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准旗双服务注重发挥党员“三个”作用(新)
准旗双服务注重发挥党员“三个”作用
准旗在开展双服务活动以来不断加强党员服务意识,注重引领党员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不断促进党员发挥个体作用。
一是发挥党员“顶梁柱”作用。准旗以 “心系群众、服务基层”、“三个一”(即每个机关党组织结对一个嘎查村/社区党支部;每个机关党组织下派一名机关后备党员干部任所结对嘎查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每个嘎查村/社区上挂一名党员干部任所结对机关党组织委员)结对共建、“村企共建”为平台,不断促进广大党员完善服务承诺;以“三进三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发展)活动和“三问三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工作到村、服务到户、温暖到心)活动不断激发党员践行承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转变作风,服务基层,深入一线,办实事、求实效。目前通过推行“一线工作法”、挂牌上岗、服务承诺、首问责任、限时办结等制度,充分发挥了广大党员为民服务中流砥柱作用,各项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有48家企业与属地村建成了村企共建联合党支部,累计结对嘎查村/社区党支部179个,解决基层和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1978件。
二是发挥党员“主心骨”作用。通过在各个服务行业和窗口单位开展“三亮三提三评三创”活动,充分发挥党员主心骨作用。以佩戴党徽和工作牌、设立公示栏等形式,党员亮身份,亮承诺,自觉接受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广大党员以创岗位奉献先锋、创群众满意服务行业和窗口单位、创优质服务品牌为载体,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通过党员
互评、群众测评、组织考评,不断完善考评机制,有效提高服务效率。自开展活动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在各个服务行业和窗口单位,有效发挥党员先锋骨干作用,以一站式服务大厅和便民服务大厅为平台累计为民办实事3523余件。
三是发挥党员“带头人”作用。通过积极开展“五看五比”(农村党员比致富,看谁致富带富能力强;社区党员比奉献,看谁服务居民质量好;部门党员开展比服务,看谁优质高效评价高;企业党员比贡献,看谁业务技能水平高;党员干部比作为,看谁干事创业本领强)活动,不断挖掘先进、培育典型,将带富致富能力强、服务居民质量好、优质高效评价高、业务技能水平高及干事创业本领强的党员带头人,及时评选表彰。以集中巡回宣讲和个人巡回报告等形式,现身为广大人民群众传授经验、分享成果。目前累计有3363名党员带头为民服务、带头奉献,不断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效促进准旗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进一步推广。(文/祁俊峰)
第二篇:坚持“四个服务” 发挥“三个作用”
坚持“四个服务” 发挥“三个作用”
从创新工作机制入手不断提高党校科研水平
胶南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陈永
随着《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党校科研工作在党校整体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做好新形势下的党校科研工作,务必坚持“四个服务”、发挥“三个作用”。即坚持党校科研“为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为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服务”、“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服务”;发挥“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作用”、“在党委和政府决策中的思想库作用”、“科学研究在党校教育中的基础作用”。近年来,胶南市委党校坚持“四个服务”,发挥“三个作用”,从创新工作机制入手,不断提高党校科研整体水平。2008年以来,创新实施了科研服务机制、科研考核机制、科研管理机制等科研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了全校教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一批有理论、有实践、有调查、有研究的科研成果,科研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县级党校前列。先后在地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186篇,其中国家级论文68篇,省级论文76篇,地市级论文42篇;有64篇论文获地市级以上优秀论文奖;向市委、市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调研报告16篇,其中有10篇调查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充分肯定,并批转相关部门借鉴采纳。2009年12月,胶南市委党校承办了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暨‘胶南实践’高层研讨会”,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省委党校副校长商志晓以及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科院、南开大学等部门的领导专家出席了研讨会。
一、创新科研服务机制,准确把握党校科研方向
县级党校科研必须服务于干部培训需求、服务于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以来,胶南市委党校以创新和完善科研服务机制为突破口,准确把握县级党校科研方向和科研重点,在科研工作中始终把研究探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基层党员干部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策略研究,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作为主攻方向,围绕着胶南市四个文明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中发挥了较大的参谋咨询作用。同时,胶南市委党校要求教师坚持教学科研一体化,及时将调研和科研成果引进课堂,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使党校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一是围绕丰富教学内容搞科研。胶南市委党校的参训学员大都来自工作一线,对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有着强烈的要求,如何最大程度地满足学员的培训需求,成为摆在党校科研工作面前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2008年以来,胶南市委党校在健全完善新的教学内容体系的基础上,把干部培训需求调研和干部培训方法研究作为调研科研的重要内容,探索形成了调研、科研、教学“三位一体”运作模式,即通过调研了解学员培训需求、通过科研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满足干部培训需求,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课堂教学乏味无力的难题,改变了教师授课空洞无味、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真正抓住了党校教学的主动权。二是围绕完善学科建设搞科研。早在2005年,胶南市委党校就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拓展研究领域,改善教师知识结构,要求每位教师在发挥好自己优势学科的基础上,跨学科进行教学研究,并将全部教学课题和研究课题整合为四个重点领域。其中,政治理论领域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课题;党性修养领域包括理想信念教育、党风廉政教育和党规党纪教育等课题;领导科学领域主要包括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公共危机应对与处理、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等课题;专业技能领域包括行政管理、经济管理、外经外贸、电子政务、公务礼仪等课题。三是围绕服务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搞科研。2008年以来,根据胶南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贴紧全市中心工作,围绕突破县域经济,建设大青岛框架下的新胶南,建设青岛西海岸都市新区、经济新区、科教新区、和谐新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胶南,以港兴市、统筹城乡等发展战略,组织教师进行专题调研,先后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胶南市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调查与思考》、《我市发展总部经济应着重解决好的几个问题》、《胶南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胶南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前景与对策探讨》、《关于胶南市发展临港经济的理性思考》、《关于胶南市机关执行力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等对策性研究报告16篇,其中有10篇调研报告得到了市领导的文字批示,并纳入到了市委和市政府的重大决策,较好地发挥了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思想库作用。四是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搞科研。2008年以来,胶南市委党校要求科研人员要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科研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和学员在学习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调研,积极深入基层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搞好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推出了一批研究成果,并及时转化到专题教学中,做到了前沿问题及时把握,难点问题理清思路,热点问题深入思考,学员急需解决问题重点分析。2008年以来,胶南市委党校要求教师及时把科研成果引进课堂,科研成果进课堂率一致保持在80%以上。特别是利用专题调研科研成果相继举办了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研讨班、涉农部门干部专题培训班、城建规划中层骨干培训班、外经外贸干部培训班、审计干部专题培训班、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等近40多个专题培训班,真正实现了教学科研一体化。
二、创新科研考核机制,积极营造党校科研氛围
教学科研力量不足一直是困扰县级党校的瓶颈问题,如何充分调动现有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成为县级党校不得不思考的一个大问题。2008年以来,胶南市委党校以创新和完善科研考核机制为突破口,积极营造党校科研氛围,健全完善了五项科研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科研责任机制。坚持“全员科研”的观念,每年年初,将全校科研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到处室和个人,并纳入处室及个人的岗位目标责任制。明确规定每名校级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年牵头抓一个调研课题,为市委、市政府提供1篇调研报告;学校中层以上干部、任课教师及教务人员每年至少要在青岛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2篇,做到了科研工作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压力,在党校内部营造起了浓厚的科研氛围。二是建立科研奖惩机制。为促使科研多出成果、出好成果,2008年以来,胶南市委党校多次修订《科研奖惩办法》,不断加大科研奖惩力度,本着“打破均衡,拉开档次”的原则,按科研成果的分量实行重奖重罚。明确规定在国家级期刊或核心期刊、省级、市级以上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分别按稿酬的6倍、4倍、2倍奖励;被市委、市政府采纳的调查报告按服务决策情况每篇奖励1000元至2000元。对完不成科研任务的人员除取消其评先树优资格外,还与职称评聘挂钩,从而激发了全校教职工的科研工作热情,确保了全校科研工作不断出成果、上水平。三是建立科研规范化运作机制。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了科研工作最低工作量、科研课题招标和科研信息档案管理、学术活动管理、科研调研交流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将科研工作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做到了科研工作以机制促管理,以规范促成果。四是建立专题调研交流机制。2008年以来,每年年初,先由专任教师申请调研课题,然后召开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和学校学术委员会联席会议,对教师提出调研课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综合评定,对通过综合评定的课题,研究提出调研范围和研究重点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调研课题一旦确立,担任课题任务的教师要先到基层调研20天以上,才能着手撰写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形成后,要在教师中交流,其他教师要指出调研报告的优点和不足,并就调研报告的修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达到相互学习提高的目的。五是建立科研人员培养机制。教师是党校科研的主体,没有过硬的师资队伍,很难有过硬的科研成果。胶南市委党校坚持“名师立校”、“科研兴校”的指导思想,把提高科研水平的着力点放在师资队伍建设
上。坚持每名教师每年到上级党校或高等院校进修一次,每年组织教师到先进地区专题考察一次,所有教师每年必须到基层挂职学习2个月,使广大教师能及时了解重点研究领域学术界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随时掌握基层的实际工作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2008年以来,先后派出教师到上级党校、先进地区党校和高等院校进修学习40多人次,参加上级党校和科研机构组织的理论研讨会和学术报告会60多人次,到市直和乡镇挂职学习40人次;参加天津大学金融管理硕士、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山东科技大学工程管理硕士和中国海洋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班学习4人次。
三、创新科研管理机制,不断强化党校科研保障
县级党校既是党委的重要部门,又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既是培养教育党员干部的学校,又是党委和政府的参谋咨询机构;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科研又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科研工作在县级党校显得尤为重要。但县级党校科研存在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科研力量不足等问题,如何有效克服这些难题,做好党校科研的管理和保障工作,是县级党校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2008年以来,胶南市委党校定位于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的参谋咨询机构和出观点、出思路、出对策的研究中心,以创新和完善科研管理机制为突破口,按照“着眼大局,立足实际,强化措施,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突出抓好了三个方面的机制建设,不断强化了党校科研的基础保障。一是抓了科研领导机制建设。2008年以来,胶南市委党校领导班子树立了“不重视科研、抓不好科研的领导,就不是一名称职的领导”的观念。在日常工作中,学校领导班子始终把科研摆上党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学校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为成员的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校学术委员会。党委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党校科研工作的重大问题,校学术委员会负责制定科研工作计划、确定重点科研项目、组织社会调研、开展科研交流活动、进行科研成果评估等日常工作。同时,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执教学科,由9个科研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牵头,成立了9个科研小组,分专题进行科研攻关,在科研力量分配上做到了扬长避短、优化组合。二是抓了资金投入机制建设。2008年以来,胶南市委党校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每年拨出专项资金10余万元用于教师社会调查和科研奖励,每年投入4余万元征订各类图书和信息资料,每季度给每位教师选购一本书,图书室每年订阅各类报刊杂志100余种,年均购进新图书1200余册。先后投入20多万元用于教学网络建设,为每名教师配备了台式微机和手提电脑,为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抓了高层科研基地建设。针对县级党校科研力量不足的问题,胶南市委党校探索建立开放型教学科研体系,为提高科研成果档次和转化率,胶南市委党校一方面加强了与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相关职能部门以及重点企业的科研协作,在乡镇和部分骨干企业建立了36处典型调研基地,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加强了与中央党校、南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的科研协作,特别是依托南开大学社会经济学院胶南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胶南教学基地等载体,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加大科研协作力度,推出了一批有相当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为胶南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强的智力支持。
第三篇:注重发挥党员在群团的作用
注重发挥党员在社区群团组织中的作用
——现代花园社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典型事例汇报
社区群团组织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是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党中央明确提出“逐步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我们感到要想完善居民自治,必须培育、发展群团组织,在培育发展群团组织的同时,更必须注重发挥党员在社区群团组织的作用,来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居民切实感到社区就是自己的家,从而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社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明确了社区群团组织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进一步探索创新社区群团工作模式,加大社区资源整合力度,发挥党员在社区群团的作用,以实现、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总目标。
1、完善社区群团组织。我们在走家串户中发现,许多老人在楼前楼后切磋、研究栽花种草的技巧,我们就根据这些老人的愿望在…社区内成立了花卉协会。许多兴趣相同的老党员、老干部纷纷加入,为社区绿化美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年,针对社区周边的经营门点多、外来经商打工人员多的现象,我们成立了由外来经商打工人员参与的社区工会联合会。并在社区原有的太极剑、太极拳、舞蹈队的基础上,组建了社区同鑫文体团,文体团现有合唱队、器乐合奏队、舞龙队、采莲船队、蚌蚌精队、腰鼓队,老年太极柔力球队。社区已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形成“三位一体”的社区组织体系。
2、建立群团党建的运行机制。一是指导推进机制。对集聚在社区内活动的群团组织,由社区党支部指导,成立了文体团党小组,由社区老党员吴军任组长、黄新才任副组长,党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学习科学发展观,对社区文体团的建设发展献计献策;党小组深入到各团队活动现场,进行分类指导和协同管理,建立多方参与、共同关心群众团队活动的指导推进机制。二是资源整合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群体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整合辖区单位资源,通过党建共建机制的运作,为群众团队的发展搭建了舞台,提供了保障。三是协调服务机制。注重充分发挥党员服务三级网络(社区党员服务站、社区党小组、居民楼组党员信息员)作用,帮助群众团队协调处理矛盾,为群众团队提供服务。四是活动运行机制。研究制定了《群众团体党员联络员制度》,建立健全了群众团队培训和交流制度、群众团队成员管理制度、群团党员发展制度;按照“协商自愿、双向服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社区”活动方针,定期不定期召开群众团队党建联席会,通过这些规章制度,保障了群众团队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发挥支部、党员、团队三种效应。一是组织效应。发挥群团党组织在各类群团组织中的各项工作中核心、导向及协调作用,积极吸纳党员、在职党员、外来流动党员和离退休党员参与,并以此作为发动组织群众团队人员参与文体活动、帮困救助等各项社区管理和建设的载体和途径。二是先锋效应。发挥党员中的教师和文艺工作者的一技之长,组织编导文体队举办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带动群众团体一同发挥作用,从而使各类团队成为构建和谐的基础。党员齐后铁利用一已之长自己制作彩莲船和龙头,吴军经常帮文体团团长做思想工作,教育党员树立“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思想,积极发挥自身在社区内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文体团党小组的建立既充分发挥了党员在创建安全文明社区中的积极性,做居民的表率,又让居民学有榜样,从而使一些矛盾和邻里纠纷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三是团队效应。通过在群团组织中的党员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发动各类群团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在群团组织党员中组建了社区治安网吧义务巡逻志愿者服务队伍、为民服务队、健康生活指导队等,走访困难家庭,组织居民美化社区环境,维护社区安宁,有的还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在社区居民群众中起到较好示范作用。
社区群团组织是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社区群团工作是一项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公益事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区建设全局,创新社区建设新模式,是党和政府对社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是社区工作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要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不断探索、创新社区群团组织建设新模式,以进一步加强社区党组织在群团组织中的作用发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为改善居民文体生活、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作出努力。
2009
年5月17日
第四篇:领导论文:发挥工会三个作用服务转
发挥工会三个作用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主要依靠物质投入的传统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不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水平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生态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环境治理任务相当艰巨。为此,我们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节能减排,推进产业转型,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努力发展低碳经济。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并从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六个方面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其所有工作都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工作优势和作用,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建设低碳社会做出应有贡献,既是党和国家对工会工作的一贯要求,也是工会组织自身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应该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是发挥“主力军”作用,为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功立业。工人阶级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建设和改革,努力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是中国工会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能。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工人阶级要成为继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的时代先锋,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行动楷模”的要求,各级工会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贯彻落实,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结合丽水实际,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工作要求,大力弘扬劳动奉献、创业创新的时代精神,引导全市广大职工和企业紧抓实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切实以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重点工程立功竞赛活动、“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技能比武、合理化建议、“工
人先锋号”评选、职业技能带头人评选、“杰出职工”评选宣传表彰活动以及劳模的评选管理等工作为载体,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始终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丽水的发展建设,创造一流业绩,作出应有贡献。要加大普通劳动者的宣传力度,唱响“工人伟大、劳动光荣”主旋律,扩大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二是发挥“大学校”作用,为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夯实基础。做好创新型技术人才的教育培养工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低碳社会建设的根本。各级工会要始终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工会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大力推进工人阶级知识化进程,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持。要从丽水市情出发,着力构建工会大学校建设长效机制,打造新载体、搭建新平台,继续深化职工素质提升工程、“职业道德双十佳”评选活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文化共享工程进企业”活动和“职工书屋”建设等工作,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大对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扎实做好职工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人文化宫、职工学校等工会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使广大职工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三是发挥“娘家人”作用,为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驾护航。和谐的劳动关系,稳定的职工队伍,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低碳社会建设的保障。各级工会要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健全工会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努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低碳社会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这是新形势下党和政府对工会工作的迫切要求,是广大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热切期待。要立足丽水实际,深化基层组织党建带工建工作,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切实增强工会组织吸引力和凝聚力,最广泛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要牢牢抓住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条主线,不断深化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要继续开展工会与企业、职工的“共同约定行动”,以及在非公企业中广泛开展 “双爱双评”活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舟共济、携手共进。要切实加强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多层次、广覆盖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网络和机制,主动了解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努力把劳动纠纷、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要按照制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程序化运作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职工维权帮扶中心建设。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扎实开展“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日常送关怀”、“金秋助学”和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等帮扶活动。尤其要围绕拖欠工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等重点,继续依法加大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力度。要更加注重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扎扎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努力把工会建设成为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改革开放共命运、与党和职工群众心连心的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
总之,工会在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充分发挥“主力军”、“大学校”、“娘家人”三个作用,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各级工会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央、省委、市委的工作部署,引导广大职工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关系,职工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定信心,奋发有为,为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发挥党员“三个作用”助推美好乡村建设
发挥党员“三个作用”助推美好乡村建设
(图为组织党员带头清扫街道)
近年来,江南村党支部注重发挥好党员“三个作用”,从而助推美好乡村建设。
一是注重发挥党员的宣传作用。要求党员认真学习《美好乡村建设宣传手册》、“致村民朋友的一封信”等相关资料,深刻领会美好乡村建设的意义和责任,并由他们向村民做好宣传工作,让广大群众意识到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自觉参与到建设美好家园的行动中来。
二是注重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要求党员带头以身作则,不乱扔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各户垃圾废弃物,大力营造“打造美好乡村,共建幸福家园”的良好氛围,以此来引导村民支持并投身到美好乡村建设中来。
三是注重发挥党员的监督作用。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要求党员监督村民的日常行为,制止乱堆杂物、乱搭乱建、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努力营造一个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的农村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