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子不能承受同学开玩笑
儿子不能承受同学开玩笑
王女士:我儿子在读高一,上高中后,他和同学关系一直不太好,常有全班同学针对他一个人的感觉。前些天中午,我去学校看他,见他一个人在教室生闷气,一问才知道,上午有同学当同学和老师的面叫他绰号,全班哄堂大笑。在这之前,也有男同学针对他。有一次课间,他上厕所回来,有同学对他做鬼脸:“臭死了,臭死了!”他觉得很窘迫。
儿子数次向老师求助,但没有什么效果。我也找过儿子的同学,和同学说希望不要叫孩子绰号,那同学却说儿子也经常叫他们绰号。儿子来自农村,性格内向,如今同学的恶作剧越来越升级,我害怕儿子会和同学发生更大的冲突。怎样才能和儿子沟通,帮助儿子梳理情绪呢?
崔清华:王女士的困惑是许多家长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难题,就是孩子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对于王女士来讲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了解事件的全貌。现在王女士看到儿子郁闷,听着儿子叙述,站在儿子的角度看问题,难以给儿子提出建设性建议。所以要王女士从儿子的角度抽离出来,了解一下在学校里儿子发生了什么事,什么起因,什么过程,什么结果。第二,不要代儿子处理同学关系问题,越俎代庖的结果是儿子不能获得能力上的成长,被人讥笑,更加退缩。你的儿子已是高中生,有一定的与人相处的经验,家长帮他分析事情的性质,保持中立的态度。比如,儿子从厕所回来,同学说“臭死了,臭死了!”可能是逗他,是调侃,如果能这样理解,儿子也可以往他们跟前凑凑,调侃他们“臭死你,臭死你!”这件事情就在玩笑中过去了。第三,启发儿子反省自己的行为模式,你的什么行为回应和强化了同学的玩笑和调侃行为?从妈妈的叙述中以可看出,儿子是一逗就急的样子,而这正是恶作剧的同学想要的结果,是儿子对恶作剧的反应强化了恶作剧的行为。如果逗了没有人理,几次恶作剧后,就不会再继续了。
第四,是什么让儿子对恶作剧有如此严重的反应?深层的原因来源于儿子内心的信念系统。如果经常有被欺负的感觉,那是因为自己内心有卑微感,没有把自己和同学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看待。所以,自卑才是情绪问题的核心原因。第五,如何解决儿子人际交往中的自卑心理,重要的是让他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就感。比如前面说的帮助孩子调整看事情的角度,选择更合适的应对方法,让他在人际关系中获得平等自如的感觉。有一个也是高一的小女孩就和我说过这样的话:“有绰号好啊,同学们会记得我比别人更深些,还有人在班上叫我小胖子呢,我就冲他们挤挤眼,看我可爱吧。”如果认知角度转了方向,会有许多新的应对方式可以选择。因为孩子的周围本就有许多不同的行为方式可供参考,只是他的心被坏的情绪占据的时候,就看不见了。
女儿和同学打架了
李女士:我女儿小宇上三年级。前段时间学校老师告诉我说我女儿在学校跟同学发生矛盾了,要我去学校一趟。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上午下课后,女儿叫同学出去玩。当时同学正在写作业,女儿碰了一下同学的胳膊,结果本子上一下子被划了黑黑的一长道。同学当时很生气,要女儿赔她的本子,但女儿觉得自己不是故意的,同学还不依不饶的。就这样,两人开始推打起来。老师进来时,女儿正举着凳子。
把女儿领回家后,一进家门,我就骂了她一通。女儿用不吃饭来威胁我!崔清华:首先妈妈要知道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妈妈处理小宇问题的方式是无效的。小宇在学校被老师批评后自己很气,也觉得很丢人。妈妈要理解到这一点,才能够处理好小宇的问题。但妈妈听了小宇的事情后,更关注的是自己的情绪。其实小宇已经在情绪的泥坑里期待有人把她拉出来,先是老师推了一把,再是妈妈又推一把,也难怪小宇会在消极情绪里越陷越深。
其次是妈妈责备小宇的同时却没有提出建设性意见来。就像做选择题,小宇的状况是一道选择题,只有错的选项,没有对的选项给她。发生问题后,妈妈及时地教会小宇正确有效的行为方式,才能让小宇从问题中有所领悟,得到成长。第三,小宇处理情绪的方式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妈妈自己处理情绪方式对小宇的成长很重要,要想小宇能够健康成长,妈妈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不断地学习成长是很重要的。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第二篇:拿同学开玩笑的检讨书
亲爱的小宇:
这次犯错误,令我想了很多东西,反省了许多的事情,自己很懊悔,很气自己,去伤害流鼻涕的小宇脆弱单纯美好的心灵,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感到了羞愧。我千不该万不该,不应该把你(省略N个字)。
事后,冷静的想了很久,我这次犯的错误不仅给小宇带来了伤害,耽误他的学习和影响他的生活。我这种行为给自己也造成了及其坏的影响,破坏了小宇心目中我的形象.在团结和谐的社会也有了不良的影响。由于我犯错误,有可能造成个别人的效仿,对朋友互相真诚的交流交往也是一种破坏,给小宇也会带来另外的伤害的同时也是对巨疯的一种不负责任。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honey品学兼优、健全人格,全面发展,树立良好形象,也使自己从对方的良好形象中学习更多优质品格。自己这次却犯了错误,去破坏了小宇和我真诚互助的友好情谊,还导致巨疯对小宇的热烈爱恋的基情起了不稳定因素,我很不应该!
若每一个人都这样犯错,那人与人之间坦诚交往的就变成互相猜疑猜忌。对伤害小宇心灵犯下错误的我给予惩罚也是应该的,尤其是作为小宇、巨疯、五月错杂基情中知情人士的我,在此错误中应负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我真诚地接受批评,恳请你的原谅。
对不起,小宇!我犯的是一个严重的原则性的问题。我知道,你对于我的犯下的错误非常的难过。我也知道,真正的友谊经得起风雨,可是也不应该互相打闹的时候,说出过激的话语(即使那句话,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应景)。爱护朋友、关心朋友是友情中一项最基本的责任和要求,也是最基本的义务。但是我却连最基本的都没有做到。如今我还犯了大错,深深懊悔不已。我会以这次事件作为一面镜子时时检点自己,批评和教育自己。我要亡羊补牢、化友情为动力,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坦诚的敞开彼此心扉呵护我们的友谊,更要通过这次事件,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我与人交流的素质!
相信小宇看到我这个态度,也知道我对这次事件有很深刻的悔过态度。请你在看我检讨书同时,忆起我牢记要带你去吃不放辣椒的螺丝粉和很多阿尔卑斯山的棒棒糖等行贿面子上,相信我的悔过之心,我的行为不是故意的,这是一次偶然的失足,你一定要原谅我的错误,我保证以后再也不说你是天蓬元帅下凡之后的亲戚。对于这一切我还将进一步深刻反省,恳请你相信我能够记取教训、改正错误,同时也真诚地希望你我生活开开心心、心情自由自在!我们对友谊永远关心和支持,互相吹捧,共同进步!
第三篇: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给你的情人写一封情书,让爱情升华成最美的烟火!
生活之忙碌与琐碎让人来不及感叹生命的脆弱,而时间的水也无情地冲淡着其实并不算遥远的记忆。
两天后,就是阿碧逝世整整两周年。
阿碧是我的大学同窗,一个曾经活力四溢的女孩,来自海南琼海,一个据说离海口不远的美丽的南方小城。虽然是海南,其实阿碧一家是从广东迁去的,也算我的老乡吧,所以在同窗几年里也算交往得比较多的。
初次见到阿碧是在年级新生入学的晚会上,一个白衣白裙长发飘飘的女孩表演了优美的舞蹈,博得阵阵掌声。也没想到这个女孩是出自我们小班。后来上课以及业余生活,才知道阿碧原来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弹得好钢琴,会艺术舞蹈,唱歌曾位列同济十大歌手,除了学习中等偏下外,甚至相貌,都算出众之选,与我们一般人心目中海南穷乡僻壤无甚才子才女的印象相去甚远。
阿碧这样条件不错的女孩在学校里自然不乏追求者。而且她的年龄相对比我们这些同学都大,所以很快便堕入爱河,与高我们二年级的一位师兄班长谈起恋爱。也还算郎才女貌吧。但我们私底下都不太看好这段感情,因为那位师兄以风流倜傥著称的,而阿碧虽然来自特区,其实是很单纯的一个女孩子,恐怕不是那师兄的对手的。果然,大半年后看见阿碧消沉了一段时间才又开朗起来。
阿碧喜欢运动,总是在操场上跑步或是打网球。运动会时自然是许多项目的当然参加者。
而阿碧的运动天赋和她对集体利益的无私奉献也为我们班级带来许许多多的荣誉。因此她也成为校运动队的中坚。在这里,她结识了她后来的先生——鹏。
鹏是湖北农村孩子,家里可以用赤贫来形容。因为穷,所以事事都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因为专业是法医,而鹏并不想做法医,而且要面对毕业后山区学生回本地的规定,所以鹏只能依靠不断显示自己才华的方式期冀能够留校彻底摆脱农门。鹏在校、部级运动会上不断刷新着只有农村学生吃得了苦参加的艰苦的10公里、25公里竞走的纪录为学校取得荣誉,在学校里成为学生党员,在校刊上不断发表各种文章,参加各种好学生乖学生参加的组织活动,终于鹏能成为留校的一员,而且是在不错的教务处。
阿碧和鹏的爱情一帆风顺地发展,无比恩爱。他们有实在太多的共同语言共同爱好,实在让人想不出任何让他们分开的理由。而且我们都认为,鹏是农村孩子,应该知道珍惜阿碧的,这样的爱情委实不错。
阿碧和鹏所面对的唯一一个考验便是阿碧的毕业分配。阿碧家里只有这一个女儿,所以父母强烈要求阿碧能回到海口的家。那时工作很好找,而且我们的专业很不错,毕业时有许多选择的机会。阿碧毕业留在武汉当然是一点问题也没有。何况鹏已经成为学校重点培养的青年干部。毕竟血浓于水,阿碧哭哭啼啼地踏上归途,两人只能约定鹏将来到海南去发展。而我们都不太相信很重情义的阿碧会做这样的抉择。果然一个月后,阿碧就回到了学校要求改派。阿碧成功地说服了家人。在鹏的活动下,阿碧令我们羡慕地留在了医大附属卫校教书。
算是历经风雨后的晴空吧,阿碧和鹏很快就决定结婚。这是我们这么多同学中的第一对,所以祝福他们的同学也是最多的。这可是坚贞爱情的典范啊,大家都拿出自己并不丰厚的薪水的相当一部分来表达自己最诚挚的祝福。当时我在深圳工作,无法观礼婚典,便送上一大束鲜花给这对幸福的新人。我依然保存着他们作为感激而回赠的一幅照片:在他们并不宽敞的新房里衣服笨重的鹏捧着脸上漾着幸福笑容怀里一大束鲜花小鸟伊人般的阿碧。
真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啊,每件事都那么顺利:鹏被学校选为重点培养,读在职硕士、博士;阿碧送去北医大进修;分了新房子;阿碧和鹏有了他们的儿子——一个可爱的小家伙......我们这些过得好与不好的同学都多么羡慕这对夫妻啊,爱情、家庭、事业所能赋予所能代表的幸福不就是这些么?
第一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第四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读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感觉每一个字符都晦涩难懂,然而每一句话语都透露出万花筒一般的哲理性。同张爱玲一样,米兰昆德拉将他对人性细致的观察与体悟转化为种种苍凉荒诞并弥漫于他的文字当中,如同一把锋利的剪刀,剪破众人本千疮百孔的面具,尽致展现人类最原始的欲望。
既然很轻,为什么生命还无法承受?米兰昆德拉解开了我心中的疑问。轻之所以难以承受是因为我们经历的事情只会发生一次,不会“永恒轮回”,不会一次次重复发生,举无可举,受无可受,自然便无法承受。
可是,何谓“轻”,何谓“重”呢?
我想,人生因为履行责任和背负重担而“重”,因为不负责任和追求自由为“轻”。人们常常感叹人生因为履行责任和背负重担而变得沉重无法承受,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的“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然而,当这些沉重从我们的肩上消失的时候,我们得到的不是如释重负的豁然开朗,而是我们曾经看重的生命如今变得如鸿毛一般,轻得让人们无法负载在生命的轨道上。
托马斯和特蕾莎之间的爱情无疑是美好的,但也是沉重的。托马斯不可控制的爱上了特蕾莎,却不愿依附于家庭责任,更不愿平凡、专一的去生活,去爱,他感受到了他所可能要背负的生命之重,因此他害怕承受特蕾莎的爱,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也要付出他的所有。于是他用极不负责的方式迫使特蕾莎给他所谓的自由。然而,当特蕾莎离开他时,他之前所感受到的一切沉重都瞬时消失了,他却开始为自己的不忠而羞愧,承受不了特蕾莎时的感觉,于是生命之重变成了生命之轻。
尽管托马斯努力的逃避生命的重负,但最终,还是承受不了生命的轻。有时候,生命的旺盛正是因为有了“重”的存在,“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当有一天我们摆脱重担的时候,突如其来的轻松感却变成空虚与空白,生命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然而,过于沉重的负担也可能会压垮脊柱,麻木人的神经。面对生活,我们既不能确定我们的决策孰好孰坏,也不能使生活完美以后再来度过,那么,对于平衡生命的重和轻,我们注定要陷入一种茫然吗?也许生活,就像《活着》所说的一样,是为活着本身而活,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
第五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材料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曾在一部讲述大学四年生活小说中提到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近日阅读之后思绪万千。
第一遍,觉得很肤浅、庸俗、不可思议,自小就受儒家思想教育,宣扬欲望是格格不入的,情节是一个名叫托马斯的医生去乡下诊疗,在酒吧遇到一个侍女特蕾莎,从此,两个磕磕碰碰走在一起,同时画家萨丽娜是托马斯情人,而萨丽娜与大学教授弗兰茨也是情人关系,以一言以蔽之:第一遍是四人之间的感情纠葛。
第二遍,梳理了小说情节,它是我所阅读中最独特的逻辑构思小说,以蒙太奇方式,跨越时间、地点,同一件事在不同章节中以不同侧面反复提及。
第三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小说情节发生在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为时代背景,发生的“布拉格之春”事件,“两千字宣言”,不同侧面描绘出捷克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第四遍,把主要事件串珠在一起,联系四个人生活遭遇,特蕾莎属于生命之重人物,她对爱情的忠贞与信念,对丈夫的宽容和忍受,在幸福之中充盈着忧虑,不断考验着丈夫是否依然爱着她,在生命之重压力之下,蕴藏着无尽的悲哀和孤独,将精神寄托于卡列宁(一条狗)。
托马斯是一个生命之轻人物,对女人具有强烈猎奇心理,对性的追逐,不断给特蕾莎带来巨大伤痛,其实,托马斯内心深处对特蕾莎蕴藏着深深的爱,人性的肉体与灵魂两重性矛盾凸现出来。托马斯对希腊神话俄狄浦斯人生故事引发思考,并将看法投向颇有尖锐的杂志,在读者来信中刊发了,他不断受到各种压力,但拒绝收回刊发的思想,因而他失去医生这份工作,最后远离尘嚣、逃避现实,与特蕾莎居住于清净、安宁的乡村之处。
萨比娜是具有强烈的背叛现实、争强好胜、富有激情生命之轻人物,萨比娜人生的主题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和延展,她脚下如同一条漫长的背叛之路,每一次新的背叛,就像一桩罪恶又像一场胜利,时刻在诱惑着她。最初背叛父亲(禁止爱情),共产主义艺术(禁止毕加索),丈夫(一个平庸的演员),爱情(托马斯、弗兰茨)。当一切背叛之后,生命出现了极度空虚。
弗兰茨是个聪明、正直、善良却又充满软弱之人,对来自富有激情的萨比娜充满好奇,犹如刘姥姥踏进大观园,陷得无法自拔,通过萨比娜获得了新生和自由,他满足了尘世间情人愿望,但缺少天堂之爱,他追逐梦想到柬埔寨边境,死于抢劫的毛贼,死得轻于鸿毛。小说是米兰•昆德拉以生命轻重二元论来观察世界,审视灵魂,诠释生命的真谛。
不是抛却一切就真的感觉到自由 也不是背负一切就无愧
不是抛却一切就真的感觉到自由 也不是背负一切就无愧
怀着自我挑战的心理,今年暑假又认认真真地把它重读了一遍。重读此书,却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感受――好像我从来就未曾读过一样!那是一座感性与理性纵横交织起来的神秘幽深的城堡,看似简单的爱情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辨,闪烁着耀眼的思想的光芒。作者用讥讽幽默而冷静的笔调,剖开人类生命的外衣,探索灵魂的秘密,揭开人性深处隐秘的真相,展示了社会动荡和命运沉浮的人生图景,揭露了人类“媚俗”的天性。读罢掩卷,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现代主义的三维立体图画:破败的城市、游行的人群、缠绵的肉体、忧伤的眼神……这一切杂乱地交织重叠成灰色的梦境,而这一切梦境的背后,则隐约可见无比温馨静
谧的遥远的山村图景,那里斜阳暖暖,牧歌悠然。
这的确是一部值得反复读的作品。它就像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以我浅陋的理解和愚拙的笔触,如果勉强能触摸到它的三两片辉煌的树叶,也算很侥幸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