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慈禧》读后感(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5:2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正说慈禧》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正说慈禧》读后感》。

第一篇:《正说慈禧》读后感

读书报告

——读《正说慈禧》有感

近日来,应着老师的要求要读一本与近代中国政治文化史有关的书籍,我想,如果要了解近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史,所要了解最好的时期就莫过于是标记着近代史开端的清朝了,而在这一时期内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最深的一位女人——慈禧,更是不得不提了,于是我在图书馆里找到了《正说慈禧》一书。半个月的功夫下来,我读完了这本书,心中的那股强烈的感受不得不涌上纸上。

《正说慈禧》一书的作者是徐彻,吉林省长春市人士,著有《徐彻晚清史论》、《慈溪大传》、《光绪帝传》等著作。作者细致描写了慈禧一生中的重要事件:17岁作为兰贵人进宫的风光,成为皇帝宠妃的骄傲与荣誉,辅助小皇帝登基经历的惊涛骇浪,与光绪皇帝的矛盾与摩擦,令她视为终生耻辱的西安逃亡,直到最后结束对中国将近五十年之久的绝对统治。上天赐予了慈禧美丽的外表,却令她和相爱的人永远保持君臣的距离;赐予了她无上的权威,却让她青年丧夫、中年丧子,连普通的天伦之乐都成为一种幻想,可悲呀!

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北京的一个中上等满足官员的家庭中诞生了一个俊美的小格格,姓叶赫那拉,她便是后来统治中国近达半个多世纪的慈禧太后。十七岁的时候,叶赫那拉氏进入了宫廷,当上了贵人,她凭借天赐的自然机缘和独造的人为因素,终于脱颖而出,由贵人,而嫔,而妃,历经五载,一路高升,巩固了在后宫的地位。她,是一个厉害的女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迫北逃热河的咸丰帝在重病期间对后事做了一个意义深远的特殊安排。任命了顾命八大臣,辅佐朝政;同时又赐给了皇后钮钴禄氏一方“御赏”印,赐给小皇帝载淳一方“同道堂”印,由懿贵妃那拉氏掌管,这两方印具有牵制顾命八大臣的作用。此时的她已经不满足与仅仅是掌管“同道堂”印了,她的内心有了更深的打算。1861年,26岁的慈禧太后在24岁的慈安太后和28岁的奕的支持配合下,经过缜密的准备,以闪电般的速度,发动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成功的宫廷政变,即辛酉政变,这是慈禧太后一生中发动的三次成功政变中的第一次。由于此次政变,那拉氏握取了中国最高皇权,成就了第一次“垂帘听政”,这次政变上下呼应之巧妙,舆论准备之完善,军力配合之恰切,行动掩盖之周密,爆发时间之准确,善后处理之明快,无不令观者瞠目结舌,从中也可看出慈禧太后之机敏、狠鸷、巧诈、沉着、决断„„

然而,按照清朝的祖制,皇权的掌控,无非是两种方式:一是成年皇帝直接执政;二是

幼帝继位,大臣辅政。但是,两宫太后,尤其是慈禧突破了清朝的祖制,大胆地采用了垂帘听政的政治体制。如何实行这个清朝没有先例的垂帘听政呢?大臣们绞尽脑汁,不得其解,最后还是聪明的慈禧以皇帝的名义发出上谕,指明垂帘听政的细节,才使这一难题得以解决,在她执政之初,雷厉风行,任用汉人,降诏求贤,支持洋务运动,还是颇想有所作为的。无奈,同治帝早丧,死时年仅19岁。于是两宫太后颁布懿旨:四岁的载湉承继大行皇帝为嗣,改元光绪,于是慈禧实现了她二次垂帘的目的。

在光绪十三年正月,慈禧为光绪举行亲政和大婚典礼后,便交出了皇权。归政于光绪后,此时的她在隐控朝政的同时,更多的是贪图享乐。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是她的六十大寿,寿辰未到,便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可慈禧庆典照开,礼物照收,其个人私欲得到充分的宣泄。

可是光绪帝内心深知,他不能一味地被慈禧牵制着,而且在甲午战争失败的屈辱中他深刻体会到只有变法,中国才能自强,于是就向慈禧提出了要变法。而慈禧在允许光绪帝变法的同时,以四项措施束缚了光绪帝变法的手脚。

后来,在光绪帝日益采取措施反抗慈禧时,慈禧害怕自己的地位会受到影响,于是便发动了戊戌政变,此次政变后,她更是处心积虑想废黜光绪帝,但在内外压力下,她的阴谋不得逞。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慈禧便开始了她悲惨的西逃之旅,这是她一生中最大的耻辱。最后,在列强的威逼下,她签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之后,列强的军队退出了北京,慈禧才得以回銮了。遭受了颠沛流离之苦后,慈禧痛定思痛,决心重新踏上光绪帝的路——变法。但是不久后,在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六日之后,光绪帝病危了,慈禧也患上了重病,但是她却不忘为光绪帝策立嗣子,解决皇位继承的问题。

后来,光绪帝病逝了,次日,慈禧的病情也加重了,然而,就在光绪死后的二十多个小时之后,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慈禧由于积劳成疾也离开了人世。这是否是上天与他们母子之间开的玩笑呢?

这一点也不让人觉得奇怪,因为她的一生几乎都是在管理朝中大事和后宫琐事中过去的,她,的确很疲劳。但是,慈禧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以后勿再使妇人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有违,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不许妇人和太监干政,如出于他人之口,我们不以为怪,却偏偏出自妇人而当政50年且又宠信太监的慈禧之口,简直莫名其妙。

慈禧大半生追逐权力,她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运大清国脉长达四十八之久,风光背后,权术斗争之险恶、如履薄冰的感觉谁能体会?她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使

无数王公大臣匍匐在脚下顶礼膜拜,却无法得到一个普通女人所能得到的男欢女爱,也无法获取一个正常母亲所拥有的儿女绕膝、含怡弄孙的幸福;她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陵墓为军阀孙殿英所掘,尸骨尽遭曝露、羞辱,至于其背负的骂名则天下皆知。但是,我认为,从某些角度上讲,她依旧是一个颇有成就的女人!

第二篇:读后感之慈禧

读后感之慈禧

标志着近代史开端的清朝,给予我们所带来不仅是满汉文化的盛装,更是对这个由兴衰走向没落的王朝的见证,而在兴衰走向没落的路途上,我们不得不了解这一时期内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最深的一位女人——慈禧。

首先让我们将视角放在高阳的《慈禧前传》上,原本我以为将会看到的是慈禧少女时候的清纯与善良。可是一开始我就被引入圆明园被毁后,一个即将逝去的王朝,咸丰的无奈、肃顺的跋扈、慈禧的悲哀,在高阳先生的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既没有林语堂先生鲜明的个人观点,也没有南宫博先生后宫的传奇色彩,他的作品中人物皆有来有去,循序渐进,有史可查,他只是告诉了大家一个历史的过程,书中其他的内容皆由你自己去感悟。

看过不少有关慈禧的电视剧和作品,不能免于俗套的,大都讲诉的是慈禧如何为了把握政权,如何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而牺牲整个清王朝的利益。也许在这里,我不是历史中的一员,我没有评价历史的权利,我没有评判慈禧的权利,但是我希望能够讲诉出自己内心的所想所感。

面对赔款,割地„„,一切的都能让每一个国人感到气愤,当我们把过多的责任归罪与慈禧的时候,试想一下,这是不是对慈禧个人太不公平了呢?评价每一个人,我们需要以我们的客观的态度来评判,当我们以太多的个人的主观意愿来评判一个人的时候,多少会有太多的个人因素。

在此,我并不是为慈禧辩解,她有她的错误,甚至这些错误,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难以磨面的。但是,仅仅作为一个女人,她不得不这样做,每一个朝代的更替,很多人都把过多的因素归罪于女人,商纣灭亡归罪于妲己,安史之乱归罪于杨玉环,李唐天下归罪于武则天,总是以太多的理由牵强的全部归罪于女人。慈禧也是如此,她作为一个后宫里生活的女人,当她不想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的时候,当她对于原本只属于帝王的权力产生迷恋的时候,慈禧开始了她追求权力的道路。1861年,26岁的慈禧太后在24岁的慈安太后和28岁的奕的支持配合下,经过缜密的准备,以闪电般的速度,发动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成功的宫廷政变,即辛酉政变,这是慈禧太后一生中发动的三次成功政变

中的第一次。由于此次政变,那拉氏握取了中国最高皇权,成就了第一次“垂帘听政”,这次政变上下呼应之巧妙,舆论准备之完善,军力配合之恰切,行动掩盖之周密,爆发时间之准确,善后处理之明快,无不令观者瞠目结舌,从中也可看出慈禧太后之机敏、狠鸷、巧诈、沉着、决断„„

然而,按照清朝的祖制,皇权的掌控,无非是两种方式:一是成年皇帝直接执政;二是幼帝继位,大臣辅政。但是,两宫太后,尤其是慈禧突破了清朝的祖制,大胆地采用了垂帘听政的政治体制。如何实行这个清朝没有先例的垂帘听政呢?大臣们绞尽脑汁,不得其解,最后还是聪明的慈禧以皇帝的名义发出上谕,指明垂帘听政的细节,才使这一难题得以解决,在她执政之初,雷厉风行,任用汉人,降诏求贤,支持洋务运动,还是颇想有所作为的。无奈,同治帝早丧,死时年仅19岁。于是两宫太后颁布懿旨:四岁的载湉承继大行皇帝为嗣,改元光绪,于是慈禧实现了她二次垂帘的目的。

在光绪十三年正月,慈禧为光绪举行亲政和大婚典礼后,便交出了皇权。归政于光绪后,此时的她在隐控朝政的同时,更多的是贪图享乐。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是她的六十大寿,寿辰未到,便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可慈禧庆典照开,礼物照收,其个人私欲得到充分的宣泄。可是光绪帝内心深知,他不能一味地被慈禧牵制着,而且在甲午战争失败的屈辱中他深刻体会到只有变法,中国才能自强,于是就向慈禧提出了要变法。而慈禧在允许光绪帝变法的同时,以四项措施束缚了光绪帝变法的手脚。

后来,在光绪帝日益采取措施反抗慈禧时,慈禧害怕自己的地位会受到影响,于是便发动了戊戌政变,此次政变后,她更是处心积虑想废黜光绪帝,但在内外压力下,她的阴谋不得逞。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慈禧便开始了她悲惨的西逃之旅,这是她一生中最大的耻辱。最后,在列强的威逼下,她签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之后,列强的军队退出了北京,慈禧才得以回銮了。遭受了颠沛流离之苦后,慈禧痛定思痛,决心重新踏上光绪帝的路——变法。但是不久后,在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六日之后,光绪帝病危了,慈禧也患上了重病,但是她却不忘为光绪帝策立嗣子,解决皇位继承的问题。

后来,光绪帝病逝了,次日,慈禧的病情也加重了,然而,就在光绪死后的二十多个小时之后,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慈禧由于积劳成疾也离开了人世。这是否是上天与他们母子之间开的玩笑呢?这一点也不让人觉得奇怪,因为她的一生几乎都是在管理朝中大事和后宫琐事中过去的,她,的确很疲劳。但是,慈禧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以后勿再使妇人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有违,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不许妇人和太监干政,如出于他人之口,我们不以为怪,却偏偏出自妇人而当政50年且又宠信太监的慈禧之口,简直莫名其妙。

在半个世纪里,她成功的获得了她所想要的一切。但是最后她成功了吗?在这半个世纪的权力面前,其实她是可悲的!

大半生追逐权力,她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运大清国脉长达四十八之久,风光背后,权术斗争之险恶、如履薄冰的感觉谁能体会?她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使无数王公大臣匍匐在脚下顶礼膜拜,却无法得到一个普通女人所能得到的男欢女爱,也无法获取一个正常母亲所拥有的儿女绕膝、含怡弄孙的幸福;她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陵墓为军阀孙殿英所掘,尸骨尽遭曝露、羞辱,至于其背负的骂名则天下皆知。慈禧作为清朝最有影响力的女人,有人曾将慈禧与武则天相比,认为慈禧的成就可媲美与武则天,但是细细想来。慈禧虽然进行了她对清朝乃至中国将近五十年之久的绝对统治,但她始终没有像武则天那样的黄袍加身,没有将前面的旗装由凤改成龙,在这一点上我们对于慈禧与武则天历史评价永远也不会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历史我们永远也无法准确的给出评判,但是一切的历史,我们仍旧可以透过自己来给历史最客观的评价!

第三篇:慈禧传 读后感

《慈禧传》读后感

做女人难,做个有名的女人更难,做个有野心的女人难,做个有野心又有才智的女人更难。

文韬武略无奈女儿身!这是慈禧的悲哀,也是历史的不幸。是非功过的评说并未随着她的死而烟消云散。

历史上不乏有名的女人,可名声这么不好的只怕只有她了。她荣华富贵的一生正是封建中国屈辱的百年。

其实,作为一个女人她并没有错。

谁不想施展抱负,谁愿意委屈求全,谁不想万人之上,谁不想功成名就……

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纵使没有她,没有清朝的腐败无能,也有下一个谁,也有下一个摇摇欲坠的王朝,也有下一个列强……

也许造成她声名狼藉的不是她自己,而是历史。

第四篇:读《说慈禧》有感

读《说慈禧》有感

纵观中华历史五千年的长河,能有几位女性能统治中华泱泱大国近半个世纪。大家陈丽娟《说慈禧》以史为据,从客观的角度对慈禧的一生做了一个中肯的评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去了解这个统治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风雨飘摇近五十年的女统治者。

从清朝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看,大清王朝的兴起和没落似乎都和女人有关,从清朝入关开始,孝庄皇太后历经前四朝,太祖朝,太宗朝,顺治朝和康熙朝,而慈禧则影响着后四朝,咸丰朝,同治朝,光绪朝和宣统朝。所不同的是孝庄皇太后是处在大清朝兴起时而且她是在后台参与国政,慈禧太后则是处在大清朝没落时期,且直接到前台干预国政。她作为一个统治者在处理国家大事上既表现出她所处时代所局限的政治观点又表现出作女人固有的性格特征,因此作出了影响中国近代走向的一些错误决定,故后世对慈禧的微词颇多而对孝庄皇太后的肯定较多。

慈禧以选秀的身份被选入宫中作为贵人,然而作为她命运的转折点是她为咸丰皇帝生下第一个皇子载淳。因为咸丰帝一生只有两个皇子,然第二个皇子夭逝。从此慈禧的地位一路飙升至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在咸丰皇帝死后便成为西太后,此时她二十七岁。在将先帝任命的八位顾命大臣肃顺等处决之后从此开始了她的政治生涯。然而为何突然之间她一个身处后宫的皇妃能一下子除掉先帝的顾命大臣。早在她作为贵人的时候比其他的人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她略懂汉文学,能画会弹,这无疑在当时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环境下她多了一个筹码。因此她咸丰帝很宠爱她,有时候很多奏折都让她批示,口谕让她代为传达,在这个时候起,她就渐渐对国家政治非常感兴趣,并努力培养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能,久而久之她对这个国家机器是如何运行和操作便了如指掌。咸丰在承德避暑山庄驾崩时,八位顾命大臣就对她这位西太后严加提防。此时她深知紧靠自己的力量肯定斗不过顾命大臣,她便避其锋芒,暗中与在京的恭亲王奕联合,以护送先帝灵柩为名分开八位顾命大臣,自己则先回京处理各种要安排的事,其结果便是肃顺等在回京那一刻便遭其为他们设计好的陷阱。

除去顾命大臣后慈禧的垂帘听政自然而然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然而凭借她多年的从政经验,她并没有放松对对手的警惕。当初她和恭亲王奕联手成就了她主宰大清帝国的命运时奕亦权倾朝野,她感到了奕的对她地位的威胁,便一句话就革掉了奕所有的权力。她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在大清国里只有她才是至高无上的。她的能力和人格魅力就是洞悉人性、工于心计、个人至上、敢作敢为,而这正是专制帝王所应具备的素质。她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运大清国脉于她的股掌之上,并且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慈禧又是失败的,她的失败在于,对权力她有着近乎病态的渴求,她的大半生都在恣意领略追逐权力的刺激和尽情享受得到权力的快感。也就是说,为了权,她什么都在所不惜!

慈禧虽然是大清国的主宰者,慈禧又是不幸的,她是一个母亲。不过做母亲就远逊色于她的政治生涯。她给自己的儿子请来最好的老师,很想将其按照自己的意愿培养成一位合格的帝王,但是事与愿违。从一件很小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当初在承德避暑山庄时肃顺等人和她有过交锋,小同治皇帝的第一反应就是躲到东太后的怀里。这是与她的严格要求是不无关系的。然而同治帝的早丧是她始料未及的,但是在后来的决定继位人的时候她又再次牢牢掌握住了大清帝国的走向,继续她的垂帘听政。

慈禧所处的历史时代,西方世界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西风东渐,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也是中国这头睡狮应对这场生死攸关的挑战的关键时刻。作为当时中国最高统治者的慈禧本应该运用她的权力,引领中国这艘摇摇欲坠的古老航船,闯过险滩急浪,成功的驶向彼岸。遗憾的是,她虽然熟谙权力场上的帝王术,却昧于世界潮流。面对险象环生的时局,或视而不见,或反应迟钝,或判断及决策一误再误,结果让中国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今天,当我们回顾与品评她的功过是非的时候,很难用单一的标准和情感来评价她复杂的人生,只能以人性化的视角,尽量还原她和她所处的时代。

第五篇:隋丽娟说慈禧——观后感

其实,隋丽娟教授的《百家讲坛——说慈禧》这个节目,已经出了很久了。本来我早就想看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都没能看成。这个星期的星期四晚上,倩虹在宿舍里说,她的《近代史纲要》课老师布置了一份作业,写一篇文章,好像题目就是《慈禧——中国历史的罪人》吧,每个人都要写,这件事勾起了我找隋丽娟教授的《百家讲坛——说慈禧》的节目视频出来看的念头。由于今天时间有限,就只看了前三集,按理来说,我这样的人是没资格来评价慈禧的,因为我了解的太少。但今天,我看了的这三集却让我颇有些小感触,下午补睡中午觉的时候,脑袋里面仍然在不断的感叹,所以就有了我的这一篇观后感。希望我明天出门不要被满天飞来的臭鞋子砸死,能够活着回来,继续看,继续写。

首先声明,我仅仅是想以一种比较中立的立场来发表我个人的一个异常浅薄的愚见,我不想反对“慈禧是中国历史的罪人”这个主流的观点。

慈禧这个历史人物,在我心里面一直都是比较负面的形象,因为她害得我们中国丧权辱国,沦为半殖民地,吃了好几场败仗,我们国家的百年国耻就是她害的,她是历史的罪人,应该永远地钉死在中华民族的耻辱柱上!我以前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书上是这样写的,别人都是这样说的,我也是这样学的。

现在,我觉得,像这样人云亦云地跟风,简单地脸谱化历史人物,反而是一种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更加不负责任的行为!我希望我能用我自己的脑子作出我自己的判断,哪怕得出来的是个完全错误的结论。那是我自己想出来的,我觉得,我宁愿要一个我独立自主想出来的错误结论,然后被别人批评指正,也不要一切都照搬照抄式地刻进我的脑子里。前者我可以真正的学到东西,后者我无非是个无脑子的刻录机加复读机罢了。

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做到客观公正,我觉得,目前为止,我很难做得到对慈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我无非是一个愚笨而且浅薄的后生,而且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在这里,我首先要向所有研究的前辈们致以最大的敬意。

既然我这是一篇观后感,而且还是一篇不完全的观后感,那我就只能讲我看了的那前三集。慈禧从17岁选秀女入宫,到后来执掌最高统治权,长达47年的统治,将近半个世纪!如果,单从她一系列的丧权辱国的"劣行”就给她定义是昏庸无能,肯定说不过去。她既然能从无名女孩入选宫中秀女,进入了水深火热的后宫之中后从比较低层的“兰贵人”爬上去爬到了后宫第二的地位,再到后来得到了皇太后的地位,摆平了慈安、肃顺、奕?等等曾显赫一时的人物,垂帘听政,独揽大权,如果她真的是昏庸无能的话,她早在后宫斗争当中拜拜了,又怎么可能会有后来的权倾天下的慈禧太后?

所以,她不是昏庸无能,而是非凡之辈。

节目中,说慈禧身上的素质有五种:洞悉人性、工于心计、个人至上、临危不乱、敢作敢为。而这些,正是成为封建最高统治者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慈禧可以说是当时社会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女性。

我感叹的是,她实在是太厉害了,那种腹黑,那种手腕,那种强烈的企图心,那种对权力的极度痴迷等等的一堆,让我三分感慨七分生畏。从踏进后宫,她就不甘于寂寞,对自己的人生之路深谋远虑、精心擘划。用了两年时间,她就从后宫中人数不限的贵人级别升了一

级,升到了人数只有6人的嫔,在三千佳丽的后宫中,不断地与后宫其他女人周旋,夺得风流成性的咸丰皇帝的宠幸。然后,又想办法既不给别人留下把柄又请来了太医,治好她的病,抢先为咸丰生下了第一个皇子,地位就直线升到后宫第二。又借咸丰体弱多病,自己拥有精通满汉双语的优势(慈安皇后没这优势),留住咸丰在她那里逗留,阅读批阅奏章,后来就由她来读奏章,再到后来由她来批阅。她借此机会,了解了天下大事,了解了如何像一位皇帝一样处理政事,有后宫里的一个女人,成长为了一个政治家。远远超越了后宫里那些仍在为争得皇帝的宠幸而斗得你死我活的那些妃嫔们,她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再后来,第二次鸦片战争打起来了,天津被攻破,英法联军打入北京只是时间问题的时候,咸丰皇帝和其他妃嫔们只知道哭,慈禧却能临危不乱,让咸丰皇帝请恭亲王奕?来应对。咸丰快要病死在热河行宫的时候,肃顺对咸丰建议,像当年汉武帝杀掉钩弋夫人,立钩弋夫人的儿子为太子那样,杀掉慈禧,以防将来由于皇帝小,大权旁落,母亲专权。慈禧以退为进,最后在临死的咸丰皇帝面前抱着儿子痛哭,让咸丰不忍心杀她了。咸丰在立遗诏的时候,将大权分给了肃顺等八大臣和慈安和慈禧,为的是让他们互相之间权力制约,既不能让大臣专权,也不能让母亲专权。不过,在下一讲里面,这种制衡就被彻底打破了,这是后话。

“我长得美,你嫉妒我,可以,但你如果妨碍我,那我就一定要干掉你。”真是让人觉得有点不寒而栗。

下载《正说慈禧》读后感(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正说慈禧》读后感(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角度浅谈慈禧[本站推荐]

    多角度浅谈慈禧 14级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2)班 林芝 学号:1140100062 摘要:慈禧作为帝制时代中国史上,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她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也引起了后人的众说纷纭。她17岁从......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读后感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看到慈禧了,正说清朝十二后妃读后感。有所感,却很杂乱,努力想总结成一个系统的想法,但凭我缺乏逻辑的思维能力,实在无能为力,呵呵。同样身处深宫,相似的身份,命......

    主持词:《正说80后》

    这就是您身边的80后,他们已经长大了,可以说他们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身在国内,能够获知国际潮流变化,互联网是他们的图书馆。写博客就是写日记,和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是特别另类、有......

    《说学》读后感

    《说学》读后感李吉瑞有幸获读《说学》一书,在这里首先感谢编写者的良苦 用心和教育智慧的分享。读完后主要感想如下:一、要设计好导学案,理念先行理念是思考和行动的起点,决定......

    正能量读后感

    读《正能量》有感 周光辉 《正能量》一书作者理查德·怀斯曼被誉为“英国大众心理学传播第一教授” ,其在欺骗、运气、幽默和超自然现象等诸多领域的研究享誉国际,深受公众欢......

    正能量读后感

    准确定位,才能高效从事 在公司的积极组织下,我学习了《团队正能量》这本书,书中谈到的“死气沉沉的团队无法成就卓越,只有拥有正能量的团队才能创造奇迹”、“有正能量的团队才......

    《正能量》读后感

    读理查德▪怀斯曼《正能量》有感 在经历人生低谷的时候,当时心里灰心丧气,天天浑身都充斥着负面的东西,朋友送我了一本书---《正能量》。当时看完这本书,我的心里有了很多的触动......

    正能量—读后感

    《正能量》读后感 所谓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