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感于老党员的情怀
有感于老党员的情怀
两年前,杭州市下城区长庆街道王马社区老党员梁舜华老人的一句“忘不了、不能忘、无怨无悔”,感动了胡锦涛总书记,那朴实的话语和一颗对党的赤子之心,也让所有党员干部为之动容。不久前,我同样被一件事深深感动着,这也促使我提起笔,冒被某些人唾骂、挖苦之险来写这篇文章。
在一个偏僻的农村院落里,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党员,视力很差,其中一只眼睛还是瞎的,耳朵也背了,要说很大的声音才能听到。当无意间问及他的入党时间时,这位老党员竟清楚地回答“1960年3月4日”。50年了,对自己的入党时间竟能记得如此清晰,不禁让我肃然起敬,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我自惭形秽。在后来的接触中,我了解到这位老党员曾在当时的乡农机站工作过,在60年代、70年代那段党和国家最艰难的岁月里,默默无闻地为群众修水渠、建堤灌站,一干就是20多年。改革开放后,在日子刚刚好一些的时候,由于年龄的原因,他回到了农村,没有编制,没有任何待遇。在之后的近30年里,他命运坎坷,妻子老实得有点儿傻,眼睛在邻居过生帮其放鞭炮时出意外瞎了一只,唯一的孙子因患上先天性心脏病在用完家里所有的积蓄后离去,所有的不幸仿佛都让他遇上了。但这位坚强的老党员却从没欠过国家的一分税(有农业税和提留时),没有缺过支部的一次会,也没有以在机关工作过为由向政府要一分补偿;在邻居有困难时却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这是一位多令人敬佩的老人,一个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可是在生活中我们也常看到这类党员,不仅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还带着群众发牢骚,有的甚至比普通群众都不如;还有一些有公职的党员天天在报怨“工资为什么还不涨?”“为什么奖金不发了?待遇比××低”“今天下基层竟然没有车”……这是何等鲜明的对比?!
改革开放后,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作为党员更应该怀着一份感恩心,继承老党员的优良传统,不要忘了党的培养教育、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为党的事业奋斗无怨无悔!即使做不到为党增光、为国出力、为民造福,也要力争洁身自好,不给党抹黑添乱。
第二篇:老党员情怀范文
九十五岁老党员的无私情怀
彭春瑞,男,1915年2月出生,1949年7月参加工作,1951年2月入党,1979年10月从冶金机械总厂退休,现为互助里社区退休党员。“在社区,共产党员要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为社区做点有意义的事。”有着59年党龄的彭春瑞这样说。居民们称他是社区的综治维稳的义务信息员、基础设施义务维护人员、环境卫生义务监督员、长寿养生义务指导员等。
综治维稳的义务信息员。改制企业移交的生活小区居住的都是原单位的职工及家属,改制时映遗留的矛盾、因历史原因遗留的个人恩怨纠纷等问题都随着原单位解体而沉积在社区。大量的居民矛盾纠纷调解使得社区工作人员疲惫不堪,彭老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用实际行动担当起居住小区的义务信息员、调解员。有法轮功分子在辖区内张贴反动标语,爷爷总是很积极告知。楼上的住户阳台窗子坏了,随时有可能掉下来伤人,爷爷发现了,第一个跑到社区告知,避免了一个事故的发生。
基础设施义务维修员。他居住的旁边有好几个幼儿园,他担心小孩摔倒,总是把下水盖板用木板或其他材料盖着。足球场的门坏了,唐老总是找来材料及时修补等。
最难能可贵的是,爷爷几十年来一直保持一个习惯:每隔几
个月在晴天的时候总是在家旁边替邻里们免费席子磨剪刀、磨菜刀。
环境卫生的义务监督员。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是居民的基本要求,为了这样一个基本要求,彭老是不辞辛苦的费心费力。社区组织的义务清扫活动,彭老一家带头劳动,考虑他年纪大了不让参加,劝都劝不住。平时他居住的楼栋前后都是彭爷爷进行保洁。进入他家附近经常能看到绿树旁花丛边坐着一群悠闲的居民在拉家常、玩扑克牌。社区院内的花草总是爷爷修剪和整理,清理球坪里的白色垃圾总是有他的身影。
长寿养生的义务指导员。彭爷爷用自身的例子诠释了长寿养生之道。他总是对大家讲些养生之道,从书里找出实用的东西,复印出来免费发给大家。对于四肢麻木者还特意要社区贴了个告示,告知有个老爷爷,有个老党员有这个特长,愿意为大家服务,献余热。
近年来,国企相继改制关闭,其生活小区移交给社区管理。生活基础设及设施等问题考验着社区的承受能力。正因为有以彭春瑞同志为代表的广大党员的支持,使问题逐一得到解决,距离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的目标更靠近一步。真乃社区幸事,居民幸事也。
第三篇:离休老党员的情怀
离退休老党员的情怀
“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兴村乡党委不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离退休老同志更是自觉行动,充分利用他们阅历广、经验丰富的优势,积极投身到活动之中,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夕阳赞歌。
严宝生,龙关村人,已八十多岁,是人大离休老干部。离休回到家乡,他根据家乡有一无名烈士墓的有利条件,每年清明节前夕,都要组织在校小学生来到这块墓地,给同学们讲解发生在这块土地上抗日战争时期惨烈的斗争故事,英烈们英勇杀敌壮血洒杀场的壮举,震撼和洗礼了青少年的心灵,纷纷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之后把祖国建设的更富强更强大。通过严宝生的讲解,青少年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同时,他得知有部分中小学生不认真学习、时不时有上网吧玩游戏的不良现象,多次向有关部门呼吁,他还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情况,亲自在网吧门口拦堵学生,反复劝解青少年。通过他及社会各届人士的努力,学生进网吧的不良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另外,他时刻不忘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经常给村里人读报纸念刊物,传达党的方针政策、科技种田知识以及最新的市场行情。
石景贤,潘官庄村一名八十多岁,在兴村乡退休的老党员、老干部,每年清明节前夕,他都要巡回义务到各学校为家乡的青少年讲解本乡抗日烈士潘树荣、刘月桥、姚瑞丰等烈士的斗争故事,激励青少年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勤奋学习,天天向上。
作为乡老干部支部的副书记,他总是风里来雨里去,十几年如一日义务为老干部服务,组织体检、送药费、报药条、送刊物,传递党的声音、反映老干部的呼声。
上级党组织布置了工作,他总是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去完成。八十多岁的人,骑着电车子从潘官庄的家到乡政府要十多里地,有时他还骑着电车子上河间老干部局领文件。“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他组织老干部支部中的人员勤学习、多活动,奋勇争先的劲头更足了。
作为离退休老干部的严宝生和石景贤,虽然都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他们工作歇了,但一颗共产党员心始终未变。兴村乡境内其他离退休老干部也在他二人的带动下,利用各自的优势,发挥余热,老有所为,为村民做着不同的奉献。
兴村乡人民政府
边铁曙刘建民
2010年8月
第四篇:一位老党员的家国情怀
一位老党员的家国情怀
——访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
一名有着48年党龄、经历了血与火考验的老党员,对祖国对党有着怎样的赤子之情?
一位在商界打拼四十多年、经历了风雨磨砺的企业家,对企业对社会有着怎样的拳拳之心?
作为军人,军旅生涯磨炼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坚信党的领导是一切胜利的保证;作为企业家,始终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依靠群众依靠党,非公企业报天下;作为知本家,懂得用知识改变命运,坚持创新,成为新时代的领路人;作为慈善家,把创造财富和使用财富完美融合,做一个受社会尊敬的人。
在中国共产党第96个生日到来之际,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江面对记者侃侃而谈,什么叫家国情怀?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必须有大的担当和责任,然后再和企业、和社会的发展相结合。真正优秀的企业家是既能够自我成长,又同时能够帮助社会进步的人……
部队熔炉铸就坚定信仰
“我是1968年入伍到云南的,第二年就入了党,当年的 《入党志愿书》还保存在我的档案里。”李世江说,当时是怀着对党的深厚感情、接受党的教育去当兵的。在部队里,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宗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艰苦奋斗精神,始终在激励年轻的他。
虽然过去了四十多年,但军旅生涯的几个片段在李世江脑海里留下的烙印仍清晰可见。
一次,李世江生病了,还坚持不休息。连队领导不得已,把他锁在屋里面,强迫他休息。但他还是忍不住跳窗去干活。连队领导在工地看到了说:“小伙子,你不要命了。”李世江笑呵呵地说:“没事,挺挺就过去了。”
一次,驻地山洪暴发,附近村庄被洪水淹没,部队组织官兵连夜去救人。不谙水性的李世江冒险跳入湍急的洪水中,拉着绳子涉水救人。群众看到黑夜里还有人来救他们,感动得落泪了。
一次,云南发生震级级别很高的地震,许多村庄都是房倒屋塌。当时已经是班长的李世江带领战友,攀山路、钻废墟,前后救出19个村民。
“经过这些血与火的考验,对党矢志不渝的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不顾身的精神,在我的头脑里深深扎下了根,成为指导我一生的思想理念。部队的磨炼,帮助我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我后来从事各种各样工作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李世江饱含深 情地说。
产业报国彰显浓浓情怀
要么不当工人,要当就当产业工人。这是李世江为自己做的职业规划。
1973年,李世江从部队转业回到地方。他放弃了电力、邮政等在当时“肥得流油”的部门,而是进入温县化肥厂当起了工人。“当时还谈不上什么产业报国,就是想当产业工人实实在在干点事,为社会做点看得见摸得着的贡献。实干精神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逐步树立起来的。”李世江说。
在化肥厂当工人的过程中,李世江慢慢有了新的想法:要想为国家、对社会作更大的贡献,最好自己办企业,带领一帮人共同干。
“跟着人干”和“带着人干”对人的要求是有很大差别的。“带着人干”不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还需要眼界、见识,更要有思路、有思想。这都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做到的。
现在已经是高级经济师、郑州大学兼职教授的李世江,当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要想实现“带领一帮人共同干”的目标,学习新知识显得尤为迫切。
李世江上学时正值文革时期,文化知识积累可想而知。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江是个特别爱学习、特别善于接受新事物的人,这在他数十年的工作中也得到了充分印证。在部队,李世江一有时间就到部队阅览室读书看报,几年时间,积累了一些文化知识。正是这一段时间的积累,让他有机会在工厂里展露自己的才华。“在工厂工作时,有时需要在会上讲讲话。领导发现我还是个‘文化人’,就安排我给大家补习语文课。有一次,数学老师生病了,委托我给大家上数学课。就这样,我一边学习一边给大家讲课,这期间也让我对高中课程进行了系统学习。”李世江说。
1983年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招生,李世江以全县前三甲的成绩被录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不仅对他的人生起了非常大的影响,也让他对学习新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后,又考上了河南省委党校研究生。
党校研究生班,县处级年轻人很多。大家说,人家老李,已经40多岁,一不缺钱花,二不想当官,就是来陪我们玩玩的。李世江对他们说:“错了,我可不是来陪你们玩的,我是带着使命来的。” 的确如此,此时的李世江遇到了他人生中一大困惑。“我是一名老党员,受党教育多年,是毛主席的铁杆粉丝,对马列主义思想理解的还是比较到位的。《资本论》中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论述,我自认为理解的还是比较到位的。资本家是榨取了工人的剩余价值,所以资本家每个毛孔里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我所在的多氟多公司是改制的民营企业,突然有一天,我意识到自己也是资本家了,是不是每个毛孔 也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不得精神分裂症才怪哩。”李世江说,这让他寝食难安,他要从书本上找到解惑的答案。
在党校读研究生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理论,学习怎样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自己的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学习,李世江渐渐明白,一个人通过知识、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为员工、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是能够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的。
“通过不断学习,让我对党的宗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成为我在企业一系列改制重组和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李世江说。
党建创新推动企业创新
2016年6月26日,在2016年全国“两优一先”评选中,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殊荣。在此之前,多氟多还荣膺“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公司的党建展厅成为焦作市非公企业的典范,先后有多地政府和企业的党组织慕名而来参观交流学习。
在李世江看来,党建是支撑企业红火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一个坚强的有力的党的领导,就没有多氟多多年来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的良好态势。
“我对公司党建工作有两条非常重要的认识:第一,我们 企业的文化理念从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精神、人才理念一直到道德规范,完全和党的宗旨高度一致。第二,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进行创新、与时俱进,我们企业的创新也在与时俱进,形成了多氟多一系列的创新特色。”李世江说:“创新使人年轻、创新激发激情、创新改变生活、创新铸就未来,所有的创新都和我党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引导社会前进的潮流形成共鸣。”
坐在记者对面,回忆起一年前省委书记谢伏瞻莅临多氟多公司调研的场景,李世江仍心潮澎湃。
2016年6月24日,省委书记谢伏瞻在焦作调研时,考察了多氟多公司。李世江在向谢伏瞻汇报了企业经营和党的建设等相关情况后说,“请谢书记帮我们再好好挖掘挖掘,激发激发我们的激情。”谢伏瞻笑着说,您不需要激发了,您已经是满怀激情,希望您在创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李世江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过程,并在不断创新中,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近年来,多氟多在公司党委的引领推动下,走了一条“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创新之路,带动公司从传统氟化工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股份证券化”的资本道路上,实现了企业管理和资本市场的高度融合,成为能够协调更多资源的社会企业,在这一创新发展过程中,也为社会作出了更多更大的 贡献。
社会价值成为永恒追求
李世江很忙,除了要处理公司事务外,还全国各地飞来飞去讲课,深交所、上交所、清华大学,还有很多协会、学会,都有李世江的身影。“我现在还是郑州大学兼职教授,经常与年轻人分享成长的经历,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每次讲课前作自我介绍时,李世江第一句话都是这样的:我是一个60岁的年龄、30岁的心态、20岁的心脏、偶尔还有点童心的人。事业使人年轻、创新使人年轻、追求的目标越大,越使人年轻……
在介绍自己的人生经历时,李世江会强调,自己实现了从一个实干家到企业家、从知本家到慈善家的转变。
李世江说,实干兴邦,社会财富是创造出来的。但做一个实干家还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就要做企业家,要领着一批人干,企业可以寄托人生许多美好的愿望和追求,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光领着大家干还不够,还干出一番事业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企业家还得有丰富的知识才能驾驭你的企业,才能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这就是知本家。
李世江有着朴素的财富观:钱,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得给社会留一点精神财富,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快乐。
“近年来,我考察了国内外一些知名企业,像美国的特斯拉、微软,德国的库卡,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同他们的负责人一起交流时,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他们都有一种家国情怀。他们都在思考能为自己的国家、为社会,甚至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李世江说,企业家是需要有一些家国情怀,要懂得把自己融于社会,要知道自己是来自于社会,最终回归社会。“就像我们党来自于群众,还要回到群众中去一样。把企业真正办成一个社会的企业,能为社会做贡献、负责任的企业,能引领社会潮流前进的企业。因此,能够为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作更大的贡献,也是多氟多始终不渝的追求。”
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加强党的宗旨教育,构建企业文化新格局,把爱国有道、行为有范、与人为善、传递爱心作为员工的基本准则,形成“感恩、求真、向善、唯美”的道德规范。这是多氟多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遵循。
李世江认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也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诉求。“民营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只有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的协调服务、思想教育和企业文化 建设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引导企业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企业才能经得住各种风浪的冲击,始终走在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上。”
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时候,也要为社会创造价值。“你想自己有价值,就得给别人创造价值。在为个人、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如果不懂得这些基本道理,企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因此,我们需要一个伟大的思想指引,需要一个伟大的组织来引导。这个伟大的思想和伟大的组织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只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带领广大党员、广大职工,走一个健康发展的道路。”李世江说。
在带领企业成长进步的道路上,李世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个企业家,特别是一个行业的领军者,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一个个体,而是被赋予了很多社会责任。企业也是一样,就像现在的多氟多,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多氟多,甚至也不是全体股东的多氟多,而是中国的多氟多,世界的多氟多。“因此,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让大家认识氟化工,宣传美丽化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千变万化。这是党的事业的需要,也是一名老党员的责任。”李世江坚定地说。
第五篇:一个老党员的执著情怀
一个老党员的执著情怀
——记昆明市人口计生委退休干部李美翠同志
李美翠同志这位从官渡区阿拉乡三瓦村走出来的彝家女,于
1951年参加工作,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官渡区委常委、区妇联主任,昆明市妇女联合会副主任,昆明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等领导职务。在位时,她勤勤恳恳,爱岗敬业、办事认真、作风踏实;她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做事原则,在干部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退休后,她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始终不忘一个共产党员的社会责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为基层群众做了大量的好事实事,她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干部职工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得到城乡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
她是心系国策的人
1989年3月,李美翠同志从昆明市计生委副主任(主持工作)的位臵上退休。但她人退休,思想不退休,不论参加什么社会团体活动,三句话不离本行,总不忘与计划生育工作联系起来,只要有机会,她都要为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她曾担任昆明市计划生育协会副会长,退休后,她仍坚持参加市协会的理事会工作,1998年,又以常务理事当选为副会长。此时,她已年近七旬,但她工作劲头不减当年,在市计生协会对十四个县(市)区基层协会进行组织整 1
顿及达标验收的整个过程中,她不顾年迈,身先士卒,带领市协会办公室的年轻同志深入县区、深入基层,深入到广大会员群众之中,就计生协会如何因地制宜开展活动与服务,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做了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2002年,市人口计生委聘请李美翠同志为市计生协会驻会副会长。她坚持全日制上班,经常到各县(市)区调研,了解城乡育龄人群的希望和要求,分析新的历史条件下计生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提供有关部门作为科学决策的参考依据。为开展好“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结合起来”的三结合工作,市人口计生委把270万三结合项目基金交给市计生协会运作。她不辞辛苦亲自带队到县区、乡镇、村居实地调研,指导基层和农村的部份分独子户、双女户,依托三结合基金实施项目,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如今,270万三结合项目基金已滚动使用多次,不少农户依靠实施三结合项目摆脱了困境,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在嵩明、石林、安宁等地,呈现出“扶大户带小户、扶一村带一片”的欣欣向荣景象。美翠同志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令身边工作的同志和基层干部群众钦佩不已,县乡计生干部纷纷称诵道“老李主任宝刀不老,真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啊!”
她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2003年,经李美翠同志的倡导与促成,市计生委协会邀请著名的妇科、儿科、家教、农林牧方面的专家及民间文艺爱好者成立了“优
先、优育、优教”、“农业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宣传”三支志愿者服务队。几年来,她带领着这三支服务队先后到嵩明、石林、官渡、寻甸、晋宁、禄劝、东川等十三个县区进行优生、优育、优教,种植、养殖技术咨询、送医、、送药到农村等服务活动,与此同时,文艺宣传服务队也把计生方针政策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到城乡广大育龄群众之中。她还组织昆明市政协联谊会医卫组的专家到嵩明县小街镇苗族村义诊,免费给当地苗族群众看病送药,苗族同胞如同过节高兴万分,一位苗族妇女激动地说:有钱到昆明也不一定找得到这么好的专家,在家门口就有大专家看病,真是太好了!”
说李美翠同志的热心肠。计生系统的干部职工有目共睹,为了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在位时,她历尽千辛万苦。退休后,也花费了不少心血,为使广大育龄群众了解计划生育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她积极组织成立了退休干部“文艺队”,编排节目到各乡镇演出;云南省农业人口“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策一出台,她带领部分退休干部组成督导组到官渡、盘龙等区的农村核实奖优对象情况,经她组织创作的花灯演唱《学政策》也应运而生。为配合“村居建设”、“三结合项目”、“流动人口管理”等工作内容的宣传,在她精心策划了《和谐社区是我家》、《希望树 幸福果》、《四同管理好》等剧目。李美翠同志虽年事已高,但劲头十足,热情不减,认真编排节目,亲自带队下基层演出,舞台上还时常见得到她那矫健的身影。一次志愿者文艺服务队在五华区教场中路社区做宣传活动,当时国家计生委一位副主任在现场观看后感慨万分,他说“云南省的奖、优、免、补,他们十几分钟的《学政策》我就完全清楚明白了。”文艺队成立至今,全市十三县区
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演出二十多场,观众达五万余人次,活动范围遍布全市城乡。
李美翠同志不仅热爱老本行,对社会活动也十分热心,她被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聘为第十届、第十届顾问期间,积极参加每一次的调研活动,并及时汇报调研情况。经她提案的关于村(居)委会计生宣传员工作量大,但报酬偏低问题,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经昆明市政协汇同昆明市人口计生委的共同努力,此问题已圆满解决。在贯彻落实云南省农业人口奖优免补政策过程中,针对相当一部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李美翠同志四处奔走、积极反映,做了大量的工作。她热情扎实地为社会奉献,她的工作成绩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她担任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顾问的十年中,曾被评为市政协活动积极分子;2008——2009被评为昆明市优秀妇女工作者;2010年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的先进个人。李美翠同志社会活动较多,她不仅在市政协当顾问、市计生协会任副会长,同时,还担任市离退休妇联干部联谊会会长,市老体协舞蹈队队长,她精力充沛,身兼数职,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但从未听她发过什么怨言。
她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李美翠同志为人厚道,具有强烈的同情心,是一个见他人有困难就想帮一把的人,她非常关注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状况,想方设法争取社会力量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她通过各种渠道,从自己做起,组织动员两城区计生协会会员收集人们更新换代衣物汇聚起来,带领市计生
协工作人员按衣物的新旧程度、厚薄情况,大小规格,分门别类、清理打包,自己找车分期分批送到富民、石林、晋宁、东川、寻甸等县的贫困地区。几年来,她经手送到贫困群众手中的衣物,累计达六辆车之多。
当她得知东川区乌龙一中、晋宁县夕阳中学住校生缺少棉被御寒,便发动德胜桥老板杨美淮购买棉被、毛巾被,并与杨一道把棉被送到这些贫困学生手中。另外她还动员昆明铁路局计生办退休干部李凤珠、官渡区退休干部杨桂英扶持富民县麻地村的两个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捐款购臵棉毯送给富民县大营镇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今年初,李美翠同志来到寻甸河口镇海嘎村,这是个彝汉杂居的贫困山区村委会。她多年来形成一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走走转转体察民情,当她发现有个家贫如洗、衣衫单薄的80多岁老人时,心情十分沉重,当即把老人请到村委会,从带来的衣物中挑选了两条裤子、一件外衣、一件皮衣送给老人,老人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李美翠同志心挂灾区,响应号召,发动计生委退休干部献爱心,自己带头捐款600元;今年盈江地震她又积极献上爱心捐款200元。问她为什么样样热心、事事带头,她说:“我受党教育几十年,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充分体现了李美翠同志坚定的信念与执着的情怀。这就是一个老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
市人口计生委党总支
2011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