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初中语文文言文字词解释
1.安:
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卑:
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
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鄙:
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
鄙《出师表》)
6.毕:
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薄:
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
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
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诚:
1、诚心(帝感其诚)
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
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惩:
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驰:
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出:
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辞:
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
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箪:
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
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当:
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
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9.道:
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得:
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等:
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敌:
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吊:
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度:
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端:
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恶:
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发:
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
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凡:
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方:
1、见方(方七百里)
2、长方形(方以长)
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
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奉:
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否:
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33.夫:
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J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
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拂
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福:
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富:
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
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更:
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
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苟:
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固:
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故:
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
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42.顾:
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3.观:
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44.冠:
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
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45.光:
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2、光线(仿佛若有光)
46.归:
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47.过:
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48.好:
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49.号:háo
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hào,别号。(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3、hào,国号。
(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
50.还:
1、回家
2、xuán,同“旋”,回转、掉转
51.患:
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2、忧患(无冻馁之患)
3、当作祸害、认为……是
祸害(为乡人所患)
52.惠:
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53.或:
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或许(或异二者之
为)
54.极:
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2、尽、到(南极潇湘)
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
4、非常、最(初极狭)
55.寂:
1、平静(视端容寂)
2、寂静(寂寥无人)
56.加:
1、更加(而山不加增)
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
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57.间:
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2、一会儿(立有间)
3、参与(又何间焉)
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
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58.见:
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4、拜见
(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5、知道(见往事耳)
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59.将:
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
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
4、搀扶(出郭相扶将)
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60.角:
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
2、吹号角(且角且走)
61.借:
1、借(每假借于人)
2、依*(愿借子杀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斩)
62.尽:
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
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63.就:
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
2、完成,达到
3、即使
64.居:
1、过了(居十曰)
2、停留(不可久居)
65.举:
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
2、发动(举大计亦死)
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
4、参加(董生举进士)
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66.具:
1、同“俱”,全、都(具答之)
2、具有(各具情态)
67.决:
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
2、分别(意难决舍)
3、断然(故决然舍去)
68.绝:
1、隔绝
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
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
4、极高的,陡峭的69.开:
1、散开(曰出而林霏开)
2、放晴(连月不开)
3、打开(旁开小窗)
70.可:
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71.苦:
1、苦于(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志)
3、愁(何苦而不平)
72.乐:
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
2、使……快乐(钟鼓乐之)
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
4、欢乐、快乐(游
人去而禽鸟乐也)
73.类:
1、类似(绝类弥勒)
2、同类(不与培�v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74.利:
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
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
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
4、物
资(利尽南海)
75.隶:
1、属于(世隶耕)
2、跟着(隶而从者)
76.良:
1、真,实在(良多趣味)
2、善良(此皆良实)
77.临:
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3、*近(有亭翼然临于泉
上者)
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78.鳞:
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
2、鱼(呷浪之鳞)
79.令:
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
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
3、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
80.妙:
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
2、奇妙(以为妙绝)
81.名:
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
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82.谋:
1、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2、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83.奇:qí
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
2、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
3、jī。
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84.骑:
1、jì,骑兵(骑千余)
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85.前:
1、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
2、上前(狼不敢前《狼》)
86.强:
1、强悍(凶强侠气)
2、有余(赏赐百千强)
3、勉强(不可强以仕)
4、力行(慕义强仁)
5、强盛,强大(以
弱为强者)
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87.且:
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88.清:
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89.情:
1、实情(必以情)
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曰密)
90.请:
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
2、请求(曹刿请见)
3、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91.穷:
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
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
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
4、深(穷冬烈风)
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2.屈:
1、委屈(猥自枉屈)
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93.去:
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2、距离(我以曰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阙:
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95.容:
1、许、让(虽席地不容闲)
2、神色(视端容寂)
3、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96.乳:
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
2、奶头(儿含乳啼《口技》)
97.善:
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
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3、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98.尚:
1、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2、还(而君前途尚可)
3、尚且
99.少:shǎo
1、一会儿(少时)
2、稍微(意少舒
3、不多(饮少辄醉)
4、shào,年轻(陈涉少时)
100.舍:
1、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
2、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
3、丢开、离去(意难决
舍/故决然舍去)
4、shě,施舍(舍与你的《范进中举》)
101.射:
1、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2、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102.甚:
1、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
2、十分(流辈甚称其贤)
103.胜:
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
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
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
/驴不胜怒)
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104.施:
1、shī,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
2、yì,(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
宴游记》)
105.食:
1、shí,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2、sì,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
106.使:
1、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2、出使(使于秦)
3、使者(使子为使)
107.始:
1、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
108.市:
1、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
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109.恃:
1、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
2、子何恃而往《为学》)
110.是:
1、判断动词,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
2、代词这样(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111.适:
1、往(抱而适市)
2、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
3、舒适(其体不适)
112.书:
1、书写。(乃丹书帛曰《陈涉世家》)
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
3、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
4、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113.数:
1、shù,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
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3、shuò,屡次。(扶苏以
数谏故《陈涉世家》)
114.遂:
1、完成(已遂述数行)
2、就、于是(遂逐其师)
3、因而(恐遂汩没)
115.所:
1、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2、“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116.所以:
1、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
2、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
3、……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17.通:
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
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
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
4、整个(通计
一舟)
5、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6、贯通(中通外直)
118.图:
1、想(不图观瀑一至于斯)
2、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3、画(命工吏图而书之)
119.徒:
1、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
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120.推:
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
2、推广(其亦欲推其事)
121.屯:
1、堆积(大雪屯门)
2、停驻(屯大泽乡)
122.望:
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
2、看见(望桓侯而还走)
123.为:
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
2、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3、是(此
不为远者小)
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5、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6、刻有(为人五)
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
8、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24.谓:
1、说(谓为信然)
2、对(谓先主曰)
3、是(太守谓谁)
4、认为(予谓莲)
5、商量(舍人相谓曰)
6、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
7、命名(太守自谓也)
125.文:
1、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
2、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
3、彩饰(舍其文轩)
126.闻:
1、听说(余闻之也久)
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127.下:
1、攻下、攻克(蕲下)
2、向下(曰光下澈)
3、往下走(下见小潭)
128.鲜:
1、鲜艳(芳草鲜美)
2、xiǎn,少(陶后鲜有闻)
129.贤:
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2、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130.相:
1、一起、共同(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2、互相(舍人相谓曰)
131.效:
1、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取得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132.屑:
1、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
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133.谢:
1、请问(使君谢罗敷)
2、道歉(长跪而谢之)
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
134.信:
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
2、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确实(谓为信然/岂信然邪)
4、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135.行:
1、品德(性行淑均)
2、行军(行收兵,比至陈)
3、行列、队伍(皆次当行/行阵和睦)
4、行走(行深山
巨谷中)
136.许:
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
3、大约的数量(高
可二黍许)
4、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
137.学:
1、学问(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
2、学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138.寻:
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139.焉:
1、哪里(且焉置土石)
2、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140.艳:
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
2、欣羡(略无慕艳意)
141.夷:
1、平(船背稍夷)
2、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3、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142.遗:
1、wè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
余思)
3、丢失的(得遗金一饼)
143.已:
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
3、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
4、已
经(骨已尽矣)
144.义:
1、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2、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
3、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145.异:
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
2、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
3、意外的事(久行
怀思,无它异也)
146.易:
1、交换(寒暑易节)
2、容易(难者亦易矣)
3、交易,买(易以百金)
147.诣:去、到,去拜访(由是先主遂诣亮/及郡下,诣太守)
148.益:
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2、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
3、更加、进一步(将以益治其文)
4、渐渐地(益习其声)
149.意:
1、心情(意少舒)
2、神情、态度(意暇甚)
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4、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
其后也)
150.因:
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凭借、依*(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3、根据、依照(罔不
因势象形)
4、因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
151.引:
1、拉,表示好感(下车引之)
2、拿起(引刀趋机/丁壮者引弦而战)
3、称引(引喻失义)
152.盈:
1、满(曾不盈寸)
2、充满,士气正旺盛(彼竭我盈)
153.用:
1、使用、采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因此(遂用猖獗)
154.友:
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
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
155.余:
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
2、第一人称,我(余闻而愈悲)
156.与:
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给(蹴尔而与之)
157.欲:
1、想(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2、将要(行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3、愿望(从民欲也)
158.援:
1、提出、引(援疑质理)
2、外援(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59.缘:
1、缘故
2、沿着(缘染溪/缘溪行)
160.杂然:
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交互错杂(杂然前陈《醉翁亭记》)
161.再:
1、第二次(再而衰)
2、两次(曰再食)
162.曾:
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3、尚、还
(曾不盈寸)
163.争:
1、争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2、据理力争(知而不争)
164.指:
1、手指(人有百指)
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
3、指点(始指异之/皆指目陈胜)
165.至:
1、极点(寡助之至)
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周到(礼愈至)
166.志:
1、记(故为之文以志)
2、标记(寻向所志)
3、做标记(处处志之)
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
5、立
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167.质:
1、询问(援疑质理)
2、资质(非天质之卑)
168.致:
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
2、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气可以养而致/无从致书以观)
3、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169.诸:
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
2、那些(其西南诸峰)
3、各位,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
170.主:
1、掌管(齐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
2、君主(其贤者使使贤主《晏子使楚》)
171.属:shǔ
1、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2、侪、辈。(徒属皆曰《陈涉世家》)
3、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
蔡桓公》)
4、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5、z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72.著:
1、附着、加在(定伯便担鬼着肩上《宋定伯捉鬼》)
2、接触(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宋定伯捉鬼》)
3、同“着”
穿(著我旧时裳)
173.缀:
1、点缀(缀以珠玉)
2、连接,紧跟(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174.资:
1、天资、天分(吾资之昏《为学》)
2、资助(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175.子:
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
2、您(愿借子杀之)
3、儿子(子又生孙)
176.自:
1、自己(并自为其名)
2、自、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从、由(自三峡七百里中)
4、如果(自非亭
午夜分不见曦月)
177.足:
1、脚(蛇固无足)
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
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
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
5、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178.卒:
1、士兵(卒买鱼烹食)
2、最终(卒于鲁也传之)
179.作:
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
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180.坐:
1、因为、由于(但坐观罗敷)
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
3、通“座”,座位(满坐寂然)
4、犯罪(何坐?
坐盗)
第二篇:初中语文常用成语及解释
初中语文常用成语及解释
一、常用成语
1.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2.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5.故弄玄虚: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
6.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7.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8.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9.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锅。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10.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考虑的意思。
11.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
12.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罕:稀少。
13.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14.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
15.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
16.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17.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18.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9.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20.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22.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23.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袭发生,来不及防备。
24.面 面 相觑: 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觑:看
25.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26.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7.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28.碌碌无为:平庸,没有特殊能力。
29.血雨腥风:指战争的可怕与残忍。
30.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取:选取。义:正义。
31.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十分珍惜。敝:破旧。珍:贵重爱惜。
32.幕天席地:把天空当作幕,把大地当作席。
33.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壤:地。
34.弹指而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弹一下手指头就过了很多年。
35.栩栩如生: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36.才华横溢:形容很有文艺才能,并显露出来。
37.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恶:厌恶。疾:痛恨。
38.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
聩:耳聋。
39.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40.溘然长逝:突然死去。41.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42.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43.杳无消息:远得不见踪影,没有消息。
44.巧妙绝伦: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它的。
45.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46.雍容典雅:形容文雅大方,优美而不粗俗。雍:和谐。
47.错落有致:交错纷杂,富有情趣。致:情趣。
48.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整体。
49.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50.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
二、易用错的成语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常误用为贬指。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易理解相反。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32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相混。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
首鼠两端:形容迟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
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三、易混淆的成语
1、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2、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4、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满城风雨:非指自然界的风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到处议论纷纷。
5、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
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
6、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
7、学富五车: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人。
8、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定。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9、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
10、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11、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一发而不可收:一旦开始便不能停止。
一发而不可收拾: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四、近义成语辨析 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前者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者震惊”,后者则指“事件本身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如虎添翼 为虎添翼:前者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带褒义。后者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带贬义。养痈遗患 养虎遗患:二者都可以比喻“姑息坏人而使自己受害”,但前者还可以指人的错误或错误思想等。4 无所不能 无所不为:前者是褒义词,指“什么事情都会做”;后者是贬义词,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前者是褒义词,指“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后者是贬义词,形容“做事无法无天”。迫不及待 刻不容缓:二者都形容“紧迫、不能等待”。但前者用来形容心情十分迫切,而后者则形容事情紧迫,必须立即去做。因势利导 顺水推舟:二者都有“顺应趋势办事”之意。但前者用于褒义,偏重于“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路”;后者为中性或贬义词,偏重于“灵活改变原来的主张”。披肝沥胆 肝胆相照:二者都有“坦诚”意。但前者用于表示个人对集体、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忠诚,后者用于表示同志、朋友之间或组织之间的真心相见、坦诚相处。貌合神离 同床异梦:二者都表示“表面关系不错,实际有两条心”之意。但前者可用于表示人或事物,用于人时偏重于“离心离德”;后者仅用于人,偏重于“各有打算”。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二者都有“特别看待:之意。但前者是作横向比较,表示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后者是纵向比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二者都指“用空想安慰自己”;但前者表示虽有空想但无行动,后者表示虽有行动但不能解决问题。色厉内茬 外强中干:二者都指“外表强大而实质空虚”;但前者用于书面语,指精神状态。后者常用于口语,指力量。滥竽充数 鱼目混珠:二者都有“以假充真”之意。但前者还可以表示以次充好,用于人或物,也可表自谦。后者一般用于物,不表自谦。川流不息 络绎不绝:二者都可以表示“行人、车马、船只来往频繁”。但前者表示往同一方向,后者能表示往不同的方向。涣然冰释 烟消云散 化为乌有 化为泡影:四个成语都表示“消失”,但它们适用的对象不同,依次为“嫌隙或误会”、“事情或情绪”、“具体事物或念头”、“希望与打算以及诺言”等。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两词均指“看见就像没有看到一样”。但前者偏重于“不注意,不用心,看见就像没有看见,或装作没看见”;后者偏重于“漫不经心,不重视”,并有“经常看见”之意,程度较深。参差不齐 良莠不齐:二者都指“不整齐”。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后者指好人坏人本质有别。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长短不一,后者指好事坏事混在一起。不胫而走 不翼而飞:二者都有可指“不经推广宣传就迅速传播”,后者还可能指东西突然无故丢失。步履维艰 寸步难行:二者都有可指“行走十分困难”。便前者一般只用于有病的人或老年人,而后者还可以比喻处境困难。饱经沧桑 饱经风霜:二者都可指阅历深。但前者侧重于“经历许多世事变化”,后者侧重于“经历长期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炼”。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二者都有“耳听眼看”的意思。但前者强调亲自看到亲自听到,突出其真实性。后者则强调经常看到听到并不知不觉地受到深刻的影响。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二者都有“彼此相反”之意。但前者指彼此方向不同,目的相反;后者指人的行为和目的相反。不堪设想 不可思议:二者都有“不能想像”之意。但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深奥的或不可理解的事情、道理。信口雌黄 信口开河:二者都指随口乱说。但前者语意较重,指妄加评论、诬蔑和捏造事实;后者语意较轻,指说话不假思索或漫无边际。25 大海捞针 海底捞月:二者都指白花力气。但前者比喻目的虽很难达到但仍有达到的可能性;后者指目的完全达不到,只是白费力气。
五、误用率较高的成语
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4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5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9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10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11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13蓬荜生辉:谦敬之辞。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4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15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16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17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18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19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20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21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22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23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24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25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26鬼斧神工: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27始作俑者: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滥用于一切倡导人。
28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29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30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31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32明日黄花: 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不能写作昨日黄花。33 评头品足 :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34 休戚与共: 同欢乐共悲哀 与患难与共不同。35 置之度外: 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36 翻云覆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37 弹冠相庆 :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38 期期艾艾: 口吃,不能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无可厚非 :不必作过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40 不胫而走 :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41 身临其境: 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42(qióng qióng jiélì)茕茕孑立 :孑然一身 处境孤单,无依无靠,指一生不指某时。43 耿耿于怀: 形容心存怨恨。
因人成事: 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45 耳提面命 :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46 耸人听闻: 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骇人听闻 :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48 咬文嚼字: 一般用于贬义,除非贬词褒用。49 处心积虑 :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火中取栗 :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51 忍俊不禁: 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52 责无旁贷: 不能说“责无旁贷的责任”。
参差不齐 :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54 绘声绘色 :形容描写生动逼真,常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55 危言危行 :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56 不可思议: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57 不可理喻 :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蛮横。58 不可向迩:形容人或事物让人难以接近。59 不可终日 :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60 一发而不可收 :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61 一发不可收拾 :更加无法整顿。62 如丧考妣 :像死了父母一样,贬义。
汗牛充栋: 只形容藏书很多,不用于其他事物。
叹为观止 :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叹为观止”。65 赏心悦目: 主浯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66 不可开交: 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不亦乐乎 :不也是很愉快吗?也表示事态发展已达到极限或过甚的程度。68 无所不为 :什么坏事都干。
无所不至: 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坏事都干。70 息息相关: 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71 休戚相关 :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72 休戚与共:同甘共苦。
相濡以沫 :患难中互相救助。而“相依为命”只有互相依靠的意思。74 改弦更张: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改弦易辙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以上两词都不代替“改邪归正”。76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见异思迁 :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78 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平铺直叙 :可用为褒义,指文章不讲究修辞,只把意思直接叙述出来。80 不耻下问: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见仁见智: 意见不统一。使用中要注意防止前后矛盾。
水落石出 :事情的真像已经弄清,不表示追求正确答案或道理。83 望尘莫及 :比喻远远地落后,与鞭长莫及不同。
投桃报李: 报答他人的好处,除非特意幽默,不表示报复。85 改头换面 :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86 语重心长 :言辞诚恳,情意深长。87 意味深长 :话语含蓄,带有深意。
一蹴而就: 一步就成功,不要误解为一气呵成。
若心孤诣 :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刭了很高造诣,常误当作苦口婆心。90 按部就班 :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91 循序渐进 :强调由浅入深的程序。92 耳闻目睹 :不能代替耳濡目染。
光怪陆离 :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不要误认为贬义。94 如履薄冰 :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95 奇文共赏 :原是褒义,现多用于讽刺。96 不以为然 :不赞同。97 不以为意 :不放在心上。
不知所云: 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99 左右逢源: 既指处世圆滑,又指做事得心应手。100 情不自禁 :无法控制感情,与不由自主易于混淆。101 振振有词: 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实是强词夺理。102 目无全牛 :技艺十分纯熟。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石破天惊: 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媒体多用于惊人消息,误。104 相敬如宾: 用于夫妻之间,常与举案齐眉连用。105 信笔涂鸦 :随手乱画,不表示画得又快又好。106 心有余悸 :只用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还感到害怕。107 上行下效 :贬义,不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
意气用事: 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109 不刊之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110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不能误解为“万巷皆空”意。
111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112屡试不爽: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褒义。113粉墨登场:贬义。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
114饮鸩止渴:贬义。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后果。115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多含贬义。
116罄竹难书:比喻事实很多,难以说完。多指罪恶很多。
117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易误解为“原形毕露”之义。118狗尾续貂:比喻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后面。一般用作贬义,或用作自谦。119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注意语境。易犯前后不一致的毛病。120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
第三篇:多角度联想学习文言词
多角度联想学习文言词
多角度联想学习文言词,就是在学习文言文时,对较为重要的文言词,从各个角度进行联想,联想已学过的文言文中有关的词、词义,联想现代汉语中有关的词、词义,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下面以高中语文课《促织》为例,加以说明。
一、词义横向联想
学某个文言词,从横向上对词义进行各个侧面的联想,即对一个多义词,不仅要领会此处此句中的义项,而且要联想一下这个多义词在其他语境中的其他义项。
例1,“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对其中“报”的词义进行横向联想。“报”在此句中的词义为“禀报、告知”。除此义项外,还有哪些义项呢?有“报答,报复”义,如《出师表》中“欲报之于陛下也”,《过秦论》中“土不敢弯弓而报怨”;有“回答、答复”义,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报”还有“断狱、判决罪人”之义,中学课本中未出现,可不提及)。例2,学到“即道人意中事”之句,对其中“意”进行横向联想时,要想,“意”除了在此句中的“心愿、心情”之义外,还有“意思、思想、内容、意味”之义,如《观巴黎油画记》中“则其意深长矣”,《与妻书》中“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有“神态、模样”义,如《狼》中“意暇甚”,《口技》中“宾客意少舒”,本课中“方首,长胫,意似良”;有“意料、估计、想象”之义,如《鸿门宴》中“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指南录后序》中“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孔雀东南飞》中“何意致不厚”,“何意出此言”。(还有“怀疑”义,如《列子·论符》中“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例3,“虽连城拱璧不啻也”,“虽”在此句中为“即使、纵然”之义;“虽”还有“虽然”义,如《石钟山记》中“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六国论》中“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例4,“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其中“俨然”在此句中为“逼真”义。此词还有“整齐”义,如《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还有“庄重”义,如《论语》中“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此义项未学过,可不讲。不过,《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个词,讲一下也可。)
二、词义纵向联想
顺着某文言词的一个义项进行联想,联想此义项在其他语境中出现的情形。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同义同词联想,另一种是同义异词联想。
(一)同义同词联想即联想此词此义在其他文言文中哪些句子出现过。
例5,“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其中“辄”为“往往、总是”义。当“往往、总是”讲的“辄”在哪些地方也有呢?在《训俭示康》中有,如“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张衡传》中也有,如“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 例6,“折藏之,归以示成”,句中“示”为“给……看”之义。“示”的这种意义在其他地方出现的有:《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璧有瑕,请指示王”,“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赤壁之战》中“权以示群下,莫不震响失色”,《谭嗣同》中“君乃直出密诏示之”。
例7,“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中“抢”读qi?ng,为“碰撞”义。《唐睢不辱使命》中“以头抢地”的“抢”与此同。
通假字的解释“通某字”也是此字(词)的一个义项。词义纵向联想,也包括通假字的相同例子联想。
例8,“昂其直,居为奇货”中,“直”通“值”。“直”的这个通假义项在其他文中也有,如《卖炭翁》中“系向牛头充炭直”,《行路难》中“玉盘珍羞直万线。”
例9,“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其中的“而”通“尔”,“你”之义。此通假义项在其他文中的例子,如《记王忠肃公翱事》中,“而翁长铨”,《项脊轩志》中“而母立于兹”。
(二)同义异词联想。某词在某句中有一个确定的义项,联想表示这一义项的还有哪些其他词,有哪些例句。实际上就是联想文言词的同义词及其例句。
例10,“恕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中,“索”是“寻找、寻求”之义,那么表示“寻找、寻求”意义的还有哪些其他文言词?有“觅、求、寻”等,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察今》中“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桃花源记》中“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例11,“一鸣辄跃去,行且速”,“速”为“快、迅速”之义。表此义的还有“疾、捷”,如《谭嗣同》中“若皇上于阅兵时疾驰入仆营”,《促织》中“轻捷善斗”。
例12,“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其中“是”为“这”之义,为代词。表“这、这样”之义的文言代词还有“兹、此、斯、之、个、尔、然”等。如《送友人》中“挥手自兹去”,本课中“未必不过此已忘”,《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石钟山记》中“汝识之乎”,《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孔雀东南飞》中“君尔妾亦然”。
三、古今比较联想
一个文言词,如果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那么就联想一下它的今义。古今词义进行比较,找出相同义或不同义。
例13,“巫从旁望空代祝”,“祝”为“祈祷、祷告”义,而“祝”的今义为“祝愿”,如“祝你胜利”。例14,“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古代迈一次脚为跬,迈两次脚为步,即一步为两跬,一跬为半步。现在迈一次脚为一步,如口令“向前两步走!”而“跬”现在则一般不用了。例15,“大喜,笼归,举家庆贺”中,“举”为“全”义。现代汉语中“举”仍有此义,如“举国欢腾”。
例16,“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中“长”为“长久”义。今仍有此义,如“来日方长”。
四、类义复合词组词联想
联想现代汉语中同义语素组成的复合词,以一个语素去解释另一个语素,可以帮助我们对文言词的理解。
例17,“不如拼博一笑”中,“博”为“取得”之义。今有“博取”一词,就是类义复合词,即同义词素组成的复合词,“博”即“取”。
例18,“冀有万一之得”中,“冀”为“希”之义。今有“希冀”一词,为同义语素组成的复合词,“冀”即“希”。
参考这类同义语素组成的复合词,可以用一个语素去解释另一个语素。这种情况,再如通过“假借、意料、空虚”等现代类义复合词,可以对本课中“假此科敛丁口”,“岂意其至此哉”,“成顾蟋蟀笼虚”等句的“假、意、虚”三个文言词进行准确的解释。
五、词义特点联想
有些词在义项上有其特殊之处,可依其特殊之处联想其他具有相同特点的词。
(一)兼词联想,兼词是指一词同时兼有两个词的意义的词。依据兼词的特点,可由一个兼词联想其他兼词。
例19,“乃赏成,献诸抚军”中,“诸”为兼词,为“之于”合音(在句末则为“之乎”合音,如《庄暴见孟子》中“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诸”一个词相当于“之于”(或“之乎”)两个词。其他还有哪些兼词?有“焉”,如本课中“青麻头伏焉”,“焉”相当于“于之”;还有“盍”相当于“何不”,如《观巴黎油画记》中“盍驰往油画院”。现代汉语中也有兼词,如“叵”为“不可”义,“甭”为“不用”义。
(二)含有相反义项的多义词的联想。
例20,“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句中的“售”为“买”义。“售”这个词还有“卖”义,如《卖柑者言》中“吾售之,人取之”。一个词有“买”和“卖”这两个意向相反的义项。联想一下,像这样的词还有哪些?“纳”这个词,有“交付、交纳”之义,如本课“成妻纳钱案上”;也有“收进、接受”之义,如本课中“因出已虫,纳比笼中”,《出师表》中“察纳雅言”。“方”做时间副词时,有“才、刚刚”义,如《雁荡山》中“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属过去时;但又有“将要”义,属将来时,如《涉江》中“吾方高驰而不顾”。“虫翘然矜鸣”中的“矜”为“骄傲、夸耀”义,现代汉语词“骄矜”之“矜”也是这种意义;但“矜”也有与此义意向相反的“慎重、拘谨”义,如《王羲之传》中“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今词也有“矜持”一词,其义为“拘谨、拘束”。此外,还有“致”(送;招)、“奉”(敬受;敬献)、“受”(接受;授予)等等。这类词很多,每次联想两三个即可。
六、文化常识联想
例2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华阴”之名由何而来?由于在华山之北,故名。中国古代称山之北、水之南为阴;称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如《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此类地名还有“衡阳、洛阳、淮阴、江阴”等。例22,“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句中“右”为“上”之义。古代尊崇右,右为上位、尊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位在廉颇之右”;而左为低位,如“左迁”为“贬官、降职”义。
采用多角联想的方法学习文言词,学一个词的一个义项,可以联想到此词的其他义项;学一个词的一个义项,可以联想到与之同义或具有某些相同特点的其他词;学一个文言词,可以联想到与之有关的现代汉语词;学习一篇文言文,可以联想到许多篇文言文。这样纵横交叉,古今兼顾,联系广泛,涉及面大,真正做到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可以快速、全面、灵活、熟练地掌握常见文言词的一般用法,为阅读浅易文言文打下基础。教师用这种方法讲课或辅导复习,大量联系已学过的文言文例句,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熟读文言课文的必要性,促使学生更自觉地熟读文言课文。学生学会这种方法,可以更快地掌握文言实词虚词,更快地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多角度联想学习文言词,在具体操作时,需有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必须学过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一般来说,初中二年级的文言文教学就可以采取前四种方法进行少量的联想。到了高中阶段,这种方法的运用就越来越方便。用这种方法讲授文言文,费时较多,因此,一本教材中,教师用此法只讲授一篇或几篇文言文,以此教给学生这种学习方法即可。讲授或复习一篇文言文,也只能有重点有选择有计划地就其中常用文言词的一部分进行联想。教师讲授,可以采用多种联想方法,而学生只需学用前四种方法,且应以第一种、第二种方法为主。对某一个较为重要的文言词的联想可以用一种联想法,也可以用几种联想法,但最常用的应是纵横两种方法。
第四篇:初中语文常用成语及解释
初中语文常用成语及解释
1.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2.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5.故弄玄虚: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
6.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7.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8.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9.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鼎:古代一种三足两耳的锅。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10.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考虑的意思。
11.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
12.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罕:稀少。
13.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14.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
15.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
16.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17.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18.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9.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20.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22.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23.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袭发生,来不及防备。
24.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觑:看
25.饥肠辘辘:形容非常饥饿。
26.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7.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28.碌碌无为:平庸,没有特殊能力。
29.血雨腥风:指战争的可怕与残忍。
30.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取:选取。义:正义。
31.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十分珍惜。敝:破旧。珍:贵重爱惜。
32.幕天席地:把天空当作幕,把大地当作席。
33.天壤之别:比喻差别极大。壤:地。
34.弹指而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弹一下手指头就过了很多年。
35.栩栩如生: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36.才华横溢:形容很有文艺才能,并显露出来。
37.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恶:厌恶。疾:痛恨。
38.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耳聋。
39.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40.溘然长逝:突然死去。
41.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42.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43.杳无消息:远得不见踪影,没有消息。
44.巧妙绝伦: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它的。
45.惟妙惟肖: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46.雍容典雅:形容文雅大方,优美而不粗俗。雍:和谐。
47.错落有致:交错纷杂,富有情趣。致:情趣。
48.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地构成一个整体。
49.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50.错综复杂:形容头绪繁多,情况复杂。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为贬义词。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常误用为贬指。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脑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身无长物:指人贫困。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易误用为“进入”。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与“景物”无关。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另有“举案齐眉”。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易理解相反。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32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相混。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
首鼠两端:形容迟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
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成语知识二]:易混淆的成语
1、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2、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3、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
4、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满城风雨:非指自然界的风雨,而是比喻消息一经传出,到处议论纷纷。
5、蹉跎岁月:虚度光阴与岁月。
峥嵘岁月:不平凡的岁月。
6、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
7、学富五车:形容人读书多,学问大。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人。
8、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定。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9、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赶不上。
10、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11、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2、一发而不可收:一旦开始便不能停止。
一发而不可收拾: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成语知识三]:近义成语辨析 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前者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者震惊”,后者则指“事件本身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如虎添翼 为虎添翼:前者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带褒义。后者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带贬义。养痈遗患 养虎遗患:二者都可以比喻“姑息坏人而使自己受害”,但前者还可以指人的错误或错误思想等。无所不能 无所不为:前者是褒义词,指“什么事情都会做”;后者是贬义词,形容“什么坏事都干得出”。5 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前者是褒义词,指“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后者是贬义词,形容“做事无法无天”。迫不及待 刻不容缓:二者都形容“紧迫、不能等待”。但前者用来形容心情十分迫切,而后者则形容事情紧迫,必须立即去做。因势利导 顺水推舟:二者都有“顺应趋势办事”之意。但前者用于褒义,偏重于“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路”;后者为中性或贬义词,偏重于“灵活改变原来的主张”。披肝沥胆 肝胆相照:二者都有“坦诚”意。但前者用于表示个人对集体、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忠诚,后者用于表示同志、朋友之间或组织之间的真心相见、坦诚相处。貌合神离 同床异梦:二者都表示“表面关系不错,实际有两条心”之意。但前者可用于表示人或事物,用于人时偏重于“离心离德”;后者仅用于人,偏重于“各有打算”。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二者都有“特别看待:之意。但前者是作横向比较,表示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后者是纵向比较,表示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望梅止渴 画饼充饥:二者都指“用空想安慰自己”;但前者表示虽有空想但无行动,后者表示虽有行动但不能解决问题。色厉内茬 外强中干:二者都指“外表强大而实质空虚”;但前者用于书面语,指精神状态。后者常用于口语,指力量。滥竽充数 鱼目混珠:二者都有“以假充真”之意。但前者还可以表示以次充好,用于人或物,也可表自谦。后者一般用于物,不表自谦。川流不息 络绎不绝:二者都可以表示“行人、车马、船只来往频繁”。但前者表示往同一方向,后者能表示往不同的方向。涣然冰释 烟消云散 化为乌有 化为泡影:四个成语都表示“消失”,但它们适用的对象不同,依次为“嫌隙或误会”、“事情或情绪”、“具体事物或念头”、“希望与打算以及诺言”等。视而不见 熟视无睹:两词均指“看见就像没有看到一样”。但前者偏重于“不注意,不用心,看见就像没有看见,或装作没看见”;后者偏重于“漫不经心,不重视”,并有“经常看见”之意,程度较深。参差不齐 良莠不齐:二者都指“不整齐”。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后者指好人坏人本质有别。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长短不一,后者指好事坏事混在一起。不胫而走 不翼而飞:二者都有可指“不经推广宣传就迅速传播”,后者还可能指东西突然无故丢失。步履维艰 寸步难行:二者都有可指“行走十分困难”。便前者一般只用于有病的人或老年人,而后者还可以比喻处境困难。饱经沧桑 饱经风霜:二者都可指阅历深。但前者侧重于“经历许多世事变化”,后者侧重于“经历长期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炼”。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二者都有“耳听眼看”的意思。但前者强调亲自看到亲自听到,突出其真实性。后者则强调经常看到听到并不知不觉地受到深刻的影响。背道而驰 南辕北辙:二者都有“彼此相反”之意。但前者指彼此方向不同,目的相反;后者指人的行为和目的相反。不堪设想 不可思议:二者都有“不能想像”之意。但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深奥的或不可理解的事情、道理。信口雌黄 信口开河:二者都指随口乱说。但前者语意较重,指妄加评论、诬蔑和捏造事实;后者语意较轻,指说话不假思索或漫无边际。大海捞针 海底捞月:二者都指白花力气。但前者比喻目的虽很难达到但仍有达到的可能性;后者指目的完全达不到,只是白费力气。
第五篇:表官职变化的文言词
表官职变化的文言词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安帝一向听说张衡擅长天文,公家特地征召授予郎中)《张衡传》
辟、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汉和帝)永元年间,(张衡)被推荐 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举其偏,不为党。(祁奚推举他的下属,而不是勾结。)《左传·襄公三年》 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韩琦镇守长安,推荐侯可作了泾阳知县。)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同前)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元史·贾鲁传》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贾)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服阕:守丧期满除服)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茂才,又作茂材,是汉代的另一种察举常科,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茂者,美也。茂才者,有美才之人也,即优秀人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废掉官职。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官吏犯了罪可以罢免,有才干可以奖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肃政廉访司于是逮捕了总管,威胁他使他屈服,并罢了他的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升赏惩罚,扬善除恶,不应标准不同。)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
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因为)铲平大盗赖文政有功,加官秘阁修撰。)《宋 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御史,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又被调回重当太史令。他不慕高官厚禄,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⑦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移病:上书称病,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疏广)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