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
女儿今年三岁半,无论是去幼儿园的途中,还是睡前、饭后,只要心情好,儿歌不离口。有一天,女儿缠着我教她一首题目为“十盏灯”的儿歌。我在给女儿搜集儿歌的时候,发现从儿歌中能反映出电力的发展历程。
奶奶今年九十一岁,她出生在清末民初。记得我小时候,奶奶教我一首关于灯的儿歌,内容是“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我没有亲眼见过灯台,但是从歌词中,我们可以想象,灯台的形状可能挺高,并且是靠燃烧食用油来照明的。
母亲今年六十三岁,她出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母亲教我关于灯的儿歌是“烧洋油,点洋火,灯不亮,来找我”。我当时问母亲,洋油、洋火是什么东西,母亲告诉我,洋油就是煤油,洋火就是火柴,建国初期,工业不发达,这两样东西大部分靠进口,所以俗称洋油、洋火。
哥哥今年四十岁,他教我的儿歌中就有了电的信息,“灯头朝下,铁树开花”。哥哥小时候,正是胜利油田大规模发开的时期,我们村子周围矗立着五六个高达数十米的石油钻塔,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声引来哥哥和玩伴们的围观。晚上,钻塔上十几个大功率的电灯泡把钻塔周围照得亮如白昼。
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村还没有用上电,老师教我们的儿歌中有“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一句。老师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争取长大后到城里工作,住上楼房,家里用上电灯、电话。
去年,我家刚刚搬进新楼房,三室、两厅的房子,总共安装了十八盏灯,分为六种款式,十八个花样,个个不同。我想,这也许是女儿让我教她唱“十盏灯”儿歌的原因吧!
“五颜六色狮子灯,活灵活现雕龙灯……”女儿用稚嫩的歌声,唱出了电力发展的见证,唱出了像蜜一样甜的幸福生活。
第二篇: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现在,健身强体、一试身手要穿运动鞋,上班公务要穿名贵的皮鞋,休闲度假要穿休闲鞋,派对约会要穿情侣鞋,爱美、懂美女士“衣不厌新、鞋不厌贵”,自然要穿时尚新潮的各类马靴和以至于有点另类的尖头鞋、松糕鞋等鞋子。物质的富有、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对现在的人们来说拥有它们是自然而然、随心所欲的事。就是孩子,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也会拥有众多品牌、功能和价格不一的鞋子。可是当年,对乡亲们来说,能拥有一双结实、舒适和美观的鞋子,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举手投足”、“脚下无鞋穷半截”,两句家乡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俗话,道出了多少辛酸,多少苦涩,多少无奈,还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60年前,位于皖西北的家乡,是个“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地方,有“水旱汤(汤恩伯部驻扎)蝗,苦甲四方”之说。兵连祸结、灾害频繁,乡亲们能穿上布鞋、棉鞋的是少之又少,最多、最常见的是草鞋,赤脚下田、务工务农的比比皆是。大家忍饥挨饿、苦不堪言,盼望着有着一日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雄鸡一唱天下白”,建国后,家乡彻底结束了缺衣少食、饥寒交迫的生活,穿上了布鞋的乡亲们,可高兴了。但受左的思潮的影响,加上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分配模式,贫穷、落后是乡亲们始终挥之不去的阴影。长期以来,大家穿得最多的是布鞋,帆布面、橡胶底的胶鞋开始出现,村里参军入伍退役返回的人才有的解放鞋,既时髦,又结实耐用,成了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心爱之物。至于皮鞋大家只是在电影中见过,就是公社书记和县里的领导到村里来,穿得最多也是布鞋,只不过比村民布料是质量好、较厚的灯芯绒,比较干净、没有补丁罢了。那时候,村里小伙子相亲,为了体面,往往到退伍军人家里借用胶鞋充当一下门面,甚至闹出了三个小伙子同借一双胶鞋的笑话。因为购买布料需要布票,孩子多、负担重的家庭还要不辞辛苦地用上辈人传下的手艺做成家织布。“来之不易,自然珍惜”,它们往往要经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之后,又被细心地裁成布条,纳成鞋底。不经意一觉醒来,夜已经很深了,睡眼朦胧的我只见妈妈和村里大婶们还围坐在昏暗的油灯下纳鞋底,长长的线儿跟着针儿跳跃,暖流跟着针眼流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我在耳闻目睹、感同身受到唐诗魅力与韵味地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的辛酸。妈妈一边纳鞋底,一边喃喃地对我说:“孩子,以后走路要小心,不要再踢石子、踩泥水了,你看,做一双鞋子多不容易啊!”到了下雨天,我和大多数小伙伴没有雨靴,只好打赤脚在泥泞的道路上奔跑,到学校后才匆匆忙忙找点水坑洗洗脚,穿上鞋子进教室。要不是不巧,碰到路上有个玻璃碴、钉刺等尖锐之物,脚上淌血事小,要是感染发炎,对缺医少药的我们来说,可是一件要命的事。为了让我们远离伤害,大人们要么给我们送点东西吃,要么背我们到校园,现在一下雨,我的脚还有点条件反射似的有点疼,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党的十一届三中会全似和煦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吹绿了家乡的沟沟坎坎、田边地角,更吹响了家乡人们脱贫致富、治愚治穷的号角。乡亲们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在大力发展传统农业的同时,还依靠科技进步开展植桑养蚕、立体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我们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山羊村、黄牛村和蔬菜专业村,绿色蔬菜和肉食品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庄户人家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收入一天比天好,乡亲们的心情和笑脸也糖上加蜜。“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下有鞋,走路稳当,眼前亮堂”,小伙子不仅不再为相亲娶媳妇没有漂亮鞋子发愁了,还讲究起了款式和样式,讲究起了搭配和场合。“大河有水小河满”,我们脚下的布鞋渐渐有点失宠了,上海产的飞跃、回力胶底运动鞋、步云旅游鞋占了上风。就拿雨鞋来说吧,下大雨时,就穿深筒的雨靴,雨小时,妈妈怕我焐脚就给我准备浅腰的雨鞋。记得刚有一双自己专有的雨鞋后,我把鞋子放在床头前,夜里兴奋得怎么也睡不着,一听到外面有风声就往外跑,直到看到满天星斗才一百个不乐意地回到家。终于有一天下了雨,我就像快乐的燕子穿进雨幕,跑上了公路,专找有水坑的地方和小伙伴们比赛谁跑得快乐、溅起的水花高。大人们都笑出了眼泪:孩子是大人的心头肉,孩子高兴大人能不高兴吗?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家乡人们充分利用资源、人才、技术和环境、交通、区位优势,积极发挥优势产业,拓展新兴产业,积极对接长三角,并深度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活两种资源,取得了举世瞩目、日新月异的成就。“好东西人人都想要,人人都喜欢”,看吧,绿色食品远销海内外,像脱水姜片、蒜片、苔干、芝麻等等产品,得到了五湖四海朋友的一致称赞。“农村城镇化,城镇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妖兽帝国 极道修行录 仙魔战记 掌生控死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而今,跟上了时代的步伐的乡亲们,也是今非昔比、旧貌换新颜:村村通工程,使乡亲们彻底结束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赶集上市穿的是各式各样的皮鞋,访亲问友讲得是促膝谈心、亲密无间穿得是休闲鞋,就是下田耕种、驾驶农机也不再需要笨重、焐脚的胶靴了。要说变化最大的还不进城务工富了起来、见过世面的姑娘小伙们,要么是价格不菲、质量上乘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的耐克、阿迪达斯、彪马、背靠背等国际知名品牌和李宁、双星、匹克等国产名牌运动鞋,要么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法国“老人头”、意大利“左天奴”知名外国品牌和“森达”、“富贵鸟”、“百丽”等国产名牌皮鞋。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老婆婆,也早也已对秀气的高跟鞋、帅气的马靴等鞋子司空见惯,不像以前视为奇装异服、大惊小怪,不像以前指手画脚、指指点点,更不像以前那样冷嘲热讽、深恶痛绝,甚至逼着孩子忍痛割爱、付之一炬了。老人们都宽容地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赶上了好时代,也该补一补了呢!”
“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说的一句名言。其实,当乡亲们的双脚洗去了昨日的泥泞,甩掉了昔日的辛酸,摆脱了贫困的命运,带着澎湃的激情与自信,带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带着庄稼人特有的朴实和芬芳,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开创更加灿烂的未来,我的心情也充满了豪迈:家乡发生的可喜的变化,难道不是当代中国60年来继往开来、翻天覆地巨大变化一个缩影吗?
妖兽帝国 极道修行录 仙魔战记 掌生控死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电建公司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路
关于路,鲁迅先生好:“其实地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
路代表着方向,在通往心中目的地的路上奋力前行,追求着愿望的实现,必将是缀满了艰难跋涉的脚印。
这条路可能是蜿蜒又曲折,还可能是泥泞又坎坷,但这是希望之路,是成长之路,或者也是收获之路。人如此,企业也如此。
八十年代初,我匆匆踏上去技校上学的路,随着秋空中渐渐淡去的雁行,年少的我一路南行,第一次远行,心里既兴奋又激动。能上技校,就意味着找到了通往工作的路,同学们祝福着我,也羡慕我,身材瘦小的我背着被包和重重的行李也没感觉到艰难,坐火车先到合肥住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从合肥坐火车到安庆,踏进学校的大门,已经能看到夕阳西下时绚烂的云朵。
那一年寒假前夕,厚厚的积雪封了山路,我们北方的同学改为先从水路走,然后换乘火车。那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刚开始上船时,人挤人,我又背着行李,生怕把给妈妈买得点心挤坏了,左右护着,不一时就大汗淋淋。船开始离岸,大家争着往甲板上跑,看夜景,码头上灯火辉煌、水光交融,渐渐地四周已是一片漆黑,只有星星在空中闪烁,天也越来越冷,实在呆不下去,只好回到五等散席仓席地而坐。
船外风呼呼的刮着,冻得浑身发抖,寒冷凭添了几份想家的伤感。于是又出出去走走,舱门突然开了,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是老师!我不顾一切冲进去,老师帮我披上他脱下的棉衣,但在老师和蔼的眼神之中,我读懂了他那份赤热的师生深情,这份深情也时时照亮我求学常的路。
三年的技校求学之路飞逝而过,刚毕业的我走公司,参加国产首台60万机组建设,从事现场施工用电安装工作,其中最难的是配电室施工,当时成套设备是非常匮乏,但老一代电建职工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一个配电室的安装就需要一个多月。电维护工段集中所有的精兵强将十几人,加班加点,用传统的人工操作与手工组装方式建造着十余个配电室,100乘10毫米的大铝排硬是手工一点点敲打弯制成90度,而且是横平竖直,棱角分明,一直到现在我还十分佩服老师傅的手艺。
在那个光荣而艰辛的岁月里,我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同时感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于是工作之余,踏上成人高考坎坷崎岖的求学路,接着考上省电力职大,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别人恐是难以体会。
流年似水,春去秋来。我用青春岁月,用那一滴滴汗水,换回了一科科课程合格的证书,后来又获得一本电气工程师证书,边工作,边求学的艰辛之路使我对工作格外珍惜。
二十年来,我亲身体会了公司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几度沉浮,走出了一条艰难与坎坷、光荣与梦想的发展之路。如今的施工现场再也不见人工安装配电室的场景
砖砌的四合院,演变为一个四方四正的配电室基础,起重机轻轻地一吊集装箱配电室,再围一个漂亮的花围栏,美观适用。高压电缆一连接,电气试验合格后,就可以送电,3个熟练电工,施工不到一周。
公司的施工范围涉及到火电、核电、垃圾电站、燃机、电厂检修维护等、新能源建设诸多领域,年投产机组最大容量达450万千瓦,公司的火电建设事业才如火如荼,蒸蒸日上,公司的全体职工带着无尽的喜悦心情,享受着公司发展的累累硕果。
公司围绕重点工程建设,提升科学发展水平。在**省首台百万机组铜陵电厂、芜湖电厂等重点工程建设做到“三结合”,即科学发展与qc技术攻关相结合,实现技术创新;与党员先锋工程相结合,做到重点工程党旗红;与“工人先锋号”相结合,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激发党员、职工士气,使承建的“皖电东送”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在工程建设中,会不断遇到各种难题,为打造公司品牌,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水平。在各工程点上坚持开展qc小组活动,迅速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调研、攻关和和创新活动。
多年来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班组管理、专业管理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去年,20项qc课题均实现既定目标,有6个课题分别获“2008中国电力建设qc小组成果”
二、三等奖。其中仪控安装qc小组攻关的课题“优化锅炉点火系统热控气源管路安装方法”,成果推广应用在同类型机组工程建设中,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7.53万元。
2009年,选送的《九华山99米地藏菩萨露天大铜像工程锡杖安装技术方案》和《优化仪控盘柜顶部进线安装方案》两成果荣获中国电力建设优秀qc成果一等奖,使qc小组活动的开展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新的飞跃。
公司党委围绕工程建设抓党建,重点工程党旗红。坚持工程干到哪里,支部建到哪里,把“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扎实有效地推进。在全国十余个个工程点上,以“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一面旗、党员突击队”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先锋工程”作为有效载体,涉及大小项目及单项工程20个,一线400多名党员踊跃参加,做到牌子挂起来、党徽戴起来、旗子飘起来,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的积极作用,使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工程建设得到具体体现。
汽机分公司紧紧围绕**新庄孜电厂5月份扣缸这一重大目标,成立“党员先锋工程”,3名党员带领120名施工人员每天从早忙到晚,青年技术员陈建玉在党员的模范作用影响下,忘我工作,家里有事来电话
催他回去,可他一直顾不上。到了5月20日,1号汽轮机低压缸扣缸圆满结束,才登上回家的汽车。
**省“工人先锋号”集体——电仪实验班的职工,以实际行动捍卫“工人先锋号”这一光荣称号。
班组成员面对工期异常紧张的电厂控制系统受电任务,大力开展“比安全、比质量、比进度、比协作配合”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确保按期完成。5月6日,59块dcs盘柜及电源配电柜运到安装地点,经验丰富的龚长胜师傅合理安排分工,科学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仅用1天半时间,盘柜全部安装就位并顺利通过验收,15公里的电缆敷设仅用了2天全部完成,接线人员1天时间就完成了234个电缆头接线任务,15日南热电厂#1机组dcs系统受电一次成功。
公司在创建一流品牌企业的道路上阔步前进,这条路注定有坎坷向上的行程,可我们无私奉献和辛勤耕耘,追逐着头上那一轮火红的朝阳,走向辉煌。
第四篇:发电公司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
品味生活的快乐
休息这天,计划好好地睡一个“懒觉”,可是生物钟到点,将我的睡意扫去。我依然起了个大早,漫步在我每天必行的这条马路上,这条马路,它是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环保集聚的一条马路,这条马路赋予了人的灵性,它就是——建国南路,从市医院至四校这条自行车道,算是市区内最美的一条马路,一边是榆树、一边是柏树,放眼望去,茂密枝头相互交错在一起,为行人撑起了一个天然的绿伞。
清晨,漫步在这条优雅的马路上,我贪婪的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沙枣花香,呼吸着绿叶的清香,聆听着布谷鸟的歌唱,享受着大自然的爱抚,静观每一草每一木,他们都伸展着希望的双臂,迎接新一天的来临,天地万物的色彩,尽显在我眼前,我顿感心旷神怡,给心灵凭添了一份无限神秘的畅快与美好。
我的心境变得豁达起来,对我居住的城市,产生了依恋之情,这条路——它没有时代广场的热闹,没有环城路的宽敞,没有广东路的豪华,然而,我却将自己置身在这碧绿的长廊里,享受着简单生活拥有着的惬意,压抑的心情得以释放,简单的生活变得如此的快乐,休息的清晨带来心灵的假期,“啊!清晨,实在是最美好的时光”。
下午整理了家里的花卉,给三角梅施肥料、松松土、修剪枝条,盼望花期到来,修剪盛开的茉莉花的嫩枝,茉莉花的花香弥漫了整个房间,借着赏花、修枝的间隙,忙里偷闲的品味了,朋友出差带来的三道茶,第一道:苦茶,第二道:甜茶,第三道:回味茶。我用了三个茶杯将他们泡好,第一道苦茶,入口时带着苦味,留在舌尖处的却是一种清香;第二道甜茶,入口香甜可口,茶的甜美是生活的享受;第三道,它不是很苦,味道与前两道有所不同,其中的滋味就耐人寻味。三道茶好似我们的生活,苦的追求,甜的诱惑,回味着百变的生活姿态。
在短暂的休息中,品味着生活的快乐,看似简单的生活也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平淡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我喜欢在休息日,寻找属于自己快乐的生活方式,品味简单生活带来的快乐。
第五篇:体育局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
大家一定都记得这样一首老歌:《我们走在大路上》。那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一首歌。1979年,我读小学,我们村五个年级的孩子都在村委会一间草抷房改成的教室里上课,在那里,我学会了这首歌。我仿佛依稀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奔跑跳跃,梳着羊角辫,穿着母亲给我新做的蓝布褂,还有那个用碎布头给我拼的书包,我将它斜跨在身上,和小同学们穿行于村前河边的小路,刚下过雨,空气中满是泥土和青草的馨香,我们脚上的大瓮鞋踩在泥水里呱唧呱唧的响,这竟成了最好的配乐,我们齐声高唱:“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毛主席,革命,对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些概念在我们心中是模糊的,我们只觉得自己的歌唱惊动了路边割猪草的同龄人,他们的羡慕毫不掩饰的变成了呆望,这更膨胀了我们的优越感,歌声愈发高亢的炫耀,炫耀,只留下几个因彻头彻尾的贫穷而无法入学的小伙伴望着凌乱的小泥路出神„„
不知什么时候,母亲开始了她在土地里不倦的忙碌,早出晚归却又兴致勃勃,我以一个孩子的心敏锐的感觉到,我的家不一样了,我的村子也不一样了,老人们常絮叨,“可得好好学啊,搁过去哪能捞着上学啊!”村里通上柏油路的那一年,我正要离开家乡去外地上大学。
在一个空气清朗的秋天,我背起行囊,在乡亲们亲切温暖的目光中上路了,柏油路亮油油的穿过几座新盖的砖瓦房,穿过正待收获的庄稼,通向远方„„我来到了城市,五彩缤纷的生活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连环画已经被镭射录像和装帧精美的漫画小说所取代,五分钱一根的冰棍消失了,各种味道的雪糕占据了我少年青涩的眼球,黑白电视已经换成熊猫彩电,里面播放的已经不仅仅是新闻联播和动物世界了„„朋友们,我想你也一定经历过相似的震撼,如今的我,尽管对街边数不清的零食不再感兴趣,却发现汽车、火车、飞机、地铁、轻轨等各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分的一部分,超市的蔬菜比肉类更受欢迎,大背投和等离子早已不再稀奇,电脑笔记本和网络悄然地构架起了生活的点、线、面。
朋友们,饮水不忘挖井人,居安当思归来源。历史告诉我们,是一九七八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引来了改革春风,开启了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使中国驶进了一个高速前行的快车道。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