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邹平县动物免疫证使用管理办法
邹平县动物免疫证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动物免疫证的管理,根据农业部农牧发(1998)6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动物免疫证的领取、保管、发放和监督等日常管理工作,乡镇畜牧兽医站负责辖区内动物免疫证的领取、保管、使用管理工作。
第三条 动物免疫证由省畜牧局根据实际需要制订,并指定厂点监制。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制、制定、制作动物免疫证。
第四条 动物免疫证由实行计划管理,市、县、乡(镇)逐级定购,其领用计划每年申报一次,乡镇畜牧兽医站应于每年的1月10日前,县级应于1月15日前逐级将订购计划连同货款交市畜牧局。
第五条 各级动物防疫监察机构应建立健全动物免疫证管理制度,严格领取、保管、发放、登记手续,实行统一编号、分类保管。
第六条 动物免疫证的签发
(一)各种动物应按照免疫等程序及时科学地进行免疫注射,注射后必须由具有法定发证资格的动物防疫人员签发,猪、牛、羊每头(只)一证,禽、兔每户一证(规模饲养场(户)禽、兔每栋一证)。
(二)对辖区内具备自免条件的动物饲养场(户),经动物防疫机构批准,按计划供应疫苗,在动物防疫人员的监督指导下进行免疫注射,并由动物防疫机构的防疫人员出具动物免疫证明。
第七条 动物免疫证的填写必须按照统一规定规范填写,不得留有空项。
第八条 严禁出具伪证,严禁转让,涂改、伪造动物免疫证明,一经发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条 强化检疫程序,做到以检促防,防检并重。产地检疫时,应首先查验有效的动物免疫证,再做临床检验,出具产地检疫证明。
上市出售的动物必须持有动物免疫证明。没有动物免疫证明的,由动物防疫人员进行补免,出具动物免疫证明。
第十条 对动物免疫存根要保存两年以上,对收回的动物免疫证由出具产地检疫证明的县级动物防疫机构或乡镇畜牧兽医站保存一年,以备动物防疫、检疫考核检查。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畜牧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儿童免疫接种卡、证建立使用管理制度
儿童免疫接种卡、证建立使用管理制度
1、按国家规定为每名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卡、证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
2、儿童出生后1月,监护人应为其办理预防接种卡、证。未按时建立预防接种证或遗失者及时到接种单位补办。
3、7岁及以下儿童寄居本地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的,应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预防接种证。
4、儿童迁移时将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的证明交给儿童家长转迁入地接种单位;儿童迁入时向儿童家长索查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证明。长期外出儿童,在卡上注明外出时间。儿童死亡后及时注销接种卡,并注明死亡原因。
5、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预防接种卡城区由接种单位保管,农村由乡级预防保健单位保管。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
6、对儿童实施预防接种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做好记录。内容填写准确、齐全。
8、接种单位每半年对责任区内的儿童预防接种卡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剔出的卡片由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
9、接种单位在儿童入托、入学时,配合托幼机构、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及时补种。
第三篇:动物免疫制度
动物免疫制度
1、对国家规定的重大动物疫病进行强制免疫。
2、坚持常年按程序免疫,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
3、对新补栏畜禽要及时补免,对饲养周期短的肉鸡、肉鸭、育肥猪等要加强免疫。
4、重大动物疫病以外疫病的免疫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需要免疫的必须按程序免疫。
5、免疫时必须规范操作,按要求更换注射针头,并做好各项消毒工作,防止人为传播疫情。
6、疫苗的运输和保存按不同疫苗贮存运输要求进行操作,保证疫苗质量。
7、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确保免疫质量。
8、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免疫畜禽必须配带免疫标识。
9、对调运的种蛋和未达首免日龄的仔猪、雏禽应标明相关种畜(禽)的免疫情况。
畜禽标识制度
一、畜禽标识实行一畜一标,编码应当具有唯一性。
二、畜禽标识编码由畜禽种类代码、县级行政区域代码、标识顺序号共15位数字及专用条码组成。
三、农业部制定并公布畜禽标识技术规范,生产企业生产的畜禽标识应当符合该规范规定。
四、畜禽标识生产企业不得向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畜禽标识。
五、畜禽养殖者应当向当地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申领畜禽标识,并按照下列规定对畜禽加施畜禽标识:
1、新出生畜禽,在出生后30天内加施畜禽标识;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畜禽标识;从国外引进畜禽,在畜禽到达目的地10日内加施畜禽标识。
2、猪、牛、羊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需要再次加施畜禽标识的,在右耳中部加施。
六、畜禽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七、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产地检疫时,应当查验畜禽标识。没有加施畜禽标识的,不得出具检疫合格证明。
八、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动物检疫申报制度
为加强动物检疫工作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根据检疫工作需要,合理设置动物检疫申报点,向社会公布动物检疫申报点、检疫范围和检疫对象。
二、下列动物、动物产品在离开产地前,货主应当按规定时限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一)出售、运输动物产品和供屠宰、继续饲养的动物,应当提前3天申报检疫。
(二)出售、运输乳用动物、种用动物及其精液、卵、胚胎、种蛋,以及参加展览、演出和比赛的动物,应当提前15天申报检疫。
(三)向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输入相关易感动物、易感动物产品的,货主除按规定向输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外,还应当在起运3天前向输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三、合法捕获野生动物的,应当在捕获后3天内向捕获地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四、屠宰动物的,应当提前6小时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急宰动物的,可以随时申报。
五、申报检疫的,应当提交检疫申报单;跨省调运乳用、种用动物及其精液、胚胎、种蛋的,还应当同时提交输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批准的《跨省引进乳用种用动物检疫审批表》。
六、申报检疫采取申报点填报、传真、电话等方式申报。采用电话申报的,需在现场补填检疫申报单。
七、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受理检疫申报后,应当派出官方兽医到现场或指定地点实施检疫;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
八、动物及动物产品未经检疫,未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禁止调运。
养殖档案管理制度
一、为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动物的饲养管理,建立起可追溯机制,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动物产品的卫生安全,根据《畜牧法》及《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二、从事动物饲养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动物养殖档案。
三、动物养殖场建立养殖档案应当载明如下内容:
(一)动物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
(二)饲料、饲料添加剂,投入品和畜药的来源耗质量及使用情况;
(三)检疫免疫、监测、消毒情况;
(四)动物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五)动物养殖备案代码。
四、散养户的养殖档案可参照养殖场的档案要求,载明主要的内容。
五、饲养种畜应当建立个体畜牧养殖档案,注明档案编码,牲别、出生日期,父系和母系品种类型,母体的标识编码等信息。种畜调运时应当在个体养殖档案上注明调出和调入地,个体养殖档案应当随同调运。
六、养殖档案保存时间,商品猪,禽为2年,牛为20年,羊为10年,种畜禽长期保存。
七、养殖档案要求按农业部规定的格式规范建立。
八、省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对大型的养殖场实行备案登记,配给备案号码。市县级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对小型的养殖场实行备案登记。
九、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执行山东省动物卫生监督监督管责任制管理制度的要求,单元协管人员随时监督检查,片区监管人员每周要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市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每月要进行一次检查,据其情况或对存在问题提出及时整改。保证养殖档案规范建立。
用药管理制度
一、为了规范使用兽药、器械及生物药品的采购保管、使用,减少药物流失和浪费,特制定本制度。
二、保管员在新购药品、器械时,依据发票查清件数,根据产品保管要求分类存放。如有近期药品及时通知技术部,过期药品报财务注销。
三、建立用药申报制度
1、各生产区兽医主管到总药房取药,常规药品由总药房做计划,由公司采购。专项疫苗、贵重药品、特殊药械等报公司技术部安排采购,如不能采购,必须在3天内反馈给猪场技术管理部说明情况。
2、除公司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采购药械,如特殊情况必须经公司分管经理批准。
四、各车间取药必须凭处方取药,由兽医、防疫员开处方,主管兽医签字方可取药,饲养员一律不准随便取药,司药员必须监督执行。
五、领取生物药品,如疫苗、血清、类毒素等需要低温保存的药品必须用保温箱装取,否则司药员不予领给。
六、所有器械根据生产单元造册,落实到人,药房对车间,必须以
旧换新。各车间必须设有用药登记本,由使用兽医、防疫员填写,兽医主管及时核对药品领取和使用数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七、对一些特殊药品、疫苗空瓶或受污染物品、场地,查清数量,依据要求派专人消毁和无害化处理。
八、兽医、防疫员对每一批新药,新疫苗,用前要做小范围试验,并对生产技术管理部书面上报试验结果,无异常方可大范围使用。对每次防疫一定做好以下记录: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准文号,使用猪只的阶段、头数、反应情况等,出现异常及时停止使用,报技术管理部,如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由使用者负责。
九、兽药的使用依照上海市《规模化养猪场生产技术规范》标准执行。
十、严禁使用国家《无公害食品、生猪生产使用准则》规定中的禁用药品,严格执行允许使用药品休药期,由兽医主管负责落实,如造成危害,由场长和主管兽医负责解释并承担责任。
十一、以上各项必须严格执行。
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规模养殖场应严格按照动物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二、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应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
三、无害化措施以尽量减少损失,保护环境,不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为原则。
四、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一般为高温、深埋和销毁。
五、采取深埋的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在感染的饲养场内或附近,远离居民区、水源、泄洪区和交通要道。
六、对污染的饲料、排泄物和杂物等物品,也应喷洒消毒剂后与尸体共同深埋。
七、无法采取深埋方法处理时,采用焚烧处理。焚烧时应符合环境要求。
卫生消毒制度
一、饲养场周围及场内要保持清洁、干净的环境,及时清理污水、杂物及畜禽排泄物。
二、对饲养场周围、场内及污水池、排粪坑、下水道出口和生活区必须坚持按消毒规程进行消毒,对养殖小区指定密封发酵的粪便表面进行定期消毒。
三、饲养场的大门口和畜(禽)栏舍入口设消毒池,必须注意定期更换消毒液。
四、场内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净道和栏舍要经过洗澡、更衣、紫外线消毒。
五、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生产区必须要洗澡、更换场区工作服和工作鞋,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按指定的路线行走。进栏舍人员必须脚踏消毒池,手洗消毒盆消毒。
六、每批畜(禽)调入前或调出后,场地和栏舍要彻底清扫干净,用高压水枪冲洗,然后进行喷雾和熏蒸消毒。
七、定期对保温箱、补料槽、饲料车、料箱、针管等进行消毒。
八、定期进行带畜(禽)消毒,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九、进入生产区的车辆必须彻底消毒,随车人员消毒方法同生产人员一样。
十、消毒剂要选择对人和畜(禽)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不会在畜(禽)体内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
疫情报告制度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场实际情况,制定疫病监测方案。
二、配备相关技术人员和相应的工作设备、药品等,对养殖场的畜禽疫病进行监测。
三、发现疫情后,立即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四、对畜禽进出栏情况进行详细登记。
五、动物疫病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必要的疫病监督抽查,并将抽查结果报告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第四篇:动物免疫制度
消毒制度
一、合理选择消毒方法、消毒剂,科学制定消毒计划和程序,严格按照消毒规程实施消毒,并做好人员防护。
二、生产区出入口设与门同宽,长至少4米,深0.3米以上的消毒池,各养殖栋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垫。适时更换池(垫)水、池(垫)药,保持有效药液容量和浓度。
三、生产区入口处设置更衣消毒室。所有人员必须经更衣、对手消毒,经过消毒池和消毒室后才能进入生产区。工作服、胶鞋等要专人使用并定期清洗消毒,不得带出。
四、进入生产区车辆必须彻底消毒,同时应对随车人员、物品进行严格消毒。
五、定期或适时对圈舍、场地、用具及周围环境(包括污水池、排粪沟、下水道出口等)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必要时带畜禽消毒,保持清洁卫生。同时要做好饲用器具、诊疗器械等的消毒工作。
六、畜禽周转舍、台、磅称及周围环境每售一批畜禽后大消毒1次。圈舍空置1周后方可再饲养。
七、畜禽发生一般性疫病或突然死亡时,应立即对所在圈舍进行局部强化消毒,规范死亡畜禽的消毒及无害化处理。
八、所有生产资料进入生产区都必须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九、按规定做好本场(小区)消毒记录。
动物免疫制度
1、对国家规定的重大动物疫病进行强制免疫。
2、坚持常年按程序免疫,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
3、对新补栏畜禽要及时补免,对饲养周期短的肉鸡、肉鸭、育肥猪等要加强免疫。
4、重大动物疫病以外疫病的免疫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需要免疫的必须按程序免疫。
5、免疫时必须规范操作,按要求更换注射针头,并做好各项消毒工作,防止人为传播疫情。
6、疫苗的运输和保存按不同疫苗贮存运输要求进行操作,保证疫苗质量。
7、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确保免疫质量。
8、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免疫畜禽必须配带免疫标识。
9、对调运的种蛋和未达首免日龄的仔猪、雏禽应标明相关种畜(禽)的免疫情况。
安全用药用料制度
一、严格遵守《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严把兽药饲料产品质量关,对所使用的兽药饲料产品要从正规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购进,进货时严格审查产品相关生产许可证、质量检验合格报告、产品标签等内容,确保产品质量。
三、建立健全兽药饲料产品进货、使用登记备案制度,对兽药饲料的购进、使用和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如实记录下来,为溯源制度的实施打好基础。
四、不使用假劣兽药、人用药物、违禁药物、非法兽用生物制品和其他违禁物质。不使用假劣饲料和“瘦肉精”、“蛋白精”、安定等违禁物质;发现有使用、经销“瘦肉精”、“蛋白精”、安定等违禁物质和假劣饲料的行为,及时向兽药饲 料主管部门举报。
五、严格执行《农业部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业部193号公告)、《部分国家及地区明令禁用或重点监控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业部265号公告)、《兽药国家标准和部分品种的停药期规定》(农业部278号公告)、《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农业部168号公告)、《兽药地方标准废止目录》(农业部560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农业部658号公告)和《江苏省关于在畜禽生产中禁止使用违禁药物的决定》等兽药饲料管理规定,确保安全用药用料。
六、严格依法使用兽药饲料产品,自觉接受上级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质量抽检。
动物检疫申报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简称《动物防疫法》)和《江苏省动物防疫条例》(简称《条例》)及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国家对动物检疫实行检疫申报制度,动物检疫申报由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受理。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在动物和动物产品出售或调离产地前,应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二、需提前进行检疫申报的,应依以下规定时间进行申报:动物产品、供屠宰或者育肥的动物提前3天;种用、乳用或者役用动物提前15天;因生产生活特殊需要出售、调运和携带动物或者动物产品的,随报随检。
三、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检疫申报后,应做好检疫申报登记并及时派出官方兽医(动物检疫员,下同)到场(户)或到指定的地点实施现场检疫。
四、官方兽医应当依照相关最新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检疫规程,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实施检疫。经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动物产品同时加施检疫标志;检疫不合格的,依法进行相应的处理,其处理费用由畜(货)主承担。
五、官方兽医要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禁止吃、拿、卡、要,不得刁难报检单位和个人。若有上述情况,货主可以随时向主管部门举报,举报电话:86223298
85752208。
六、检疫申报人故意制造障碍或阻碍检疫人员实施动物检疫的(如已将数量较大的动物先装满车后才申报等),检疫人员有权责令消除障碍或给予配合,否则不予受理。
七、严禁转让、卖买检疫证明,严禁检疫不出证或不见畜禽开证。违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畜禽标识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畜禽标识是指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耳标、电子标签、脚环以及其他承载畜禽信息的标识物。
二、畜禽养殖者应当向当地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申领畜禽标识,并按照下列规定对畜禽加施畜禽标识:
(一)新出生畜禽,在出生后30天内加施畜禽标识;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畜禽标识;从国外引进畜禽,在畜禽到达目的地10日内加施畜禽标识。
(二)猪、牛、羊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需要再次加施畜禽标识的,在右耳中部加施。
三、畜禽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四、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产地检疫时,应当查验畜禽标识。没有加施畜禽标识的,不得出具检疫合格证明。
五、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在畜禽屠宰前,查验、登记畜禽标识。
畜禽屠宰经营者应当在畜禽屠宰时回收畜禽标识,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保存、销毁。
六、畜禽经屠宰检疫合格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在畜禽产品检疫标志中注明畜禽标识编码。
七、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养殖档案制度
畜禽养殖场应当建立养殖档案,载明以下内容:
一、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各进出场日期;
二、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
三、检疫、免疫、消毒情况;
四、畜禽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五、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六、畜禽养殖场未建立养殖档案的,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养殖档案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畜禽养殖场(户)应购置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备。
二、对病死畜禽应及时化制或焚烧后深埋,禁止乱扔乱放病死畜禽,更不得将病死畜禽销售、贩卖或食用。
三、化制池内的消毒液要保持足够的消毒量及浓度,确保消毒彻底。
四、处理病死畜禽做好记录,并注明死亡原因。
动物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迅速控制、扑灭重大动物疫情,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保护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制定本 制度。
一、从事动物疫情监测、检验、检疫、疫病研究与诊疗,以 及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发 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 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等 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其他单位或个人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及时报告。
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即赶赴现场调查核 实,初步认为属重大动物疫情的,应当在2小时内将情况逐级上 报省。
三、重大动物疫情由国务院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 的程序,及时准确公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布重大动物 疫情。
四、发生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 管部门与同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相互通报。
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不得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动物疫情,不得阻碍他人报告动 物疫情。
六、疫情报告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保密制度。
第五篇:猪场免疫管理办法
猪场免疫档案及统计管理办法
一、猪场统一使用新的免疫记录表(附表1)和免疫注射统计表(包括总表,配种舍表,产仔舍表,保育舍表,育肥舍表,公猪舍表)。
二、免疫记录表是猪场免疫注射的原始记录表,由兽医主管掌握,每天填写,无论有无免疫活动都要填报,不能遗漏。每天与场长日报一起交统计录入到免疫注射统计表的电子表中。由兽医主管审核无误并签字后,每月底将全部免疫记录表及当月的免疫注射统计表(总页)收集,装订成册,由场资料室统一保存,保存时间2年。满2年的,可向公司申请销毁,并建立销毁记录。每月底同时将免疫统计表的总表由场长签字后会同其他月统计报表报公司有关部门。
三、免疫注射统计表的电子版由场统计员负责录入和管理。定时和不定时传公司兽医师和董事长查看。
四、防治员必须如实填写免疫记录表的每项内容,不得缺项。缺项的,发现一次,惩5元钱。
不允许假签字,谁做事谁签字,兽医不在时的审核可由场长签。发现一次假签字的,处当事人5元。若没有注射疫苗而造假填写了免疫记录表,凡签字人员每人每次处20元罚款。
五、疫苗的领用数必须和当天的保管发出数相吻合。发现一次不符合的,处保管员5元。
免疫注射统计表的数据必须来源于有效的免疫记录表。统计员使用了内容填写不齐,签字不完善,或假签字的原始记录表的,发现一次处统计员5元。发现帐据不符的,一次处统计员5元。
六、免疫记录档案和电子统计表必须妥善保管,不得丢失。发现档案或电子表丢失或不全的,分别处兽医主管和统计各50元。
七、罚款由检查人员写出罚款理由和金额,由董事长签字后交财务部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