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个好党支部创建自查自评总结
一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xx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社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提高机关党建工作整体水平,根据前两次创建“五个好”党支部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县社机关党支部加强了对“五个好”党支部创建的领导和重视。对照《实施方案》工作要求,机关全体党员积极投入到“五个好”党支部创建活动,结合“创先争优”工作,完善各项制度措施,取得一定的成绩。根据县直工委考核验收的通知,通过自查自评,总结如下:
一、支部班子好,带头“创先争优”
1、班子建设强,支部组织健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支委在各项工作中起表率作用,能围绕县社的中心业务工作,积极参与决策,提出合理化建议。支委带头学习,提高业务,高效地完成本地工作,带头创先争优,在群众中树立了一定的威信,支部具有较强的号召李,凝聚力和战斗力。
2、政治方向明。支部班子能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认真落实上级各项要求和工作部署,与上级党组织保持一致。支部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代会的作用,组织全体党员和群众积极投入到“三送”活动中去。
3、思想作风正。支部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党的组织原则,支委班子作风廉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能和党员、群众打成一片,能及时向县直属工委报告支部工作,落实和完成好上级的工作任务。
4、支部活动开展正常。支部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每季召开一次党员大会,讲一次党课,开好一次民主生活会。今年三月,支部决定在支部内成立三个党小组,选举出三个党员组长。今年五月,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到红色故都瑞金,参加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支部在“五一”、“国庆”组织开展文体活动。
二、党员作用好,争创先锋模范。
1、党员队伍素质高。在机关13名党员中,绝大部分是老党员,有一半以上是领导干部,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高,能发挥“五带头”模范作用,能主动加强学习,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能抵制社会不正之风,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支委会四月决定,发展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送直工委培训。
2、党员作风廉洁。全体党员能自觉遵守“八个方面”的良好作风,能廉洁自律,对来办事的同志服务热忱,年度未出现党员违纪处分现象。
3、党员积极参与“三送”活动,在县社“三送”点,每个党员都建立了联系户,尽自己的最大能力支助贫困农户。
三、管理机制好,各项规章制度到位。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目标管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支部制定了《实施方案》。年初支部制定了党建工作要点,建立了党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了责任人,支部每季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雷打不动,“三会一课”常抓不懈。
2、严格执行党费收缴标准。建立了党费收缴台账,全体党员都按时上交党费,党员的组织关系能接转及时,党员档案齐全。
3、直属工委学习培训都能及时参加,并积极完成上级及直属工委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
四、工作业绩好,创“一流”工作。
1、完成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有突破。围绕建设“五个好”的奋斗目标,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的各项中心工作任务。支部把完成县委、县政府的中心任务当做第一要务来抓,一是协同“三送”工作队抓好各项工作,组织全体党员参与“三送”工作。二是千方百计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招商目标任务,支部派一名委员亲自参加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大家努力,今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能超额完成。
2、“五大经营网络建设”得到上级社的好评。
县供销社的主要工作就是抓好“五大经营网络建设”,支部积极参与“五大经营网络建设,支部派一支委专抓此项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县流通领域“五大经营网络”已基本建成。日用消费品、烟花爆竹连锁经营已进入全市先进行列。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3、积极开展“三送”帮扶活动,党员带头。
支部牵头,决定每位党员帮扶“三送”工作点3户贫困户,支持资金每人不少于500元,要求党员积极参与修路和修水渠义务投工不少5天,每位党员到帮扶户同吃同住不少10天。
4、积极开展“富民兴赣我先行”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承诺活动。根据xx号文件精神,9月份,机关支部全体党员都作出了承诺,以表格的形式,粘贴在党员学习栏内。
五、群众反映好,机关作风明显好转。
1、围绕《创建最优发展环境提升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工作实施方案》,全体党员增强了服务意识。来县社办事的同志,要求都做到让其满意而归。县社由于历史原因,近年群访、信访事件较多,县社全体党员和机关人员做好耐心说明工作,能解决的尽量帮助解决,得到了群众的理解,今年信访事件比上年明显减少。
2、转变机关党员干部作风。建立健全各项机关制度,积极开展“三治”工作,机关作风取得了明显好转,群众对县社机关满意率越来越高。
在2011年工作中,机关党支部着力抓好“五个好”党支部创建工作,认真完成了上级业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围绕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做好供销工作。把“五个好”创建、创先争优与创建机关效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全体党员和干部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转变了工作作风。我社机关党支部在其属工委领导下,一定努力工作,开创供销社党建工作新局面,使供销社机关党建工作上个新台阶。
第二篇:“五个好”村党支部自查自评
2011年青阳沟村开展“五个好”
村党支部自查报告
阿柔乡青阳沟村在县委、乡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创建“五个好”村组织为主体,着力加强村组织建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使基层党组织建设有了新的起色,有力地提升了村级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一、基本情况
阿柔乡青阳沟村共3个牧业社和1个农事队,共有人口226户884人,由藏、汉、蒙、回等民族构成。经营各类牲畜40292头、只、匹。青阳沟村为一类党支部,全村共有党员42名,其中女党员4名,少数民族党员33名,分别占党员总数的10.8%、89.2%,村里建有党员活动室。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第一责任人职责
村党支部书记对创建“五个好”村思想认识和工作到位、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每年召开村级组织建设专题会议在6次以上,听汇报、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实。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结合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经常性深入牧户家庭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理顺工作思路,及时解决村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及时组织召开工作会议进行督促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村党支部职责
村党支部始终把村级组织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创建“五个好”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制定详细地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严格党建各项工作制度和责任制,认真按照与乡党委签订的党建、精神目标责任书,配合乡党委认真抓 好村级党组织建设。
一年来,村干部联户扶贫制度的深入落实,村党支部书记和其他村委委员均建立了联系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每年进入夏圈后,为保护冬季草场生态环境,防止草场滥采乱挖行为,解除群众后顾之忧,村成立了护草队,组织人员本合乡上干部,分赴全村3社,蹲点开展护草治安巡逻活动。同时为解决夏圈群众办事难、就医难、买药难等问题,配合乡政府、兽医站、卫生院,在夏圈分设办事点,为牧民群众提供便利,深受群众欢迎,起到了示范作用。
(三)村级组织建设
为切实有效地实现村“两委”班子的带头作用,村党支部不断强化自身建设,从提高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入手,严格各项工作制度,认真调查研究,查找突出问题,制定了村组织建设目标管理和考核制度,认真落实任务,使抓村级组织建设工作的意识强,思想和工作到位,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基本实施了“五个好”目标,各项村级组织建设任务得到较好落实。
不断完善各项学习制度,各极参加县、乡举办的培训班,深入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等内容,提高了村“两村”班子成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政策运用能力,切实使班子成员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努力成为解放思想和勇于实践的模范。
建立健全了政务、财务、村务公开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村每月公开1—2次,集中把群众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公布出来,接受监督、并按时发放了村干部报酬。
村集体经济实体不断壮大,在扶贫帮困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全村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解决了村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
(四)党员队伍建设
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工作,年初制定祥细的学习计划,严格学习制度,每年均按要求征订了《青海日报》、《青海党的生活》、《半月谈》、《祁连山报》等报刊杂志,使广大党员群众能及时学习和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村党员活动室的阵地作用,年内定期乡上举办的2期党员培训班,党员培训率达95%以上。
加强党员管理工作。党内各项制度健全,组织生活正常、党员管理工作严格有效。村支部认真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活动,党员合格率均达到100%,无党员违纪现象。年内评出优秀党员5名,占党员总数的13.5%。发展党员工作有计划,没有连续3年未发展党员现象。按照标准严把“入口关:”,坚持标准’、严格程序、保证质量,重视党员发展工作,年内共发展新党员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及时向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壮大了党员队伍。
不断加强村干部的作风建设,严格以“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在乡党委的统一安排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强化监督,并经常性利用腐败案件进行警示教育,以案施教、警钟长鸣,时刻提醒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牢记“两 个务必”,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党员活动室的建设,逐步完善了活动室配套建设,使其设施更完备,功能更齐全,充分发挥了党员活动室“三个中心”作用,即干部议事中心、党员教育活动中心和群众参政议政中心,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五)两个文明建设
今年,村党支部认真按照乡党委要求,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牢牢把握改革和发展的两大主题,积极推进农牧区改革,巩固农牧业基础,坚持立草为业的战略方针,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发展高效畜牧业,促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深受群众拥护,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密切。推进依法治村进程,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促进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不断增长。
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经济不断增长
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引导下,结合本村实际,全村社会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
1、按照乡上要求,畜牧业生产更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出牲畜出售、出售羊毛、劳务输出等措施,使青阳沟村今年的人均收入逐步增长。
2、为切实保护冬季草场不受破坏,村里抽调精干力量,在夏季对本村冬春草场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护草工作,有效地保护了草原生态,维护了群众根本利益。
3、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积极动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入学率分别达99%和96%,并协助乡政府顺利通过了“两基”目标验收。卫生工作严格按照“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的要求,明确工作目标,狠抓落实,协助乡政府及有关部门完成好各项工作,并加大对新型合作医疗的宣传力度,牧民群众参合热情高,参合率达到100%。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无计划生育。充分发挥村治保队作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全年未发生各类案件。
总之,在乡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通过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由于组织到位,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喜人局面。今后,我村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以新形势、新要求,总结经验,联系实际,创新思路,以村组织“五个好”为新标准,狠抓落实,上下联动,扎实工作,使全村各项工作不断呈现新局面、取得新成就。
第三篇:“五个好”村党支部自查自评
2011年青阳沟村开展“五个好”
村党支部自查报告
阿柔乡青阳沟村在县委、乡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创建“五个好”村组织为主体,着力加强村组织建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使基层党组织建设有了新的起色,有力地提升了村级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稳步推进。
一、基本情况
阿柔乡青阳沟村共3个牧业社和1个农事队,共有人口226户884人,由藏、汉、蒙、回等民族构成。经营各类牲畜40292头、只、匹。青阳沟村为一类党支部,全村共有党员42名,其中女党员4名,少数民族党员33名,分别占党员总数的10.8%、89.2%,村里建有党员活动室。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第一责任人职责
村党支部书记对创建“五个好”村思想认识和工作到位、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每年召开村级组织建设专题会议在6次以上,听汇报、找差距、定措施、抓落实。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结合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经常性深入牧户家庭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理顺工作思路,及时解决村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及时组织召开工作会议进行督促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村党支部职责
村党支部始终把村级组织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将创建“五个好”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制定详细地工作规划,明确工作目标,严格党建各项工作制度和责任制,认真按照与乡党委签订的党建、精神目标责任书,配合乡党委认真抓 好村级党组织建设。
一年来,村干部联户扶贫制度的深入落实,村党支部书记和其他村委委员均建立了联系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每年进入夏圈后,为保护冬季草场生态环境,防止草场滥采乱挖行为,解除群众后顾之忧,村成立了护草队,组织人员本合乡上干部,分赴全村3社,蹲点开展护草治安巡逻活动。同时为解决夏圈群众办事难、就医难、买药难等问题,配合乡政府、兽医站、卫生院,在夏圈分设办事点,为牧民群众提供便利,深受群众欢迎,起到了示范作用。
(三)村级组织建设
为切实有效地实现村“两委”班子的带头作用,村党支
部不断强化自身建设,从提高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入手,严格各项工作制度,认真调查研究,查找突出问题,制定了村组织建设目标管理和考核制度,认真落实任务,使抓村级组织建设工作的意识强,思想和工作到位,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基本实施了“五个好”目标,各项村级组织建设任务得到较好落实。
不断完善各项学习制度,各极参加县、乡举办的培训班,深入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等内容,提高了村“两村”班子成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政策运用能力,切实使班子成员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努力成为解放思想和勇于实践的模范。
建立健全了政务、财务、村务公开制度,增加工作透明度,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村每月公开1—2次,集中把群众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公布出来,接受监督、并按时发放了村干部报酬。
村集体经济实体不断壮大,在扶贫帮困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全村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解决了村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
(四)党员队伍建设
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工作,年初制定祥细的学习计划,严格学习制度,每年均按要求征订了《青海日报》、《青海党的生活》、《半月谈》、《祁连山报》等报刊杂志,使广大党员群众能及时学习和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村党员活动室的阵地作用,年内定期乡上举办的2期党员培训班,党员培训率达95%以上。
加强党员管理工作。党内各项制度健全,组织生活正常、党员管理工作严格有效。村支部认真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活动,党员合格率均达到100%,无党员违纪现象。年内评出优秀党员5名,占党员总数的13.5%。发展党员工作有计划,没有连续3年未发展党员现象。按照标准严把“入口关:”,坚持标准’、严格程序、保证质量,重视党员发展工作,年内共发展新党员3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名,及时向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壮大了党员队伍。
不断加强村干部的作风建设,严格以“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在乡党委的统一安排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强化监督,并经常性利用腐败案件进行警示教育,以案施教、警钟长鸣,时刻提醒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牢记“两 个务必”,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党员活动室的建设,逐步完善了活动室配套建设,使其设施更完备,功能更齐全,充分发挥了党员活动室“三个中心”作用,即干部议事中心、党员教育活动中心和群众参政议政中心,党员电化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五)两个文明建设
今年,村党支部认真按照乡党委要求,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牢牢把握改革和发展的两大主题,积极推进农牧区改革,巩固农牧业基础,坚持立草为业的战略方针,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发展高效畜牧业,促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深受群众拥护,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密切。推进依法治村进程,强化精神文明建设,从而促进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不断增长。
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经济不断增长
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引导下,结合本村实际,全村社会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
1、按照乡上要求,畜牧业生产更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出牲畜出售、出售羊毛、劳务输出等措施,使青阳沟村今年的人均收入逐步增长。
2、为切实保护冬季草场不受破坏,村里抽调精干力量,在夏季对本村冬春草场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护草工作,有效地保护了草原生态,维护了群众根本利益。
3、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政策法规,积极动员适龄儿童少
年入学,入学率分别达99%和96%,并协助乡政府顺利通过了“两基”目标验收。卫生工作严格按照“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的要求,明确工作目标,狠抓落实,协助乡政府及有关部门完成好各项工作,并加大对新型合作医疗的宣传力度,牧民群众参合热情高,参合率达到100%。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无计划生育。充分发挥村治保队作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全年未发生各类案件。
总之,在乡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通过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由于组织到位,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喜人局面。今后,我村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以新形势、新要求,总结经验,联系实际,创新思路,以村组织“五个好”为新标准,狠抓落实,上下联动,扎实工作,使全村各项工作不断呈现新局面、取得新成就。
第四篇:“五个好”党支部创建总结
抓“五个好”村党组织建设
创建优秀基层党组织
三岔村党支部
三岔镇三岔村位于漳县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658户3074人,现有耕地面积3813亩。现有党员87名,女党员12名,其中流动党员2名,贫困党员10名,富裕党员40名,2010年有12人递交入党申请书,经支部研究确定5名入党积极分子,在严格按照发展党员流程的基础上,经镇党委审批确定张改娃等3名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
近年来,由于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三岔村在各级组织的关心和支持下,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目标不放松,立足实际,狠抓“五个好”村党组织建设,村级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各项工作处于前列。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一、立足村情,确定目标,积极寻求村级良性发展之路。三岔村农业资源丰富,有种植中药材的优势和传统。近年来,村“两委”立足村情,认真调研,充分抓住党员志愿者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开展,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开展“奔小康”大讨论,集思广益,努力寻求有效的村级发展之路。决定“以中药材种植为主导,以蚕豆种植和养殖为重点,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以劳务输出为新增长点,一、二、三产业并重的经济发展之路”。同时,确定任期工作目标,制定了《2009-2011村级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明确要求三年内,村级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农业人均纯收入达26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4万元以上;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每年不少于10万元;党员队伍结构得到合理改善;计生、综治、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处于全镇前列。思路清,目标明,为三岔村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注重组建,强化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三岔村注重实效,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支部大会、“双带”党员示范户的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致富发展能力。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同时,建立有效的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狠抓“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建设,建立了利民石料厂、昌源建材厂、中药材种植等 “双培双带”示范基地和20户“双培双带”示范户,其中党员示范户11户。同时在“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2010年发展党员3名,均为发展能手,并建立村级后备干部3名。目前,三岔村已成为甘肃省农村先进党组织、漳县“双培双带”示范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开展为全村党员寻找到一个发挥作用的平台。为此,村党支部本着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因人选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设立四大类9个岗位。目前,全村87名党员中有48人上岗,参岗率达55%,积极分子上岗3名,上岗率50%。通过活动开展,大大激发了广大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工作热情,解决了很多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建立机制,完善制度,切实规范村级各项工作。有效的工作机制是全面提升村级各项工作的内在动力。三岔村在抓机制建设上,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规范村级各项工作的运作程序。一是严格按照各级党组织要求,建立健全8项工作制度,明确村“两委”工作职责,规范决策程序、方式,做到决策程序化,工作制度化,运作规范化;二是强化管理,着力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严格按程序适时进行了“两委”班子的换届选举,进一步优化整合了村级领导班子。现有“两委”班子7人,文化程度均在高中以上,年龄在45岁以下。三是明确分工,强化职责,严格考核。根据班子成员的职位和工作性质不同,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工作有落实,并实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奖罚兑现。建立村干部包社联组责任制,突出抓好政策宣传、民事调处、村务管理等相关工作。四是广泛发扬民主,实行村内事务民主化管理。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入户访户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疏理,将其作为“两委”制定工作计划的重要决策依据。积极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和干部工作,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和村“两委”干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四、发挥优势,挖掘潜力,积极谋求村级经济发展。积极谋求经济发展是村级各项工作的中心。为此,村“两委”立足村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积极谋求村级经济发展,初步形成四个经济发展板块。一是开发利用资源,建立“光辉物流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企业落户三岔。同时,三岔村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道路,结合“双培双带”实施,示范带动了100多户群众从事中药材种植,10户群众从事中药材加工和销售。
五、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至2010年达3000元左右。到2010年100%的村民住上新房,5%以上的农户拥有小车,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领取固定养老金,村民子女小学至初中上学的学杂费统一支付,100%村民建立合作医疗统筹。实现计划生育工作达标;社会治安稳定,无黄、赌、毒等现象;基础设施完善,所有村民集中居住小区,户户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电话。新农村环境整洁,实现道路硬化、环境净化。同时,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基本形成,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教育水平、卫生保障水平和文化事业有明显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到位,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化。真正成为全国巾帼示范村。
第五篇:“五个好”党支部创建总结
抓“五个好”村党组织建设创建优秀基层党组织
三岔村党支部
三岔镇三岔村位于漳县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658户3074人,现有耕地面积3813亩。现有党员87名,女党员12名,其中流动党员2名,贫困党员10名,富裕党员40名,2010年有12人递交入党申请书,经支部研究确定5名入党积极分子,在严格按照发展党员流程的基础上,经镇党委审批确定张改娃等3名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
近年来,由于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三岔村在各级组织的关心和支持下,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目标不放松,立足实际,狠抓“五个好”村党组织建设,村级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各项工作处于前列。我们的基本做法是:
一、立足村情,确定目标,积极寻求村级良性发展之路。三岔村农业资源丰富,有种植中药材的优势和传统。近年来,村“两委”立足村情,认真调研,充分抓住党员志愿者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开展,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开展“奔小康”大讨论,集思广益,努力寻求有效的村级发展之路。决定“以中药材种植为主导,以蚕豆种植
和养殖为重点,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以劳务输出为新增长点,一、二、三产业并重的经济发展之路”。同时,确定任期工作目标,制定了《2009-2011村级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明确要求三年内,村级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农业人均纯收入达26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4万元以上;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每年不少于10万元;党员队伍结构得到合理改善;计生、综治、文明创建等各项工作处于全镇前列。思路清,目标明,为三岔村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注重组建,强化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三岔村注重实效,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支部大会、“双带”党员示范户的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致富发展能力。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同时,建立有效的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狠抓“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建设,建立了利民石料厂、昌源建材厂、中药材种植等 “双培双带”示范基地和20户“双培双带”示范户,其中党员示范户11户。同时在“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
子5名,2010年发展党员3名,均为发展能手,并建立村级后备干部3名。目前,三岔村已成为甘肃省农村先进党组织、漳县“双培双带”示范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开展为全村党员寻找到一个发挥作用的平台。为此,村党支部本着按需设岗、因事设岗、因人选岗、以岗定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设立四大类9个岗位。目前,全村87名党员中有48人上岗,参岗率达55%,积极分子上岗3名,上岗率50%。通过活动开展,大大激发了广大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工作热情,解决了很多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建立机制,完善制度,切实规范村级各项工作。有效的工作机制是全面提升村级各项工作的内在动力。三岔村在抓机制建设上,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规范村级各项工作的运作程序。一是严格按照各级党组织要求,建立健全8项工作制度,明确村“两委”工作职责,规范决策程序、方式,做到决策程序化,工作制度化,运作规范化;二是强化管理,着力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严格按程序适时进行了“两委”班子的换届选举,进一步优化整合了村级领导班子。现有“两委”班子7人,文化程度均在高中以上,年龄在45岁以下。三是明确分工,强化职责,严格考核。根据班子成员的职位和工作性质不同,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工作有落实,并
实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奖罚兑现。建立村干部包社联组责任制,突出抓好政策宣传、民事调处、村务管理等相关工作。四是广泛发扬民主,实行村内事务民主化管理。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入户访户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疏理,将其作为“两委”制定工作计划的重要决策依据。积极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和干部工作,切实增强广大党员和村“两委”干部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四、发挥优势,挖掘潜力,积极谋求村级经济发展。积极谋求经济发展是村级各项工作的中心。为此,村“两委”立足村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积极谋求村级经济发展,初步形成四个经济发展板块。一是开发利用资源,建立“光辉物流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企业落户三岔。同时,三岔村走“协会+农户”的产业化道路,结合“双培双带”实施,示范带动了100多户群众从事中药材种植,10户群众从事中药材加工和销售。
五、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至2010年达3000元左右。到2010年100%的村民住上新房,5%以上的农户拥有小车,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领取固定养老金,村民子女小学至初中上学的学杂费统一支付,100%村
民建立合作医疗统筹。实现计划生育工作达标;社会治安稳定,无黄、赌、毒等现象;基础设施完善,所有村民集中居住小区,户户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电话。新农村环境整洁,实现道路硬化、环境净化。同时,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基本形成,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教育水平、卫生保障水平和文化事业有明显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到位,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化。真正成为全国巾帼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