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一)能源对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价格飚升及全球气候变迁导致的气候灾难,迫使人们寻找可再生能源。由于技术的进步,太阳能产业的商业化前景看好,未来10年甚至50年内,太阳能产业的年增长速度高达30-40%。
太阳能行业是一个包括光热、光伏光电的巨大产业。美国科学家特拉维斯布拉德福德其出版的《太阳革命》一书中预言,太阳能将在未来20年内成为功效最佳、价格最低廉的替代能源,价格将在10年内下降一半,20年后下降75%。2007年是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一年。受益于太阳能产业的长期利好,整个光伏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截至去年7 月,已有10家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平均单笔IPO融资1.977亿美元。2008年,太阳能产业进入黄金期。而在技术进步方面,继多晶硅技术迅猛发展后,近日,全球领先的光伏企业常州天合光能宣布,与法国丽莎航空(LisaAirplanes,下同)达成合作协议,共同研制一种新能源动力飞机,该飞机将是全球首架以太阳能和氢能作为动力来源的创新型飞机。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现状
光伏产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能源产业之一,在各国政府的扶持下,光伏发电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最近10年光伏发电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0%,近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0%。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8-80年代中):雏形阶段。我国于1958年开始研究光伏电池,其间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科学研究实验,付出了辛勤汗水。
1971年,光伏电池首次成功应用于我国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上,从此开始了我国太阳电池在空间的应用历史。同一年,太阳电池首次在海港浮标灯上应用,开始了我国太阳电池地面应用的历史。我国的光伏工业在80年代以前尚处于雏形,太阳电池的年产量一直徘徊在10KW以下,价格也很昂贵。
由于受到价格和产量的限制,市场的发展很缓慢,除了作为卫星电源,在地面上太阳电池仅用于小功率电源系统,如航标灯、铁路信号系统、高山气象站的仪器用电、电围栏、黑光灯、直流日光灯等,功率一般在几瓦到几十瓦之间。
第二阶段(80年代初-80年代中)萌发时期。在世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推动下,自1979年到80年代中,我国一些半导体器件厂,如云南、宁波、开封和北京的一些器件厂等,开始利用半导体工业废次单晶硅和半导体器件工艺来生产单晶硅太阳电池,我国光伏工业进入萌发时期。
第三阶段(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中期),稳定发展时期。这个期间,宁波太阳电池厂和开封太阳电池厂引进国外关键设备,云南半导体厂、秦皇岛华美厂和深圳大明厂引进成套单晶硅电池和组件生产设备,哈尔滨-克罗拉和深圳宇康厂引进非晶硅电池生产线,使我国光伏电池/组件总生产能力达到4.5MW,我国光伏产业初步形成。90年代初中期,我国光伏产业处于稳定发展时期,生产量逐年稳步增加。
在“六五”和“七五”期间,国家开始对光伏工业和光伏市场的发展给以支持,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光伏领域投入了一定资金,使得我国十分弱小的太阳电池工业得到了巩固并在许多应用领域建立了示范,如微波中继站、部队通信系统、水闸和石油管道的阴极保护系统、农村载波电话系统、小型户用系统和村庄供电系统等。
同时,在“七五”期间,国内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多条太阳电池生产线,除了一条1MW的非晶硅电池生产线外,其它全是单晶硅电池生产线,使得我国太阳电池的生产能力猛增到4.5MWp/年,售价也由“七五”初期的80元/Wp下降到40元/Wp左右。
第四阶段(90年代中后期至今),快速发展期。90年代末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较快,设备不断更新,各地又建立一些组件封装厂,生产能力和实际生产量有了较快增加。1998年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成立,产品涵盖了硅棒、硅片、电池和高品质组件的安装,是目前全球拥有相对完整产业链的为数不多的光伏厂家之一。无锡尚德于2002底建成10MW多晶硅电池生产线,使生产能力在该年有了较大幅度增加。到2003年底,我国光伏产业总的生产能力达到 38MW,其中晶硅电池/组件35MW,非晶硅电池3MW。此外,宁波中意公司和保定英利分别于“九五”和最近建成2MW和6MW多晶硅铸锭和硅片生产线。2003年我国太阳电池/组件的实际生产量达到13MW(其中非晶硅3MW),大部分出口
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光伏产业初步形成和成本降低,应用领域开始向工业领域和农村电气化应用发展,市场稳步扩大,并被列入国家和地方政府计划,如西藏“ 阳光计划”、“光明工程”、“西藏阿里光伏工程”、光纤通讯电源、石油管道阴极保护、村村通广播电视、大规模推广农村户用光伏电源系统等。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3年的“送电到乡”工程,国家投资20亿,安装20MW,解决了我国800个无电乡镇的用电问题,推动了我国光伏市场快速、大幅度增长。
与此同时,并网发电示范工程开始有较快发展,从5kW、10kW发展到100kW以上,2004年深圳世博园1MW并网发电工程成为我国光伏应用领域的亮点。截止2004年底,我国光伏系统的总装机容量约达到65MW。
深圳、汕头、广州和浙江等地,大量出口太阳能庭院灯,年销售额达5亿之多。庭院灯用的电池片通常进口,然后用胶封装,工艺简单。所用电池片每年达6MW之多,是太阳电池应用的一个大户(这部分未入统计)。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高水平的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光伏产业群。
2007年,我国太阳电池产量为821MWp,占世界总产量的22%,首次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二,为全球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问题隐患
虽然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有相应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专用原材料国产化程度低。专用原材料品种不全,已经实现国产化的材料和部件,其性能比国外偏低,如银、铝浆、EVA等。组件封装低铁绒面玻璃、TPT尚未投放市场。
二、产业发展不平衡。形成光伏产业链上游小、下游大的不平衡状态。其中最严重的是太阳级多晶硅生产是空白,完全依赖进口。其它环节的差额部分需要进口,如电池片、硅锭∕硅片,配套材料等。
三、设备水平和制造能力落后。生产单位缺少资金、设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成本高、品种少、缺乏竞争力。
多晶硅铸造炉、线锯、破锭机完全需要进口;PECVD氮化硅沉积设备、丝网印刷机、电池片分选机、串联焊接机等性能均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需要。这些设备都需要全套引进。
设备的设计制造与硅单晶生长工艺脱节:大多数设备制造商只注重设备的生产制造,而忽视了与设备使用单位的交流与沟通,不能提供最适应生产需要的产品;对于设备使用单位来讲,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是第一位的,但设备的操作界面友好、使用便捷、生产率高和节能环保也同样重要,特别是目前原材料紧缺、价格昂贵、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更应该考虑提高生产效率和节能降耗。
四、科研基础薄弱。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现代光伏产业,但配套的专用材料和设备一时还跟不上,其中太阳级多晶硅材料尤其突出。国家应组织光伏产业同化工、机电设备制造产业联合攻关,同时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以太阳能级硅为切入点,避开半导体级硅的技术封锁。
五、缺乏全国统一规划。仅有一些部委或地区规划,致使光伏科学的基础研究、材料研究、发展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研究、市场开发研究不能步调一致;光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原材料供应脱节;光伏市场的培育及建设缓慢;促进光伏超速发展的鼓励政策等缺乏。
六、应用单位得不到廉价的、可靠的、性能优越的光伏产品。中国尚有6千万元电人口。西藏、新疆、内蒙古等许多地方的区域供电都有极大的困难,正好是光伏发电的巨大市场。
七、太阳能光伏科普教育和人才培养薄弱。太阳能光热,体别是太阳能热水器,经过多年的科普万里行和广泛推广,目前已经深入到大众心目中,而太阳能光伏对民众来说,仍很陌生;中青年光伏人才紧缺,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技术力量不足。
八、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少。大部分设备生产厂家研究创新能力差,原创技术少,测绘模仿多,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徘徊,技术进步缓慢,设备不能上档次,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九、没有执行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各家生产的设备规格不统一,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主要表现在真空室尺寸、电极中心距、籽晶夹头结构与尺寸、坩埚杆连接形式、控制操作形式等,给用户的使用、配套消耗品的选择、工艺系统的配备等方面造成一定的麻烦,甚至影响到标准工艺的推广应用和最终产品的质量。
十、企业各自为战,缺乏沟通与协调。目前各设备生产厂家,为了抢占市场,相互之间不能在技术上相互沟通,一味地在价格上或降低设备的性能方面进行竞争,同样也影响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
十一、质量意识薄弱。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飞速发展,使硅单晶生长设备市场异常火爆,大部分设备生产单位仅着眼于短期利益,只重视产出,完成生产任务,抢占市场,从而忽略了产品的质量,不曾想这样会严重的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同时也增大了自身售后服务的成本,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同时也给自己增添了很多麻烦,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十二、服务水平不高。重视售前服务,忽视售后服务;设备生产单位要提高服务意识,不但要重视售前的服务,更应该重视售后技术服务,这样才能够得到用户的满意,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能了解到设备优点与缺点,有利益对设备的持续改进与提高。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对策和出路
产业在发展中难免会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囚,有上面和下面的原因。有关专家认为,解决中国光伏发展的对策和出路是:
一、加强领导,统一规划,提出明确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国家目标。
二、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对光伏独立系统和光伏并网系统郝给予立项、贷款、税收及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支持。
三、鼓励银企结合,创建数个大型光伏名牌企业(每个光伏工厂年产量达10-100MW/年)和名牌产品,创立可持续发展的光伏产业,参与国际竞争。
四、重点扶持若干个研究开发、人才培训和检测基地。由政府牵头,建成若干个产学研、科工贸群体,将国家目标和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进行运作。
五、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大力吸收境外资金、人才和信息进入中国相应的管理部门、科研教学部和生产应用部门。
六、在城市建筑中大规模利用光伏发电技术,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我国现有大约400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屋顶面积达40亿平方米,加上南立面大约50亿平方米的可利用面积。如果这些建筑中有20%安装太阳电池,其安装量就可达100GWp。
七、利用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来解决受灾地区的用电之需。今年年初,我国南方的雨雪冰冻自然灾害使很多地区的电网遭到了毁灭性破坏,当地百姓长时间生活在无电的环境状态下。如果利用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来解决受灾地区的用电之需,应该不失为良策。
光伏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正视存在的问题,把挑战转化成机遇,中国光伏产业就会一路前行,产出最美的赞歌,取得丰硕的成果!
第二篇:太阳能光伏产业工作总结
真抓实干出实效 主动作为谱新篇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和发展的领域之一。位于常熟市的**光伏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现已集聚光伏企业50余家,产品涵盖光伏组件、光伏产品应用、光伏系统、测试设备、EVA、太阳能绝缘背板、钢化玻璃等方面,初步形成了创新能力强、产业链丰富、配套不断完善的光伏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面对光伏产业依然严峻的形势,**光伏特色产业基地努力扩大产业影响,拓展产业链条,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维持了快速健康地发展。预计2015 年实现产值2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一是努力扩大产业影响力。近年来,基地多措并举,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多渠道扩大产业影响。借助光伏协会及光伏战略技术联盟为平台,邀请国内外众多知名光伏专家学者莅临指导;与美国美南中国专家协会联合会合作,利用科技人才创业服务平台,加速吸引光伏产业的海内外优秀人才和项目;有效运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形式,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国内各个大型光伏展会,宣传和推广基地和相关企业;先后派遣上百人次赴上海、浙江,**等地拜访潜在客户,全面开拓光伏相关市场。2015年,前来基地考察交流的国内外客商超过30批次,产业的知名度得到显著提升。
二是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目前,入驻基地的光伏企业已超过50家,形成了相当完备的光伏组件及其配套产品产业链。龙头企业阿特斯和中利腾晖销售情况有了较大增长,有效带动基地整体产值的提高;福斯特、**中来两家公司顺利上市;赛历、广晟、长发、华融等一批配套企业销售突破亿元,瑞德、英特美、泰岳等一批配套企业销售突破5000万元;基地本地化采购稳步推进,近10家基地企业加入到采购群中,有效拉动了内需。另外,基地有针对性地洽谈了博硕光电的光伏自动化设备,宁夏小牛的串焊机设备,釜川科技的清洗设备等多个项目,正将产业链延伸到光伏精密机械和光伏电站应用方面。
三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基地内企业原上马的光伏项目仍以生产低附加值的组件配套产品的居多,对产业的引领作用甚微。近年来,基地在项目的引进中优先选择光伏精密机械设备类和光伏电站应用类等中高端类光伏产业项目,努力扩大光伏精密机械设备类的规模,形成一整套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的服务体系。支持中利腾晖、阿特斯、**中来等龙头领军企业不断丰富产品链和加强技术研发及创新,鼓励各类中小光伏企业建立更完善的技术研发创新体系,促进基地光伏产业技术革新,实现转型升级。
第三篇:关于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学习体会
5月21日下午,在**大剧院县委中心组(扩大)理论学习会上,江苏晶鼎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舒作了关于太阳能光伏产业概况的专题讲座。我听了讲座之后感慨良多,现将体会与建议撰写如下:
我国正处于太阳能光伏发电推广应用的良好时机
首先,我国76%的国土光照充沛,光能资源分布较为均匀;与水电、风电、核电等相比,太阳能是未来最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除大规模并网发电和离网应用外,太阳能还可以通过抽水、超导、蓄电池、制氢等多种方式储存,太阳能+蓄能 几乎可以满足中国未来稳定的能源需求。
其次,太阳能源不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还是未来人类最适合、最可靠、最安全、最绿色、最理想、最持久的替代能源。太阳能源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变化石燃料一统天下的格局,让节能、减排的科学发展观一步步切实起来。其次,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尤其符合当前的产业发展政策。再次是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已使发电成本不断降低,据专家预测到2012年每度电可达11.5元,具备了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基本条件。还有当下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产业的重新洗牌、优化组合、降低了光伏发电成本等一系列反应,造就了光伏发电推广应用的最佳时机。对政府进一步扶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建议
1、通过政策激励,大力推动太阳能并网发电的进程。目前,我国政府已经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10部相关的法规,但尚未制定有关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等法规政策,对太阳能光伏上网发电采取一事一议。这次政府拿出4万亿救市计划,应有一部分资金用来支持太阳能光伏产业建设,对首次安装使用太阳能的居民实行优惠补贴,从多方面拉动内需。各级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应该带头使用太阳能,首先落实在市政、交通、公共娱乐场所、办公场所和生活设施上。同时,政府应把太阳能利用技术作为战略能源积极推进,有计划地启动太阳能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实施城市小型发电和大型荒漠并网光伏电站建设,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和阳光资源充足的中小城市尽快启动重大示范项目,规划千万屋顶计划和百万千瓦光伏电站。在偏远的山寨、牧区和广大农村大力推广充分利用太阳能绿色能源。
2、加大技术攻关,舍得科研投入。首先集中人才、设备、资金优势建立起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国家光伏研发体系,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其次是针对产业发展上的技术薄弱环节,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推广建立产学研基地、高校和研究院所进企业等有效办法,尽快提高现有企业的档次和效益;再次是选择发展较快、当地政府引导推动力度较大、技术力量较为集中的地区或企业,由国家、地方和企业共同出资,对关键技术进行改造、提升、再创新,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3、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借鉴美国应对全球难题设立奇点大学的作法,在有条件的高校开设太阳能光伏专业及有关课程,企业通过委培等方式与院校、研究机构联合培训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制定落实从海外国外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为引进的各类人才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对成功引进高端人才的企业或个人给予奖励。
第四篇:国家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国家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前 言
太阳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太阳能光伏发电因其清洁、安全、便利、高效等特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
在此背景下,近年来全球光伏产业增长迅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成本持续下降。2009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为10.66吉瓦(GW),多晶硅产量为11万吨,2010年分别达到20.5GW、16万吨,组件价格则从2000年的4.5美元/瓦下降到2010年的1.7美元/瓦。
“十一五”期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有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行业。加快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对于实现工业转型升级、调整能源结构、发展社会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均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已将太阳能光伏产业列入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领域。
根据《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以及《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在全面调研、深入研究、广泛座谈的基础上,编制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我国“十二五”光伏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我国光伏产业概况
1.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稳居世界前列
“十一五”期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以超过100%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2007~2010年连续4年产量居世界第一,2010年太阳能电池产量约为10GW,占全球总产量的50%。我国太阳能电池产品90%以上出口,2010年出口额达到202亿美元。
2.掌握关键材料生产技术,产业基础逐步牢固
“十一五”期间,我国投产的多晶硅年产量从两三百吨发展至4.5万吨,光伏产业原材料自给率由几乎为零提高至50%左右,已形成数百亿元级的产值规模。国内多晶硅骨干企业已掌握改良西门子法千吨级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规模化生产的稳定性逐步提升。
3.主流产品技术与世界同步,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十一五”末期,我国晶硅电池占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95%以上。太阳能电池产品质量逐年提升,尤其是在转换效率方面,骨干企业产品性能增长较快,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7%~19%,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为15%~17%,薄膜等新型电池转换效率约为6%~8%。
4.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
光伏产业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高,资源利用率整体取得大幅提升。2006年每生产1公斤多晶硅的平均单耗水平为:工业硅1.8公斤~2.0公斤、液氯1.8公斤、综合电耗300千瓦时~350千瓦时,到2010年分别下降为:工业硅1.3
公斤~1.4公斤、液氯1.0公斤、综合电耗160千瓦时~180千瓦时,部分骨干企业达到130千瓦时~150千瓦时。生产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多晶硅用量从2006年的11克/瓦下降到2010年的7克~8克/瓦。
5.生产设备不断取得突破,本土化水平不断提高
国产单晶炉、多晶硅铸锭炉、开方机等设备逐步进入产业化,占据国内较大市场份额。晶硅太阳能电池专用设备除全自动印刷机和切割设备外基本实现了本土化并具备生产线“交钥匙”的能力。硅基薄膜电池生产设备初步形成小尺寸整线生产能力。2010年我国光伏专用制造设备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出口交货值达到1亿元。
6.国内光伏市场逐步启动,装机量快速增长
我国已相继出台了《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方法》和《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等政策,并先后启动了两批总计290兆瓦(MW)的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项目。截至2010年,我国累计光伏装机量达到800MW,当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500MW,同比增长166%。
(二)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特点
1.充分利用国外市场要素,产业发展国际化程度高
我国光伏产业充分运用国内外资金、人才两大市场要素,“十一五”末期,已有数十家企业实现海外及国内上市,产品广销国际市场。国内光伏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主要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有4家企业太阳能电池产量位居全球前十,成为国际知名企业。
2.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形成自主特色产业体系
通过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特色的光伏产业体系,多晶硅、电池组件及控制器等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制造设备的本土化率已经超过50%,太阳能电池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也逐步走向世界前列。
3.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推动光伏发电成本下降
“十一五”期间,我国光伏产业突破材料、市场以及人才等发展瓶颈,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上下游完整产业链基本成型。我国光伏产业的崛起带动了世界光伏产业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技术进步,降低了光伏产品成本,加快了全球光伏产业应用步伐。
4.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有效提高区域竞争力
我国光伏产业区域集群化发展态势初步显现,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国内已形成了江苏、河北、浙江、江西、河南、四川、内蒙等区域产业中心,并涌现出一批国内外知名且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主要企业初步完成垂直一体化布局,加快海外并购和设厂,向国际化企业发展。
二、“十二五”面临形势
目前,各主要发达国家均从战略角度出发大力扶持光伏产业发展,通过制定上网电价法或实施“太阳能屋顶”计划等推动市场应用和产业发展。国际各方资本也普遍看好光伏产业:一方面,光伏行业内众多大型企业纷纷宣布新的投资计划,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其他领域如半导体企业、显示企业携多种市场资本正在或即将进入光伏行业。
从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路径看,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我国保障能源供应、建设低碳社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十二五”期间,我国光伏产业将继续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同时面临着大好机遇和严峻挑战。
(一)我国光伏产业面临广阔发展空间
世界常规能源供应短缺危机日益严重,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已成为造成自然环境污染和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寻找新兴能源已成为世界热点问题。在各种新能源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无污染、可持续、总量大、分布广、应用形式多样等优点,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光伏产业在制造水平、产业体系、技术研发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国内外市场前景总体看好,只要抓住发展机遇,加快转型升级,后期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光伏产业、政策及市场亟待加强互动
从全球来看,光伏发电在价格上具备市场竞争力尚需一段时间,太阳能电池需求的近期成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各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扶持和价格补贴;市场的持续增长也将推动产业规模扩大和产品成本下降,进而促进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国内尚未完全建立支持光伏应用的政策体系和促进光伏发电持续发展的长效互动机制,太阳能电池产品多数出口海外市场,产业发展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海外市场变化影响很大,对外部市场的依存度过高,不利于持续健康发展。
(三)面临国际经济动荡和贸易保护的严峻挑战
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存在动荡形势,一些国家的新能源政策出现
调整,相关补贴纷纷下调,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有较大影响。同时,欧美等国已发生多起针对我国光伏产业的贸易纠纷,类似纠纷今后仍将出现,主要原因有:一是我国太阳能电池成本优势明显,对国外产品造成压力;二是国内光伏市场尚未大规模启动,产品主要外销,可能引发倾销疑虑;三是我国相关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存在产品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四)新工艺、新技术快速演进,国际竞争不断加剧
全球光伏产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晶体硅电池转换效率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薄膜电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纳米材料电池等新兴技术发展迅速,太阳能电池生产和测试设备不断升级。而国内光伏产业在很多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国际竞争压力不断升级:多晶硅关键技术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晶硅电池生产用高档设备仍需进口,薄膜电池工艺及装备水平明显落后。
(五)市场应用不断拓展,降低成本仍是产业主题
太阳能光伏市场应用将呈现宽领域、多样化的趋势,适应各种需求的光伏产品将不断问世,除了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外,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光伏系统等也将快速兴起。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系统的成本持续下降并逼近常规发电成本,仍将是光伏产业发展的主题,从硅料到组件以及配套部件等均将面临快速降价的市场压力,太阳能电池将不断向高效率、低成本方向发展。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当前全球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大好机遇,紧紧围绕降低光伏发电成本、提升光伏产品性能、做优做强我国光伏产业的宗旨,着力推动关键技术创新、提升生产工艺水平、突破装备研发瓶颈、促进市场规模应用,使我国光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基本原则
1.立足统筹规划,坚持扶优扶强
加强国家宏观政策引导,坚持做好行业统筹规划和产业合理布局,规范光伏产业健康发展。集中力量支持优势企业做优做强,鼓励重点光伏企业推进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
2.支持技术创新,降低发电成本
以企业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主体,强化关键技术研发,提升生产工艺水平,从高纯硅材料规模化生产、电池转换效率提高、生产装备国产化、新型电池和原辅材料研发、系统集成等多方面入手,努力降低光伏发电成本。
3.优化产业环境,扩大光伏市场
推动各项光伏扶持政策的落实,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巩固国际市场,扩大国内多样化应用,使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有稳定的市场依托。
4.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光伏标准及产品质量检测认证体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规定,推进节能减排、资源循环
利用,实现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
(三)发展目标
1.经济目标
“十二五”期间,光伏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适应国内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规模要求(10GW),同时积极满足国际市场发展需要。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到2015年形成:1家5万吨级多晶硅企业,2~3家万吨级多晶硅企业;1~2家5GW级太阳能电池企业,7~9家GW级太阳能电池企业;1家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光伏企业,3~5家年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光伏企业;3~4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光伏专用设备企业。
2.技术目标
多晶硅生产实现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和环保水平的同步提高,还原尾气中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回收利用率不低于98.5%、99%、99%,到2015年平均综合电耗低于120千瓦时/公斤。单晶硅电池的产业化转换效率达到21%,多晶硅电池达到19%,非晶硅薄膜电池达到12%,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实现产业化。光伏电池生产设备和辅助材料本土化率达到80%,掌握光伏并网、储能设备生产及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3.创新目标
到2015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企业,掌握光伏产业各项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技术成果转化率显著提高,标准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
充分利用已有基础,建立光伏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检测平台。
4.光伏发电成本目标
到2015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到7000元/千瓦,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3万元/千瓦,发电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时,光伏发电具有一定经济竞争力;到2020年,光伏组件成本下降到5000元/千瓦,光伏系统成本下降到1万元/千瓦,发电成本下降到0.6元/千瓦时,在主要电力市场实现有效竞争。
四、“十二五”主要任务
(一)推动工艺技术进步,实现转型升级
发展清洁、安全、低能耗、高纯度、规模化的多晶硅生产技术,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率,缩小与国际生产水平的差距。实现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鼓励规模化生产,提高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密切关注清洁、环保的新型光伏电池及材料技术进展,加强技术研发。
(二)提高国产设备和集成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水平
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生产能耗为目标,支持多晶硅、硅锭/硅片、电池片及组件、薄膜电池用关键生产设备以及发电应用设备研发与产业化,加强国产设备的应用。推动设备企业与光伏产品企业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
(三)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性能,不断降低产品成本
大力支持低成本、高转换效率和长寿命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研发及产业化,降低电池产品成本和最终发电成本,力争尽快实现平价上网。
推动硅基薄膜、铜铟镓锡薄膜等电池的技术进步及产业化进程,提高薄膜电池的转率效率。
(四)促进光伏产品应用,扩大光伏发电市场
积极推动上网电价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并在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加大光伏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支持建立一批分布式光伏电站、离网应用系统、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系统、小型光伏系统及以光伏为主的多能互补系统,鼓励大型光伏并网电站的建设与应用,推动完善适应光伏发电特点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制。
(五)完善光伏产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标准、专利、检测、认证等配套服务体系,加强光伏行业管理与服务,支持行业自律协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建立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光伏国家/行业标准体系,包括多晶硅材料、电池/组件的产品标准,光伏生产设备标准和光伏系统的验收标准等。加快建设国内认证、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
五、“十二五”发展重点
(一)高纯多晶硅
支持低能耗、低成本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技术。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研究、系统改进及完善,支持研发稳定的电子级多晶硅生产技术,并建立千吨级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突破高效节能的大型提纯、高效氢气回收净化、高效化学气相沉积、多晶硅副产物综合利用等装置及工艺技术,建设万吨级高纯多晶硅生产线,综合能耗小于120千瓦时/公斤。
(二)硅碇/硅片
支持高效率、低成本、大尺寸铸锭技术,重点发展准单晶铸锭技术。突破150微米~160微米以下新型切片关键技术,如金刚砂、钢线切割技术,提高硅片质量和单位硅材料出片率,减少硅料切割损耗。
(三)晶硅电池
大力发展高转换率、长寿命晶硅电池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重点支持低反射率的绒面制备技术、选择性发射极技术及后续的电极对准技术、等离子体钝化技术、低温电极技术、全背结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关注薄膜硅/晶体硅异质结等新型太阳能电池成套关键技术。
(四)薄膜电池
重点发展非晶与微晶相结合的叠层和多结薄膜电池。降低薄膜电池的光致衰减,鼓励企业研发5.5代以上大面积高效率硅薄膜电池,开发柔性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卷对卷连续生产工艺等。及时跟进铜铟镓硒和有机薄膜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开发并掌握低成本非真空铜铟镓锡薄膜电池制备技术、磁控溅射电池制备技术、真空共蒸法电池制备技术、规模化制造关键工艺。
(五)高效聚光太阳能电池
重点发展高倍聚光化合物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生产技术,聚光倍数达到500倍以上,产业化生产的电池在非聚光条件下效率超过35%,聚光条件下效率超过40%,衬底剥离型高倍聚光电池转化效率在非聚光条件下效率超过25%。突破高倍聚光太阳电池衬底玻璃技术、高效率高倍聚光化合物太阳电池技术、高倍率聚光电池测试分析和稳定性
控制技术等,及时发展菲涅尔和抛物镜等配套设备。
(六)BIPV组件
重点发展BIPV组件生产技术,包括可直接与建筑相结合的建材,应用于厂房屋顶、农业大棚及幕墙上的双玻璃BIPV组件、中空玻璃组件等,解决BIPV组件的透光、隔热等问题,设计出美观、实用、可直接作为建材和构件用的BIPV组件。扩大建筑附着光伏(BAPV)组件应用范围。
(七)光伏生产专用设备
支持还原、氢化等多晶硅生产设备,大尺寸、低能耗、全自动单晶炉,吨级多晶硅铸锭炉,大尺寸、超薄硅片多线切割机,硅片自动分选机等关键生产设备。支持多槽制绒清洗设备、全自动平板式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沉积(PECVD)、激光刻蚀机、干法刻蚀机、离子注入机、全自动印刷机、快速烧结炉等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设备和PECVD等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促进光伏生产装备的低能耗、高效率、自动化和生产工艺一体化。
(八)配套辅料
在关键配套辅料方面,实现坩埚、高纯石墨、高纯石英砂、碳碳复合材料、玻璃、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胶、背板、电子浆料、线切割液等国产化。
(九)并网及储能系统
掌握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百万千瓦光伏发电基地的设计集成和工程技术,开发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储能电池及系统、光伏自动跟踪装置、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风光互补系统等。
(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支持有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建设国家级光伏应用系统检测、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多晶硅、电池片和组件、薄膜电池的检测,光伏系统工程的验收等。支持相关服务平台开展行业共性问题研究,制定和推广行业标准,研发关键共性技术等。
六、政策措施
(一)提升光伏能源地位,加强产业战略部署
光伏能源是一种可持续、无污染、总量大的绿色新能源,应当充分认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战略价值和重要意义,切实在国家能源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部署中予以统筹考虑,提升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通过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和可再生能源等相关规划,统筹制订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扶持政策,积极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二)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光伏产业发展
根据产业政策要求和行业发展实际需要,切实加强行业管理,推动行业节能减排,规范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光伏行业准入制度,引导地方政府坚决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一哄而上和市场恶性竞争。推动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加强产品检查,对于不达环保标准、出售劣质产品、扰乱正常市场竞争秩序的企业,依照相关规定给予处罚和整顿。
(三)着力实施统筹规划,推进产业合理布局
加强行业统筹规划,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扶持产业链完备、已具有品牌知名度的骨干企业做优做强。鼓励实力领先的光伏企业依靠技术进步、优化存量、扩大发展规模,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产业竞争。实施差异化政策,引导多晶硅等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推动资源整合,鼓励企业集约化开发经营,支持生产成本低、竞争力强的企业兼并改造生产经营不佳的光伏企业。
(四)积极培育多样化市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推动制订和落实上网电价实施细则,继续实施“金太阳工程”等扶持措施,鼓励光伏企业与电力系统等加强沟通合作,加快启动国内光伏市场。坚持并网发电与离网应用相结合,以“下乡、富民、支边、治荒”为目标,支持小型光伏系统、离网应用系统、与建筑相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等应用,开发多样化的光伏产品。通过合理的电价标准、适度的财政补贴和积极的金融扶持,积极扩大国内光伏市场。
(五)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支持光伏企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改造等手段扶持掌握自主技术的骨干企业,巩固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大对光伏产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多晶硅节能降耗、副产物综合利用、太阳能电池高效高质和低成本新工艺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加强产学研结合,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全面提升本土化光伏设备技术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六)完善标准体系,推动检测认证、监测制度建设
重视光伏产品和系统标准体系建设,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结合国内产业技术实际水平,推动制定多晶硅、硅锭/硅片、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和光伏系统相关标准,积极参与制订国际标准,建立健全产品检测认证、监测制度,促进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加强对光伏产品质量标准符合性的行业管理,避免劣质产品流入市场。推动企业加强光伏产品回收。
(七)加强行业组织建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建立健全光伏行业组织,推动行业自律管理,加强行业交流与协作,集中反映产业发展愿景,打造国内光伏产业合作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行业组织为纽带,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产业应对国际竞争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完善出口风险保障机制,鼓励企业积极争取海外资金,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
第五篇: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解析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解析
1、我国光伏产业吸引世界目光
伴随着太阳能投资热潮在中国的兴起,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著名投资银行拉扎德资本预计,2011年前中国太阳能产业规模能达到1-1.5GW。2012年前该行业规模将达到2GW,2020年前则会达到20GW。另外,预计我国太阳能光伏行业有望吸引逾100亿美元的私人投资,并有助中国未来三年成为全球主要的太阳能设备市场。
姜谦认为,虽然到目前为止全球太阳能产业的终端市场仍然集中在欧洲,但随着金融危机后各国太阳能政策的转变,中国等新兴市场有望取代西班牙、德国成为全球太阳能产业的主要增长点。
2009年6月24日浙江温州大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牵手”沙特阿拉伯巴格山集团,巴格山将以资金入股在温州投资太阳能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3亿元。6月22日江苏响水县与美国新能源技术公司签订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项目协议书。该项目一年内建成一条生产线,年产1000吨多晶硅,三年内建成7条生产线,年产7000吨多晶硅,总投资约50亿元,六年内投资完成光伏产业基地,将发展成“多晶硅—硅锭—硅片—光伏电池—组件”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6月16日四川甘孜州政府与西班牙维拉米尔集团在西班牙正式签订协议,总投资
8.2亿欧元的硅产业合作项目落户康定。
姜谦指出,短短几天之内,多家国际企业纷纷选择投资光伏产业,这并非偶然。说明在我国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下,我国的光伏产业不仅让国内企业看到了机遇,而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姜谦同时认为,以上国际企业的入主应该只是一个开端,未来应该会有更多的海外资本选择涉足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这不管是对国内光伏产业来说,还是对我国的整个能源产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虽然说我国光伏产业的前景一片广阔,但是发展历程并不会一帆风顺。一个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前提必须是涉及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相关行业同步发展。而这种发展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产能获得提升,更重要的是在掌握核心技术前提下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如果说先前的终端市场集中在海外是国内光伏制造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的话,那么后金融危机时代,内需市场逐步开启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却将面临因成本高企而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的尴尬。若国内厂商不尽快在技术领域寻求突破,那么,未来受影响的将不止单个企业的利益,整个国内光伏产业的发展或许都会受到国际巨头的牵制。
2、终端市场将成光伏业新宠儿
当行业利润不再,甚至出现亏损经营状况之后,企业投身多晶硅行业的热情也会消失殆尽。近日有消息传出,四川省一些多晶硅企业已经出现间歇性停产,这应该是国内多晶硅行业大洗牌的先兆。
几家欢喜几家愁,光伏产业曾经的宠儿—多晶硅浮华褪去之后,必定有新的替代者。而终端市场则有望成为这个新的宠儿。7月14日,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宣布收购意大利太阳能市场专业系统整合商SGT公司的控股权。收购后赛维LDK将持有SGT公司70%的股份。这是继6月中旬拿下国内的敦煌10兆瓦太阳能项目之后,赛维LDK加快向光伏下游拓展的又一表现。
其实,早在2008年2月投资25亿美元成立苏州BestSolar公司,正式进入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领域;2008年11月,公司年产1500吨的多晶硅一期项目正式投产,赛维LDK逐步向产业链上下游渗透。2009年5月,赛维LDK董事长彭小峰在“两岸太阳能论坛”上表示,公司不排除与同业在全球主要市场成立组件与系统公司,这意味着赛维LDK将垂直一体化作为了企业的战略目标。
此外,长期从事硅片生产的浙江昱辉近期在四川投资多晶硅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还将启动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并收购了一家电池组件生产企业,打造垂直一体化企业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对于跃跃欲试抢滩光伏市场的中国五大电力集团而言,其进入的模式也更偏向于“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模式,中电投、大唐和国电都已提出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全方位介入太阳能产业的设想。
姜谦指出,赛维LDK向光伏下游拓展的动作可以看作是光伏产业的一个风向标。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跟随它的步伐。
3、光伏业学院化之路将愈走愈宽
2008年10月6日,我国首个太阳能光伏学院——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挂牌成立。2009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教发函(2009)86号文、江西省政府赣府字(2009)13号文批准,江西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江西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国标代码:14166),这也是全国首家太阳能科技职业学院,2009年4月20日,由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与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尚德光伏学院在科技职业学院正式揭牌成立。2009年5月22日,阿特斯阳光电力与常熟理工学院签定框架协议,双方将合作创办阿特斯太阳能光伏科技学院。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太阳能光伏学院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表示,这反应了一种趋势。在金融危机在下,我国光伏产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核心技术在手,无法掌控市场主动权,面对危机只能被动挨打。但金融危机同时也给光伏产业指明了一条道路,那就是,只有在研发领域占领先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拥有话语权。而研发、研究恰是大学领先于企业的地方所在。未来如有更多的大学和光伏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光伏产业的“学院”化之路将愈走愈宽,而我国光伏产业也会从“制造大国”逐渐走向“制造强国”。
4、薄膜电池投资日益增多
由于在过去的几年中,国际多晶硅现货价格猛涨,一度从2005年的35美元/公斤攀升至2008年的480美元/公斤,因此价格低廉的薄膜电池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少人认为,低价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将是晶体硅电池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是这场危机冲击得海外市场严重萎缩,导致多晶硅价格暴跌,因此业内又有了“薄膜电池优势不在”的论断。但事实却是:在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突飞猛进的21世纪,低价且有极大工艺改良性的产品永远能吸引投资者的目光。
5月5日,河北新奥光伏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国第一块超大型5.7㎡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正式亮相第三届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该公司自2007年投资薄膜电池领域,计划总投资14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产能达到500MW。5月12日,中特集团(香港)与重庆市綦江县签订投资协议,计划在綦江县投资38亿元着力打造薄膜太阳能光伏产业园;5月中旬,江苏绿洲新能源公司投资6亿美元在江苏省镇江市新上总产能达200MW的非晶硅薄膜电池项目;5月25日,浙江正泰首条20MW微晶非晶第二代薄膜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目前该公司在薄膜电池上的投资已达20亿元人民币;5月末,信义玻璃宣布引入年产能达275万平方米的第二条光伏薄膜导电玻璃生产线,预期2010年第三季度于珠三角投产,总投资额逾1亿元人民币;6月5日,由中国汇通担保有限公司、台湾威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投资1.5亿美元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太阳能电站及太阳能相关系列产品生产项目正式签约;此外,天威薄膜公司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检测中心4月8日奠基开建,富捷投资在武汉投资4亿元的薄膜项目也已于近日开建;还有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园区,随着中国建材集团、爱康集团总计近50亿元的薄膜项目入驻,这里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薄膜电池产业基地之一。
放眼全球,2008年,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实际产量远超预期,达到892MW,比2007年增长123%,连续两年成长率超过120%。薄膜巨头美国FirstSolar公司2008产量更是达到503MW,跃居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排行榜次席,而且非常有可能在今年荣登榜首,达到1000MW的产量。从2008年7月份以来,联想、英特尔、国际金融公司IFC等纷纷进入薄膜电池行业。今年5月初,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Q-Cells旗下Sunfilm公司与Sontor公司宣布联手建立世界上最大的硅基多结薄膜组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