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助推党员创业就业
周宁县三个“着眼” 助推党员创业就业
为进一步推进党员创业就业,在全县营造把党员培养成创业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党员带头创业、带民创业、带动就业、带领致富的作用。周宁县认真贯彻落实《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及《福建省党员教育培训“十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的精神,着力加强党员创业培训中心建设工作,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与农业局合力开辟200多平方米的培训场地,依靠一个窗口、五个基地,为党员提供创业就业培训服务。目前,共指导党员创业、推荐就业42人,实现创业、就业15人,走出了一条借助产业发展,推进党员创业就业的新路子。
一是着眼“保障”,完善党员创业就业培训制度。按照“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培训”原则,成立由组织部牵头,宣传、纪检、党校、农业、司法、民政等部门组成党员创业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和协调党员创业就业培训工作,把党员创业就业培训作为一项事关基层组织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整合党员电教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建立了涵盖党务、农业、法律等专业人员二十人规模的师资队伍,制订工作方案和制度,落实工作措施和方法,提高对党员创
业就业培训工作的认识,形成各级重视、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党员创业就业培训工作大格局。
二是着眼“服务”,搭建党员创业就业培训中心。对培训中心的办公用品进行添置,配齐投影仪、座椅等教学设备;开设40多平方米的办事服务窗口,聘请兼职人员上班,负责做好联系、协调等相关服务工作;设置党员先锋岗、文明示范岗,健全工作职责、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等上墙制度,目前已投入建设资金23万元。邀请有实践经验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畜牧养殖专家等担任师资,并争取与福建农林大学等6家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培训中心建成以来,共举办培训班六期,培训党员近600名。
三是着眼“实效”,建立党员创业就业实践基地。在全县范围内确定了同欣农业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闽绿立体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茶叶、生猪种养殖)、泗桥下西坑无患子种植基地、纯池北山堂山茶种植基地、茂顺农业合作社(家禽养殖)等5个农业生产基地作为党员创业就业培训实践基地,并进行了授牌。针对农村党员反映的普遍性技术难题、技术要领掌握较难的新技术等,安排党员到相应实践基地观摩、体会、实践,并邀请农技人员、“土专家田秀才”进行现场讲解指导。去年以来,帮助农村党员掌握现代农业技术要领10余项,推广新项目5项,使300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第二篇:助推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
助推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
目前,全市共有37所大学,41.4万名大学生。当前和未来几年,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将保持高位运行。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我市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高校毕业生在校接受孵化并在长落地转化的创业项目,经评审,可给予最高15万元的无偿创业资助”、“高校毕业生个人创业,小额贷款最高限额可达到8万元,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创业的,贷款规模可扩大到200万元”……我市一系列可操作性强、助推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如阵阵春风温暖着高校毕业生。
今年4月,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意见(试行)》,在第二届中国?长春创业(就业)博览会开幕前夕,为了让高校毕业生深入了解其内容,使该《意见》充分发挥作用,16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张毅强对此《意见》进行了解读。
合伙经营可贷款200万元
“这次出台的《意见》对以前的各项优惠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在已有优惠政策基础上,新优惠政策将在降低门槛、创业融资、生产经营过程中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张毅强说,对于符合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创业者而言,新政策的实施为他们创业成功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在资金扶持方面,高校毕业生个人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限额可达到8万元,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创业的,贷款规模可扩大到200万元;利用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高校毕业生,由中央财政据实全额贴息;高校毕业生在校接受孵化并在长落地转化的创业项目,经评审,可获得最高15万元的无偿创业资助。
在注册登记方面,对注册资本在50万以下的公司制企业,允许注册资本“零首付”,6个月内注册资本到位20%,其余部分两年内到位。
在税收减免方面,高校毕业生在创办企业过程中凭《长春市大学生创办企业证明》《就业失业登记证》免收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经主管税务部门认定符合国家、省、市减免税条件的大学生创业项目,享受相应的减免税政策;对取得国内外专利的,可申请1万至5万元的专利资助奖励;对创业成功率高、拉动就业明显,以及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园区,由市财政给予一次性3万至5万元的表彰奖励;对符合现行政策规定,当年安置高校毕业生达到在职职工总数30%以上的创业园区企业,将获得最高400万元的贷款。
到基层就业由政府偿还国家助学贷款
《意见》鼓励大学生到乡镇基层、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并制定新的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
张毅强介绍说,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的,在校期间所申请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和利息均由政府代为偿还;对到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工资可浮动1至2级;机关、事业单位每年在面向社会公开招录(聘)工作人员时,将拿出一定比例,定向招录(聘)到基层就业专门项目且服务基层期满的高校毕业生;自2011年起,到乡镇(街道)事业单位服务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满1年后,在现岗位空缺情况下,经考核合格的,所在单位可与其签订不少于3年的聘用合同。
《意见》同时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张毅强说,用人单位招用基层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的,每招用1名一次性给予1000元的岗位补贴;用人单位吸纳毕业内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可享受期限不超过二年的岗位补贴或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岗位补贴标准为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50%,社会保险补贴以我市上年最低社会保险缴费标准为基数计算(两项补贴不能同时享受)。
此外,组织参加岗前培训的企业,可获得标准按最高不超过每人293元的50%的培训补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个人,可按相应鉴定费用50%的比例获得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申报等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
符合条件的可获社保补贴。
《意见》将驻长高校应届毕业生全部纳入见习范围。在全市范围内增加就业见习基地,将见习基地延伸到社区公共管理服务岗位的街道(乡镇)、社区等基层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建立市、县(市)区、街道三级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创业指导服务。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可给予不超过三年的社会保险补贴;街道和社区人社机构要建立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台账,对有就业意向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推荐就业三次,对家庭困难高校毕业生将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措施。
第三篇:创业助推发展 就业保障民生
创业助推发展
就业保障民生
——吴起县就业创业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坚持把促进就业创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来抓,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措并举,多策并施,推动就业创业工作取得较为明显成效。2015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14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6%,登记报到应届高校毕业生1084人,毕业内实现就业998人,初次就业率达到92%,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2219人,就业创业培训335人,“人人技能”培训403人,创业担保贷款发放2942万元,保持了全县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主要做法是:
一、打破政策壁垒,推进城乡就业创业一体化
出台了《关于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制度上打破就业地域限制和户籍身份限制,建立了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城乡劳动者拥有平等的就业机会,享受均等的就业创业政策和服务。一是推行 “一元化”就业机制。结合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统一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城乡差别的各类就业管理制度和就业条件限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化的劳动
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4亿元,通过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各类就业困难人员182人。
二、坚持正确导向,重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出台了《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并在招聘信息发布、创业就业服务、市场准入、税费减免、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扶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就业创业政策支持。一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出台了《关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八项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让企业找到所需人才,让求职人员找到适合工作。对提供就业岗位5—15人的,奖励2万元;15—20人的,奖励3万元;20—50人的,奖励5万元;50人以上的,奖励10万元。2015年,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76人。县政府拿出19万元奖励中小企业9家。二是鼓励高校毕业生从军入伍。对吴起籍全日制高校毕业生,从参军入伍且服役期间表现良好、退出现役后返回吴起的,本科学历的,由县政府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在事企业单位中优先予以安置或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7万元,自主创业的,优先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扶持;专科学历的,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6万元,自主创业的,优先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扶持。2015年,我县大学生报名参军16人,其中本科14人、大专2人。三是落实托底安置政策。2015年,我县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形式托底安
地区第2名。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就业创业,成立了民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各一家,实现职业介绍成功82人,其中高校毕业生31人。注重发挥示范作用,按照“市场前景广、经营状况好、吸纳就业人员多”的标准,综合评选出7家“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示范点”和4家“农民就业创业示范点”,并分别予以认定挂牌。重点予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贷款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企业吸纳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更加广泛宣传用工信息和就业政策,努力营造“政府创新主导、部门联动帮扶、社会多方参与、百姓积极创业”的良好氛围,引领广大高校毕业生和农民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总之,近年来,我县在促进就业创业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与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我县将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促进就业创业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学习其它兄弟县区的先进经验,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胆创新,服务民生,努力在扩大就业创业、服务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取得新成绩。
第四篇:打造党员创业平台助推科学发展
打造党员创业平台 助推科学发展
通化市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扣“坚持科学发展、推进三化进程、加快通化振兴”主题,针对全市经济总量不大、群众创业致富门路不宽、党员经济实力不强、部分党员生活贫困等突出问题,创设了“党员创业帮带工程”这一实践载体,努力打造多方位、多层次的党员创业平台,通过党员创业带动群众创业就业,发挥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有力地推动了通化经济发展,确保学习实践活动见实效。
一是努力打造培训平台。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充分发挥所属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覆盖面广、传输快捷的优势,搭建“空中创业讲堂”,对广大党员群众开展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各级培训机构及相关部门利用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基地的直观优势、设施优势和技术优势,把创业致富典型组织起来,请进课堂,巡回“讲学”,“手把手”地传授致富经验和技术,用现场直观的方式、生动形象的事例教育党员,增强培训效果。同时,通过组建“创业服务指导团”、开通服务热线等方式,开展“菜单式”培训和技术援助,满足党员创业需要。目前,全市建立党员创业培训基地6个,举办各类创业培训班36期(次),培训党员1526名;建立党员创业孵化基地50个,累计接收实践学员5048人次,904名接受指导的党员、群众创办了经济实体;扶持有规模性、代表 性、示范性和带动性党员创业带头人210名。
二是努力打造园区平台。以市、县两级经济开发区内完善的道路、水电、标准化厂房等配套基础性设施为依托,积极创建党员创业园,通过设置合理的创业项目、提供优惠财税政策和优质服务等措施,引导创业党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入园进区、开工建设、兴业发展。同时,着力加强通化义乌商品城等各类集贸批发专业市场、城镇中心商贸区的建设,增强商贸流通的辐射功能,促进周边党员和群众围绕市场做配套,进入市场搞经营。帮助党员和群众利用家庭住地、临时商业用房等场所进行初次创业,使创业阵地延伸到各家各户、各行各业。目前,各级党组织帮助党员发展项目、创办经济实体总计1290个,创业投资2.71亿元,带动群众创业、就业10462名。
三是努力打造农村党员创业带富平台。鼓励支持农村党员干部组织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对党员发展产业在技术、项目、资金等方面进行指导和扶持,发挥党员在合作经济组织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增强了党组织和党员对合作组织成员的影响力,带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实现就业和增收致富。同时,着重将合作组织带头人、合作组织中的骨干成员发展成党员,着重将合作组织中的党员培养成生产骨干,加强和完善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做好返乡农民工尤其是农民党员的创业服务工作,引导他们运用在外所学专长,实施创业发展产业,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目前,在农村主动要求入党的明显增多了,全市共有807 名“两型”人才加入到党组织中,一大批年富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被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党员队伍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是努力打造服务平台。以建设规范和完善的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群众工作站为重点,帮助党员和下岗失业人员围绕衣食住行、城市建设、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方面,兴办了社区服务实体,实现创业和再就业。在农村依托村级活动场所建立村级服务中心,健全了以农产品产销服务、农业科技推广、农村信息化、社会救助等为主体的服务体系,为农民群众提供全面优质的生产生活服务,为农村党员和群众创业致富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积极推动城乡服务业的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目前,全市有1748名副乡(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与创业党员建立了帮带关系,为创业党员解决创业资金等实际问题2023件。
五是努力打造融资平台。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劳动、财税、金融、土地等部门,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在放宽创业领域、提高融资担保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研究,坚持财政补贴、党费注入、社会捐赠以及与劳动部门小额担保贷款捆挷等多种途径相结合,建立了以为创业党员提供贷款担保、贴息补助和借款扶持为主要内容的“党员创业担保基金”和“党员创业帮扶基金”,专门用于激励和帮扶那些社会信誉好、有创业能力和创业项目的党员创业,有效解决了党员创业资金问题。同时,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等党员创业项目的信贷担保力度,提高普通小额贷款的额 度,扩大了小额贷款规模。目前,各级党组织为创业党员筹集担保基金、帮扶基金59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73万元、小额借款30.5万元。
六是努力打造项目推介平台。建立了党员创业协会,设立创业信息库,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及报刊等媒介,及时交流创业经验,提供最新时事政策、市场行情、致富项目等创业信息,实现创业信息的共用、共享,引导党员抢抓机遇创业,减少创业的盲目性。党员创业协会通过举办项目推介会,集中展示一批优秀创业成果和投资小、见效快、前景好的创业项目,促进项目和资金的有效对接,带动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创业,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对有创业意愿和能力、但无创业经验的党员,帮助推介、包装、策划创业项目,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对已经有项目的党员,给予贷款扶持,帮助拓宽致富渠道,切实把实体做大做强、把产品做优做精。
中共通化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9年4月7日
第五篇:优化发展环境,助推全民就业创业
优化发展环境,助推全民就业创业
XX县XX单位(2013年8月)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提高生活水平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努力探索建立服务园区工作长效机制,实现了工作上水平,企业快发展,职工得实惠,作风大转变,助推XX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最近,我们对全县就业创业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当前XX县就业创业基本情况
当前,全县总人口31万,其中城区人口10万,农村劳动力有13.74万人,全县农村人多地少的就业矛盾非常突出,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任务繁重,受经济发展影响,外出就业难度加大。而目前全县有270多家外引内联企业,用工总需求量超过6万人,随着XX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预计入园企业20多家,用工需求量将增加3万人左右。今年以来,我县通过适时出台政策扶持就业创业、着力搞好服务引导就业创业、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保企业稳定就业等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社会发展与平稳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我县城
了“网上就业”的新篇章。
(二)我们着力推进XX经济技术开发区非公企业失业保险征缴工作,实现了历史性大突破。截止今年8月,开发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已有60家参加了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6998人,参保面达到了75.9%,征缴总额达到了180.5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3%。一是抓好失业保险平台建设。依托在全省率先建立的用工保障管理系统,我们推进全省失业保险信息平台向非公企业延伸,将参保非公企业和参保人员信息全部录入微机,从而完善了失业保险缴费微机化管理,全面了解掌握了非公企业用工状况,从源头上杜绝了基金征缴中的“跑、漏、少”现象。二是抓好就业扶持政策落实。我们把再就业资金向非公企业倾斜。通过落实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岗位补贴、员工培训等各项就业扶持政策,促进非公企业用工稳定,鼓励非公企业吸纳国企下岗工人和就业困难人员,促使企业为员工办理失业保险,从而增强了非公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确保了非公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稳定。三是抓好优质服务窗口打造。我们从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打造优质服务窗口入手,制定失业保险登记、缴纳申领发放的流程图,实行《办事公开首问责任制》,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加强征缴服务措施,积极开展上门征缴服务,受到了企业和广大员工的欢迎。
(三)注重劳动保障政策的宣传以及对企业的监管,促
是就业创业人员技能素质与形势要求不相适应。随着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被解放出来,他们迫切需要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洗脚上岸”,变为技术型产业工人,满足工业园区企业的岗位需求。而我县目前综合性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基础设施薄弱,装备落后,师资水平不高,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和我县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三、开展就业创业工作几点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它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关系一个人的尊严,而且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做好就业工作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一)推行产业机构调整,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一是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丰富宣传手段和方式,通过电视、公共信息电子平台、手机信息等方式为务工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大力宣传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宣传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宣传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宣传对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对就业困难群体实行就业援助的具体措施,扩大国家政策的公开程度、政策知情的范围,解决就业政策信息空白与不对称问题,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掌握政策,用上用足国家政策。二是加大招
务协会),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平台,促进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形成科学合理的招用工长效机制。
(三)改革培训机制,提高培训效益。切实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技能,一是整合培训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整合各部门的培训资源,统筹培训的资金、物力等,鼓励职校和各类培训机构不断改善培训条件,按照市场需求确定办学专业和设置课程,切实提高培训实效,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解决劳动力技能素质偏低影响生产效率的突出问题。二是务求培训实效。培训要与我县的主导产业相结合,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人力;改革短期培训,短期培训以实用技术为主,兼顾法律知识,培养劳动者的自信与外出的一种生存能力。坚持以长期培训为主,并将培训与技能认定相结合,真正提高培训技能;改革培训考核的机制,要以培训人员的就业率为主要考核目标,防止培训走过场的现象。
(四)优化务工环境,打造就业品牌。一是实施新市民公寓建设,建立与外来人口需求相适应的层级式、梯次型新型房产消费结构。以中小户型为主,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等开发模式,建设新市民公寓。二是放宽城市准入条件,降低城市户籍准入门槛。凡在我县购买了住房或有落户意愿的外来务工人员,只要提供相关购房证明,均可办理落户手续,相关费用按最低收费标准收取,办理户口后即可享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