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Y)

时间:2019-05-12 15:1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前儿童美术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Y)》,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前儿童美术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Y)》。

第一篇:学前儿童美术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Y)

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将幼儿的学习

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

一、填空题:(每空1分)楚地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订今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后发展的目标。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

17、色彩的三要素是。体、结构和色彩。

18、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程度,在七种基本3、20世纪初期,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黄色。台梭利 的幼儿教育思想及 杜威 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 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

二、选择题:(每题2分)日本传来的 福禄倍尔 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

1、美术也称、或 学模式。A、形体艺术B、影像艺术C、造型艺术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D、视觉艺术E、民间艺术F、空间艺术 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C、D和F学前儿童美术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5、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分别是 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6、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

7、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 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9、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 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0、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

11、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 分步练习与 整体练习。

12、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这样一个流程。

13、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与术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14、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原理和步骤,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5、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 发展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状况、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价。也就是说,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

16、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们是将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将某一幼儿

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A 素描、B 设计、C 绘画、D 手工、E 色彩、F 欣赏

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

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A: A.弗兰兹·西泽克B.福禄倍尔C.皮亚杰D.冈仓觉4、1923年幼儿教育家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D.蔡元培

5、《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

A.加登纳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C.里德D.阿恩海姆

6、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

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A 三个阶段。A.“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

B.“概念画”期、“象征”期和“涂鸦”期 C.“象征”期、“涂鸦”期和“概念画”期

7、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B.零乱式C.并列式D.多层并列式

8、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对话B、讲述C、临摹

9、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写生画、C、命

题画、意愿画。A、素描B、设计C、临摹

10、命题画可分为

A.物体画B.写生画C.情节画D.临摹画

11、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B。A、完形性B、主动性C、情感性

12、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点?(B、D)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 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D、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三、简答题:(每题10分)

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下了基础。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普及,美术教学媒体也越来越多样化,视觉的参照物也更丰富多彩。如: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影视图像等。还有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的延伸和补充,除幼儿园、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场所所提供的早期儿童美术教育形式如,由国家和社会团体举办的各种美术训练班、儿童美术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画报等都能作为美术教育的特殊媒体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个性。并且可以自然的与艺术环境融为一体,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艺术、了解艺术并爱上艺术。

3、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是以存在重“艺”和重“技”两种倾向为特色的。

重“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式的。

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铸、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4、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因而看上去极为简约。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能力的水平较低,而是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美简洁的(或好的)图形的倾向。正是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儿童画大都是二维的;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这种倾向似乎毫不顾及原形,只以简洁为准。

5、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反应”说。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

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

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先生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理活动的内容。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

6、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

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样式十分简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在早期阶段,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人体。随着儿童的成长,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器官,但是,儿童绘画的样式仍服从于其知觉分化的水平,用圆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体的各个部位。

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什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最概括的陈述,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

(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

(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

(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8、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目的、美术本身的特性以及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学规律制定的,是整个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主要有:(1)审美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

9、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① 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 ② 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③ 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10、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① 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 ② 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与运用;

③ 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11、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

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估,还包括对美

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估。在评价方法上,我们应关注一种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价观念。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强调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12、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中有哪些因素是值得关注的?

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特别要关注的是:幼儿美术作品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美术作品要能表达出内心心像、情感、情绪。幼儿美术作品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有自我的表现;幼儿美术作品要能表现出活用绘画材料的特性;幼儿的绘画作品,要和画纸的大小相称,令人感觉舒适。

13、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利用色彩的基本特点?

主要从色彩所特有特殊情感和象征意味、色彩有了一种特殊的象征内涵、色彩对人所产生的心理及情绪上的影响,简单谈谈自己运用色彩的体会或认识。

四、论述题:(每题30分)

1、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儿童自发的美术游戏以极大的教育价值,使儿童能在这种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中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使幼儿人格的“种子”通过美术游戏这一自然生长的土壤得以发芽,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所具有的先天的艺术潜质,可以在适当的教育的激发和影响下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学前阶段是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创造力。而教师对这种创造性的美术作品的赞赏和鼓励必然会使儿童对美术创作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儿童在视觉形象的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领悟审美思想和审美形态,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作为学前教育“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的载体,也就是说,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在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也发展个体的社会意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使幼儿能从美术的角度,为在情感和思想上有资格介入人类心灵交流的系统提供必要的准备。

(以上是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的基本框架,论述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例阐述)

2、美国及日本当代儿童美术教育有何倾向?

美国:对于美国当代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和教育举措,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可说是一个

集大成的文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他们学会用各种工具、过程和媒体进行工作。他们学会在视觉天地的探究中协调他们的双手和头脑。他们学会选择,以强化观念的交流。他们的自然好奇心得以促进,并习得意志力和持恒心的价值。”

日本:在当代,日本教育界认为,幼儿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活动,应把培养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放在首位,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要特别避免教师固守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一定的形式语言,而造成儿童单一表现的情况。美术教育赋予幼儿自我表现以很高的价值,在美术教育中,透过艺术的教育,结合造型基础教学。这两者的统合,可能是日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正在探索的路线。

3、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

智能的定义:智能是一种处理讯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下,会被激活以解决问题或是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加德纳提出以下八种智能: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博物学家智能。

艺术的三大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他认为情感在人的智能方面起着主要作用,这三种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此外在造型艺术中空间智能也是一种重要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虽然认为每一种智能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同时也认为人类个体在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时,往往运用组合在一起的几种智能来完成,因此各自独立的智能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对学校教育改革进行整合,确立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质量观、注重个性和发展的评价观、智能培养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观和尊重学生智能结构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从而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4、你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临摹画?

该题有较大的自由度,可围绕学前儿童美术的教学目标、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特点等简述自己的观点,但需有必要的理论上的支撑。

5、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

⑴ 感觉的层次。教师以开放的态度,利用艺术作品本身的感染力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要求他们用自己直接的感觉、知觉与美感意识去接触作品。这时教师要避免用自己预定的期望去影响儿童。

⑵ 智慧的层次。艺术活动有赖于智慧的运用,而艺术认知层面的活动是需要学习的。在儿童观看欣赏以后,引导儿童从主题、形式、象征、材料、构图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并作扼要的陈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了解画面的形式及其内涵。

⑶ 表现的层次。要求儿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对审美要素进行分析、描述和谈论。教师可以着重分析作品中视觉元素的特色,作者是如何安排或组织,以达到创作的预期效果的。教师和儿童在共同的交流中,用隐喻、暗示和解释等巧妙地呈现艺术品的内涵与意境。并将所知觉的作品结构加以必要的说明、解释和评价。

⑷ 创造性层次。教师和儿童共同发掘所欣赏的艺术品的潜在美感价值,扩展其新奇性、原创性,并鼓励幼儿在作品的潜移默化中创作自己的作品。

第二篇: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综合试卷及答案

心理卫生和辅导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综合试卷

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1、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在它的宪章中指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__社会适应__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4、个体心理学是由心理学家__斯科特_创立的。

5、沟通分析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达到“_我行—你行__”的生活地位。

6、完整治疗法是由_皮尔斯__倡导和建立的一种心理辅导法。

9、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_感觉运动期_、前操作期、操作期和形式期四个阶段。

10、说谎有__有意_和无意说谎之分。

3、沟通分析理论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__柏恩_提出的。

5、在沟通分析中,将人格分为P,A,C三种人格的独立自我状态,即“父母”,“成人”以及“__儿童_”三者。

8、弗洛伊德将个体心性发展分为五个阶段:__口唇期__、肛门期、阴茎期、潜伏期和生殖器期。

9、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理论主要有以下三个: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__班杜拉__的社会学习理论。

10、精神动力学是___弗洛伊德__创始的理论。

2、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 古德依纳夫首次提出了绘人测验法。

3、将有较严重问题行为或有发展障碍的儿童置于普通班级学习的形式,称为 融合班。

4、班杜拉将社会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步骤:注意、记忆、认同、定型。

5、无论自己的孩子怎样,即使无恶不作,当母亲的都会疼爱、包庇或袒护孩子,这被称为 母性原理。

6、儿童与某一特定人物之间形成永久性的情感联结叫 依恋。

7、研究遗传因素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方法有 家系研究 和双生子研究。P20

8、谈话法P66 是通过与儿童和与儿童熟悉的人谈话,获取有关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得信息,从而初步估计儿童心理发育的水平,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进一步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9、丹佛发展筛选测验共有105个项目,分别测查了应人能、精细动作-应物能、言语能 和粗动作能4个方面的能力。

10、防御机制是自我为抵抗 压力 及焦虑时所用的方法。

11、卡克赫夫认为来访者辅导过程中经历了__自我探索_、自我了解和自我行动三个阶段。

12、沟通分析按类别来分,主要有三种互补型沟通、交错型沟通、暧昧型沟通。

13、托幼机构中心理辅导的基本技巧有 电话咨询、面谈、连续面谈、团体面谈。

1、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有 统计学的标准、病理学的标准、理想状态的标准和 适应过程的标准。

2、学前特殊儿童,是指有较严重问题行为或有发展障碍的学前儿童,以及 超常发展的超常儿童。

3、精神动力学理论的创始者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 超我。

4、来访者中心学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个体成为 更自主、更自发和更有自信的人P150。

5、沙箱疗法(又称为箱庭疗法或沙盘疗法),是由英国伦敦的小儿科医生 劳恩菲尔德 于1939年创立的儿童心理疗法。

6、有效地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包括家庭、托幼机构、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三个方面。

7、为了便于研究,心理学家将动机冲突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和 双重趋避式冲突。

8、学前儿童精神压力的根源有 动机冲突、社会经济状况、教育机构状况和心理创伤。

9、特殊儿童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有 教养问题、家庭维持、沟通问题和休闲活动等。

11、阿德勒认为人类的行为基本上可从男性化和女性化两个角度来看。男性化代表力量和权力,女性化代表的是__软弱和自卑P157__。

12、当孩子做错事后,父亲会毫不留情地训斥孩子,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之为 父性原理。

13、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最终取决于他们的 健康行为。

1.反映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有__智力发展良好__情绪反应良好_, 交往,人际关系良好;行为统一和协调以及性格特征良好。

2. 影响健康的理论模式有__霍门的生态模型 布鲁姆的健康公式_和布鲁姆的健康公式3.不良的胎内环境会影响幼儿的健康,这些不良的胎内环境包括营养不良 患病或用药不慎 情绪状态 4.适宜游戏治疗的玩具种类有__拟实物类,发泄情绪类,投射内心世界类_ 1.人类行为遗传有_直接遗传、间接遗传、轻微遗传三大类。

2.自我意识的三个方面具体是指__自我认识、自我评价_自我调整。

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的主要方法有__谈话法,观察法,_筛选检查法__,标准智力测试,人格测验法和问卷法。

4.结构分析中人格三种独立的自我状态分别是_“父母”(P)、“成人”(A)、“儿童”(C)

二、单项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环境因素(A.染色体异常)

心理卫生和辅导

2、人本主义理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是(C.罗杰斯)

3、“每个人都有自卑感”是哪个理论的主要观点(D.个体心理学理论)

4、下列哪个不属于与品行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C.口吃)

5、学前儿童相信其他人的想法与做法均与他们自己的相同,这属于认知发展哪一方面的问题(B.自我中心化的问题)P214

1、个体的“生命风格”是哪个理论强调的主要观点(D.个体心理学理论)

2、沟通分析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达到_________的生活地位(B.我行——你行)

3、_______基于对儿童问题进行的观察和研究,把儿童问题归纳为BASIC ID七个基本问题,提出了儿童基本问题理论(A.拉扎鲁斯 p217)

4、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基础理论有精神动力学、行为主义和(A.人本主义)

5、依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鲍尔比)

1、一般认为(B 皮耐尔)在1792年提出废除对精神病人的约束是提倡心理健康的历史起点。

3、在心理辅导中,最重视通过儿童游戏来进行辅导的学派是(B 精神动力学)。

4、提出儿童的自我中心化理论的是(D 皮亚杰)。

5、根据1993年美国弱智协会提出的定义,弱智儿童的智力低于(C 70)。

.6、将“正常”看作平均状态,强调正常和异常之间的程度变化,处于正态分布中间范围的属正常,居两端者为异常,这是心理健康判断标准中的(D 统计学标准)

7、由于母亲怀孕期间感染了病毒,引起胎儿发生了畸形,这属于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中的A 先天因素)

8、适合于人格测验中投射法的评估工具是(B 罗夏测验)。

9、个体心理学辅导理论的主要目标是(A 使儿童建立正向的自我概念)

10、空椅技巧是下列哪种心理辅导理论的辅导技巧(A、理性情感治疗理论)

1、考察了文化心理后,(C 马斯洛)从自我感觉良好的角度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个特征。

2、人类行为遗传学工作者倾向于把人的行为遗传分为三大类,以下各项中不正确的是(C 隔代遗传)。...

3、在心理辅导中,最重视对学前儿童的行为塑造的学派是(B 精神动力学)。

4、在拉扎鲁斯的儿童基本问题理论BASICID中,A指代的是(D 情绪)。

B—behavior(行为): S—sensation/school(感觉、知觉/学校)I—imagery(意象、心象):C—cognition(认知)I—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人际关系)D—drugs/diet(药物/饮食):

5、当学前儿童家长得知他们的孩子可能是弱智、脑瘫等特殊儿童时,他们在内心深处会有极大的震惊,深恐这是事实,会为孩子将来的成长和发展而焦虑,陷入(C 震惊焦虑期)

6、布鲁姆在考察了影响个体或群体健康的诸多因素以后,提出了一个决定个体或群体健康状态的公式:HS=f(E+AcHs+B+LS),其中的LS表示(B 生活方式)。

2、布鲁姆在考察了影响个体或群体健康的诸多因素以后,提出了一个决定个体或群体健康状态的公式:HS=f(E+AcHs+B+LS),其中的B表示(C 生物性因素)。

7、自我意识是人对于自身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包括三个方面,以下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 自我管理)。

8、个体心理学是由心理学家(D 阿德勒)创立的。

9、根据沟通分析的辅导理论,好斗的儿童及罪犯、精神病患者大多属于下列那一种生活地位类型?(D “我行——你不行”类型)

1.学前儿童精神压力的根源是(A 冲突),社会经济状况,教育机构状况和心理创伤。

2.对于心理辅导的定义,张小乔、仓石精

一、威廉森和(D 罗杰斯)做了有影响的论述。3.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基础理论有精神动力学、行为主义和(A人本主义)。行为注意的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

4.完整学派的辅导理论中,心理问题产生的五个层面是(B 虚假层)、恐惧层、困惑层、觉察层以及爆发层。1.精神分析疗法的具体方法有:对幼儿体验的重视;对无意识的挖掘;对梦进行分析;和(A 游戏治疗与表演)。

2.懒惰的,常用无能来搏取别人的帮助,通常没有动机和能力去完成工作的有困扰儿童属于(D 被动破坏型。

3.波纳认为,“健康人际关系的自然顺序”的沟通形态是(A 互补型沟通)。

4.学前特殊儿童分为:情绪和行为异常儿童、品行障碍儿童、弱智儿童、学习困难儿童、语言障碍儿童、视障儿童、听障儿童、肢体残疾儿童、(C 超常儿童)。5.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阶段是:感觉运动期、(A 前操作期)、操作期和形式期。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对于错误的说法,请改正,仅判断不得分)

1、心理健康并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状态,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对

2、攻击性行为是与神经性习惯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错

3、沟通分析理论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形成“我行-你不行”的生活地位。错

4、父性原理是“包容的机能”,母性原理则是“切断的机能”。错(反了)

5、系统脱敏法是沟通分析治疗中的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错(行为治疗法)

心理卫生和辅导

6、妊娠期妇女的情绪状态会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对

7、韦克斯勒开创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之先。错(格塞尔)

8、学前特殊儿童是指有较严重问题行为或有发展障碍的学前儿童。对

9、所谓生命风格,指的是个体不断的前进达到目标时的一种特有方式和习惯反映。对

1、自我评价过高可以让儿童获得成功感,自我评价过低,可以让儿童养成谦虚的美德,都会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错

2、早期筛选量表(ESI)是一种对儿童心理健康进行诊断性评价的工具。对

3、学前儿童的心理辅导主要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要激发儿童自愿接受辅导的愿望,并同时对其父母进行心理辅导。对

4、阳性强化法是指撤销促使不良行为的强化因素,从而减少这些行为的发生。错

5、团体治疗一般适合在家庭进行。错(自然)

6、积极适应不仅能减轻动机冲突或挫折带来的困扰和不安,还会使人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境地。错

7、习惯性阴部磨擦是与情绪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错(与神经性习惯有关)。

8、心理辅导就是心理治疗的别称。错

9、非指导性游戏治疗是从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的“患者中心治疗法”发展而来的。错

三、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1、生命风格-指的是个体不断前进达到目标时的一种特有方式和习惯反应。

2、系统脱敏法-是一种逐步消除不良条件情绪反应的治疗技术,常被用于无法学会自我松弛,也不能对自己所恐惧的场景进行想象的学前儿童。

3、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等方面。

4、布鲁姆的健康公式

1、脚本分析--分析个人根据他的生活脚本而演出的心理之剧中所表现的内容。

2、父性原理--当孩子做错事后,父亲会毫不留情地训斥孩子

4、团体疗法-某一个被治疗者在多数人的团体活动中,施以训练或教育,达到治疗效果;或几何问题行为发生原因相似,问题行为性质相近等多数被治疗者,在同一环境中施以同一训练方法-

1、动机冲突-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这种相互冲击的心理状态

2、空椅技巧-P196让来访者以投射的方式,将自己对重要他人的想法和情绪投射到一把空椅上,并让他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体会每个角色的冲突的方法。

3、心理辅导――狭义的心理辅导是指咨询者通过面谈、书信和电话等手段向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和咨询帮助。广义的心理辅导往往包括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有时心理检查、心理测验也被列为心理辅导的范围。从广义来讲,心理辅导是一个人向某个有心理痛苦的、特定的个体施以影响的活动。

4、游戏疗法--通过游戏活动达成治疗儿童问题行为的方法

4、示范疗法――是依据观察学习原理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通过观察学习看到别人的所作所为受到共鸣性影响而获得良好的行为减少和消除不良行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什么是心理防御性行为?P26答:在经受挫折时,个体会需要设法适应挫折情境,以达到和保持人与环境以及人的内心世界的平衡状态。为了减缓心理冲突和挫折,个体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借助某些机制解脱困扰,以恢复情绪平稳,这种机制或策略叫做心理防御机制,它是一种适应性倾向,由此而产生的行为,被称作为防御性行为

2、学前儿童精神压力的根源有哪些? 答::三大根源:与自我有关的内心冲突;来自家庭的压力;来自托幼机构的压力。艾力克森曾描述儿童面临与精神压力有关的4种类型的情况,它们是:(1)冲突;(2)社会经济状况;(3)教育机构状况;(4)心理创伤。

3、进行学前特殊儿童家庭访谈的要点是什么?

答:p89

心理卫生和辅导

答:(1)游戏可以用来建立辅导关系。(2)游戏治疗可以帮助辅导者了解儿童。(3)游戏治疗可以帮助儿童表达情绪。(4)游戏治疗可以帮助儿童发泄心中的焦虑或紧张。5)游戏治疗可以帮助儿童学习到适当的人际技巧。P137 4.游戏治疗中玩具的功能--(1)与儿童建立正向的关系。(2)让儿童表达内心不同的情感。(3)让儿童探索真实的经验。(4)让儿童测试自己的限度。(5)让儿童发展正向的自我概念。(6)让儿童更加了解自己。(7)为提供儿童机会来修正自己一些不为别人所接受的行为。

四、案例分析(20分)

一、5岁的小强在幼儿园经常为了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对小朋友有拳打脚踢的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其他人都躲着他,很不受小朋友的欢迎。请你用行为学派的理论解释小强的攻击性行为,并提出矫正的方法。

答;一般将能引起别人对立和斗争的行为称为攻击性行为。在学前儿童中,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当儿童遭受挫折时显得焦躁不安,采取口头伤人、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夺取别人的东西、扔东西以及其他类似的方式,引起同伴或成人与他的对立和争斗。(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本能驱动力的结果,但是,支持这种观点的证据不多。)行为学派则认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社会学习性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攻击行为模式而学习到的,并由于这类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而得以维持。该学派强调“模仿”和“强化”在攻击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方面的作用。

行为治疗又称行为矫正,是应用学习原理以改变或消除不良行为或症状,并塑造适应社会的良好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学前儿童心理治疗中已被最广泛地运用,行为治疗包括一系列的治疗方法。如阳性强化法、消退法、系统脱敏法、冲击疗法、矫正法、暂时隔离法、惩罚法、代币方案、认识疗法,等等,针对小强的行为及对各种方法的理解,我选择暂时隔离法结合阳性强化法。暂时隔离法也是一种依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的行为治疗方法,指的是将阳性刺激物暂时隔离,以达到纠正不良行为的目的。而阳性强化法主要的理论依据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即在一种行为之后,继之以强化(奖赏),可以增加这种行为的发生。

我会先采用隔离法,如果小强发生攻击性行为我会先予以警告,如果无效,我会隔离几分钟后,对他讲清楚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如果下次游戏时他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或者出现谦让的行为,我会使用阳性强化法,予以及时的表扬或者奖励五角星或者物品。

二、最近,4岁的小华突然出现了口吃现象,小华的母亲非常着急,尽管多方矫正,甚至打骂都无济于事。请分析一下小华出现口吃的原因,并说明矫正小华口吃应该采用的基本治疗方法。

答:1)

3、4岁是儿童口吃的常见阶段,口吃的原因有些是生理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噪、激动和紧张。

3、4岁的儿童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时,容易出现言语流节奏的障碍。原因之二是出于模仿。儿童期是好模仿期,对他人口吃出于好奇,就模仿口吃。

2)由于口吃的形成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联系,对口吃的预防和矫治可以从解除儿童的心理紧张入手。对于患有口吃的儿童,要帮助他们消除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不良因素,如周围人的嘲笑、模仿,家长或教师的责骂或过分矫正等等。要避免让周围人过分注意他们的缺陷,积极鼓励他们主动学习,进行语言训练,增强自信心。4岁以后的儿童已经出现了对自己语言的意识,如果对其口吃现象施加心理压力,不但难以矫正语言缺陷,还会对其人格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作用。

三、童童(化名),男,5岁。童童因经常咬指甲以及其它一些行为问题被母亲带到某儿童发展专家处咨询。据童童的母亲的反映:童童在4岁刚刚进幼儿园时出现了咬指甲的行为,妈妈以为是刚刚入园时孩子感到焦虑,过一段时间自然会好,结果到今年童童5岁了,还是经常咬手指甲。尤其是在情绪不安时,咬指甲的现象更为突出,经常咬得甲端出血,甚至有时候还咬手上小关节侧的皮肤、衣袖及其它一些物品。

试分析童童咬指甲行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纠正?

答;根据调查资料分析,儿童咬指甲和其他物品常是内在精神压力的一种表现方式。例如,有的儿童因为不愿去幼儿园,有的则因父母或教师管得严厉,在强烈的心理压力或高度焦虑的情况下开始咬指甲或其他物品,一旦形成习惯以后,即使上述诸因素不复存在,也会经常发生。根据本案例,童童刚开始可能是刚入园,初离开父母,看不到父母,为了缓解自己的精神压力的一种行为。但是当时成人未予以重视和纠正,导致变成了一种习惯。

预防和治疗儿童咬指甲和其他物品的不良习惯,应从消除引起儿童精神压力的因素入手,一般来说,劝戒和责罚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指甲上涂抹苦药或辣物可以帮助部分儿童克服这种行为习惯。对这种行为习惯严重的儿童,可采用行为治疗的方法。如阳性强化法、阳性练习矫枉过正法、厌恶疗法。(在施行矫枉过正法治疗时,要对儿童服从安排,认真执行的表现给予奖励,较多采用的是口头表扬等社会性奖励的方法。)

四、美美非常怕兔子。为了让美美不再怕兔子,老师每天带她到幼儿园的生物角看兔子,看完兔子就给她一个红五星。美美从一开始隔着笼子喂食,到后来开始试着摸小兔子,最后美美还把小兔子抱在怀里。

1、请判断老师所采用的是什么辅导方法。

这里的辅导方法是实践脱敏法。它是一种逐步消除不良条件情绪反应的治疗技术,常被用于无法学会自我松驰,也不能对自己所恐惧的场景进行想象的学前儿童。属于行为治疗法的一种。

2.这种辅导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心理卫生和辅导

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学派的条件反射理论。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学习而来的,通过一定的刺激、强化过程,可以固定个体的某种行为。实践脱敏法就是利用目标行为的出现后,给予一定的强化(奖励)的方法,来进行辅导。

3、结合上述例子,谈谈这种辅导方法的步骤是什么?

①用实践脱敏法对儿童进行治疗时,先将儿童感到恐惧或焦虑的场景分为若干等级。例子中虽然没有看到,但是从教师的做法中,可以看到她对儿童感到恐惧的程度做了一定的区分。先是喂食、再是抚摩兔子,最后是抱兔子。

②由轻至重分级地将可引起儿童恐惧或焦虑的刺激物呈现在儿童面前。教师从儿童较易接受的程度出发,循序渐进,让孩子和兔子从一定的距离接触到亲密的接触。符合了这个原理。

③并在呈现刺激物之前或同时,给予儿童较强的阳性刺激物。从例子中可以看到,在每次儿童看完兔子之后,教师都会给她一个红五星,这个红五星就是阳性刺激物,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强化,鼓励她下一次的目标行为。

五、万万平时很任性,如果有什么事情他不开心了,就会哭闹、尖叫、在地上打滚、乱扔东西,对小朋友,甚至成人都会动手。

1.判断这个孩子的心理问题是什么?

很显然,这个孩子的心理问题是暴怒发作。它指的是儿童在个人要求或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在某些方面受到挫折时,出现哭闹、尖叫、在地上打滚、用头撞壁、撕扯自己的头发或衣服,以及其他发泄不愉快情绪的过火行为。是属于情绪性心理问题的一种。2.分析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行为学派认为,儿童的暴怒发作是通过学习而产生,这就是说,暴怒发作最初可能由于遇受挫折而引起,其后,可能由于受到环境中其他人对此事的态度、问题的结局等因素的影响而得以维持。如果家长对这样的孩子百依百顺,无形中就起到了强化作用,助长孩子的气焰。3.论述教育上的对策。

对于学前儿童的暴怒发作,应从小培养他们讲道理、懂道理的品质,不要过于溺爱和迁就儿童。让儿童从小就开始懂得一些疏泄自己心理紧张的方法,如用画画,跑步等,并帮助他们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对于少数暴怒发作行为较为严重的儿童,应该给予行为治疗。有些行为学派的心理工作者采用阳性强化方法,培养儿童更好的适应行为,并能认识到哪些是好的行为,哪些是不好的行为,从而对自己的暴怒发作有所制约。

五、看图分析(20分)

一、(1)请根据图片说明小明有何种自我认知信念。答:小明是非理性信念。

(2)请利用理性情感治疗的方法来帮助小明。(心理卫生和辅导

(3)请画出经过心理辅导后小明的心理循环图。

二、红红和明明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的“生活地位”分别处于

心理卫生和辅导

健康的。

(二)情绪健康,情绪反应适度,积极健康的情绪是学前儿童保持身心健康和行为适应的重要条件。学前儿童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冲动性和易变性,也比较外露。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有所加强。

(三)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与人交往是人类的天性。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仅能满足各种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还可逐步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学前儿童的人际关系虽然比较简单,人际交往的技能比较差,但是他们都强烈希望通过交往了解别人,也希望通过交往而获取别人的了解、信任和尊重。

(四)行为统一和协调,心理学家伯纳姆认为:健全的人格就是统一的人格。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逐渐变理化,有意注意的时间逐渐增加,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日趋合理,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渐趋稳定。心理健康的学前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能基本处于和谐的统一之中;

(五)性格特征良好,性格是个性最核心、最本质的表现,它反映在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之中。学前儿童的性格是儿童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儿童的性格一经形成,就出现了相对的稳定性。

2、请根据社会学习理论来论述模仿在学前儿童成长中的影响。

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认为人的大量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模仿而获得的,不一定都要通过尝试错误学习和进行反复强化。和建立条件反射一样,榜样学习也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学习的基本方法。2. 社会学习的过程,其过程分为四个步骤:(1)注意:榜样的特征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2)记忆:将榜样特征、内容保持在记忆中以便必要时再现。在保持过程中应不断再现榜样的表象。(3)认同:学习者将榜样的特征纳处自己的行为之中并赋予自身人格的特征。(4)定型:当模仿的行为得到外部或自我的不断强化之后,习得行为相对稳定建立起来并保持一定的型态。

5、如何认识学前儿童的说谎行为?如何预防和纠正学前儿童的说谎行为?

答;说谎有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之分。学前儿童由于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情况,而造成了说谎,这属于无意说谎。这种“谎言”不是儿童有意编造的,而是由于他们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而产生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接受良好的教育,无意说谎会逐渐减少。有些儿童,由于种种原因,经常故意编造谎言,这就是有意说谎。例如,幼儿做了错事,怕受到惩罚,于是编造谎言,以掩盖自己的过失,这时,说谎成了幼儿免遭惩罚的自卫手段。此外,幼儿由于自卑、想对别人进行报复,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时也会说谎。这有可能构成严重的品行问题,才是成人要关注并解决的说谎。

预防和纠正学前儿童的说谎行为,关键在于教育。应让幼儿懂得从小就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事,用诚实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己。但这还不够,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儿童从小就生活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之中。家庭和幼儿园集体成员之间在彼此相互信任,即使在幼儿犯了错误的情况下也要尽量避免给予训斥,要多给予热情的帮助,给予改正错误的机会。在这种和睦、协调、充满信任的生活环境里,幼儿就会自然地吐露真情,无需掩饰,隐瞒和欺骗。父母和教师的言传身教也会重要。在儿童面前,成人应该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这对幼儿诚实行为的形成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少数有社会适应性困难的儿童,即使发现他们有说谎行为,也不要就事论事,要首先帮助减轻和消除心理紧张。

1.学前特殊儿童家长的心路历程分为哪几个阶段?他们的心理需求是什么?他们的具体渴求有哪些?

学前特殊儿童家长的心路历程大致如下:(1)震惊焦虑期(2)四处投医期(3)恐惧失望期(4)怨天尤人期(5)自责羞愧期(6)承受重负期。

家长的心理需求包括(1)忠实的倾听(2)大量的资料(3)可行的训练。

学前特殊儿童的家长的具体渴望有以下几点:(1)一位具有同情心并且态度温和的倾听者。(2)了解诊断与预后的帮助。(3)医药与道德问题的咨询。(4)帮助其接触、了解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以及指导互相配合的方法。(5)心理辅导的资源。(6)可利用的教育与服务机构——托幼机构、设施等。(7)特殊儿童的权利。(8)如何面对因孩子的特殊性而给日常生活所造成的影响。(9)个人的心理支持。2.谈谈在减轻学前儿童精神压力中,增强儿童自身心理强度的意义。

人的自身心理强度指的是人应付内外压力的能力。人能否适应周围环境的刺激,能否承受和应付内在的压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自我心理强度。人对环境刺激和内在压力的认识、评价、容忍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与人的自身心理强度联系在一起的。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增强学前儿童的心理强度,减轻因外界环境刺激引起的压力和内在压力等可能导致的精神压力的程度。

1.如何理解儿童自我中心化的问题?如何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来解释学前儿童思维的不可逆性?

学前儿童,无法看到他人的观点、例如,儿童相信其他人的想法与做法,均与他们自己的相同。自我中心化妨碍了儿童对他们自己的想法与行为,提出疑问,甚至在面对强烈地冲突时,也是如此。至于有关同情心的发展,对自我中心化的儿童而言,也是相当困难的。因而成人在这个时期要理解儿童自我中心,不要苛求。

处于操作前期的2—7岁儿童在解决问题时没有保留的观念。对可转换的慨念有困难:他们喜爱以向上的秩序来学习各种事物。即他们无法从事“由前而后”的秩序来解决问题之后,再改为“由后而前”的秩序解决问题。例如,儿童解算术题,8+9=口,就相对比较容易,而做17一口=8时,就有困难。思维的非可逆性特点,同样是认知理解妨碍的特质。儿童经常因为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无法对物质的“量”有正确的判断。

第三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综合练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期末综合练习

说明:1.综合练习根据主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编拟,但不可能全面反映教学内容,因此只能作为学习与复习的参考,不能作为复习范围依据;2.综合练习的题型即为期末考试题型,题量比期末试题丰富,期末试题不会超过综合练习题型范围;3.综合练习的参考答案请大家关注中央电大相应课程的教学辅导栏目。

(一)填空题:

1.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 的能力,具体表现在 四项;另一方面是指 的能力,带有较强的 特点。

2.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 的能力、的能力。3.语言包括 语言和 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也是一种。4.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有着惊人相似:一般是从无意义的声音,发展到单 阶段,然后进入 阶段,再进入 及至最后进入 阶段。5.语言是在 中后天获得的,而不是先天遗传的。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和 的过程。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为:、和 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8.是指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者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9.是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观察,适用于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研究。

10.观察法的具体方法中日记描述法中的 和 对语言教育而言是比较适宜的。

11.是以专题日记的形式对儿童发展情况进行边观察边记录,它能系统地获取儿童语言发展的连续变化,能提供比较长期、详细的第一手材料。

12.要求详细、完整地记录被试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然后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13.是通过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14.是指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针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或教育实践在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或计划,用以指导工作实践。15.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具有,它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有益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16.从社会功能看,语言是一种 ;从内部结构看,语言是一种。

17.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18.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这种音义的 关系又叫约定性。

19.符号的 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就必须遵守社会约定,它对人们有。

20.语言符号的 和 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21.语言约定俗成前可以说有,约定俗成后则具有了。

22.语言的 就是语言的组成规则,语言的 和 是语言的运转规则。

23.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 ;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24.语言系统上层是 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 单位。

25.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26.是指语言链条同一位置上具有相同作用、互相能替换的符号之间的关系。27.和,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28.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29.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和。

30.,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

31.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同后天环境论恰巧针锋相对。

32.,其代表性观点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相互作用论。33.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并将其运用成熟。34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和。

35.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 的发展。36.语言中枢分布在大脑 半球,控制着人类的语言发生系统。37.语言学习的生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二是,三是。38.健全的发音系统,包括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等,这是发音所必需的 部分、器官和 系统。39.语言学习的心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 的积累;二是 的发展;三是 的差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40.语言能力是基于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建立的,这意味着,语言能力受 制约同时又有自己特殊的认知作用。

41.儿童的 直接影响语言表达能力。

42.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43.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三个方面。

44.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45.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语言意义的声音。46.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 ”。47.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 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 阶段。

48.语音的发生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阶段、阶段、阶段、阶段、阶段。

49.前语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言、前语言 和前语言。

50.前语言阶段,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51.前言语阶段的感知能力分成三种水平层次:、和。52.是指婴儿正式说话前的各种语音发声,类似于说话之前的语音操练。53.一般来说,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作好说话的准备,经过了大量的发音练习,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和。54.婴儿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在发音上表现出的特殊策略常常有:、、。

55.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56.现象是指婴儿不能发出在前言语阶段能发的语音,大大减少无意义连续音节,往往用动作和手势示意,独处时也停止了自发发音活动,出现一个短暂的相对沉默时期。57.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口语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 的增加、的扩大,以及 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58.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 ”、“ ”、“ ”的现象。59.,即词义扩张,是指儿童扩大词义,对词义的理解和使用超出目标语言范围的现象,即一词多义。

60.,儿童对词义的理解和使用达不到目标语言范围的现象。

61.的原因是儿童对某类事物的基本属性尚未达到适当的抽象和概括水平。62.是指儿童的词语指称对象完全与目标语言不同。

63.1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 现象”。

64.1周岁以后,婴儿学习语言的主要任务就是,扩大词汇量。

65.的获得,是指儿童对语句结构的获得,包括理解和产生不同结构的语句。66.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句子中。

67.儿童的,是儿童对语音的自觉态度。

68.幼儿发音不准确,往往是由于在言语听觉上不能,在言语运动觉方面不能。

69.幼儿学习发音是靠 形成言语反应,这个反应要多次重复才能巩固。70.普通话的字音由、和 三个方面组成。

71.只能笼统地从数量方面说明儿童词汇的水平,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儿童词汇的质量。

72.有关幼儿词类掌握的研究表明,幼儿先掌握,其中最先和大量掌握的是,其次是,再次是。

73.“ ”是指使用词的频繁程度,最常用的词就称为“ ”。

74.语法是由一系列 和 构成,是语言最为抽象的基础性系统,是语言的民族特点和和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最为基本的表现。75.幼儿听到别人说“知不道”,指出应该说“不知道”。这说明他们已出。76.幼儿阅读内容主要是。77.幼儿的阅读能力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 阶段、阶段、阶段。78.由于儿童在早期阅读中往往要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进行,便成了早期阅读的主要方式。

79.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和。80.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活动包括、、、和 活动五个方面。81.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一般由 制定,而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一般由 制订。

82.,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

83.教育活动的目标应包含、和 三个方面的内容。

84.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是、、的总和,是将幼儿园语言教育新的目标转化为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桥梁。8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提高。8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内容应该根据 来确定,还应该根据 和 来选择。

8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 和 两类结构。88.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是通过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实现的,它主要包括、、、和 等方面。

89.是人与人之间运用问答、对话的语言手段进行交往的一种基本能力。90.是指运用完整的句子、连贯的语言,围绕一个主题描述事物、表达思想。91.是指儿童对简单的文字、图画、标记等的阅读活动。92.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一般有:、、、、等。

93.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规范化语言,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模仿的榜样,让幼儿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95.是指教师运用有规则的游戏,训练幼儿正确发音,丰富幼儿词汇和学习句式的一种方法。

106.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前儿童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根据作品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再现文学作品,以提高口语表现力的一种方法。95.是指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次使用同一个言语因素,或训练幼儿某方面言语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

96.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主要包括、、、和 几种形式。

97.学前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主要包括 和 两种类型。98.儿童文学创造活动的方法主要有:、、。99.谈话活动中,“有趣的中心话题”往往包含了三个特性:、、。100.谈话活动的主要类型:、、。101.谈话情境的创设,常见的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 第二,;第三。102.讲述活动的语言交流有别有其他类型的语言活动,它要求幼儿使用的是 语言。103.从讲述内容看,讲述活动的主要分成、、、四种类型。104.按讲述对象的特点分类,讲述活动分成、、三种。105.讲述活动在设计和实施时的基本步骤是:、、。106.听说游戏活动的主要类型有:、、、。

107.早期阅读环境包括 和。108.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原则是:、、、。

109.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 的评价,另一方面是 的评价。110.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主要包括、、这三个方面。

111.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项目:、、、。112.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有:、、、等。113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评价的主要方法:根据不同的纬度,有 和,和。

114.是指评价者直接进入教育现场,进行实地观察语言教育活动或幼儿的日常活动,收集相关的教师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信息或者教师创设的语言交往环境信息,然后观察记录孩子的反映,对照预设的目标,评判达成度。

115.是指利用录像、录音、照片或者文本式的活动实况笔录、教育手记等呈现的有关正规、非正规的语言教育信息材料,进行分析评价。

116.是指教师对自己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进行的评价与反思。

117.是指评价对象以外的其他主体进行的评价。评价主体可以是幼儿园内部的其他教师、管理者或园外的同行、大专院校的教师。

130.就是使用语言的人对语言内容内在规则的把握,则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于语言具体运用的能力。

118.是指的是同一个人同时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

119.学前儿童的双语学习大体可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另一种叫做。

120.学前全语言教育发展的是学前儿童、、、以及 等全面的语言能力。

(二)判断题

1.语言能力指的是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听说读写四项。2.分析语言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和各语言单位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

3.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4.“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可以自己阅读。5.语言就是人类的话语,是可以用来沟通的某种方式。

6.语言是先天遗传的,生理上正常的孩子,长大就会使用语言。7.没有语言,人类不但没法交流思想,并且也无法进行思维。8.学前儿童是语言发展尤其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

9.轶事记录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是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

10.“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并分析了幼儿园大班儿童早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原因调查。11.“××地区幼儿学说普通话与方言关系的调查”,通过收集幼儿学说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发音问题,以便今后的语言教育中加以重点突破,它属于跟踪调查。

12.“儿童口吃成因的调查”旨在探讨儿童口吃形成的可能原因,它属于现状调查。

13.“幼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发展关键时间的调查”主要调查儿童的语言发展特征随时间推移而发展变化的情况,它属于相关调查旨。14.行动研究属于正规性研究,其方案要求严密完善,并且有随着研究与实践的进程逐步加以调整。

15.行动研究法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特别对于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是有益的。16.动物也有语言,我们日常说的所谓“莺声燕语”就是动物的语言。17.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属性。18.语言是人类惟一的交际工具。

19.文字突破了语言交际中的时空限制,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20.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

21.体态语可以脱离语言而独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所以它能代替语言交际的功能。22.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23.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24.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

25.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具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不能任意联系。26.因为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所以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来更改语言的音义关系。27.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28.语言符号在约定俗成前有任意性,约定俗成后则具有了强制性。29.人类的语言是分层装置的,靠组合、替换来运转。

30.语言系统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音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31.语言系统的上层是音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单位。32.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的运转规则。

33.组合关系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34.组合关系指语言链条同一位置上具有相同作用、互相能替换的符号之间的关系。35.发出声音和独词句的出现是儿童学话中关键的两步。

36.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37.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

38.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39.先天决定论强调先天禀赋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不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同后天环境论恰巧针锋相对。

40.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来源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41.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是被动接收知识和能力的,听到什么才有可能说出什么。42.儿童模仿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43.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综合化的过程

44.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45.语言发展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人类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展。46.语言中枢分布在大脑右半球,控制着人类的语言发生系统。

47.语言学习的生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即发音所需的动力部分、发音器官和共鸣腔系统。

48.语言学习的心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知识经验的积累、认知能力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差异,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差异。

49.制约儿童语言习得的主要障碍是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程度。50.成人的语言观念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没有多大影响。51.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52.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53.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54.咳嗽声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也是语音。

55.集合哨声、进军号角等有约定的意义,所以也是语音。

56.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

57.前言语阶段的语音发生准备是儿童语言发展的第一个过程。

58.出生21天—5个月的婴儿,有大量“玩弄”声音的现象,此阶段为非自控音阶段。58.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

60.儿童早期语音发展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单音发声阶段、音节发声阶段和前词语发声阶段。

61.重叠音出现是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现象,是婴儿说话所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

62.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有前语言交际的现象,如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要,吸引成人的注意。63.学前儿童获得词义的过程比获得语音、语法的过程缓慢。64.研究表明,一般从一岁开始,婴儿才真正理解成人语言。

65.看到月亮是圆的,就把圆形图案、圆的东西也叫月亮。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泛化现象。66.把“妈妈”理解为仅指自己的妈妈,这是儿童理解词义的特化现象。67.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词汇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这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68.语法的获得,是指儿童对语句结构的获得,包括理解和产生不同结构的语句。

69.双词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表达的意思也不明确,所以不具备句子的雏形。70.成人问“吃了没有”,婴儿刚吃完饭,还是答“没有”。答话和情景不符的现象是接尾策略在起作用。

71.婴儿说多词句时,不流畅、重复是不正常的口吃现象,成人应及时纠正,以免影响以后的语言学习。

72.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73.婴儿在出生后一个月,就显露出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行为。74.婴儿都很喜欢反复听同一故事,几乎百听不厌。

75.语音的自我调节机制,包括言语运动觉调节、言语听觉调节、言语视觉调节三个方面。76.学前期是儿童语音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普通话发音的最好时期。

77.会说普通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所以幼儿园不必使幼儿在入学前基本掌握普通话音节的发音。

78.词汇量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标志之一,儿童智力水平较高,词汇量就越丰富。

79.词汇量是从数量方面说明儿童词汇的水平,而词类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儿童词汇的质量。

80.词汇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丰富词汇,要不断为幼儿提供大量新词,让他们去理解和记忆。81.幼儿听到别人说“知不道”提出异议,指出应该说“不知道”。这说明幼儿有了一定的语法意识。

82.识字是阅读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幼儿在识字前是不具备阅读能力的。

83.倾听是幼儿语言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在幼儿阶段,培养儿童倾听行为是十分重要的。

84.早期阅读主要是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和前期书写准备。85.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要达到的目的,一般由专门的机构制订。

86.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是语言形式、语言内容、语言运用的总和。

8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88.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三方面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89.在确定幼儿语言教育内容时,要把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语言教育内容的重点、难点在教育过程中给予突出与强调。

90.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和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两类结构。91.专门性的语言教育活动主要包括谈话、讲述、听说游戏、文学作品欣赏和早期阅读等方面。

92.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93.复述是发展幼儿独白语言的一种教育方式,是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颇具特色的一种教育内容。

94.识字也是幼儿的学习任务,幼儿园组织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就是帮助幼儿获得识字经验,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程度。

95.能认真倾听并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也是语言教育的内容。96.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一般的方法有:示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

97.示范模仿法是指教师通过自身的规范化语言,为幼儿提供语言学习模仿的榜样,让幼儿始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模仿学习,98.为了让幼儿更好容易理解语言,与幼儿交流时教师要模仿幼儿常用的词语,如把“小狗”说成“小狗狗”、把“一根线”说成“线线”等。

99.示范模仿法,是孩子重复或搬套教师示范的语句及其叙述程序,一般不需要孩子创新。100.视听讲做结合法中,“视”、“听”要为“讲”、“做”服务,在“讲”、“做”的过程中,促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101.表演法是指教师扮演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根据作品情节的发展,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再现文学作品,以提高口语表现力的一种方法。

102.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自发地观察、模仿学习语言的过程。

103.专门性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主要包括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几种形式。

104.语言角的主要作用是让幼儿阅读文学作品,让有兴趣的幼儿认读汉字或练习运笔。105.在音乐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在学习歌曲后把歌词内容改编成故事,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06.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也可以在绘画和手工活动时中,加进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等。

107.在体育教育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在爬、跳、跑等一系列活动中,多观看教师的示范动作。

108.儿童文学作品是指那些浅显的的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

109.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品,首要的是审美价值,其次才是其他的认识价值、娱乐价值等。110.复述和朗诵是背书式的重复,经常进行练习可以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对语言的直觉敏感性。

111.仿编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对原作的某些部分进行扩充。112.扩编要求幼儿仿照某一篇作品的框架或某一个段落,编出自己的文学作品或段落。113.在谈话活动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要直接对孩子的语言进行指导。114.教师在创设谈话情境时,应多用摆设,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启发引导幼儿进入谈话话题。

115.在谈话活动中,教师要做示范,给幼儿一些提示,及时纠正幼儿说话时用词造句的错误。116.为更好地掌握谈话技能和规则,在谈话活动中,要让幼儿反复练习某一交往技能,还可以让幼儿将某些交往词语背诵下来。

117.谈话活动要求幼儿使用的是独白语言,是培养锻炼幼儿独白语言的特别途径。118.讲述的语言要求比谈话的语言要求高,并且建立在一般交谈的语言基础之上。119.讲述活动为幼儿提供的是一种相对正式规范的语言运用场合。

120.实物讲述应在熟悉实物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教师首先要花大量的时间让幼儿认识实物。121.听说游戏是由儿童自发组织,教师利用游戏中儿童的兴趣而进行听说教学的游戏。122.听说游戏主要为了吸引幼儿愉快地参与活动,一般没有明确的语言教育目标。123.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为学前儿童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包括早期识字经验和早期书写经验。

124.早期阅读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

125.阅读区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为有计划的阅读活动做准备、培养幼儿对图书的兴趣。

126.教育评价是为了甄别、检查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的状况。127.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评价,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128.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评价目标中包含着认知、情感与态度、技能和习惯这三个方面。129.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有:观察评估法、作品分析法、谈话法、档案评估法等等。

130.观察评估法方法是由孩子通过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从而学习语言的一种方法。131.间接信息评价法,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活动的本来面貌,可信度比较高。

132.实地观察评价能灵活地按照需要再现当时的活动情境,方便组织安排,便于深入研究、探索规律。

133.他人评价法客观性强、可信度较高,有利于优秀经验的及时分享与推广,所以应频繁进行。

134.双语学习是指的是同一个人同时学习和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135.“言语”就是“语言”,两者只是名称不同,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136.学前全语言教育是指通过加强字、词、句的传授,全面发展学前儿童听、说、读、前书写以及外语等的语言能力。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语言能力?

2.“自然观察法”一般包括哪些具体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有什么特点?

4.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哪两大方面? 5.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6.为什么说语言是思维工具?

7.简述对语言“约定俗成”性的理解。8.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9.简述学前儿童语言的获得理论的主要内容。10.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有哪些重要特点? 11.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主要有哪些因素? 12.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13.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14.学前儿童语法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15.如何对0—3岁的孩子开展早期语言教育活动? 16.3至6岁儿童语音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17.如何开展对3至6岁儿童语音发展的教育活动? 18.如何开展对3至6岁儿童词汇发展的教育活动? 19.如何开展早期阅读中的亲子共读活动?

20.如何从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四个方面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 21.制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应遵循哪些原则? 22.论述确定幼儿园语言教育内容的依据。

23.幼儿园专门的谈话活动与日常谈话有什么区别?

24.幼儿园的谈话活动主要有哪几个方面内容?举例说明。25.讲述有哪些主要内容?

26.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有哪些主要内容? 27.早期阅读的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 28.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语言教育内容? 29.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方法一般有哪些?

30.模仿示范法的具体运用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31.“视听讲做结合法”在具体运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2.专门性语言教育有什么特点?

33.语言教育活动的“有计划”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34.如何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渗透语言教育? 35.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有哪些基本特征? 36.如何让孩子多通道地参与欣赏文学作品?

37.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的适宜性提问一般包括哪些方式? 38.文学创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哪些方法? 39.儿童文学作品创编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40.谈话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 41.谈话活动中,“有趣的中心话题”有哪些特性? 42.谈话活动有哪些主要类型?

43.鼓励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有哪几个基本方法可供参考?

44.当幼儿进入围绕话题的自由交谈时,教师的职责和任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5.讲述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

46.根据图片的运用的不同要求,看图讲述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47.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讲述的指导? 48.听说游戏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

49.听说游戏包含的语言教育目标有哪些特点? 50.听说游戏活动有哪些主要类型? 51.早期阅读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

52.“早期阅读活动”和“看图讲述活动”有什么区别? 53.教师在指导阅读区活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5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有哪些原则? 5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有哪些内容? 56.对幼儿语言学习行为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57.正规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行为评价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58.什么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评价方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59.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评价有哪些主要方法?

60.实地观察评价法和间接信息评价法、自我评价法和他人评价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61.学术研究多元化研究的趋向,哪些方面将受到关注?

62.与传统的儿童语言教育相比,学前全语言的教育有什么新要求? 63.实施学前全语言教育课程有哪些基本原则?

(四)根据所给的材料设计活动方案。要求:

1.设计应符合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

2.任意选择一种活动类型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可提炼“材料2”主题设计谈话活动或听说游戏方案,可围绕“材料2”设计讲述活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或早期阅读活动方案;

3.方案结构完整,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 4.按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材料1:小(中、大)班幼儿语言教育目标 材料2:(诗歌、童话、故事等)

第四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作业答案(Y)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作业答案

第 一 次 作 业

一、填空题:

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和。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__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美术也称__C____、___D___或 ___F___。

A、形体艺术B、影像艺术C、造型艺术D、视觉艺术E、民间艺术F、空间艺术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__C____、__D____和___F___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A 素描、B 设计、C 绘画、D 手工、E 色彩、F 欣赏

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A.弗兰兹•西泽克B.福禄倍尔C.皮亚杰D.冈仓觉4、1923年幼儿教育家___C___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D.蔡元培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答:(1)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教育取向为主)

(2)美术取向为主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幼儿阶段是实施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

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答:(1)运用多媒体教学功能。常用的有图片,实物和师生具体操作的物质材料,如美术作品,实物教具,步骤图和示意图,演示和辅导等,还有电脑控制的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幻灯和摄像等。

(2)合理使用社会美术教育资源。各级举办的美术训练班,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环保等都可以作为资源积极使用。

3、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答;一种倾向是重“艺”的美术教育。主要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授受式。

另一种倾向是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身上,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四、论述题:

1、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

答:(1)为学前儿童提高自我表达和交流的工具。顺应儿童,促进发展,注重过程,激发影响。在学习中让儿童自由流露,充分表达,得到熏陶。

(2)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儿童以自己的眼光去感受,形成表象,加工改造,融入想象,大胆创造。

(3)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引导儿童用手,眼,脑去想象,加工,理解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工具和材料去表达,树立审美观点,丰富审美感情,发展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4)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与全面和谐的成长。美术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

page 1 of

5养创造意识和形象思维的能力。美术教育能促使人全面,和谐的发展。

(5)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包含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间接的影响作用。要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和学前儿童美术作品去影响社会文化氛围,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

2、美国及日本当代儿童美术教育有何倾向?(第36页和38页)

答: 美国的倾向:把艺术的重要性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认为艺术的益处,一在个人,二在社会,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创造是儿童美术教育的核心。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详细地阐述了这个观点。

日本的倾向:认为幼儿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活动,赋予幼儿自我表现以很高的价值,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具体表现在外在和内化来年两个不同的领域,应把培养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放在首位,注重选择是适应学前儿童心智横长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在造型表现上推行了一种基本的指导方法,分为形象思维,技巧运作和传达内心活动三个环节。

第 二 次 作 业

一、填空题:

1、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 涂鸦期、__象征期、__定型期、写实期。

2、里德生平著作等身,最重要的著作是《通过艺术的教育》_。

3、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 涂鸦线、单一线、__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4、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__涂抹____、__装饰__、__再现和表现__三个阶段。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15分)

1、《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___B___。A.加登纳B.艾修勒和哈特薇克C.里德D.阿恩海姆2.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__A____三个阶段。A.“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B.“概念画”期、“象征”期和“涂鸦”期C.“象征”期、“涂鸦”期和“概念画”期

3.___A___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B.零乱式C.并列式D.多层并列式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答: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简化,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全简洁的(或好的)的倾向。儿童画大多是二维的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以简洁为准。

2、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反应”说。

答:陈鹤琴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接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列举了许多事例来说明他的观点,例如小孩有时在户外看见一个只羊在草地上吃草或是一个个人牵着一头牛,回来后,他会把看到的画出来。图画是小孩子表达思想的一种方式,因为他的词汇量很少,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他所看见的、所听见的以及他自己所想的。小孩子受了外界事物刺激,一定要反应,于是就用图画拉表达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这是小孩子喜欢画图的主要原因。

3、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

答: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认为有其合理之处。根据他的理论,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央视十分简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在早期,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人体,在儿童知觉中,人体的各部分尚未分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儿童所画的圆形的象征意义才越来越狭窄,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特定的还以。3-4岁的幼儿一般都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i

些部位和器官,会在别人所画的人物中找出这些部位和器官。儿童会用圆形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的各个部位,类似“蝌蚪”的形状。

四、论述题:

1、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

答: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包含八种: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博物学家智能。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其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语言智能,音乐智能和空间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智能的定义和评估必须情景化,也离不开文化背景,也有差异。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应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确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注重个性和法杖的评价观,智能培养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观,尊重学生智能结构而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学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2、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有何特点?

答:儿童对色彩的选择是循序渐进的。3个月的婴儿能分辨红,黄,蓝,绿等4种基本色;3岁—4岁的幼儿分辨红,橙,黄,绿,天蓝,紫等6种颜色的百分率为97%,4岁后达到100%。在颜色的细微区别能力在4岁后逐渐发展。4岁前,幼儿可分辨基本色;4岁后,幼儿渐渐能区别颜色的深浅和色调倾向。

儿童对色彩的描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涂抹阶段。4岁前,儿童摆弄画笔,用颜色涂涂抹抹,幼儿在探索和认识色彩。初期一般单色,什么颜色都行;渐渐的,幼儿对一两种色彩产生了喜爱或讨厌的情感,开始跟更多地选用他们喜欢的色彩,而拒绝选用不喜欢的色彩,画中出现的大都是是他们喜欢的色彩。

第二:装饰阶段。经过第一阶段后,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于是,他们对色彩产生极大热情,喜欢的色彩随之增加。在他们喜欢的色彩中又扩充进了橙,粉,天蓝,草绿色等不喜欢的色彩也多起来,扩大到深蓝,棕,灰,土黄等色。他们画中的色彩也多起来了,幼儿把自己认识和掌握的色彩到处运用,画面五彩缤纷,有了明显的装饰性。幼儿对色彩的美感取决于各种色彩的知觉特征与个人性格特征之间的关联。他们喜欢比较温暖明快的红,橙,黄和绿,而不喜欢黑,灰,棕等色,这与幼儿活泼旺盛的生命力相一致。此时,也有的幼儿开始将色彩同他们对事物的情感联系起来。第三:再现和表现阶段。大约在幼儿末期,一些幼儿有再现物体固有色的想法。例如:画熊猫有黑和白色,画小鸡用黄色,他们意识到,不这样用色,不这样赋色,就画不像了。同时,并不影响表现的真实性的情况下,幼儿还是尽其所愿地给形象赋色。

3、儿童画的透视及空间表现是如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举例说明。

答:幼儿在变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统为一形。最初,幼儿画出的形象不但方向感差,而且没有深度感。幼儿观察事物后,再用与视觉感念等同的形状或线条将其再现。例如,用一个圆形代表人的头部,缺乏各个面的深度。

第二,正侧面同在。渐渐的,幼儿意识到了物体的各

个面,希望画得更完整。于是,他们把物体的正面,侧面,甚至是背面都并列在画面上。这种方式虽然表现出物体的各个面,但形象的立体感含混不清。

第三,单一面。为了避免正侧面同在造成表现上的模糊性,最求明确性,幼儿开始放弃力求完整表现的企图,舍弃其他的面,只表现一个角度看物体时所见的单一面。例如,他们画的人物有各个形状的面,但是缺乏立体感。

第四,多面变形。这是幼儿尝试将前几个阶段的表现方式结合起来产生的。

第三次作业

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和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2、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和

3、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习。

4、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反思、表达这样一个流程。

5、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用与相互交流。

6、手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弄清和,以帮助儿童形成技能,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二、选择题:

1、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

A、对话B、讲述C、临摹

2、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写生画、、命题画、意愿画。A、素描B、设计C、临摹

3、命题画可分为和。

A.物体画B.写生画C.情节画D.临摹画

4、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__A、B____。

A、完形性B、主动性C、情感性 三 选择题:、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什么?

(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中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2.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

(1)审美性原则。在教学中,应以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为主,应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应注意审美环境的创设,审美特征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审美情感的陶冶等。(2)创造性原则。在教学中,应发挥学前儿童的创造性,以其创造意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为主要目标。(3)实践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

3.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

幼儿命题画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二是图画形象基本是画过的;三是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4.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二是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和运用;三是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四.论述题

1.你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临摹画?

答题要点——作用:帮助低年龄段的幼儿了解和掌握归纳形体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图形表达能力,在临摹中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使幼儿更快地获得成就感。内容:应是幼儿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幼儿所熟悉和感兴趣的,有一定的代表性,并能联想开去。方法:利用教材,多次观察,反复描绘,循序渐进。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

答题要点——(1)描述阶段。对作品的第一形象是单纯的视觉快乐,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要做好准备工作,注意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针对作品,教师要注意恰当描述,对主题,形象,材料等方面作出较为详尽的描述,让幼儿充分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

(2)形式分析阶段。引导幼儿分析视觉对象之间的关系。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以及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运用。(3)引导幼儿探讨一件美术作所蕴涵的内在意义,帮助幼儿把握具象的艺术形式再现的东西,或抽象艺术形式所表达的情感,情调,意义或意味。(4)评价阶段。评价美术作品不是重点,引导幼儿能够对优秀的美术作品说出自己的喜欢之处,或是吸收作品的某些方面,进行自己的创作、五.实践题。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完成一个中班的教案。

第四次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__结果和发展____和儿童美术______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的评价。也就是说,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

2、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

握,它们是将幼儿__当前____的学习与幼儿自己过去的学习相比较、将某一 幼儿的美术学习与其他幼儿进行比较、将幼儿的学习与理想中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订今后发展的目标。

3、色彩的三要素是 色相、纯度、明度。

4、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 黄色。

二.选择题。

1、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点?()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b、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

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d、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2、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从以下哪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C、f、g、j、i)

a 智慧成长、b 性格成长、c 感情成长、d 技能成长、e 心理成长、f 社会成长、g 知觉成长、h 生理成长、j 美感成长、k 绘画能力成长、i 创造性成长 三.简答题。

1.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

答: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估。在评价方法上,我们应关注一种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估观念,承认和关注幼儿的噶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幼儿,在幼儿面漆那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其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得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2、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中有哪些因素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幼儿画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幼儿的绘画能力要配合他的身心发展,两者才能得以平衡发展。第二,幼儿画要能表达出内心心象,并能宣泄个人情感。第三,幼儿画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有自我的表现。第四,幼儿画要能表现出绘画材料的特征。第五,幼儿画做平,要和画纸的大小相称。

3.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利用色彩的基本特点? 答:

四.实践题。

1.根据所学内容收集一幅幼儿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价。

2.结合幼儿园一个美术教育活动案例,对该美术教育活动进行评价。

3、尝试用上述的方法制作一幅纸版画(题材不限)。

第五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业答案

2016年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业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空

l、空间

2、线条、形体、结构、色彩

3、明暗程度

4、创造

5、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2分,共20分)

二、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C,D,F

2、C,D,F

3、A

4、C

5、A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答: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价值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全实现打卜I了基础。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本来面目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答:(l)运用多媒体教学功能口常用的有图片’实物和师生具体操作的物质如美术用品,实物教具,步骤图和示意图,演示和辅导等,还有电脑控制的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幻灯和摄像等。

(2)合理使用社会美术教育资源。各级举办的美术训练班,技能大赛等,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电视,电影,期刊,环保等都可以作为资源积极使用。

3、中国占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答;一种倾向是重“艺”的美术教育,是以精神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主要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授受式。

另一种倾向是重“技”的美术教育,是以实用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I二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身上,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四、论述题:(共36分)

1、谈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16分)

答:(l)为学前儿童提高自我表达和交流的工具。顺应儿童,促进发展,注重过程,激发影响。在学习中让儿童自由流露,充分表达,得到熏陶。

(2)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儿童以自己的眼光去感受,形成表象,加工改造,融入想象,大胆创造。

(3)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引导儿童用手,眼,脑去想象,加工,理解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美术工具和材料去表达,树立审美观点,丰富审美感情,发展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4)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与全面和谐的成长。美术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意识和形象思维的能力。美术教育能促使人全面,和谐的发展。

(5)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包含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间接的影响作用。要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和学前儿童术作品去影响社会文化氛围,改变活和生存环境,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

所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作为学前教育“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的载体,也就是说,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在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也发展个体的社会意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使幼儿能从美术的角度,为在情感和思想上有资格介入人类心灵交流的系统提供必要的准备。

2、试论当代美国及日本的儿童美术教育有何倾向?(20分)(第35页和38页)

答:美国的倾向:把艺术的重要性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认为艺术的益处,一在个人,二在社会,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创造是儿童美术教育的核心。对于美国当代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和教育举措,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可说是一个集大成的文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他们学会用各种工具、过程和媒体进行工作。他们学会在视觉天地的探究中协调他们的双手和头脑。他们学会选择,以强化观念”的交流。他们的自然好奇心得以促进,并习得意志力和持恒心的价值。

日本的倾向:在当代,日本教育界认为,幼儿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活动,应把培养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放在首位,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要特别避免教师固守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一定的形式语言,而造成儿童单一表现的情况。日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幼儿自我表现以很高的价值,并注重选择适应学前儿童心智成长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在美术教育中,透过艺术的教育,结合造型基础教学。这两者的统合,可能是日本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正在探索的路线。

作业二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学生

2、《通过艺术的教育》

3、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

4、涂抹、装饰、再现和表现

5、欣赏、手工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B

2、A

3、A

4、C

5、A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答:儿意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简化,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全简洁的(或好的)的方向儿童画大多是二维的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以简洁为准。

2、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一反应”说。

答:陈鹤琴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接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先生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理活动的内容。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

3、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

答: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认为有其合理之处。根据他的理论,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央视十分简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在早期,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身体,在儿童知觉中,人体的各部分尚未分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儿童所画的圆形的象征意义才越来越窄,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特定的含义。3-4岁的幼儿一般都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器官,或在别人所画的人物中找出这些部位和器官。但是,儿童绘画的样式仍服从于其知觉分化的水平,用圆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体的各个部位,类似“蝌蚪”的形状。

四、论述题:(共41分)

1、试述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12分)答:智能是一种处理讯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下,会被激活以解决问题或是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提出以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一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博物学家智能。艺术的三大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加登纳认为情感在人的智能方而起着主要作用,这三种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此外在造型艺术中空间智能也是一种重要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虽然认为每一种智能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同时也认为人类个体在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时,往往运用组合在一起的几种智能来完成,因此各自独立的智能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其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语言智能,音乐智能和空间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智能的定义和评估必须情景化,也离不开文化背景,也有差异。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对学校教育改革进行整合,确立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质量观、注重个性和发展的评价观、智能培养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观和尊重学生智能结构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从而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2、试述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的特点。(13分)

答:儿童对色彩的选择是循序渐进的。3个月的婴儿能分辨红,黄,蓝,绿等4种基本色;3岁-4岁的幼儿分辨红,橙,黄,绿,天蓝,紫等6种颜色的百分率为97%.4岁后达到IOO%。在颜色的细微区别能力在4岁后逐渐发展。4岁前,幼儿可分辨基本色;4岁后,幼儿渐渐能区别颜的深浅和色调倾向。

儿童对色彩的描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涂抹阶段。4岁前,儿童摆弄画笔,用颜色涂涂抹抹,幼儿在探索和认识色彩。初期一般单色,什么颜色都行;渐渐的,幼儿对一两种色彩产生了喜爱或讨厌的情感,开始跟更多地选用他们喜欢的色彩,而拒绝选用不喜欢的色彩,画中出现的大都是是他们喜欢的色彩。

第二:装饰阶段。经过第一阶段后,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于是,他们对色彩产生极大热情,喜欢的色彩随之增加。在他们喜欢的色彩中又扩充进了橙,粉,天蓝,草绿色等不喜欢的色彩也多起来,扩大到深蓝,棕,灰,土黄等色。他们画中的色彩也多起来了,幼儿把白自己认识和掌握的色彩到处运用,画面五彩缤纷,有了明显的装饰性。幼儿对色彩的美感取决于各种色彩的知觉特征与个人性格特征之间的关联。他们喜欢比较温暖明快的红,橙,黄和绿,而不喜欢黑,灰,棕等色,这与幼儿活泼旺盛的生命力相一致。此时,也有的幼儿开始将色彩同他们对事物的情感联系起来。

第三:再现和表现阶段。大约在幼儿末期,一些幼儿有再现物体固有色的想法。例如:画熊猫有黑和白色,画小鸡用黄色,他们意识到,不这样用色,不这样赋色,就画不像了。同时,并不影响表现的真实性的情况下,幼儿还是尽其所愿地给形象赋色。

3、举例说明儿童画的透视及空间表现是如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16分)答:幼儿在变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统为一形。最初,幼儿画出的形象不但方向感差,而且没有深度感。幼儿观察事物后,再用与视觉感念等同的形状或线条将其再现。例如,用一个圆形代表人的头部,缺乏各个面的角度。

第二,正侧面同在。渐渐的,幼儿意识到了物体的各个面,希望画得更完整。于是,他们把物体的正面,侧面,甚至是背面都并列在画而上.这种方式虽然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丽,但形象的立体感含混不清。棕等色,这与幼儿活泼旺盛的生命力相一致。此时,也有的幼儿开始将色彩同他们对事物的情感联系起来。

第三:再现和表现阶段。大约在幼儿末期,一些幼儿有再现物体固有色的想法。例如:画熊猫有黑和白色,画小鸡用黄色,他们意识到,不这样用色,不这样赋色,就画不像了。同时,并不影响表现的真实性的情况下,幼儿还是尽其所愿地给形象赋色。

第四,多而变形。这是幼儿尝试将前几个阶段的表现方式结合起来产生的。

作业三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目的、要求

2、并列式

3、分部练习、整体练习

4、体验、反思、表达

5、儿童、学生

二、选择题:(每空4分,共20分)

1、A

2、C

3、A,C

4、B

5、C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

答:(1)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2)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中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3)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

2、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

(1)审美性原则。在教学中,应以学前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为主,应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应注意审美环境的创设,审美特征的感知,理解和创造,审美情感的陶冶等o(2)创造性原则在教学中,应发挥学前儿童的创造性,以其创造意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为主要目标。(3)实践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的兴趣。

3、简述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

幼儿命题画要有三个条件。一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二是图画形象基本是画过的:三是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4、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而?

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二是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与运用;三是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四、论述题:(共28分)

1、你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活动中的临摹画?(12分)

答:作用:帮助低年龄段的幼儿了解和掌握归纳形体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图形表达能力,在临摹中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使幼儿更快地获得成就感。

内容:应是幼儿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幼儿所熟悉和感兴趣的,有一定的代表性,并能联想开去。

方法:利用教材,多次观察,反复描绘,循序渐进。

2、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16分)

答: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以下几个层次:

(1)描述阶段。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一瞬间的强力感受,一种单纯的视觉快乐,是儿童直觉地面对作品产生的闪光式的认识。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在观看作品以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丰富儿童生活经验的准备。给儿童以足够的观看欣赏时间,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针对作品的主题,形象,材料等方面作出较为详尽的描述。

(2)形式分析阶段。引导儿童分析视觉对象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分析作品所表现的美的方式。如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以及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变化,统一等构成原理的应用。

(3)解释阶段。解释是指探讨一件美术作品所蕴涵的内在意义,帮助儿童把握具象的艺术形式再现的东西,或抽象艺术彤式所表达的情感、情调、意义或意味。

(4)评价阶段。评价美术作品不是重点,引导幼儿能够对优秀的美术作品说出自己的喜欢之处,或是吸收作品的某些方面,进行自己的创作。

作业四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活动设计、效果

2、学习、标准

3、色相、纯度、明度

4、黄色

5、原理、步骤

二、选择题:(每空4分,共20分)

1、D

2、C,F,G,J,I

3、B

4、B

5、C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

答: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组织、指导和效果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我们应关注一种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估观念,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其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得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2、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第一,幼儿画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幼儿的绘画能力要配合他的身心发展,两者才能得以平衡发展。第二,幼儿画要能表达出内心心象,并能宣泄个人情感。第三,幼儿画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有自我的表现。第四,幼儿画要能表现出绘画材料的特征。第五,幼儿画偏平,要和画纸的大小相称。

3、如何利用色彩的基本特点进行日常教学?

答:色彩有表现性、象征性和装饰性三个特点:色彩的表现性是指色彩表达人的真情实感原创作者可以从自己的表现意图出发,主观地对色彩进行搭配,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或思想。色彩的象征性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因地域、文化等的不同,对色彩赋予了特殊情感和象征意味,使色彩有了一种特殊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象征内涵。色彩的装饰性是指画面上各种色彩的而积、位置以及与形状之间的协调。学习辨认色彩的三要素,即色相、纯度和明度。色相是色彩的相貌,指色彩的种类和名称,也是色彩可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纯度是指色彩的鲜浊程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并通过颜色的对比、渐变、重复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前儿童在色彩运用方面的学习主要经历了按物择色、通过颜色变化来处理画而上的色彩、色彩的情感表达三个过程。

在教学中,利用认识事物来认识色彩,加强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如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紫色的葡萄等。其次,运用临摹画的方法,来掌握色彩的运用,巩固幼儿对色彩运用的掌握。然后,引导幼儿自由利用色彩来表达他所要表现的事物。

四.论述题:(共36分)

1、谈谈幼儿涂鸦产生的原因。(16分)(P60)

2、试述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如何创设有效的环境。(20分)(P177)

下载学前儿童美术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Y)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前儿童美术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Y).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试题 及答案

    姓名年级专业层次教学单位··················密···················封·····················线·······......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答案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

    学前儿童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教育学》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第 一 次 作 业 一、填空题: 1、空间 。(第3页) 2 线条 、 形体、结构 和色彩 。(第3页) 3、 福禄倍尔 、 蒙台梭利、 杜威 福禄倍尔(第28页) 4......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答案

    1.为什么说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请谈谈您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答: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统一的,二者联系密切,互相影响,相辅相成。 (1)儿童的生理不......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练习卷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练习卷一、单项选择题1、小明在对应排列卡片时,总要先和上面一排相对应的卡片碰一下,然后才把它放在下面。这一现象说明小明学习数学所具有的特点是(A)。A:......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综合练习题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综合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科学教育2.观察法3.系统性原则4.行为核对5.技术6.科学性原则7.分类8.偶发性科学活动9.科学知识教育目标10.学前儿童教育活动11.科学活动室1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认识世界、社会交往和生活中展开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2 .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有哪些? 1.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状况的评价(目标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