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不能承受之怪

时间:2019-05-12 15:0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中不能承受之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中不能承受之怪》。

第一篇:大学中不能承受之怪

大学中不能承受之“怪”?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黄秀丽 发自北京

法学教师萧瀚被停课,引发关于学术自由的讨论**。一方说,教学自主是世界通则;另一方说,人性可以洒脱,教学应有规矩。如何面对大学里的“异类”,似乎真的成了高校领导的难题。

法学院院长薛刚凌选择了沉默

萧瀚问薛刚凌:能否拿出正当的合乎学术规范的程序来告知我,为什么停我的课?为什么侵犯我上课工作的权利?为什么侵犯学生听我的课的权利?

大学教授有没有教学自主权?3月21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萧瀚因“不明原因”被停课,发出公开信矛头直指学院院长薛刚凌。萧瀚认为,法学院的行为侵犯了教授自由。继前年“杨帆门”事件后,萧瀚有点被迫地再次站在了舆论前沿。巧合的是,去年被停课的政法大学讲师滕彪今年刚刚复课。有人因此戏称,学校专门安排两人“轮流倒班”。3月23日,法学院会议正式宣布萧瀚停课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教师资格证”。

悄无声息停课

早在2009年底,萧瀚的学生告诉他,下学期不能选他的课了,课表里没有排他的课。萧瀚到教务部门询问,“证实不是系统出了纰漏”。按原计划,萧瀚将在2010年继续教授本科生“宪法学案例”,恢复以往的“中国宪政史”,以及研究生课程“经典著作导读”。

今年40岁的萧瀚6年前以北大法学院硕士的身份进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担任教师,几年来,萧瀚在社会事件上的犀利言辞令他进入公共视野。2008年初,萧瀚和同校教授杨帆因师道尊严发生冲突,成为公共人物。

萧瀚被停课的信息是从去年底院务会上流传出来的。据参加过院务会的教师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院领导称是学校的意思,但没有给出停课理由,“稀里糊涂的”。“遗憾的是,我们都是通过非正常途经了解到的。”同事王建勋说。

是因为讲课不好吗?多数师生认为不太可能。据萧瀚自己介绍,在学生对老师授课的评价中,他的评分一直高于学院平均分。

更多的人猜测停课可能与萧瀚在公共话题上的表现有关。“邓玉娇事件”中,萧瀚连写27篇博文,呼吁程序正义,痛陈中国刑事司法制度对律师辩护权利的侵害。“不明真相之际,鸡蛋和石头较量中,我永远站在鸡蛋一边”,这句签名在网络上得到迅速流传。

在一些影响较大的事件中,萧瀚似乎从不沉默。然而,即使是学院较为保守低调的学者,也认为他的文章“总体上比较理性。这些言论在其他地方也可以看得到”。

萧瀚所在的行政法研究所所长何兵,为恢复萧瀚的课做了很多努力。有教师甚至拿出民国时北大校长保护教授做例子,“保护自己的老师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事情似乎曾有过转机。“听说给我安排了研究生的课,同事们希望我忍一忍,我答应了。”萧瀚说。然而新学期已开学3个星期,仍然没有他的课,也没有等到薛刚凌院长的解释。萧瀚最终决定以公开信的方式维权——“就教授自由问题请教薛刚凌院长”。

公开信的发出,让协调此事的同事们明白“工作没有做成功”。他们理解萧瀚的行为,“这种事不可能有正常的、平等的渠道沟通”。

“基本原则”

萧瀚记得,薛刚凌曾找过他谈过一两次话,要求他上课遵循四个“基本原则”。

47岁的薛刚凌是行政法领域的知名学者,连续担任法学院两任院长。在公开信中,萧瀚称薛刚凌为“处长教授”。《中国宪政史》是本科生的选修课,这堂需要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的课程,萧瀚将全部课时用完,据说还讲不完“先秦”。这个特立独行的讲课方式很多老师确实不能认

同。但萧瀚的看法是在课程上已经安排了通史性专题,他说,对学者来讲,重要的是将他思考的内容和方法呈现给学生,而不是死搬教学大纲。

这门课最终还是在2009年下半学期被停掉了。萧瀚说,没有给出理由。

关于这个问题,学者贺卫方对萧瀚表示支持。他拿陈寅恪做例子,陈在清华大学国学院讲授唐代历史时,光《长恨歌》的前四个字就讲了六七节课。

年终申报学术成果时,萧瀚几乎不填表,只填过一次,上面还写着:“大学不是养鸡场,不要以为给了饲料就得下蛋,那是鸡的事业,不是学者的事业。”

萧瀚也基本不参加院里的各种会议,仅有的几次,“还公开让领导下不来台。”据一位老师介绍,有一次院里开总结会,前面的人发言都是表扬肯定之词。萧要求发言,开口却是:“这都是废话,这样的会没必要开。”

一位法大的老师说,他对萧瀚的这些做法并不认可。他认为,高校的行政化的确是个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机构成员,还是要遵守基本必要的机构伦理和规则。

法学院的教师对萧瀚的授课风格也分为两派意见。宪法研究所副教授张吕好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说,一方认为教学自主是世界通行的教师与学术伦理。另一方认为,讲课不能过于随便化,还是要有一定范围,“人性可以洒脱,教学应有规矩”。但是,如果仅仅是因为他讲课内容出格或者作风自由散漫就停课,“太过激烈”。

天天讲“为权利而斗争”

萧瀚被停课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事发后一天,法学院院长薛刚凌和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都未就南方周末记者的提问作出回应。

就在公开信发出第三天,媒体陆续报道后,3月23日下午,法学院召开院务委员会议,正式宣布了“停课原因”——萧瀚没有教师资格证。

这个被萧瀚称为“被逼到墙角才拿出的理由”,他并不认可。萧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04年初,他进入政法大学的时候,曾在张树义、何兵等6位教授面前当面试讲,证明他的授课能力得到了这个学术共同体的认同。6年来,关于这个问题也从未受到质疑。

按照现行规定,高校教师入校后必须参加由教育部主导的教师认证考试,考试通过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萧瀚一直拒绝参加这个考试,他认为,政府没有权力审查教师资格。

这些年频频发生的教师停课、解聘事件也颇令学界担忧。比如2005年吉林艺术学院教师卢雪松因讲课内容涉及右派人物,被学生告发后停课。一些大学老师开始担心自己言论不小心“越界”,或者不再敢就公共问题发言。

“学院的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教授的学术自由,也是对大学自治和教授治校方向的打击。”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王建勋说。

王建勋的另一层担忧则是这类停课没有正式发文,也不通知被停课者,让类似萧瀚这样的人没有救济途径。“我们在课堂上天天讲‘为权利而斗争’(指德国法学家耶林的名著《为权利而斗争》,记者注),呼吁程序正义高于实体正义,无论是我,还是萧瀚、薛刚凌,我们讲的都是一样的。然而现实生活却是这样一个悲哀。”

经典句:不明真相之际,鸡蛋和石头较量中,我永远站在鸡蛋一边。

大学不是养鸡场,不要以为给了饲料就得下蛋,那是鸡的事业,不是学者的事业。

这都是废话,这样的会没必要开。

人性可以洒脱,教学应有规矩

——规矩是用来扼杀才能的学院的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教授的学术自由,也是对大学自治和教授治校方向的打击——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王建勋说。

关键人物:萧瀚王建勋

薛刚凌杨帆

薛瀚:学术活动是要对真理负责,而不是对其他任何东西负责

第二篇: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给你的情人写一封情书,让爱情升华成最美的烟火!

作者: 婉若游龙

生活之忙碌与琐碎让人来不及感叹生命的脆弱,而时间的水也无情地冲淡着其实并不算遥远的记忆。

两天后,就是阿碧逝世整整两周年。

阿碧是我的大学同窗,一个曾经活力四溢的女孩,来自海南琼海,一个据说离海口不远的美丽的南方小城。虽然是海南,其实阿碧一家是从广东迁去的,也算我的老乡吧,所以在同窗几年里也算交往得比较多的。

初次见到阿碧是在年级新生入学的晚会上,一个白衣白裙长发飘飘的女孩表演了优美的舞蹈,博得阵阵掌声。也没想到这个女孩是出自我们小班。后来上课以及业余生活,才知道阿碧原来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孩,弹得好钢琴,会艺术舞蹈,唱歌曾位列同济十大歌手,除了学习中等偏下外,甚至相貌,都算出众之选,与我们一般人心目中海南穷乡僻壤无甚才子才女的印象相去甚远。

阿碧这样条件不错的女孩在学校里自然不乏追求者。而且她的年龄相对比我们这些同学都大,所以很快便堕入爱河,与高我们二年级的一位师兄班长谈起恋爱。也还算郎才女貌吧。但我们私底下都不太看好这段感情,因为那位师兄以风流倜傥著称的,而阿碧虽然来自特区,其实是很单纯的一个女孩子,恐怕不是那师兄的对手的。果然,大半年后看见阿碧消沉了一段时间才又开朗起来。

阿碧喜欢运动,总是在操场上跑步或是打网球。运动会时自然是许多项目的当然参加者。

而阿碧的运动天赋和她对集体利益的无私奉献也为我们班级带来许许多多的荣誉。因此她也成为校运动队的中坚。在这里,她结识了她后来的先生——鹏。

鹏是湖北农村孩子,家里可以用赤贫来形容。因为穷,所以事事都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因为专业是法医,而鹏并不想做法医,而且要面对毕业后山区学生回本地的规定,所以鹏只能依靠不断显示自己才华的方式期冀能够留校彻底摆脱农门。鹏在校、部级运动会上不断刷新着只有农村学生吃得了苦参加的艰苦的10公里、25公里竞走的纪录为学校取得荣誉,在学校里成为学生党员,在校刊上不断发表各种文章,参加各种好学生乖学生参加的组织活动,终于鹏能成为留校的一员,而且是在不错的教务处。

阿碧和鹏的爱情一帆风顺地发展,无比恩爱。他们有实在太多的共同语言共同爱好,实在让人想不出任何让他们分开的理由。而且我们都认为,鹏是农村孩子,应该知道珍惜阿碧的,这样的爱情委实不错。

阿碧和鹏所面对的唯一一个考验便是阿碧的毕业分配。阿碧家里只有这一个女儿,所以父母强烈要求阿碧能回到海口的家。那时工作很好找,而且我们的专业很不错,毕业时有许多选择的机会。阿碧毕业留在武汉当然是一点问题也没有。何况鹏已经成为学校重点培养的青年干部。毕竟血浓于水,阿碧哭哭啼啼地踏上归途,两人只能约定鹏将来到海南去发展。而我们都不太相信很重情义的阿碧会做这样的抉择。果然一个月后,阿碧就回到了学校要求改派。阿碧成功地说服了家人。在鹏的活动下,阿碧令我们羡慕地留在了医大附属卫校教书。

算是历经风雨后的晴空吧,阿碧和鹏很快就决定结婚。这是我们这么多同学中的第一对,所以祝福他们的同学也是最多的。这可是坚贞爱情的典范啊,大家都拿出自己并不丰厚的薪水的相当一部分来表达自己最诚挚的祝福。当时我在深圳工作,无法观礼婚典,便送上一大束鲜花给这对幸福的新人。我依然保存着他们作为感激而回赠的一幅照片:在他们并不宽敞的新房里衣服笨重的鹏捧着脸上漾着幸福笑容怀里一大束鲜花小鸟伊人般的阿碧。

真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啊,每件事都那么顺利:鹏被学校选为重点培养,读在职硕士、博士;阿碧送去北医大进修;分了新房子;阿碧和鹏有了他们的儿子——一个可爱的小家伙......我们这些过得好与不好的同学都多么羡慕这对夫妻啊,爱情、家庭、事业所能赋予所能代表的幸福不就是这些么?

第一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第三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读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感觉每一个字符都晦涩难懂,然而每一句话语都透露出万花筒一般的哲理性。同张爱玲一样,米兰昆德拉将他对人性细致的观察与体悟转化为种种苍凉荒诞并弥漫于他的文字当中,如同一把锋利的剪刀,剪破众人本千疮百孔的面具,尽致展现人类最原始的欲望。

既然很轻,为什么生命还无法承受?米兰昆德拉解开了我心中的疑问。轻之所以难以承受是因为我们经历的事情只会发生一次,不会“永恒轮回”,不会一次次重复发生,举无可举,受无可受,自然便无法承受。

可是,何谓“轻”,何谓“重”呢?

我想,人生因为履行责任和背负重担而“重”,因为不负责任和追求自由为“轻”。人们常常感叹人生因为履行责任和背负重担而变得沉重无法承受,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的“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然而,当这些沉重从我们的肩上消失的时候,我们得到的不是如释重负的豁然开朗,而是我们曾经看重的生命如今变得如鸿毛一般,轻得让人们无法负载在生命的轨道上。

托马斯和特蕾莎之间的爱情无疑是美好的,但也是沉重的。托马斯不可控制的爱上了特蕾莎,却不愿依附于家庭责任,更不愿平凡、专一的去生活,去爱,他感受到了他所可能要背负的生命之重,因此他害怕承受特蕾莎的爱,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也要付出他的所有。于是他用极不负责的方式迫使特蕾莎给他所谓的自由。然而,当特蕾莎离开他时,他之前所感受到的一切沉重都瞬时消失了,他却开始为自己的不忠而羞愧,承受不了特蕾莎时的感觉,于是生命之重变成了生命之轻。

尽管托马斯努力的逃避生命的重负,但最终,还是承受不了生命的轻。有时候,生命的旺盛正是因为有了“重”的存在,“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当有一天我们摆脱重担的时候,突如其来的轻松感却变成空虚与空白,生命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然而,过于沉重的负担也可能会压垮脊柱,麻木人的神经。面对生活,我们既不能确定我们的决策孰好孰坏,也不能使生活完美以后再来度过,那么,对于平衡生命的重和轻,我们注定要陷入一种茫然吗?也许生活,就像《活着》所说的一样,是为活着本身而活,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

第四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材料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

曾在一部讲述大学四年生活小说中提到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近日阅读之后思绪万千。

第一遍,觉得很肤浅、庸俗、不可思议,自小就受儒家思想教育,宣扬欲望是格格不入的,情节是一个名叫托马斯的医生去乡下诊疗,在酒吧遇到一个侍女特蕾莎,从此,两个磕磕碰碰走在一起,同时画家萨丽娜是托马斯情人,而萨丽娜与大学教授弗兰茨也是情人关系,以一言以蔽之:第一遍是四人之间的感情纠葛。

第二遍,梳理了小说情节,它是我所阅读中最独特的逻辑构思小说,以蒙太奇方式,跨越时间、地点,同一件事在不同章节中以不同侧面反复提及。

第三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小说情节发生在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为时代背景,发生的“布拉格之春”事件,“两千字宣言”,不同侧面描绘出捷克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第四遍,把主要事件串珠在一起,联系四个人生活遭遇,特蕾莎属于生命之重人物,她对爱情的忠贞与信念,对丈夫的宽容和忍受,在幸福之中充盈着忧虑,不断考验着丈夫是否依然爱着她,在生命之重压力之下,蕴藏着无尽的悲哀和孤独,将精神寄托于卡列宁(一条狗)。

托马斯是一个生命之轻人物,对女人具有强烈猎奇心理,对性的追逐,不断给特蕾莎带来巨大伤痛,其实,托马斯内心深处对特蕾莎蕴藏着深深的爱,人性的肉体与灵魂两重性矛盾凸现出来。托马斯对希腊神话俄狄浦斯人生故事引发思考,并将看法投向颇有尖锐的杂志,在读者来信中刊发了,他不断受到各种压力,但拒绝收回刊发的思想,因而他失去医生这份工作,最后远离尘嚣、逃避现实,与特蕾莎居住于清净、安宁的乡村之处。

萨比娜是具有强烈的背叛现实、争强好胜、富有激情生命之轻人物,萨比娜人生的主题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和延展,她脚下如同一条漫长的背叛之路,每一次新的背叛,就像一桩罪恶又像一场胜利,时刻在诱惑着她。最初背叛父亲(禁止爱情),共产主义艺术(禁止毕加索),丈夫(一个平庸的演员),爱情(托马斯、弗兰茨)。当一切背叛之后,生命出现了极度空虚。

弗兰茨是个聪明、正直、善良却又充满软弱之人,对来自富有激情的萨比娜充满好奇,犹如刘姥姥踏进大观园,陷得无法自拔,通过萨比娜获得了新生和自由,他满足了尘世间情人愿望,但缺少天堂之爱,他追逐梦想到柬埔寨边境,死于抢劫的毛贼,死得轻于鸿毛。小说是米兰•昆德拉以生命轻重二元论来观察世界,审视灵魂,诠释生命的真谛。

不是抛却一切就真的感觉到自由 也不是背负一切就无愧

不是抛却一切就真的感觉到自由 也不是背负一切就无愧

怀着自我挑战的心理,今年暑假又认认真真地把它重读了一遍。重读此书,却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感受――好像我从来就未曾读过一样!那是一座感性与理性纵横交织起来的神秘幽深的城堡,看似简单的爱情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辨,闪烁着耀眼的思想的光芒。作者用讥讽幽默而冷静的笔调,剖开人类生命的外衣,探索灵魂的秘密,揭开人性深处隐秘的真相,展示了社会动荡和命运沉浮的人生图景,揭露了人类“媚俗”的天性。读罢掩卷,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现代主义的三维立体图画:破败的城市、游行的人群、缠绵的肉体、忧伤的眼神……这一切杂乱地交织重叠成灰色的梦境,而这一切梦境的背后,则隐约可见无比温馨静

谧的遥远的山村图景,那里斜阳暖暖,牧歌悠然。

这的确是一部值得反复读的作品。它就像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以我浅陋的理解和愚拙的笔触,如果勉强能触摸到它的三两片辉煌的树叶,也算很侥幸的了!

第五篇: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后发出的最直接的感受。恩格斯曾经说过:意识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那么“爱”就是“花朵”只所以美丽的原因。剧中将机器人的爱与人的爱交织在一起,形成对比与呼应,让人们看完之后无尽的沉重感

当莫妮卡念完启动程序后,大卫开始有了思想,有了对莫妮卡无限的无条件的爱,那爱比任何人类都来得纯粹来的真诚。可是最终莫妮卡最终还是抛弃了大卫?大卫也开始了,寻找蓝仙女的历程,他不会相信那只是一个童话,因为这是他唯一能够获得妈妈爱的方式„„

对比是整个剧中最扣人心弦的地方。马丁与大卫之间有着明显的对比,大卫代表的是初生的孩子的纯朴,而马丁则代表着被社会腐蚀所形成的那种邪恶。大卫是机器,马丁是人,人永远是鄙视自己发明出来的产物的,在马丁的眼中,大卫仅仅是一个新款的超级玩具。马丁时刻压迫着大卫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那份权利,而大卫总是默默地忍受,没有任何地反抗。

并且,大卫并不孤单,他不是唯一懂得爱的机器人。泰迪与机器舞男也是和大卫一样懂得爱的,并且是有意识的。当大卫相信马丁的话后去剪妈妈的头发时泰迪也去了,因为他也相信了。最后他没有选择和小女孩在一起而是选择找到大卫,因为他也同样希望能见到懒仙女,也变成孩子,得到妈妈的爱。对于乔他在被抓走的时候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曾经存在”。没有什么事情比预先知道自己要死更加可怕的了,但是他却能笑着离开,他坚信大卫可以变成一个真人,如此高尚的情怀恐怕普通人都难以做到。这些都是机器人给我们带来的感动。

最后我来讨论一个问题:机器人跟人类的区别是什么?就像剧中开篇人们所讨论的,传统的机器人没有爱。但这就能为人类把机器人当做奴隶,残酷屠杀提供足够的借口吗?当机器人有了爱,人类又该怎么对待。人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个机器人能真的去爱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对机器人又有什么责任呢?我们需要的是让人去爱机器人,而不仅仅是机器人爱人。当高等机器人用莫妮卡的头发让她复活时,整个世界颠倒了过来,人是机器人造出来的,根据前面的理论,被造出来的人应该成为机器人的奴隶,但是事实上并没有这样,两千年后的莫尼卡身边没有了亨利,没有了马丁,那一天只属于她和大卫。当然还有泰迪。

下载大学中不能承受之怪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中不能承受之怪.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母爱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母爱 “花,静静地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你,静静地离去,在我忽然爱你的夜里。多想抱紧你„„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观后感

    我们只是被各自的宿命局限着,茫然地生活,苦乐自知。就象每一个繁花似锦的地方,总会有一些伤感的蝴蝶从那里飞过... 不是所有的落叶,都会飘成生命的轨;不是所有的微风,都会吟出秋天......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读它时心情很压抑,米兰昆德拉就像张爱玲,笔锋直指人类最原始的欲望,直接、犀利,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可人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些欲望的真实和无德。我想米兰要说的是:无德为轻,轻......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范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1、读这本书的原因 2、简介 3、读后感及解决了你的什么困惑(your feeling)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

    保险业务员不能承受之重

    保险业务员不能承受之重 (文/海青)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时时处处都可体验到“酸甜苦辣”。这话对于从事保险营销的人员来说,个中滋味更是唯有自己才能体会得最深,也是非一个局外......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轻与重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 三明学院中文系09汉本蔡文文 第五遍仔细研读了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灵魂再一次受到拷问。不止是对托马斯......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一直听说这本书不错,前几天在卓越网上买了此书,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拿到书后以为是一本描写爱情的小说,会很快读完,出乎意料,没那么简单。说实话,刚开始我没有看懂! 连小说里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