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部党团组织参观周总理纪念馆活动小结
在党的十六大召开之际,体育部全体党团员和要求入党的青年教师,利用双休日到淮安开展党团组织活动,在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接受爱国主义教育。11月10日上午体育部全体党团员深情的参观了总理故居和纪念馆,在这片举世景仰的热土上,我们全体党团员在情感和思想上都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从走进总理故居的那一刻开始起到参观纪念馆中的西花厅和总理的生平事迹展馆,我们所见到的无论是总理生活还是办公过的地方,每一处简朴至极的摆设及从中折射出的总理硕德浩气,亮节高风都总会让我们不停的伫足。这一系列的目睹让我们同去的每一个党团员除了对总理一生的丰功伟绩深深钦佩之外,心底里更多了一层由衷的爱戴和敬仰。自1976年1月8日以来,前往总理故居悼念和瞻仰的社会各界层人士及来自五大洲许多国家的外宾,华侨竟多达1000多万人次。与我们同一天在故居和纪念馆参观的,院落里慕名而来的人也是比肩接踵。可见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对世人的影响有多大。周恩来总理正是以一个真正共产党员光天烛地的楷模形象超越了不同国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化底蕴,而受到世界人民的普遍崇敬。周恩来总理无论在他生前或去世后,在国际和国内不仅赢得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最广泛,最深厚的爱戴,而且也赢得了不同信仰,不同党派,不同阶级,不同阵营中的一些人的深深赞许。
曾受到周恩来总理九次接见的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女士,在她71岁高龄时,还不远万里前来参加周恩来纪念馆奠基仪式,拜访这块养育了伟人的热土圣地。那时她正在撰写<<1898-1998周恩来和他的世纪>>一书。她在总理的故居动情的说:“总理的德政的馨香飘逸四海,超越时空而永恒。我写这本书,就是要让国际上的青年人都有一个人格的参照系,做人行事要像周恩来那样...”我们的每个党团员在参观中无不深深的沉浸在总理的高尚德操和超凡气度之中。尤其在参观到总理逝世,北京十里长安街送总理时,哀乐声中我们的党团员都情不自禁掉下哀思的眼泪。
我们这次的党团组织活动旨在让每个党团员亲临感受伟人风范思念,促成自我更快更新发展。总理渊深的学识,绝佳的修养,横溢的才华和建立的丰功伟绩....无一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也正是因为这些他才获得了崇高的声誉和无比的景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总理二者兼备,所以才成为世界公认的德超于群行高于众的非凡人物。当今,中华民族正在崛起腾飞,而要面向世界,要成功的与世界各民族竞争,就必须着力培养造就出富于开拓,勇于创新,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民族个性。因此,在党的十六大召开之际,在对广大党员进行党风、党性教育的同时,这样的组织活动对我们的党团员的教育更具有有效的指导作用。总理一生的革命足迹和崇高精神使我们全体党团员更加坚定了紧密团结在以江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为社会主义事业在新世纪的蓬勃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切实肩负起建设强大祖国的重任的决心。全体党团员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意义深远,不仅是一次深刻学习和感悟的机会,更将会对以后的工作起到长远的指导作用。
第二篇:体育组工作总结与体育部党团组织参观周总理纪念馆活动小结(范文)
体育组工作总结与体育部党团组织参观周总理纪念馆活
动小结合集
体育组工作总结
一学期来,在教研室、学校领导重视下,在全组6位专职体育教师共同努力下。坚持学校体育工作的办学特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扎实实地开展素质教育,充分发展学生个性,采取深化改革,探讨洋思教学模式,狠抓内部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走出了一条科研兴教的体育工作之路。从以下五大方面(教学、科研、教研活动、竞赛训练、群体)加以总结汇报。
一.教学方面
1.开学初,教导处采纳体育组建议:学校所有班级班队活动课统一安排在每周周三下午。尽量避免体育课冲突。
2.体育教案设计《初二“我为世界杯齐呐喊》参加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全国重点课题: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XX年全国学校体育教案创新设计大奖赛,被评为一等奖。
3.12月14日邱海龙老师,参加鄞州区体育学科教坛新秀比赛,小组成绩优异,体育教学课在新课程标准下,创新改革意识较强,受到体育同行们的肯定。
4.周六假日活动,是我们体育组教师的强项,开辟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每次上课都有专业教师负责指导,一学期来,学生在兴趣方面提高很快,受到家长们的好评。
二.教科研方面
1.论文《对我校初一学生厌学体育课行为的归因研究》参加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全国重点课题: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中心举
办的 冬训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保证明年的区运动会。
五.群体方面
1.十一月份,我校举行了第三届李关弟中学运动会,本次运动会,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运动会项目、运动会开幕式、运动员参加人数上进行改革,受到师生们的欢迎,经过本次运动会学生的身体得到有效锻炼,能力得到发展,也增加了班级集的凝聚力。
2.学生的日常两课两操三活动也常抓不懈,给学生以活动的时间,锻炼的机会,与政教处学生会体育部辛苦工作是分不开的。
3.12月份课间操改为课间跑。经过体育组多次商量、实地考察,克服班级人数多,场地少的矛盾。
4.新李关弟中学,被鄞州区教委连续评为区达标先进单位。
5.我校学校体育综合考核评估被评为A级。
总之,学校领导的支持、督促,一个关系融洽、气氛活跃的工作环境以及组内成员凝聚力的增强、积极性的调动。是我们工作成绩取得的保证,在今后工作中,衷心希望学校领导一如既往地给我们支持、督促,让我们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开创学校体艺组工作的新局面。
体育组工作总结
第三篇:参观周总理纪念馆有感
星期六,我们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淮安参观周总理纪念馆。
到了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周总理的铜像,我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到了纪念馆,看到纪念馆里那些珍贵的文物,让我更加怀念敬爱的周总理。在纪念馆里陈列着周总理平时用过的一些物品,有毛毯、衣服、鞋等等。
我们知道,周总理曾经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这一使命周爷爷他们老一辈人已经完成,而我现在要做的就是为了祖国的腾飞而好好学习,努力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四篇:参观纪念馆活动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昨天下午在班主任的组织下,我们汽车系
821030,821040两个班去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下午2点钟两个班级在那里准时集合,2点十分左右两个班级合影留念。之后我们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瞻仰了周恩来铜像。接着导游小姐给我们讲诉了我们敬爱的伟人周总理: 周恩来生母——万氏,是清河县知县的第十二个女儿,小名冬儿,人称十二姑。她性格开朗,爽直豪放,办事精明能干,给周恩来留下深刻的印象。周恩来的小叔父周贻淦结婚不到一年,便得了肺病。为了“冲喜消灾”,周贻能夫妇便把刚出生六个月的恩来过继给周贻淦做儿子,但过继后不到两个月,周贻淦便去世了。幼年的恩来就由守寡的小婶母陈氏养育。陈氏才学出众,是周恩来文化上的启蒙老师。她在周恩来三、四岁时,就教他认字块,练习书法,五岁时,教周恩来吟诵古诗词。陈氏还经常给他讲一些历代民族英雄的故事,这对周恩来在思想上、文化上作了最初的启蒙教育。因为陈氏无奶哺育,就雇江氏给幼年的恩来做乳母。她经常带恩来在宅院的空地上栽种瓜果蔬菜,还曾带周恩来到自己家里去玩。万氏妈妈于1904年秋,带着6岁的恩来移居清江浦外祖父家。周恩来9岁时,生母万氏、养母陈氏先后都因染上肺结核而去世,父亲周贻能又在外地谋生,周恩来弟兄三人在淮安几乎无依无靠。这个打击是巨大的,使刚刚10岁的周恩来一下子成为“大人”。1910年春天,在沈阳做事的四伯父周贻赓接周恩来去东北读书。
周恩来曾言:“母教的过分仁慈和礼让,对我的性格是有影响的,缺少那种野性。”“我从小就懂得生活的艰辛,我10岁11岁即开始当家,照管家里的柴米油盐,外出应酬。在这些方面给了我一些锻炼。”
周恩来从12岁离开故乡,到逝世,戎马一生,事业恢弘,却一直没有再回故乡,因为他平生最不肖的是“衣锦还乡”,一次周恩来的弟弟被周恩来叫到中南海西花厅观赏盛开的海棠花,周恩寿乘着周恩来兴致很高的机会委婉地说:“哥哥,听尔辉来信说,驸马巷老家的房子太破旧,尤其是你住过的房子,再不修就要倒塌了。淮安县委已经说了,要帮着把房子修葺一次,先把住在里面的几户人搬出来。要不要我回去一次,看看怎么修?” 周恩来当即明确回答说:“不用了。淮安县委来人,我已经给他们讲过了。院里的住户不需搬迁,我们的房子,尤其是我住过的房子,要塌就让塌掉,塌平了最好,不许翻盖维修,更不允许搞什么纪念馆组织群众参观。我平生最恨的就是封建主义的那一套: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只要活着,就不许搞。”
周恩来不是不爱他的故乡,不是不爱他们的父母,而是因为他看到自己是共产党员,是国家总理,就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的摒弃封建主义的那一套。
据当地导游讲:周恩来一生曾有两次想回家乡看看,一次是1946年离开南京梅园新村时,但未能成行。另一次是在60年代,都已经安排好了,不想临时毛主席找他有急事商议,必须赶快飞回北京,飞机经临淮安上空时,驾驶员有意盘旋了两圈,让总理俯瞰一下故乡,周恩来说:“主席等着我呢,赶快走吧!”。
哲人已逝,岁月的烟尘非但没有湮没其巨大的身影反倒让人感慨万千。周几代祖先都是绍兴师爷,推崇“温、良、恭、俭、让”的人文精神,受家族影响,使一代伟人养成谦恭有礼、勤恳谨慎、精明干练以及成人之美的胸怀,在半个多世纪的领导生涯中,甘愿生活在“巨人”的身影里,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长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生活又使得他具有卓越的办事能力和协调能力,柔中带钢,愈挫愈奋。周恩来一生仁慈厚道,清廉俭朴,忍辱负重。对名利超然淡薄;对对功劳缄口不言;对错误公之于众。“错误要逢人就讲,既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和帮助,也可以给同志以借鉴。”
周恩来一生公而忘私,又终不留言,死不留灰,却给后人留下巨大精神财富,让人挥
之不去,让人研究不完,问世间几人如此!
在参观完周恩来纪念馆之后,我们两个班的每个同学都被周总理的伟大的精神所感染,接着我们两个班的学生在班主任带领下有秩序安全的返回学校!
汽车工程系821030,821040班2010年11月13日(星期六)
第五篇:观周总理纪念馆有感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观周总理纪念馆有感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学
研
所生究在学方学号 向 院
观周总理纪念馆有感
提起周恩来这个光辉的名字,亿万人民都会从心底油然而生敬意。他的历史功绩丰碑永树,格风范更是中外称颂.周恩来没有留下儿女,也没有留下遗骨,却在无数后人心中树立了值得永远效法的崇高榜样。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已有多日,但我的心情依旧不能平静,领略了一代伟人的情怀,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催我拿起笔,写下心中的感受。
人民怀念周总理,不仅因为他功盖天下,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智慧超人,更是因为他品德高尚。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工人阶级及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品德,生动再现了“党魂”、“国魂”、“民族魂”。古人云: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不朽之盛事。周总理可以说三者兼而有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以与周总理同在一个伟大的组织而自豪!鞠躬尽瘁,死而后矣,最不能忘记的是周总理忧国忧民消瘦的背影!周恩来总理病前一直是120斤,而到临终前仅仅61斤,可以想象周总理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共和国。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终年78岁,噩耗传来,大地凋零,江河呜咽,举国上下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全国降半旗致辞哀。他的骨灰尊重他老人家的遗愿拌着鲜花撒向天津海河中……
一代伟人的躯体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灵魂、精神永恒!一代伟人的高大光辉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近期我参观了周总理纪念馆,整个学习科学发展观,为了更好配合这次学习活动,我们支部前往淮安参观周总理纪念馆,进行学习教育,收获颇丰.参观中,了解到了周总理成长的一生,充分体会到周总理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思想境界,加深了对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一些认识,也结合个人现状对自己进行了一次自我学习。
如今社会对自己、对工作拥有责任感、有要求、有标准,具有高度执行力的人就是拥有“铁饭碗”的人。通过宣传材料的介绍发现周总理还是一个兴趣爱好广泛的人,年轻时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一个兴趣广泛的人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充满热情的人;一个积极参
加社团活动的人是拥有团队意识、喜欢沟通交流的人。总理年轻时代的烙印也充分体现在以后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在毛主席领导的革命团队中团结协作,共同解放全中国;总理热爱人民,平易近人,和人民无间交流,深受爱戴,十里长接送总理,那是多么感人的一幕.现今社会,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总理的这种优良品质,生活中充满热情,工作中积极努力,与同事团结协作,加强自我管理与沟通。总理还是一个危机管理的高手,这在领导上海革命、处理西安事变等等重大事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也充分体现了总理的沟通交流能力,那么在如今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体会我们的职场危机?如何沟通我们的工作感受?如何来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同时我也感受到总理“执着”的品质,为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总理历经千辛万苦,怎一个“执着”了得?如今,我们年轻人常常犯的毛病就是毛躁,没有耐性,没有目标,谈不上执着了,更不会取得什么成绩了.我们需要正确的目标,需要执着的品质,需要不懈的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可能取得成功.年轻人需要学会选择,学会学习,学会辨别,学会坚持,不要被眼前物质生活所诱惑,不要被短期利益所迷惑,我们应该拥有更远更大的成功!
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青年,我不相信灵魂的存在,但身处周恩来纪念馆中,我又似乎感受着总理慈父般的关注。周恩来,是我们的楷模,是伟大的爱的化身,看,他那睿智的双眼在默默的注视着我们,鼓励着我们。我们重温周恩来,不仅是一种缅怀,更是一种人格精神的碰撞.是的,我们是中华儿女,我们是炎黄子孙,虽然时代的巨变使得事事变迁,但是周恩来的精神将穿越时空引导我们看清不可同日而语的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观念,引领着我们走出“沼泽”与“泥潭”。对总理无限缅怀,敬爱的周总理,您永远活在我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