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儒林外史》的细节描写
感受《儒林外史》的细节描写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吴敬梓
这是《儒林外史》的第一回的开场,也是全书的主脑,说的是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吴敬梓的这部《儒林外史》之所以吸引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全书处处透着另人叫绝的细节描写,它们对于刻画人物起了传神的作用。
范进中举的故事早在高中时便已知晓,但当我联系《儒林外史》重新来看时所体会到的则是另一种感觉。细节,没错就是细节。文中对于范进岳父——胡屠夫的描写是惟妙惟肖,在范进中举前后,胡屠夫的态度简直是天壤之别: “范进因没有盘缠,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自己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的狠了,连忙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 很可笑吧,什么天上的文曲星,什么菩萨,只是胡屠夫心里有鬼而已。其市侩之徒见风使舵、势利小人之形可见一斑。
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是这样描写严监生的:“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旁人不理解,直到妻子把灯草挑掉一茎,他才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没了气。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直到她的妻子赵氏挑掉一茎,才一命呜呼。何其的可悲,何其的可笑。通过细节描写,把严监生吝啬鬼的形象描绘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我不清楚旁人看《儒林外史》看到了什么,但于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的细节描写。那种笑中含泪的语言并非靠几年的学习就能有的。《儒林外史》的成功与作者吴敬梓自身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作者具有高深的文学修养,又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所以才能把那个时代写深写透。他把民间口语加以提炼,以朴素、幽默、本色的语言,写科举的腐朽黑暗,腐儒以及假名士的庸俗可笑,贪官污吏的刻薄可鄙,无不恰到好处,谑而不苛。
《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它把锋芒射向社会,客观地、写实地写秀才举人、翰院名士、市井细民。读了《儒林外史》,我不仅为其写实的风格以及精妙的人物刻画所折服,从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也深深打动了我。从结构上说,它不似《红楼梦》等围绕着宝黛几个主要人物展开,这是我没想到的,或许这也是它能一直为后人称道的原因吧。全书没有贯穿到底的人物,而是分阶段地展开。鲁迅先生对它的评价是,“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评价《儒林外史》,那是妙;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评价《儒林外史》,还是妙!
第二篇:细节描写
缺乏细节描写。题目是《我害怕》,“爸妈常在晚上出门,我一个人待在家里,非常害怕。晚上看家,实在可怕,非常非常的可怕。太可怕了,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
老师问:“你自己在家,看到哪些令你害怕的东西,或听到哪些令你害怕的声音?”
学生回答:“当我看到行人从窗外走过的黑影,或是听到厨房里传来„砰砰‟的声音,我便吓得说不出话来。”
“你为什么感到害怕呢?” “因为我以为小偷来了。”
“假如是小偷来了,你会想到什么?”
“如果小偷来了,他会把我绑起来,用毛巾把我的嘴塞住,不让我喊叫,然后偷我家的钱,搬走电视机。”
“那时你要怎么办?
“我不敢抓小偷,我会跑进卧室,把门锁起来,躲在被窝里。”
“你躲到被窝里时,会想到那些?” “我会希望爸、妈快回来。” 把刚才那些感受组合起来,修改后的文章:
爸、妈上街去了,我一个人待在家里。当我看到行人从窗外走过的黑影(看),或是听到厨房里传来“砰砰”的声音(听),我便以为小偷来了,吓得说不出话来(感)。假如小偷来了,他会把我绑起来,用毛巾把我的嘴塞住,不让我喊叫,然后偷我家的钱,搬走我家的电视机(想)。我不敢捉小偷,所以跑进卧室里,锁起了房门,躲在被窝里(做),我一直祈祷:爸、妈,赶快回来吧(想)!
改后的文章,把“害怕”这个看不到、摸不着抽象的情绪,表达得生动、形象、具体,文章变得有血有肉。其他写快乐、伤心,也都是同样的道理。
第三篇: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
细节,是能引起心灵触动的细微末节,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一次心理活动、一个小场面、一个景物片断等等,只要能加强真实感和真切感,能生动地揭示人物内心,能有力地表达文章主题的细枝末节,就可以作为文章的细节。
我们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很久以前看过的作品,大多情节忘却了,但一些精彩细节会时时浮现在眼前,历久而弥新——像祥林嫂手中的空碗,开裂的竹竿,以及她那木刻似的脸。因此,我们要从细节描写的作用入手,打开作文内容空洞无物的缺口。首先我们要多欣赏作品中的精彩细节,分析其作用,然后进行有意识的写作训练。
一、细节描写的作用
一、在小说中
1.细节的描写有助于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中心思想的表达。
如在《祝福》中,鲁迅描绘鲁四老爷的书房:“„„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地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是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描绘了一个散发着腐朽气息的书房环境,为塑造生活在这书房中间的鲁四老爷这一人物服务。同时,这些描写相对于整个鲁镇上的大环境而言,又是属于点上的具体刻画。正是有了这个具体描写,才使得读者对祥林嫂生活的环境既有宏观的认识,又有具体的感受,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有助于文章的主题的表达。
2.细节描写有助于再现当时的环境,给读者一个具体可感的印象。
如在《边城》里:“翠翠坐在溪边,望着溪面为暮色所笼罩的一切,且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把烟杆在船边剥剥地敲着烟灰,就忽然哭了。”这是写翠翠在溪边等着爷爷回来时的情景,这同样是一个细节描写,沈从文也同样是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立体可感的风情画面。在这里如果说溪面的暮色是一个远景的话,那么那个吸着旱烟在船边上剥剥地敲着的人,就是一个近景了。这远近的有机结合,吸引着读者随着翠翠的目光一起看过去,和翠翠一起去体会那种暮色中的凄美,去体会翠翠由于看到别人而自伤情怀的那种内心的薄薄的凄凉感伤。
3.细节描写有助于增强艺术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如在孙犁《荷花淀》中:“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这是对水生嫂们去看望自己的丈夫时的细节描写,描绘了水生嫂们的生存环境,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清晰的水乡画面。那棵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的菱角是一个特写镜头,活灵活现地浮在我们的心头,挥之不去。的确,细节描写既体现了作者行文的细密周到,又展现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仔细品味这些细节,对我们品味语言能力的提高和语感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
二、在散文中
善于融入细节描写来抒情,更让你的抒情不空洞,感情表达更细腻,即使是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也不例外。例如:“幸福,时时刻刻围绕在你的周围:如果你与母亲逛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引下,邀游在知识海洋,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朦胧的灯光下,静静看书,凝神遐想,那就是幸福„„”
如《我与地坛》作者写到自己残废时地坛的情形:“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结合和文中“我”的残废的事实,读起来沧桑而沉重。
又如:“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让人感觉到绝望中的生机。
再如:“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这样一个母亲,怎能不让人感喟万千呢?
三、在诗歌中
就是诗,特别是叙事诗,细节描写也居于很重要的地位。杜甫《羌村》中,写回家时节,正是阴历八月间的傍晚,诗的头两句“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景色已经非常鲜明,但他还要补上一句“柴门鸟雀噪”。这时就进一步切近的写到了自己的家门,自己家门上的傍晚景色──鸟雀噪。鸟雀噪是鸟雀就要回巢了,因而又引出他自己的回家,发生一种像鸟雀回巢时同样欣喜的情感。再进而见到了妻孥,但是,妻孥却发生了惊奇,因为认定他已死亡,而今忽然见到,以至于不得不惊怪。惊怪虽然过去了,照理应该高兴了,但又是痛定思痛,而不免于“惊定还拭泪”。再后面“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许多邻人爬到墙头上来觑探,并且为此叹气。最后则是“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虽然夫妻相聚了,还疑心是做梦。为什么会疑心是做梦呢?正因为过去的惊吓还没有过去,而以后的生活也并没有什么保障。这么短短的一个描绘,竟然追叙到过去,穷想到未来;无穷的忧虑,只用梦寐两字便都写出来了。可见细节描写的应用范围很广,只是在表现的方式上有些不同而已。
所有文学写作都要注重细节描写。
二、细节对象的选择
选择进行细节描写的事物应具备一定条件。
1.所选事物要真实,能让读者感觉到真情实感。
据说日本著名画家冈山应举画了一幅《马食草图》,一位农夫见画后,说:“你怎么画一匹瞎马?”画家辩解说:“你怎么知道是瞎马?它的眼睛不是睁着吗?”农夫说:“马在吃草时,必须把眼睛闭上,这是为了使眼睛不被草尖伤着。画中的马睁着眼睛头埋在草丛里吃草,准是匹瞎马。”画家愕然„„一个细节的失真导致整个作品的失败。
而且应该真切表现。如:“中年人接过找零和购物袋,边走边取出帐单核对,突然发现多找了一元钱,随即一愣,停住脚步又核对了一遍,还是不对。正当我以为他会转身时,他却左右看了一下,从从容容地将钱和帐单装衣口袋里,快速地走出了超市„„”(2002高考《心灵的选择》)
文学作品当然允许我们根据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虚构细节、设置细节,但现实生活提供给我们的精妙细节往往是那些坐在屋里的创作者永远创造不出来的。这就要求考生们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捕捉,在写作时要懂得联想和提炼。
2.所选事物要典型,能引起读者广泛的联想和想象。
岑参的诗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雪地上曲曲折折的马蹄印,使读者想象到主人公因为思念朋友而呆呆地伫立于风雪之中,凝望着雪地上朋友走后留下的串串马蹄印的情形。
如《孔乙己》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3.所选事物要动情,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境。因为无声是人物思想感情发展到极点的表现,此时的细节描写最能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能让读者安下心来,沉醉其中,产生共鸣,为想像留下纵横驰骋的广阔时空。《记念刘和珍君》中:“刘和珍君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张静淑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杨德群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此处,作者只描写了子弹的出入部位和一只手枪,却表现了反动政府的官兵们穷凶极恶,不择手段地枪杀青年学生的场景。这样写,比正面描述喊杀震天的全景更令人回味。还有《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生动表现,这远比描写一声声地唉声叹气,断肠哭诉更具表达效果。
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在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
《棋王》中的场面描写:
人是越来越多。后来的人拼命往前挤,挤不进去,就抓住人打听,以为是杀人的告示。妇女们也抱着孩子们,远远围成一片。又有许多人支了自行车,站在后架上伸脖子看,人群一挤,连着倒,喊成一团。半大的孩子们钻来钻去,被大人们用腿拱出去。数千人闹闹嚷嚷,街上像半空响着闷雷。
《棋王》中的细节描写:
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嘴定在碗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得可怕,眼里有了泪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嘴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我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回到他的世界里去了。
三、细节的详略取舍
描写细节,往往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杂乱无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文章,形容词一大堆,细节画面一连串,但却就是不能给读者深刻印象,大多数时候,读者干脆跳过去不看。这样的段落,不光是浪费了作者的时间,更有可能使读者感到繁乱头疼,失去耐心。
要表现真实的画面,并不是把所有细节都写出来。或者有人说,写得越详细,作品不就越真实吗?详细是没有错,但是千万不要把每个细节都详写出来。读者跟着你来到一个场景中,看到主角所看到的一些东西,或是主角没看到的东西。这不重要。重要的是:
一、他们要看到主角的行动,对场景的反应,所做的决定;
二、你也可能加入一些细节,作为伏笔或是引线;
三、场景的气氛,也会令他们产生一些印象和感觉。除了这三种之外,其余细节,应该尽量舍去不用。
举个例子,我们的主角走上山坡。“群山起伏,碧草如茵,微风习习,艳阳高照,小溪流淌,牧人放歌,女子嬉戏,野鹿奔驰,白云飘移,苍鹰高飞,花香满鼻„„”
读者会看吗?要看风景照片,他们可以去找摄影师,何必找个作家来写上一大段,然后在字里行间苦苦追寻风景的样子。主角走上山坡,有那么多东西摆在他面前。他都能看到吗?就算他看到了,他真的注意了吗?就算他注意了,那些东西在他心里激起了什么感情吗?
听过一个故事。毕加索家中失窃,小偷逃走的时候,他和仆人都在阳台上看见了。于是两人都画了一张小偷的背影。警局的人按照毕加索的画去抓人,怎么也找不着。后来按照仆人的画去找,居然很快就找到了。难道毕加索还不如仆人画得好吗?不是。只是因为,在画的时候,他顺手做了艺术加工。他那张画,论到真实性,确实不如仆人准确。不过,每个人一看到他的画,都会说:“这是一个逃跑的小偷。”毕加索抓住了动态、心理,准确画出了小偷仓皇逃走的状态。仆人的画则更像是照片,虽然真实准确,但并没有有意识地去抽出本质。用来缉拿小偷是很有用的,用来欣赏则没有什么价值。毕加索捕捉人物的本质,捕捉这一瞬间的核心动态和矛盾冲突。为此他会省略甚至改变一些细节。所以毕加索是艺术家。
细节描写有时也可以用粗线条勾勒,初看上去似乎很简单,然而笔锋所到,却是深刻有力的。如《孔乙己》中:“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褪,下面垫一个蒲包,草绳在肩上挂住。”这里并没有细描细画,只是寥寥几笔,人物就神情毕现了。
细节描写就是要以小见大,从细微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让小的鲜活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在文章中,应抓住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主题,最传神动情的点去描写,而其他地方可以一带而过。
四、细节描写常见方法举例
一、动态造型
运用动词,对描写对象作动态造型,是细节描写中十分常见的方法。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有一个细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队上去”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作者用“放”“吮”这一举止,来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手指上的血可以“搽”或用口“吸”,但这不符合水生嫂的个性。突然听到丈夫参军有些舍不得,但不能拖后腿,此时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因此,作者用“放”和“吮”,给水生嫂作了生动的造型,使这一形象显得真实、丰满。
二、简笔勾勒
鲁迅的《孔乙己》开头部分刻画孔乙己的形象时写道:“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 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起身又看着豆,自己摇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群孩子在笑声里走散了。”一个穷困落魄却又虚荣性十足的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的形象跃然纸上。这种简笔勾勒的方法,就是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碎,少做作,勿卖弄”的集中体现,虽惜墨如金,却生动传神。
三、前呼后应
《百合花》写小通讯员衣服挂破的细节,前后有三次:第一次,借被时“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第二次,去前沿阵地,“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膀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第三次,包扎所里,“我看见一张十分稚气的圆脸,„„军装的肩头上,落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三次描写,其效果通篇一气贯串,首尾灵活,对小通讯员的印象一次比一次加深。这样的细节安排,自然而巧妙,初看时,不一定感到它的分量,可是后来,它就嵌在我们的脑子里,成为人物形象的有机的部分。
四、详略有致
细节,从塑造人物形象,表现生活的真实的实际需要出发,有时可以写得详细,有时可以写得简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偷听”的细节有两处:一为店小二妻子奉命在小酒店有心偷听,二为林冲在山神庙无意偷听,谈话者同是陆谦、富安、管营、差拨等人。但前者写得简略,惜墨如金;后者写得详细,泼墨如云。从“偷听”者角度讲,店小二妻虽在门外,但心里紧张,既要偷听,又要防止被人发现;而后者林冲,身在暗处,无须防备,尽管细听。从谈话者角度讲,前者心怀鬼胎,怕人听到,密谋声低;而后者自以为阴谋得逞,免不了得意忘形,毫无顾忌。因此,店小二妻子只能听得藏头落尾,似是而非,而林冲当然听得真真切切。正是作者这样详略有致的细节安排,才使故事悬念迭生,情节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生动。
五、对比展示
鲁迅的小说《祝福》有刻画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时,有多处描写祥林嫂眼神的细节。从祥林嫂眼神前后不同的变化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她在不同阶段的精神状态,了解她被迫害的经过。她初到鲁镇时,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当过了二年,她第二次“站在四叔家堂”时,“她顺着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从她“没有神采的眼睛”里,我们可以看到,经历了再嫁、再寡、夫死子亡的极度悲痛之后,她的身心受到了巨大的创伤。然而,灾难仍向她袭来。同情的人与冷酷的人、自私的人一起,把她往死里赶,残酷的精神折磨,逐渐使她精神失常,到后来,在别人冷冷的笑容里,“直着眼,和大家讲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从“顺着眼”到“直着眼”,这眼神前后差异的对比中,读者不难发现,是封建社会和吃人的宗教制度,使她失去了做人的资格。
细节的对比描写,还可以用来展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鸿门宴》刘邦献礼情节,项羽与范增两人态度各异,一个安然收下“置之坐上”,一个则“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显示出前者幼稚,轻信,缺乏心计又自视不凡,后者则显得独具见识又急躁易怒。
六、运用修辞
运用修辞手段,也是细节描写的一种方法。鲁迅的《药》有这样一段描写:“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群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这一细节,是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一群麻木的的人们,在冷漠地观看刽子手杀害革命者情景的。自己的同胞惨遭杀戮,却无动于衷,像看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街头热闹似的,令人伤心痛心。作者那种强烈的愤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炽烈情怀,通过这一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变色龙》四次反复描写那件大衣,这是作者用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一个精心设计的“道具”。小说开头与“巡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显示出他一副威严的神态。当他要教训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混蛋”时,听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的狗”,于是马上来了个大转变:“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替我把大衣脱下来。”后来,他再次表示要惩处狗主人时,忽又听得狗是“将军家的”,他又变了“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好像起风了„„”这里大衣一“脱”一“穿”,活画出奥楚蔑洛夫掩饰心虚胆怯的尴尬情状和媚上欺下、凌弱畏强的丑态。最后一次写大衣在小说结尾,当他确切知道这是将军家的狗并向首饰匠训斥一通之后,“紧裹大衣,接着穿过市场广场,径自走了”。这条变色龙又恢复了他那耀武扬威的常态。反复描写,把这条沙皇鹰犬的性格刻划得入木三分。
七、借用标点
鲁迅的小说《故乡》塑造了一个深受剥削压迫的淳朴农民的典型形象——闰土。小说在闰土的语言细节描写中,巧妙地借用标点符号,来表现闰土这二十多年来的变化。见到“我”时,“闰土态度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一声“老爷!”破坏了他们往日的黄金般的友谊,在他们感情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一个省略号,真实而细腻地表现了闰土矛盾、痛苦的心理及令人为之惋惜的悲哀的变化。
方法很多,不一而足,有的放矢即可。
五、细节描写精彩片段
例1: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例2:对花的描写
来看一朵花的盛开吧!那棵不知姓名的花就住在门口的小园里,因为它刻意地从铁门中探出了脑袋,我便不得不对它多了些关注。
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只是青涩的骨朵,一层厚重的绿叶包裹着它,显得痛苦而艰难,我真的很多次想帮它剥开厚重的绿“壳”。不过幸好没有,我终于有机会完整的看到了花的盛开,它真的一叶一叶地开始舒张,最神奇的是里面的蕊,它们紧紧地被束在一起,一点一点微微颤动,忽然,“啪”的一声,一根蕊弹开,就这样弹开,从一种束缚中挣脱开来,满是成熟的自信与美丽,就这样一根、又一根„„整个过
程大约是一两个小时,我全然忘记,而那种震动和欣喜却使人难以忘记。天啊,若让她一早就获得自由,那平静地散开至脱落的过程,将会何等黯然!原来生命的灿烂与绚丽正源于这样的一次次自我突破!
例3:《父亲与酒》中的一个片段:
又到了8月30日,交学费的日子。妹妹把早已做好的暑假作业很整齐地放在桌子上,然而没有钱交学费,看着别的孩子雀跃着去学校,我和妹妹忍不住站在窗边哭泣。父亲一言不发,他的脸色灰暗得像一片腌菜叶子。我们哽咽着催父亲去借钱。父亲去了很长时间,回来依旧两手空空。月底借钱总是难的,何况是我们这样穷的人家。
我们觉得一万个委屈,便不停地哭。太阳落下去了,昏黄的灯泡照出我和妹妹失望的身影。父亲做好了饭,给我们放好碗筷,喊我们,我和妹妹一声不吭。父亲无可奈何地坐下来一个人吃,他甚至喝了一点酒,那是烧菜用的极廉价的黄酒,才喝了几口,父亲就醉了,伏在饭桌上呜呜地哭。我们起先不知所措,后来哭着劝父亲别喝了。父亲哭着把那半碗黄酒一饮而尽,泪水扑簌簌掉在碗里。父亲开始说话,一句接一句,不停地说,说了一个来小时。他把手伸进裤兜,掏出瘪瘪的破钱包,摸出几张钱,“啪”的一声很响地打在桌上,大声说:“钱,拿去报名!”我和妹妹想笑却笑不出来,泪水更汹涌地哗哗落下。
父亲是怎么解决学费的我们当时并不知道。后来才知那天父亲去镇上卖了血。血水远比酒浓,那次醉酒可能是父亲一生最后一次醉酒„„
例4:《寒风中,两个人靠在一起就是温暖》中写的一个细节:
(候车室里)因为一天没吃饭的缘故,我从包里取出水果、面包和火腿,自顾吃了起来。对面的那个男人隔一会儿瞅我两眼,手缩在袖子里。我抬头看他时,他就嘿嘿笑一下。反复几次以后,他一个人朝门外走去了。我快要吃完时,他回来了,手里拿了一个烤熟的地瓜,还冒着白白的热气。他碰了一下旁边瘦弱的女人,就将热乎乎的地瓜塞进女人手里,并顺势抱过女人手里的孩子。
女人愣愣地看了一会儿她男人,脸上荡漾出了红润。她大概是惊讶:今天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吗?男人平时是舍不得花钱的。女人开始吃地瓜,很幸福,速度很快,显然是饿了。她苍白的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女人吃到一半,忽然想起了什么,冲着男人
说:“你吃吧,我吃饱了。”男人说:“叫你吃你就吃!”女人不吃。女人说:“你没吃,你嘴唇还干巴着呢。”他俩推来推去你让我吃我让你吃。最后还是女人强行将半块地瓜塞进男人手中。
男人吃完,又抱着孩子缩成一团„„
六、细节作业及解答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文章: 甲:“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魏巍《我的老师》片段。读完,你感觉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这个课堂上师生的关系如何呢?对,你会感觉到这是一个温柔、慈爱的老师,她爱学生,学生也爱她,师生之间多么和谐啊!那么这种深厚的情感和融洽的关系是作者是如何表现的呢?
如果换成下面这样的写法你感觉怎么样呢? 乙:“她是一个温柔,慈爱的老师,总是亲切的对待我们,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我们都很喜欢她,依恋她。”
很明显,甲文更容易让人感动。甲文中虽然没有提到一个“慈爱”或者“和谐”之类的字眼,作者也并没有说“老师爱我们,我们也爱老师”这样的话,老师对学生的爱,师生之间心灵的默契都含蓄的传达在一个小小的细节动作当中——“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和一个极其细微的神态当中——“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再看用细节描写“吃相百态”的片段,主要用细节描写淑女与粗汉的吃相。学生一(描写淑女):她端起碗,挑了几根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原文)
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改文)
学生二(描写粗汉):他见菜齐后,便提起筷,端起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原文)
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粒米粒挂在嘴角上。(改文)
细节作业及解答1 素材:父亲眼中的母亲
有一次,我感冒在家,你妈出去买菜。不一会儿,乌云满天,狂风四起,大雨倾盆。„„你妈抱着菜篮子在雨中奔跑。她全身湿透,一件外套却罩在小小的菜篮上,严严实实的。我问她,这是为何,她淡淡地回答:“里面都是你爱吃的菜„„”脸上“河”纵横交错,却掩饰不住她那兴奋与满足。
问题症结:这个素材非常不错,不过没有细节描写,因此不够感人,假如我们把这个素材改成细节描写,文章就大放异彩,同学们你会改吗?
同学们请抓住三个步骤: 1紧抓动情点;
2让附加条件真实地或艺术地为我所用; 3设置过程。
细节加工如下:
是倾盆大雨湿透了你的全身,是倾盆大雨使您感冒、住院、旧病复发、伤病累累,也是这倾盆大雨浇醒了沉睡我心中多年的母爱。
还记得那一次吗?妈妈,虽然您狂奔回家,但您活脱脱地成了“落汤鸡”;我却慢吞吞、不紧不慢地说:“这么大的大人了还不懂得照顾自己,如果感冒生病了怎么办!”不久,您感冒并且感冒得很厉害,住院长达一星期,作为您唯一儿子的我没有去看望您,向来沉默寡言的父亲说:“您怎么能不去医院看望母亲呢,你会后悔一辈子的!”“是她自己自作自受,活该!”我似乎理直气壮。
有一次,我买菜后冒着倾盆大雨从食堂直奔寝室,结果菜湿了,很难吃。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您感冒那次把外套罩在小小菜篮上的深刻含义!我终于明白我的刻薄、与无知!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做内疚与浅薄!
终于有一天,夜自修结束时,当我拖着疲惫的脚步正想敲开您的房间时,却听到您和父亲的对话。你为什么把一件外套严严实实地罩在小小的菜篮上,而自己却感冒呢?您说,菜篮里面都是我最爱吃的菜,怕淋着了、变味了。
我傻傻地站在门口,想敲门的手僵硬着,仿佛站成一个石佛。
细节作业及解答2 素材:妈妈,你的牙齿怎么断的?
有一天晚上,你不愿一个人在家,就和我一起看你爸爸打牌,家门口很黑,我抱着你,结果一不小心就绊倒了,牙齿刚好碰在踏道上,就断了,当时血就很多很多。
问题症结:这个素材非常不错,不过没有细节描写,因此不够感人,假如我们把这个素材改成细节描写,文章就大放异彩,同学们你会改吗?
加工如下:
听母亲说,一个冬天的晚上,父亲不在家,也许因为害怕,也许想父亲,我突然放声大哭,把天都快哭破了,把母亲的心都哭痛了,不管母亲如何哄我,我的眼泪就像决堤的河水。没办法,母亲只好抱起我出门找父亲。
夜,漆黑漆黑的,不见五指,连乌鸦都睡着了。母亲抱着我,在小村崎岖的路上摸索着前进。母亲是个胆小的人,平时从不敢在这样的夜晚出门。突然,母亲一个趔趄,狠狠地,迎面撞在了一块大石头上,我也从母亲的手里,啪的一声,被摔在了地上,随即,一声哭叫,刺破了夜空,撕心裂肺地,也许这哭声唤醒了被摔得迷糊的母亲,不知是哪里来的力量,母亲双手一撑地,一骨碌爬起,顺着哭声的方向,摸到了正哭得起劲的我,紧紧地,紧紧地抱住我,嘴里不住的道歉:“都是妈不好,都是妈不好,害得我儿摔跤。”而此时,鲜红鲜红的血,从母亲的嘴角不停地流出来,可是,她全然不知,自己的牙齿,因为刚才那一摔,已断了几颗。
今天,每当看到母亲那因为我断了门牙的嘴巴,我的眼角都会情不自禁地闪出泪花,我知道,那是母亲爱我的一个永恒证记,我有一个天下最好的母亲,我要用整个生命去爱她。
七、课后练习
1.人生的旅途中,常常被温暖照亮„„请以“被温暖照亮”为题作文,注意抓一个典型动作,一个细腻眼神,一个暖人话语,一瞬心理感受,一个强烈印象等生活细节,来诠释题意,不少于800字。
2.学校考场上的考试,背后隐藏着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社会考场上的考试,也有其非同寻常的意义。请以“考试”为题,细致地描述考试的细节,并透视出隐含其中的深层问题或意义,不少于800字。
3.明代散文家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他久居项脊轩“能以足音辨人”。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也有辨人足音的体验,比如母亲的足音,老师的足音,同学的足音等。请以“足音”为题讲述一个饱蘸浓情的故事,要突出细节描写,不少于800字。
范文:
牵
挂(叙事散文)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每当这熟悉的旋律在耳边想起,我就会想起远在家乡已经年迈的母亲,心里恍若被重重地一击,不再坦然。
父亲在我刚毕业的那年去世了。那时母亲仿佛失去了生活的重心,憔悴而苍老,生命中一下子老去了十年的光阴,变得沉默寡言。面对经济的拮据和我们期待的眼神,母亲还是站了起来,用一双勤劳的手,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整洁一直是母亲多年养成的习惯,她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屋中角落里的灰尘。好强的母亲,每天都会早早地起床,在我们还在沉睡中把一切收拾停当,准备好早饭,然后,才喊我们起床。母亲细心的照顾让我们有说不出的温暖。(概述)
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复习功课,很晚才回来。一路上,家家户户都进入了梦乡。快到家时,看见门口灯光下张望着的母亲。看到我的身影,母亲如释重负,叮嘱我以后不要太晚回来,然后到厨房里端来了热腾腾的鸡蛋面。我狼吞虎咽地吃着面条,母亲站在一边微笑着。吃好了面,我到里间躺下了,厨房里传来了水声,一会就悄无声息了。可是屋外一直亮着灯。我的眼里出现了母亲忙碌的身影,一定是母亲怕吵醒我们,所以把要做的活拿到了外屋。感受着母亲的温暖,我久久地无法入睡。(描述)
后来,我上了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并离开了家乡。离家久了,偶尔会惦记母亲的身体,可是更多的还是把精力投到了对未来的打算上,为自己的生活忙碌奔波着。只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会拿起话筒,询问一下母亲的近况。母亲的声音越来越慈祥,也越来越苍老,有了岁月的痕迹。每一次,母亲都会耐心地听我讲发生在我身边的种种琐事。高兴时,她会和我分享;遇到我不开心,她总是劝慰我,替我担心。有时我会想母亲好像是我的倾诉者,是一个温暖的心灵的港湾。(概述)
直到有一天,接到了姐姐的电话,说母亲病了,我这才心慌意乱起来。母亲总是在电话里说自己的身体很好,不让我挂念,而我也信以为真。再也无心做任何事,我搭上了回归的火车。
故乡依旧。月光下,浓郁的稻香飘荡着醇厚的香气,空旷的柏油路上闪烁着璀璨的光影。可是再美的景致我也无心欣赏,只想快速地飞奔到母亲的身边。家近了,它实在象一颗朴实无华而又饱含甜汁的果实。回到了家,也就有了温暖。
家,还是一尘不染。床上是母亲瘦弱的身躯和疲惫的笑脸。母亲啊,即便是这个时刻,你给儿女的依然还是宁静和安全。我忍不住泪珠纷纷落下,轻轻跪在了床边。母亲宽慰地安抚着我,用结满茧的手抚着我的头发。我想说服母亲和我一起走,她好像明白了我的心意。傍晚我们相依坐在床上,母亲说她老了,对家也就有了一份特殊的眷恋。她告诉我什么时候有了不如意,就回来,家会永远等在这里。月悄悄地爬上了窗台,故乡的月是那么的皎洁,如母亲闪亮的心。在母亲的怀抱里,我又一次沉沉睡去。风睡了,鸟睡了,夜也睡了。(点面结合,有详有略)
又有一年没见到母亲了,母亲在电话的那头依然还是我的听众,还有一份不必言说就能了然的牵挂。她总是告诉我,我爱吃的梅子,给我留着呢。门前的那棵杨柳更老了。我种的那棵桃树长大了。我明白母亲的心意,可是在忙碌中还是辜负了她的思念。只有夜晚静静地凝视着素月,总会想起母亲满是皱纹的脸,以及母亲似月般永远挂在我心空的心。(概述)
故乡远了,故乡也近了。因为故乡在母亲的眼里,故乡在我的心里,还有那随风儿月儿捎来的牵挂。
【简评】这篇文章以时间为序,以“牵挂”为情感线索,历数母亲对自己的点点滴滴的牵挂以及自己对母亲的牵挂,寓情于事。可见叙事散文中尽管写了事,且头绪多,但都是“一鳞半爪”,适可而止,写事是为抒情服务的。
甜 甜 的 泥 土
黄 飞
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
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她一阵昏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叫什么?” “王小亮。”
“几年级几班?”
“今天,刚过,八个生日。”
“我是问几年级几班。”老头有一点不耐烦了。
“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摇摇头。
老头奇怪地打量着这神经质的女人:“你到底是什么人?”
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
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了二年级二班王小亮手中。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颗,给要好的伙伴发两颗,又恭恭敬敬地给老师五颗。“吃呀!”他快活地叫着、跳着,连那只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
放学了,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蹦蹦跳跳地朝家中走去。蓦地,他站住了,摸摸口袋里还剩下的舍不得吃的糖,一股恐惧感袭上心头。他好像又看到:现在的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他愣怔着,不知如何才好。他使劲拍拍口袋,不行,咋瞧都是鼓鼓囊囊的。他低下小脑袋,吮着指头,想了许久,瞅瞅四周无人,迅速将糖埋入路边的雪堆中,还特地插上一根小棒棒。
这一夜,小亮睡得特别香,特别甜。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
第二天,小亮起得特别早。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他要赶紧去挖他的糖。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融化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潮湿的地面上,歪躺着几张皱巴巴的糖纸和那根作为标记的小棒棒。
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
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
第四篇:细节描写
记叙文训练之四——把人写活
一、请你把写人的手法填空:(1)正面描写:、、、、、;(2)侧面描写: ;
二、请同学们分析以下两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人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1)这是一个认真的人
高一11班 徐伟惠
初见他时,只见他戴着一副四方的凸透镜,镜片发光以至于瞧不到眼睛。头上的头发稀疏,前边露出一块光溜溜的前额。他时常驼着背,手里边总是有一本书,说两句,便低下头来,眼睛向前方扫射,以捕获“猎物”。
这个人是谁?便是我们口中尊称的梁大元老,梁级。梁级是一个认真的人。为什么说他认真?且听我慢慢道来。梁级的字可是正宗的印刷体,每次一上数学课,黑板上的字便像小学生做操那样,一个方阵一个方阵的。旁边的直线、曲线全是徒手制造,丝毫不添加圆规、直尺。平时一上数学课,梁级左手拿着一本数学书,右手拿着一根白溜溜的粉笔,只见他的手像舞龙一般,随后黑板上便出现了整整齐齐的字体方阵。敢狂言一句,即使是阅兵式上的士兵排列也没那么整齐。人们都说字如其人,梁级的字正好反映出他的性格也是认真的。
梁级上课追求严密性,这也正是数学的一大特点。有一次在上课讲例题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步骤忘记说了,梁级趁着“奋笔疾书”的空隙慢慢转过身来。双眼透过凸透镜仍令人感到“杀气重重”,仿佛是有两把冰剑从里边射出来,狠狠地刺向我们每一个人。同学们个个自知事态不妙,便哗哗地低着头,装模作样地在草稿本上龙飞凤舞。现场的气氛降到冰点,每个人时不时地用眼角瞥一下梁级。这时,梁级总会拿起那根黄色的外表附有透明胶的小教鞭往黑板上一甩,发出“啪”的一声,随后便提高音量给我们分析。上几“刀”缺少的步骤。他解题的认真也渐渐感染了我们,使我们解题时不敢有半点疏忽。
梁级认真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便是每天早到晚归。每天晚上,我们晚自修放学的时候总看见办公室里传出的微弱灯光,我们总是说:“梁级又加班了。”是的,此时,梁级正坐在办公桌上,端正地坐着,一手拿着红笔,一手不停地翻着作业本。灯光投影在他的头上、笔上、手上、作业本上。微弱的灯光在轻抚着他的额头,周边的风送来花儿的芳香,仿佛是要为梁级拭去工作的劳累。真想为他泡上一杯茶,呈到他的办公桌上,可生怕打扰了他繁忙的工作。树下的虫儿鸣叫着,像是催促梁级早点儿回家。梁级还在那儿批改作业,直到学校的晚睡铃声响起,他才放下笔杆,收拾好桌面的东西,缓缓地关上灯。
梁级就是这样一个认真的人。他默默耕耘着,一路上,留下了他的芬芳。
(2)那只手
高一(11)班 孔林珍
“唉,终于睡了。”望着那个烦人的小女孩,我松了松气,伸了伸腰。邻居都上班去了,他们家只有我和他们的女儿。他们让我帮忙照顾他们的女儿。
嗯,我的眼睛被床头柜上的粉红色钱包吸引住了。我拿过来打开一看,哇,好多钱啊!要是我的就好了。念头一闪,我吓了一跳,赶紧把钱包丢回去,为自己的想法感到羞耻。可是真的有很多钱,我想起了以前在学校时没钱买零食,看着别人吃香喝辣的„„想着想着,那钱包竟然笑了,笑得像鲜花一样有魔力。这魔力似乎在推着我向那钱包走进。
这时,我看到了一只手,一只黑乎乎的,只有五根骨头和枝节的手,满是污秽地一点一点地从我的身体上长了出来,越来越长,越来越大,五指像古代的刑具一样,透着青光,漫着黑气,面目狰狞。我瞪大眼珠子,看着那只手一点一点地伸向钱包,双腿僵硬地站立着,额上的汗珠密密麻麻。此时此刻,就好像进入了地狱的火海中,让人透不过气来。
“不行,不可以这样。”我的心砰砰直跳。一阵前所未有的窒息感令我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我望着熟睡的小女孩,她睡得多么的安静。整间房子静悄悄的,没有别人了。那只惊悚恐怖的手被一束刺眼的光吓得缩了回来。
“没事的,这里没有别人了,你只要不拿完,拿几张就离开不会被发现的,反正邻居也不穷,有了钱你就可以买很多„„”那只手探了探,又大胆地疏开来,像噬骨修罗张开的血盆大口,一点一点地向那粉红色的钱包扑去。我大口大口地抽送着空气,周围的空气似乎凝结了,窒息感再一次袭来。“喵。”突然传来一声怪叫,我赶紧转身,开房门,原来是只猫。我跌坐在地上,全身的气力都被抽离了,那只丑陋无比、黑中发白的手挫败的垂了下来。
靠着门框,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呼吸着空气,平息着七上八下的心。周围依然静静的,我只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梦,一个可拍的梦。我惶恐地拿起双手,还好,白白静静的,至少没染着污秽。
看着邻居女孩安静地睡着,心里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但刚才那只黑乎乎的手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警醒着我,要用白白净净的双手去创造生活。
三、总结:
(1)在一篇记叙文里要把人写活,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描写的手法。
(2)运用描写手法来写人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更要符合作文要展示的人物性格特征;
四、下面结合几例高考满分作文中的细节描写,探究细节描写的几种灵活变化,体会细节描写的“立体”效果。
1、神情+动作+心理
学校包的车停满了校园。我找到应该坐的位子,走过去,坐好。喝一口?谢了,我有。“红牛”缩了回去。我这瓶怎么样,要不,来一口?是“丫丫”的罐装露露。我浅笑,拿出自己的水瓶,对她摇摇。透明的塑料瓶里是沉淀了一层水垢的开水,经我一摇,都兴奋起来,四处游曳,恰似我们奋争了十二年的心,今天都不失时机地亢奋起来。(2007年江苏考生《厚重的心》)
这段细节描写将自己敦实的个性、淡然的心态以及临上考场奋发向上的斗志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让人眼前一亮。
2、肖像+情态+动作
校门口,一位青年与他的父亲作着告别。没有寒暄,没有宽慰,没有拥抱,没有一句话。直视着父亲,他的皱纹又深了,他的黑发中又添了些灰白。眼睛里滚着泪水,压抑着。在模糊中,父亲那冷漠的眼神里也有些光亮。颤抖的手伸向自己的儿子,半空中停住了,又缩了回来。向门口指了指,父亲又转过身,没有动。远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及近拐角,父亲定住了,回过头,瞥了一眼,看到儿子。青年人也注视着他的父亲,压抑不住的泪水终于流淌下来。沉默中,心中是那么温暖,一步、两步、三步„„(2007年北京考生《沉默的父爱》)这段细节描写充分调用了父亲独具个性的神情与动作,将一位质朴坚毅的父亲浓墨重彩地描画出来,虽然父亲沉默无语,但父亲那深沉复杂的眼神与情深意厚的手部动作是对儿子 的嘱托也是热切的鼓励,文字中蕴含的父爱令人潸然,更令人肃然起敬。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3、心理+动作
时间好像在那一刻停止,周围静得可怕,就如同我沉沉的心。那句“爸妈,我不上了”在口中转了几圈又咽了回去,只有我知道,我对学习是多么的渴望,可家中„„母亲,您的手依旧在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绳的一部分。父亲猛地捏灭了烟,起身去了邻家,我依旧心沉沉的,您依旧手一颠一颠地将稻草编成草绳„„(2007年山东考生《母亲手中的稻草绳》)
这一段细节描写,犹如电影镜头,将一家三口的“立体”呈现在读者面前,“我”的真切的心理、母亲编稻草绳手的“一颠一颠”以及父亲狼下决心的“捏”烟的动作,将一个家庭面临的困境与父母对子女的深情厚意清晰地表达出来,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4、语言+动作
好像从我记事起,爷爷就一直是忙碌的。他背着锄头出去侍弄他的农田、土地;他在园子里种菜,栽果树;他去给人家帮一点力所能及的忙„„很健康很快乐很自在地活着。奶奶呢,就在家里喂她的那群鸡,吆喝着两只狗,洗干净爷爷的衣裳,一边等着爷爷多年不变的“命令”:“老婆子,在干什么?快煎茶吃!”奶奶就放下手中的活计,假装埋怨地说:“这么快就回来休息啦。”然后很认真地去为爷爷煎茶,端送到爷爷手中,与他坐着一边喝茶一边闲谈。(2007年湖南考生《诗意地生活》)这一处细节描写读来让人叹为观止,不得不佩服作者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表达。“爷爷奶奶”典型化的语言飘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奶奶的举止动作弥漫着多么简朴诗意的生活滋味。“于细微处见真情”,这难道不是平凡生活中的“诗意”吗?
5、神态+场景
老根又收到了六封信,正准备煮上地瓜粥给将回来的儿子吃,却又收到了第七封信,小根退学了,要去打工。老根红着眼看信,“爸,我读不读大学不要紧,重要的是不能再让你受苦受累,不然我会后悔一辈子的。”这是一个没有蝉叫声的夏天,没有人敢吵到老根,因为他的眼睛里有火。(2007年福建考生《季节》)这是一处很成功的细节描写。作为父亲的老根无法为儿子交付学费,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儿子小根退学打工。父亲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作者通过“红着眼”“眼睛里有火”细节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老根的心理,并巧妙通过人物活动的特定场景“一个没有蝉叫声的夏天”进一步衬托了老根的心情。
五、重点方法:
1、外貌描写抓其重要的一二点来描写,切记从头写到脚;
2、浓墨重彩写动作;(1)将动作分解:
例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艰难地穿过铁道。修改稿:《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2)巧妙运用修辞
例如: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藤野先生》)
六、练习:
1、运用动作描写的手法将下面的情景扩展成一段话。
我半躺在床上,爸爸端起碗来,一口一口喂我。
2、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将下面的情景扩展成一段话。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
3、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将下面的情景扩展成一段话。
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想了又想,心里很紧张,犹豫了很久,终于走上了讲台„„(题目:我懂得了挑战自我)
七、作业:
仔细阅读下面的图画,以中间“弯腰的的妇女”为主体写一段话,表现母爱的主题。要求:
1、恰当运用人物描写的手法,将人物的特征准确表现;
2、字数:250——300字;
3、以“只见她„„”为开头。(注:图中的文字是“考生请出示准考证,非考生禁止入校”)
第五篇:细节描写范文
细节描写——让作文内容更充实
细节描写 —— 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和自然景物、场面气氛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小环节的具体、生动而又细腻的描绘,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方法。
<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作文修改方法--细节充实
细节充实法:就是围绕中心,增添一些与事或物有关的细微末节,以达到具体感人的效果。
原文:田径运动 会 跳高赛场。这时,比赛已经结束,金牌得主已经产生。跳高架前只剩下我们班的飞天鹞子王明了。横杆已经升到1.52米,高出原校运会记录0.02米。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王明同学向前飞奔而去,在横杆不到半米的地方,他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了横杆。新的校运会记录诞生了!
就例子来说,可增添的细微末节很多,比如他的一个眼神,他的一个细小动作,他获得成功后同学的表现等等。
改后:„„飞天鹞子王明站在起跑线上,沉着镇定。他在原地蹦跳了几下,又习惯性地压压左腿,压压右腿。作完这些准备活动后,他朝我们笑了笑,又朝好友递了一个眼神,(细节一)似乎要告诉大家,他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的!然后,他大步从起跑点跑到 横杆前,又仔细地丈量了一下距离,然后又返回到起跑线处。接着,他向手心用力吐了一口唾沫,两手揉搓,(细节二)握紧拳头,开始向横杆冲去。全场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注视着。六米、五米、四米、三米、二米、一米,在离横杆不到半米的地方,只见他他咬紧牙关,(细节三)一个急转弯,两脚一蹬,身轻如燕。当我们提到嗓子眼儿的心还没来得及放下时,他已稳稳地落在了地上。突然,四周一片掌声响起,同学们纷纷跑进场地去拥抱他,还有一个同学用拳头打了他几下,(细节四)然后将他高高抬起!
片段一:
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母亲。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 片段二:
初一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服,听到铃声,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儿子,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我想你!我„„”我说不下去。“好孩子妈也想„„想你!”我感受到妈妈的颤抖,她一定是一边笑着,一边流着泪„„
壮汉与淑女:
他端起碗,拿起筷,夹了菜放进嘴里,吃起来。她端起碗,拿起筷,夹了菜放进嘴里,吃起来。
生1:他那黝黑、粗糙的大手抄起一碗米饭,顺手提起筷子,对着菜就是一夹,迫不及待的放进早已张开的大嘴里,还不等嚼碎就咕噜咽了下去,传来“吧唧吧唧”的声响。一会功夫桌上已是饭菜全无。师:你形象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山东大汉!
生2:他端起碗,用筷子一拨,还没见怎么用力米饭已经见底。他又伸手摸了个鸡腿投入嘴中,唇齿间发出“吱吱”的声响,两个腮帮像鼓一样,喉结猛地向前一突,随着“ 呗”的一声,鸡腿便全部落入了他的肚子里。还不时的喊道:“好酒!好菜!”
师:你让李逵在我们的眼前浮现,谢谢你传神的描绘!生3:她轻轻的端起青花瓷碗,伸出纤细的手,拿起筷子,夹了一根菜放进樱桃小嘴中,慢慢的品尝着,不发出一点声响,还不时地用那绣花手帕擦拭着嘴唇,生怕有什么汤汁沾到嘴上。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啊!
生:她款款地走到走到桌前,轻轻的坐下,整了整她的绣花罗裙,那绣花罗裙穿在她的身上是那么优美好看。她缓缓的端起碗,拿起筷子,小心翼翼的夹了菜然后慢慢的放进嘴里,细细的品味起来,光洁润白的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但笑中又透出一丝忧郁。
师:你细腻的描写然我们看到的《红楼梦》中的黛玉!
那一刻,我长大了(片段)
我有一位最好的母亲,可是有一次我却惹她生气了。
假期的作业我一点都没做,却白天晚上地迷上了玩游戏。后来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冲进我房间把电脑“啪”地关上了,还把键盘摔在地上。我恼怒地说:“出去!我的事不用你管!”
妈妈生气了,她的偏头疼又发作了,我看到她非常难受,说让我找药。
我慌了,去房间找药。终于找到了药。
给她倒上水,妈妈吃了药,好些了。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我发誓再也不惹妈妈生气了。
请说出哪几个地方最需要添加细节?
请选择一处你最有把握的地方,帮他加入精彩的细节描写。
1:妈妈生气了,他的脸色开始变得苍白无色,左手扶着凳子来支撑住她的身体,右手紧紧地按住太阳穴,眉头紧锁,满脸是汗,我看到她很疼的样子,但却强忍着„„
2:从妈妈颤抖地声音中我隐约地听到两个字“药„„药„„”
3:我慌了,急忙跑到房间去找药,可是我根本不知道药在哪里,平时我生病的时候都是妈妈给我把药准备好,可我什么时候关心过妈妈呀?我急得出了一身冷汗,眼泪也流了下来。我胡乱的拽开这个抽屉,翻开那个抽屉,药呢?药呢?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的问着。家里怎么这么多抽屉!这么多零食!我翻遍了抽屉终于找到了药,三步并作两步的飞了出去。
文章修改后变得感觉比较真实,妈妈的痛苦表现的比较形象„„细节描写确实是让我们的文章点石成金的妙笔。
【具体范例】
题目:有人说,生活如诗,生活如歌;有人说,生活如藤,生活如萝;有人说,生活如溪流,生活如小河;有人说,生活如„„
你怎样看待生活?请以“生活如”为题写一篇文章。
生活如歌
华南师大附中新世界学校初一
朱紫琪
生活如什么?生活如歌,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都有一支歌,无时无刻都在奏响着,人的一生中听的越多不同的歌,生活就会变得五彩缤纷,有声有色,就会越来越精彩。
当“哇哇”的哭声伴随你来临这世上,那是一首欢乐之歌;当你“呀呀”学语时,那是一首创新之歌;当你步入校园,开始琅琅读书时,那是一首知识之歌;当你出来工作,充满艰辛地拼搏时,那是一首坎坷之歌;当你逐渐年老,儿孙满堂时,那是一首天伦乐之歌;当你临近死神时,就会回想这一生的成绩,那时奏响的并不会是忧伤、低沉的旋律,而是一首辉煌且激动人心的生命之歌。
你若留心身边的事物,便会发现生活到处都充满了歌声。春天到来,万物复苏,小草探出头来,嫩叶伸了个懒腰,小鸟打了个哈欠,抖擞精神,跳到枝头上,代刚苏醒的万物唱响一种欢快的旋律,奏出一首春之歌。夏天成了代替春天的主宰者,它把叶子换成深绿,把太阳变得炎热,让太阳烤着大地,让雷声大作,大雨滂沱,刚发芽不久的庄稼营养。雨声、雷声奏响了情绪高昂的夏之歌。当秋天带着缓慢的脚步走来,大地换了一身金黄色的打扮,秋风拂过忙着收割的农民的脸,形成了一首丰收气息的秋之歌。严酷的冬天来时,它严厉地把大地的一切冰封,唯有那看似娇弱的梅花挺住严寒,傲然在最艰难的时刻,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于是梅花便奏出一首坚强的冬之歌。
在这个社会上,你也许没有留意那些平凡的人们,但是他们所奏出的乐曲是那么的深刻。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他们奏出的是不断播放知识的旋律。辛勤的农民,为了我们生活中必须的粮食,一年到头没有停止过工作,他们奏出了勤劳之歌。绞尽脑汁美化城市的工程师们奏出了美化之歌。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奏出来文化之歌,艺术之歌,繁荣之歌。
生活如什么?生活如歌。一首首生活之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精彩,变得更美丽!
这是08年1月刚刚考完的期末考的考场作文,一个字也没有修改的哦。
人家评卷老师打了38分。满分40。这是典型的考场作文,除了骗分数以外,没有什么可取的。虽然这文章写得很华丽,句子通顺,表达清楚,文章的结构也很完整。但是,少了一点什么。是什么呢?是对生活的真切感悟!
一篇好文章,应该有个具体的例子,有个能感动人的事例。通过一个事例来说你想说的问题,才是一篇好文章。像上面的作文,真是非常“考场作文”,为了应试骗分数而写作。
生活如歌
——一首歌唱诚信的歌
俗话说:诚信是为人处事之本,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也是人生的基本准则。人的一生只有能唱响诚信之歌,才算学会了怎样做人。在一个早晨的闲聊中,爸爸给我讲诉了有关于他在工作打拼路上的一个诚信的故事。
爸爸脸上的表情由轻松愉快变得严肃起来了,他思索了一会儿,语气深沉地说道:“那已经是十几年前,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的事了。”刚说完一句,爸爸又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爸爸接着说道:“那时我刚参与政府的工作,只是一个小小的质监站站长。”我又向爸爸投去不解的目光。爸爸看出了我的不解,解释道:“哦,也就是一部分工程结束,在另一部分工程开始之前,要让我到工地检查,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还会有一张表格,检查通过后,要经过我在文件上签名,那下一部分工程才可以开展。”
我的好奇心被爸爸的话吸引住了,连连说到:“然后呢,然后呢?有什么事发生了?”
爸爸又理了理自己的思路,过了一会儿,才继续说了下去。
“有一次,一个大工程因为赶工期加快速度完成工程,一分一秒也不能耽搁了。碰巧,在那件大工程让我检查的那天,局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要开,两件重要的事都在同一个早上,而且必须完成。一边是早就约好,正在赶工的工程队,一边是必须开的会议,是组织的纪律。”
说着,爸爸脸上浮出为难的神情,好像那件事还在困扰着他似的。
我吃了一惊,说:“爸爸办事一向又快又准,也会有像那样犯难的时候?然后呢?爸爸,你是怎么解决的?”
爸爸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意,说道:“那天早上,我天还没亮就去到那个工地,当然,带上了要签名的文件,早早地把工地里里外外认认真真细致地检查完,签上名,把文件放在值班室里,然后就急忙跑去开会,我去到会议室时,还没几个人到呢!”
我也跟着笑着,松了一口气说:“幸好来得及。”
爸爸的脸又一次转晴为阴,皱了一下眉头,叹了口气,意味深长说道:“做人一定要诚实守信,答应了别人就要做到,如果一定要完成的两件事有冲突,又不可改期的话,宁愿牺牲一些自己的时间,也要把事情做好!只有这样才算是学会了做人,才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与信赖啊!”
诚信是我们学会做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诚信是成功的关键,只要有诚信这一良好的品质,我们的一生就能唱出一首诚信之歌。生命如歌,愿我们生命中听到这许许多多不同的歌声中,也有这首歌的存在。让我们一同来歌唱诚信之歌,让歌曲响彻天空!