当前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现象普遍存在,近期出现资源约束不断加大的情况。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资源利用率是偏低的。当然在过去的20年即1980-2000年中,中国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在能源消费方面,这一时期我国的能源累计节能率是64%,而国际上同期水平是19%。在GDP保持年均9.6%的增速中,能源增长保持年均增长4.6%,实现了经济发展一半靠能源开发一半靠能源节约的目标。但近几年尤其是从2002年开始,出现了能源消费增长快于GDP增长的势头,能源对经济的制约作用开始显现。
4.目前我国资源浪费现象很严重,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约在30%,比发达国家低20%。有统计显示,我国仅在城市供水方面,漏损率在20%以上。在建筑能耗方面,我国的单位面积能耗相当于气候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我国每年新增约20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大于各发达国家新增建筑面积之和,但节能型住宅仅占总量的3.5%。所以说,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如果每年都在大量造成高耗能的建筑,而且它们的使用期限一般都是七八十年,不
仅对当前的能源造成更大的压力,而且将贻害子孙。现在必须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旦高耗能的建筑大量建成,将来再改成本和代价更加巨大。
5.我们早就提出了转变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但是直到现在,增长方式的转变成效甚微。我国经济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而不是集约型的。表面上看,我们的工业化、现代化已经进入中后期了,但仔细观察,实际上是粗工业化、粗现代化。许多产品非常粗糙,而不精细。有数量而欠缺质量。1958年大跃进时追求的是钢产量 1070万吨,实际上生产出来的是烧结铁,而且是靠几千万人上山大炼钢铁,砍伐森林实现的。现在当然不是这样了,我国钢铁产量已经达到3亿多吨,居世界第三位,成绩突出,但铁矿石绝大部分要靠从澳大利亚等国远距离进口,价格很高,消耗的资源、电力居高不下,而且许多高质量钢材还得靠进口。据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研讨会”上透露的数字,目前,钢铁、有色金属、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都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出40%以上。
6.新华网北京7月28日电(记者杜宇)全国大学生“创建节约型城市”社会调查活动28日启动,旨在激发高等院校的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到创建节约型城市和节约型社会的活动中,做“文明、科学”的传播使者,并推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进程。
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BS上一条谴责浪费用水的帖子近日在网友中引起热烈共鸣。帖子说,有些同学每天早晨洗漱时都任凭自来水哗哗地流个不停,让人既心疼,又气愤。全国正在展开一场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显然,它也已经影响到大学校园内[]的学子,节约用水成为校园网BBS上的热门话题就是明证。最近,全国学联也提出《全国大中学生共建节约型社会日常行为公约》,号召学生们以实际行动反对浪费、厉行节约。
与网上积极响应节约形成反差的是,大学校园里的浪费现象仍然随处可见。在北航一个餐厅门口的剩余食品倾倒处,摆着将满的两大桶剩菜剩饭。记者在午餐时间看到,不少学生将大半碗的拉面、大半个的馒头丢进泔水桶;而食堂窗口上方赫然写着“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过,国家大力倡导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后,大学生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浪费行为了。北航一个4人男生寝室里摆着3台电脑。主人之一的高同学说,寝室每月用电量达 120度左右,而寝室除电脑、电灯等少数用电设备外,就没有什么别的电器了。而如此费电,完全是因为有些人电脑开机时间过长所致。大学生们列举的过度浪费行为还有:频繁更换手机、MP3等电子产品,相互攀比消费档次;一些女生着迷于名牌服装、化妆品,不惜掷重金求得表面虚荣;一些同学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花在了网络游戏上,经常通宵达旦,白天上课时却打瞌睡。
8.新华网北京7月29日电(孙晓胜李一)“每年北京市处理垃圾的费用高达10亿元,如果减少不必要的过度包装,可以节省2亿元。”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高级工程师王维平谈到北京市的包装垃圾时曾这样说。一般认为,包装成本若超过产品出厂价格的15%,则属于“过度包装”。而大部分包装材料与普通生活垃圾一起进入垃圾收集渠道,由环卫部门进行清运、处理,增加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费用。此外,过度包装也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来自建设部的统计显示:北京市每年约有60万吨过度包装物成为垃圾,过度包装在提高商品身价的同时造成了大量浪费。记者在北京一家大型商场的超市保健品区看到,营养液附赠咖啡、花旗参附赠全套酒具,并且包装精美,档次不低。记者随手拿起一盒“保健茶”,偌大的木质包装盒里,产品仅占到了中间1/3的面积,周围是一圈透明的玻璃杯,这样一盒茶标价是400多元。北京市朝阳区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办公室主任顾来茹告诉记者:“近几年,城市生活垃圾中包装物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我们保守估计,‘包装垃圾’已经占到北京市民生活垃圾的35%以上。” 王维平说,近几年城市的“包装垃圾”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而且,根据目前情况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处理1吨垃圾大约需要150元,其耗费超过1克黄金的价值。
9.据悉,从2001年到2004年间,哈尔滨市平均每年仅废纸就会产生10万吨,其中,约有6万吨是废纸壳,而这些纸壳几乎都来源于过度包装。有关人士形象地打了个比方——假如用载重量5吨的汽车运输这些废包装纸壳,需要装1.2万台汽车,按一台汽车约5米的长度计算,会形成约60公里的汽车长龙。
10.“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0.8吨好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资源,减少35%的水污染。”在常委会议上,冯培恩常委谈到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个话题时算起了账:“如果全国每年1400万吨废纸能够回收利用,就可以生产1120万吨好纸,少砍2.38亿棵大树,节省4200万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如果全国每年 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等都能够回收利用,又可以节省多少资源,可以减少多少污染?”
11.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能源问题日趋令人关注。2005年,全国电力需求增长率有望达到13%左右,用电量将达到24560亿千瓦时左右,较 2004年增长2825亿千瓦时左右。虽然2005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有望达到7000万千瓦,但是仍然无法解决电力缺口问题。专家们估计,我国能源的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能源短缺问题将长期存在。
写作要求:
1.请用5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的主要内容,并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用1000字左右的篇幅,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