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几种对儿童文学概念的理解
几种对儿童文学概念的理解
观点一:五四以后流行的“儿童本位论”,认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织的文学,其艺术构成都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在五四时期,这种观点是有积极历史意义的。它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体的独特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特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供了观念上的巨大推动力。但是另一方面,“儿童本位论”的儿童文学观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例如,它强调了儿童读者的特殊性,却忽视了成人作者的主体性地位;它重视了儿童世界的独立性,却忽视了儿童生活与整个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因此,这种对儿童文学的理解,既有一定的合理性,又带着难以避免的理论缺陷和历史局限性。
观点二:儿童文学专指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这种说法从创作动机和服务对象的角度界定儿童文学,它虽然符合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一般情况,但是稍加推敲,就会发现其不严密性。今天,进入世界儿童文学宝库的许多作品,当初并非专为儿童读者创作的,如一些不专为儿童所做,但却适合儿童欣赏的诗作;诸如古典文学中的唐诗、宋词,以及现代诗中,均有许多适合儿童阅读的好作品,也许创作之初并非专为儿童而写,但以“适合儿童欣赏”的观点来看,这些诗作均可以涵盖在广义的“儿童诗”范围内。再比如《西游记》,也是深受儿童喜爱的文学作品。还有《伊索寓言》、《列那狐的故事》、《巨人传》、《鲁宾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等作品,最初也不是专为儿童创作的。另一方面,如果仅仅具有为儿童创作文学作品的动机和愿望,而对儿童特点缺乏应有的了解,对儿童文学的艺术规律缺乏驾驭能力的话,那么作者也难以创作出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来。
观点三: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但这种观点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儿童文学的确常常是以儿童和儿童生活为主要描述对象,但是儿童文学也常常表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反过来,专门写儿童的作品也不一定就是儿童文学作品。例如,198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长篇小说《蝇王》,描写的是一群流落荒岛的儿童冒险的故事,这部作品的故事层次也是儿童可以理解的,但是其内涵却是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对人类前途的忧虑,因此从整体上看,它并不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所以,是不是写给儿童,并不是区别儿童文学与非儿童文学的标志。至于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从广义上说,并不错。但是,从儿童文学研究的角度看,停留在“教育”的角度来谈儿童文学显然是不够的。如果不抓住“审美”的角度,如果不深入“艺术”的深度,那么儿童文学与一般思想教育、知识教育也没有什么区别。儿童文学作品也可以被知识读物、教育读物取代。
第二篇:儿童文学概念
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的成年年龄低于18岁。——《儿童权利公约》联合国1989年11月20日大会通过
儿童的分类: 0——6岁:幼年 7——12岁:童年 13——18年:少年
西方儿童概念的出现
1、叶永俐
欧洲各国在16世纪前没有儿童这个概念
2、夸美纽斯《世界图解》
1568年《世界图解》——儿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读物 儿童读物应属于一个特殊的级别,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
3、《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把儿童当作特别的值得关注的人始于18世纪下半叶
中国的儿童概念出现在五四时期,约比西方晚1个多世纪 周作人《儿童的文学》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质疑:
儿童崇拜——赤子之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战国 孟轲《孟子 离娄下》
能婴儿说——“含德之厚,比于赤于。”——《老子》第55章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老子》第10章
童心说——“夫童心也,真心也。”——(明)李贽《童心说》 但这些并不是主流的儿童观
儿童本位不是唯一的标准,具有两面性,不能完全由儿童自给自足。
中国儿童文学概念发展的脉络
1、古代:“经史子集”中的儿童形象,2、“儿童文学”这一名称始于五四——茅盾 3、1922年,冰心儿童散文集《寄小读者》(但是过于简单化了)4、1922年,郑振铎《儿童世界》(杂志)5、1923年,叶圣陶短篇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第一部短篇童话集)6、1923年,魏寿镛《儿童文学概论》(中国第一本儿童文学概论)
(三)定义
儿童文学是为0——18岁未成年人服务的一种文学形式,包含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
它既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审美),又蕴含了独特的审美品格:“以儿童为本位”、承担着“寓教于乐”的功能。
(四)美学特征 举例
儿童本位:
文学性——《海的女儿》;
娱乐性——《爱丽斯漫游仙境》; 教育性——《丑小鸭》; 寓言性——《夏洛的网》; 幻想性——《哈利波特》
(五)分类
幼年文学:0-6 儿歌
童年文学:7-12 童话、故事
少年文学:13-18 小说、幻想故事
童话的科学定义:
童话,是以幻想为主要特色,以拟人、夸张等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法,以爱为主要叙说母题,主要适合儿童欣赏、接受的一种叙事文学样式。
童话的生成原因:
人固有的好奇心-八卦新闻,阅读治疗
回归童年的梦想-长大成人童年不再;童年的诗意、永恒之美
童话的特点
(一)亦真亦幻
1、真——源于生活 生活是童话的源泉
2、幻——高于生活
生活和童话不能完全同一
3、愿望的满足
4、理性思维——创新思维
作品:罗大里 《洋葱头历险记》
(二)象征、隐喻之美
1、童话元素与意象群落
2、单纯的童话并不简单 作品:《夏洛的网》 小猪——威尔伯——天真 蜘蛛——夏洛——博爱 小老鼠——自私
蜘蛛网——爱与生命的源泉
(三)游戏精神
1、玩耍——人类的天性
2、童话故事不仅仅是游戏 对日常生活的解构
通过游戏的方式解读生活背后的深意——哲学
(四)爱的礼物:童话是爱的礼物——刘易斯 卡罗尔:
童话以独有的方式来表现了多种多样的爱的母题,包括对人类、对大自然的爱,由婴童和童心引发的爱,人间亲情之爱,爱与美丑的对立和转换,爱的奇迹,儿童是人类的未来,人类应当把它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给与儿童。童话就是这最好的东西之一。
《哈姆雷特》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庄!多么出色!行动多么像天使!理解多么像天神!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
(五)童话的叙事逻辑
1、幻想逻辑——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龟兔赛跑》、《笨鸟先飞》
2、假定逻辑:自说自说 假戏真做,信以为真
3、童话叙事逻辑的基点 泛神论——万物有灵
人造论(《敏豪生奇遇记》)——人是万能的 任意结合性(《木偶奇遇记》)
马克思:
一个承认不可能再变成儿童,否则就变得稚气了。但儿童的天真难道不是成人感到愉快吗?难道他不应当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把童趣的真实再现出来吗?在每个时代,人的固有性格不正是纯真地复活在儿童的天性里吗?那么在历史上人类童年时期发展得最完美的地方,为什么不应该作为人类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出永恒的魅力呢?
手法:夸张 拟人 怪诞(大林与小林)
西游记为什么不被归为童话?
传播方式:当时没有童话称谓,一直作为成人文学传播 读者:不是写给孩子读的,但孩子喜欢
叙述方式:按小说套路叙述,不遵循童话的叙述逻辑,但吸收了童话因素,比如拟人化的世界。
叙述目的:歌颂取经,弘扬修成正果,重世俗功利;
一部传奇的童话小说(如果没有西游记,中国的儿童文学几乎空白)
童话和神话的区别:
神话是朴素思维,而童话是纯真思维;
童话脱胎于神话,神话活在童话故事中;
组多神话故事目的在于表达对自然的认识,是朴素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童话的最终目的是寻求心灵的慰藉;
童话具有游戏精神,而神话具有理解认知功能;
神话后无来者,而童话则与时俱进
五卷书:
《朋友的决裂》《朋友的获得》《乌鸦和猫头鹰从事于和平与战争等等》 《已经得到的东西的失去》《不思而行》
《一千零一日》 克什米尔公主鲁克娜 对格林童话影响巨大 阅读疗法
安徒生童话:世界艺术童话的里程碑 安徒生(1805——1875),丹麦
1835年发表《将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第一集,标志近代儿童文学诞生 开创文人创作童话的新时代 168篇童话
安徒生是双性恋,渴望进入上流社会,一生未婚
在西方文化中,人鱼是生活在海洋漩涡里的精灵,可以活300年,但死后会化为泡沫
人虽然活不了那么长,但人的灵魂是不朽的
爱情只是一个影子,主题是人的灵魂,尤其是结尾
早期作品:(“讲给孩子听的故事”)幻想绮丽、乐观向上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代表作:《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
中期作品(“新的童话”)——1845——1852 直面现实、思想性、贬恶丑,扬善良
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 把现实生活童话化
晚期
着力描写底层悲苦,揭露阴冷、黑暗。基调低沉,代表作:《柳树下的梦》、《冰姑娘》
类型:
王子公主型童话 儿童故事 动物精灵故事 人生故事 以物件、物品等为主人公的故事
总体创作风格:
唯美——诗意的美,诗意的伤感 喜剧性的幽默、讽刺
“什么都可以通过童话表现出来”:童话不再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
影响;
确立童话在儿童文学中的牢固地位 《水孩子》(金斯莱)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卡洛尔)《快乐王子》(王尔德)《木偶奇境记》(科罗迪)
考一个人物形象:多罗西 夏罗 威尔伯 皮皮
一、《绿野仙踪》
(一)鲍姆
莱曼 弗兰克 鲍姆,生于纽约,美国人 体弱,读书,人生阅历丰富 1899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 澳芝OZ
(二)关于《绿野仙踪》
初版于1900年,澳芝系列童话第一部 一部适合儿童阅读的历史童话 美国“神奇童话”的奠基之作
结构完整,故事生动,情节引人入胜 大故事套小故事
远远超过了当今一切儿童文学作品 改编为歌剧和电影
(三)故事梗概
(四)纵深解读 四个关键词: 家庭:多罗茜 智慧:稻草人 爱心:铁皮人 勇气:狮子
他救还是自救?——最好二者结合 团队合作精神
二、《夏洛的网》 【美】EB怀特
美国当代著名散文家、评论家、军人、记者、编辑、广告撰稿人、自由作家 1929年《性是必须的吗》
散文集《个人观点》、《林湖重游》 《文体的要素》
童话名著《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天鹅的喇叭》 1971年获得美国“国家文学奖章
1973年被选为美国文学艺术学院50名永久院士 1978年或普利策特别文艺奖
写于1952年,1979翻译到中国
发行千万册,风行世界50年,译文20余种 名列“美国十佳儿童文学名著”榜 一部儿童和成人痘喜欢阅读的童话经典
一本关于友谊的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爱和保护,冒险和奇遇的故事 一个“爱”的故事,诠释了人性的本真
主要人物:
约翰、阿拉布尔先生 阿拉布尔太太 蜘蛛夏洛 故事梗概:
威尔伯出生,遇害/获救/被卖; 威尔伯在谷仓里快乐生活;
获知自己的命运——称谓熏肉火腿; 王牌猪 获特别奖 安享天命 夏洛离世
威尔伯看护夏洛的孩子
一张爱网,挽救了威尔伯,也挽救了夏洛,还唤醒了人们无尽的温情
深度解读:
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成长故事 一个爱让生命永恒的故事 一个令人倍感温暖的世界
爱与奉献,感恩与报恩的赞歌
对生与死的通化思辨
场景细节瑰丽的童话世界 浅语中蕴含深意
浅语写作:绝少修饰和形容,不用生僻的字词,尽可能用“小词“,表达无意思的意思
结尾:生活依旧是美好的
第一段:是从高处俯瞰全景
第二段:创作心理:从威尔伯的心理出发,因为他得知了自己要做成熏肉火腿的命运而睡不着,才会在天亮前半小时醒来,作家并不是经验写作,而是真正从孩子的心理出发
三、《长袜子皮皮》 阿•林格伦其人其文
1907——2002,女,生于农家 长期从事儿童文学出版工作
1944年滑雪受伤,写成《长袜子皮皮》
主要作品:《小飞人卡尔松》、《绿林女儿》、《淘气包阿米尔》、《米欧,我的米欧》
1957年,获瑞典“高级文学标准作家“国家奖
1958年,国际儿童图书协会授予她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作家奖 舍格林出版公司1972年设林格伦儿童文学奖 林格伦的儿童文学作品、斯特林堡的戏剧、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并称瑞典文化的三大标志
1945年,;林格伦发表第一部童话小说《长袜子皮皮》
已经译成包括阿塞拜疆语和祖鲁语在内的80多种文字,总发行量1亿册以上 书名:皮皮露达•维多利亚•鲁尔加迪娅•克鲁斯蒙达•埃弗拉伊姆•长袜子
9名丑小丫皮皮独自生活
力大无比,爱搞恶作剧、撒谎 有一天,皮皮爸爸回来了
皮皮带汤米、安妮卡到岛上玩耍
让儿童独立生活的可能性?
教育是儿童的灵丹妙药还是毒药?
有一定成人对话的特点:心口不一,完全心口同一是无聊的 皮皮自说自话、心口不一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卡洛尔
多才多艺,数学、逻辑造诣颇深 内向、孤僻,一生未婚,深爱孩子 童话是爱的礼物
主要作品:《爱丽丝漫游奇境记》1862、《爱丽丝镜中奇境记》1871 把荒诞文学提高到最高的水平(《不列颠百科全书》)
关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1862年,卡洛尔携邻居的三个女儿泛舟泰晤士河,以最小的爱丽丝为主人公,即兴编创童话故事
应爱丽丝要求,写了下来
深度解读:
变形、夸张与愿望满足——放手让儿童去玩——纯游戏精神 对现实的讽喻
爱丽丝——亦真亦幻的另类小姑娘 英国式的幽默——含蓄、优雅 结尾——败笔
《小飞侠彼得潘》
作者汤姆斯·巴里,英国浪漫主义戏剧家、小说家,新闻工作者 主要作品:小说《小牧师》《永别了,朱莉小姐》,剧本《可敬的克莱顿》《每个女人都知道的故事》,童话《小飞侠彼得潘》(比较有难度,有隐喻性)斯皮尔伯格拍摄的《铁钩船长》以此为蓝本 深度解读:
1、彼得潘的深意何在?
童年的精神象征,超越时间,永恒的彼得潘——所有成人的魔咒 虚幻的梦和真实的欲望
2、梦幻岛的隐喻性何在?
童年的伊甸园,拒绝成人的封闭的复乐园
儿童的心灵世界就是一座梦幻岛,成人难以企及——儿童/成人的对立
3、童年的独立宣言和重新发现同年 我们在哪儿丢失了童年?
童年独立宣言(有儿童而没有童年); 重新发现童年;
儿童独立的游戏精神;
对卡洛儿童观的继承和发展。
4、梦幻岛真能终结吗?
不可能终结一个没有的地方,只能将梦想终结
无论是面对孩子还是大人,我们都丧失了信念,袒露出焦虑而空洞的灵魂。
《小王子》
作者:法国 圣埃克苏佩里,飞行员,二战中飞行失踪。(一语成谶)主要作品:小说《夜航》《人类的大地》 童话《小王子》
创作风格:以航空生活为题材;重思辨;探究地球文明与宇宙空间关系。深度解读:
爱,孤独、忧伤、存在、小王子:童真的代言人;倒叙与反讽。
童话源头——《山海经》(巫书)
山经5卷;海内经5卷;海外经4卷;大荒经4卷 神话奇书:神怪之渊菽;古今怪语之祖
诗经 楚辞 列子 淮南子等:织女、牵牛星;愚公移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羿射河伯
(二)魏晋南北朝
干宝《搜神记》——六朝志怪代表作 今存20卷,有460多个故事 董永,干将莫邪,李寄斩蛇等 侠义主题
(三)隋唐五代传奇和笔记故事 王度《古镜录》 牛增孺《玄怪录》 段成式《酉阳杂俎》(《叶限》)
现在很多玄幻文学都从这些作品中寻找创作灵感
《叶限》是中国版的灰姑娘的故事,比外国的灰姑娘早了九百年
(四)明代
吴承恩——《西游记》
中国古代“童话”的典范——中国童话的高峰 陈仲琳——《封神演义》
(五)清代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三、中国神话的种类
1、创世神话,比如:盘古开天
2、始祖神话,比如:女娲造人
3、洪水神话,比如:大禹治水
4、战争神话,比如:炎黄之争
5、发明创造神话,比如:燧人氏
四、中国神话的母题
1、大羿怒射九日
2、大羿捕杀“六凶“——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
3、受继母迫害的“灰姑娘”
4、禽言兽语
五、中国现代艺术童话 神笔马良的作者:洪汛涛
(一)中国艺术童话始于现代
1、命名——1909年,孙毓修编译《童话》丛书
2、译介、改编——《格列夫游记》、《大拇指》等
3、整理民间童话本土童话呈现出繁荣景象
4、文人创作的早期阶段
1903年,叶圣陶,第一部短篇童话集《稻草人》 1917—1920,茅盾,《书呆子》、《一段麻》等 茅盾、郑振铎、赵景深等创作中国最早的艺术童话
(二)现代童话的繁荣期
20世纪30年代,现代童话的双子星——叶圣陶、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
七、中国当代童话
(一)十七年时期——丰收期 张天翼 严文井 陈伯吹 金近洪汛涛 任溶溶 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
重幻想和游戏性,但教化意识浓,工具化、概念化和模式化倾向明显。
(二)新时期以来,中国童话作品的繁荣
1、名家、名作辈出(郑渊洁,改变了中国童话史、出版史)
2、童话观念的改变——反教化;无以复加的游戏精神 观念是先进的,不好玩的作品孩子不会喜欢
第七讲、中国童话经典解读(1)——夹缝中求生存 恶劣的童话生态
但是童话因素隐藏在文学母体中顽强而茁壮成长
一、《西游记》——童话奇书
(一)奇书
1、中国传奇文学的尴尬处境
2、中国文人的猎奇传统
3、中国文人猎奇的原因 被压抑、禁锢
猎奇是对日常生活的反叛
4、《西游记》传世难能可贵及奇中之奇 神话、童话相和谐 用童话元素在写
契合叙事文学所反应的现实 已发生的一切
尚未发生但是可能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一切
特定的社会条件下,虽然不能发生但是人们希望发生的一切(童话)契合托尔金所谓“愿望的满足” 探究宇宙空间和时间的深度和广度 与其他生物交流、沟通 探寻奇怪的语言
探寻古老的生活方式等
(二)奇妙的神话世界
1、神仙凡人化
神、佛、菩萨、仙、精、妖、鬼和怪等 神人同形 神人同性
2、神、佛、仙、菩萨共生的天界社会
(三)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1、奇人、奇境、奇事
孙行者神通广大却翻不过如来佛的手掌心——家长制度,人伦的因素 挨打儿——打错了白打
2、完备的童话要素
幻想——想象出不存在的事物,赋予虚拟的真实性 恢复——幻想的第一功能,即对事物的再认识 逃避——幻想的第二功能。不是逃避现实生活,而是获得别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在想象层面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慰藉——提供圆满的结局
在《西游记》,无论奇遇多么怪诞,无论魔怪多么可怕,无论唐僧遭遇了多少想吃掉他的妖精,无论解救的过程多么曲折艰难,但总会云开雾散,获得成功过,得到幸福。
这些童话要素,《西游记》全都具备,所以可以说是童话。
3、率真、童稚的人物形象 孙行者的顽劣 猪八戒的贪吃
红孩儿和哪吒的争强好胜
各路妖精思维之简单、幼稚„„
4、充满童趣的动物世界(1)林林总总的动物大观园
牛、象、鹿、熊、蝎子、豹子„„(2)各具特色的人妖
(四)人性化的妖魔——刁顽妖童红孩儿
1、刁顽
2、孝顺
江湖豪杰牛魔王、有情有义的铁扇公主和情态各异的女妖们
(五)神通与威力巨大的兵器
1、各种技术兵器的运用
孙行者使用的闭水法——相当于现代的潜水衣和潜水艇 千里眼、顺风耳——现代远程情报收集处理器
托塔天王的照妖镜——现代雷达、预警机、卫星影像技术
2、威力巨大的杀手锏
(1)多毛怪的“激光目眩压制武器
(六)孙悟空:顽童与英雄
典型的成长主人公形象,从幼稚经历挫折磨难最终成人
1、独立与成长
2、历尽磨难,笑口常开;童心不改 成长就意味着妥协、遵守规约
(七)另类顽童猪八戒 不知道自己平庸的平庸形象 难能可贵的本色
映照了现实中的大多数人,只能接受自己 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地很成功
(八)不符合逻辑的童话思维
1、行者变法时总会露出破绽,为什么?
2、为什么坐骑跑了,不立即找回来,非要等着它们为非作歹? 为童话叙事而造势
九九八十一难,很容易重复,了不起在于每一个妖怪都不一样,充分满足了人们的猎奇猎异的心理
二、《稻草人》(叶圣陶)读解
(一)叶圣陶(1894、1988)
作家、教育家,从事教育、编辑工作
主要作品:长篇《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线下》等,童话泰斗 1921年,叶圣陶、茅盾等人发起了“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研究会,掀起“儿童文学运动”——《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文研会)的大多数成员都写过儿童文学,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开创做出重要贡献
(二)《稻草人》故事梗概1922 稻田冲在蔓延,稻田住——孤寡老妇人不知情,指望稻谷丰收,发现稻田荒芜,捶胸顿足,冷风呼啸夜,媳妇带着病孩子打鱼
丈夫要把她卖掉,她走投无路,投河自尽
同一个夜里,同一个地点,接连大声了三起悲剧,稻草人不堪重负,倒在了稻田中
(三)稻草人的艺术特色
1、稻草人形象(1)物性(2)人性
2、语言特色:平易、朴实、口语化
《稻草人》更多的是具有文学史的意义,本身的文学成就没有那么高
(四)《稻草人》的文学史意义
为中国童话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走现实主义的道路,直接和现实对接
三、张天翼(1906——1985)
(一)其人、其文
祖籍湖南湘乡,生于南京,世家望族之后。
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金鸭帝国》《宝葫芦的秘密》 世情小说《包氏父子》、《华威先生》
(二)关于大林和小林
1932年《北斗》上连载,哥哥大林偶然成为大富翁养子,混迹于王宫负富宅,与国王、公主、资本家等交友,享尽荣华富贵,奢靡腐化。再去海滨结婚的路上,火车掉进大海,大林虽侥幸漂到满是金元宝的富翁岛上,却因极度缺乏生存能力而饿死在元宝堆里。弟弟小林被卖做童工,在资本家的皮鞭和压榨下奋起反抗,和童工们一起打死资本家,投入达到资本主义的战斗中
(三)艺术特色
1、夸张和漫画式的艺术技巧
2、游戏精神和幽默风格
(1)语言:简洁、朴实、幽默
(2)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尤其重荒诞手法的运用(3)含泪的微笑 缺点:
谑近于虐,因此被人诟病 幽默不够节制
(四)文学史意义
1、中国现实主义儿童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
2、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第二个创作高峰的标志性作品(第一个高峰:西游记)对郑渊洁影响很大
第八讲、中国童话经典解读(2)
一、孙幼军《怪老头儿》
(二)关于怪老头儿
主人公:怪老头儿,小学生赵新新
故事梗概:以赵新新的口吻叙述怪老头儿的故事 特色在于,从小孩的角度观察大人
反映了隔辈亲、独生子女,老小孩儿的社会现象。
(三)怪老头儿为何可爱? 本领非凡、言行怪诞 老顽童(人的发展阶段)
理想长辈的形象(在家庭中,老人和儿童都不是中心)怪老头儿形象诞生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现实生活的童话化
二、周锐《九重天》
三、郑渊洁:皮皮鲁/鲁鲁西外传
什么是科幻小说?
以科学内容为主题的作品,与科学的存在有直接的联系 定义科学:
拉丁词根scientia,学问或知识
现代科学,不仅仅包括知识,也包括获取知识的方法。由这种方法获取来自经验现实的、条理化的知识
文艺复兴之后逐渐产生,后果是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什么是科幻文学? 内容定义:
阿西莫夫:“关于变化的小说“ 叶永烈:科学+幻想+小说 美学特征定义:
达科•苏恩文:陌生化和认知宰制的小说
什么是科幻小说?
小说
自然主义的 陌生化的
认知的现实主义文学
科幻小说(和田园牧歌文学)
非认知的现实主义通俗文学 超自然主义的:神话,民间故事,奇幻故事
认识还是逃避?
科幻小说在认知与逃避之间不断波动 “发达的矛盾修饰法” 创新是核心价值
红色时期1949——1976 规模很小
语言和基本情节的儿童化 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
黄色时期1977——1989 短小作品为主,也出现了较长的创作 语言和基本情节的企图非儿童化 理想的褪色,享受描写取代了追求
杂色时期1990-now 校园生活,中小学生的爱恨情仇 语言和基本情节的校园化 未来理想多元化、杂色化
儿童科幻影视
《星球大战》、《长江七号》 儿童科幻发展的主要问题: 年龄特征的体现方式在哪里? 情感是否应该有倾向性 主题是否应该挑选?
科技的介入深度是否需要控制? 教育性是否存在?
应该怎样分析《小灵通漫游未来》?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儿童科幻小说,它和国外的儿童科幻文学作品有怎样的差异?
第三篇:对创新意识这个概念的理解
对创新意识这个概念的理解
《标准》中的10个核心概念有: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下面谈一谈对创新意识这个概念的理解。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历史告诉我们,创新精神对于振兴中华民族是十分重要的。民族的创新精神,源于其每一个成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在不同范畴有不同内容。创新的狭义含义是指创造出人类从未有的、完全崭新的成果,包括新的理论、新的作品、新的工艺、新的方法等,这些创新是对全人类的贡献。创新的广义含义是指某个群体或某个人创造出对自己而言的的新认识、新发现。如果说,对于全人类的创新经常是科学家、发明家和少数优秀人才的成就,那么属于个体的创新则是每一个人的可作可为。而科学家、发明家的创新能力,也是在个体的、初步的创新意识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既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精神面貌,也间接关系着若干年以后的人类新创造。在现有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使一些数学内容的教学,由教师传授变为学生探索。鼓励学生猜想、验证;实验、发现;质疑、探索;合作、交流。经常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发现新知识、建构新认识,他们的创新意识就得到了应有的培养。
第四篇:我对“一体化”教师概念的理解
我对“一体化”教师概念的理解—技工教育课程改革知识讲座心得体会 这两天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技工教育课程改革知识讲座的培训,感触很多,身为一线教学人员,我对“一体化”教学这个概念特别关注,对专家说的“没有一流的老师就没有一流的技工”这句话深表认同。课程改革要想成功,核心和关键点在于老师。随着各职业学校一体化教学的推广,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根据专家的讲授和我个人的理解,所谓“一体化”教学是指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教学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师一体化,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即: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而进行“一体化教学”教师的能力则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即所谓“一体化”教师孕育而生,它要求教师既为讲师又为技师,要能系统的讲述理论知识,又要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训练;既要组织整个教学活动,又要管理实习所需设备、工具、材料等,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认为作为从事“一体化教学”的“一体化”教师应具备三方面的能力:理论授课能力、操作技能指导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理论授课能力是实践的基础,没有理论就没有实践,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技能实践的效果,所以上好理论课是每一位教师应当具备的“传道授业”的最基本能力。而在一体化教学中,它更进一步的要求教师在进行专业理论教学时除了对本专业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外,还要能在教材上优化教学内容、创造性应用教材、在教法上打破传统的纯理论注入式教法、在对学生和器材设备上因材施教、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专业知识的教学效果。
操作技能是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而不是阅读与书写等基本的认知技能,操作技能指导是“一体化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要求职教的教师必须是“一体化”的。所谓“一体化”教师,是指集普通教师素质和工程师素质与一体的教师,既能从事
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即,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应在技能上具备会操作、会拆装、会维修,更重要的是具备善于指导学生练习、善于解决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善于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使其成为熟练的操作者。
组织教学活动能力是指为了适应现代教学的新理念,新的学习方法及实施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角色要发生相应的转变,现代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的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着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又开始于教师角色的转变。面对新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教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现代教学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组织者就是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
根据上边这些标准一比较下,我发现自己有些方面的不足,尤其是第三方面,平时注意得还不够,做的不够好。这是我今后需要改正的地方,我将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争取做一个合格的“一体化”教师。
第五篇:文化概念的理解
文化概念的理解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culture
摘要:郭培,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化为在服装上的演绎而享誉全球。在她眼里,诞生于自己手中的一件件衣服,见证了我们经济的繁荣,生活方式的改变。她说,“我们穿出了一个国家的崛起。” Abstract: GuoPei, the native of Beijing girl, will their comprehens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clothing into the deductive and all over the world.In her eyes, was born in the hands of one of the pieces clothes, witnessed the prosperity of our economy, the change of lifestyle.She said, “we wear out a rise of nations.”
关键词:郭培,文化概念,理解,定制,奥运,中国风
Keywords: GuoPei, cultural concept, understanding, custom, the Olympic Games, China wind
郭培,第一个创立中国高级定制服装品牌,第一个在中国举办设计概念服装秀,第一个将中国服装设计带到全世界。她感谢时代赋予的礼物——自信,而自信,一向是艺术家最宝贵的东西。
中国人从满大街穿同样的衣服,到人人都有自己的时尚观念;从中国设计师疯狂追赶国际化,到全世界爱上中国元素;中国T台从缺乏专业模特,到诞生“世界小姐”……我们用了30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对于一名时装设计师而言,是一整个青春年华,但对一个国家而言,实在是太快了。尤其是最近的十年间,随着财富的积累,审美的释放,中国不仅诞生了自己的高级定制服装品牌,还征服了世界时尚之都意大利、巴黎、纽约、伦敦的设计师们。
郭培,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化为在服装上的演绎而享誉全球。在她眼里,诞生于自己手中的一件件衣服,见证了我们经济的繁荣,生活方式的改变。她说,“我们穿出了一个国家的崛起。”
郭培,第一个创立中国高级定制服装品牌,第一个在中国举办设计概念服装秀,第一个将中国服装设计带到全世界。她感谢时代赋予的礼物——自信,而自信,一向是艺术家最宝贵的东西。
释放被压抑的审美
上世纪90年代末,改革开放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也令中国人压抑良久的审美被释放,纺织服装业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高级定制时装随之诞生。
从1986年,郭培作为新中国第一批服装设计师从北京第二轻工业学校毕业,并加入知名服装公司开始,她的才华迅速被饥渴的市场所认同。电影《二子开店》里陈佩斯穿着她设计的花衬衫,三里屯和女人街精品店里都卖她用旧面料设计的“阿婆裤”。那些请她设计改造旧面料的批发商们,成了北京第一批开上菲亚特126P小轿车的有钱人。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造就的一批富裕人群,开始对自己不同场合的着装,有了立体化、多元化的需求。
1996年,中国香港回归的前一年,郭培与同为服装设计师的孙俭携手举办了一场名为“走进一九九七”的时装秀。这个举动震动了当时的中国服装业。在此之前,服装走秀仅仅发生在每年的服装批发订货会上,是服装公司为了促进销售而安排的。真正倡导流行趋势与艺术表现的,不以穿和销售为目的的时装秀出现
了。
1997年,郭培离开了服装公司的设计师岗位,创立自己的服装定制工作室——玫瑰坊。这是中国最早的高级定制时装品牌。在创业的最初三年,她做的主要工作是不厌其烦地向人解释什么叫高级定制,为什么做的衣服比买的还贵。
曾有一位“个体户”老板娘身穿GUCCI套装来到玫瑰坊做衣服。听到设计报价是5000元后,她惊叫起来:“什么!5000块?做衣服比买的还贵?好吧,我倒要看看你能做件什么衣服给我。”吓得郭培把还需单独支付布料费的话给咽了回去。当这位顾客经历了三次试穿样衣、依据体型修改细节,最终拿到精美的套装后,说了一个字:“值!”这让郭培松了一口气,也让她对中国高级定制服装的前景产生了更大的信心。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加开放的时代到来,频繁的信息交换,丰富的资源整合,为中国服装业带来了机会与财富。同期,世界奢侈品品牌也悄然迈入中国大门。在此之前,瑞士名表江诗丹顿在王府井大街新东安市场开设了中国第一家专卖店;范思哲也正式落户中国;2001年蒂芙尼进入中国;2004年,阿玛尼在北京王府饭店开店……
郭培的顾客们,既穿GUCCI、CHANEL,也穿玫瑰坊的衣服——中国式的高级定制。玫瑰坊以其细致的做工、更适合他们性格与偏好的设计,赢得了一个高端又小众的市场。
郭培的设计则从一类衣服卖5万件,到一件衣服卖5万元。
奥运造就时代宠儿
举办奥运会,为中国向世界接轨创造了机会。服装,作为能直观地展现一个国家文化内涵与精神面貌的事物,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2001年7月,申奥大使杨澜身穿一套富有中国特色红白相间的礼服出现在莫斯科大剧院的申奥陈述台前。那一夜,举国欢庆。中国代表队的礼服正是出自郭培之手。回国后,杨澜找到玫瑰坊做自己的衣服,到了之后,她才发现这个品牌原来是好朋友郭培的。这令郭培非常高兴,因为是衣服先打动了杨澜,而不是她个人的面子。“服装设计是有感染力的,它能传达许多东西,包括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与精神面貌。”郭培说。
北京筹备奥运会期间,作为全国十佳设计师,郭培与其他知名设计师、服装艺术委员会委员、各大服装院校的负责人一起投入到奥运会颁奖礼服的设计工作中。在时任北京市副市长陆昊召集大家召开动员大会之前,郭培已经做好了青花蓝礼服的样衣,并最终以青花蓝、国槐绿、玉脂白三个系列在全国305份设计稿件中脱颖而出。
最初,她设计了一件有着金色的、很宽腰封的礼服,希望中国人以一种扬眉吐气、意气风发的姿态出现在世界面前。陆昊意味深长地问了她一句话:“你真的不愿意改窄这个威武的腰封吗?”郭培突然觉得自己从一个服装设计师的角色中跳脱出来,她理解了中华民族在世界面前应有的一种大国风范与形象气质,她理解了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之时,一个和谐的谦恭的国家形象何其重要。“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的思想层次提高了,我更懂我的祖国了。”她说。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颁奖典礼上,中国女人系着真丝缎的、色泽柔和飘逸的、搭配着优雅玉佩的腰封,出现在世界各国的电视屏幕上。人们通过这些礼服看到了中国的民族文化。
北京2008年奥运会,不仅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也为全球时装界的“中国风”现象埋下了伏笔。随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令全世界关注中国市场。郭培,则再一次成为时代的宠儿。
全球时装界刮起“中国风”
作为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必争之地”。各种奢侈大牌挤进来和中国设计师走出去成了这个时代的关键词。
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迅速向实体经济蔓延,外贸依存度超过60%的中国受到牵连,出口受到重创。中国人开始意识到,启动内需,才能保证稳定的经济增长,并迅速启动了庞大的内需计划。内需的苏醒也引来全世界商品的涌入。
在服装行业,内需拉动经济的作用非常明显。仅2008年前10个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就达到21303.24亿元,占总体销售产值比重超过76%,产销率则稳定在97%以上。200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5%,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8.8%,高于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成为仅次于家具业与汽车业的行业。由此,在全球经济危机所致的出口萎缩中,服装业成为首先走出危机阴影的行业。2010年,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出口同比增幅超过20%,占全国货物贸易出口的13.1%。
服装产业的繁荣,给郭培带来更多“国际化”的机会。2009年,郭培在杂志上看到美国国宝级白发模特卡门·戴尔·奥利菲斯。她想,一定要请这位80岁的模特为中国品牌走秀。于是,她给卡门寄了一封附带设计手稿的邀请信。卡门接到信后说:“我还没有去过中国,我要去看看。”于是,卡门在2010年来到中国,出现在郭培的“一千零二夜”系列高级时装秀的现场。
中国的时尚秀场,从缺乏专业服装模特,到能够请到全球顶级模特出演,用了短短10年的时间。中国面孔更在国际时尚舞台崭露头角,2011年,中国女孩张梓琳作为首位获得“世界小姐”称号的中国模特,出现在美国时代广场大屏幕滚动播放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中,与章子怡、周迅一起传递着“东方美”。
除了中国文化更广泛的传播,一系列诱人的数字揭示了中国财富与审美的发展趋势——200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首次超过美国,增至94亿美元,仅次于列首位的日本;中国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人数已从2006年的14人增至2010年的126人……
于是,全球奢侈品牌开始了“中国风”的洗礼。Prada、Loewe、Balenciaga等奢侈品牌不约而同地在服装上展现中式立领、水墨画、丝绸和京剧脸谱。奢侈品牌加快扩张中国,以期挽救业绩的颓势。甚至有奢侈品品牌负责人高调宣称:“中国市场是必争之地。”
有人认为,未来,中国时尚产业将有可能像意大利、法国那样,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这时,如何与全球知名奢侈品牌相竞争,并激发中国人乃至世界人们对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的热爱,成为摆在中国时装设计师面前的课题。
2011年,郭培大秀——“中国新娘”大型文化活动之“龙的故事”高级时装秀在9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举行。50件融入了雕塑、立体刺绣、垫绣等工艺,宫花、挂黄、旗袍等中国传统元素的嫁衣,分别在动态秀与静态展上打动了国内外观众的心。在郭培看来,如今推出中华民族风格的婚礼礼服,正是天时、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