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市党员领跑促创业带动各族群众增收1

时间:2019-05-12 15:3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乌苏市党员领跑促创业带动各族群众增收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乌苏市党员领跑促创业带动各族群众增收1》。

第一篇:乌苏市党员领跑促创业带动各族群众增收1

乌苏市党员领跑促创业带动各族群众增收1.18亿

周功报道:近年来,乌苏市坚持把“党员创业工程”为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载体,强化措施,强力推进党员领跑创业,掀起了以党员创业为核心的全民创业热潮。

今年5月,乌苏市委组织部和人社局对全市党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党员创业领跑的本领。市财政拿出200万元,对成长性好、示范性强的党员创业项目纳入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进行扶持。同时出台了党员创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党员创业贷款补贴2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各相关部门出台了扶持党员创业的具体措施,已帮助创业党员引进致富项目172个,协调解决创业资金1.42亿元、创业用地3.1万亩,为党员创业开辟了绿色通道。

党员创业要以带领群众创业致富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名创业党员至少结对帮带1户贫困群众和2户以上其他群众。采取思想引领、示范引导、技术指导、资金支持、信贷担保、帮助就业等“造血式”帮带形式,激活帮带对象发展潜力。今年上半年,创业党员带动群众增收1.18亿元。在党员的引领下,各族群众创业积极性空前高涨,2100多人找到了创业致富新途径,1.2万人次参加了各类技能培训,156名社区低保居民加入创业者行列。

第二篇:因地制宜谋发展 科技创业促增收

因地制宜谋发展 科技创业促增收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叫xxx,是辽宁铁岭人,于2001年举家带着创业之心到xx安家落户种植葡萄、石榴。在州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政府的引导帮助下,我于2003年7月组建了xx果业协会。自协会成立以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按照“公司、协会、经纪人”的组织模式,采

取“赊销苗木,以果抵苗;负责技术,回收产品;保亩产值,超产分成”的经营方式,依靠元谋独特的水、土、光热资源和环境条件,着眼于市场需求,因地制宜,依靠科技,指导帮助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葡萄、石榴等经济林果,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探索出了一条通过发展壮大协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2004年,协会共发展会员1300户,发展订单农户2000多户,带动规模种植葡萄1000多亩,石榴1500多亩,实现营业收入98万元。

一、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发挥协会科技示范的带动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切实解决葡萄、石榴品种杂乱、科技含量低、产品特色不鲜明、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元谋县果业协会根据自身的基础和条件,切实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积极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引导会员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一是加强科技培训,提高会员素质。一方面,协会积极派技术人员深入村社发动农户,通过召开科学种植葡萄、石榴动员会,播放vcd、发放简明种植小册子、召开专题讨论会议深入讲解等形式,及时向农民会员讲解科学种植葡萄、石榴的技术,不断提高会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截止2004年底,共举办培训班36场次,参加培训人员达6000多人次。通过培训,使会员掌握了一定的实用专业技术,增加了科技含量,提高了自身的科技素质。另一方面,协会根据林果的生长期,分期、分批地下派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作施肥、病虫害防治、修枝等技术指导,及时帮助会员解决生产种植中的难题。二是精心选择优良品种,搞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根据元谋独特的气候特点选育了早熟、抗病、品质好的优良品种,使农产品占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设施农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引进现代节水滴灌系统,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能更好地灌溉好葡萄、石榴,会员户的葡萄、石榴产业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为农户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完善机制,强化服务,最大限度促农增收

为加强与会员之间的联系,切实解决好生产与市场、农户与公司的矛盾,协会在平田、新康等地成立了四个分会,在运作管理上采取股份制的形式,实行企业化管理,总会长以资金、管理、技术入股,会员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协会、公司、会员三者利益兼顾。协会还采用统一种苗、统一植保服务、统一栽培技术、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销售的方式,将利益建立在农户增收致富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户发展葡萄、石榴产业的积极性。凡订立联营合同的农户,协会为其担保向银行贷款作为葡萄石榴种植的生产成本,农户每种植一亩葡萄,由协会担保向银行贷款3000元;每种植一亩石榴,由协会向银行担保贷款1000元,由县财政给予贴息,贴息时间为3年,到葡萄石榴有收益时由农户逐年还清贷款本金。2004年,元谋县果业协会共为会员担保贷款312万元,有效解决了会员的生产困难。同时,协会还向会员承诺,在2004年2月前每栽种完一亩葡萄,到2005年每亩最低产值为2500元,如联营期间每亩低于2500元,不足部分由协会支付给农户;每亩产值高于2500元部分,按协会占48,农户占50的比例分成,剩余2作为协会的生产管理经费。这样,协会通过采用股份制的激励机制,将协会、管理者和农户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与经济效益挂钩,提高了会员生产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农民增收、协会发展的目的。协会的发展壮大,为当地的富余劳动力找到了致富门路,在元谋果业协会常年务工的农民工达80多人,临时工达70多人,每年发出的农民工工资达50多万元。

三、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努力打造品牌

为充分发挥好协会对内组织生产、对外开拓市场的功能和作用,确保会员增产又增收,元谋县果业协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紧紧抓住所生产的葡萄比元谋传统栽培早成熟30至40天,比周边产区提早50至60天上市的先机,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全面提高产品质量,认真实施农产品品牌销售,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产品供不应求,会员收入大幅提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2年协会生产的葡萄通过无公害质量认证;2003年组织实施的“青提”葡萄超早熟无公害栽培技术示范项目,顺利通过州科技局专家组验收;2004年协会注册的“果润”牌产品商标获绿色食品“a级

”产品认证。

元谋果业协会从创业之初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与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密不可分。在今后的发展中,协会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内部管理,不断做强做大葡萄、石榴产业,最大限度地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做出应有的贡献。协会下一步发展的目标是:

1、计划在适宜发展葡萄、石榴等经济林果的村社发展8个协会分会,会员

达到4000户,规范种植葡萄、石榴5000亩,使协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壮大。

2、继续培植优质葡萄、石榴品种,抓好葡萄石榴品种的选育工作,做好“巨玫瑰”、“美国青提(无核白鸡心)”等新品种葡萄,“青皮软籽”等优新品种石榴的示范、推广工作。

3、进一步搞好产品的包装及保鲜储运。一是抓好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搞葡萄的脱毒、快繁及产品的保鲜储运项目。二是抓好葡萄、石榴等农产品的保鲜加工及包装项目建设,新建水果保鲜加工、包装生产线,新建气调保鲜冷库1000平方米,分级包装车间400平方米,建包装箱加工车间500平方米,仓库1000平方米,年保鲜加工外销葡萄石榴5000吨。

4、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协会将用二至三年的时间把元谋县的葡萄、石榴产业发展到10000亩,使中山、小丙岭周围地区发展连成一片。把葡萄、石榴产业建成每年可生产绿色水果产品7500吨,实现总产值5250万元,实现利润3750万元,上缴税收480万元的新兴支柱产业。

第三篇:“五小经济”促增收,党员“双带”齐发展

“五小经济”促增收,党员“双带”齐发展

——三都村党总支部建设汇报材料

首先,作为三都村党总支部书记,我代表三都村人民群众对州、县各位领导到我村指导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本村共有25 个村民组,831户,农业人口3938 人,村党总支部所属3个支部,共有党员81名,其中女党员9名。

近年来,我村党总支部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目标,以党员、干部“双带”活动为载体,狠抓班子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以村党总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五小经济”在三都村得到蓬勃发展,促进了全村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下面,我将本村的一些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强化党员、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增强了基层组织创造力、战斗力

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高低是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的关键,因此,村党总支部首先从狠抓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入手,建立《党支部工作十条规范》、《党员七知道八记住》、《党员三禁制度》、《党风建设责任制》《党员干部学习制度》、等各项制度,通过建章立制,用制度不断规范、约束党员和干部言行,并通过党总支部每月举行一次集中学习,进行“政治洗脑,科技充电”,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提高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的本领。

其次是加强乡土人才、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村党总支部积极推荐、培养一些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政治强、作风清正廉洁、群众拥护,同时又能在面向市场调整产业结构中思想创新、勇于开拓的致富能手、科技能人进入村级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中;把村里率先致富起来的一些乡土人才(包括私营企业主)作为入党先进分子进行培养;发展一批符合党员条件的积极分子到党员队伍中来,不断为党组织注入新的活力。经过村党总支部培养、推荐的村级配套组织负责人全部都是村里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在近五年来发展的党员中,有26名是村里靠发展“五小”经济致富的能人,占全村党员总数的30%。

一、党员带头发展“五小”致富,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号召力 村党总支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发展“五小”经济,并在村干部会议和党员大会上明确规定:凡是村两委班子成员,2 必须带头发展“五小”经济的其中一项,而且必须要抓出成效;凡是党员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带头发展一项第三产业。

群众眼睛是看着党员,看着干部的,规定下来了,关键是落实。就先以我为例子,我几年前就搞起了酿酒作坊,专门酿造米酒供应附近村民,总支部大会开完后,我就想:何不利用酿酒的酒糟喂猪,搞庭院养殖?于是就买来5头母猪,开始搞起养殖业。在养殖过程中,也曾发生过猪病死的情况,但我没有气馁,而是多次跑到兽医站虚心请教,还买来《生猪饲养手册》、《农村致富丛书》等书籍,利用晚上时间钻研、学习。经过不断的摸索,终于掌握一手熟练的养猪、医治猪病技术。现在除了酿造的米酒全部供应到附近乡镇及县城外,存栏生猪已达百余头,年平均纯收入达3万元以上,不仅盖上了300平方米的两层大楼房,银行里还有几十万元的存款,成为全村第一个靠养猪致富的能手。

还有新苑组党员庞绍忠,几年前就开始在自家院落里搞手工加工绳索,小打小闹也算不错。村党总支部提出发展“五小”经济后,他开始对市场进行调查,发现无论是在省城贵阳,还是县城、乡镇,特别是农村,塑料绳索总是供不应求,于是他开始计划扩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说干就干,3 他四处打听,联系到生产绳索加工机器设备的厂家后,一狠心用房产抵押贷了2万元,加上自家的全部积蓄,买来机器设备,推掉院子里原来一间草房,盖了间简易厂房,开始投入生产。刚起步时,由于技术问题,质量跟不上,生产的塑料绳索不结实,批发商不愿进货,庞绍忠一跺脚,拉着一车的绳索回到家,一股一股地重新分解、重织。经过反复的调试、操作,终于生产出让客户满意的产品,打开了销路,在农忙季节时,产品还供不应求。现在不仅还掉了贷款,还买了辆大货车跑货运。

女党员何云菊承包了鸡鸭冲路口的一片荒坡种经果林,丈夫经常在外帮不上忙,自己每天扛着锄头到山上整地、打坑,风雨无阻干了整整一个月,硬是挖出了两千多个树坑30余亩的经果林种植地,并且在林业站技术人员指导下,种上了500株桃树、1000株柑桔、200株梨树、100株杨梅、200株李树和2亩地的西瓜。树种上后,自己带着儿子女儿在坡顶盖了2间瓦房住下精心管理果园。如今,何云菊的小果园已满园青葱,有的早熟品种已果实累累。

村委委员彭家林、王铭晶等几人到和平镇惠明村参观学习了该村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后,买来塑料薄膜搞起早熟蔬菜种植,每季蔬菜成熟上市时,总能买上好价钱,户均增加 4 收入2000—3000元。成为村里一时“种小菜也能赚钱”的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这些率先致富的党员、村干部中,最精明的要算党员陈玉军了,他从98年起就开始开着小农用车走村串寨搞货运,接着又专运农村土特产到贵阳,几年下来,不仅拥有两辆大货车,而且在贵阳还有一间经营土特产门面,资产几十万元。

党员就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率先致富了,群众也就自然跟着学。三都村的群众在党员、干部的影响和带动下,也开始放手投入到发展“五小”经济中。现在全村831户中,小有规模的“小运输”业已经有32户;搞粮食、绳索和小食品“小加工”业的有53户;猪、鸡、鸭、鹅等庭院“小养殖”的有24户;“小果园”6户;“小菜园”22户,2004年,仅“五小”经济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52元,实现人均增收134元,其中年平均纯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就有112户。专门从事个体工商的有235户,其中有103户在贵阳经营土特产,132户在本地经营粮食、百货、烟酒及农副产品等。在这些发展“五小”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农户中,有52名是党员,占总数的15%,其中,年平均纯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党员有36名,占党员总数的51%。

二、党员帮带群众共同致富,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党员、干部富了,并不等于群众都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要体现在带头致富奔小康上,而且更要体现在带领、帮助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上,既要做给群众看,又要带着群众干。我村党总支部紧紧围绕“共同致富”这一主题,充分发挥党员、村干帮带作用,深入扎实地开展“一帮

一、户带户”活动。

三都村共52户贫困户,其中13户是特困户。自“三级联创”活动开展以来,村党总支部就把党员联系帮带困难户作为巩固“学教”活动成果,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首先在村干部会议和党员大会上进行讨论,听取广大党员和村干的意见,最后形成决议。其次是建立党员联系帮带制度,制定出详细的帮带措施,明确规定每名有帮带能力的党员或村干部要联系扶持一户或几户贫困户,从资金、劳力或技术等方面帮助他们发展“五小”经济和搞好生产,达到人均增收140元以上的目标。

像贫困户杨光清、黎廷华、王世雄等7户长期借贷度日,无力生产,想发展却一无资金,二无门路,我就手把手教会了他们自己多年来积累的养猪技术,帮他们买仔猪,并无息借了5000元给他们买饲料,还无偿帮助医治猪病,联 6 系销路。特困户杨光清穷得买仔猪的钱都没有,我出钱买了1头耕牛和4头母猪给他喂养,鼓励他搞好生产,用双手勤劳致富,这个七尺男儿感动得流下眼泪:“谢谢杨支书,谢谢党……”。几年来,在我的直接帮助和指导下,先后有19户困难户发展了生猪养殖,年平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并且在我们几名干部的影响和带动下,全村成规模养殖致富的发展到24户;率先发展绳索加工的党员庞绍忠,带动全村22户一起发展,其产品远销贵阳、安顺等地,户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在这些加工户中,有16户是经过庞绍忠亲自传授技术、帮助销售产品而发展起来的。实行党员帮带后,他出资金、提供原料和机器设备帮助特困户庞绍云、吴家翠、张功全3户发展绳索半成品加工,使他们由原来缺吃少穿的窘迫状况变成现在平均纯收入2000元以上;村党总支部委员张兴平出资500元帮助贫困户张麻麻买了两头母猪喂养,并让他们和另一贫困户袁丫头到自己办的一个小砖厂做工,月工资400元,基本解决了这两户的温饱问题;党员、村委会副主任孙建忠也送了一头仔猪给一户贫困户,并亲自传授养猪技术,还帮助联系两个子女外出打工,使其度过暂时的困境;女党员吴锡秀多年经商,家境较宽裕,她提供本金、技术帮助两户特困户发展“小养殖”和做小生意,其中一户 7 在她的帮助下已经脱贫……

在村党总支部的带动下,其他具备帮带能力的党员也分别主动联系困难户进行结对帮扶。三都村党总支部共3个支部71名党员,现在已经有32名党员通过各种方式对52户贫困户进行帮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中9名党员、村干所帮扶的13户特困户已经基本脱贫,人均增收130元,有的已经开始走上了致富之路。

党员带了头,树立了榜样,一些富起来的群众也受到感动和影响,自觉加入到帮带活动中来。有的农户在播种季节无资金买种子,村党总支部知道了,立即联系有帮带能力农户进行扶持;有的想搞点蔬菜种植,却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热心的村民不仅借出资金,还手把手地传授种植技术帮助其发展;养的猪生病了,有经验的农户会主动上门帮助医治。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全村已经有43户发展起来的农户通过各种方式对困难户进行了结对帮扶,全村现在已形成了一帮

一、户带户、齐发展的大好局面。

以上是我村党总支部建设取得的一些主要成绩,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谢谢!

第四篇:返乡流动党员致富带动创业先进事迹

**,男,1962年4月出生,初中文化,XX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镇合村村人。1992年外出务工,XX年创办上海静塘建设材料有限公司,从事运输批发业务。XX年被村党总支引导参与“双向带动”工作,先后带领、介绍本村及周边群众50多人在上海就业。2011年金融危机后,他毅然将发展眼光投向家乡返乡创业。在**县城投资70余万元创办云龙大酒店,带动家乡25人就业,以返乡创业回报家乡。当被问起回乡创业的感想时,汪元龙腼腆地笑了:“能为家乡做点事是我最大的荣幸了。”

(一)上世纪九十年代,跟周围的年轻人一样,初中毕业后不久的**也加入了外出打工的行列,大都市的繁华给年轻气盛的**带来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他怀揣梦想和激情,一心要给自己闯出一番事业来,而现实的无奈使他不得不当起了建筑小工,每天起早贪黑,10多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可每月500多元的工资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面对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膀大腰圆的**,有些无从适应,渐渐有了退却的念头,住在低矮的工棚里,面对习习的江风和五彩斑斓的城市霓虹灯,**苦苦思索着,难道就这样回家?岂不让村里人笑话?由于常年与山为伍,形成了山里人特有的坚韧、朴实、勤劳等良好的禀性,正是因为这些优良品质使他能够直面人生坎坷。面对创业的挫折,他不屈不挠,又重新振作起来。但他此时已有了新的打算,他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只为打工而打工,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从此王元龙边打工边学习边思考,主动去搜集一些有用的信息,切身的打工经历带给他丰富的阅历、广阔的见识,是他日后创业宝贵的财富,更被他视为“人生中第一桶金”。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1995年,他发现处在大建设中的上海对建材的需求量大,建材的销路非常好,汪元龙抓住这一机遇,说干就干,于1995年开始尝试从家乡向上海贩运水泥,并尝到甜头,为他今后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精明的他在做稳水泥贩运业务的同时,将业务发展到批发水泥钢材。面对初步的成功,汪元龙并没有自足,更没有沾沾自喜,随着生意不断做大,他不断地寻求新的商机。1998年,他在朋友的帮助下,与其兄弟汪元昌、汪根水合伙租赁了码头,从事运输、批发业务,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XX年汪元龙创办了上海静塘建设材料有限公司,经过商海大潮的洗礼,**也从一个打工者变成了一名创业有成的企业主。

(二)致富不忘家乡人。自从XX年被家乡村党总支引导参与“双向带动”工作以来,汪元龙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当作自己的责任。几年来,他先后带领、介绍本村及周边群众50多人在上海务工、就业,成功帮助他们摆脱了贫困,赢得了家乡人民的交口赞誉。

同村村民曹益清,原本也有个幸福的家庭,可因家境贫寒,生活多年的妻子不愿再和他一起过苦日子,离他而去了。面对年幼的女儿,曹益清只有默默流泪。汪元龙得知此事后,主动找到他,聘请他到自己的公司上班。现在曹益清不仅摆脱了贫困,还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居所。在汪元龙的资助下,曹益清的女儿大学毕业了,也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说起汪元龙,曹益清总是说:“没有汪总,就没有我今天的好日子!”

同村村民俞友才,由于家里人口多,土地又少,经济条件非常差。兄弟三人,眼看着都到了成家的年龄却因家里穷而找不到对象。后经人介绍,俞友才来到上海找汪元龙,汪元龙了解他家情况后,二话没说便在自己公司给他安排了工作,后来俞友才的两个弟弟也先后来到汪元龙的公司务工。经过几年的打拼,兄弟三人不仅成当地的有房有车的富裕户,还成长为公司的中坚力量。每当谈起这些,俞家三兄弟都满含深情地说:“要不是汪总的帮助,我们还在为娶媳妇发愁呢!”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想到自己创业时得到社会和他人的相助,那么自己就应该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他积极关注家乡公益事业,关心家乡发展。为帮助家乡改善交通条件,XX年他捐资一万余元,为合村村建楼村民组修通了道路,方便了该组村民出行和小孩上学;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他还先后多次出资请地方剧团演出;为支持家乡建设,**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向家乡提供招商信息和发展项目,多次带江浙客商来家乡考察投资环境;为帮助家乡学子改善学习环境,XX年**向合村小学捐赠了数千元,用于改善教学环境。合村小学也为此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校的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

2011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当他看到有许多在校的学生被埋压在废墟中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第一时间向灾区人民捐款4000元,并响应党组织号召积极交纳“特殊党费”。

(三)在外打拼多年的汪元龙始终有个家乡情结,总想回到家乡创事兴业,为家乡的发展做些贡献,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成行。2011年受金融大气候影响,他在上海、武汉经营的建材业务受阻,便毅然将发展眼光投向家乡,想回乡创业。镇、村党组织得知情况后,根据他在**县城利民路有门面房的实际情况,积极为**同志服务,在发展上出谋划策,提供卫生许可证的领发、电话网络手续的申请办理等方面的服务,镇领导多次与他联系,鼓励他返乡创业,坚定他回乡发展的信心。在镇、村党组织鼓励帮助下,经过两个多月的紧锣密鼓的筹办,2011年1月1日总投资70余万元的云龙大酒店正式营业。酒店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带动家乡25人就业,其中有返乡农民工6人。如今**的大酒店逐渐步入了良性的运营轨道,生意越来越红火。

(四)一个人要保持思想上不退步,就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就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面对不断发展的形势,**坚持用马列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虽然常年奔波在外,但他始终坚持与党组织联系,积极投身到党组织活动中来。在每年的主题教育期间,他都主动联系家乡党组织,带动身边的流动党员学习,努力在学习实践中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此外,他还积极协助镇村党组织做好家乡流动党员的管理,成为一面流动的红旗。

创业艰辛磨练意志,奉献爱心彰显品质。面对今后的人生,返乡流动党员**表示,**的水土养育了我,我将继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经济腾飞注入活力,为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党员争当“三先锋”促民增收保稳定

金塔县东坝镇梧盛村

党员争当“三先锋”促民增收保稳定

为确保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实效,东坝镇梧盛村党总支立足肉羊和优质葡萄产业,充分发挥协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外调种羊和葡萄管理工作,引领广大党员争做“三先锋”。

一是争做学习提高先锋。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集中学习政策理论和“铁人精神”的同时,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特别是优质种羊繁殖、育肥、销售、饲草加工精拌和优质葡萄定植、栽植、修建、抹芽、田间管护等技术,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资源优势和示范园区基地优势,积极邀请市县专家开展培训讲座,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群众使用新技术、推广新技术、发展新技术的能力,全力打造“五配套”的“西盛养殖模式”,营造了党员干部争做学习先锋的浓厚氛围。

二是争做产业实践先锋。按照市委“一特四化”、县委“五五增九”富民增收计划和镇党委“打造15万只养羊强镇、万亩特色林果大镇、千亩日光温室精品瓜菜示范镇”“三强大镇”战略目标,紧紧围绕肉羊和葡萄两大产业,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引导农户做大做强产业。至目前,全村480户中养羊15只以上的农户达到172户,栽植葡萄2亩以上的农户达到176户,建成市级种羊繁育科技示范园区1个,外调种羊6000多只,定植优质葡萄580多亩,挂果面积达350多亩,实现了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三是争做服务群众先锋。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在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党员服务群众,争当服务先锋”活动。

通过建立联系帮扶机制,提出“包稳定、包发展、包增收”的“三包”要求,采取村干部联系组干部,组干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形式,确定每位村干部联系包挂1-2个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组长联系帮扶3-4名党员,每位党员联系帮带5-6户群众,为他们分忧解难谋增收,在广大党员的示范带动和联系帮带下,全村呈现出了互帮互助、和谐稳定、共谋发展的新气象。

下载乌苏市党员领跑促创业带动各族群众增收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乌苏市党员领跑促创业带动各族群众增收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