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儿童——探寻《童年的秘密》

时间:2019-05-12 15:1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回归儿童——探寻《童年的秘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回归儿童——探寻《童年的秘密》》。

第一篇:回归儿童——探寻《童年的秘密》

回归儿童——探寻《童年的秘密》 这些年来,国内外对儿童教育方面日益重视起来,国内蒙氏幼儿园的出现便是个例证。蒙氏幼儿园即用蒙台梭利教学法教育儿童的幼儿园。玛丽亚·蒙台梭利所著的《童年的秘密》一书中就具体阐述了此种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我选择这本书的原因却并非想了解蒙台梭利教学法,而是源于无意中我得知的蒙台梭利所阐述的一句话。

“儿童是谁?”

父母生于儿童、养育儿童是天经地义的、众所周知的、不争的事实。然而,作者却认为父母仅仅是各自提供了一个细胞,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细胞可以自己分裂并孕育成一个无行为能力的新生儿。因此,“父母创造了他们的孩子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表述。人是由儿童创造的,儿童是成人之父。”(第六章)正是对这句话的疑惑不解,使我产生了深入了解《童年的秘密》的念头。为此,我还与同宿舍学前教育的同学做过交流。

儿童如何的已成为成人之父呢?在《童年的秘密》第八章最后,蒙台梭利续写了整整一个段落,用毋庸置疑的口气罗列了一连串强有力、不容喘息的排比句,一次打消了我心中的疑惑:“儿童为我们做好了准备”:肌肉、感觉、乃至意志„„儿童让我们继承了我们现在拥有的这些“财富”,这些不起眼、缺不可或缺的财富,这些儿童从无到有为我们创造的财富,这些被称为“生活的基础”的财富。儿童为完成人生的第一步,即从一无所知到掌握基本原则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就是说,儿童如此艰辛的努力是为了成人打下所有的基础;若是没有儿童“慷慨的馈赠”,允许我们继承者必历经千辛万苦而得来的关键性的财富,承认将无法开始自己的人生!成人的生活基础是儿童从无到有孕育出来的,即“儿童是成人之父”。

“肉化成人”

蒙台梭利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成为一个健康的儿童,需要两方面的努力:一是肉身的努力,一是心理的努力。自警姿与卵子结合后,卵细胞开始资助分裂,发育成胚胎,然后新生命诞生。这其中我们显而易见的是肉身——也就是生理上的成长,而在本书《生物片断》一章中,作者谈到“生命的诞生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的肌体,„„,同时包含着特定的、潜藏的心理机能。”。无论哪种生物“每个新生的肌体,„„,都具有心理本能的图谱和与周围环境联系在一起的官能。”婴儿一出生就有主观的心理活动,新生儿就有自己的精神生活这种我从前从未听说过的理论,对我的触动很大。一个胚胎的形成原本是一种单纯的生物行为,作者却将那些细胞的分裂分化赋予了自主选择的心理意义。胎儿在母腹中的种种奇妙的行为——如规律的心跳、蹬踹妈妈的肚子——以充分证明早在胎儿形成的时候,新生儿就已具备全套的心理特征。或许现代的胎教文化,与多年前蒙台梭利所提出的这套理论,有着莫大的不为人所知的潜在的关系吧!

新生儿的出生是一个“肉化成人”的过程。蒙台梭利对“肉化成人”的定义是:“肉化成人是一个通过某种能量可以激发无活力的躯体,给躯体的丝织肌肉、发音器官提供资助行为能力的神秘过程,由此人化作肉身。”(第六章)作者一再强调儿童在成为儿童之前便有了真正的精神生活,而这种生活在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并没有与其生理建立联系。所以,成人应当把儿童从精神生活的危险中拯救出来。(第二章)与其他动物幼仔不同,婴儿除了必要的生理功能——如心跳、呼吸以外,其他功能发育得很缓慢。不像小鹿在生下来的几分钟内便可以跑跑跳跳、行动自如,新生儿的感觉器官刚刚开始活动,而运动功能在出生很久以后(相对于动物来说)才得以健全。然而婴儿真正的困难并不在于此,对他们来说,心理上的难以适应才是更难以克服的困难。新生儿本是生活在温暖、安静的母腹中,不受打扰,裹着安逸的生活;出生到这个喧闹的世界后,光线、声音、还有成人的手指丢他们柔嫩肌肤的触碰,都是婴儿感到极其不适应。他们十分困惑,难道它们出生就是为了来到这个世界上受苦的吗?所以,寅生而应当被重视起来,安置在一个温暖、安静、光线温和的房间,且一定不要用强暴去束缚他们的身体,尽量减小他们精神上的危机感,帮助他们从精神上逐渐走出母腹、适应世界。

作者在本书《灵魂胚胎》一章中提到的“肉化成人”一词,实际是来源于《圣经》中,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1。圣子耶稣本是精神灵体,也就是所谓的“道”,皆有童贞女玛丽亚成为认字,拥有了肉身。作者用其比喻新生儿,来说明新生儿如耶稣一样,在出生后灵、体合二为一,为以后正经承认世界做好了准备。而成人应当作的就是帮助儿童健康地发展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心理便会自主地促进肉体生理上的发展。如:不要抑制儿童的好奇心,好奇心会促使儿童探索周围位置的世界,儿童用手触摸、抓握,用脚蹬踏,用身体爬行达到目的地,因此儿童的身体得到刺激,主动地发展了,好奇心也获得了满足,同时获得一种成功感。也就是说,儿童心理与生理同时发展,当二者相互交触——儿童产生的愿望在生理上可以得到自主的满足时,儿童便成功地“肉化成人”了。

“儿童应该得到的”

儿童富有上帝般的创造力。儿童的任务就是通过环境造就自身,对于这种工作,儿童从来不感觉到劳累和疲倦,这种工作的愿望代表着拥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本能。人是通过工作来构造自己的,没有工作就不会形成自己的人格。不存在工作的替代物,无论是慈爱还是身体健康都不能取代它。儿童就是通过这种工作得以成长,他的工作增加了他的能量。工作是 生命本能的驱动力,是儿童爱生命的体现。

成人应当向儿童学习。在成人眼里,儿童热中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因为他们不理解儿童的这种爱。当一个孩子发现桌布歪了,他就会想到桌布应该怎么 铺,并且调动他的所以热情,慢慢地试图把它弄平整。对这个孩子来说,这是一种令他狂喜的行为。但对缺乏耐心的成人来说,孩子的这种自由探索行为是多么的幼稚,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缓慢,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殊不知,在儿童眼里,成人是不精确的,他们对细枝末节一点都不感兴趣。如果儿童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一定会告诉我们他们极其不信任我们,正如我们不信任他们一样。

成人应当给儿童以“爱的教育”。蒙台梭利向我们阐述了爱的智慧,她告诉了我们这种爱的重要价值,提醒我们成人要去观察发现儿童这个不曾重视的领域,并倡导成人向儿童学习,学习这种爱的智慧。就如蒙台梭利所说:通常家长丝毫不设身处地的为儿童着想,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看到自己的孩子通过考试,尽可能学的快点。他们感兴趣的只是儿童应该在尽可能短的 时间里获得一张社会通行证。为了让他们的孩子先人一步装得更多的知识或技能,他们过早的让儿童成为知识的容器,不顾儿童的感受。他们认为这是为孩子好,好比家长逼迫自己孩子睡觉,没有人会说他做的不对。因此,这些家长继续坚持他们的原则。1 《约翰福音》一章 十四节: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满有恩惠和真理。

其实教育的任务很简单即发现儿童的爱并保持这种爱。

爱是降生于世界上每一个儿童的禀赋,要是儿童爱的潜能得以发挥,或者其全部价值都得以发展,我们就会取得无法计量的成就。

但丁把这种儿童的本能为动力的爱,这种对一切的热爱称之为“爱的智慧”,它是一种精神能量,伴随着创造力的得到。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第二,不要发怒。发怒是一大罪恶,它会制约我们并使我们不理解儿童。第三,不要让我们的孩子产生自卑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从幼儿身上学到更多的好的品质。

回归儿童

爱默生说:儿童是永恒的弥赛亚(救世主),他始终能够回到堕落之人中间,引导他们走入天国。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结尾也提到“儿童将走过耶稣受难的经历。”儿童怀揣着最真挚的爱来到世界,并将她献给了成人、献给了世界,然而成人却不理解他们,世界却不理解他们。儿童向耶稣一样,为洗清世界、唤醒混沌的成人而来,人却误解她们、伤害他们。耶稣被处死了,儿童纯净的心灵被泯灭、被同化了,童年那种真挚的爱在成人世界很难再浮现,儿童那种充满幸福感的好奇心与绚烂丰富的想象力再也不会回来,而孩子们那种天真无邪的笑脸也只能在那些曾经的照片里才能看到了。

耶稣说:人若不像小孩子,就不能进神的国2。耶稣还说:凡谦卑像小孩子的,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幸福的大概只有儿童了吧!他们引着天真无邪的笑脸,纯洁的眼神与挚诚无私的爱的意境入天国里,或许他们在人间就已经是在天堂了吧!承认若想获得真正的幸福,就要回归儿童,探寻童年的秘密,变成小孩子的样式,重新找回自己丢失了的那颗纯真的心。

P.S.关于作者

意大利女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世界上第一位杰出的女性学前教育家。她先是研究智能缺陷儿童的诊治,转而研究正常儿童的教育。她坚信,心理缺陷和精神病儿童,通过运动和感觉训练活动,可以使身体协调,智力也能得到发展。她认为儿童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的主要问题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比医疗更为有效。缺陷儿童教育的成功给了她新的启示:既然缺陷儿童通过教育能够达到正常水平,那么正常儿童通过训练和教育,不是可以达到更高水平吗。

于是,她开办“儿童之家”,转而从事正常儿童的教育工作。这是她教育生涯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她以一个社会和教育改革者的面貌出现在儿童之家,尽最大努力打破传统的学校的教育方法,不 带任何先入之见,一切从观察研究儿童及其家庭环境入手;并以儿童和家长的朋友的身份出现,热爱关心儿童,为儿童设计各种教育方案。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她 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而强烈的反响,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23 《路加福音》十八章 十六、十七节:耶稣却叫他们来,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 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 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 3 《马太福音》十八章 三、四节:(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会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今天过。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

第二篇:探寻教育本真 回归教育主业

案例描述:

探寻教育本真 回归教育主业

——綦江区课堂教学五步督导法案例

根据督导工作的整体布署,督导组一行人将对綦江区陵园小学的课堂教学进行督导。通过历年上报信息、区教委相关科室提供的资料,督导组了解到綦江区陵园小学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学校有合理的办学理念。目前学校形成了一校两区的格局,陵园校区在职教职工88人(其中交流入8人,交流出3人),沙溪校区在职教师47人(其中交流出1人)。陵园校区33个教学班(含3个学前班),语文教师33人(占教职工人数的35.2%),数学教师16人(占教职工人数的19.3%)。语、数教师学历全部在专科以上,其中本科27人。具有小高职称的有26人,有小一职称的23人。4人年龄过50岁,平均年龄约38.1岁。学校注重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了符合校情的“梳途同归”教学法,各学科教师能围绕“梳途同归”教学法的要求,在自己的课堂上运用新理念、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并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学校注重教师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目前学校拥有区级名师1人,学区首席教师5人,区学科中心组成员12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

来到陵园小学,督导组现场了解学校的校园环境文化,并随机抽取了四年级二班,准备对该班当天的第二节语文课进行现场观摩。督导组人员分工对四年组二班的学情和涉及的教材进行了解。

该校的四年级二班是一个团结、活泼的班级,学生自主意识强,能自觉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班级的学习氛围浓厚,爱好阅读,善于思考,乐于表达。学生爱好广泛,篮球、足球、钢琴、书法、绘画、英语等方面均发展不错。学生的课业负担适度,在完成常规课程的前提下,该班还开设了电影课程,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欢。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

即将呈现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古诗教学,该单元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而第一课就是《古诗两首》之《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王维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结合新课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角,领悟诗文大意”的要求,督导组对小学语文中段古诗的教学有了清晰认识。在随后的随堂观课中督导组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并进行了录音、报像,获取了课堂的第一手资料。

在临近下课前的五分钟,督导组组长让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离开教室,自己走上讲台,与学生进行了温馨和谐的短暂互动交流。结合天气和窗外的景色,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即兴用“翠绿树上铺了一层金黄,像冬天女子头上的薄纱,阳光扑入树杈,斑驳地落在地上,证见了七彩校园的美丽,令人神往!”这一段话告诉孩子们学习古诗要学以致用。在恰当的时分用上恰当的诗文。随后,就学生对学校情况的熟悉度、对教师的喜欢度、教学的满意度进行了现场调研,掌握了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鼓励小朋友们要爱学习、会思考,同学们响亮地回应“行!行!行!”,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课后督导组全体成员与任课教师及学校领导团队进行了交流,并反馈课堂教学意见和学校管理意见。在与任课教师吴芳的交流中,督导组了解到吴老师是一位具有中文本科学历的教师,1994年参加工作,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是一位本学期初才调入陵园小学的新近教师。督导组根据所定课堂的情况肯定了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教学中做到了学思结合,拓展环节学生的思维与表达得到了训练。指出课堂中没有真正放手,要以激励、启发、指引、交流为主;并共同探讨教学中对学生学情的充分把握,对预习过与未预习过的课文的教学方法。同时,在与教师的交流中也了解到注重对新进教师的培养,方式方法多样。学校教研工作的形式和实效还有待改善。勉励教师不断深入探索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技巧,做老百姓满意、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在与学校领导的交流环节中,学校主要负责人就学校工作进行了汇报,针对学校的工作汇报,督导组结合现场观察和听取的报告,督导组对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进行反馈:督导组对陵园小学的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学校在开拓敬业、意气风发、思想业务一流的干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成效。办学特色鲜明,六载陵小、七彩未来的办学理念处处有体现;文化底蕴深厚,校园精致、优雅、富有特色;校本教材开发富有成果,少儿版画硕果累累,家长学校工作走在全区前列;教风好、学风正,老百姓心中的名校称号当之无愧。同时也指出要着力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一是抓“长” “常”,谋发展。学校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

好常规管理,谋划未来发展。陵园小学作为綦江小学的第一战舰、示范学校,面对联合发展、集团化办学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新问题要做好准备、勇于亮剑、敢于迎战。学校常规管理成功的地方要坚持,需要改进的要进一步优化。

二是抓改革,提素质。教育改革应该追求教育本质,办学理念应该体现办学总体的方向。区教委“健康尊严、张扬个性”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要醒目地告诉社会,要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行为中得到全面、具体的体现,让学生、家长、社会切实感受到教育改革带来的变化,不要给社会无病呻吟、闭门造车、自娱自乐的错觉。要通过切实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长、教师都要懂得如何开展教科研工作。如学校的课业负担到底是轻是重,就要通过教科研来认真研究后想办法解决,不能人云亦云。在课程教学中还要更多地融合德育、人文、情感的因素,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校本课程要进一步实行优化整合。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小学应该尊重孩子们的选择,更多启迪孩子未来的爱好,播下兴趣特长的种子,即使吹树叶也是一种兴趣爱好,不一定统一要求学习一种乐器。

三是抓师资,作表率。第一,做求学的表率,勤学习、勤反思,不断提高学历、能力、素质。第二,做优雅的表率,优雅的人让人感觉魅力无穷,内涵散发的活力气息是无法取代的,这来自平时的养成。第三,做品德的表率,优雅更多来自外在的感觉,品德是铸成优雅的潜在因素。学校要不断师德师风建设,倡导教师们追求职业成就感,教师的最大收获是心香一瓣,应是来自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学生的爱

戴和感恩。

四是抓健康,有尊严。要高度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的健康是是学校、学生健康发展的前提,教师健康才能带动学生健康。要注意引导教师加强心理调节,释放压力,快乐而有尊严地工作。督导组完成了课堂教学的现场督导,随后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形成了书面督导报告。此报告将作为綦江区陵园小学教师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校长职务任免、交流提拔的参考标准,作为学校绩效考核的指标项目。并将此报告及时反馈给了綦江区陵园小学,要求学校结合报告形成整改措施,在本内切实完成报告中需要整改的事项,督导组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回访,以促进整改实效。

第三篇: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世界里是丰富多彩的,同时童年的世界里也有许多秘密。今年暑假参加温州市民办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要求我们读一本《童年的秘密》,读完《童年的秘密》似乎好像看到了很多各种情况下的儿童,像蒙台梭利所描述的那样,儿童不仅是个生物体,同时也是一个精神的胚胎,因此家长或者幼儿教育者不能忽略儿童精神思想上的教育,也给我们家长和教育者提供了科学的教育方法并且指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错误的儿童审视观和教育观。同时《童年的秘密》描写的非常的精彩,感慨蒙台梭利敏锐的观察力,以及精密的思维能力,这也反应出她对于儿童研究之深之精。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风靡全球的幼儿教育名著,对幼儿之谜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在书中,蒙台梭利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通过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它让世人了解到,儿童具有丰富的潜能,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父母和教师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儿童并不是一个只能从外表上进行观察的陌生人。实际上,一个人的个性正是在他的童年时期就形成的。正因为如此,父母和教师必须努力去了解尚未被自己认识的儿童,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可以相信,所有的父母和教师能从本书的许多具体事例和理论阐述中得到启迪。更值得注意的是,蒙台梭利在书中所列举的许多例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都可以看到。

《童年的秘密》中还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试想今天,我们在解读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育环境„„所做的一切不正是源自于发现儿童的渴望,我们所孜孜追求的不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的解放和童年的真义吗?

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面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专制。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加倍呵护。这

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

以上就是我读《童年的秘密》一书的主要感受。我想每个童年秘密的发现、教育方法的实施、孩子的点滴进步都将成为我今后不断努力、不断前进的动力!

第四篇: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得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儿童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儿童为前提下,尽量让儿童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想,这时,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位教育者工作,首先就要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会让我们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被动接受教育,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是孩子了!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研究儿童心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家长,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它与我们对儿童习以为常的理解是不同的,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对我的思想触动极大。以前我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学生,根本不了解学生的感受和想法,这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因。实际上,我们了解他们爱的方式吗?我们了解孩子真的需要什么吗?这就使我们要用最客观的心去观察孩子,看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环境,使他们更好的随着其自身的规律发展壮大,生命更加充满活力。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蒙台索利女士指出:

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里面的所有东西都要对孩子很有吸引力的。作为教师要想把课上好,首先就要把课设计好,要吸引孩子的目光,是孩子想要知道的、感兴趣的!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好再做,多去看、去观察,少去说、去批评!孩子不喜欢一个爱唠叨的教师。

最后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及喜欢学习。

关于蒙台索利指出的以上三点,我最近有一个真切的感受:前几天在上《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节课时,我根据设计好的教案一问一答式的和同学们探索出了变化规律,但是在让学生总结规律时,还是说不上来,课后我就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明显的规律孩子们总结不了?”,于是我在另外一个班上时就把课进行了大改动,在探索规律这部分,直接就给他们一张表格,4人一组自己去探索,并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最后在小组汇报时,我只负责调节投影,而且学生说的很好,效果不错。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第一节课,我完全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设计教案,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步骤机械的进行运算,对于这些运算他们早就感到枯燥乏味了,导致于被动的参与探索过程,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第二节课,由于在第一节课后我及时的进行反思调整,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研究者,在和小伙伴们一起探讨的这样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的发言就不再那么小心翼翼,才会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有趣,并学有所获。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内容,也提高了我对儿童教育的认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地总结经验,寻求更好的教育方法,使孩子们健康成长。

第五篇:童年的秘密(范文模版)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水秀实验幼儿园孙珂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撰写的,本书蒙台梭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其中很多部分让我产生了许多的思考。

在读全书的过程中,有两种情感一直在深深地吸引着我:

一、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

“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得他的行动不仅仅因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应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个人无法达到这个目的,他就不能获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种人物角色的统一。”一个婴儿如果在没有成人帮助的情况下,我将质疑他能够凭着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人的努力是在教会孩子怎样更好地适应社会,但在努力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对于孩子的不理解,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蒙台梭利认为:成人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

二、心理对成长作用重大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的,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认知的提升!我想,在充分尊重幼儿的情况下,幼儿是最快乐并且轻松愉快的。在这种条件下,幼儿容易产生兴趣,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

吗?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合理自然地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便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幼儿被动接受教育,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是孩子了!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培育儿童,从而对这些自然特性产生影响。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学习对幼儿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地考虑到幼儿的想法,做出相应的引导,工作起来便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我们要用客观的心去观察孩子,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儿童内心的真实景象,与我们对儿童那些习以为常的理解是不同的。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的内心世界也在不断地更新,这就是“童年的秘密”。

下载回归儿童——探寻《童年的秘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回归儿童——探寻《童年的秘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童年的秘密

    《童年的秘密》【1】读后感 摘要:儿童的童年正处于儿童的敏感期,所以我们要掌握好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运用恰当的教育来对儿童进行教育,成人要学会从儿童身上进行学习,与儿童更好......

    回归教育本源探寻教研真谛[五篇范文]

    回归教育本源 探寻教研真谛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文化体育局优化教研模式解读 □ 崔随庆 王慧 王丽萍 教育创新是我们国家科教兴国的必由之路,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发展......

    让童年回归游戏

    让童年回归游戏 ——浙江省海宁市紫微小学游戏教育的发展历程 □ 徐晓良 紫微小学的孩子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游戏。 在这里,游戏成为孩子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物质营养;游戏和学......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本书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一直没有时间阅读这本书的内容,忙于学生作业批改,忙于听备,鲜有时间能安下心来静静的去阅读,这两天才有心思捧起书来,细细的读一读,真的是本好书。 蒙台梭......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合集)

    【导语】《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当代教育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童年的秘密》读后感是小编为大家准备......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本站推荐]

    导语:读后感,是小学生常写的一种作文。读后感,既有“读”有“感”,“读”是基础,“感”是结果,“感”从“读”中来,“读”得透彻,“感”得才深。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集锦[合集]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集锦15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童年的秘密读后感,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