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免疫失败

时间:2019-05-12 15:2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猪瘟免疫失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猪瘟免疫失败》。

第一篇:猪瘟免疫失败

猪瘟(hog cholera, HC), 又称古典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 CSF), 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受世界各国关注的传染病之一,由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国际兽疫局(OIE)将其列入A 类或一类法定传染病[1,3].虽然采取了法定免疫防制措施,该病仍在全国范围内不间断地流行,每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流行形势和发病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急性暴发的少,主要表现为临床感染、隐性感染、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仔猪胎盘垂直传播及仔猪先天免疫耐受、免疫麻痹等。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归根于猪瘟免疫失败。根据我国目前实际进行分析总结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猪自身遗传因素的影响。

免疫反应的范围整体倾向于呈正态分布。也就是说大部分对猪瘟疫苗的免疫反应呈中等水平,少数猪免疫反应极好,保护力强,而另小部分则免疫反应很差,这一小部分由于遗传缺陷的原因,如免疫器官发育不全或虽有免疫系统但无免疫应答,机体自身缺失抵抗疾病的本能,尽管已免疫接种,也不能获得抵抗感染的足够的保护力。母源抗体干扰与免疫程序不合理

2.1 猪母源抗体对猪瘟免疫的影响

仔猪由于母源抗体持续存在,阻止了免疫接种的有效应答。仔猪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与母猪抗体水平的高低呈正相关。仔猪母源抗体水平的衰减速度也和母猪的抗体水平有关联,母猪抗体水平高的衰减速度慢,抗体水平低的衰减速度快,35 日龄以后衰减速度明显高于 35 日龄前。如果在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接种,会有较多的疫苗被母源抗体中和,影响抗体的产生,就可能导致免疫猪成为易感者,假若此刻环境中有大量较强的病毒,这些敏感猪就可能在接种疫苗后几天内发病。初免日龄的选择最好依赖于抗体检测监测,各规模场依据自己场猪瘟及其它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流行情况,依据检测选择合适的初免日龄。近期研究表明,仔猪在35-42日龄进行猪瘟的初免可以避开母源抗体的干扰,达到比较理想的保护效果[4].2.2 免疫程序不合理

各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各不相同,不能生搬硬套其他猪场的免疫程序或某专家推荐的现成程序,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间隔过短或过长,都不会产生好的免疫效果。因此,应定期对母源抗体水平进行检测,要根据猪群的抗体水平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一般来说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期为 1 年,而猪的出栏期为 7个月,所以仔猪从断奶至育肥出栏,免疫一次是可行的(种猪除外).母猪配种前免疫1 次,尽量不要在怀孕期间用猪瘟疫苗免疫,因为母猪在怀孕期接种猪瘟活苗,猪的胎盘屏障可阻挡抗猪瘟母源抗体通过,但猪瘟病毒则可能穿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引起胎儿持续感染猪瘟[5].种公猪每年至少免疫2 次[6].3各种免疫抑制因素存在的影响

在正常猪只的猪瘟免疫接种时,猪只注射猪瘟疫苗 1周后即可产生坚强免疫力。但由于猪只所处的环境、营养、疾病等负面影响造成猪只免疫抑制,注射后机体不能产生免疫应答,引起免疫失败。

3.1 环境应激造成的免疫抑制

所有与猪只接触的外界环境因素。如:冷、热、风、雨以及猪舍拥挤、有害气体、噪音超标、人为驱赶等环境应激往往被忽视,猪只在应激条件下使体内皮质醇升高,抑制免疫功能。此时注射猪瘟疫苗影响抗体的产生。

3.2 饲料、添加剂及药物的影响

当饲料营养不平衡,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或饲料中有害物质超标,缺乏维生素 E、维生素 A 和矿物质元素锌、铁、硒等,均会影响机体的抗体合成,而霉菌毒素超标往往引起免疫功能下降。有些药物,如磺胺类药、痢特灵等对机体淋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能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在免疫接种前后使用这些药物或含有这些药物的饲料添加剂,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从而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

3.3 疾病的影响

猪场要重视控制可引起免疫抑制的疾病,如: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猪流感、猪圆环 II 型病毒。这些疫病的存在可影响猪瘟的免疫效果,甚至使猪瘟免疫失效。疫苗问题

4.1 疫苗本身质量差

目前国内生产疫苗厂家多,种类繁杂,有组织苗、细胞苗、脾淋苗等,种毒虽然都是农业部的,但由于各厂家生产工艺各有不同,其质量千差万别,疫苗瓶失真空的现象屡有存在。猪场必须认真选择一个比较好的,质量可靠的厂家供苗,并长期保持稳定,不得经常更换生产厂家[7].4.2 疫苗保存温度不当

猪瘟冻干疫苗要求低温保存,而且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存的日期亦有不同,按规定保存期从生产日期起,于-15 ℃保存有效期为 1 年,0~8 ℃阴暗干燥处保存有效期 6 个月,8~25 ℃阴暗干燥处保存有效期为 10 d.使用时经稀释后的降解速度加快,即稀释后室温在15℃以下 6 h内用完,15~27 ℃应在 3 h 内用完。猪场在保存与使用猪瘟疫苗时,应特别注意疫苗的保存和使用时的有效期和温度变化。

4.3

疫苗使用不当

疫苗不适当的处理或接种,可使猪不产生预期的免疫反应。如疫苗没有使用指定的特殊稀释液配制;稀释疫苗的水中含有消毒剂或酸碱度不适宜;稀释液用量的计算或称量错误;稀释不均匀等均会对疫苗的免疫效果有较大影响。注射的部位不当或针头太粗,将疫苗液注入到脂肪内,或注射液从针眼倒流出来。接种时由接种人员或接种用具带入强毒病原微生物。造成猪瘟免疫失败的其他因素

5.1 猪瘟野毒的攻击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外源性的猪瘟野毒通过人员、车辆、水源、饲料等进入猪场都会构成猪瘟野毒对规模化猪场的严重威胁。部分免疫水平低的猪,感染猪瘟耐过后,成为慢性带毒并持续向外排毒的病源。研究表明,感染HCV的猪60%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而呈亚临床感染、持续性感染和胎盘感染[8].感染了野毒或低毒力毒株的繁殖母猪,由于具有一定的免疫抵抗力,通常没有明显的发病症状,呈现亚临床症状,但是却不断地向外排毒或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染给胎儿[9].5.2 药物和饲料添加剂的影响 氯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皮质激素、抗生素类等这些药物,对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尤其在免疫前后不规范地使用这些药物,可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致使机体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影响猪瘟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5.3多种疫苗间的相互作用

一般情况下多种疫苗同时使用或在相近的时间接种时,疫苗之间都可能会产生干扰作用。研究表明,猪伪狂犬病疫苗会影响猪瘟活疫苗的免疫应答[10]。

猪场应建立完善的卫生防疫制度和消毒制度,加强以净化种公猪母猪及后备种猪为主的净化措施。定期进行抗体监测,根据本场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免疫,提高猪群整体免疫力和抗病力。猪场的药物保健要科学、合理、以求达到控制猪场的消化道、呼吸道、寄生虫等疾病。同时在猪场中建立有效的、合理的、动态的监测预警机制,实施多点式饲养模式、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以及早期隔离断奶饲养技术,做好猪伪狂犬、猪瘟及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免疫及净化工作,减少圆环病毒Ⅱ型及饲料霉菌毒素等免疫抑制因素。

第二篇:猪瘟超前免疫方法的应用及问题

猪瘟超前免疫方法的应用及问题(修)

(河南省许昌市畜牧兽医工作站461000)

仔猪出生后立即注射猪瘟弱毒疫苗进行免疫的方法称为超前免疫(简称超免,下同)或称乳前免疫、零时免疫等。据研究认为,这是一种避免母源抗体干扰,迅速提高初生仔猪抗体水平的有效方法。此种方法,通过一、二十年在我国多地试验研究和在生产中应用以来,对其效果的认识和评价不一,且分歧不断增大。现根据我们实践应用的体会及一些报道资料,对超免方法的认识、应用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分述如下。

1超免方法的出现和应用概况

1979年,中国台湾省赖秀穗及法国Coieheieier等做的大量试验证明〔1〕,对仔猪于出生后哺乳前立即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取得了免疫成功,并进行推广应用。据当时试验报告称,仔猪除可以避开母源抗体干扰产生主动免疫外,并可获得对猪瘟的终生保护。1983年盛祖恬等报道〔2〕,超前免疫仔猪至60日龄时,测定其血清中和抗体效价高达1:128,攻击强毒保护率为100%。1984~1989年,宁波市农业试验场,对41997头仔猪进行超免,无一头发生不良反应,无一头发生猪瘟。谢朝桂等报道〔3〕,超免后通过攻毒试验表明,对猪瘟的保护期超过300天。林毅等在超免后180天,检测猪瘟抗体的阳性率为85%,认为一次超免,可保证绝大多数猪至出栏,但许多学者认为这种做法是危险的。1998年,何存利等试验表明,仔猪超免后150日龄时,血清阳性率仅为73.68%,已不能对猪群提供全保护,认为应采取超免和常规免疫相结合的方式,才能确保猪群免遭猪瘟侵袭。还有的认为超免后需做二免或三免才可免遭猪瘟侵袭的报道。我国应用超免技术近20年的历程,从许多试验研究和在生产应用的效果来看,反映出超免后的免疫保护力有逐渐下降的趋--

势,有的甚至出现免疫失效,从而致使对超免方法的效果出现肯定、怀疑、否定等相差甚远的评价。

2超免方法的基本原理及产生效果差异的原因

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猪的母体球蛋白抗体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胚胎或未出生前的胎儿体内,仔猪出生后经吸吮初乳后才可获得母源抗体,并于6-12h母源抗体的水平达到高峰;其抗体效价仅略低于母体内的效价。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母源抗体水平下降至对感染猪瘟不能产生保护。母源抗体对仔猪提供保护的能力决定于母体抗体水平的高低、仔猪吃进母乳的数量和仔猪本身的健康状况,从而造成仔猪抵抗猪瘟病毒侵袭能力的参差不齐。超免可使仔猪在不受母源抗体干扰的情况下,获得较高而整齐的抗体,不仅在一定的期限内可对猪瘟感染产生抵抗力,而且利于以后的加强免疫时间的确定,避免出现免疫空白期。同时,初生仔猪的免疫系统已发育相当成熟,对注射猪瘟弱毒疫苗可产生良好的应答且无不良反应。可以认为超免的成功是有充分理论根据,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和应用。据试验和调查,近些年,对超免效果报道不一的原因往往是基本条件差距较大,如注苗距吃初乳时间有0h、1h、2h以至4h等等,而注苗剂量也从1头剂至5头剂等多种,有的使用细胞苗,有的使用组织苗,而且饲养条件、环境及初生仔猪健康状况不一致,显然在试验或生产条件不一致的情况下,所得的结论必然缺乏客观的对比性。另者,还存在某些产仔母猪带有猪瘟强毒,它可通过胎盘感染胚胎或胎儿,用超免的方法就不能获得免疫保护,甚至促使猪瘟的发生。越来越多的免疫抑制性疫病,如蓝耳病(PRRS)、伪狂犬病(PR)、圆环病毒病(PCVD)等对猪瘟的超免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是,造成超免效果不好甚至失败的更常见原因是在应用超免时未能严格认真的按照超免的技术要求去落实所致,良好的技术操作是可以通过人的主观努力来实现的。

3严格认真的技术操作是超免成功的重要保证

3.1 母猪分娩全程要有专人执守 每娩出一头胎儿,在擦拭口鼻及体表粘液之后,立即注射猪瘟疫苗,并同时编号记录注射时间;留种用猪还同时记录出生重。然后将仔猪放入32℃左右保姆箱内,对陆续出生仔猪均依出生先后次序注苗、编号记录时间,依此处理,并按注苗后达90min时,逐头将仔猪从保姆箱中取出,放至母猪旁,依次序令其吮乳。在保证超免成功的前提下,要让初生仔猪尽早吃上初乳,早吃初乳不仅增强仔猪的抗病力和有利于仔猪生长发育,还可使分娩母猪出现一系列安慰和满足的行为,使分娩进程顺利,加强子宫收缩,缩短分娩过程和促进泌乳。

3.2保证疫苗质量及正确使用产房温度一般在25℃以上,疫苗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应贮放在带有冰块的冰瓶中,随用随取。超过3小时应废弃,另稀释一瓶新的疫苗。

3.3认真细致的技术操作注射用具应用煮沸消毒方法,不能接触任何化学药品。针头用较细而短(8~9×13)的为好。注射部位选在大腿后侧较颈侧好;一手提起一后肢或提起尾巴做肌肉注射,方便、快捷、安全,同时可减轻仔猪的挣扎和鸣叫。注射部位皮肤用棉签涂75%酒精,待干燥后再刺入注射。

3.4 掌握好疫苗注射剂量猪瘟兔化弱毒牛睾细胞苗为2头份;但近来“中牧股份公司”的一些厂家生产的猪瘟苗,每头份病毒含量不低于1050个兔体感染量(RID),已相当于过去一头份为150RID的7倍量,所以只需1头份即可。牛体反应组织苗及乳兔组织苗注射也只需1头份。千万不要使用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疫苗做超免。超免后应在60~70日龄时加强免疫一次;猪瘟严重污染地区还应在25~30日龄增加一次免疫接种。

4对猪瘟超免的评价及建议

4.1猪瘟超免的良好效果应予以肯定,它是排除母源抗体干扰,迅速提高仔猪猪瘟抗体水平和整齐度的有效方法。造成免疫效果不佳或免疫失败有多种原因,但最为常见的是未按严格的技术操作去落实。

4.2在猪瘟发生较轻的场、区,或按本文所述超免操作技术落实有困难的情况时,不要勉强追求形式上的超免,可寻求其它途径解决:如改用猪瘟组织苗;增加免疫剂量;在检测抗体水平后调整免疫程序;控制或减少其它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等;以解决母源抗体干扰、抗体水平低下或抗体水平不齐等问题。不要把超免做为解决猪瘟感染的唯一方法。

4.3 控制猪瘟发生的基本原则是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其中关键之一是检出并淘汰带猪瘟强毒的母猪(猪瘟强毒抗原猪),它不仅使猪在胚胎期或出生前仔猪感染猪瘟病毒而致超免失败,同时又是使猪群或猪场持续发生非典型性猪瘟的根源,它的后患无穷,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研所主编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9.428

〔2〕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研所主编 动物传染病学〔M〕北京 农业出版社,1999.261~262

〔3〕黄艳艳,刘忠峰,颜世敢中国兽医杂志〔J〕2003,39(12),39~40

第三篇:猪瘟 综述(范文模版)

影响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及防制措施的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综述了猪场在免疫猪瘟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猪场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的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免疫效果提高措施,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猪瘟疫苗 ; 免疫抑制 ; 免疫失败 ; 免疫效果

CSF vaccine;immunosuppression;The immune failure;The immune effect 1 常见猪瘟疫苗类型

1.1 猪瘟兔化弱毒细胞活疫苗

系用猪瘟兔化弱毒株接种易感细胞培养,收获细胞培养物,加适当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乳白色或淡黄色海绵状疏松团块,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成均匀的悬浮液。用于预防大、小猪瘟。按瓶签注明头份,每头份加入生理盐水1ml稀释后,大、小猪进行皮下、肌内注射1ml。该疫苗接种后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在断奶后无母源抗体的仔猪免疫期可达12月。

1.1.1 保存、运输条件

-15℃以下保存,有效期18个月;0-8℃保存,有效期6个月。-15℃已保存一段时间后,如移入0-8℃保存,其继续保存时间应按-15℃所余保存时间减半计算(如-15℃已保存6个月,0-8℃则仅能保存6个月)。在运输和使用时,必须放在装有冰块的冷藏容器内,严禁阳光直射和接触高温。使用单位收到疫苗后,应保存在8℃以下的环境中。1.1.2 注意事项

⑴ 被注射猪必须健康,如体质瘦弱、有病、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均不应免疫。

⑵不能使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

⑶在使用前应仔细检查。如发现玻璃瓶破裂,没有瓶签或瓶签不清晰,疫苗中混有杂质等情况及已过有效期或未在规定条件下保持者,均不能使用。

⑷防疫使用的各种工具,用前须消毒。注射部位应用碘酒精消毒,再进行注射。严禁打“飞针”。

⑸疫苗稀释后应尽可能放在冷藏容器内,严禁冻结,并在4小时内用完。

⑹疫苗最好是在进食后2小时或进食前注射,禁止与其他细菌苗同时注射。

⑺注射本疫苗后可能少数猪在1-2天内发生反应,经3天即可恢复正常。但也有少数品系的猪出现变态反应,可注射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物进行紧急处理。

⑻猪只发生免疫缺陷性疾病,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感染等,康复后应补种猪瘟疫苗。

1.2 猪瘟乳兔组织活疫苗

系用猪瘟兔化弱毒株通过接种家兔或乳兔,收获感染家兔的脾脏及淋巴结或乳兔的肌肉及实质器官,磨碎后加入适当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该疫苗为淡黄色或淡红色疏松团块,加入稀释液后即迅速溶解。用于预防大、小猪。按瓶签注明头份,每头份加入1ml灭菌生理盐水,振摇溶解后皮下或肌内注射1ml。在猪瘟流行的地区,断奶后无母源抗体的仔猪,注射1次即可;有疫情威胁时,仔猪可在28-35日龄和65-70日龄各注射1次。注射疫苗后可能有少数猪发生体温升高、减食或停食现象,经1-2天即恢复;有少数猪种出现变态反应,可根据医嘱注射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物,断奶后无母源抗体的仔猪注射该疫苗后4天,即可产生对猪瘟的免疫力,脾淋苗免疫期一般可将持续18个月,乳兔苗课持续12个月。未断奶的仔猪产生免疫力不够坚强,须在断奶后再重复注射一次。1.2.1 保存、运输条件

同猪瘟兔化弱毒细胞活疫苗。1.2.2 注意事项

该疫苗应随用随稀释,尽可能将稀释后的疫苗放在冷藏器内。

1.3 猪瘟兔化弱毒牛体反应活疫苗

将猪瘟兔化弱毒通过无口蹄疫和牛黏膜病的健康牛体繁殖,收获感染牛体的含毒脏器乳化后,加入适当稳定剂,经冷冻真空干燥而成。该疫苗为海绵状疏松的微红色组织团块,稀释后易于溶解,呈均匀乳剂。仅用于健康猪接种预防猪瘟。按瓶签注明头份,每头份加入1ml灭菌生理盐水,振摇溶解后皮下或肌内注射1ml。注射部位为股内、臀部、耳根部均可。注射4-7天后即可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对2月龄以上猪的免疫力课持续1年。注射后,个别猪可能发生变态反应(特别是特种猪),可用地塞米松、强力解毒散和肾上腺素进行治疗。1.3.1 保存、运输条件

-20℃条件下避光保存,有效期为18个月;0-4℃时避光保存,有效期为6个月;8-15℃时避光保存,有效期为50天;15-20℃时避光保存,有效期为30天。1.3.2 注意事项

⑴注射疫苗前必须了解猪群健康,被注射猪群营养良好、体格健壮。

⑵发生猪瘟的疫区或疫群紧急接种时,已经感染的病猪注射可能仍有发病或死亡,应不予以注射。

⑶疫苗在运输中防止过热,并避免阳光照射和接触热源。1.4 自家组织灭火疫苗

灭活疫苗是先对病毒或细菌培养,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剂(通常是福尔马林)将其灭活。灭活疫苗使受种者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它产生的抗体有中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作用,对细胞外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灭活疫苗对病毒、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和寄生虫的保护效果较差或无效。

“自家苗”的制作有三种方式:(1).组织均浆“自家苗”:

采取死亡病猪内脏、淋巴结,捣浆,取滤液,化学或物理灭活,加防腐剂、双抗即成。该苗简单、快速、易做,应用最广。

(2).用从病猪分离鉴定的病原微生物制作的“自家苗”:

因为增加了分离、鉴定、培养、增菌富集等工序,故尔对设备要求高,所需时间较长,难以满足临床急需,应用少。

(3).特殊“自家苗”:

基本过程同1、2项,但在鉴定中增加了基因指纹比对技术,从而判定商品疫苗能否保护该病原的攻击,否者,即用该病原制作疫苗。1.4.1保存、运输条件

大猪可以用3ml,小猪1.5ml,种公猪6ml,间隔两周免疫两次。幼猪出生4-7天首次免疫,过7天进行二免。母猪产前4 周注射4毫升/头

1.4.2 注意事项

在投入使用前,对自制的自家组织苗,进行安全性和免疫效果的生物学试验。包括在添加完甲醛后灭活24H时分别进行小白鼠腹部注射2ml,观察24小时;和镜检细菌数量。在全场注射之前先用一两窝猪仔作一下试验,观察两天,看有没发生过敏、或注部位发生炎。如果没有什么反应,就可以全场铺开。许多人认为死苗制作比活苗容易,实则不然。我国现用的甲肝疫苗是用H2株和LA-1HAV减毒株制作的弱毒疫苗,为什么不制作灭活苗?就在于目前尚未建立安全可靠的灭活指标和检查方法,灭活程度很难掌握,这是其一;其二,灭活后病毒的核酸仍完整,有可能整合到体细胞染色体上;其三,需要培养大量的病毒,并且病毒必须高度纯化,避免污染,这样致使生产成本太高。由此可见,人医对待灭活疫苗制作的态度。然而,当今猪场所用的“自家苗”都是灭活苗,相比之下哪有精细制作。作者还见到违法制作烈性传染病弱毒“自家疫苗”的案例,结果引发疫病流行。

猪瘟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

2.1 猪机体本身因素造成的免疫失败 2.1.1 免疫抑制性疾病

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引起猪免疫抑制的最主要原因,当这些疾病发生时,导致猪抗病能力及疫苗免疫接种后机体应答能力降低,即引起免疫抑制,造成免疫失败。猪的免疫抑制疾病有: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猪细小病毒等。2.1.2 营养代谢对猪免疫的影响

在免疫反应中,氨基酸可用于合成新的蛋白质或使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饲料中缺乏精氨酸会使淋巴结器官的重量降低,造成免疫损伤。当亚油酸缺乏时,产生免疫抑制。而当亚油酸摄入量过高时,免疫反应也会受到抑制。当必须的微量元素Fe、Zn、Mn、Cu、Se等缺乏时免疫器官发生萎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降低。

2.1.3 母源抗体的影响

母猪在配种前接种猪瘟疫苗免疫,产下的仔猪由于从初乳中获得了母源抗体,仔猪在20日龄前对猪瘟有坚强免疫力,30日龄以后母源抗体急剧衰减,40日龄以后几乎完全消失。因此在猪瘟疫苗使用前,应该进行必要的检测,在其母源抗体的浓度低于1﹕64时进行猪瘟疫苗的免疫,以避免这种干扰。

2.1.4 疾病的影响

在预防接种时,患有其他疾病、已经感染或处于潜伏期的猪,在接种后往往会在短期发病,造成免疫失败。

2.2 药物对免疫的影响

如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四环素的土霉素、糖皮质激素的地塞米松等。大剂量的链霉素有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猪场长期使用土霉素预防治疗也致使免疫原的性能明显下降;地塞米松可激发猪淋巴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减少淋巴细胞的产生。在临床上,由于糖皮质激素有良好的消炎作用,因而得到大量使用,造成了很多但又不易察觉的免疫抑制。

2.3 毒素对免疫的影响

毒素的来源主要是饲料被霉菌污染后,由霉菌所产生的有毒成分或受污染的病原微生物所产生的。

2.4 疫苗因素造成的免疫失败

疫苗自身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基因结构稳定的弱毒活苗,随意提高疫苗的抗原含量,大量供应猪瘟脾淋苗。

第一方面,长期使用基因结构稳定的弱毒活苗的危害。石门系猪瘟具有继代弱化、性能稳定、免疫效果确实、针对性强等优点。在我国,猪瘟依然广泛存在并且危害严重,这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差、农民投入在生产性能低有关。正是由于猪瘟疫苗的良好性能的原因,冷冻保存的猪瘟弱毒活苗一直沿用达数十年,猪瘟疫苗研制的创新收到了束缚。猪瘟疫苗在使用过程中,一是由于运输保存等环节的不规范,一些疫苗活力降低,接种后难以形成有效的保护;二是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接种中的散毒又使养猪环境受到猪瘟活毒污染,造成已经产生免疫力的猪群免疫保护期明显缩短,保护效能降低。

第二方面,随意提高疫苗的抗原含量。我国猪瘟兔化细胞弱毒疫苗的抗原效价为150RIU∕头份,养猪生产中按照操作技术规范操作,接种1头份∕头次猪瘟疫苗根本不能形成有效保护,迫使兽医、防疫员以及养殖户加大免疫剂量,出现了5头份∕(头•次)、10头份∕(头•次)。2005年后,疫苗生产厂家将猪瘟兔化细胞弱毒疫苗的抗原含量提高到500RIU/头份、750RIU/头份、1050RIU/头份。但一些技术水平低的兽医和防治员以及养殖户免疫时仍然接种5头份∕(头•次)、10头份∕(头•次)的剂量,从而导致免疫后激发猪瘟。

第三方面,大量的集中供应猪瘟脾淋苗。猪瘟脾淋苗在2005-2006年间多数用于临床治疗,当时50㎏以下的保育猪接种1头份/(头•次)、50㎏以上的育肥猪接种1.5头份/(头•次)、种猪接种2头份/(头•次),不仅抗体提高,而且形成得很快(通常在接种后3-5天即可检测到抗体)。然而,在国家对猪瘟实行强制性计划免疫后,各地招标采购了大量的猪瘟脾淋苗,基层使用后发现两个问题:一是随着猪瘟脾淋苗的大面积使用,腹泻型猪瘟明显增加;二是基层兽医和养猪户感到免费发放的猪瘟脾淋苗效价下降,50㎏以下的保育猪接种1.5-2头份/(头•次)、50㎏以上的育肥猪接种2-3头份/(头•次)、种猪接种3-4头份/(头•次)尚能形成保护。

2.5 人为因素造成的免疫失败

2.5.1 免疫接种操作不当

在注射猪瘟疫苗时要避免注射到猪的脂肪组织中,否则会导致免疫失败,因为脂肪组织不适合病毒生长。2.5.2 疫苗接种途径不当

一般采用肌肉注射。

2.5.3 贪图省事在同一免疫中接种多种疫苗 2.5.4 在溶解稀释疫苗过程中随意添加药物 2.5.5 使用真空疫苗

提高猪瘟防控效果的思路和建议

3.1 组织猪瘟基因缺失苗的科研协作攻关

3.2 规范当前供应的猪瘟细胞苗、脾淋苗的质量标准

3.3 实行猪瘟免疫疫苗直补政策,确保政府扶持资金用于猪瘟免疫 3.4 减少脾淋苗的生产供应量以保证质量 3.5 强化饲料和兽药市场的管理,规范经营秩序 3.6 采取严格的种猪场质量控制措施 3.7 坚持母猪怀孕期间不免疫猪瘟制度

参考文献

【1】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47-151.【2】费恩阁主编.动物传染病学.河南:吉林科学出版社,1995.【3】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主编.兽医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4】代广军,吴志明,苗连叶.规模养猪精细管理及疫病防控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5】陈继明,黄保续.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指南.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9.【6】张彦明.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张建新.群养猪疫病诊断及控制.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杜念心.兽医免疫学.上海:人工卫生出版社,1985.

第四篇:猪瘟教案

第七节 猪 瘟(2学时)(Swine fever;Hog cholera)重点:

1、猪瘟的持续感染在流行病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2、猪瘟的症状和病变

3、猪瘟的诊断方法

4、猪瘟的免疫程序及防制要点

自188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首先发现本病后,百余年来猪瘟在世界上各养猪国家都有不同程度流行的报告。

1984年,国际兽疫局(OIE)规定了新的动物传染病分类法,将一些可在全球范围内传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给动物和畜产品国际贸易带来严重影响的传染病例为A类。本病即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是国际检疫的重要对象。

猪瘟在我国不知从何时开始发生,据1935年的调查报告,我国绝大部分省区都有猪瘟发生,经济损失巨大。

特点:高热稽留,全身性的出血,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常常为急性,也有慢性的。

病原

属黄病毒科(F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是一种泛嗜性病毒,分布遍及全身各种器官和组织,自然感染只侵害猪,引起全身性败血性感染。

病毒核酸为单股RNA,为二十面体球状病毒,有囊膜,含类脂质,对乙醚、氯仿和脱氧胆酸盐敏感。

稳定性:

在50℃ 可存活3天,在37℃ 可存活7天但不能存活15天,-70℃ 可存活多年而不明显丧失感染性。病毒在尸体、血、尿腐败后2 ~ 3天内灭活,骨髓中的病毒即使在腐败情况下,仍能保持毒力达15天。

最经济有效的消毒药为1~2%烧碱加5%石灰乳。5%氨水消毒被病毒污染的圈栏、饲槽等,喷洒后经3小时(25℃)试验,获得确实可靠的消毒效果。

病毒的培养:

猪瘟病毒的生长脱离不了猪的组织,本病毒用细胞培养时以出芽的方式陆续释放,在多数情况下,不出现细胞病变。

本病毒用细胞培养时以出芽的方式陆续释放,在多数情况下,不出现细胞病变。因猪瘟病毒不能致细胞病变,故通常应用荧光抗体技术以检出细胞培养物内的病毒。

1958年日本人发现并首创END试验(鸡新城疫病毒强化试验)。这个试验本身并不是特异的,然而,如果在对照试验中,猪瘟病毒、特异性免疫血清能抑制待检测材料的END反应,则可证明这个反映的特异性。

毒力和抵抗性:

毒力往往有强有弱,在流行初期分离的较强。流行的后期,自慢性病例分离的毒力较弱。我国温和型猪瘟病毒株的抗原性与石门系株标准毒株的抗原性是一致的。

多年来认为病毒为单一血清型,并与其他病毒没有交叉反应,近年来,由于血清学技术的进展,对这方面的认识有了提高。

Agnaud(1974)将猪瘟病毒分为两个亚群,其一为已知的病原性强的病毒,以及由其演变来的病毒株。如中国系兔化毒,日本的GPE株等(A亚群),另一为以美国的331株为代表的病毒株(B亚群)。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在抗原性上的亲缘关系较前者密切。

流行病学

无地区性,几乎所有的欧洲、非洲、亚洲和澳洲都有猪爆发此病的记载。

易感动物:猪(包括家猪、野猪),不分年龄、性别、品种。

传染源:主要病猪,带毒猪(种母猪)。如母猪免疫力不强,抵抗力低,怀孕后母猪感染猪瘟无症状,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复制,致小猪弱胎、胎儿出生后,不能站立,颤抖,这种胎儿就是传染源,这种胎儿发育不良,很快死亡。

感染途径

自然感染的途径:主要是从消化道,但也可以通过呼吸道(经鼻腔粘膜)和眼结膜,此外,破裂的皮肤或去势时的伤口也可以感染。猪吃入病毒后从口腔粘膜进入组织,最初在扁桃体内被发现,以后侵入白细胞进入淋巴结,直到24小时后才在血流中出现。

病毒进入上消化道,首先进入淋巴系统,颌、咽淋巴结,进入血液,然后定居组织,到血液中后主要与球蛋白结合,有的试验,将病猪球蛋白接种健康猪能致发病,清蛋白不发病。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健康易感猪群,潜伏期2 ~ 20天,最初最急性死亡;一周后,陆续发病;2周后到达高潮,3周后趋向平稳,故病程陆续持续1月左右。

流行特点

无季节性,初次传入易感猪群,首先最急性,1 ~ 3周,出现多数急性病例,以后则多为亚急性或少数慢性病猪。病程稍长者,常发生继发感染,发生“肺型”或“肠型”猪瘟。

症状

最急性:5 ~ 10天 急性:10 ~ 20天

亚急性:20 ~ 30天 慢性:30天以上

1、行动迟缓,少食。

2、体温高,40 ~ 41.5℃(也可以39.8℃,39.9℃),持续不退。

3、血液变化

(1)a、白细胞减少,发病初期一周之内,正常猪14500个/mm3,小猪12000 ~ 25000个/mm3,由于造血系统侵害,白细胞下降至10000个以下/ mm3 一周后由于细菌继发感染,白细胞有所上升。

b、血小板:50 ~ 500万个/mm3 下降至5000 ~ 50000个/mm3,并一直下降。

(2)中性球比例上升,核左移;淋巴球比例下降。

4、眼结膜炎,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

5、阴茎鞘积尿:肿胀,挤压有尿液挤出。可能灰白、恶臭。

6、大便先干后稀。

病初:粒状,可带粘液、血液、后拉稀,有粘液或脓液。

7、皮肤、粘膜出血

四肢内侧、胸下、腹下、皮肤薄、少毛区可见出血点、耳腹侧也可见。粘膜、嘴唇内侧、齿龈、母猪阴户粘膜,眼结膜。第三眼睑。由皮肤,粘膜出血,可推测其内脏粘膜,浆膜出血,说明猪瘟晚期,一般不超过72小时死亡。

8、慢性:食欲时好时坏,体温时高时低,大便干稀交替。

9、神经症状:神经系统受侵害

断奶后小猪,身体僵硬,剧烈奔跄,倒地抽搐,很快死亡。

10、温和型:(又称“无名高热”或“非典型性猪瘟”)

症状缓和,死亡率低。呼吸系统症状、神经症状,大猪症状轻,死亡率低,小猪症状较重,易死亡。

11、迟发型:是先天感染猪瘟病毒,特别是在胚胎感染低毒HCV,小猪不能产生对HCV的中和抗体,产生免疫耐受,死亡率不高。若作为后备母猪,可能产生死胎、木乃伊胎、流产。

病变

1、皮肤、粘膜、浆膜广泛出血。

2、淋巴结,体积肿大,切面出血,猪丹毒大片出血,而猪瘟淋巴结周边及中央条纹出血,生发中心在中央,故中央血管少,而周边髓质疏松,血管丰富,故易出血。

最早咽喉和颈部淋巴结出血、肿胀。

3、脾脏:不肿大,颜色不变,脾周边或尖端有黑色病灶,为出血性梗死。

4、泌尿系统

肾:与猪丹毒(大红肾、肿、颜色深,密密麻麻出血点)比较,不肿,颜色淡,表现贫血在此基础上,有大小、数量不等出血点。

猪瘟出血:肾皮质、髓质、肾粘膜出血。

丹毒出血:肾皮质出血,猪丹毒杆菌侵害肾小球。

膀胱:少数针尖大出血点。

5、呼吸系统

咽喉喉头,会咽软骨粘膜表面有出血点。

6、消化系统

扁桃体有炎症,后期坏死,胆囊粘膜出血、坏死、溃疡、盲肠、结肠、回盲口附近粘膜坏死,最初,滤泡炎症,坏死、溃疡,表面有痂样覆盖,中央凹,周围凸起,形成扣状溃疡,而且形成轮状坏死。

7、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在脑、脑膜,实质有出血现象,显微变化,可呈非化脓性脑炎。

① 脑血管充血,脑血管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称“套现象”。

② 神经细胞发生水肿、变性、崩解、神经纤维表现水肿,称“髓鞘肿胀”。

③ 小胶质细胞增生。

8、肋骨骺增宽

亚急性猪瘟,病程较长,不出现败血性病理变化。骨的病变值得注意:主要发生在胸下肋骨连合处,骺线明显地增厚。

断奶后不久的小猪,发生猪瘟,如病程较长,猪磷,钙代谢发生紊乱,骨质形成受到影响,尤其5 ~ 9肋骨与肋软骨之间的骨骺线增宽(变疏松)。

诊断

特别注意有无继发,实验室检查:

1、继发,可作其他微生物学检查。

2、血液检查:病初白细胞减少,后期白细胞增多,核左移,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3、脑切片:非化脓性脑炎

4、免疫学检查

5、琼扩试验:猪瘟血清检查未知抗原,60%检出率。

6、荧光抗体法:直接或间接法,检查切片(冰冻)或涂片检查细胞浆中有无荧光。

7、酶标试验

I)组片法白细胞中包涵体;

I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猪瘟强毒和弱毒在兔体内的交互免疫试验

疑似猪瘟抗凝血5ml,或临死猪淋巴结,注射兔后,10天后,猪瘟兔化毒1:20(or 1:40)耳静脉注射,测体温(6小时一次,连续3天),对照试验,只打猪瘟兔化毒,试验组兔无体温反应,对照组有体温反应—猪瘟;试验组兔有体温反应,对照组有体温反应—非猪瘟。

生物学试验

试验组:病料接种猪

对照组:抗血清对猪被动免疫,再接种病料(6-24小时),饲养21天后观察,如试验组发病,对照但不发病确诊。

防制

(一)平时预防措施

1.预防接种

中国系兔化猪瘟苗,国内、国外(法国梅里厄研究所,全苏兽医研究所)进行大量试验研究证明本毒系非常安全,接种各种类型的母猪的产仔数,成活率及初生体重均无不良影响,反复通过猪体传代,未出现返祖现象。

以肌肉或皮下注射法免疫力最可靠,鼻腔和眼结膜囊接种,产生的免疫力都不太确实。猪肌注兔化毒,3天可产生可靠免疫力。用兔化毒免疫断乳猪,大多数在免疫后1-1.5年,仍有免疫力。

法国梅里厄研究所(1978)由中国系兔化毒(CL系)在羔羊肾细胞上培养,制成细胞培养冻干疫苗。经测定其免疫力产生时间为注苗后第5天,第7天则免疫力更坚强。本疫苗的免疫期在2年以上。

以前规定春秋各一次,后来,规定长年预防,但对出生初乳后小猪及上次未免疫的大猪要补一次(补防)。一个月,断奶后各免疫一次。

中和抗体在1:8或1:8以下,免疫效果(100%)。

中和抗体测定:

采猪血清稀释1:2,1:4,1:8,1:16,1:32,1:64„„一定量猪瘟兔化毒20~100个兔体反应量(用一批疫苗,先测定疫苗中兔体反应量的高低),然后进行中和,中和后接种兔,有无体温反应。不出现体温反应的血清的最大稀释倍数。

梅里厄研究所(1978)建议,对非免疫母猪所生仔猪,生后7天即可免疫;免疫母猪所生仔猪,在生后60 ~ 75天免疫。有传染威胁时,允许于60天以内,在吮乳期预防接种,但必须在1 ~ 2月后,加强免疫一次。

在健康环境中的猪,以后每二年加强注苗一次。有污染危害的种猪,每年加强免疫一次。

发病时的措施:

1、抓紧时间确诊,隔离淘汰措施、场地、用具、饮水消毒。

2、紧急预防注射,加大剂量(2 ~ 5头剂),200头剂亦无反应,注意换针头。

3、建立免疫带

疫区周围地区的猪应立即全部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形成安全带,防止疫区扩大蔓延。

4、停止生猪集市和调运

5、病死猪的处理

扑杀的病猪和死猪以深埋为原则,应装在不漏水的容器内运往指定地点,埋在1米以下的深坑内。

美国消灭猪瘟的经验:

猪是唯一的储主,其他动物包括某些昆虫虽有保毒可能,但不是主要的传播媒介。从理论上讲,猪瘟是一种比较容易消灭的疾病。

美国花的时间较久,经十余年后猪瘟才停止发生。这些国家消灭猪瘟的主要措施为扑杀病猪,加强检疫,预防接种和其他防制措施。预防接种一般在执行计划的初期采用,疫情已经控制后,就停止使用疫苗,而以检疫,快速诊断、扑杀和其他防疫措施为主。与猪瘟相似的疾病:

猪弓形虫病的潜伏期为潜伏期为3~7天,病程多位10~15天。

序言: 猪场弓形体感染以种猪为主,并且是复发性感染为主,首次感染弓形体的比例较少。哺乳和保育仔猪以先天性弓形体病为主。仔猪发病后2~3天,生长育肥猪发病5~7天,其体表毛根处有出血性紫红色斑点。

(l)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育肥猪有咳嗽、流鼻液(清亮),乳猪偶有咳嗽和流鼻液。

(2)耳尖、腹底的皮肤上出现出血性紫斑。乳猪明显,往往有从耳尖向耳根推进或减退的情况,作为疾病轻重的标志。育肥猪偶尔有此现象。

(3)体温41℃~42℃以上,呈稽留热型(通常7-10天)。

(4)乳猪可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共济失调等。

(5)少吃或不食,精神沉郁。

(6)育肥猪和后备母猪大便可呈煤焦油状血痢或呈无血的腹泻。

(7)怀孕母猪可引起流产、死胎、畸形胎、弱仔,弱仔产下数天内死亡,母猪流产后很快自愈,一般不留后遗症。

临床症状与猪瘟的临床症状极为相似,但弓形体病有个标志性的特征,如果是弓形虫病一定会有肺水肿,会出现呼吸困难,猪瘟则没有这个肺水肿的病理现象和症状!

总结:有猪弓形虫病一定会有肺水肿的出现.1、弓形虫常呈暴发流行和急性经过

在养殖中,典型的猪瘟临床症状实在难以看到;而弓形体病则不同,本病尚不为大多数人(包括一些年青兽医技术人员)所了解,对本病的防控,在一般中小猪场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或不以为然,而一般猪场都有本病原存在,发生机率较高,一旦发生,又因为对本病认识不足,作出误诊误治的现象相当普遍,不少猪场的兽医人员往往将这种“无名高热”当作细菌性引起的“败血症”来治疗,大量使用抗生素或当作猪瘟处理,结果是药不对症,无的放矢。这实际上人为地造成了本病在猪场中的流行。所以本病一旦在猪场发生,往往传播迅猛,病情急剧

2、体表出血(瘀血)存在不同

弓形虫与猪瘟都有体表皮肤广泛性出血(瘀血)症状,但两者有截然不同之处。2.1 出血出现的时间不同

弓形虫患猪发高烧后1~2天(或同时)就会在体表相应部位皮肤上出现出血点或瘀血斑;而猪瘟体表出血一般很少在早期发生,至少也在发病后期或慢性过程才会出现。

2.2 出血出现的部位不同

猪瘟体表皮肤出血,仅发生于耳尖、四肢内侧、腹下等皮薄处;而本病出血点或瘀血斑块,则到处可见,特别是在胸背部、荐臀部等皮肤厚实的部位出现,这是猪瘟患猪所少见的。

2.3 出血出现的程度不同

猪瘟出血是局限性、散在性出血点(如火鸡蛋或麻雀蛋样),即使融合也不会形成大斑块,程度较轻微;而本病患猪的出血则呈广泛性、弥漫性的瘀血斑块,甚至有的瘀血斑块互相融合布及全身。笔者曾遇到过多例本病患猪于发病后2~3天内全身呈紫红一片的(整头猪从头至尾周身紫红)。

2.4 出血斑点颜色不同

猪瘟体表出血斑点呈紫黑色或蓝黑色,颜色较深;本病患猪体表瘀血斑块多呈紫红色,颜色相对较浅。

3、排泄物不同

猪瘟便秘阶段排出的粒状干硬粪团呈灰黑或灰褐色,后期拉稀呈黄褐色水样腹泻,尿液浅黄色;而本病患猪排的粒状干硬粪团呈暗红色,后期拉稀呈酱油(煤焦油)样半流体黏稠粪便。尿液呈鲜橘黄色。

4、弓形虫的防治

a:预防:

猪舍要定期消毒,消毒药醛威加1%来苏水、3%烧碱、5%草木灰都有效。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卫生。消灭鼠类,控制猪猫同养,防止猪与野生动物接触。

b:治疗:

对急性病例,磺胺嘧啶钠每千克体重70毫克,由于磺胺嘧啶钠溶解度较低,较易在尿中析出结晶,内服时应配合等量碳酸氢钠,并增加饮水。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每千克体重20-25毫克,每天1-2次,肌肉注射或口服,同时给予维生素B族,病初使用效果更佳。

第五篇: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调查与建议

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调查与建议

一、调查方案

1、调查地点:驷马镇辉煌村、得胜镇平江村、西兴镇马鞍村。

2、调查范围:畜禽散养农户各10户,猪场、羊场、鸡场大户各1个。

3、调查方式:问卷调查、现场查验、档案追溯。

二、免疫失败的原因分

(一)免疫程序不合理。一是母源抗体干扰,导致初生动物的免疫失败:当母源抗体滴度高时,对初生动物实施免疫接种,是导致仔猪、犊牛、羔羊免疫失败最常见的因素;二是未按规定程序接种:一些养殖大户(特别是鸡场)对免疫程序不够重视,往往认为某种疫苗接种过一次后,就万事大吉,结果,当抗体水平下降后又没及时加强免疫,达不到应有的保护效果而发病,如鸡新城疫;三是免疫程序不适合本场户实际:一些养户没有根据本场的实际,生搬硬套教科书上的免疫程序或其它场户的免疫程序,而出现免疫失败。

(二)疫苗运输、保存、使用不规范。

1、疫苗的质量问题:如个别乡镇疫苗运输时间长、疫苗冷冻或冷藏保存不当;如村级防疫员疫苗取出后在免疫接种前受到日光的直接照射,或取出时间过长,或疫苗稀释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用完,影响疫苗的效价甚至失效;如疫苗过期失效、疫苗瓶盖松动,真空状态破坏后,没认真校对而开展免疫注射等。

2、疫苗选择不当:如肉鸡场肉仔鸡生长快、抵抗力相对较弱,应选用一些中等毒力的疫苗,而个别养殖场忽视这一特点,却选择中等偏强毒力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新城疫Ⅰ系疫苗饮水,这不仅起不到免疫的作用,相反造成病毒毒力增强和病毒扩散。

3、操作不规范:一种情况是将多种疫苗同时接种:随意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疫苗同时接种,机体就可能对其中一种抗原的免疫应答显著降低,从而影响这些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如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等。二种情况是疫苗稀释剂不当:如使用未经消毒或受到污染的稀释剂;如鸡场饮水免疫中饮水器未消毒、清洗,或饮水器中含消毒药等都会造成免疫不理想或免疫失败。三种情况是接种剂量不准确:如个别防疫员接种时打飞针或未注足剂量,又碍于面子不补注,从而使动物机体不能够获得坚强的免疫力。反之,个别兽医操作没有调准注射器计量杆,剂量过大,又会抑制机体产生抗体,甚至出现免疫麻痹,并可致动物出现临床症状而发病。

4、疫苗接种途径不当:特别是个别鸡场,未按规定途径接种疫苗,而是想当然,图方便。如滴鼻、滴眼免疫时,疫苗未能进入眼内、鼻腔;或饮水免疫时,免疫前未限水或饮水器内加水量太多,使配制的疫苗未能在规定时间内饮完而影响剂量。使接种的疫苗起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

5.饲养管理不当。一是消毒卫生制度不健全:个别场和农户环境卫生差,圈舍及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在用疫苗接种期间,使动物受到病毒或细菌的感染,导致免疫失败;二是霉变的饲料或垫料发霉: 霉菌毒素可侵害动物胸腺及鸡的法氏囊,毒害巨噬细胞而使其不能吞噬病原微生物,从而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三是强烈刺激: 接种疫苗前后,动物受到强烈刺激,就可能激发肾上腺释放皮质激素,使机体产生免疫抑制,从而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四是接触到有害的化学物质: 许多重金属(铅、镉、汞、砷)和某些化学物质(卤化苯、卤素、农药),可引起动物免疫系统的组织部分甚至全部萎缩以及活性细胞的破坏,导致免疫失败;五是用药不当:有的养殖场在免疫接种期间使用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或药物性饲料添加剂,如痢特灵、卡那霉素、抗病毒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导致免疫失败;六是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如感染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鸡马立克氏病、淋巴细胞白血病、鸡传染性贫血病、传染性法氏囊、腺病毒等,这些传染性病原体主要侵袭、损害动物的体液或细胞免疫中枢器官,导致免疫机能障碍,出现免疫抑制现象。

三、规范动物免疫操作的建议

(一)正确选择、运输、保存和使用疫苗。一是正确选择优质疫苗,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贮存与运输疫苗,疫苗种类多时,选用时应考虑当地疫情、毒株特点。二是运送时应坚持“苗随冰行,苗完冰未化”的原则,将疫苗装入盛有冰块的保温瓶或保温箱,避免高温或阳光直射;疫苗的保存均有一定的温度和时间的要求,一般冻干苗应放在-10—-20℃的冷冻环境中保存,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有些冻干苗中加入了耐热保护剂,可以放在4--6℃保存;灭活油苗,一般保存温度为2—8℃,不能过热,也不能低于0℃。三是免疫接种前要对对疫苗逐瓶检查,注意有效期和瓶子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瓶内是否真空,有一项不合格就不能使用。

(二)制定合理的免

疫程序:根据本地或本场疫病流行情况和规律、动物群体的病史、品种、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以及疫苗的种类、性质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免疫程序,并视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规范免疫操作方法: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免疫操作规程,对防疫员开展技术培训,严格遵守“免前健康检查、圈舍环境消毒、免疫注射操作、畜禽

标识佩戴、免疫档案填写、应激观察救治”的工作流程,严格把握“疫苗保存稀释、养殖环境消毒、规范免疫注射”三道关口,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1、冻干苗,必须使用配套的稀释液;没有配套稀释液的疫苗,一般使用生理盐水稀释。

2、饮水免疫,可用蒸馏水或冷开水(所用的水不得含有消毒剂、重金属离子),配疫苗的饮用水中可加入0.3%的脱脂奶粉作保护剂;饮水免疫不得使用金属容器,在疫苗饮用前可适当限水以保证疫苗在1小时内饮完,并设置足够的饮水器以保证每只动物都能同时饮到疫苗水。

3、气雾免疫,要保证雾粒在50μm左右。

4、点眼、滴鼻免疫,要保证疫苗进入眼内、鼻腔。

5、刺种痘苗,必须刺一下浸一下刺种针,保证刺种针每次浸入疫苗溶液中。

6、用连续注射器接种疫苗,注射剂量要反复校正,使误差小于0.01mL,针头不能太粗,以免拔针后疫苗流出。接种过程中还要注意针头的消毒与更换。

(四)避免刺激: 在免疫前1天与后3天内应尽量避免刺激,减少噪音,防止应激反应的发生。遇到不可避免的刺激时,应在接种前后3-5天内,在饮水中加入抗应激剂,如电解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E,或在饲料中加入利血平、氯丙嗪、杆菌肽锌等抗应激药物,均能有效地缓解和降低各种应激反应。

(五)注意营养平衡:合理选用免疫促进剂,大家畜要饲喂较好的饲料,中家畜最好喂配合饲料,家禽要适当增加蛋氨酸、缬氨酸、VA、VB、VC、VD等,合理选用左旋咪唑、卡介苗、干扰素等免疫促进剂,增强免疫效果。确保不含霉菌毒素和其他化学物质。

(六)调整动物健康状况

1、加强饲养管理。接种疫苗前后,要调整好饲养密度,控制好栏舍的温度、湿度、通风,勤换垫料,防止疾病发生。尽量避免在免疫的前后3天内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驱虫药、抗病毒药,特别是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在不得不用的情况下,要在使用后的3-7天内补种一次。

2、严格免疫前健康检查。对患病动物要适当延迟接种时间;对健康动物要掌握免疫最佳时间,如鸡体对抗原的敏感程度呈24小时周期性变化规律,尽量安排清晨接种鸡疫苗。

下载猪瘟免疫失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猪瘟免疫失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非典型猪瘟的防制范文合集

    非典型猪瘟的防制 猪瘟是一种已被人们熟知的疾病,如今不论大小猪场都十分重视对猪瘟疫苗的免疫接种,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典型猪瘟不见了,于是人们渐渐地把猪瘟忽略了,当猪场发生......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总结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会议精神和县农业局、易俗河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安排,我站把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和首要工......

    猪瘟净化项目建议书[大全五篇]

    猪瘟净化 申 申请单位:编制日期:请 验 收 材 料 ******** ******** 关于***单位疫病净化验收申请报告 江夏区农业产业服务中心: 为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后备种猪群和种......

    非洲猪瘟防控报告

    非洲猪瘟防控报告一、近期生产经营情况针对近期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实际情况,自2018年8月以来,我公司已暂时停止生产、销售猪肉及猪肉制品,同时,公司制定了一系列非洲猪瘟预......

    非洲猪瘟防控承诺书

    非洲猪瘟防控承诺书 镇 行政村 自然村 场: 我场已收到《非洲猪瘟防控告知书》,郑重承诺保证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牧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淮阳......

    非洲猪瘟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非洲猪瘟主题班会教案 年级:三年级 班主任:邱建兴 时间:2018年 11 月 7日 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班会,使同学们认识到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猪是非洲猪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

    失败

    总是要在最后的一刻你才会走过才会发现胜利就在你的窗外曾经是怎样美丽又怎样寂寞的一个 失败 也只有失败才知道你错过的是怎样的辉煌......

    免疫程序

    猪别及日龄 吃初乳前1-2小时 猪瘟弱毒疫苗超前免疫 免疫内容 仔猪 初产母猪 经产母猪 青年公猪 成年公猪 各类猪群初生乳猪 7-15日龄 25-30日龄 30-35日龄 60-65日龄 配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