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为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
把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为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同时纪念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及全国党史部门建立30周年
胡锦涛同志曾经深刻指出:“发展新的事业、开创新的局面,更需要总结、研究历史经验,做好以史鉴今、以史育人的工作。”胡锦涛同志的重要指示,为党史工作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党史工作要更好地服务大局,关键是要把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为根本任务,围绕“资政”做文章,在“育人”上下工夫。
首先,要主动做好“资政”工作。以史鉴今是党史工作的特点和优势。开展资政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是大局需要,目的在于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探索和回答,为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为党更好地治国理政服务,为更有效地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服务。当前,应主要做好两方面的资政工作。一是要把为党修史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紧抓好。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建党管党和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是活生生的具有资政功能的基本教材。要编写好党史的基本著作和编年史、专门史等,把党的历史记录好、编写好、传承好。二是加强资政专题研究,为党和政府提供现实资政服务和预见性资政参考。资政专题研究,是资政的重要形式,更能直接服务于中心工作。党史部门要准确把握中央及各级党委和政府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从党的历史中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要
开展预见性资政课题研究,通过总结历史、分析现实、思考未来、把握规律,了解事物发展趋势,为解决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从党史的角度提供智慧和力量。
其次,要积极做好“育人”工作。以史育人是党史工作服务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形式是开展党史宣传教育。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人民,对于坚定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党史部门要认清肩负的历史责任,以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青少年为重点,积极推动全党全社会的党史宣传教育。明年是建党90周年,这对开展党史宣传教育工作是个重要的机遇,我们要及早谋划,周密部署。同时,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并把党史列为其中一项重要学习内容为契机,为全党学习党史提供教材,提供服务,在全党学习党史活动中发挥作用。
第二篇:以史鉴今 资政育人 不断深化行政监察理论研究
以史鉴今 资政育人 不断深化行政监察理论
研究
马馼
2012-10-22 10:05:51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年10月17日
行政监察作为政府内部的专门监督,是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监察实践绵延两千多年,在不同时代对改善吏治、防治腐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1949年10月19日,开国大典后第18天,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成立,新中国行政监察制度从此诞生,行政监察工作踏上新的征程,对如何在执政条件下开展行政监察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开创勤政廉政的时代新风。1959年,因国家管理体制调整,撤销了行政监察机关。1986年12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的决定》。1987年7月1日,监察部正式对外办公。各级监察机关边组建边工作,坚持以廉政监察为重点,认真清查涉外经济合同,开展以反贪污受贿为重点的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一批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重大案件,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作出重要贡献。
1993年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后,各级监察机关进一步加强廉政监察、执法监察、纠风工作,推动了反腐败三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逐步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力度,开展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形建筑市场建设等工作,创造性地拓展了行政监察工作领域。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作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各级监察机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宪法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坚持服务大局不动摇,保障民生不懈怠,惩治贪腐不手软,源头治腐不放松,在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史者,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以知先。新中国行政监察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建设史,是一部开拓创新的发展史,蕴含着光荣的传统、伟大的实践和丰富的经验,是行政监察事业的宝贵财富。认真研究行政监察历史,把握行政监察工作规律,充分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行政监察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行政监察体制恢复组建2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常委会领导下,在尉健行、曹庆泽、何勇、李至伦历任监察部部长领导下,各级监察机关不断探索工作特点和规律,形成一些认识和体会。行政监察工作只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保证政令畅通作为首要任务,紧贴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效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在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同时,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动行政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才能确保行政权力始终沿着法制化轨道运行;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制度改革,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只有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体制,把接受纪委领导和对政府负责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好
纪检监察合署办公优势,形成党政监督整体合力。
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时期。各级监察机关要紧紧围绕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以保证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为首要任务,以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开展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纠正不正之风和政务公开等工作,不断开创行政监察工作新局面。
盛世治史,有资政事。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和纪念行政监察体制恢复组建25周年之际,中央纪委监察部廉政理论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大事记(1949-2011)》正式出版了。这是各级监察机关向党的十八大敬献的一份厚礼,是行政监察历史编撰的一大盛事。该书以编年纪事方式,博观约取新中国成立以来马行政监察工作的重大历史事件,全面展示行政监察工作走过的60年光辉历程,对于系统总结行政监察的主要经验和基本规律,进一步提高行政监察工作科学化水平,都是很有意义的。
(本文摘自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马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大事记(1949-2011)》一书撰写的序言)
(作者系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
第三篇:马馼:以史鉴今 资政育人 不断深化行政监察理论研究
马馼:以史鉴今 资政育人 不断深化行政监察理论研究
行政监察作为政府内部的专门监督,是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监察实践绵延两千多年,在不同时代对改善吏治、防治腐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1949年10月19日,开国大典后第18天,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成立,新中国行政监察制度从此诞生,行政监察工作踏上新的征程,对如何在执政条件下开展行政监察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开创勤政廉政的时代新风。1959年,因国家管理体制调整,撤销了行政监察机关。1986年12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的决定》。1987年7月1日,监察部正式对外办公。各级监察机关边组建边工作,坚持以廉政监察为重点,认真清查涉外经济合同,开展以反贪污受贿为重点的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一批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重大案件,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作出重要贡献。
1993年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后,各级监察机关进一步加强廉政监察、执法监察、纠风工作,推动了反腐败三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逐步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力度,开展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形建筑市场建设等工作,创造性地拓展了行政监察工作领域。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确立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作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各级监察机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宪法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坚持服务大局不动摇,保障民生不懈怠,惩治贪腐不手软,源头治腐不放松,在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史者,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以知先。新中国行政监察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建设史,是一部开拓创新的发展史,蕴含着光荣的传统、伟大的实践和丰富的经验,是行政监察事业的宝贵财富。认真研究行政监察历史,把握行政监察工作规律,充分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行政监察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行政监察体制恢复组建25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常委会领导下,在尉健行、曹庆泽、何勇、李至伦历任监察部部长领导下,各级监察机关不断探索工作特点和规律,形成一些认识和体会。行政监察工作只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保证政令畅通作为首要任务,紧贴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效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在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同时,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动行政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方式不断创新,才能确保行政权力始终沿着法制化轨道运行;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机制制度改革,1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只有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体制,把接受纪委领导和对政府负责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好纪检监察合署办公优势,形成党政监督整体合力。
今后五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时期。各级监察机关要紧紧围绕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以保证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为首要任务,以着力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开展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纠正不正之风和政务公开等工作,不断开创行政监察工作新局面。
盛世治史,有资政事。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和纪念行政监察体制恢复组建25周年之际,中央纪委监察部廉政理论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大事记
(1949-2011)》正式出版了。这是各级监察机关向党的十八大敬献的一份厚礼,是行政监察历史编撰的一大盛事。该书以编年纪事方式,博观约取新中国成立以来行政监察工作的重大历史事件,全面展示行政监察工作走过的60年光辉历程,对于系统总结行政监察的主要经验和基本规律,进一步提高行政监察工作科学化水平,都是很有意义的。
(本文摘自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马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大事记(1949-2011)》一书撰写的序言)
文章来源:监察部网站
第四篇:党史专题党课:知史才能鉴今
历史忠实地记录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曾经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着有益启示。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的民族。善于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优势。新中国已经走过了70年。相对于5000年中华民族文明史而言,70年时间并不长,但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写下了最辉煌的一页,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经验的作用,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更加需要系统研究新中国历史,需要从丰富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一、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历史意味着过去。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和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新中国70年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翻身解放、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开放、探索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只有尊重历史、学习历史,才能搞清楚我们曾经走过的路,才能时刻铭记近代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屈辱,才能真正懂得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是多么的不容易,才能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地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历史滋养着当下。只有正确看待历史,才能正确认识现实。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它不仅来自改革开放40多年的生动实践、来自新中国70年的接续发展历程,更来自近代以来中国的近180年历史、来自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传承。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文明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历史智慧和历史经验,为今天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协同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提供了丰富的资政资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历史昭示着未来。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历史既给了我们前进的勇气和力量,还给了我们推进事业发展的方法和方向。一个立足中国、放眼世界,肩负着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伟大政党,必须从历史给予的养分里汲取智慧,必须从前人的历史实践中借鉴经验吸取教训。人类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绝非一帆风顺。进入新时代,我们更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的历史经验,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写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二、从总结历史经验中走向辉煌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尊重历史、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的政党。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应对挑战、克服困难、战胜风险、破解危局中不断前行不断胜利的历史。70年中我们战胜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风险和挑战,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留下了丰富宝贵的历史经验。
回望新中国70年历史,我们深深懂得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0年来,我们国家经受的种种风险挑战,有的是全局性的,有的是局部性的,有的甚至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我们之所以能够顺利地爬坡、过坎、闯关,关键在于有党的坚强领导。历史已经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
回望新中国70年历史,我们深深懂得了社会主义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新中国的70年是一部风云激荡的壮丽篇章,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艰苦奋斗”的精神密码,形成了包括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航天精神等在内的崇高精神谱系。它们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正是靠这些精神的指引与力量,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回望新中国70年历史,我们深深懂得,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新中国70年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治国理政历史条件下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艰辛探索的历史。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十分不容易。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争取国家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也走过了弯路,有深刻的历史教训。新中国70年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什么其他主义,引导当代中国发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中国日益走向繁荣富强,推动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
三、自觉增强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这两门必修课。知史才能爱党、知史才懂爱国。我们要认真学习新中国70年历史,不断强化以史为鉴、走向未来的历史思维,自觉增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担当。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继承担当精神。新中国70年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砥砺前行、勇担初心使命的70年,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够实现的,需要有“一代人接着一代人来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来办”的不懈奋斗精神。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我们要从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革命烈士和建设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先辈们身上汲取不竭的精神动力,学习和继承他们的执着信仰追求、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做到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增强担当意识。历史机遇往往转瞬即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站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刻,面临的是重大战略机遇期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我们自觉增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历史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每一项工作,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艰苦奋斗、干事创业,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力棒跑好、传递好。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增强担当本领。历史发展从来不是杂乱无序的偶然,而是蕴涵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人们学习历史目的是为了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观规律。总结历史经验,以史鉴今,汲取前人的智慧,以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更好地将事业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已经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最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进而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需要我们倾听历史的回声,把握时代的脉搏,从历史镜鉴中探寻治理之道,不断提高借鉴运用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的水平,增强认识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趋势的能力,增强新时代治国理政本领,回答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第五篇:知古鉴今,以史育人——“一带一路”专题式互动教学初探(精选)
知古鉴今以史育人
—“一带一路”专题式互动教学初探
赵晓鹏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摘要:“一带一路”专题式互动教学以“教学做合一”为理念,通过专题热点与网络平台的强强联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纵中有横,融会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其独特的“OTO”模式给初中历史带来了新活力,让历史学科充分发挥“知古鉴今、以史育人”的教育职责。本文从重要作用、应用探讨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对此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一带一路教学做合一专题式互动教学
2013年,总书记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以及“新航路的开辟”等著名商路颇有渊源,既祭奠着丰厚的历史价值,也孕育了新的生命与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了新动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当今的学生一代,是未来国之栋梁与希望。如何以陶先生“教学做合一”思想为指导,让学生及时领悟“一带一路”的历史与内涵,培养独立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以及对个人、国家和天下的责任感与担当,最终实现“一带一路”从娃娃抓起的教育效果是历史教学义不容辞的课题之一。为此,本文拟就“一带一路”专题式互动教学在初中历史中的探索谈几点浅见。
一、“一带一路”专题式互动教学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明显提升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陶先生在《育才三方针》中指出:教育首先应践行“迷”字方针。所谓“迷”,就是根据学生不断迷在某项特殊活动的天性,透过特殊的环境和方法,培养并引导他们成长,而“教学做合一”所倡导的“人人在做中学”是践行“迷”字方针的最理想方法。如今的初中生已迈入“00后”,他们伴随科技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而成长,网络已成为他们生活中最喜爱的活动之一。近年来,在电子商务领域出现了“OTO”业务模式,它以感性、实时、互动、便利等优势得到了大家的热烈追捧。“OTO”的
全称是“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到线下”,其核心就是线上与线下的有效融合。同样在教育领域,如我们把“OTO”模式培植于“做中学”之中(线上:课前和课后,线下:课中),并挑选“一带一路”等学生感兴趣、并经得起历史探究与现实思考的专题热点开展教学,通过网络平台与专题热点的强强联合,创造一个全新的专题式互动教学模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从事实践活动的动力和机会,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做中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完美地实现“一带一路”从娃娃抓起的教育效果。
2、有助于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知古”和“鉴今”的教育职责
陶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教学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而这些正是历史教学追求的目标。唐太宗说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首先,专题式互动教学能把历史与“一带一路”等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社会热点紧密联系起来,让历史充分发挥其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为现实中的“做”提供方向;其次,“OTO”方式把学生更好地带入了对历史中的“做”中去,其创设的“情境”、“协作”和“会话”等功能,线上线下互动的网络拓展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帮助他们更系统、更深入地认识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世界的历史与未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历史使命感,让历史充分实现“知古”和“鉴今”这两大最重要的教育职责。
二、“一带一路”专题式互动教学探讨
1、课前设计“导学案”(线上),自主梳理基础知识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提到如何学好历史?一个普遍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努力地背和记,背住了、记住了就行了,但我们发现学生背过的知识在考试之后很快就从脑海中消失了。为什么呢?主要原因一是学生并不理解为什么要学习历史?自然不会产生“做”的动力;二是没有掌握梳理历史知识,提升学习效率的“做”的方法。而专题式互动教学则能理想地解决上述问题。在“一带一路”中,教师需先精心设计好一个线上的课前“导学案”。导学案不仅需要提升学生兴趣,而且要紧扣教材,确定学生自主“做”的内容、线索与提示,使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梳理基础知识。
首先,教师需指导学生在微信、QQ或论坛等学生最擅长的网络空间里构建一个“一带一路”的专题讨论大群。然后在网上引导学生思考:“大家十分关心的国家“一
带一路”战略和历史上哪些著名的商路有关联之处?”从一开始就把基础知识和现实热点融合起来,激发出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教师的启发下,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以及新航路的开辟都与“一带一路”密切关联。
紧接着,我们可按照自愿的原则,把网上专题大群里细分出三个讨论小群,由学生自己推选群主,统一筹划课前探讨事宜。每个小群各取一条商路,学生在群里开展实时交流,取长补短,自主归纳学过的商路基础知识,并在网上广泛收集资料,勾画出商路路线图以供课堂讨论之用。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参与其中,实时指导。当学生提出疑问,先相互探讨答案,学生不能回答的则由教师解答。通过这种精心设计的网络“导学案”,在加深大家对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自主“做”的能力。
2、课中构建“知识网”(线下),培养“知古鉴今”的探究能力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锁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在最关键的课堂教学环节,需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密切结合、配合使用,进一步提升师生间、生生间合“做”的广度与深度。一开始,我们可以多媒体导入,通过播放搜集到的《丝绸之路》或《大国崛起》的视频片段,或展现“一带一路”及古代丝路的对比照片,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
第一步是展示评比环节。由三个小组分别推选代表上台演讲,按时间顺序将古代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以及新航路的开辟等课前线上探究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并辅以该商路路线图,给全班同学以最直观的感受。以“丝绸之路”为例,在老师的课前指导下,学生总结了古代“丝路”贸易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繁荣的原因,归纳出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对外关系等共性特征,指出古代丝绸之路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为欧亚文明的交流作出的不可估量贡献等等。之后学生还可谈下本组在课前合作探究的心得体会,接受大家的咨询,小组成员一起解答。最后,老师统一组织大家投票,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本环节旨在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提高学生归纳梳理及合作展示等“做”的能力。
第二步是课堂的集体讨论。教师设计好核心问题是此处的关键,目的是为了实现历史学以致用的功能,培养学生历史与现实联系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请大家一起分析下三条著名商路的共性之处?对今天的“一带一路”战略可提供哪些借鉴?在互动讨论和求同存异的过程中,在老师的由浅入深地启发下,学
生最终达成了共识:“要致富,先修路”!当然这条“路”不单是实体之路,更是国际商贸的“交往与沟通”。在此基础上,也让大家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的迫切性,坚定中国走“和平崛起”之路的信念。
最后是关键的专题总结。老师可通过多媒体指引同学们现场勾画一张类似于思维导图的“知识网”。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指导学生把三条著名商路和当今的“一带一路”联系起来。“纵向”是指三条商路按时间顺序发展演变的过程,采用“点-线结合”方式连接。“线”是时间之线,“点”是线上每条商路的历史知识。“横向”是挖掘三条商路之间以及与“一带一路”之间的共性特征和指导意义等。专题教学通过这种“纵中有横”或“横中有纵”的方式,指导大家理清思路,把平时分散孤立的知识点有机整合,形成系统性的专题知识体系,并提升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探究等能力,在“做”中初步形成整体的大历史观和全球视野。
3、课后依托“拓展平台”(线上),实现“以史育人”的专题升华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历史学科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决定了历史教学仅靠课堂四十五分钟还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在课后我们可以充分依托之前构建的微信、QQ或论坛等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性的在线上继续“做”的互动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鼓励同学们把自己发现的,或教师收集的有关“一带一路”最新的图片、音像、多媒体等分享给大家,以进一步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全球视野。譬如,有同学分享了影片《汉武大帝》中关于张骞通西域的片断,让大家更深切地体会到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又如,通过展示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中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特色图片以及著名古诗词等,加深大家对“亲善之路”、“繁荣之路”和“交流之路”的理解和感悟;当然,教师还需要在线上组织一场大讨论:“中央把“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我们的最新国策,您有金点子可提吗?”通过火热的讨论甚至辩论,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把自己放在未来历史主人翁的地位,不仅明白实施“一带一路”的迫切性,而且形成了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定其“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在广泛地谈古论今中“学做真人”。
三、“一带一路”专题式互动教学的注意事项
1、把握尺度,贯彻初中历史的基础性和主体性原则
将专题式互动教学引入初中历史教学,给素质教育带来了新优势,但需准确把
握好两大尺度。首先,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也是普及性的国民教育。专题教学重点应以通过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对比分析等能力,普及基础性的历史知识为主,在广度和深度上要注意“深入浅出”,防止专业化和成人化倾向,以免超出初中生的认知能力,使其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其次,“OTO”模式改变了传统历史教学“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距离感和朦胧感,提升了学习效率,但需把握好线上、线下的比例,不可过度崇拜“工具性迷信”,使学生沉迷于网络,忘记了学习的本质。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其主体是历史课程,信息技术是工具,两者融合,互为促进,才能达成最佳的历史教学效果。
2、适时讲授,确保专题式互动教学的实施效果
根据三维目标,我们把专题式互动教学分为:构建知识结构、运用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反思与总结,提升情感等几个关键环节。但由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能渐次递进地去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在教学规划上,初一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识读历史图表等能力;初二培养初步收集和阅读、分析基本史料的能力和学会社会调查等基本方法;初三则侧重培养对同类历史事物进行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够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等学习的能力。因此,对于“一带一路”等专题式互动教学可在初三的复习等环节中运用得多些,这样才会更有助于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训和思想感悟等目标达成度的有效提升。
3、与时俱进,提升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
专题式互动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初中历史注入了新活力。但如何将专题式互动教学更完美地应用于初中课堂,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与时俱进,具备对信息技术、社会热点、史学新知等的敏感度以及领悟能力,更需熟练掌握通史的基本内容,还要有整体把握历史课程,对教材二次开发的能力,这些都对历史教师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史学素养等提出了新标准。教师只有加紧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具备与时俱进的网络技术知识以及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陶先生说过:“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专题式互动教学以“教学做合一”为理念,通过专题热点与网络平台的强强联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纵中有横,融会贯通,在深刻感受历史魅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其独特的“OTO”模式给初中历史带来新活力,实现了“一带一路”从娃娃抓起的完美效果,让初中历史真正发挥出
其应尽的“知古鉴今、以史育人”的教育职责。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9.10
2、叶良骏《陶行知箴言》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7
3、陈功《从全球文明的高度看“新丝绸之路”》《战略观察》第346期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