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北京市停车管理的研究报告
北京--加强北京市停车管理的研究报告--
随着我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北京公路交通的发达,随着我市机动车拥有量的迅猛增加,北京的停车产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为了适应这个新的发展变化,改革旧有的停车管理体系,理顺停车管理关系,建立新的停车管理机制,将是推动我市停车产业的发展,并使之踏入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强停车管理,则是实施停车管理机制改革的重要前提,也是缓解我市目前停车难,改善动静态交通压力,提高我市运输能力的重要手段。
加强北京市停车管理的研究报告
北京市运输管理局
二○○五年一月十三日
随着我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北京公路交通的发达,随着我市机动车拥有量的迅猛增加,北京的停车产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为了适应这个新的发展变化,改革旧有的停车管理体系,理顺停车管理关系,建立新的停车管理机制,将是推动我市停车产业的发展,并使之踏入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强停车管理,则是实施停车管理机制改革的重要前提,也是缓解我市目前停车难,改善动静态交通压力,提高我市运输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北京市停车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近年来由于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北京的行车难和停车难,同时并存。尤其是近二年,北京的停车问题已经提到了政府工作的日程上,市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了大量措施和办法,有效的控制和缓解了停车矛盾。与此同时,也发现北京的停车管理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一)从数据上分析
1、机动车停车场地及设施不足,停车管理没有理顺。
北京市现有机动车近230万辆,可统计的停车泊位数为109万个,其余120余万辆机动车属于无场无位或无场有位的散落停车。就此可以看出:相当数量的机动车还是处于停车无序状态,游离于政府管理的视线之外。
在全市10878个停车场中,经营性社会公共停车场只有2959个,而非经营性停车场7919个。经营性公共停车场与非经营性停车场的比例为2.7:7.3,经营性停车场数量偏少,而相当数量的非经营性停车场政府又难于控制管理。
2、停车场的利用不充分
全市所有10878个停车场,目前分为7种类型,即路侧占道停车场、立交桥下停车场、公建配建停车场、路外停车场、居住小区停车场、单位大院停车场和其他类型(大部分为公交车场)停车场。据初步了解,在7 种类型停车场中,公建配建、居住小区、单位大院三类停车场使用率处于比较稳定和不饱和状态(尤其是地下停车场库);立交桥下停车场处于饱和状态但使用率低,且被占用、挪用的较多。各类停车场不同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3、部分停车场稀缺,严重影响动态交通
占道停车场和路外停车场,处于使用频繁的紧张状态,这两类停车场总数为2036个,占全市停车场的18.7%;停车位191539个,只占全市停车位的17.4%。这两类停车场需求量最大、利用率最高,直接影响着动态交通,是需要加强建设和管理的主要矛盾;另外,部分配建停车场库(位)未达指标,造成居住小区内停车零乱,出现争议问题较多。
(二)从现象上分析
1、堵塞严重,特别是进京要道和商业繁华地段。
经调查了解,北京的私人轿车出行率高,出行量大,北京的各大进京路口缺乏大型停车场库,公共交通发展不足,换乘体系没有形成。每日的上下班高峰,所有进京要道行车如蚁,大量交警出动,仍显不足,极大的影响了城市经营效率;
2、停车的报案量逐年增加。
近年来交通事故遏制不下,停车不规范,管理跟不上,乱停乱放现象严重,造成丢车、刮蹭事件上升,报案率逐年增加,给社会安定造成隐患;
3、资金流失严重。
停车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管理手段不够科学,使用票据不能统一,收费行为难于控制,使停车费流失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税收和财政收入;
(三)从管理上分析
1、规划没有跟上变化。
北京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每年的企业新增数目也很惊人,人民生活普遍提高,全市机动车拥有量特别是私人轿车拥有量迅猛增加,现已突破227万辆,并且仍以年增长率14%的速度发展,这是始料不及的。行车与停车显现出来的矛盾日益突出,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沉重的负担。同时,也给城市的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城市内整体停车设施预留地不足、繁华路段和街区停车资源严重缺乏,已成为市内停车的主要矛盾,又有规划建设执行缺乏必要监督管理,规划审批的公共建筑、居民小区与停车设施不能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竣工后又没有有效的验收手续,造成停车泊位指标不能完全落实。目前,住宅小区、居民大院、的停车管理较为混乱,也是其原因之一;
2、事权交叉、管理重叠、缺乏集中统一的管理机构。
北京停车难的问题是近三四年间凸现出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在此之前“停车产业”一词在北京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所以对停车的管理一直处于分散管理的状态,收费标准归物价,路侧占道归路政,停车制度归交管等等,现在仍有其余迹,2003年成立运输管理局,并将停车管理处编制在运输局,然停车管理处对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任务繁重,各项管理政策、管理措施的出台艰难,偌大一个北京市的停车管理如果缺少一个权威的集中统一的管理机构是很难适应北京的经济发展的;
3、社会投资不足。
目前,北京停车业的发展,除了一些新建居住小区和少数配建指标外,基本上还是国家投资,委托经
营的办法。由于停车收费低廉,回报率低,回报周期长,相关的优惠政策暂缺,很难吸引社会和私人投资。大量的社会投资涌向房地产建筑业和制造业,长此下去,不但会严重影响北京停车产业化的发展,也会严重影响北京经济的均衡发展。由于停车产业化没有形成,停车场规模偏小,也很难实施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4、停车收费标准不尽合理。
现行的机动车停车场收费标准,基本上还沿用是91年市物价局批准的标准,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偏低的停车场收费标准,不仅使国家投巨资修建的道路及停车设施被停车者无偿或低偿占用,导致国有资源流失,而且,也造成了停车资源的浪费,表现出来的是(司机停车)有路内不进路外,有地面不进楼库(居住小区),不但严重影响了动态交通,也于投资建设停车场(库)者不利,有必要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调查研究出台新的停车收费标准,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调节停车者的行为和调节投资者的行为;
5、停车管理队伍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偏低。
北京停车管理队伍近几年吸收了大量的下岗职工,虽然素质不一,但大多数职工缺乏停车管理的专业知识,处理停车矛盾和事故的能力较差,确需进行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停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6、停车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科学化。
由于停车主管部门在法律上应有的职责和权力未被有效确认,即未形成权威的管理机构,势必影响全市统一的停车管理法规的建设与出台,使停车管理法规难于统一掌握,也很难实行指导、监督、检查的职能。近几年我市针对停车业出台了一些相关的规章和制度,但仍然显得管理力度不强,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常用协调手段),处罚依据(法律依据)不足;
7、社会停车意识及法制观念差。
许多市民头的社会观念和停车意识较差,传统的“买车就是为了自己方便”和“开车就要门到门”观念根深蒂固,在这方面确需政府和媒体部门给予大力的宣传支持。
二、国外大型城市停车场建设与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实施积极的财政支持政策,鼓励民间投资;
(二)政府颁布《车库法》,严格停车场(库)停车位的建设指标;
(三)以建设配建和路外停车场为主,道路停车为辅;
(四)建立信息系统或停车指南,方便驾车者使用,提高车场利用率;
(五)建立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停车场和驾车者的行为。
三、加强我市停车管理的基本思路与基本策略
依据北京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依据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要求,北京停车业的发展建设应该有新的起步和新的发展思路。
基本思路是:
根据北京的现实停车矛盾突出,需求紧迫等情况,近期(2005年-2010年)采取加强停车管理和扩
大停车场建设供应并重的原则。重点是加强公建配建停车场的规划与建设;逐步开发开放非经营性停车场为社会服务;整顿和强化路外停车场和占道停车场的管理措施;调整停车收费标准;研究、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大社会资金的投入;建立停车诱导系统,提高停车场利用率;促进北京停车业的发展。中远期(2010年之后)采取停车需求管理为主,停车场建设为辅的原则。在北京逐步形成:以发展公建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铺,占道停车场为补充,布局合理,比例适当,使用方便的停车设施和管理体系。
基本策略为:
管理上采取:对城市不同区域区别对待的策略;市中心和繁华街区保持一种低水平供需平衡策略;方便停车和提高收费相统一的策略;“以路内补路外”的策略。
发展上采取:政府投资,招标管理和广泛吸收民间投资,私人管理相结合的策略,在推动停车产业发展的同时达到政府与个人双赢的目的。
四、加强北京停车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理顺管理关系,建立高效、协调的停车管理体制
按照适应停车管理需要、合理分工和相对集中的原则,成立市政府停车协调委员会作为最高决策和协调机构,协调城市建设与规划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发改委等单位共同搞好停车管理。适时建立停车行业管理协会,充分发挥社团功能。市运输管理局应积极主动承担协调、组织工作;
(二)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停车场的建设
如前数据表明,北京现有的停车场(库)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市场能配置的资源,完全由政府投资的办法会使资源配置规律失效,北京应该加强市场化运作,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加强北京停车业的发展。
(三)研究实施相关政策,提高停车场的利用率
首先是要研究和强化配置指标的严格落实,保证配建指标的同步建设和同步使用;二是清理整顿现有停车场,防止占用挪用;三是对非经营性停车场、单位大院停车场进行调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他们对社会有偿开放。以使全市停车场整体运转起来,提高全市停车设施的利用率。
(四)建立健全停车场建设与停车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停车管理法律法规的建设是停车管理的根本保证。我市的有关法律法规比较健全,但是停车管理是一项综合的公共事业管理项目,其管理的社会性、公众性和政策的变迁性都非常强,原有的一些内容已经不适应今天的发展形势和现实需要,应该在调查的基础上加强研究,以确立新的法律法规体系。当前应首先考虑“车库法”和“停车法”的出台。使停车场规划、建设和管理都能够做到有法可依;
(五)建立健全停车服务规范体系
停车服务规范是即是一种停车服务的具体要求,也是检验某种社会秩序的一个尺度。目前全市的停车服务标准不一,服务行为有别,操作程序与方式不同,没有形成行业的统一服务规范,减弱了行业形象,个别行为还会引起社会群众的不满,长此下去会影响停车业的健康发展。近期我们出台了一个《北京市机动车经营性停车场(库)经营服务规范》(试行),我们将会努力地跟踪调查,尽快修订成全市统一、行之有效的服务规范;
(六)研究制定差别化停车收费标准体系
停车问题的合理解决即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又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然我市停车收费标准长期处于低价管制状态,极大的浪费了国家资源,也于转变人们的停车行为和观念不利。借鉴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引进市场机制,提高停车成本,规范停车行为,重新研究制定差别化停车收费标准,是目前极待解决的课题。
(七)推行与实施停车管理科学化手段,逐步实行现代化管理体系
停车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是提升停车管理、推动城市动静态交通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提升城市现代化形象、衡量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北京作为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应该及早建成智能化管理系统。目前,运输局正在积极推进,争取在2008年前搭建起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全市的停车诱导系统。
(八)整顿和培训停车管理队伍,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加强停车管理,不但需要大量的停车管理员,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交通协管员参与,这也给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一个就业机会。但是他们大多数人员缺乏停车管理知识,服务行为也不够规范,影响了管理效率。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并实现考核上岗制,达到规范管理、文明执法的目的。
(九)强化法治观念,加大对乱停乱放违章停车的处罚力度
强化法制观念,一是要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执法者即要严格执法,又要准确掌握执法力度,才能达到应有的处罚效果。二是要加大社会宣传,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以提高人们对法律法规的认识,提高人们执法的自觉性。前些时市交管局对8家违规停车场进行了整治,对5家停车场进行了罚款处罚,由于工作认真细致,说服力强,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相关建议
(一)建议组织专家研讨,配合城市修编,提高停车规划指标;
(二)建议在我市周边进京要道修建大型停车场,增加换乘中转站;
为了缓解市内交通压力,随着地铁(轻轨)以及环城公路、进京要道的发展建设,建议市政府在进京要道和地铁周边建立大型停车场,这样不但可以大大的缓解北京的动静态交通压力,而且会促进北京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可以促进北京公共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可以拉动京郊房地产业的发展;
3、可以推动北京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三)建议在对我市繁华街区实施改造或建设时,都要建立或预留出立体化停车设施场地,或对现有地下设施进行改造,开放被占用的地下停车场,为办公、购物的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停车条件。现在很多繁华街区因停车位不足,影响了消费者热情,消减了城市的经营效率。
第二篇: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
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
《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已由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18年3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8年3月30日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机动车停车治理,合理引导停车需求,严格规范停车秩序,促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机动车停车设施规划、设置、使用,以及停车秩序、服务、收费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市机动车停车坚持有偿使用、共享利用、严格执法、社会共治。全社会应当共同构建和维护机动车停车秩序,遵循停车入位、停车付费、违停受罚的基本要求。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领导本市机动车停车工作,将停车纳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方法,严格控制首都功能核心区、北京城市副中心机动车保有量,建立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机制,建立管理职责和管辖权限综合协调机制,推进行政执法权集中统一行使。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统筹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对各区停车管理工作进行综合协调、检查指导、督促考核,组织制订、宣传贯彻停车管理相关政策、标准和服务规范。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国土、发展改革、财政、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机动车停车管理相关工作。第五条 区人民政府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停车设施规划、设置、使用及停车秩序、服务、收费的管理工作,推进停车区域治理,监督有关部门开展停车执法。区停车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机动车停车管理的具体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统筹辖区内的机动车停车管理工作,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停车执法事项,将停车纳入网格化管理范畴,确定监督、管理人员,建立居住停车机制,指导、支持、协调开展停车自治和停车泊位共享、挖潜、新增等工作。
第六条 本市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停车设施;鼓励对违法停车、违法从事停车经营、擅自设置障碍物等行为进行举报;鼓励开展维护停车秩序等停车志愿活动;倡导、宣传有位购车、合理用车、绿色出行理念。第七条 本市有序推进停车服务、管理和执法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引导停车服务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服务水平。
第八条 本市建立停车信用奖励和联合惩戒机制。将停车设施建设单位、经营单位、停车人等的违法行为记入信用信息系统,严重的可以进行公示、惩戒。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要求,制定停车信用机制的具体办法。第二章 停车泊位供给
第九条 本市停车设施实行分类分区定位、差别供给,适度满足居住停车需求,从严控制出行停车需求。盘活既有停车资源,提高利用效率;新增停车泊位以配套建设为主,临时设置、独立建设、驻车换乘建设等方式为补充。
第十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在定期普查的基础上,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结合城市建设发展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需要,组织编制机动车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应当确定城市停车总体发展战略,分区域发展策略,统筹地上地下,合理布局停车设施,明确控制目标和建设时序,并将停车设施与城市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紧密衔接,经依法批准后,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
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市机动车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停车设施规划及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第十一条 市规划国土、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和居住小区等配建停车泊位的标准,明确上限、下限,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建设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居住小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市确定的泊位配建标准、规划指标,配建机动车停车设施。配套建设的停车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时验收、同时交付使用。
第十二条 既有居住小区内配建的停车设施不能满足业主停车需求的,按照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并经业主同意,可以统筹利用业主共有场地设置临时停车设施。第十三条 本市推进单位或者个人开展停车泊位有偿错时共享。停车设施管理单位应当予以支持和配合,并提供便利。
公共建筑的停车设施具备安全、管理条件的,应当将机动车停车设施向社会开放,并实行有偿使用。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具体办法,有序推进停车设施开放工作。居住小区的停车设施在满足本居住小区居民停车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向社会开放。
第十四条 独立设置的中心城区区域配套停车设施、驻车换乘停车设施、公共汽电车场站等公益性停车设施,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用地按照土地管理规定实行划拨或者协议出让。
独立设置的停车设施应当进行交通影响评价,重大建设项目的配建停车设施应当一并纳入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交通影响评价结果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公示。重大建设项目的具体范围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
第十五条 待建土地、空闲厂区、边角空地、未移交道路等场所闲置的,可以由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设置临时停车设施。
第十六条 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单独选址建设公共停车设施的,建设单位可以依法单独办理规划和土地手续,并取得规划用地许可证和权属证明;市规划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单独核发规划用地许可证和权属证明的具体办法。利用人民防空工程设置停车设施,向社会开放解决居住停车需求的,可以减免相关人民防空工程使用费用。具体办法由市民防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七条平面停车设施进行机械式或者自走式立体化改造的,应当符合相关安全规定,与城市容貌相协调,按照要求采取隔声、减振等措施,对他人造成影响的应当依法予以补偿,符合条件的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鼓励政策。
设置机械式停车设备应当符合特种设备的规定,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按照规定定期接受检验。
第十八条 确因居住小区及其周边停车设施无法满足停车需求的,区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组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交通行政等相关部门,在居住小区周边支路及其等级以下道路设置临时居住停车区域、泊位,明示居民临时停放时段。影响交通运行的,应当及时调整或者取消。具体办法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第十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交通客运换乘场站、中小学校、医院及其他客流集中的公共场所,应当在项目用地内设置落客区,用于机动车临时停靠上下乘客,并与主体工程同步交付使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客流集中的公共场所周边道路设置临时停靠上下乘客专用车位,并明示临时停靠时长。
第二十条 设置停车设施,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停车设施设置标准和设计规范,并按照标准设置无障碍停车泊位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第三章 治理与服务
第二十一条 经营性停车设施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并在经营前15日内到区停车管理部门办理备案,备案材料应当真实准确。具体备案材料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实行政府定价的收费停车设施,经营单位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到区发展改革部门进行价格核定及明码标价牌编号。违反第一款规定,未如实报送停车设施设置情况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万元罚款。违反第二款规定,未按照规定进行价格核定及明码标价牌编号的,由价格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万元罚款。
第二十二条 停车设施设置后10日内,设置单位应当将停车泊位情况报送区停车管理部门。
违反前款规定,未按照规定的时限或者未如实报送停车设施设置情况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2000元罚款。
居住小区停车自治设置的停车泊位情况,应当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统计后报送区停车管理部门。第二十三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停车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对停车设施实行动态管理,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并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规划国土、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相互共享管理信息。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从事停车信息服务的经营者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信息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将相关信息接入停车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信息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制定信息服务具体规范。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停车泊位编码规则,对停车泊位进行统一编码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停车资源普查,并将普查结果纳入停车综合管理服务系统。违反第二款规定,信息服务的经营者未将相关信息接入停车综合管理服务系统的,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区停车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市停车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建立区域停车诱导系统,实时公布分布位置、使用状况、泊位数量等停车设施动态信息,引导车辆有序停放。
公共停车设施应当按照标准配建停车诱导设施、进出车辆信息采集及号牌识别系统,与所在区域停车诱导系统实时对接。
违反第二款规定,公共停车设施未按照标准配建停车诱导设施、进出车辆信息采集及号牌识别系统,或者未与所在区域停车诱导系统实时对接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万元罚款。第二十五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个体工商户等单位,应当做好门前停车管理责任区内的停车秩序维护工作,有权对违法停车行为予以劝阻、制止或者举报。
第二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道路上和其他公共区域内设置固定或者可移动障碍物阻碍机动车停放和通行;不得在未取得所有权和专属使用权的停车泊位上设置地桩、地锁。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物业管理协议和车位租赁协议中予以明示并统一管理。违反前款规定,擅自设置固定或者可移动障碍物的,道路范围内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迅速恢复交通;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小区公共区域内,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依据物业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其他公共场所内,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非电动汽车不得占用电动汽车专用泊位。违反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依法给予处罚。第二十七条 负有停车管理职责的公职人员,在停车管理中不依法履行职责,由监察机关依法予以处置。第二十八条 本市对驻车换乘停车设施和道路停车实行政府定价,道路停车收费应当按照中心城区高于外围区域、重点区域高于非重点区域、拥堵时段高于空闲时段的原则确定,并根据高于周边非道路停车收费价格的原则动态调节。
本市对其他停车设施实行市场调节价,可以根据地理位置、服务条件、供求关系等因素自主定价。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停车收费价格的监督。
本市各类停车设施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对军车停车免收停车费。残疾人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残疾人专用通行证驾驶残疾人本人专用车辆,在本市各类非居住区停车场停放时,免收停车费。第二十九条 调整居住小区内业主共有的停车泊位的收费价格时,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违反规定,未按照规定程序调整居住小区停车收费价格的,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10万元罚款。
第三十条 居住小区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指导下,可以成立停车自治组织,对居住小区内停车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服务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于停车自治成本费用、停车设施建设等,费用收取和使用情况应当定期在居住小区内公示。
第三十一条 本市逐步建立居住停车区域认证机制,停车人在划定的居住停车范围内停车,可以按照居住停车价格付费。具体办法由市交通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
第三十二条 停车设施经营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显著位置明示停车设施名称、范围、编号、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车位数量及监督电话;
(二)按照明示的标准收费,并出具专用票据;
(三)实行计时收费的停车设施,满一个计时单位后方可收取停车费,不足一个计时单位的不收取费用。中心城区范围内的经营性停车设施,应当24小时开放。违反规定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第一款规定的,依照价格、税务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第三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划将停车设施改作他用。
向社会开放的公共停车设施确需停止经营的,停车设施经营单位应当将处理方案提前报告区停车管理部门;决定停止经营的,停车设施经营单位应当提前30日向社会公告。临时停车设施停止使用的,停车设施经营单位应当在停止使用前30日向社会公告,并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确需改变停车设施用途的,应当依法报原审批部门办理规划变更手续,但为实现原规划用途,将临时停车设施停止使用的情况除外。违反第一款规定,改变停车设施用途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并处每个泊位1万元罚款。
第三十四条 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者应当协调活动举办场所及周边的停车设施,提供停车服务,并向公 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告。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活动举办场所及其周边区域的机动车疏导方案,周边道路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临时停车区域,并明确停放时段。
第三十五条 本市机动车停车相关行业社团组织依照章程,建立健全行业自律制度,参与停车相关政策法规、行业标准、规范的研究制订和宣传贯彻,规范指导会员经营管理,组织开展诚信建设,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组织会员开展行业服务质量评价和培训,提高停车服务质量。
第四章 道路停车
第三十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设置、维护、调整道路停车泊位,确定停车泊位允许停放的时段。设置道路停车泊位,遵循严格控制和中心城区减量化的原则,优先保障步行、非机动车、公共交通,保障机动车通行。服务半径内有停车设施可以提供停车泊位的,一般不得设置道路停车泊位;不具备停车条件的胡同,不得设置道路停车泊位。对已有的道路停车泊位,应当根据区域停车设施控制目标、交通运行状况、泊位周转使用效率和周边停车设施的增设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者取消。
除前款和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情形外,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设置、撤除道路停车泊位或者据为专用。违反第三款规定,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擅自占用或者据为专用的,并处每个泊位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擅自设置、撤除道路停车泊位的,并处每个泊位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每个泊位5000元罚款。第三十七条 道路停车收费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全额上缴区级财政,并定期向社会公开。第三十八条 区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化停车企业对道路停车进行管理。委托过程应当公开透明并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不得转包、协议期限、终止协议的情形等内容。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协议示范文本,并将不执行电子收费、议价等行为,纳入终止协议的情形。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区人民政府应当监督协议执行情况。第三十九条 本市道路停车实行电子收费。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停车管理部门应当明确推进电子收费工作时限。
新建、改建、扩建、大中修道路将要设置电子收费设施的,应当同步预留强弱电条件。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移、破坏或者拆除道路停车电子收费的设备设施。
违反第三款规定,擅自挪移、破坏或者拆除道路停车电子收费设备设施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条 停车人应当在停车泊位或者区域内按照规定的时段停放车辆,不得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违反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机动车违法停放,驾驶人不在现场或者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行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依法作出拖移决定。具体拖移行为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其委托的相关拖车单位实施。
第四十一条 停车人应当按照规定缴纳道路停车费用。违反前款规定,由区停车管理部门进行催缴,并处2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确定的停车监督、管理人员,以及受委托专业化停车企业人员应当协助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维护道路停车秩序,劝阻、告知道路停车违法行为。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2013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252号
《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11月5日市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 王安顺 2013年11月18日
北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规范停车秩序,提升停车服务水平,促进城市交通环境改善,引导公众绿色出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停车场的规划、设置、使用、管理和机动车停放管理适用本办法。
公共交通、道路客货运输车辆等专用停车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停放管理,适用国家和本市其他有关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停车场是指供机动车停放的场所,包括独立建设的停车场、配建停车场、临时停车场。
独立建设的停车场,是指根据规划独立建设并向社会开放的停放机动车的场所。
配建停车场,是指为公共建筑、居住区配套建设的停放机动车的场所。
临时停车场,是指临时设置的用于停放机动车的场所,包括道路停车泊位和利用街坊路、胡同以及待建土地、临时空闲场地设置的停车场。
第四条 机动车停车是静态交通体系,机动车停车场坚持统筹规划建设,实行差别化管理,逐步形成配建停车场为主、独立建设的停车场为辅、临时停车场为补充的格局。
本市鼓励社会多元化参与停车场建设,鼓励社会单位对外开放停车场。
第五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的停车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制
—1—
订本市机动车停车管理的相关政策,并会同相关部门对机动车停车管理工作进行综合协调、检查指导、督促考核。
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独立建设的停车场的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工作,统筹安排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制定机动车停车收费标准,并对机动车停车收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市道路停车秩序管理和道路停车泊位的设置。
规划、住房城乡建设、财政、国土资源、质量技术监督、工商行政管理、税务、民防、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负责机动车停车管理相关工作。
第六条 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停车场的规划、设置、管理及机动车停放管理的统筹协调。区、县停车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机动车停车管理的具体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在区、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做好本辖区内的停车管理工作,指导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辖区内通过建立停车管理委员会等形式,依法进行机动车停车的自我管理。
第七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等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结合城市建设发展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需要,组织编制停车场专项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经依法批准后实施。
停车场专项规划应当确定城市停车总体发展策略、停车场供给体系及引导政策,统筹地上地下空间资源与布局,明确建设时序,并将停车场与城市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紧密衔接。
区、县人民政府根据本市机动车停车场专项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 驻车换乘停车场和为改善交通管理秩序建设的公益性停车场,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实行划拨,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的方式进行建设与管理。
在以划拨方式供地的医院、政府机关、博物馆、展览馆、大中小学、幼儿园及公共服务性设施用地内独立建设的停车场,建设用地实行划拨。
第九条 本市鼓励单位和个人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建设公共停车场。
—2—
开发利用卫生、教育、文化、体育设施及道路、广场、绿地地下空间资源单独选址建设停车场的,建设单位应当进行安全论证,征求地面设施所有权人意见,提出建设方案,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区、县停车管理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规划、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市政市容、民防、园林绿化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鼓励建设的原则,依法办理相应手续。
依照前款规定建设停车场,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建设标准和规范,不得影响道路、广场、绿地以及原有设施的使用功能和安全。
第十条 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居住区等,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和规划指标,配建机动车停车场。配套建设的停车场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时验收、同时交付使用。
本市核心区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统筹考虑其所在区域内的居住停车需求,鼓励建设单位在配建指标基础上利用地下空间增建停车场。建设单位应当将增建的停车场对周边居民开放。
第十一条 既有居住区配建的停车场不能满足业主停车需求的,按照物业管理的规定经业主同意,可以统筹利用业主共有场地设置临时停车场;居住区不具备场地条件的,区、县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相关部门按照规定在居住区周边街坊路或者胡同设置临时停车场。
第十二条 不能满足居民停车需求的区域,区、县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相关单位利用待建土地、空闲厂区、边角空地等场所,设置临时停车场。
设置临时停车场,不得占用消防车通道及地下管线检查井等市政基础设施,不得妨碍消防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不得影响已批开发项目建设的进度。
第十三条 设置停车场,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停车场设置标准和设计规范,并按照标准设置无障碍停车泊位。设置立体停车设备,应当符合特种设备的有关规定。停车场设置后10日内,设置单位应当将停车位情况报送区、县停车管理部门。
停车场向社会开放并收费的,应当配建停车诱导系统以及停车诱导标识。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停止使用停车场,不得将停车场改作他用,因实现原规划用途将临时停车场停止使用的除外。
临时停车场停止使用的,停车场管理单位应当在停止使用前一个月向社会公示,并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3—
第十五条 本市建立统一的停车场信息管理和发布系统,对停车泊位进行编号,对停车场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并实时公布向社会开放的停车场分布位置、使用状况、泊位数量等情况。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市停车场动态信息管理和发布系统,建设区域停车诱导设施,并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
停车场向社会开放并收费的,应当将配建的停车诱导系统接入所在区域停车诱导设施,但单位将配建停车场向社会开放的除外。
第十六条 本市停车收费遵循城市中心区域高于外围区域、道路停车高于路外停车的原则。具体区域划分及标准由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在居住区周边街坊路或者胡同设置临时停车场,小区居民凭有效证明停车时,其临时停放或者按月、按年租用停车位收费标准按照居住区露天停车场收费标准执行。
市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交通、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办法,规范居住区地下停车场收费,提高居住区地下停车场利用率。
第十七条 居住区的配建停车场应当优先满足业主的停车需要。实行停车收费的,应当执行价格管理的规定,并公示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五项和第八项等服务内容。
第十八条 本市鼓励单位和居住区在满足本单位、本居住区居民停车需求的情况下将配建停车场向社会开放;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将配建停车场在非工作时间向社会开放;鼓励单位和个人实行错时停车。
依照前款规定将配建停车场向社会开放的,可以按照核定的价格对社会车辆收取停车费,但不适用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
第十九条 单位或者个人错时合作停车的,停车场管理单位应当予以支持和配合,并为停车人提供便利。
在单位配建停车场错时停车的停车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时段停车;超过约定时段拒不驶离、影响停车场正常运行的,停车场有权终止错时停车约定。
第二十条 停车场向社会开放并收费的,停车场管理单位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税务登记、价格核定、明码标价牌编号等手续,在工商登记后15日内到区、县停车管理部门办理备案。
办理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4—
(一)法人登记证明及复印件;
(二)委托经营的提供委托经营协议;
(三)竣工验收文件;
(四)停车泊位平面示意图和方位图;
(五)符合规定的停车场设备清单;
(六)经营、服务、安全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七)停车诱导系统建设技术说明书及管理运行方案。
依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设置的停车场提交的备案材料不包括前款第三项、第五项和第七项。
第二十一条 停车场向社会开放的,停车场管理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停车场显著位置明示停车场名称、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车位数量及监督电话;
(二)按照核定的价格收费,并出具专用发票;
(三)配置完备的停车设施标志标识,为停车人进出提供明确的引导,为残疾人提供必要服务;
(四)指挥车辆按序进出和停放,维护停车秩序;
(五)制定停放车辆、安全保卫、消防、环境卫生等管理制度;
(六)对停车管理员进行专业培训、考核;
(七)不得在停车区域从事影响车辆安全停放的其他经营活动;
(八)建立投诉处理制度;
(九)国家和本市其他相关停车管理服务规范和标准。
中心城范围内的停车场向社会开放并收费的,应当24小时开放;按照规定实行限时的临时停车场除外。
第二十二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县停车管理部门应当对向社会开放的停车场的运营服务实行质量信誉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周边停车需求情况,在城市道路上依法设置和调整道路停车泊位,并予以公示。
除前款和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外,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城市道路上设置和调整道路停车泊位。
第二十四条 区、县停车管理部门应当与道路停车泊位的管理单位签订协议。协议应当包括双方权利义务、期限、终止协议的情形等内容。
—5—
道路停车泊位管理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区、县停车管理部门可以终止协议:
(一)发生服务质量纠纷,影响恶劣的;
(二)未按原承诺标准提供服务的;
(三)未按期足额缴纳占道费的;
(四)质量信誉考核不合格的;
(五)擅自转租转包、挂靠经营的;
(六)多次实施违法行为,拒不改正的;
(七)双方约定的其他可以终止协议的行为;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五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区、县停车管理部门有计划地对道路停车泊位内的停车实行电子计时收费。
第二十六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道路实际状况以及维护交通秩序的需要,可以在道路上加装隔离桩等设施,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挪移或者拆除。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道路上和其他公共区域内设置地桩、地锁等障碍物阻碍机动车停放和通行,不得在未取得所有权的停车位上设置地桩、地锁;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在物业管理协议和车位租赁协议中予以明示。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擅自在道路上设置地桩、地锁等障碍物的,有权予以制止并举报。
第二十八条 机动车应当在停车场内停放,并不得超过规定时间。
在停车场内停放机动车的,停车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服从引导;
(二)停车入位且车身不得超出停车泊位;
(三)做好驻车制动;
(四)不得损坏停车设备;
(五)按照规定缴纳停车费用;
(六)进出停车场、停车泊位的,不得妨碍其他车辆或者行人正常通行。
停车人不遵守本条第二款规定的,停车场管理单位有权劝阻;造成损害的,停车场管理单位可以依法提起诉讼。停车人有权对停车管理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投诉、举报。
—6—
第二十九条 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者应当协调活动周边停车场,提供停车服务,并在票证上标示活动周边公共交通线路、行车路线及停车场位置;停车场地不能满足停车需求的,承办者应当在票证及其他宣传媒体上提示活动参与者选择公共交通前往活动地点。
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需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采取管制措施3日前向社会公告。周边道路有条件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在活动场地周边道路设置一定数量的临时停车泊位。
第三十条 交通客运换乘场站、医院及其他客流集中的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设置出租车上下客车位。周边道路有条件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上述公共场所周边道路设置出租车专用上下客车位,其他车辆不得占用。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将停车场擅自停止使用或者将停车场改作他用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恢复原状。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未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擅自从事停车场经营活动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处理。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停车场管理单位未按照规定对停车泊位进行备案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处1万元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的规定,停车场管理单位未明码标价、擅自提高或者降低收费标准的,由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第六项、第七项、第八项、第九项规定之一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1000元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停车场未实行24小时开放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擅自在城市道路上设置和调整道路停车泊位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
—7—
为,恢复原状。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擅自损坏、挪移、拆除隔离桩等设施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擅自在道路上设置地桩、地锁等障碍物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迅速恢复交通;擅自在居住区公共区域内设置地桩、地锁等障碍物的,由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擅自在道路、居住区以外的其他公共场所设置地桩、地锁等障碍物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具体划定各自在道路及道路、居住区以外其他公共场所相应的职责范围;对尚未明确划定执法管辖权的公共场所擅自设置地桩、地锁等障碍物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先行对违法行为予以处理。
第三十八条 对擅自设置的地桩、地锁等障碍物,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的,相关部门可以决定立即实施代履行。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上违反规定停放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属于违反规划、建设、税务、质量监督、民防、消防等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行政机关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应当按照规定将涉嫌犯罪的案件移交公安机关。
违反本办法,有扰乱公共秩序、招摇撞骗、诈骗、妨碍公务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行政机关在停车管理中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停车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
—8—
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2001年3月28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9—
第四篇:《北京市居住小区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
《北京市居住小区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
京国土房管物[2004]663号
各区县国土房管局,各建设单位、物业管理企业、停车管理单位,各业主大会:
为规范居住小区停车秩序,保障居住小区内各方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和本市停车管理有关规定,在征求有关单位意见基础上,我局制定了《北京市居住小区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二○○四年六月十六日
北京市居住小区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
一、为规范居住小区停车秩序,保障居住小区停车管理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二、居住小区内机动车停车管理服务(包括地面停车场、路边划线停车位、地下停车库、立体停车库的机动车停车服务等)统一由物业管理企业负责提供或由物业管理企业委托专业停车管理单位负责;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小区,由房屋管理单位或委托专业停车管理单位负责。
三、停车管理单位按照政府规定的价格收取停车费的,应达到以下要求:
1.遵守本市停车行业经营管理服务的有关政策规定和业主大会的决议、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及业主(临时)公约等;
2.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停车管理方案,方案应包括停车管理方的职责、停车位的管理分配方案、发生紧急情况的处置预案等;
3.有专人对进出停车场的车辆进行登记,进门发放停车凭证,出门查验停车凭证后放行;
4.维护小区停车秩序,指定停车区域,保证车辆停放整齐,行使通畅;
5.24小时专人看管停车场或采用电子监控手段进行不间断监视,劝阻、制止损害停放车辆的行为,采取防范措施,防止车辆丢失;
6.保证交通设施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四、对临时进出小区的车辆管理制度,由业主大会和物业管理企业协商议定。
投递邮件的邮政车辆需要进入小区的,停车管理单位不得拒绝其入内,进入小区的邮政车辆应遵守小区停车管理制度。
对临时进出车辆实行收费的,停车管理单位应在车辆进门时发放临时停车凭证,出门时验证收费放行。
禁止停车管理单位在机动车进门时预收停车费用。
五、居住小区内机动车停放人应遵守以下规定:
1.遵守业主大会决议、业主(临时)公约和居住小区机动车停
车管理制度,服从停车管理人员的指挥;
2.按照规定或约定交纳停车管理服务费用;
3.禁止占用、堵塞消防通道和消防设施等。
六、除临时进出小区停放车辆外,其他机动车停放人应与停车管理单位签订停车管理服务协议,协议一般应包括双方当事人、机动车基本情况、双方的权利义务、收费价格、管理责任、管理期限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七、凡利用业主共用场地施划的停车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出售。建设单位拥有车场、车库所有权的,应优先出售或出租给业主;建设单位、停车管理单位在未满足本居住小区内业主停车需求前,不得将车位出售、出租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小区车位难以满足业主停车需要的,停车管理单位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提高现有车位利用率。
八、停车管理单位在小区内部道路上施划停车位,应当符合交通设施国家安全标准的规定,不得占用消防通道设置停车位,妨碍行人和其他车辆通行。
九、停车管理单位应及时对居住小区内道路、停车场地及设施设备进行维修养护,保障正常使用。
十、对不按规定停放的车辆,影响小区道路通畅或影响小区公共安全的,物业管理企业有权按照停车管理服务协议、业主(临时)公约或业主大会决议处理,由此产生的费用由停放人承担。
十一、各级国土房管部门应加强对居住小区停车管理服务的指导
和监督,及时处理停车管理纠纷。
十二、本办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执行,原《关于加强北京市居住小区机动车停放管理的通知》(京国土房管物[2002]973号)同时废止。
注明:据2011年12月20报道:北京市将出台新的《居住小区机动车停放管理办法》,规范居住小区机动车停车秩序是新办法的重要内容。网址如下:
第五篇:北京市居住小区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
北京市居住小区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
••••
一、为规范居住小区停车秩序,保障居住小区停车管理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
二、居住小区内机动车停车管理服务(包括地面停车场、路边划线停车位、地下停车库、立体停车库的机动车停车服务等)统一由物业管理企业负责提供或由物业管理企业委托专业停车管理单位负责;未实行物业管理的居住小区,由房屋管理单位或委托专业停车管
理单位负责。
••••
三、停车管理单位按照政府规定的价格收取停车费的,应达到
以下要求:
••••1.遵守本市停车行业经营管理服务的有关政策规定和业主大
会的决议、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及业主(临时)公约等;
••••2.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停车管理方案,方案应包括停车管理方的职责、停车位的管理分配方案、发生紧急情况的处置预案等; ••••3.有专人对进出停车场的车辆进行登记,进门发放停车凭证,出门查验停车凭证后放行;
••••4.维护小区停车秩序,指定停车区域,保证车辆停放整齐,行使通畅;
••••5.24小时专人看管停车场或采用电子监控手段进行不间断监视,劝阻、制止损害停放车辆的行为,采取防范措施,防止车辆丢失;
••••6.保证交通设施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四、对临时进出小区的车辆管理制度,由业主大会和物业管理企业协
商议定。
••••投递邮件的邮政车辆需要进入小区的,停车管理单位不得拒绝
其入内,进入小区的邮政车辆应遵守小区停车管理制度。
••••对临时进出车辆实行收费的,停车管理单位应在车辆进门时发
放临时停车凭证,出门时验证收费放行。
••••禁止停车管理单位在机动车进门时预收停车费用。
••••
五、居住小区内机动车停放人应遵守以下规定:
••••1.遵守业主大会决议、业主(临时)公约和居住小区机动车
停车管理制度,服从停车管理人员的指挥;
••••2.按照规定或约定交纳停车管理服务费用;
••••3.禁止占用、堵塞消防通道和消防设施等。
••••
六、除临时进出小区停放车辆外,其他机动车停放人应与停车管理单位签订停车管理服务协议,协议一般应包括双方当事人、机动车基本情况、双方的权利义务、收费价格、管理责任、管理期限以及
违约责任等内容。
••••
七、凡利用业主共用场地施划的停车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出售。建设单位拥有车场、车库所有权的,应优先出售或出租给业主;建设单位、停车管理单位在未满足本居住小区内业主停车需求前,不得将车位出售、出租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小区车位难以满足业主停车需要的,停车管理单位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提高现有车位利
用率。
••••
八、停车管理单位在小区内部道路上施划停车位,应当符合交通设施国家安全标准的规定,不得占用消防通道设置停车位,妨碍行
人和其他车辆通行。
••••
九、停车管理单位应及时对居住小区内道路、停车场地及设施
设备进行维修养护,保障正常使用。
••••
十、对不按规定停放的车辆,影响小区道路通畅或影响小区公共安全的,物业管理企业有权按照停车管理服务协议、业主(临时)
公约或业主大会决议处理,由此产生的费用由停放人承担。••••
十一、各级国土房管部门应加强对居住小区停车管理服务的指
导和监督,及时处理停车管理纠纷。
••(注:本办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执行,原《关于加强北京市居住小区机动车停
放管理的通知》(京国土房管物[2002]973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