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假对家教方法也是一种考验
暑假对家教方法也是一种考验
宋殿儒 《 中国青年报 》(2014年07月10日02 版)
今年,一朋友儿子考上名牌大学,瞬间变成了网上经常提到的“别人家的孩子”。很多家长将其作为范例去训斥自家孩子。这种方法非但不能起应有作用,还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不会让孩子心里服气。这已是家教的普遍误区。拿孩子们自尊心为代价的家教,是最容易适得其反的一种做法。
当年我的儿子成绩很差,我也经常拿优秀孩子的范例来激励,结果总是适得其反,甚至使儿子起了逆反心理。记得有一次儿子中学联考考砸了,我就说“人家小果学习条件那么差,可是人家就能考全校第三,而你„„”结果话没说完,儿子就反问道:“那你也先去看看人家的爹妈是咋对待小果学习的!你们总希望我考个第一,可是你们真正关心过我为什么回到家里总找不到好心情吗!我写不好作文的时候,和不会做题的时候,你们能和小果的家长那样问什么都难不住吗!”
儿子在学校靠老师和同学,而回到家里就只有靠家长了。家长如果没能力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至少得有言传身教的启发方法。有一次大半夜了,儿子还手捂着额头,不肯休息。我问起原委,他回答说,老师布置的一篇关于“父亲”的作文不知从何写起。我听了后就笑着跟儿子说,你打开爸爸的博客,我当年有一篇写我爸爸的文章,你看看,也许能够给你一点儿灵感。这样,儿子读了我写的《父亲》之后,写了自己的父亲。
就这样,原来对学习畏惧的儿子慢慢地喜欢上了学习和钻研。知识是人类最喜爱的风景,只是多数家长、老师没有带孩子“进去”。
我们解决不了儿子问题的时候,譬如儿子的物理和化学问题,会安慰儿子,该休息就休息,之外我们会主动与儿子的课业教师沟通,帮助儿子解决难题。现代合格家长不仅要争取做一个师者,还要做一个“巧匠”。家教的本真是授业,而家教的力量在于“温情的释疑和巧妙的点拨”。
这个暑假,各位家长在科学家教和引导孩子有兴趣地学习之外,还得让自己“好好学习”。自己主动探索出一套合理的家教方法。家长若能和孩子一起轻松地过好假期,那是最有意义的。切记,暑假主要是让孩子休息的,你如果不能让孩子在暑假中乐趣地学习,那你逼孩子学习,还不如逼自己多多”补课”,学习家教的方法和能力。
第二篇:简单也是一种活法(范文模版)
简单也是一种活法
秋意 2012-10-12
红枫有意分秋色,南雁无聊啸晚风。
顾盼虽怜花已老,流连窃喜果新丰。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我在家里呆不住是真的,老婆骂我猴子屁股坐不住,我也不觉得有什么过分。平时总是忙,一有假期多是去会朋友。也就是吃吃喝喝,天南海北胡吹乱侃一番。虽然也是一种无聊,却总能自圆其说,如果连这点权力也给剥夺了去,人生岂不太乏味吗?
这个周末除去健身房跑步外一直宅在家里,美其名曰陪儿子,其实他根本就不用我陪,一个人关着房门不知道在做什么。但因他始终都在意识范围内,所以我确确实实在陪他。朋友的电话响了多次,我只当没有听见。如果接了就一定要出去,因为我是个软弱的人,意志总会在外界诱惑下妥协。
在家里其实挺好,看看电视,上上网,做做饭,再睡睡觉。这份忙里偷闲,随意自在的心情过去还真少有。这次算借儿子的光,我倒是好好享受了一下居家的温馨和舒坦。
有些人一辈子都闲不下来,而有些人则一有机会就会忙里偷闲。前者是劳碌命,总和自己过不去,活的像只转动的陀螺,即使手上没有事做,心里还会翻云覆雨,不得消停,仿佛不如此就是浪费时间和生命,就会产生一种莫明其妙的犯罪感,我就是这种人。后者是福命,终生逍遥自在,到死都为自己而活。有些人善于生活,他们懂得适可而止,懂得享受生活,懂得让自己停下脚步去思考未来。而我却做不到,对自己非常苛刻,总像蚂蚁一样忙忙碌碌地活着,却很少用心体验生活中的美好。举个简单的生活例子,我吃饭总爱狼吞虎咽,虽然吃得很饱,却没品尝出饭菜的味道。想来想去,我还就是那种活着,却没有享受活着的乐趣;吃饱了却不知其味的蠢人。
其实生活的道理都很简单,只是有时我们的思想太复杂,反到去简从繁破坏了正常的思维习惯,因此误入歧途。“大人都是没事找事。” 仔细想想,在许多时候孩子们不经意说出来的话,却往往包含着很深奥的道理,让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大人们经常有如顿开茅塞,恍然大悟的觉醒。
简单的生活也是一种美!
第三篇:惩罚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惩罚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 匡慧娟
在英国的亚皮丹博物馆中,有两幅藏图格外引人注目。其中一幅是血液循环图,另一幅是骨骼图,说起这两幅藏图,里面还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原来,这两幅画是当年一个名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的作品,麦克劳德小时侯不仅顽皮,而且充满好奇心,甚至有惊人的举动。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看看狗的内脏是啥样。于是,他和几个小伙伴偷了别人的一条狗,宰杀后开膛破肚把内脏一件件剥离,仔细观察。可他万万每想到的是这条狗是校长的宠物,校长此刻十分恼火,决定给予麦克劳德惩罚,但是谁也想不到校长的惩罚竟会是让麦克劳德画一张狗的骨骼图和血液循环图!麦克劳德很聪明,知道自己罪责难逃,应该接受处罚,便暗下决心认真地画好了两幅图,交给校长。校长看后非常满意,认为画得好,对错误的认识较深刻,决定不再追究杀狗事件。校长的处罚,不仅使麦克劳德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又保护了他的好奇心,同时也因势利导,给了他一次学习生理知识的机会。后来麦克劳德成了世界上一名著名的解剖生理学家,并且和他人合作发明了胰岛素,创造了治疗当时不治之症——糖尿病的新方法,为此,他获得了1927年诺贝尔医学奖,他每次谈及成功的因素时,总是对校长的这次惩罚念念不忘。
由此可见,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第一,适度的惩罚具有唤醒作用。惩罚能使犯了错误的孩子认识错误,并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任。一个12岁的美国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是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新装的,要12.5美元,你赔!”当时是1920年,12.5美元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少年没办法,只好回去找爸爸,他爸爸在问清情况后对儿子说:“你踢碎了玻璃你就得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给我。”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少年擦皮鞋、送报纸,挣回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少年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在回忆录中写到: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使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第二,惩罚具有警示作用。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个群体中的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给予他恰如其分的惩罚,会使其他同学受到教育辐射,从而惩前毖后。一次,我在小测验中发现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女生给他人递纸条,我在与她的谈话中了解到,她之所以帮助同学作弊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她认为他人问她,如果不告诉他(她)们,会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二是她不愿看到好朋友因为考试成绩不佳而受同学歧视、家长责骂。我在女孩认识错误的基础上作出了这样的惩罚——让她与前后左右的同学结成学习互帮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互帮互学,使她的好朋友尽快走出成绩不理想的尴尬境地,而她的好朋友我则给了他们这样的惩罚,当然也是目标——到学期结束,缩短与女孩之间的差距,力争成为她学习上的竞争对手。从此以后,作弊的现象自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班级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比学赶超的学习风气。
第三,惩罚具有激励作用。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总希望自己超越别人,当他们遭受失败或受到惩罚时,就会从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中警醒自责,唤起自我意识,引发危机感和焦虑感,从而吸取经验教训,奋发向上。
毋庸怀疑,惩罚要掌握好一个“度”,更不能把体罚、变相体罚与惩罚混为一谈。我听过这么一件事:二年级的雯雯因为喝水迟到了,任课老师便让她在讲台边站了一节课,致使胆小的雯雯第二天推说嗓子疼、肚子疼、头疼,不愿按时上学。这是一种变相体罚,更是一种心理虐待,年幼的雯雯众目睽睽之下在讲台前站了一节课,使她处于一种被歧视的境地,从而难堪万分,因而产生惧怕上学的心理。由此可见,学生中的一些学习障碍症、厌学等现象,很多都是因为惩罚不当而引起的心理疾病。惩罚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危险的高难度的教育技巧,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研究惩罚的艺术,做到因人而异、适量适度。
我从实践中体会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讲究惩罚的艺术。
1、以理解、善待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惩罚中明白事例、明辨是非、增长知识为目的。
2、在学生犯错后,要透过错误的言行,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妥善引导,让其闪光点得到发扬。
3、惩罚要适度,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的思想品质,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4、惩罚应精心设计,杜绝随意性。
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应“三思而后罚”,惩罚应该是温和的关爱、巧妙的引导。我想大家一定还记得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处理一个打人的学生,没一句责骂和训斥,反而给那孩子发了四颗糖,分别奖励他的守时、诚实、正直、勇敢,陶先生的四颗糖,对于这个孩子来说,与其说是奖励,不如说是心灵的鞭策,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更感悟到了陶先生高超的育人技术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从而影响了他的整个人生!
在教育中,表扬、批评、激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它们犹如一付药中的各味药,缺一不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当学生在磕磕碰碰时,愿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能用真爱去研制一颗颗带有糖衣的苦药,让每一位学生在我们的良苦用心中健康成长。
教后感:
赏识教育逐渐被人们接纳,人们愈来愈体验到赏识、赞扬、鼓励、肯定对少年儿童的发展所起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一味的“夸奖”并非是教育的灵丹妙药,在少年儿童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道德认识、是非判断能力还不够成熟,自我约束能力和意志品德还不够强,对自己惰性和积习的克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不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当学生的行为出现问题时,适当的惩罚将会使之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由此可见,惩罚也是教育的一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第四篇:坚持,也是一种力量!
坚持,也是一种力量!
坚持,这个词,我个人感觉太过于通俗化了,大家常常会说的这个词语。坚持,它有的时候真的很有魔力,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别人会告诉你,一定要坚持,当你听到这个词的时候,你也许就会继续坚持下去,因为你坚信坚持就一定会成功。说起这个坚持的时候会很轻松,但是做起来的话不是很容易。
我记得法国作家拉罗什夫科说过这样一句话,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在最困难的时候,哪怕你坚持一下下,也许就会成功;如果你放弃了,那么你就一定会失败,因为你没有尝试着去坚持,你没有自信,结果就是失败,但如果你坚持了,最终结果仍然是以失败告终,你也不会觉得遗憾,因为你坚持了,你努力了,你不会觉得后悔,你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也许还会让你很难忘。坚持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也许它会把失败变成成功,有一条名言,我还深深印在脑海里了,它是“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下无易事,只怕粗心人。”
我亲身经历过,最后我成功了,我好高兴,因为我有尝试过,我觉得想要坚持就一定要有自信。有听说过吗?自信是一种美,只要你自信,你就将成为最美的人。看那些在赛场上的运动员们,他们用敢于拼搏的精神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前段时间,我看了一场比赛是自行车比赛,中途有一位运动员,因为太拥挤,他摔在了赛场上,看得出来,伤势很严重,可是他没有退出,而是扶着自行车一步一步艰难的走到终点,观众席都站起来为他鼓掌,他不屈不挠,永不言弃,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也感动了我。
一定要坚持!一定要自信!
五年级:刘昕婷
第五篇:这也是一种幸福
有人曾经问过我,什么是幸福?一时间,我想不出来。或许对于老人来说,幸福是儿女的一声问候;对于母亲来说,幸福是孩子开心的笑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会。但对于我来说,劳动也是一种幸福。
劳动也是一种幸福 什么是幸福?有人说,拥有温暖的家是幸福,能与朋友快乐地玩耍是幸福。对我来说,劳动也是一种幸福。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上,为了让爸爸妈妈好好休息一下,吃完爸爸妈妈烧的美味佳肴我便开始洗碗了,我便担当起了洗碗的家务活。我先用抹布沾一点“白猫”洗洁精,仔细地擦拭着一碗一碟,慢慢的,碗呀碟呀浑身上下都泛起了透明的泡泡,那些大大小小的泡泡从窗口斜射进来的阳光里闪耀着五颜六色的色彩,美丽极了!那飞溅的水珠犹如一颗颗珍珠飞洒开来,冲走了残渣洗净了油腻,眨眼间,就像变魔术一般,碗碟都干干净净地“出浴”了,好像刚从美容院里走出来,一个个容光焕发,真可爱啊!检查
你知道吗?在洗碗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声音在奏响。瓷碗的声音是清脆的像铃声;铁碗的声音是浑厚的似敲钟;不锈钢餐具的声音是响亮的,好像敲击的铜钹。就这样,水那哗哗的流淌声和着锅碗瓢盆各种不同的声音,就像在演奏一首充满美妙旋律的交响曲,这是劳动中最动听的曲子啊!
我把一大堆洗得干干净净的碗碟仔细的按形状的大小摞在一起,就像春雨后的竹笋带着晶莹的露珠在慢慢长高,长高… 劳动完成了,那干干净净的碗碟上映出了我那张会心的笑脸,那笑脸分明有一种骄傲,一种得意,一种充满劳动成果的喜悦。这时妈妈走了进来笑嘻嘻的对我说:“你辛苦了。’’我摇摇头说:“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
“五一”劳动节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在我的记忆中是深刻的——原来平凡的劳动,只要你爱做并做好它,它就变成一种美妙的享受,洗碗劳动令我感到无比幸福快乐。
感动也是一种幸福
什么是幸福?有人说,拥有温暖的家是幸福,能与朋友快乐地玩耍是幸福。对我来说,感动也是一种幸福。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前的事,在那天早晨,我独自一人去浦东游泳馆游泳,我迈着轻松而又愉快的脚步来到了车站,阳光明媚,温暖的阳光洒在屋顶上,汽车上……金光闪闪。“呀,今天的天气真好”,我刚到车站就听见“嘟嘟”一个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考,我抬头一看,哦,车来了,我上了车,车上十分的拥挤,我好不容易找到了个站脚的的地方。“嘟嘟”车开了,车在路上飞驰着,一站,两站,三站……车门又开了,上来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只见那老人拄着一根拐杖,艰难地上了车。司机一看说:“谁给老人让个座”。老人走到了一位青年小伙的跟前,站了下来,可小伙子视而不见,车开了,在上大桥时,突然一个急刹车,老人向后退了两步险些跌倒,她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小伙子仍然一动不动,有几位乘客用不满的神情看了看他。突然,“老人家,你到这儿坐。”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人们寻声望去,原来,说这句话的是另一位老人。我仔细地端详着他,在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有着几道深深的皱纹,“来吧!”老人顿了顿脚,说“好吧”,另一位老人站了起来,走到门口,有几位乘客被老人的行为深深的打动了,便起身给老人让座。老人不经意的回答了一声:“不用了”。所有的乘客都大吃一惊,接着就是一阵沉默……车仍在行驶,车站到了,这位老人下了车……
世界上竟会有这样的老人,自己已经很苍老了,却把座位让给了更需要的人,多么高尚的行为呀!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我想:老年人都能如此,而我们年轻人呢?我的眼眶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