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一线工作法 创新社会管理创新

时间:2019-05-12 15:3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个一线工作法 创新社会管理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个一线工作法 创新社会管理创新》。

第一篇:四个一线工作法 创新社会管理创新

乌素图街道开展“四个一线”工作法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开展

2011年以来,乌素图区域党工委积极拓展工作思路,探索服

“四个一线”工作法,更好地为辖区党员群众服务,全

一是班子成员工作到社区一线。乌素图街道党工委积极开展

通过“约”、“谈”、“调”、“答”方式实现。即:把分管

二是党支部书记奉献到平台一线。乌素图街道党工委所属

对每件来信来访事

5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确保32务途径,构建党群联系载体,通过开展“党群连心桥”主题实践活动,实施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进社区”活动,强化“工作在一线、服务在基层”的观念,领导包片的社区党员代表、居民代表约到一块,每月召开一次召开民情恳谈会;倾听党员居民代表的心里话、烦心事;针对出现的小矛盾、小纠纷进行现场调解;面对需要办理的事项,进行现场记录,承诺限时办理,并给予居民满意的答复。活动的开展使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把精力用在基层,把劲使在基层,把功夫下到基层,探索出帮助居民的好的途径、办法和路子。个党支部书记每天在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值班,件都先提交党政办公室采取收文方式进行编号登记,由主要领导审阅,再经分管领导部署落实,在党员群众来电来信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并特设立社情民意信箱,开通热线电话,制定来访接待、结果反馈、跟踪服务制度。从解决涉及基层民计民生的实际问题入手,进一步畅通居民群众诉求渠道。

三是党小组长深入到居民家庭一线。通过开展让社区党小组长“串百家门、解百家难、办百家事,暧百家心”活动。名党小组长半年内走访群众不少于50户,重点走访老党员、职工、生活困难党员、流动人口家庭,走访内容是的各项优惠政策、空岗信息、组织温暖、贴心服务,带走

众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把“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送民需”与“区域共建、结对帮扶”结合共同开展。党小组长将搜集到的意见或建议及时向街道党工委汇报,由党工委拿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实施方案给予办理。形成了上下一心解难题、谋发展的合力。并能够及时准确了解社情民意。

四是党员服务到民生一线。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四个一”活动,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树立基层先进旗帜,建立党群沟通桥梁,促进区域和谐发展。以街道“五大中心四园”为载体,开展各类服务便民活动,在社区党委设置“党员电器维修站”

医疗保健站”等党员先锋岗位,由社区党委书记带头,引导在职党员认领岗位,积极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充分调了在职党员小时之外服务社区的积极性。同时,积极组织街道机关党员、区域党员与社区老党员、困难党员形成一帮一对子,在生活上、精神上给要求每下岗送去党和政府一些群、“党员8

予弱势群体帮助,在老年节、七〃

一、中秋等节假日期间,带上生活慰问品、歌曲、乐器演凑等节目,来到地区老党员、困难党员家中进行慰问,为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党组织的关怀。通过定期开展思想沟通、生活关怀、爱心救助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

第二篇:推行“345”工作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推行“345”工作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姚 苏 华

社会管理创新事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扬州市维扬区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群众工作为统揽,以转变机关作风为重点,以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为目标,在全区推行“345”工作法,即:以“三访一包”健全机制、“四个三”和谐动迁、“五要五不要”化解矛盾为核心,真正做到解民忧、顺民意、得民心,走出了一条具有维扬特色的社会管理新路。

一、坚持“三访一包”,心系群众解民忧。牢固树立“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抓稳定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建立了“三访一包”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对各级干部履行维稳第一责任形成制度约束。一是区党政主要领导接访。区党政主要领导每月至少安排一天时间,亲自接待上访群众,倾听上访群众的诉求,协调处理信访问题,现场解答、现场批复、快事快办,特事特办,能化解的矛盾就地化解,能解决的问题就地解决,切实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二是区机关部门下访。着力转变工作作风,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对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社会民生等方面问题,坚持深入一线察实情、出实招,打开群众的“心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是乡 1 镇、街道走访。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组织开展乡镇、街道干部走访基层活动,广大党员干部主动进社区、进村组、进农户,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从源头上疏导情绪、化解矛盾、消除隐患。四是区领导包案。完善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对定期排查梳理出的重点信访问题,实行区领导包案,分工到人、一包到底。包案领导包稳控、包处理、包息访,直至“案结事了”,一批信访积案得到妥善解决,有效减少了重复信访、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基层基础进一步稳固。

二、坚持“四个三”,和谐动迁顺民意。维扬地处扬州主城区,“城中村”改造、项目推进都绕不开拆迁工作。面对这“天下第一难事”,该区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追求,为民利而谋,顺民意而为,坚持“四个三”,依法依规,阳光动迁,有情操作,让和谐成为拆迁的主旋律。一是以“三个坚持”保护被动迁群众利益,即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政策标准、坚持善待百姓。在动员拆迁的过程中,从政策上为群众着想、向群众倾斜、让群众得利,拿出好的地段,以商品房标准建设安臵区,在政策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被动迁群众的利益,让群众共享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成果。二是以“三个公开”保障动迁过程公平,即坚持政策公开、评估公开、选房公开。公开是消除误解、钝化矛盾、增进和谐的良方。维扬区始终坚持信息公开,“一把尺子量到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合法,充分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选择权,以阳光透明取信于民,用公信破解难事之结。三是以“三个不动用”保持动迁工作文明有序,即不动用社会力量、不动用公安干警、尽可能不动用 2 区机关人员。动迁工作矛盾多、难度大、情况复杂,如果动用公安干警、社会力量,只会使矛盾激化,增加工作难度,甚至带来负面影响。该区始终坚持“三个不动用”,由拆迁地块所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干部协助拆迁主体做好群众工作,把政策讲清,把道理说透,与群众交心、交友、交底,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耐心细致感化群众,让拆迁成为聚“人心”工程。四是以“三个超前介入”化解拆迁矛盾,即超前介入风险评估、超前介入矛盾化解、超前介入维护稳定。建立超前化解工作机制,把风险评估作为动迁工作的前臵程序,通过各类信访渠道,分析梳理矛盾隐患,积极妥善解决各种问题,确保动迁工作稳步扎实推进。

三、坚持“五要五不要”,转变作风得民心。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在面对群众、改善民生中转变作风,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消除“民怨”、赢得“民心”。一是要全面排查、胸中有数,不要主观臆断、推诿扯皮。建立健全“三项排查”长效机制,针对重点区域、重点工程、特殊群体和敏感时期,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一分解落实维稳责任,摸准情况,解决问题,决不允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二是要把握重点、有的放矢,不要盲目无序、不着边际。着眼于提高群众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寓管理于服务,有重点、有步骤、讲方法,善于“弹钢琴”,善牵“牛鼻子”,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充分尊重民意,着力改善 3 民生,切实保障民权,有效解决群众“最急”、“最难”、“最怨”的事情,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三是要深入调查、亲力亲为,不要高高在上、官僚主义。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扎实开展“三解三促”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信访维稳一线,向实践要对策,向群众要智慧,身体力行,真抓实干,在推动落实和解决具体问题上下功夫,既当推动发展的战斗员,又当维护稳定的服务员。四是要以人为本、分类化解,不要简单粗暴、激化矛盾。紧紧抓住维护群众利益这个根本,站在群众的视角做工作、带着感情抓落实,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及时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暂时不能解决的,提出时限节点,并明确专人跟进督办;对违法违规的不合理诉求,深入做好教育疏导工作,切实理顺群众情绪,确保不发生越访、集访、恶性事件、群体性案件。五是要信息畅通、处置果断,不要久拖不决、贻误时机。坚持从基层抓起,强化基层基础建设,从决策关口、过程维稳、事后处臵三个方面着力,做到信息及时、准确判断、果断决策、迅速处臵。对突发事件,主要领导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掌握情况,稳控事态,及时处臵,防止和避免个体事件演变为群体事件,单一事件引发连锁反应。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从而有效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夯实和谐稳定基础,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作者系维扬区委书记)

第三篇:四个平台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四个平台实现社会管理创新

薛少仙

台州作为民营经济先发地区和民主诉求活跃地区,“四个多样化”表现明显,加上流动人口较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尤为重要。近几年来,台州市抓社会管理的理念和实践都在不断深化,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结合台州的实际,台州市地方人大主要从搭建四个平台着手,夯实四个基础,以促进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深化“民主恳谈”,搭建畅通群众诉求的平台,夯实社会管理的民主基础。地方人大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社会管理的实践中,台州市各级人大支持政府把尊重群众的意愿放在首位。1999年原创于台州市温岭的“民主恳谈”,是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村、乡镇、部门事务决策、管理、监督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新举措,是台州市干部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项关联度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具体的政府与公众沟通的实践活动。

“民主恳谈”主要就群众普遍关注的某一民生问题,干群之间进行面对面的诚恳交流。这一做法创新了社会管理的方式,变“我说你听”的灌输式教育为平等对话,给群众创造了表达自己意愿的平台和机会,通过双向交流,沟通思想,解疑释难,从而理顺了情绪,化解了矛盾,协调了分歧,建立了互信,达成了共识,创建了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机制。实践证明,“民主恳谈”活动,畅通了群众利益诉求的渠道,协调了利益关系,注重了在源头上解决社会问题,使社会管理的关口得到了前移。作为地方人大,近几年来我们一直积极支持并努力完善“民

主恳谈”活动,并引导各地把“民主恳谈”纳入到代议制的民主中来,使之成为协调、沟通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阶层和各个阶段利益诉求的重要载体,增强社会成员对社会秩序的认同感和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夯实了社会管理的民主基础,促进了各项民生问题落实和发展的决议、决定,推动了事关社会民生事项和群众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

推行“参与式预算”,搭建保障群众“四权”的平台,夯实社会管理的决策基础。在社会管理中,人民群众不是简单的被管理者,他们也是社会管理的主体,是社会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和管理效果的参与者和检验者。因此,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民主政治进步的落脚点,也是对公众参与公共决策和管理过程的角色定位。

“参与式预算”以预算民主为切入点,让人大代表、普通群众广泛、自由、民主地参与基层财政“蛋糕”切分过程,以维护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从而在人大、政府、公众之间搭起有效的对话平台,并在各方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培育更加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是扩大群众“四权”的有效探索,为公民自由、广泛、直接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决策、管理和监督提供了新的渠道,增强了公民在决策过程中的影响力,促使政府预算走向公开,使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更为科学、细化、透明,被国内外专家认为是中国地方政府公共预算改革的重大突破。温岭市人大常委会围绕如何解决预算审查监督从程序性走向实质性、如何实现少数人决定到多数人参与、如何抑制不断增长的“三公”经费及乡镇债务规模等问题,开展了持续的探索实践,从2005年开始,在新河、泽国两镇率先“试水”公共预算改革,充分发挥人大的制度优势,有序组织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共

同参与预算审查监督,形成了对预算开展实质性审查监督的“参与式预算”。

“参与式预算”实质上是不断汇聚民意,让公众广泛有序参与,多种社会力量与政府形成财政预算管理合力的一种社会管理创新。通过“参与式预算”,让公民享受到更多的民主权利和社会管理能力,在参与过程中增强了公民意识和民主观念,提高了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体现了公民与政府对公共生活的共同治理这一社会管理的本质特征。

开展“两院”绩效评估,搭建对司法人员监督的平台,夯实社会管理的法治基础。法治是社会结构最为稳定、运行成本最为经济的社会治理方式。在法治社会,司法是调整社会关系,救治社会冲突的最终方式,也是社会管理中最具强制力的方式。

有力的监督能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人大对司法权进行监督,是我国宪法和监督法所确定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更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根本体现。近几年来,我们积极搭建对司法人员监督的平台,对法院、检察院的司法人员通过电脑随机抽取确定评估对象,进行绩效评估。绩效评估的“绩”为业绩,“效”就是效果和社会效果。具体评估其政治和业务学习的情况、依法履行工作职责的情况、自觉接受人大及社会各界监督情况以及自身勤政廉政的情况,促进“两院”司法人员公正司法和廉政建设。

在对法官绩效评估时,为了解司法过程中实际效果,还组织人大代表随机旁听、评议庭审活动,对法官的仪态形象、表达能力、庭审驾驭能力、庭审公正程度、庭审效率等五个方面进行评议,当场予以反馈。评估分准备动员、调查、评估和整改四个阶段,在广泛、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由人大法制工作机构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报告,提交常委会审议,把评估的意见函知两院,并要求转达到每一位评估对象,还经常性开展案件质量抽查,促进司法公正。只有坚决维护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才能筑牢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并以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公正,保证公共权力在民主法制的轨道上正常运行。

建立“代表活动工作站”,搭建代表与选民沟通的平台,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是做群众工作。人大代表来自社会各个层面,分布在各个行业,既是科学发展的主力军,又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参与社会管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要求:“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以集体活动为主,以代表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代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听取、反映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的意见和要求。”为发挥闭会期间代表的作用,更好地反映选区存在的问题,体现选民的利益表达,促进政府与群众的良性沟通,同时便于代表在闭会期间学习、交流等正常活动的开展,近几年来,我们在基层以选区为单位,设立“代表活动工作站”,每月定时定点接待、服务所在选区的选民,倾听社情民意并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解决民生难题,促进了选民对本行政区域内所关心的重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同时帮助政府及部门对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向群众做好解释协调工作。

“代表活动工作站”的建立,创建了一个“群众―代表―政府”三方的互动平台,使人大代表在选民、政府之间搭建了一座信息沟通、对话协商的桥梁,从而突出了代表的主体地位,既使政府通过人大代表深入调研清晰地了解到真实的社情民意,又使选民通过人大代表获得政府服务和了解到政策的相关信息,并通过代表对他们利益诉求的有效整合和有序表达,促使政府对有关社会问题的解决,化解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使代表在社会管理中起到“预警器”和“安全阀”的作用,创新了社会管理的方式。

地方人大与各方面的广泛联系,是一大政治优势。在基层建立“代表活动工作站”的同时,我们根据《代表法》提出的“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保持联系”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活动工作站”制度,从而形成常委会组成人员——代表——选民之间的沟通链条,进一步畅通国家权力机关与群众联系的渠道,使之成为人大参与社会管理的一个有效平台,从而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

作者系浙江省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第四篇:推行“四环”工作法 创新社会服务管理

推行“四环”工作法 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推行“四个三”工作法 创新社会服务管理)

草堂镇距县城和巫山各半小时车程,区位独特,资源丰富,更是全县“两城一园”战略的重要支撑,发展潜力较大。但一度时期,群众上访、禁种铲毒、安全生产的压力较大,社会管理形势严峻,严重制约草堂发展。面对困难,草堂镇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探索建立了以“三平台三公开三教育三述评”为抓手的四环工作法,全力打造便民服务“无障碍”、公开透明“无遮掩”、党员干部“无事故”、干群关系“无隔阂”乡镇,积极探索“民生党建”、“效率党建”,不断创新社会服务管理,努力建设“和谐草堂”、“幸福草堂”。

一、搭建“三个平台”,优化服务解民难

设立“群众工作站”,打破干部身份界限,将原来分散运行的“七站八所”整合起来,实现集中办公“一体化”、接待群众“一条龙”、解决问题“一竿子”。

(一)搭建便民服务平台。一是组建便民服务大厅。整合乡镇人员和机构,设立计生、建管等9个固定窗口和一个综合窗口,公示办事流程、服务内容和办理时限,建立“日记载、周汇总、月小结、季分析”运行机制,开展每月服务之星评选,实行“一窗口受理、一体化服务、一站式办结”。便民大厅自2月27日运行以来,共接待群众1200人次、办理业务400余件。二是推行“一中心三室”建设。即在各村建立“民事村办”服务中心,下设便民服务室、纠纷调解室、经济发展室,由村三支干部担任工作人员,代理群众到镇和县办理需求事项,做好矛盾纠纷化解、信息咨询、治安防范等工作。三是开展流动便民活动。在奇峰、双谭等原乡政府所在地设立便民服务点,在村级服务中心和有条件的社组设立委托代办点,组织机关干部每月开展一次“面对面”便民服务活动,建立三级便民服务网络。

(二)搭建综治调解平台。一是设立群众接待大厅。整合纪检、信访、综治和司法部分职能,设立群众接待大厅,落实专职人员,推行“六位一体”,分类接访,“一站式”处理。二是畅通民意沟通渠道。建立电话约访、网上询访、办公室全天候接访的“绿色”通道,实行“领导干部挂牌接访、村社干部参与接访、群众自选接访领导”,面对面与信访人交流,现场受理和办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三是建立流动调解机制。设立群众诉求代理员,全权代表群众到有关单位和部门反映解决问题,实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成立镇村“流动调解团”,在村组建立“流动调解小组”,随时随地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以来,信访量直线下降,尤其是到县上访量,由去年占全县20%的量,到目前基本为“零”。

(三)搭建群众参与平台。一是完善了党委决策机制。制定了党委重大事项决定办法,全面推行重大决策“三审制”(镇村干部讨论提议—涉及群众或代表听证—党委政府决议),凡出台重大决策和实施重大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诸如我们开展的“1+1”低保评选办法、天坪东坡中梁等村干部的调整等,确保了党委政府工作“合民 意顺民心实打实”。二是建立了村级议事决策机制。坚持重大事项公开票决,凡是项目建设、低保评定、困难救助等重要工作,必须由受益群众参与讨论并形成意见,工程建设必须有群众监督参与。诸如毛坪村整村推进项目及扶贫工程退箍资金用途、柑子社区休闲广场建设等,既实施好了项目,又得到了群众监督认可。三是探索建立意见征求机制。开通政务微博、短信播报和电话咨询平台,设立书记、镇长、便民服务、信访举报信箱,制作“欢迎社会各界多提宝贵建议”永久性固定标语,机关设立了群众议事大厅,不定期集中搜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诸如开展的“我为草堂献良策”意见征集评选活动、“如果我是草堂镇党委书记...”演讲比赛等,收到各方建议意见上百条。四是推行志愿服务。设立党员中心户、巾帼红旗手、青年职员岗,开展全程代办、政策咨询、困难帮扶、纠纷化解等服务,实现一村一支志愿服务队。

二、推进“三项公开”,公开透明化民怨

在机关、交通要道和人口密集区,制作党务、政务公示栏(墙),统一规范村务公示栏,全力推进服务、政策和财务公开,消减干群隔阂,调适社会心态。

(一)推进服务公开。一是公开服务承诺。设立党务公示栏,将全镇五年奋斗目标、工作计划、阶段工作重点和推进落实情况制作成公告,通过分期张贴、会议传达、广播宣传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让群众知晓镇上要做什么事、在做什么事。二是公开职能职责。在党务公示栏内,将党政班子成员、内设机构负责人及业务人员、村四职干部 和驻村干部的职能职责、手机号码、照片、办公门牌号等张榜公示,并制作成“便民卡片”向群众发放,让群众明白办什么事该找什么人怎么找。三是公开办公门牌。制作机关办公室楼层分布图,在办公门牌上详细标注办公室人员的姓名、职位、职责和手机号码,实行开门办公,方便群众找干部、监督干部。四是公开监督评比。分类公开举报监督电话(禁种铲毒、非法开采等举报重奖,效果显著),分类设立举报监督信箱,设立书记镇长网上信箱及党政微博论坛,在镇村党员中开展“一讲二评三公示”、在机关窗口单位开展“服务明星”月评选、在村干部中开展“代理服务标兵”评选等活动。

(二)推进政策公开。一是公开政策文件。采取张贴公告、广播宣传、印发政策选编、召开群众会等方式,不仅向全镇公开所有惠民政策和文件,并将相关事务的办理流程以及分管领导和业务负责人的姓名、手机电话等信息,全部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咨询和监督。二是实施“阳光惠民”工程。凡是涉及惠民资金的补助、救灾扶贫资金的发放、低保对象的确定等,实行“群众开会评选—镇村社三级公示—统一集中发放”,确保受益对象“零误差”。三是开展“纠风打假”活动。聘请“民生工程”监督员,设置“政策落实”监督信箱,开通举报电话,随机抽查惠农政策落实和民生工程建设情况,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工程建设实打实。

(三)推进财务公开。一是阳光财务晒收支。制定机关财务管理制度,严守“不打白条”承诺,凡是涉及镇政府的财务收支,实行“三个月在党政办公会上一公开、半年向社 会一公布”。二是村财镇管民监督。各村成立村民理财小组,凡是涉及村级基础建设的投入,在坚持“一事一议”的基础上,采取“一讨论二审议三公示四监督五拨付”(即,村民讨论,村、支两委审议,镇村两级公示,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监督,镇政府按进度拨款)方式,确保建设资金不截留、不克扣。三是经费奖惩走明路。实行财政零户统管,采取“一结合二讨论三定酬四定人”方式(即定岗定责定经费、双向择岗定人员),缩小站所室差距,打破“贫富悬殊、各自为阵”,分类制定考核奖惩办法,尽可能减少“怨岗攀比”现象。

三、开展“三项教育”,创先争优换思路

采用喜闻乐见形式,深入开展党员党性教育、干部爱民教育和群众“十好”教育,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积极构建和谐草堂。

(一)开展党员教育。一是成立党员活动中心(“党员活动之家”)。规范建设党委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立党员学习日、教育周和培训月制度,开设网上党校,提供菜单式学习培训服务,破解“有组织无阵地、有阵地无活动”难题。二是建设党建文化墙。制作17幅党建标语,在机关办公楼张贴,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机关党建文化,开展廉政和宗旨教育,营造党建浓厚氛围。三是开展“园区先锋”活动。将移民生态产业园建设与党员干部作用发挥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园区内的党员干部带头拆迁、宣传政策、调解矛盾。截止目前,张传华等一大批党员示范 作用充分显现,蒋中权等一大批有影响的无职党员带动效果明显。

(二)开展干部教育。一是建机制提要求。制定了镇村干部考核办法,奖勤罚懒,实现了“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建立了“能者上、庸者下”择优选配干部机制,提出了“三要三不”工作要求(即:一要为老百姓做实事,不伤害群众感情;二要加快发展,不能有“但求无过”的思想;三要可持续发展,不留后遗症),激活干部队伍。二是寓教于乐培养人才。开展了“三八节”巾帼助脐橙销售、青年干部演讲比赛、“我为草堂献良策”有奖征文活动、“五一”趣味体育活动、写作培训、“文化沙龙”等机关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全面发展。三是开展“岗位危机”教育。开展了镇村干部“珍惜岗位、知责思为”大讨论,制作了党风廉政展板,聘请原县纪委副书记杨前录、县检察院陈劲松等到我镇开展了两次廉政教育宣讲活动,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既要“事业干起来”,又要避免“干部倒下去”。

(三)开展群众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退休职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不定期组织下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宣讲、法制教育和技术培训等;全面开放农家书屋,积极抓好农村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应用,确保党员群众每月收看次数不少于2次、时间不少于240分钟,开展形式多样的地方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严格规范办事程序,依法接访调解。

四、完善“三级述评”,奖勤罚懒赛优劣

(一)健全镇村干部考核体系。制定了机关干部考核办法、驻村干部考核办法、各站所室单项工作考核办法,制定了村(社区)综合考核办法、村干部个人考核办法、单项重点工作考核办法等,通过“一提二考三评”(一提:镇干部人均提取2000元工作津贴作为考核基金,村上分别提取5000元工作经费作为考核基金;二考:镇上考评对象为干部个人和单项业务工作,村上考评对象为村干部个人和综合考核、单项考核、民意考核;三评:镇干部个人考评工作由镇领导班子测评及职工互评、村干部测评、个人业务完成情况评比三项内容组成,村干部个人考评工作由年底向群众述职测评、向党委政府述职测评、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评比三项内容组成,实行日常考评、工作绩效和年终述评相结合),量化考核奖惩,奖勤罚懒,打破“大锅饭”,让干得好的有想头、有盼头,让落伍者有压力、有动力。

(二)探索建立党员群众评比机制。全年将在全镇开展“爱心妈妈”、“孝心媳妇”、“优秀党员”、“十佳优秀教师”、“十佳道德模范”、“十佳种养大户”、“十佳脐橙销售大户”、“百名诚实守信户”等评选表彰活动。

第五篇:创新社会管理[范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既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我国还存在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比如收入低、就业难、看病贵、房价高、保障弱等,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步,既是发展的重点,也是当务之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切实增强群众意识、站稳群众立场、做好群众工作。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群众意识、站稳群众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通过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思想为基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增进人民福祉,始终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当前,要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尤其要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真正为群众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尽快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民生为抓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突出人文关怀、着眼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完善多方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和力量,增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和效率;加快建立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决策纠错机制,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和风险。要突出人文关怀,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工作。要着眼化解矛盾,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社会矛盾和纠纷调处化解机制。要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制度为保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活满意度,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要求,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下载四个一线工作法 创新社会管理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个一线工作法 创新社会管理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第一讲为何要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一、社会转型对社会管理的挑战1、政府社会管理的能力遭遇瓶颈,公信力下降。财政状况;体制机制;管理手段;人员能力;事务繁杂;新事物层......

    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当前,我镇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

    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当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紧迫任务,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任务。 让人民群......

    创新社会管理

    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构建平安南皮县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中央决策和“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是检察机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检察机关深入......

    创新社会管理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篇,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是一个老课题,同时又是一张“新试卷”。今年(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第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