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划免疫教案几种常见疫苗的相关知识[范文]
计划免疫教案
几种常见疫苗的相关知识
一人用狂犬病疫苗
1接种对象:凡被狂犬或其它疯动物咬伤,抓伤时,不分年龄,性别均应立即处理局部伤口(用清水或肥皂水反复清洗后再用碘酊或酒精消毒数次),并及时按暴露后免疫程序注射本疫苗:凡有接触狂犬病病毒危险的人员。
2作用与用途:接种本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狂犬病病毒免疫力。用于预防狂犬病。
3规格:每瓶0.5mL,狂犬病疫苗效价应不低于2.5IU。
4免疫程序和剂量:(1)于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区肌内注射。(2)暴露后免疫程序:本品免疫程序分为2-1-1免疫程序和五针免疫程序,两种免疫程序均具有相同的免疫效果。2-1-1免疫程序:一般咬伤者与0天(第一天,当天)在左右上臂三角肌内各注射一剂(共两瓶),幼儿可在左右大腿前外侧区各注射一剂(共两剂),七天(第八天,以下类推),21天各注射本疫苗一剂,全程免疫共注射4剂,儿童用量相同。
五.【禁忌】由于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暴露后接种疫苗无任何禁忌病。
六【有效期】18个月
第二篇:免疫和计划免疫教案
沙县三中电子备课教案
时间:2013~2014学(下)学期教授科目:生物第 14 页 授课 年级
八年级
授课 时间
2014年4 月2 日
课题 章节
§8.1.2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的名称及功能。(2)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会描述免疫的概念,功能。
(4)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会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培养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2)通过学习免疫对人体的利和弊,学会一分为二地辩证地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免疫的含义及功能。
教学难点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及教具。学生准备:复习传染病的知识。
主备教师
张奇峰
使用 教师
陈淑英、张奇峰、汤俊雄
教学过程(主备二稿)
二次备课动态修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 观看历史上发生的大型传染病事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情感。
师:在感冒流行的季节里,有的同学能始终很健康的学习、生活,而有的同学却未能幸免,为什么?吃同样的鱼、虾等食物,多数人安然无恙,有的人却出现全身发痒、起泡等过敏症状,这又是为什么?有的病人因肾脏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必须找到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肾脏,肾移植才有可能成功,这又是为什么?要了解这些,首先从人体的三道防线讲起。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师:人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第77页、第78页前两段,结合图片,思考:(课件呈现问题)(1)人体有哪三道防线?(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是什么?(3)这三道防线哪道是非特异性免疫,哪道是特异性免疫?
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积极思考。
师:展示课本P80的图8-
5、8-6,问前两个病菌在干什么?说明皮肤有什么作用?第三个病菌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生:看图思考,回答。
师:展示P79的“资料分析1”,提出问题。生:思考,交流。小结皮肤的作用。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师:展示P81的图8-
7、8-8,问(1)吞噬细胞从哪儿来的? 血液中有几种细胞?那吞噬细胞是怎么回事儿?(2)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3)狗会经常用舌舔伤口,这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的作用,怎么解释?为什么会得传染病? 生:观察与分析,回答问题。小结
3.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师:外界的病菌很容易进入眼内,但人很少得眼病,为什么? 当侵入人体的病菌数量非常多,毒性又非常大时,前两道防线已无能为力,第三道防线就该闪亮登场了。免疫器官有哪些?(课件展示各器官形状和位置)
生:思考,回答,明确免疫细胞指的是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师:展示抗原、抗体的图解,问图解中的抗体、抗原分别是什么?得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得麻疹,而患过感冒的人还会再患感冒,为什么? 生:回答,推测。
师:启发,引导学生总结。问得过麻疹的人一般不会再得麻疹,而患过感冒的人还会再患感冒,为什么?天花病毒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能产生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吗? 生:小结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特点 完成表格:
范围
形成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三、课堂总:
四、课堂检测: 教师课件展示:
1、下列皮肤的作用中,属于免疫作用的是()A、防止细菌侵入 B、防止水分蒸发 C、感受外界刺激 D、调节体温
2、人体内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是()A、呼吸道黏膜 B、淋巴细胞 C、抗体和抗原 D、吞噬细胞
3、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唾液的杀菌作用 B、接种百白破疫苗 C、白细胞吞噬病菌 D、皮肤的屏障作用
5、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作用是()A、杀菌作用
B、清扫异物 C、吞噬病菌 D、保护作用
6、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体内存留时间有长有短 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能破坏和排斥所有病原体 D、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
7、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A、肝脏 B、脾脏 C、胸腺 D、淋巴结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人体三大防线是什么?免疫的类型有几种? 当一个人因肾功能衰竭而急需肾移植时,医生是否可将任何一个健康人的肾脏移植给病人呢? 为什么不能?为什么会出现排斥反应呢?引出课题
生:思考,回答问题。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二)免疫的功能
师:课件展示问题什么是免疫,它有哪些功能?
生:阅读课本第82第二段,并把概念、功能用线划出来。师:展示图,引导学生判断图示中表示免疫的那种功能。生:观看、思考,回答。
师:小结,课件展示过敏、器官移植等的资料报道,问免疫对人类都有益吗?。
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什么是过敏反应,它有哪些现象?有何措施?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第83页第二段 并用线划出来。师生总结
(三)计划免疫
师:平时同学们都打过哪些预防针?利用实物投影交流个人“预防接种卡”,讨论计划免疫的意义,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为提高人口素质进行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生:谈论,交流,感受。
师:引导学生质疑:什么是“疫苗”?注射“疫苗”为什么能达到免疫目的? 生:阅读P83第四段,找出疫苗的概念。师:展示非典时期科研人员制作疫苗的图片。生:进一步了解疫苗的作用机理。师:指导学生阅读什么是计划免疫,有什么意义? 生:找出答案,交流,总结。
(四)艾滋病 师::图片展示艾滋病的患者的病症,国家领导、明星对艾滋病人的关心。提问:艾滋病由什么引起的?有哪些传播途径?我们应该如何与艾滋病让相处?
生:观看课件,阅读课本P84-85的内容,思考、交流,回答问题。学会与艾滋病患者相处的办法。
师:假设你的同学或朋友不幸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你应该如何与他相处呢?为什么?
生:思考、交流。
师:小结,我们应正确对待爱滋病,关心患者,力所能及地帮助他,帮助他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同时,在与他接触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碰破皮肤,避免感染。养成良好习惯
三、知识拓展:
师:什么是器官移植?类型?意义?课件展示,生:了解,利于推动器官移植的捐献。
四、我的收获:
师: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思考、回忆、交流。
五、达标检测 师:课件展示
1.爱滋病是由什么引起的?()
A.病菌 B.病毒 C.寄生虫 D.肿瘤细胞
判断:2.免疫对人体既有保护作用,有时也有不利的因素。()3.医学上器官的移植,往往失败,从免疫学上看,是由于免疫系统队异体器官的排斥作用。填空:
4.婴儿要注射卡介苗,以预防_____________病;
5.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____________,将有关的______________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进行了修改。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用形象的图形讲解,学生易于理解。
增加请大家结合刚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在为严重烧伤的病人植皮时,是应该用病人自己的健康皮肤?还是应该用别人的健康皮肤?为什么? 课堂总结可利用艾滋病的防治教育开展“游戏”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过程如下:(1)1名女生作为“机体”,8~10名男生作为“白细胞”共同充当“免疫系统”,2名女生充当“感冒病毒”和“腹泻病原体”,1名男生充当“HIV病毒”。“机体”站在场地中央,“免疫系统”背朝“机体”,手拉手将“机体”围起来,以起到保护作用。
(2)“感冒病毒”和“腹泻病原体”尽力伸手去触摸“机体”,触摸到了表示“机体”可能要生病。由于有“免疫系统”的保护,“机体”会很快摆脱两种病原体的侵扰。
(3)“HIV病毒”出场。HIV攻击的是免疫系统,HIV碰到“白细胞”,“白细胞”就要“死亡”,即被“HIV”碰到的男生要退出游戏。同时,“感冒病毒”和“腹泻病原体”也乘机袭击“机体”。(4)经过几个回合,多个“白细胞”被“HIV病毒”攻击致死,“免疫系统”受到很大的破坏,不能再保护“机体”,“机体”就很容易受到“感冒病毒”“腹泻病原体”的侵袭。患有艾滋病的机体就会因感冒或腹泻而死亡。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 2.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溶菌酶)非特异性免疫 和吞噬细胞(血液和组织器官)
3.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特异性免疫 和脾脏)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二、免疫的功能
三、计划免疫
四、艾滋病
作业布置
课本P85的1~4的练习和《顶尖课课练》P39~41的第1~18题。
教后反思
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到人体的三道防线,由它们的不同特点分析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然后扩展到对免疫新的认识和更全面的了解。进而谈到免疫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计划免疫。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本节课内容涉及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材的特点和认知规律,力求上课时语言生动、风趣、活泼,先从感性的材料入手,然后在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其次在于教师提出的有些问题,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不足,便急于总结定论,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篇:福建省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有关知识
福建省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有关知识
1.什么是麻疹?福建省的麻疹疫情情况?
麻疹是严重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之一。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传染性极强,要超过甲流,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途径,由飞沫传播。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的情况。通常病人在出疹前4天到出疹后4天均有传染性。
麻疹发病早期症状有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红色斑丘状皮疹首先见于面部,而后遍及全身,大约持续4~7天,皮疹消退后有时会伴有脱屑现象。
麻疹危害严重,常见并发症包括中耳炎、喉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罕见并发症有腹泻和脑炎等,特别当儿童营养不良时,常常引起并发症死亡,病死率可高达10%。
麻疹在我省的流行情况与疫苗接种情况密切相关。在麻疹疫苗使用以前,我省麻疹发病水平很高。据统计资料,1950~1965年,为自然感染阶段,每隔3~5年出现1个麻疹流行高峰,最高发病率达1986/10万;1965年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后,麻疹年发病率为330/10万;1978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使用冻干的麻疹疫苗,特别是实施3个85%的接种率目标后,麻疹发病率降至10/10万左右。2008年开始使用麻风疫苗,特别是2009年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后,发病率控制在0.28/10万,今年1-8月发病率为0.06/10万。
2.2012年能不能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消除麻疹的策略是什么?
消除麻疹从技术上可行。因为虽然麻疹病毒有多个基因型,但血清型只有一个,且抗原性稳定。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宿主,目前我们有可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血清抗体可以保护各种基因型麻疹病毒的感染。
消除麻疹从操作层面也是可行的。国际经验证明,消除麻疹是可以实现的,如美洲区从2002年11月起就实现了消除麻疹目标;国内消灭天花和脊灰的经验也证明,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是可以控制、消除、甚至消灭的。当前的免疫策略为:在做好儿童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以提高人群免疫力;同时开展疾病监测、加强疫情控制、控制风疹、控制医院感染、加强健康促进等。
3.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时间短、任务重、强度大,如何保障接种人顺利开展?
(1)构建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机制
由于强化免疫涉及范围广、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接种任务,必须在政府的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参与,共同做好相关工作,达到强化免疫预期目标。五厅局下发《2010—2012年福建省消除麻疹行动方案》,明确了政府、教育、财政、宣传等部门的职责。
(2)落实强化免疫三大关键技术
详细具体的规划。强化免疫活动、工作任务确定后,各级、各相关部门都应制订适合实际的详细实施计划。在强化免疫活动期间,要严格按照《2010年福建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技术方案》的相关规定执行,确保规范操作的同时应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处置。合理确定目标人群。
挨家挨户落实,达到两个确保。确保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通知单到达每个适龄儿童家庭,确保每个少于3剂次接种史非接种禁忌适龄儿童得到接种。统一组织,重点关注薄弱地区、高危人群。强化免疫最重要的目标人群应是既往未接种的人群。在实施接种之前,应组织对目标人群进行摸底登记、同时起到面对面沟通宣传作用。在摸底、督导、考核评估各阶段要重点关注城乡结合部、城镇等流动人口较多地区,交通不便的偏远贫困地区等常规免疫中麻疹疫苗接种难以覆盖的地区和人群。
短时间同步完成。由于人口流动较为频繁,各地区不同时间开展强化免疫往往造成流动人群不易得到接种,不利于提高人群免疫力。全省范围同步进行,有利于增加流动儿童接种机会、尽量减少未接种人群,也有利于强化免疫活动的宣传动员、组织实施。
(3)规范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点,对接种方式、接种点设置、现场人员的安排与分工、现场接种进行统一规定。为保证接种质量减少异常反应发生,接种工作坚持“知情同意”的原则;接种前做好安全性宣传;严格掌握禁忌症和缓种症;细化《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接种通知单》,实现宣传、筛选、通知、知情同意功能;加强观察,受种者现场留观30分钟;规范临时接种点,所有接种点必须配备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
(4)加强督导、培训、监测,确保接种质量。全程督导,层层督导。强化免疫活动涉及范围广,需要每个环节落实到位。督导能起到关键作用。各级卫生等相关部门在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评估阶段分别组织对下一级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以确保强化免疫各项措施的落实,保证强化免疫质量。强化免疫期间,建立接种进展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日报制度,所有接种单位每日报告。确定了对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遵循“先临床救治后调查诊断”的原则,早期正规系统的治疗的意见。本次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原则和要求是什么?
二个原则:一是非选择性麻疹强化免疫,凡是2005年10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不管本地和外地儿童,不管以前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含麻疹成份的疫苗)或者患过麻疹都要打一针。二是知情同意、免费的原则。疫苗和注射器是国家提供的,接种补助费用都是由省政府来解决。所以,希望媒体要大力宣传,这次是自愿接种。
四点要求:
1.新设的临时接种点要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接种人员是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2.属地接种管理。一般居住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接种,幼儿园的儿童在托幼机构设立的临时接种点接种,散居儿童可在乡镇规范化接种门诊接种,个别山区,边远地区由乡卫生院组织接种人员上门接种。
3.接种人员要按预防接种规范和卫生厅下发的麻疹强化免疫方案的要求进行规范接种,确保有序、有效、安全的接种。
4.以县为单位,各年龄组的接种率都要达到95%以上。
5.去年我省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今年为什么还要开展?
近几年全国有部分省开展麻疹强化免疫,但时间不统一,范围不相同,对象有差异,声势不够,不能够在短期内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有效持久的免疫屏障,全面提高人群免疫力的作用。因此,尽管开展了麻疹强化免疫,但局部地区有麻疹病例发生,主要是麻疹病毒的传播不能被彻底打断,发病得不到有效控制。去年我省成功组织了一次麻疹强化,有554万名儿童得到免疫,但仍有漏种儿童,还有新流入我省的的外来儿童中未免疫的,这些都是易感人群,一旦麻疹病毒传入,就有可能发生麻疹流行。根据卫生部的统一部置,今年9月11-20日再开展麻疹强化免疫,一是给未接种的儿童或免疫不成功的儿童提供一次补种的机会,可以减少易感人群的积累。二是在短时间内建立高水平的全人群免疫屏障,这样可以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才能实现。
6.本次哪些对象不宜接种,哪些对象需缓种?
同所有药物一样,疫苗对人体而言毕竟是一种异物,绝大多数健康人接种后不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少数人接种麻疹疫苗后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只有极少数因个体差异在接种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1)常见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在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和触痛,多数情况下于2-3天内自行消失;接种疫苗后1-2周内,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其中大多数为轻度发热反应,一般持续1-2天后自行缓解;接种疫苗后6-12天内,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皮疹,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2)罕见不良反应:重度发热反应。(3)极罕见不良反应:过敏性皮疹,一般接种疫苗后72小时内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注射疫苗后1小时内发生;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2009年福建省麻疹强化免疫共接种麻疹疫苗5544453人,通过FTP日报告共上报AEFI病例299例,其中发热124例,过敏性紫癜10例,皮疹103例,晕针32例,血管性水肿2例,其他(头晕、抽搐、皮肤痒等)28例。
麻疹疫苗是用麻疹病毒减毒株制成的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麻疹。麻疹规格和剂型:冻干粉针剂,西林瓶、安瓿瓶,2人份/支,1.0ml注射用水复溶。简单介绍麻疹疫苗的生产工艺。药品处方与生产工艺简述:
(1)麻疹病毒减毒疫苗株接种SPF原代鸡胚细胞——培养——收获病毒液——加入适宜稳定剂——冻干(2)接种对象为出生后8个月龄以上的麻疹易感者,于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皮下注射降低血管神经损伤的危险度,但仍然具有免疫原性。
预防接种前,请家长务必了解孩子的身体健康状态并如实告知接种医生。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情况,不能接种麻疹疫苗:(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如对硫酸庆大霉素或硫酸卡那霉素过敏);
(2)曾患过敏性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阿瑟氏反应、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过敏性疾病;
(3)正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4)有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5)曾患或正患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病、癫痫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情况,暂时不能接种麻疹疫苗,可在以后条件适宜时予以补种:
(1)3个月内接种过免疫球蛋白;
(2)近期注射过麻疹疫苗或其他减毒活疫苗,需间隔1个月后补种;(3)强化免疫期间有感冒、发热等症状,待恢复健康后进行补种。
7..本次开展麻疹疫苗家长要注意什么?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预防接种对孩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们预防接种人员高度重视并规范开展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家长配合也非常重要。个人觉得家长需配合做好以下几点:
(1)摸底阶段
核对你的孩子是否是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对象(2005年10月1日到2009年12月31日),若是主动到当地预防接种点索取《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通知单》。
仔细阅读《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通知单》,了解麻疹的知识、接种后的可能反应、接种的禁忌,并知情同意后签字,并告诉负责摸底的工作人员。
(2)接种前
掌握孩子的健康情况,注意近几天有无发热、拉肚子、咳嗽等,有没有接触过正患传染病的人,如实向防疫医生介绍儿童近期的健康状况,如有无发热,是否患有急慢性疾病,是否对某些药物、食物过敏等。尤其有怀疑是接种禁忌症和慎用症的情况接种疫苗前监护人一定要告诉医生,让医生决定能否打针。要保持孩子手臂干净。饥饿和过度疲劳时接种,容易发生晕针,所以接种前应让孩子吃好,休息好。
接种时带上《预防接种证》和《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通知单》,如实在《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接种通知单》填写接种前儿童的健康状况,医生凭证接种,并在接种证上登记接种的疫苗名称和日期,以防止错种、重种和漏种。
(3)接种时
孩子接种时,家长应与接种人员密切配合,避免因小孩挣扎而造成意外,如针头脱落、针头断裂、接种过深。麻疹疫苗接种为皮下注射。
(4)接种后
打预防针后请不要按摩接种部位,会把注射进去的疫苗从针孔挤出来,也易使致病微生物通过针眼处皮肤侵袭。
接种疫苗后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要避免激烈的运动,暂时不要洗澡。如果孩子接种后,出现发热在37.1℃-37.5℃时(腋温),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它疾病;当发热超过37.5℃,或37.5℃以下并伴有其它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对于红肿直径小于1.5厘米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对于红肿直径1.5厘米至3厘米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对于红肿直径大于3厘米的局部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家长一旦怀疑自己的孩子接种麻疹疫苗发生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当地接种单位或疾控机构,报告反应的发生情况,请家长在接种时主动向接种医生索取当地接种单位或疾控机构的联系方式。同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进行临床诊治。
如果您的孩子由于发热或过敏等原因错过了强化免疫集中接种的时间,应当在症状消除、恢复健康后尽快去当地预防接种门诊或指定地点补种。但对麻疹疫苗过敏者不能接种麻疹疫苗。家长可电话咨询接种点询问补种安排。
第四篇:儿童计划免疫知识普及
儿童计划免疫知识普及
自2008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按照以下计划免疫程序,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
1、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口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各口服脊灰疫苗(液体)1剂次,4周岁口服脊灰疫苗(糖丸)1剂次。
4、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5、白破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疹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8月龄时接种。
7、麻腮风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24月龄时接种。
8、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
9、A群流脑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6—18月龄时接种2剂次,接种间隔为3个月。
10、A+C群流脑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3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11、甲肝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时接种。在部分试点地区使用甲肝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
上述程序为常规疫苗免疫程序,不包括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
附录:
卫生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为贯彻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精神,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规范和指导各地科学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制订本方案。
一、原则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
二、内容
(一)在现行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等6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
(二)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
通过接种上述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15种传染病。
三、目标(一)总目标。
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消除麻疹,控制乙肝,进一步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
(二)工作指标。
1.到2010年,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包括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包括含麻疹疫苗成分的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
2.到2010年,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力争在全国范围对适龄儿童普及接种。3.出血热疫苗目标人群的接种率达到70%以上。
4.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应急接种目标人群的接种率达到70%以上。
四、接种要求(一)接种时间。1.乙肝疫苗
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3.脊灰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次。4.百白破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与百白破疫苗程序相同。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供应不足阶段,按照第4剂次至第1剂次的顺序,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百白破疫苗。
5.白破疫苗
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腮风疫苗(麻风、麻腮、麻疹疫苗)目前,麻腮风疫苗供应不足阶段,使用含麻疹成分疫苗的过渡期免疫程序。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足部分使用麻腮疫苗替代,麻腮疫苗不足部分继续使用麻疹疫苗。
7.流脑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6—18月龄接种2剂次A群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各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
8.乙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9.甲肝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接种。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各接种1剂次。
10.出血热疫苗出血热疫苗
接种3剂次,受种者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
11.炭疽疫苗炭疽疫苗接种1剂次,在发生炭疽疫情时接种,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和病人不能接种。
12.钩体疫苗钩体疫苗接种2剂次,受种者接种第1剂次后7—10天接种第2剂次。疫苗免疫程序见附表。
(二)接种对象。1.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所有达到应种月(年)龄的适龄儿童,均为接种对象。
2.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其接种对象为规定实施时间起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各剂次月(年)龄的儿童。
3.强化免疫的接种对象按照强化免疫实施方案确定。4.出血热疫苗接种为重点地区16—60岁的目标人群。
5.炭疽疫苗接种对象为炭疽病例或病畜的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边高危人群。6.钩体疫苗接种对象为流行地区可能接触疫水的7—60岁高危人群。
五、实施范围
(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流脑、白破等疫苗在全国范围实施。
(三)乙脑疫苗除西藏、青海、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实施。西藏、青海、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否开展乙脑疫苗接种工作,由上述地区卫生厅局确定后报卫生部。
(四)甲肝疫苗、麻腮风、无细胞百白破等疫苗因暂不能满足全部适龄儿童接种,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下同)根据中央专项资金安排计划、疾病流行情况以及实施的可行性等,选择实施地区和实施对象。随着疫苗供应量的增加,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五)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实施范围按照强化免疫实施方案确定。
(六)出血热疫苗根据疫情情况确定实施省份。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在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进行应急接种。
六、实施措施
(一)加强领导,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作为当前工作重点,切实加强领导。要制订本地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并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会同财政、发展改革、教育、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部门,组织落实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
(二)广泛宣传,提高公众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认识。要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成就,以及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开展经常性宣传与“4.25”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全社会参与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氛围。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行国家免疫规划的能力。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任务,加强免疫规划相关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合理规划和设置接种单位,调整和充实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和基层接种人员。制定培训计划,做好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基层接种人员和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技术指导。
(四)完善免疫服务形式,规范预防接种行为,提高免疫服务质量。
要根据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内容和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调整免疫服务形式,增加服务次数,确保适龄儿童及时得到预防接种服务。加强预防接种服务管理,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和新的免疫程序开展预防接种。强化边远、贫困地区和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努力提高接种率。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加快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为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提供信息支持。
(五)加强冷链建设,保障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冷链运转。
要根据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需要扩充冷链容量,完善冷链建设、补充和更新机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要按照《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的要求,严格实施疫苗的冷链运转,做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储存、运输、使用各环节的冷链监测和管理工作。
(六)严格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
严格按照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管理规定使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专项资金,保证专款专用。切实加强疫苗和注射器登记、使用和管理,及时核拨乡村医生和其他预防保健人员的接种补助经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每年10月底前将下一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及配套注射器需求计划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总整理后报卫生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品种的选择和采购方式,按照卫生部、财政部有关规定执行。
七、督导评估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经常组织对辖区内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制订科学的督导评估方案,省、市、县逐级定期开展督导和评估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督促指导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卫生部将定期对各地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计划免疫注意事项
1.接种的途径及剂量
不同的疫苗的接种途径、接种对象年龄及接种剂量有所不同。如果接种途径及剂量不当,不仅影响免疫效果,而且还会加重接种反应,甚至造成接种事故。因此在接种前应详细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
2.疫苗禁忌证
WHO规定具有以下情况者作为常规免疫的禁忌证:
⑴免疫缺陷、恶性疾病(肿瘤、白血病)及应用放射治疗或抗代谢药而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者,不能使用活疫苗;
⑵接种对象正在患有发热或明显全身不适的急性疾病,应推迟接种;
⑶以往接种疫苗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者,不应继续接种;
⑷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如癫痫、婴儿痉挛等,不应接种含有百日咳抗原的疫苗。
3.预防接种反应
生物制品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异物,接种后可引起有益的免疫反应,但也可产生有害机体的不良反应或变态反应。主要有以下副反应:
⑴一般反应接种24小时内在接种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有时可能同时伴有发热、头晕、恶心、腹泻等全身反应。这些一般属正常免疫反应,不需任何处理,1~2天内可消失。
⑵异常反应少数人在接种后出现并发症,如晕厥、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过敏性皮炎、血管性水肿等。这些反应虽然发生率很低,但其后果很严重,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⑶偶合病与预防接种无关,只是因为在时间上的巧合而被误认为由疫苗接种引起。
第五篇:2012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培训计划
罕南力克镇中心卫生院2012年2月“麻疹
查漏补种”活动培训计划
培训地点:
罕南力克镇中心卫生院会议室:
培训目标:
消除麻疹疫苗“免疫空白”人群,迅速提高易感人群免疫水平,彻底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
培训单位:
一.招集本院全体医务人员49名及23村村医到本院会
议室努尔艾力向培训人员讲解麻疹疫苗的正确接种方法、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麻疹的保存及异常反应的应急处理原则。
二.每个点村医和本院一名干部组成一个小组负责该村的疫苗接种工作。在市场和客运站等人口集中地点设置疫苗接种点。
三.每个接种点或村接种人员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完成此项工作,本着谁的区域谁负责,责任到人。
四.本院院长循回督导,负责本次工作的顺利完成罕南力克镇中心卫生院
罕南力克镇中心卫生院2012年2月“麻疹
查漏补种”活动培训计划
2012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